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四十七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四十王礼考三十三

国恤

等谨按:慎终追逺古典,所先仪礼,止有「士䘮既夕、士虞三篇,而大夫以上阙焉。黄干续仪礼经传通解据周礼、礼记诸书,缀缉次第,以补其阙,而国恤之礼始厘然可考。马端临述宋一代之制,本之九朝史及㑹要,其仪注视古稍详我。

列圣大事,一切礼仪,周详赅备,诚孝之至,通乎神明等逖稽在昔哲王慎终之典,未有如斯之尽礼尽哀。

者也,谨胪而载之,以为万世法式」。

天命十一年八月庚戌。

太祖髙皇帝崩恭奉

梓宫于宫中正殿。

辛亥,恭移。

梓宫暂安,奉于渖阳城西北隅。天聪三年二月奉移。

梓宫于

福陵奉移后典礼并载山陵门后,条俱仿此。崇徳元年四月,恭上。

尊谥曰:

承天广运,圣徳神功肇纪立极。仁孝武皇帝庙号。

太祖

康熙元年四月加上。

尊谥曰:

太祖承天广运,圣徳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𢎞文定业髙皇帝

崇徳八年八月庚午。

太宗文皇帝崩,次日,奉安梓宫于

崇政殿。

九月壬子,奉移。

梓宫于

昭陵

顺治元年十月辛酉,恭上尊谥曰。

应天兴国𢎞徳彰武寛温仁圣睿孝文皇帝庙号

太宗

顺治十八年正月丁巳。

世祖章皇帝崩恭奉

梓宫于

乾清宫。

二月壬午,奉移。

梓宫于景山。

寿皇殿。

三月癸酉,恭上

尊谥曰:

体天隆运英睿钦文大徳𢎞功至仁纯孝章皇帝庙号

世祖

康熙二年四月辛酉,奉移梓宫于

孝陵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甲午,圣祖仁皇帝崩。次日,奉安梓宫于。

乾清宫。

世宗宪皇帝谕曰:

皇考教养文武大小臣工六十馀年,孰不躬沐深恩?今一旦升遐,众心哀痛切至。大殓时著令王、贝勒、贝子、公、文武大臣皆入乾清门内,令其瞻仰,得尽哀恋之情」。又礼部奏:「仪注内公主福晋咸于

乾清宫丹墀齐集奉。

皇考之女,朕兄弟之福晋,岂可逺列丹墀,著仍入大内亲近?

梓宫使得尽哀,朕之兄弟子侄亦皆令入乾清门,在丹墀上,随朕行礼」。嗣后公主近支王福,晋大人咸集于 几筵殿内。是日,诸王大臣奏请谅阴之次。或

御昭仁殿或

御𢎞徳殿。

谕曰:「朕遭

皇考大事,哀痛方深,何忍安居内殿,其以乾清宫东庑为倚庐自后。

上居乾清宫东庑,昼必席,地夜必寝苫。每日上香奠礼凡五次。

十二月甲寅,奉移。

梓宫暂安,奉于

寿皇殿先是十一月。

命总理事务王大臣修理景山寿皇殿。

谕曰:「朕受。

皇考深恩,如天罔极,忽升仙驭,攀恋无从,惟有朝夕瞻仰,梓宫,稍尽哀慕之忱。今王大臣等所议安奉之处,或在南海子,或在郑家,荘此二处,隔越郊外,离宫禁甚逺,朕心不忍缅惟。

「世祖章皇帝大事时,曽安奉景山寿皇殿,朕意亦欲安奉于景山寿皇殿,庶得朝夕前往亲行奠献」。

庚申,行大祭礼,始释服。先是,十一月己亥,世宗宪皇帝谕诸王大臣等曰:「朕凡事无不遵奉皇考遗㫖,但持服乃人子之道。

遗诏:「二十七日释服,朕断然难从。若此事,朕不得行其志,必至懑恨无已,尔等宜体朕意」。壬寅,诸王大臣等以万几至重,难以久旷请遵。

遗诏二十七日释服奉。

谕释服之制,以日易月,虽始于汉文,而髙宗谅阴三年独非古制乎?朕不能上比髙宗,而思慕之情,何能自己?揣尔等惟恐过劳朕躬,殊不知有服,朕尚可稍进饘粥,暂眠苫块,若必强朕释服,必至寝食皆废矣。

皇考遗命一句,一字朕无不拳拳服膺」,止此二十七日释服之。

诏:非敢故违,而罔极深恩,哀思迫切,虽蹈违命之愆,亦不恤也。尔诸王大臣,其谅之」。甲辰,诸王大臣等复合词奏言:「从来天子之孝,与士庶人不同《孝经》。

云天子以徳教加于百姓,施于四海为孝,《书》称髙宗谅阴,晋臣杜预,谓是释服,后心䘮之文,盖以人君一身为郊庙社稷之主,祭为吉礼,必于除服后举行,若二十七日不即除服,则祀典不免有阙,大行皇帝圣学渊深,若易月之制,可以更易,岂肯于遗诏中谆谆垂训,伏乞上思」。

郊。

庙,神灵之所倚赖。下念中外臣民之所托命,勉遵遗诏,俯顺舆情」。疏入,复叩首固请始奉。

㫖:「朕览诸王大臣所奏,引据经书,义理明晰,朕惟有呜咽悲痛耳!始知为君之难,祗此持服一节,乃天子第一苦衷,转不如臣庶尚能各尽其心,虽勉从所请,朕之哀思,因兹愈切矣!又:

谕曰:「诸王大臣佥云:二十七日后,应居乾清宫,朕思皇考六十馀年,所御宫殿,朕即居住,其中心甚不忍朕意,欲居月华门外养心殿,著将殿内,向日一应陈设敬,谨収彻葺改,务令垩素,以备朕居,朕不敢谓遵古谅阴之礼,然必如此,守孝二十七月,以尽朕心」。至是满二十七日大祭,礼成。

世宗宪皇帝从倚庐移。

御养心殿,斋居素服三年如一日。雍正元年二月己巳,恭上。

大行皇帝尊谥曰:

合天𢎞运文武睿哲恭俭寛裕孝敬诚信功徳大成仁皇帝

庙号

圣祖

癸酉,百日致祭。

世宗宪皇帝诣

寿皇殿躬亲奠献,哭泣尽哀。诸王大臣等奏:皇上追念。

先皇悲思笃切,躬襄大事,劳悴倍常,伏恳强抑哀情,仰慰先皇付托之命。其诣。

寿皇殿拜奠之处,乞多隔数日得㫖朕因

皇考付托,鸿基之重,故爱惜此身于臣子。哀慕之道,十分未尽二三。朕非强饰以取孝名,但朕受。

皇考四十五载,顾复教育深恩,今一旦永诀,中心悲痛,何能自己目今,尚可瞻仰。

梓宫罔极,哀思乘此犹可稍展,至梓宫暌隔之后,何由得再瞻,仰皇考乎?朕躬尚能自持,朕亦尽力,强制诸王大臣所奏知道了」。

三月丙午,恭移。

圣祖仁皇帝梓宫于

景陵

二年九月,礼部议奏元旦、元夕行庆贺礼,及廷臣朝服日期得。

㫖俟,朕素服三年后,照所请行」。三年二月庚辰,以

圣祖仁皇帝服制期满,祫祭太庙,释服即吉。先是,二年十二月,吏部尚书朱轼奏:「雍正三年二月十三日,服制已满,请祫祭」。

太庙颁示天下臣民,即吉释哀,得㫖朕受」。

皇考四十馀年,顾复深恩,罔极莫报,谅阴三年,祗以黙尽,一㸃私情,非谓歴代帝王不能行之事,朕能行之,欲立法定制,以垂令名也。且如祭祀朝㑹,大典不容久旷者,朕亦强循诸王大臣之请,照常举行,惟有斋居素服,悲哀思慕,尽一已之诚于宫禁之中,古人云:礼之至者无文,哀之深者无节。朕自嗣统以迄于今,抚时生,感触物増,凄僾见忾闻,潸然出涕,情不容以自禁,心不能以自觉,遑论其合于古制否乎昔。

世祖

圣祖皆以冲龄登极一时,礼制容有未备,设践阼之日,已若朕躬之年,则尽礼尽制,必有朕所,万不能逮者。今朕抱歉之处,尚多敢云尽礼乎?至深山穷谷,无不哀恋思慕,遏宻八音此。

皇考六十馀年,深仁厚泽,浃髓沦肌,四海臣民,哀痛迫切,愈乆不忘,出于人心之自然,非有所禁约而然也,夫以薄海内外,凡有知识之伦,尚且哀慕不忘如此,况躬为子臣,欲报昊天罔极之徳,其终身哀慕,复何能己卯?至是祫祭礼成次日。

谕顺天府府尹直省督抚曰:「朕惟古昔帝王,以孝治天下,诚以孝者天之经,地之义,民之则也,故鲁论曰:慎终追逺,民徳归厚矣!朕以眇躬缵承,大统永维。

皇考圣祖仁皇帝顾复洪慈,恩徳罔极,中心哀痛,什伯恒情,以日易月,实所不忍。特以

庙大祀,朝㑹重典,不容久旷,时亦勉従诸王大臣之请,遵礼奉行,惟于宫庭内素服斋居,黙尽此心,每抚时触景,辄増凄怆,僾见忾闻之际,哀发于中,潸然出涕,实非有所仿而行,亦非欲以立法定制垂誉于天下后世也,终身孺慕,宁有巳时?今诸臣据二十七月即吉之文,合辞公请,祫祭释服,朕以礼制情,勉允所请,于雍正三年二月十二日祫祭。

太庙释服即吉伏念

皇考圣祖仁皇帝御极六十一年,深仁厚泽,普遍寰区,宾天之日,凡京畿直省,海澨山陬,士农工商、白叟黄童,莫不呼号哀泣孺慕之诚,三载以来,有如一日,今举行吉礼,应敷告天下。朕嗣位以来,惟日兢兢,严恭寅畏,不敢怠息,庶㡬克荷。

皇考圣祖仁皇帝付托之重,百姓受皇考。圣祖仁皇帝教育深恩,当勉励忠诚,勤守职业,言慈言孝,克友克恭,农夫尽力于南亩,工商致精于器用,毋尚奢侈,毋事浮伪,共期归真返朴,比户可封以无负皇考六十馀年,培养渐摩之至徳,于朕奉先思孝之心,实有赖焉。尔该地方官遍行晓谕,俾薄海黎民,咸悉朕意」。雍正十三年八月己丑。

世宗宪皇帝崩,奉安

梓宫于

乾清宫。

上恸哭失声,擗踊不止,竟日水浆不入口。群臣伏地请节哀。

上悲痛不能自己,左右皆弗忍仰视,以乾清宫南廊读书处为倚庐。旧制未释服,内批本用蓝笔。各部院行文,皆用蓝印奏章俟十五日后再行具奏,均用朱印得。

㫖过十五日以后,仍用蓝笔。又奉谕㫖。

皇考前奠,献时闲散,宗室、觉罗亦令入乾清门瞻仰应。每次以宗室三十人、觉罗二十人轮流入内,以伸哀慕。甲午,诸王大臣等奏请节哀,不允。是日,和硕康亲王巴尔图等合词奏言:

皇上至孝性成,慕思诚笃,每日三次供奠梓宫前,尽礼尽哀,悲恸迫至。臣等瞻仰之下,感动悚切伏祈

皇上念

大行皇帝付托之隆。

宗社臣民之重,俯鉴愚悃,稍抑哀情,得㫖朕受。

皇考顾复深恩,邅此大故,哀痛之情,其何能已。但念皇考付托之重,非徒事哀痛所能尽孝,朕亦不敢至于毁瘠。有误政务,即诸王大臣均荷。

皇考教养之恩,亦无不思慕悲切者。惟当各效公忠,共勷国事。君臣交勉,使天下咸称。

皇考付托,得人庶几上慰皇考在天之灵,下尽臣子报效之谊,此后不必再请节哀」。九月丁未恭移。

大行皇帝梓宫暂安奉于雍和宫。

癸丑定。

亲行三年䘮礼,先是,八月庚寅,奉谕㫖「朕受」。

皇考鞠育,顾复深恩,昊天㒺极,今忽邅大故,龙驭上宾,朕自念生,平无纎毫之报。答日夜哀泣,痛入五中。况我

皇考仰体

圣祖仁皇帝付托之重,教养万国臣民,十三年来,旰食宵衣,苦心逺虑,备极劳瘁,此朕所亲知亲见者,是以薄海内外,共享升平之福,贻及子孙,不独朕心感切仰报无由也。若服制一节,仍遵定例,朕心实为不忍,惟有行三年之䘮,稍尽思慕之情,于万一天下臣民,仍照定例行著。诸王大臣即行㑹议具奏,至九月庚子,复奉

谕㫖:诸王大臣奏称:三年之䘮,难以举行,请朕仍依旧制,以二十七日释服朕受」。

皇考顾复深恩,昊天㒺极,中心哀慕,实不能自己,所以欲行三年之䘮,稍尽子臣之谊。朕承

皇考付托之重,总期恪守。

贻谋勉遵

先志使天下乂安,永享升平之福,乃朕之孝,非以持服三年,遂为尽孝也。自古帝王,亦有行三年之䘮者。今诸王大臣所引杜预心䘮之说,后人多议其非。朕自幼读书与未曾披览典籍者有间,此等议论,岂可援以为据耶?若以

遗诏有二十七日释服之㫖,此乃为天下臣民而言,非指朕一人也。从前。

皇祖圣祖仁皇帝冲龄践阼,未得举行,而我皇考大行皇帝即位之时,军国重务,速行办理之处甚多,是以俯准廷臣之请。然素服斋居三年,如一日也。今经

皇考十三年,宵旰勤劳,孜孜圗治,举凡大纲小纪,莫不悉有章程,朕今日遵守,成规一如」。

皇考在日,朕亲承指授,一一奉行而已,辗转思维三年之䘮,在朕今日实属可行。况昨日大学士等奏称,十五日以后,应照例送本办事,朕已允行。岂行三年之䘮,遂不能办理一切事务乎?至于

郊坛祭祀大典原可并行不悖。诸王大臣所奏以日易月之说,断不准行。朕意已定,毋得再请。其如何举行」。

三年之䘮,著详查典礼,确议具奏。丁未,诸王、大臣等议三年䘮礼具奏,即召入面。

谕曰:「诸王大臣所议三年䘮礼,援据经传,斟酌典章,甚为详悉。朕惟

皇考临御十有三年,居心行政,念念出于至诚,此诸王大臣所共知共见者也。

皇考总明天亶,建极绥猷,垂法万世,朕虽不能企仰万一,然诚之一字,实欲身体力行,黾勉效法,以图善继善述,至持服三年,乃朕哀慕至情,万不能已,并非欲博行三年之䘮之名也,况持服三年,亦何足以言孝所愿吾君臣同徳同心,勤求治理,使民物康阜,海宇乂安,令天下咸颂我。

皇考付托得人,此吾君臣所当共勉者,今览所奏诸王大臣深悉,朕迫切苦衷,俾得稍展哀忱,可谓能谅朕心矣!但所议尚有一二宜酌者,如元旦朝贺,请朕吉服升殿朝,正固国家之吉典,然群臣实为朕一人称庆,在二十七月之内,吉服受贺,朕心实切不安。又称御门莅官听政,用素服冠缀缨纬等语,朕缟素斋居,凡一切引见官员奏事、降㫖,俱可于便殿随时举行,非必须御门,方可办理也至。

庙大祀,朕自不敢因一已孺慕之,私情有缺天。

祖禘尝之,钜典所议,朕诣行礼甚是。但先期斋戒,所以洁齐心,志对越。

神明朕意,遇斋之日,即当素服,冠缀缨纬。其视祝版,亦当照例用礼服,以昭敬谨」。

朝日

夕月等祀,虽系遣官行礼,然诚敬之心,黙为昭格,陟降左右,不啻亲承朕意,于遣祭正日,亦应素服冠缀缨纬,方与礼意相合。又所议朕躬及群臣诸典制,俱属明备,皇后妃嫔及皇子持服之处,尚未议及,尔等一并详查典礼」。再议具奏。己酉,复奉

谕㫖:「今日将议定持服三年之处,奏闻皇太后奉。

皇太后懿㫖:「皇帝欲行三年之䘮,诸王大臣遵㫖议行,悉遵古制。予思帝王之孝,非臣民可比,盖因国家典礼重大,政务殷繁,实有至难,举行之处,是以当年。

大行皇帝屡经降㫖,欲持服三年,比时诸臣奏恳再三,虽中心哀慕,亦不得不俯从所请。今皇帝必欲举行,诸王大臣自应劝阻。且国朝服制自有典章,亦不便轻为改易,在皇帝受。

大行皇帝付托之重,惟当善继善述,勤求上理,岂可执意欲行。

皇考所未行之制,诸王大臣亦惟当殚心辅佐,俾海宇乂安,庶政澄清,始为克尽子臣忠孝之道。至于持服三年,不过尽孝之一端况。

大行皇帝十三年以来,宵旰忧勤,惟愿四海升平,吉祥善庆。为子臣者,自应仰体。

在天之灵,绍述缵承,共享和平之福,以成先志。若必欲重服三年,以为尽孝上揆,大行皇帝圣心,亦未必鉴慰也。钦此持服一节,朕原不敢以为克尽继述之大猷,不过稍尽臣子之私情。今

皇太后既有此㫖,且责朕以行。

皇考所未行,朕何敢当之尔。诸王大臣,将皇考未行之故,并朕今日可行之故,分晰开陈,俾皇太后阅之而心安,则朕意既遂,而朕心亦慰矣」。即日诸王大臣等覆奏言:「臣等伏思䘮礼古今异宜斟酌。

务期至,当钦奉。

皇帝谕㫖,令臣等议行三年䘮礼,敬惟圣祖仁皇帝冲龄御极,未经举行,大行皇帝临御之初叠降。

谕㫖欲三年持服以展孝思,因彼时军国重务,有急需整理之事,是以廷臣再三奏恳,虽蒙

俞允二十七日释服而

圣孝纯笃,素服三年,有如一日,今伏睹皇帝至性肫诚,哀思迫切,屡䝉

训谕以仰承。

大行皇帝贻绪必行三年之䘮,于心始安,伏念皇帝为」

社稷,臣民之主,群生之所倚,頼皇帝纯孝,哀慕之心得安,即海内臣民之心亦得少安。是以遵。

㫖酌议具奏,又奉。

谕㫖:元旦不应受贺听政,不必御门,臣等正在议覆间,伏读皇太后懿㫖,以国家典礼重大,政务殷繁,本朝服制旧章,不便轻改。

慈训谆笃,指示周详,臣等谨遵懿㫖,再行定议。谨议得」。

皇帝服制于百日之内,用缟素。二十七月之内,俱用素服诣。

几筵前,仍用缟、素遇。

庙祀典应请

皇帝亲诣行礼,以承大典,至升殿受贺,所以肃万国之观瞻,御门听政,所以综万几之体,要俱应循照典礼,以时举行。如此则。

皇帝之孝,思既得尽展。

国朝之典制,亦属相符,期以上慰皇太后,谆切垂谕之,圣心即以副皇上遵奉。

慈训之至意,而臣庶仰望之忱均慰矣」。奏入,上召见总理事务王大臣面传。

皇太后懿㫖:诸王大臣议奏持服之礼,酌古凖今,情理允协,知道了」。至是,管理礼部事务多罗履、郡王允祹等㑹议,言:

皇上大孝深纯断自

宸衷举行三年䘮制,臣等谨考载籍,详慎酌议,凖古今之宜,揆情文之当,仰遵」。

皇太后之慈训敬体。

《皇上之孝思

国朝之典制,既符臣庶之舆情均惬,谨条列于左。一祭祀。按礼记王制:丧三年不祭,惟祭天地社稷,为越绋而行事。注谓:「不敢以卑废尊,是天地社稷之祭,三年之内,于古礼本当亲行。明吕坤谓:祖宗不轻于父母,奉祭不缓于居䘮,何可乆废?诚以天祖一理,宗庙之祭,亦当并举,谨议。凡遇」。

太庙

奉先殿

社稷大祀

皇上亲诣行礼,或遣官恭代,俱礼服行礼作乐。先期,斋戒用素服,冠缀缨纬视。

祝版用礼服:

朝日

夕月

歴代帝王。

先师,孔子。

先农等祀,遣官行礼,咸用礼服作乐。正祭之日,皇上素服冠缀缨,纬宫内祭。

神俟百日后举行。凡报祀之日,若皇上亲诣行礼,具常服冠缀缨纬。其承办祭祀、职事人员,俱用常服至。

经筵

临雍

耕耤等礼,俱俟二十七月释服之后,举行一,朝㑹钜典,体制攸闗,元旦朝正,共球毕集,万国瞻仰,朝仪最重,臣等谨议,二十七月之内,遇元旦朝贺,应请皇上具吉服,升太和殿,不宣表,不作乐,常朝升殿,亦用吉服,不作乐一。

御门听政,典制至钜。昔宋仁宗行三年之䘮,临朝改服孝宗于二十七日之后,百官请听政,援书经被冕服出应门之礼,固请乃许。是持服三年,不废临朝听政。稽之史册,自古为然。谨议寻常事件及引见官员,俱请于便殿办理,百日后恭请。

皇上御乾清门听政,一冠服,按谅阴之制,先儒谓上古本无可考,史载魏孝文帝、唐徳宗释服后,仍以素服练巾听政,宋仁宗虽用以日易月之制,改服临朝,宫中实行三年之䘮,盖缟素不可以临朝,前代行三年之䘮者,亦惟宫中素服而已。朱子亦云:人主不免于视朝听政,岂不可酌轻重而为之权制,此不易之论也。谨拟百日内。

皇上服缟素,百日外请髪,易素服,诣大行皇帝几筵前,仍服缟素。

御门莅百官,听政恭诣。

皇太后宫俱素服,冠缀缨纬,遇升殿受朝,俱用吉服,祭祀并一切典礼,俱用礼服。至二十七月服满,照百日,礼致祭礼毕。

皇上释服:一,宫中服制,帝后齐体服制,不容有异。皇后持服,自应遵照。

皇上举行伏惟

皇后朝夕侍奉

皇太后兼有祭神报祀之礼,应于二十七日后在宫中素服,遇一切典礼日期,俱礼服恭诣。

大行皇帝几筵前,仍用缟素妃。

嫔于二十七日释服,二十七月之内俱素服。遇一切典礼日期,俱用礼服。

皇子与诸王臣工同一。在京诸王公大臣文武官员,二十七日释服,百日剃头。自释服后,各衙门有应行典礼及朝㑹坐班,仍用礼服吉服从事外,凡入朝奏事在署办事,俱素服冠缀缨纬恭诣。

大行皇帝几筵前,则冠去缨纬。二十七月服满,皇上释服后,俱遵吉礼行。一、二十七月内门神对,聨除太和殿。

中和殿。

保和殿。

坤宁宫仍照常张挂外,馀处俱释服后张挂。一各衙门进呈本章于二十七日百官除服后俱用朱印。一,在京王公大臣、文武官员,二十七日内不作乐,不宴㑹,一年之内不嫁娶。其外省官员以及军民人等,仍照从前定例行。其门神对聫王公以下及有顶带官员,俱于二十七月后张挂军民人等,仍照常例行。

制可。

十一月丁未,恭上。

大行皇帝尊谥曰:

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寛仁信毅大孝至诚宪皇帝

庙号

世宗

乾隆元年正月丙申朔。

上诣

雍和宫行礼,先期王大臣议奏乾隆元年正月初一日,皇上若往。

雍和宫行礼不便,具礼服,亦不便摘冠缨,请于初二日再往行礼得」。

㫖「正月初一日,朕躬若不往雍和宫行礼,朕心如何得安?况有雍正元年正月初一日,皇考素服往」。

寿皇殿门下行礼之例,明年元旦,朕往寿皇殿行礼毕在」。

观徳殿更素服于

雍和门下行礼。是日

雍和宫照常三次奠献,停止举哀。八月甲戌。

皇上万寿节

上诣

雍和宫行礼先期传》

谕本月十三日诣

雍和宫行礼,据礼部奏称,请照今年元旦之例,雍和门行礼,朕思元旦乃天下臣民,公共之,大节只得勉从所请。今朕一人诞辰,非元年岁朝可比,朕仍诣。

几筵前行礼。

十月辛未,奉移。

世宗宪皇帝梓宫于。

泰陵

十一月乙酉,冬至,祭。

世宗宪皇帝几筵先期

谕曰:「据礼部奏称,本年冬至,恭祭列祖陵寝。

世宗宪皇帝梓宫尚未奉安地宫,每日照常供献,应照例不行冬至致祭之礼等语,朕思冬至祭祀,闗系大典,若

皇考梓宫前不行,冬至祭祀之礼,于心不安,于理亦属未协」。著该部再议具奏。礼部议言:谨查各

陵大祭,遇清明、中元、岁暮、忌辰,皆朝服行礼。祭毕,更素服举哀。冬至日惟朝服致祭,不更素服,举哀是以㑹。

典丧仪内未载有冬至之祭,今请于

世宗宪皇帝几筵前供牲、帛、三献,读祝致祭,令赞礼官赞礼但」。

梓宫尚未安奉。

地宫且在二十七月以内所有承祭、执事各官,应不缀冠缨,素服行礼」。从之。

二年十一月壬申。

上躬诣

泰陵行释服礼:

列圣大䘮仪,疾大渐。

嗣皇帝侍侧,王大臣数人承简命,入恭纪。

遗诏初崩,王大臣奉。

嗣皇帝正主䘮,位去冠缨,哭踊皇后。

皇贵妃。

贵妃。

妃。

嫔咸摘耳环去首饰,陈小殓冠服。

嗣皇帝奉以进,哭踊视小殓毕,所司恭奉梓宫于宫中正殿。

嗣皇帝哭踊凭

梓宫视大殓毕。

特简王公大臣恭理䘮仪,嗣皇帝成服,截髪辫。

皇子

皇孙随成服截髪辫。

皇后

皇贵妃以下成服剪髪,公主、皇子、皇孙福晋同时成服、剪髪,王公百官、宗室觉罗及内务府所属官员,皆给白布制服。公主、福晋以下三等侍卫妻以上,及内务府所属妇女,咸去首饰,给布制服如之。

皇帝服三年丧,居翼室百日以内,上谕用蓝笔。百日以后,素服御门听政。

庙大祀祭服行礼

几筵前仍丧服,二十七月而除皇后。

皇贵妃。

贵妃。

嫔服同。

皇子。

皇孙居。

宫中别室治䘮仪:王大臣及殡宫守卫执事官,俱百日除服。公主福晋以下侍卫妻以上及内务府所属妇女服同群臣八旗文武官。

阙左门外汉官居,各公署服,二十七日而除,皆百日不剃头。二十七日内奏疏、文移,皆用蓝印。京朝官二十七月不作乐,期年不嫁娶,专司。

太庙

奉先殿祭。

神殿

陵寝祭祀事务男妇内监及出征在军营、官兵家属,咸不必成服。

右初崩成服。

既殓,乃奠所司于

几筵殿内设缀衣,中黄,左右白,供床,南向坐褥具,左右各设床,列黼扆十有四,南设供案,设引旛于。

乾清门外之左銮仪卫、陈。

法驾卤簿,于

乾清门至

太和门外诸执事皆办辨内外哭位,嗣皇帝立殿檐东,西向哭众,传哭皇子。

皇孙立丹陛东,西面。

皇后立缀衣内,东向。

皇贵妃

贵妃。

妃。

嫔、公主、皇子、皇孙福晋立于后殿下丹墀右,为诸王福晋夫人、郡主以下至二品命妇哭位。

隆宗门外为三四品命妇以下哭位乾清门外,为王以下公、侯、伯子男及二品以上官哭位王公以下,二品官以上宗室觉罗哭,特命进内瞻仰者,入 乾清门序

景运门外为三品以下文武官哭位非命妇齐集之日,右翼官于隆宗门外序立,皆分左右翼序立东,西面北上。内监启门治丧仪。王大臣及执事官率尚茶、奉茶、尚膳奉膳,由中门入,至殿前。

皇帝入殿左门诣。

几筵前正中立,尚茶跪进茶,众皆跪。皇帝举茶奠于案,行一拜,礼众随行礼。尚茶彻茶,次尚膳,进膳,掲巾幂。

皇帝亲上食毕,执事官进奠几于正中,皇帝诣几前跪奉爵,王大臣跪进爵,皇帝祭酒三爵,每祭一拜,兴,众随叩,兴乃彻,阖门哭止。皇帝还翼室,众各退。嗣是朝晡日中三奠朝,晡进羮饭肴馔,日中进果筵,仪均如前。

右殓奠,朝晡日中奠。

越日恭颁

遗诏工部官设黄案于

几筵殿内之东,内阁学士自阁奉诏书、内阁官前引至。

乾清门,大学士奉。

诏书由中门入,至

几筵殿檐下

皇帝恭受,奉安于东案跪,三拜,兴,由殿左门出,西向立俟。大学士入右门,诣黄案前,跪三叩奉。

诏书兴,出殿中门。

皇帝跪●

诏书过兴,还翼室,大学士奉至乾清门外,授礼部尚书,尚书跪受,祠祭,司官以云盘接奉出颁。

诏于

天安门楼,王公百官丧服,率军民集外金水桥,跪听宣读毕,举哀,行三跪九叩礼。

诏下礼部恭镌誊黄。

颁于天下顺天府府尹率属制服,跪迎于府署开读。在京候选官及教习进士举贡肄业国子生等咸集朝夕哭临三日。

诏至直省,将军、督抚率所属文武官暨荐绅师生、耆老,素服出郊迎入公廨开读,分驻之。提镇率所属将弁。

道府、州、县率所属丞、倅掾吏绅士耆老,素服跪迎于治所开读均易。丧服北面行礼,朝夕哭临三日。丧服二十七日、百日,不剃头,不嫁娶,期年不作乐。京师暨直省军民男,去冠缨,女去首饰素服二十七日、百日不作乐,一月不嫁娶,遣使颁

诏于朝鲜国国王率群臣素服恭迎,止鼔乐,使者就馆不受,燕飨馀如常仪。使还,国王遣陪臣上表进香纳。

方物,其使有在京者,给白布制服,遣理藩院官分路颁。

诏「外藩䝉古王台吉、公主、福晋等入京行叩谒礼,在二十七日,以内令制服。后二十七日至者,男去冠缨女。

去首饰各三日。

右颁遗诏。

越日,诹吉。

嗣皇帝诣

几筵前,祗告受。

命出,更礼服。

御太和殿即。

皇帝位详登极门。礼毕,反䘮服右,祗告即位

诹日殷奠前期,翰林院撰拟祭文。至日五,鼔工部官设幕于

乾清门外之西,置奠几、陈燎床于燎所,具楮帛九万,设祭文案于殿檐下稍西。銮仪卫官校陈卤簿,王公、百官、公主、福晋、命妇各集于其位,如前仪。侍卫班领导治䘮仪。王大臣、内务府总管率执事官入,陈俎豆于

几筵前列,祭筵二十有一、羊九、酒十有一,尊于丹陛左右。陈设毕,侍卫仍导以出。司祝奉祭文,礼部尚书侍。

郎二人:恭引由。

乾清门中门入,设于案出执事者出入皆导以侍卫班领,后仿此内监奉。

冠服,篚设于供床。届时礼部尚书奏请皇帝自翼室出诣。

几筵前哭,就位,众皆举哀、献茶、上膳如前仪。司祝进至案前,奉祭文至檐外正中,北面跪,礼部尚书、侍郎二。

人左右跪展祭文,执事官进奠几。

皇帝于几前跪,众各于其位跪哭,暂止读祭文毕,仍复于案退,众举哀如初。奉爵王大臣跪进爵。

皇帝祭酒三爵,每祭行一拜礼,众随行礼,乃彻。司祝奉祭文,礼部尚书、侍郎恭引内监奉。

冠服,篚宫殿监侍二人,内大臣十人恭引,均由中门出,送燎所。

皇帝由。

乾清左门出,跪候。

冠服过从行,王公内大臣、侍卫于乾清门外,跪候过,随豹尾枪后从行。鸿胪寺豫引。三品以下各官于燎所,东西跪候,过。

皇帝诣燎位前,众皆跪,奉爵,王大臣跪进爵。皇帝祭酒三,行礼如前仪,兴稍后,西向立。众随叩,兴,奉爵王大臣灌毕哭止。

皇帝还,翼室众退。

右殷奠。

诹日奉移

殡宫先期以奉移,祗告于几筵,行启奠礼,陈设读文祭文,翰林院撰拟。奠献内外集序,均如殷奠仪。

右启奠。

届日五鼓,銮仪卫陈。

法驾卤簿治䘮仪,王大臣率执事官校入,彻缀衣黼扆豫送。

殡宫、工部陈大升舆于

景运门外,校尉民夫均服其服,分班立俟,戒在途执事官役。敬谨集事王公百官于

梓宫所门外列定班位,豫俟皇后。

妃。

嫔暨公主、福晋、夫人、命妇,豫往殡宫集俟,届时礼部尚书奏请皇帝诣」。

梓宫前举哀,执事官进奠几,皇帝祭酒三爵,每祭一拜,兴立于左治䘮仪。王大臣、工部、銮仪卫使率执事官校小舆恭奉。

梓宫启行。

皇帝哭从

梓宫出。

乾清门,中门直班内大臣、侍卫于门外跪哭至景运门外。

登大升舆。初班校尉恭舁舁舆夫,役八班八十人。首班末班以銮仪校尉,馀选五城民夫充

皇帝西向跪凡换班,皆跪后同。礼部尚书祭舆奠酒,三爵,每奠,行一叩礼,兴,校尉舁行。

法驾卤簿前导。

皇帝于

梓宫左歩行恭送治䘮,仪王、大臣、礼部、工部、内务府及恭送之。王、贝勒、贝子、公等夹道随行,文武百官咸跪。

举哀候过兴,随行经过门桥内。大臣祭酒三爵,每祭一叩,兴。

灵驾至。

殡宫大门外大升舆止。

皇帝于门外之左跪迎举哀,众随跪,举哀校尉恭,舁梓宫入中门至。

殡殿

皇帝随入,立于后殿檐东。王公至,辅国将军、大学士、公、侯伯子男至副都统、副都御史䝉古王至台吉于大门外,序立东西面,其馀文武百官于旁门外序立,治䘮仪,王大臣率官校入殿奉安。

梓宫于殿内正中设缀衣、黼扆如初,皇帝诣殿位奠爵,众随叩如前仪。既毕,彻馔,阖门哭止。皇帝居侧殿苫次二十七日以后 还宫倚庐

皇后

嫔以下还宫,众各退。既嫔,朝夕上食,日中进果筵,如初二十七日之后。

皇帝诣

殡宫奠酒,日一次。既周月间日一次,再周,月间二日,一次馀日。

命皇子、诸王分诣恭奠,内务府官䕶军领催等于大门外之东,内府官员、命妇、妇女于大门外之西,各更班齐集,每日随朝晡,日中三奠、举哀,行礼治䘮,仪王大臣恭视●饰。

梓宫凡四十有九次。

右奉移殡宫。

诹日行初祭礼。前期,翰林院撰拟祭文。届日,工部设幂于

殡宫门外之西,置奠几,设祭文案于殡殿西檐下,陈燎床于燎所,具楮币四十万。銮仪卫、陈法驾卤簿于大门外治䘮。仪王大臣、内务府总管率所司陈俎豆于。

殡殿内列祭筵八十有一,羊二十有七,酒四十有一,尊于丹陛左右,设奠几于正中。司祝奉祭文,礼部尚书。

侍郎引入,设于檐下西案内监陈。

冠服篚于供床,均如初仪。王公百官于大门外分位,集俟王妃以下,二品命妇以上,于二成门内之右集俟。

「在内,公主、福晋等集于殿内届时。

皇帝䘮服诣

几筵前举哀,众皆举哀,献茶。上膳,读文毕,皇帝奠酒行礼,众随行礼及送燎。

皇帝出殿左门跪候。

冠服过从行,至大门外,王公以下皆跪。候过,从行。三品以下各官、鸿胪寺豫引于燎所,左右列跪候过。

冠服祭文送至燎所,恭安于燎床。

皇帝诣奠位跪,众皆跪奉爵,王大臣进爵,皇帝奠爵三,每奠一拜,兴,众随叩,兴,奉爵大臣灌毕,哭止,退,均如殷奠之仪。翼日绎祭,遣官行礼。陈馔筵十有一,羊五,酒五,尊楮币三万。不设卤薄,不齐集,不读祝。惟治䘮仪。王大臣及礼部、工部、内务府、光禄寺官执事,馀如仪。

右初祭。

诹日行大祭礼,前期撰祭文,执事诸司供备。至日,陈设祭筵,内外集序、读文,哭奠、送燎均如初祭。次日绎祭亦如之。

右大祭

周月,陈馔筵二十有一,羊九,酒九尊,具楮币十万。皇帝䘮服,哭奠行礼。王公百官素服去冠饰,随行礼、举哀均如仪。期年以内未葬,月有奠,祭筵十有一,羊五,酒五尊。馀陈设礼仪,均与殷奠同不读文

右月奠。

诹日恭上。

尊谥

制下,先期礼部具疏请。

命总理王大臣,内阁、九卿暨翰詹科道文六品、武四品以上官,集议恭拟。

尊谥

庙号进呈

钦定工部豫制香。

册香

寳及宣读「绢」。

册绢

宝于制造所翰林院撰。

册文

寳文择良辰恭镌是日所司,豫设案于内阁政事堂中设册。

寳亭二,香亭一,于制造所门外。内阁大学士、礼部、工部尚书、侍郎咸素服,集政事堂祇俟,工部官奉。

宝设亭内,銮仪校舁至内阁门外,亭止,有司奉册。

宝恭设于案,退,大学士等行三跪九叩礼,大学士一人奉册一人奉。

宝以授匠,人镌字于洁室,恭上尊谥。前一日,遣官各一人祗告天。

太庙

奉先殿

社稷如常仪。至日五鼓,鸿胪寺官豫设册。

宝案各一于。

太和门,正中南向,銮仪卫官设黄亭二于阶下南北肆设。

法驾卤簿,于

殡宫大门之外,内务府、太常寺官设香案于殿内正中,左右设宣读。

宝各一案,又左设香。

册香

寳案漏未尽,执事官咸入,王以下公以上于协和门外集序,均素服,礼部侍郎二人诣内阁奉宣读。

册文

宝文于函至。

太和门阶下豫设亭内退,大学士二人自阁奉香册香。

宝于盝至。

太和门阶上恭陈案上,跪三叩,兴,退,祗俟于丹墀东。质明,钦天监官报时届。礼部尚书诣。

乾清门奉请。

皇帝素服乘舆出宫至。

太和门北阶降舆,司拜褥官豫设拜褥于门槛外正中。

皇帝由

太和左门出,诣案前立北向阅册。

寳讫,就拜位立,行一跪三拜礼,兴,转立东旁,西向。司拜褥官彻拜褥,大学士二人进诣案前,跪,三叩,兴,奉。

宝分设亭内,跪三叩,兴。礼部尚书奏「礼毕」,皇帝易䘮服,豫诣。

殡宫侧殿祇俟銮仪,校恭舁册亭。

宝亭以次行,礼部官十人前引,导以御仗二,华葢一,奉册宝。大学士暨执事官从王公于所集之位,跪候亭。

过兴,以次从至。

殡宫门外公侯伯以下四品官以上,皆于大门外按翼序立。候亭至,跪迎亭,由大门中门入,至内门止礼部。

尚书侍郎二人奉宣读。

册文

宝文豫陈于殿内左右案,大学士二人诣亭前跪,三叩,兴,奉香。

册香

宝礼部尚书侍郎恭引由中门,中路进殿,中门陈于左案,跪叩如初,退。钦天监报时届,礼部尚书诣侧殿奏:

请赞引对,引太常寺卿二人恭导。

皇帝由大门左门入,就中正拜位前立。鸿胪寺官引王公于阶下东西,公、侯、伯以下,文武四品官以上于大门外按翼序立。典仪赞执事官各共乃职,赞引奏就位。

皇帝就拜位,北向立。司香奉香合,进赞引恭导,皇帝诣香案前立,司香跪,赞引奏跪。

皇帝跪奏上香,司香进香

皇帝受香,合供举仍授司香,兴三上香,奏复位。皇帝复位立,奏跪拜,兴。

皇帝率群臣行三跪九拜礼,兴。赞引奏跪,皇帝跪,群臣皆跪。典仪赞进。

册大学士自东案,奉香。

册跪进于左

皇帝受

册拱举,授礼部尚书,跪接奉安于案,跪,三叩,兴,退。进宝于右,如进。

册之仪乃宣。

册,宣册官诣案北面跪,恭奉绢册宣讫,复于案三叩,兴,退。宣寳仪,同赞引奏跪拜,兴。

皇帝率群臣行,三跪九拜,礼兴,乃奠帛,读祝,三献爵如仪。礼毕,执事官奉祝帛,礼部尚书侍郎二人诣案前跪,三叩,兴,奉宣读绢。

册绢

寳送燎所,由中道出。

皇帝转立拜位,东旁西向,俟过复位,赞引奏「礼成」,皇帝还宫,众退翼日。

颁诏天下。

右上尊谥

百日奠献。陈馔筵二十有五,羊九,酒十有三尊。楮币十有一万五千。内外齐集读文。哭奠如初祭仪,右百日祭。

岁逢清明、中元、冬至、岁除日,梓宫在殡,均以时致奠。

皇帝亲诣行礼。先期,诸司供备。届日陈祭筵羊酒,具楮币,内外齐集读文清明不用祭文、哭奠冬至日不哭。馀均如前仪。

右时荐。

朞年小祥。

皇帝躬诣

山陵致祭仪载《山陵门》如。

梓宫犹在。

殡宫:祭日,设礼仪,俱如初祭。右小祥。

再朞大祥。

皇帝诣

山陵致祭,或遣官行礼如朞年仪三周致祭仪同。右大祥。

二十七月

皇帝诣

山陵致祭仪载《山陵门》,祭毕。

皇帝

皇后均除服,群臣皆即吉右除服。

等谨案:马考《国恤门》备载「初䘮至殷奠之仪,自卜宅以至窆虞作主,诸仪则载于山陵门。今从此例自营治。

山陵以至题

主虞祭之礼,谨别载山陵门,惟上尊谥仪恭检。

大清通礼,例在奉移。

山陵之前,故载于此。

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四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