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四十八选举考》二
举士
康熙二年,停止八股,文体乡㑹,试以䇿论,表判取士,分为二场:第一场试䇿五道。第二场四书、论、经论各一篇,表一道,判五条。直省学政亦以䇿论考试生童。
三年,更定科场试题,乡㑹考试,自甲辰年为始,头场䇿五篇,二场用四书本经题作论各一篇,三场表一篇,判五道。
四年,礼部侍郎黄机疏言:「制科取士,稽诸往例,皆系三场先用经书,使士子阐发圣贤之㣲㫖,以观其心术,次用策论,使士子通达古今之事变,以察其才猷。今甲辰科止用策论,减去一场,似太简易,恐将来士子剿袭浮词,反开捷径,且不用经书为文,则人将置圣贤之学于不讲,恐非朝廷设科取士之深意。臣请嗣后复行三场旧制,庶士子知务实学而主考鉴别,亦得真儒,以应国家之选」。下部知之。
六年,吏部议:「覆福建道御史李棠条奏例,监考补中书,三年后即升部属。进士举人,乃迟至十年之久,始得官职。嗣后例、监考授中书之例,应行停止,将各科进士照年分前后一缺,五人咨取,考试得㫖各科进士,不必拘年分前后人数,有愿考者预行选取,遇缺即补。
又
命满洲、蒙古、汉军准赴考试。先是八旗生员、举人、进士停止考试,至是复。
命满洲、䝉古、汉军与汉人同场,一例考试,其生童于乡试前一年八月内考试」。从御史徐诰武请也。
又礼部议八旗教习缺出举人,内有愿就教习者,准国子监一体考取。从之。
九年,奏准二甲、三甲进士俱以知县用,因推官已裁故也。
十年,吏部奏:「八旗满洲监生识满、汉字者,考试翻译,止识满字,考试缮写,优者授为正八品,以部院笔帖式补用。其汉军监生识满、汉字者,照满洲监生例考试取用,止识汉字者,照汉监生考职例,以州同等官用」。从之。
十一年,
敕顺天乡试及㑹试,仍用满、汉监察御史,料理场务。十五年,议政王大臣等议覆,礼部疏言:
朝廷用人,虽文武兼资,然八旗子弟尤以武备为急,恐専心习文,以致武备懈弛。今值用武之际,若令八旗子弟仍与汉人一体考试,必偏向读书,有误训练。现今已将佐领下子弟一名,准在监肄业,亦自足用。除现在生员举人进士録用外,嗣后请将旗下子弟考试生员,举人进士,暂令停止,应如所请」。从之。
又吏部奏:「满洲䝉古、汉军旗下生员,既经停其考试,应将伊等以无品笔帖式注册録用」。从之。十六年,礼部奏:「本年添行乡试,查直隶、江南、浙江三省贡监数多,应各遣考试官。河南、山东、陜西、山西贡监数少,应令河南省遣官一同考试。湖广、江西归并江南省,福建归并浙江省考试,以入场应试人数计算,于十五名中取中举人一名,不必另取副榜于本年九月内考试」。从之。
十八年,
召试博学鸿词。
钦取五十人,分别授职。先是十七年奉谕㫖:「自古一代之兴,必有博学鸿儒,振兴文运,阐发经史,润色辞章,以备顾问著作之选。朕万㡬时暇,游心文翰,思得博洽之士,用资典学。我朝定鼎以来,崇儒重道,培养人才,四海之广,岂无竒才硕彦,学问渊通、文藻瑰丽可以追踪前哲者?凡有学行兼优、文词卓越之人,不论已仕未仕,著在京三品以上及科道官员,在外督抚布按各举所知,朕将亲试録用。其馀内外各官果有真知灼见,在内开送吏部,在外开报,该督抚代为题荐,务秉公延访,期得真才,以副朕求贤右文之意。嗣经内外诸臣保荐,陆续送部」。又奉:
谕㫖所举官人,俟全到之日考试,恐有贫寒难支者,户部量给衣食,于是月给俸廪及柴炭银两。至是,集诸人于体仁阁考试。
钦命试题赋一篇、诗一首,上亲览试卷,大学士、掌院学士参阅,分为四等,曰「上上,曰上,曰「中」,曰「下」。以彭孙遹为第一,共取五十卷上上。
卷二十作「一等」,上卷三十」作「二等」,其中卷三等下卷四等俱落第,又于上卷中斥去一卷」。
上自取严绳,孙卷补之。爰
命阁臣取前代制科旧例,查议授职。寻议查得两汉授无常职,晋上第,授尚书郎。唐制策髙者,特授以尊官。
其次等出身因之,有及第出身之分,宋制分五等,其一、二等皆不次之,擢三等始为上等,恩数比廷试第一人。四等为中等,比廷试第三人,皆赐制科出身,第五等为下等,赐进士出身得。
㫖,俱授为翰林院官,于是分别定议,内升道员,授为侍读,邵呉逺一人,候补道员郎中,授为侍讲。汤斌、李来。
泰、施闰章、呉元龙四人进士出身之主事中行,评博,内阁、中书知县及未仕之进士,授为编修。彭孙遹、张烈、汪霦、乔莱、王顼龄、陆葇、钱中谐、袁佑、汪琬、沈珩、米汉雯、黄与坚、李铠、沈筠、周庆曾、方象瑛、金甫、曹禾十八人举贡出身之推,知教职,革职之检讨知县及未仕之举,贡荫监布衣,俱授为检讨。倪灿、李因笃、秦松龄、周清原、陈维崧、徐家炎、冯勖、汪楫、朱彝尊、邱象随、潘耒、徐釚、尤侗、范必英、崔如岳、张鸿烈、李澄中、龎垲、毛竒龄呉任臣、陈鸿绩、曹宜溥、毛升芳、黎骞、髙咏、龙燮、严绳孙二十七人,共五十人。俱充史馆官纂修,明史又奉。
谕㫖杜越、傅山、王芳榖等,文学素著,念其年迈,从优加衔,以示恩荣」。因俱授为内阁中书,听其回籍。
二十年,以军兴旁午,准抚臣所奏,贵州本年乡试,于壬戌年补行。
又改增楚省中额。先是因滇逆变乱,于康熙十六年改照中省取中。湖南平定,抚臣请仍改为大省,额数取中。从之。
二十二年,补行云南省。辛酉,科乡试二十三年。
谕大学士等曰:「满文中书皆论旗分汉文,中书不论旗分,如此则一旗或多或少。今应照旗均分,其有馀者令解任,候缺满洲进身之阶,不可不加选择。嗣后部、院各衙门中书缺出,俱令考试补授」。
又吏部覆奏:助教各官应加考试,録用得㫖,职掌教习,荫官生应选学优者补用。若用文学庸劣之人,何以表率生徒,以后著吏部考取,仍将试卷送阅具奏。
二十四年,刑科给事中杨尔淑疏言:「试士先以八股首闱七艺,重在四书。请自乙丑科以后㑹试及顺天乡试四书题目俱乞」。
皇上钦定从之。凡乡㑹试届期先一日,恭请试题,密送内帘考试官,其五经及二三场,仍令考试官拟出照。
例恭进著为例」。是年,㑹试二场,表题亦出自钦定。各直省乡试试官出题错误者,照例处分。又定会试三场,毕主考等官遴选试卷十本,缮写恭进,自第一名至第十名俱由。
钦定仍送场内拆号填榜以后会试及顺天乡试并同但止头场文字。雍正二年,合进三场揭晓后刋刻试。
録登科録》,即于《试録》内并载三场中式文,择其尤者,每题一篇正、副主考作前后序以进。
二十八年,兵部议覆兵科给事中能泰奏言:考取满洲生员,宜试骑射,应如所请」。
上命如议,又奉。
谕㫖:满洲以骑射为本学习骑射,原不妨碍读书,考试举人,进士亦令骑射,倘将不堪者,取中监箭官及中式人一并,从重治罪。旋经奏准奉天八旗考试亦如之。臣
等。谨按:戴记云:古者天子以射选诸侯卿大夫士、诸侯岁献贡士于天子,天子试之于射宫,其容体比于礼,其节比于乐,而中多者得与于祭,其诸候有庆,则益地以示赏,反是者让之,削地以示罚,射之于举士,其重如此,孔子射于矍相之圃,观者如堵墙,古之儒者未有不能射者也。自后世溺于章句,而文武判为两途,懐铅握椠之儒,㡬不知弓矢为何事,寛衣博帯以号于人曰士也,抑知六艺均为士人所有事,习书废射,则得一艺而失一艺,人才之偏而不全,逺逊三代者,职是之,故我朝以武功定天下,而
国书翻译,贯串经史,创千古所未有。凡考试满洲、进士、举人,必先是二者,乃准入闱。以其为
国家本务,不可逐末而忘夫肇,始是以功令所在,八旗有不与试之士而无不能射之人,入则含毫挟册出,而跃马弯弧要皆为有用之学。承平无事,搜苗獮狩,扈从塞外,鸡翘豹尾之间,射雉获鹿,各具所长,有事则公卿可为将帅颇牧,出于禁廷行师一二万里之外指挥,坐定无事,登坛选将,如往代委曲繁重之所为也。窃考是年定满洲考试,兼阅骑射辽海为
兴京重地,例亦如之。考之《戴记射义》旧文,益见圣朝制作,殆有酌古今而尽善者欤。
又九卿议覆,左副都御史梅鋗疏言:「会试定例分南、北、中卷,后又于南北、中卷之内各分左右,致阅卷者不尽衡文祇算卷数以定中额。请仍照定例,止分南北,中卷概去左右名色。应如所请。并将江南、庐州等府,滁州等州旧系中卷者,俱归南卷。其云南、贵州、四川、广西四省,去其中卷名色,每科云南定为云字号额中二名,四川定为川字号额中二名,广西定为广字号,额中一名贵州,定为贵字号额中一名。康熙二十九年会试。
恩诏加额,应将云南、四川各加中二名,广西、贵州各加中一名」。从之。至三十年五月,复分江南、浙江为南左。
江西、湖广、福建、广东为南右,直𨽻山东为北左,河南、山西、陜西为北右,四川、云南为中左,广西、贵州为中、右。仍照定例,各计卷数之多寡,凭文取中。至安、庐、凤三府,滁、和、徐三州改归南卷。俱照原议行。三十二年,礼部议覆,国子监祭酒呉苑疏言:「八旗之人,学习制艺者日多,而中式之额太少,请增加名数。查乡试满洲、蒙古原取中举人十名,今增六名。汉军原取中举人五名,今增三名。㑹试满洲䝉古原取中进士四名,今增二名。汉军取中进士二名,今增一名」。从之。
三十四年,增云南乡试解额十五名,增贵州乡试解额十名。
三十五年,广八旗满洲、蒙古、汉军直𨽻各省乡试解额,满洲、䝉古四名,汉军二名,顺天生员十七名,南北监生十四名,江南二十名,浙江、湖广、福建各十七名,河南十五名,山西、陜西各十三名,江西十八名,山东、广东、四川各十四名,广西十名。
三十六年,宗人府礼部奉。
谕㫖:「国家乐育人才,振兴文教,将使海内英隽之士,靡不蒸蒸蔚起。矧宗室子弟,系托天潢,岂无卓越之姿,足称令器,久宜甄拔奬掖,俾克有成。考诸前史,以公族应制,举入仕者,代不乏人。今属籍所载,日益繁衍,除已授爵秩人员外,闲散子姓,素无职业,诚恐进取之途未辟,致向学之意渐隳。嗣后八旗宗室子弟,有能力学属文,奋志科目,应令与满洲诸生一体应试,编号取中,则赋质英,异者咸服习于诗、书,而学业成就者,不阻抑于仕进。凡属宗支,人人得以自效,而于朕兴贤睦族之至意,亦用是以允惬焉。尔等衙门即遵谕行」。
又
命直省选拔文行兼优之士,府学、选拔、起送二名,州县学一名,满洲、䝉古二名为拔贡生。
又礼部以顺天乡试同考官开列、知县等具奏,奉上谕:「考例用十六员,此疏内进士、知县止有十人,若应试之人预拟,此十人必为试官,有所钻营,则作弊更易。著将员外主事以下、小京官及知县、守部进士,一并开列。著为令」。
又准顺天乡试贡监生《五经》中式。又
谕大学士王熙等曰:「乡试为抡才大典出题,理宜详慎。今览各省所进题名録中,其题目多有未当,如福建三场策问台湾事宜,一道,于地方情形事势毫未通晓,乃茫昧命题,殊为悖谬,其馀各省亦未尽当。尔等将各省呈览题目及题名録,详加检阅,若有悖谬最甚者,察出叅奏」。于是察㸔福建、云南、河南三省第三场策问命题,词义多有未当,均属悖谬。部议将主考王连瑛等分别各降级调用,从之。
三十七年,吏部议覆湖广道御史李登瀛疏言:「直𨽻山东、河南、江南、浙江、江西、陜西、湖北等处举人,㑹试五科不中,方许拣选,又需次数年,始得补用。请酌减科分,拣选使,得及时效力。应如所请,直𨽻等九省举人会试三科不中准,其拣选知县一科不中,改授教职者,以州学、正县教谕补用」。从之。三十九年奉。
谕㫖:此科中式举人,因有情弊,为人指㕘,朕亦闻外议纷纭,故行覆试,以验其实。朕亲命题,特命皇子重臣侍卫,严加监试。朕初谓必有不能终卷者,及阅各卷,俱能成文,尚属可矜,至于落第者,在外怨谤,势所必有,焉能杜絶?诸臣所拟三等以上者皆可观有在三等。朕拔置二等者,亦有在四等。朕拔置三等者,四等果属不堪著,令黜革三等以上者,仍令其会试。
又吏部等衙门会议各省举人,吏部于每年四月十五日考试,以知县用并无去取,亦无分职衔大小之处考试,实属具文,应行停止,俱照各省中式年分名次注册挨次选用」。从之。
又吏部奏:「各省举人就中书者,人多缺少,此内有愿就知县教职之人,听其具呈改注,仍以科分名次序,选八旗教习,期满以知县用。亦照举人例停。其考试照咨送年满日期注册,与举人较年月先后序选。汉军举人无铨用之处,今酌议于举人班次内每选过三班后,选汉军举人一人」。从之。定开列试差人员,各省正、副主考,除应行开列外,将、侍郎、学士、京堂、翰林、科、道部属等官,由进士举人出身者,无论己未典试,通行开列。
又奉:
谕㫖:「今科乡场曾令宗室考试宗室,朕数加恩,何患无官?嗣后停其考试」。
又准冒籍自首免罪,除入籍二十年以上进学者,照例不议外,凡在京冒籍举人、贡监生员,以部文到日为始,限两月内具呈自首,礼部查明改归原籍肄业。如过期不准行,仍照例黜革。其出结等官,亦于两月内检举,过限者,仍照定例处分。嗣后凡有假冒籍贯,品行不端者,或被告发,或被紏㕘,查审明确,即行黜革。仍交刑部又定中式举人有冒籍者处分送考官,宛、大两县审音不详亦如之。康熙四十年,改粤西冒籍举人,著归原籍。六十年,议直𨽻冒籍进士、举人,准其自首。又议冒保定等卫籍者治罪。又议令直𨽻中式举人取具同乡京官印结。雍正六年,议准外省贡监赴京闱者,取具本籍地邻甘结加地方官印结。十一年,定满洲、汉军朦混考试之禁。乾隆三年,议准包衣人员有投充庄头子弟,𨽻内务府管辖编入上三旗者,又有旧汉人在内管领。下及五旗王公所属包衣旗鼓佐领内者,此等原系汉人,因由满洲都统咨送,每有在满额内中式者,悉行改正,并饬严行禁止。又奉
谕㫖考取举人进士,特为得人耳,若或行贿夤缘而得之,则出身之本源不清,而欲冀他日之为忠臣良吏得乎?今朕意欲凡系大臣子弟,另编字号,令其于此中较阅,自必选择其文之优劣。大臣子弟,既得选中,又不致妨孤寒之路。经九卿议覆,嗣后直𨽻各省乡试在京三品以上及大小京堂、翰林、科、道、吏、礼二部司官,在外督、抚、提、镇及藩、臬等官子弟,俱编入官字号,另入号房考试。各照定额。每十卷民卷中取九卷,官卷中取一卷,不必分经,其副榜亦照此算取。若各省乡试官员子弟或止数人者,不必另编官字号。云南、四川、贵州、广西四省在监乡试,亦编入南监内,俱一体分别编官字号,照额取中。㑹试满合字号,南北字号,亦编官字号,每二十卷取一卷。云南等四省中额,仍照现例行,不另编官字号。各项监生有愿在监入场者,俱由国子监録取,责令祭酒等力行考课之法,考课不缺者,准其入场,照例分别南北官民卷。其愿在本地乡试者,与监生一体分别官民卷取中」。从之。旋停止。会试官卷雍正元年覆准官卷内佳文不敷中额,以民卷佳者补之。七年,议准有本系官卷而已经出继者,不准编入官号。十三年,议准贵州编设官号如例。
四十年,礼部奏:「顺天乡试副榜额中二十六名,请分定直𨽻生员贝字号内中十六名,南北监皿字号内各中五名」。从之。
四十一年,增浙江省乡试中额十二名,照江南例共八十三名,并增同考官三员,从巡抚赵申乔请也。
又增湖广省乡试中额十三名,从总督郭琇请也。又增顺天乡试中额,八旗,满洲、蒙古三名,汉军一名,顺天等八府十名。国子监贡监生八名奉天一名宣化一名,从顺天府尹钱晋锡请也。
又江蘓巡抚宋荦疏言:「江南文闱同考官旧例用十二员,今酌增四员,以重衡文之典」。从之。
又定乡㑹五经中式例。先是,顺治二年,以士子博雅不在多篇,停五经中式。至康熙三十六年,京闱乡试有五经二卷。
特㫖授为举人,后不为例。至是,礼部议本年乡试监生庄令舆、俞长䇿,试卷作《五经》文字,与例不合奉。
谕㫖:五经文字若俱浮泛,不切,自不当取中,若能切题㫖文理,明顺一日书写二万馀字,实为难得。庄令舆、俞长策俱著授为举人,准其㑹试,嗣后作五经文字,不必禁止,作何定例,著九卿、詹事科道议奏,寻议嗣后乡会试作五经文字者,应于额外取中三名,若佳卷,果多另行题明酌夺五经文字,草稿不全,免其贴出二场,于论、表判外,添诏诰各一道,头场备多页,长卷有愿作五经者,许本生禀明给发」。从之。五十年,增五经中额,顺天二名,外省一名,㑹试增中三名,五十六年停止。雍正二年,议准每额中十九名加中五经一名。
四十三年,礼部议覆提督湖广学政潘宗洛疏言:「湖、广各府州县熟苗中有通文艺者,准与汉民一体应试,应如所请」。从之。
四十四年奉。
谕㫖内廷供奉诸翰林虽皆善书,但朕勤心典籍,卷帙繁多,见供奉人员,缮写不给。尔等出示𫝊谕。安徽、江苏、浙江举贡生监等有精于书法,愿赴内廷抄写者,报名考试。旋考试浙江举贡生等诗字,以顾祖雍、顾宁逺二人记名。考试苏州举贡生等诗字,以汪泰来等五十三人记名,考试江宁举贡生等诗字,以钱荣等五人记名嗣奉。
谕㫖南巡,考取贡监生生员,准其一体。顺天乡试至五十三年,准太医院及各馆应举生监,亦俱准録送乡。
试雍正元年覆准,候补天文生及补用天文生之监生、生员,俱令入皿字号乡试。
又兵部议覆两广总督于成龙疏言:「土司子弟中有读书能文者,注入民籍,一同考试」。从之。
五十年,增各省乡试中额。先是顺治十七年,奏减直省乡试中额之半。嗣后屡有加增,至是
上以各省读书士子日盛,乡试中额酌令加增,加顺天生员、贝字号十八名,南北监生皿字号十三名满洲。
䝉古四名,汉军二名,江南、浙江、湖广各十六名,福建十四名,江西十五名,山东、河南各十二名,山西、陜西各十名,广东、四川各十一名,广西八名,云南九名,贵州六名。其副榜分经取中之处,俱照名数计算,永为定例。至康熙五十八年,江西解额,著照浙江、湖广例取中。
又寛乡㑹试发榜期限,先是顺治二年,定闱中阅卷限程,自分卷以至掲晓约可,半月至是年顺天乡试发榜过期,为监试御史,㕘奏得。
㫖直𨽻各省生员举人增额既多,赴试者较前倍众,考试官不能细心,徧阅草率録取,以致遗失佳卷。此皆因出榜之期太近故耳。如出榜多展数日,则考试官得以详阅试卷,不致有遗珠之叹。下九卿议奏,寻议嗣后会试掲晓寛,于三月十五日内乡试掲晓大省,寛于九月十五日内,中省寛于九月初十日内,小省寛于九月初五日内直𨽻、江南、浙江乡试人数,倍于他省,照会试例,加用房考二员,限期既寛,主考官阅房考官之荐卷外,馀卷亦令徧阅,庶不致遗失佳卷。从之。
五十一年,量增云贵,广西㑹试中额各一名,其江浙人士冒北籍者,准其自首奉。
谕㫖赵申乔,题请云南、贵州、广西三省中额量增数名。今覆试中式进士,可令赵申乔将所取三省备卷举人亦带来考试。迩来浙江、江南人冒直𨽻等处北籍及代人考试者甚多,十三省语音朕悉通晓,观人察言,即可识辨,著出示徧晓中式进士等。其中有冒籍替代等项,俱赴部自首。覆试之日,朕前亦许面奏。倘隠蔽不发,朕一查出悔之无及。
又奉:
谕㫖:今岁考取进士额数无多,止一百六十一人,拣拔庶吉士者不过四五十人,其馀俱挨次选授知县、县令与民切。近有刑名钱榖之责未登仕以前,如不知事宜典礼,则登仕之后,于地方民生事务无有禆益。今岁考中进士除拣选庶吉士外,其馀勿使回籍,俱交与礼部选翰林内学优品端者数人,派令教习文艺,从事典礼,如有修书处,率同修书。又考中武进士皆以㕘将、游击、守备等项员缺补用,此等俱有约束兵丁整饬营伍之责。未补官以前,不可不先令其学习。嗣后考取武进士亦著勿回原籍见在年满千总,皆分拨八旗武进士等,亦著分拨八旗,随围学习行走。
又礼部奏:直𨽻各省举人贡监生员李长庚等呈,称康熙五十二年恭遇。
皇上六旬万寿,普天胥庆,率土同欢,恭请特开万寿乡㑹科,以彰千载一时之盛,应如所请,照顺治丙戌科,特行乡试丁亥科,特行㑹试,例于二月内举行」。
乡试八月内,举行㑹试,以惬舆情,以彰盛典。得㫖造就人材,实为美事」。著如所议行。
又奉:
谕㫖:「近见直𨽻各省考取进士额数,或一省偏多,一省偏少,皆因南北卷中未经分别省分,故取中人数,甚属不均。今文教广敷士子,俱鼓励勤学,各省赴试之人,倍多于昔,贫士自逺方跋涉,赴试至京,每限于额,多至遗漏,朕深为轸念。自今以后,考取进士额数不必预定,俟天下会试之人,齐集京师,著该部将各省应试到部举人实数,及八旗满洲䝉古、汉军应考人数,一并查明预行奏闻。朕计省之大小,人之多寡,按省酌定,取中进士额数考取之时,就本省卷内择其佳者照所定之数,取中五十二年奉。
谕㫖主试之人,衡文取士,必当除去,偏见拔选佳文,若以偏见阅文,则人心不服上科,京闱乡试虽无交通贿赂之弊,而所中之卷不佳,且有少年稚子侥幸入彀,即题目应出各种,乃得佳文,今岁京闱乡试所出七题,皆系理致,士子偶有一二语合主司意者,遂获登録。其同考官,选文荐阅,又皆揣摩主司之意,场中士子未能各展其长,而实学之人多摈不録者,职是故也。
又吏部议覆内阁中书奉
㫖用进士出身之人,嗣后满中书缺出,应论旗分,于进士内挨次拟用。如无进士,将举人挨次,拟用汉中书。
缺出,用留京教习进士。其从前进士、举人,候选中书者,停其选授,改归知县。教职等项,用其候选。中书不由进士、举人出身者,对品改选,以銮仪卫经、歴詹事府主簿等缺用」。从之。
又
殿试读卷官、大学士等遵例,以试卷十本进呈。
上阅至第二卷,曰:「此卷必系南省人」。命拆视之,果然。上一一阅卷毕。
谕大学士等曰:「尔等大臣多系进士出身,深知文字,凡文章书法各有所习,一览可知。朕适阅第二卷,未及拆封,早知为南省人昭然不爽,闻来京应试之人,将伊等所作文字,各处投送,其应开考试官,悉令过目,以博已之声名,以求人之采取。尔等场中阅卷,当一秉虚公,略无私意,始称厥职。至五经四书,俱系圣贤之言,考试出题,専意取冠冕者,则题目渐少,士子易于揣摩,甚有将不出题之书,删而不读,尚得言学问乎?经书内有不可出之题,试官自然不出其馀出题之处,须以各种题目试之,则懐才实学之士,自无遗弃矣。
又奉:
谕㫖:「文武考试,虽曰两途,俱系遴拔人才,而习文之内,亦有学习武略、善于骑射者,习武之内,亦有通晓制义、学问优长者。如或拘于成例,以文武两途,不令通融应试,则不能各展所长,必至遗漏真才。嗣后文生员举人内,愿就武场武生员举人内,愿就文场,应各听其考试中式者造入新册,不中式者,仍各入文、武原册不准再考」。五十三年,奉
谕㫖:教官有教养士子之责,员缺甚属𦂳要,嗣后掣选教官者应取,至京师,令大臣面试,方可补授,其补授州同亦应取。至京师,令九卿面试补用,有出身不明者,著革。退嗣于康熙五十七年。
谕教官不必来京,惟令督抚考试,可用者补用,年老不堪者罢之。
又九卿议:中式举人俱到府丞衙门,填写亲供,与试卷一同送部磨勘,如逾限,不即送部,礼部题㕘,照例议处」。从之。
五十四年
敕科场毋出熟习,拟题,令同考官,互相紏察,并停止《五经》中式」。先是,康熙五十二年,以近科乡会试多择取。
冠冕吉祥语出题,每多宿,构幸获降。
㫖申饬兹复奉」。
谕㫖:「科场出题,闗系𦂳要,乡会经书题目,不拘忌讳,断不可出熟习常拟之题。朕常讲易及修定天文、律吕、算法诸书,尔等考试官断不可。以此诸书出题表题,亦不可出修书赐书等类,不然,则人皆可拟题幸进,实学何由而得,再房考亦属𦂳要,若房官有弊,主考亦无如之何。今可将一房卷,令不同省房官二人同阅,如一人有情弊发觉后,二人并坐,则各知畏惧互相紏察,再五经中式,甚属无益,十七八岁之㓜,稚皆能之,不过手敏,多写字耳,殊无实学著停。止雍正元年覆准考官,若仍出熟习,拟题交与该部议处。
是年。
赐内廷行走举人梅瑴成一体殿试。五十六年,礼部奏请顺天乡试正、副考官及同考官将九卿举出官员职名开列奉。
谕㫖棘闱,弊端甚多,此畨房考官即在所开正、副考官内,每房派二员。其各省人著㕘杂派出每房所派二人,不得派同省之人。
五十七年,吏部奏:「贡监赴臣部考职者,应交与九卿公同考试,如有试卷与亲供笔迹不同者,察出从重治罪」。从之。
又奉:
谕㫖考试月官,令作八股时文,大都抄録旧文茍且塞责,嗣后不必作八股时文,止令写履,歴以三百字为限。观其书法妍丑,文理工拙,则人之优绌自可立见矣。五十八年,礼部议覆,江西巡抚白潢疏言:「江西乡试入场士子,多至一万二千馀人,而中额比浙江、湖广少九名。请照浙江、湖广额数,取中九十九名,应如所请」。从之。
六十年,奉
谕㫖:「此畨应试之人,有学问优长,不得中式,以致抱屈者,朕亦无从而知,即有人奏闻,亦难深信。如举人王兰生学问南人中或有胜彼者,若直𨽻人,则未能及之,前周易折中性理精义,朱子全书:魏廷珍、王兰生等在朕前,昼夜校对五年,不遗一字,读书人少全读性理者,王兰生,甚为精熟,学问亦优,屡试未中,或文章不佳,抑别有故耶?再满洲举人,留保学问,好满洲、蒙古、汉军中,罕有及者。即翰林中谅如彼者亦少,此在朕前行走之人,朕深知之,非属偏向也。王兰生、留保俱赐进士,一体殿试。
皇朝文献通考》卷四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