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沓藏书

卷六十九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六十九学校考》

直省乡党之学

等谨按:天下者,党庠术序之推也。士习者,民风之本也我。

朝文命覃敷,崇尚儒术,海内喁喁向风,说礼乐而敦诗书。士有言不𠂻于理,而行不轨于正者,则乡里非之何者?

列圣之教泽有以深入乎人心,而庠序之。教化有以表率乎民俗也。今

「国家徳政化成,百有馀岁矣,土宇昄章,日以増辟,山陬海澨,蛮土瘴乡,悉建之师,儒而沐以礼义,加之圣天子,揆文奋武,拓地二万馀里,逺极无雷,日入之乡,未习声名文物之化者,皆举踵逖聴,各效其。

尊亲之戴,而食黮怀音,岂非明伦修教之方,即一道同风之具,而为中外所㑹归乎?若夫敦实黜浮,崇经励学,塞奔竞而防啙窳,士习悉化其偏陂,而风教胥臻乎醇厚。视学者固职有専属,而守土诸臣所为恪遵。

令典以振新乎,士类维持乎治化者也。至于别裁伪体,示以清真,屏斥支离。

颁之程式,使操觚者陈言,务去以宗法,先民,秉铎者得所遵循,以严其绳尺,而且甄别教职」。

提训学臣,以端其表率之原,树其衡量之准,此文风所以丕变,而蹈徳咏仁者,无不和其声以鸣」。

国家之盛欤!他如郡邑廪増之额,生童入学之数,考核课试之条,因革损益,随时折中,皆有以仰。

兴贤育才。

嘉恵、儒林之至意焉等谨连类附纂于篇。顺治元年,定直省各学支给廪饩法,在京者戸部支给,在外者州县官支给。

命赈助贫生,褒恤顺天府学死节之士。时以兵火之后,士有菜色。

特命给予钱粟,故明流贼之乱,临难殒身者,顺天学不下百人,更予褒恤,以励风化。从顺天督学御史曹溶。

请也。

御极覃恩

诏各省府州县儒学食廪生员,仍准廪给增附生员,仍准在学肄业,俱照例优免。

定旌表孝行节义之例。是时奉恩诏所在,孝子顺孙义夫节妇有司谘访确实,申该巡按御史详核奏闻,以凭建坊旌表。嗣又:

敕部定议建立忠孝节义祠宇。寻礼部议奏:「八旗直省凡有孝行节义之人,例得请旌恭遇」。

覃恩彰善大典,即乡曲贫民勿令湮没。又节妇年逾四十而身故者,守节已厯。十五载以上,亦应予旌酌设。

祠宇入于祀典,永为定例。其设立祠宇,应令顺天、奉天、直隶、各省府州县卫,每处各建二祠,一为忠义孝弟之祠,建于学宫之内,祠门立石碑一道,刋刻姓名于其上,已故者,设牌位于其中,一为节孝、妇女之祠,另择地营建祠门外,建大坊一座,亦标姓名于其上。已故者亦为牌位。八旗分左右翼,择地各建二祠,毎年春秋二祭,至于建坊,银两应停给奉。

㫖:「孝行节义,建立牌坊,年乆毁坏,遂至湮没,今欲设立祠宇,特为昭垂久逺之意,并非欲节省钱粮部议建立祠宇,停给银两,不合仍著给与,馀依议」。

定游学来京士子,附顺天府学例,逺方士子游学京师者,取保结准附顺天府学一例考试,又设廪十名,照县学例充贡。至二年,又定查明本身父母坟墓向系北方土著者,即令入籍应试。其实系逺方游学来者,皆发回本籍应试。

二年,平定陜西。

恩诏本省各学廪増附生,仍旧肄业,照例优免廪生内,每学贡二名,提学官于学田内动支钱粮,赈给贫生。

恩诏河南、河北、江南等处各学恩贡一名,正贡一名,贫生照例赈给。

颁部定生员品服式:银雀帽,顶髙二寸。带用九品乌角图板四块,蓝袍,青边披领同。

四年,定直省儒童入学额数,大学四十名,中学三十名,小学二十名。至十五年,又定直省取进童生,大府二十名,大州县十五名,小学四五名。

定直省各学廪膳増广,各生额数。廪膳生员,府学四十名,州学三十名,县学二十名,卫学十名。増广生员名数同。

平定广东。

恩诏:「广东各府州县学廪増附生,仍准食廪肄业,概予优免。每学恩贡一名正贡一名,俱照平定中原例举行。其贫生在学田内,动支钱米,赈给孝子、顺孙、义夫、节妇,所在巡按御史奏闻,建坊旌表」。

五年十一月,恭奉。

太祖武皇帝配。

天及追尊

四祖考妣帝、后

尊号礼成

恩诏:各直省乡试、副榜、诸生廪监,准贡増附准入监肄业,毎学拔贡一名,即用本年科举首卷送部廷试,如首卷中式,或有事,故以次优卷挨补。

七年,改江宁国子监为江宁府学,又裁苏松学政,归并江宁。

八年,又申严学臣考试及约束教官、生员之法,都察院条议。一,学臣报满照例考核公明者优升,溺职者㕘处一岁科,两考完日,即报部铨补新旧交代,以杜署事诸弊。一、学臣以到任日为始,岁考限十二月考完,毎三月解卷一,次科考,分四次解卷,以凭磨勘所取生童文字,以纯正典雅为主。诡谬者本生褫革学臣,分别卷数之多寡议处。一,生员不许聚众结社,纠党生事及滥刻选文窻稿。一,教官生员不遵条教者,学臣严行惩治。若与武职兵丁有争,教官生员聴学臣处治,不许武职擅责武职兵丁,聴该衙门处置,不许生员结党,争抗一学,官不宜悬缺,致旷职业。抚臣务按缺题请下吏部铨补。其有不由科贡出身滥冒教职者,一并题明送部别用。若署事教官,止用本学及别学,不得滥委杂流」。从之。

始令八旗子弟考试,取入顺天府学满洲䝉古子弟、内院礼部㑹同顺天学政考试,通清汉文者,翻译汉字文一篇,通清文者,作清字文一篇,汉军子弟令与顺天府民童一例出题考试,互见旗学门》恭上。

皇太后徽号礼成

恩诏直省儒学贫生于学田内动,支银米赈给九年。

颁卧碑文于直省儒学明伦堂,文曰:「朝廷建立学校,选取生员,免其丁粮,厚以廪膳。设学院、学道学官以教之,各衙门官以礼相待,全要养成贤才,以供朝廷之用。诸生皆当上报国恩,下立人品,所有条教,开列于后。

一、生员之家,父母贤智者子,当受教父母愚鲁,或有为非者。子既读书明理,当再三恳告,使父母不陷于危亡。

一生员立志当学,为忠臣清官。书史所载,忠清事迹,务须互相讲究,凡利国爱民之事,更宜留心。一生员居心忠厚,正直读书方有实用,出仕必作良吏。若心术邪刻读书,必无成就。为官必取祸患,行害人之事者,往往自杀其生,常宜思省。

一、生员不可干求官长,交结势要,希图进身,若果心善徳全,上天知之,必加以福。

一、生员当爱身忍性,凡有司官衙门,不可轻入,即有切己之事,止许家人代告,不许干与他人词讼,他人亦不许牵连生员作证。

一、为学当尊敬先生,若讲说皆须诚心聴受,如有未明,从容再问,毋妄行辨难为师,亦当尽心教训,勿致怠惰。

一,军民一切利病,不许生员上书陈言,如有一言建白,以违制论,黜革治罪。

一、生员不许纠党多人,立盟结社,把持官府武断乡曲所作文字,不许妄行刋刻,违者听提调官治罪。

令地方官选取教读、训督、土司子弟、土司子弟有向化愿学者,令立学一所行地方官取文理明通者一人充教读,以司训督岁给银八两、膏火二十两,于正项钱粮支给。

定各学条例,礼部题:准各省府、州、县提调官员,宜严束生徒,按季考校。凡学内殿堂斋房损坏,即办料兴修。其斋夫、膳夫、学粮、学田等项,以时拨给,不许迟误克减生员。除干谒渎扰例应处治外,宜以礼相待,勿得横肆凌侮。

责成提调教官课习生儒,并严禁坊贾刋刻淫词琐语。礼部题准嗣后直省学政将四子书五经性理大全》、《资治通鉴纲目》、《大学衍义》、《厯代名臣奏议、文章正宗》等书,责成提调教官课,令生儒诵习讲解,务俾淹贯三场,通晓古今,适于世用坊间书贾,止许刋行理学、政治、有益文业诸书。其他琐语淫词,通行严禁。

定考核教职之例,提学按临之日,将各学教官考其学行兼优,教有成效者,据实列荐。其行履无过,但学问疏浅者,姑行训饬,责令勉进。有老病不堪者,惟令以礼致仕。若钻营委署,横索束修,卑污无耻、素行不谨者,即行叅奏,分别究革。其有把持学校生员及书役门夫,行私诱惑者,一并究拟重治奉。

谕礼部:「明末冦陷都城,君死社稷,当时文武诸臣中,岂无一二殉君死难者?幽忠难泯,大节可风!尔部㑹同各部、院堂官详访确查死节职名,并实迹具奏,勿遗勿滥」。嗣给事中赵进义、王廷谏等奏言:

皇恩褒忠无外,而在廷论列,仅举死难之臣,未及抗节之臣,窃以逆颜强项,虽负天髙地厚之恩而原其杀。

身存仁实,关纲常纶纪之大是。抗节与死,难迹似异,而心则同也。请

敕部核实奏闻并。

赐褒録,从之。

定汉军廪膳増广生员各二十名,俱归并顺天府学例廪生均有圈拨地亩,不给廪饩。

禁滥举名宦、乡贤、孝子、节妇及乡饮宾僎、提学官,遇有呈请,务须核实确据,非年久论定者,不得举乡贤名宦。非始终无议者,不得举节。妇孝子非乡里推服者,不得举乡饮宾。僎如有受人请求妄举者,师生人等即以行止有亏论。其从前冒滥混杂者,径行查革。

定提学按临赴学礼仪按临。次日,祗谒先师行礼毕,升明伦堂,官生以次揖见。应坐官遵照宪纲序坐。讲书生员总出,一揖西向立。讲毕,不必揖跪,以次下堂东向立。俟行赏罚毕,官吏师生先出,不必赴谢。

定各学生员丁忧服阕、游学、告病、縁事补考各条例,礼部题准,凡生员丁父母忧,免其应试,服阕呈学转详提调试,以经书论三篇廪解卷详夺,増附青社,径行学起复。凡游学从师,随祖父任告假出门者,由学开明事由,呈提调官转详批允给假,不得误岁考果,千里外未能即回,限三月补考,违者黜。凡患病者,提调官取该学及医生甘结开粮,限三月内补考,违限者褫降,再违者黜,无故临考不到者黜。凡縁事非,由学政明文开复黜革者,不得收学除名。廪膳:縁事三月以上,不结停食饩,不作缺事结供,明准补支,坐罪不至革者,计拘发日月作旷,不补支。凡愿告老者呈学,转申提调,检勘取结,于按,临半月前,申详免试。若已赴考及縁事未结青衣发社,与行止不端者,俱不准告老。凡补考者,提调官面试经书论三篇,封交本生,亲赍赴补,考试对验,以防冒替。

十年,

谕礼部:「国家崇儒重道,各地方设立学官,令士子读书,各治一经,选为生员,岁试科试,入学肄业,朝廷复其身,有司接以礼,培养教化,贡明经举孝㢘、成进士,何其重也?朕临御以来,各处提学官,毎令部院考试而后用之,诚重视此生员也。比闻各府州县生员,有不通文义、娼优、隶卒本身及子弟厕身学宫,甚者出入衙门,交结官府,霸占地土,武断乡曲、国家养贤之地,竟为此辈藏垢纳污之所。又提学官未出都门,在京各官开单嘱托,既到地方,提学官又访探乡绅子弟亲戚曲意逢迎,甚至贿赂公行,照等定价。督学之门,竟同商贾正案之外,另有续案续案之外,又有寄学并不报部入册,以致白丁、豪富冒滥衣巾,孤寒饱学,终身淹抑,以及混占,优免亏耗国课种种积弊,深可痛恨。今后提学御史提学道俱宜更新惕励,严察前项冒滥尽行褫革大小地方人才不等,酌定名数,并查旧题额例,具奏定夺。至于岁考除行检问革外,其文理荒谬不通者,须多置劣等,严为降黜。其儒童经由府县送试者,详其身家履厯廪生保结,方许入试廪生,亦不得借端掯索儒童督学诸臣。如有仍蹈前弊并自甘不肖以试士为市者,许督抚巡按指实㕘奏。如督抚、巡按徇情,不㕘聴礼部、都察院礼科纠劾,一并重处。其入学生员,提学、御史提学道,严谕府、州、县、卫各学教官,月加课程,不得旷废,亦不得假借督课凌虐诸生。提学御史提学道,即将岁考科考场,中原卷解部稽察,不许换卷誊改。礼部仍照旧例考定等第,以示劝惩。仍照解到各学廪増附名数,细查在学若干名,黜退若干名,照报册出示行。各该府州县张挂,俾通知生员的确姓名,然后优免丁粮,不许滥免地土,摊累小民,违者究治。除已往外,今后各提学御史提学道,诚能体朕教养,储材之心,实力遵行,自使士风丕变,人材辈出,国家治平实嘉赖之,朕不靳升赏。如仍沿袭陋规,茍图自利,宪典具在,决不寛宥。

十一年,设辽阳府儒学。初,辽东十五学寄设永平府,置三教官统之,都司、学官兼管,自在渖阳、铁岭、开原四学,宁逺学官兼管前屯锦州、义州右屯四学,广宁学官,兼管永宁、葢州、海州、定辽右卫四学。其都司,广宁照府学例,设廪生各四十名。自在州照州学例,设廪生三十名海葢锦义、永宁右屯、定边、前屯、宁逺、铁岭、门原、渖阳十二学,照县学例,设廪生二十名,诸生俱就顺天府考试。嗣经五年,裁十五学名色,复改永平寄学为辽学,设教官一员、廪额八十名。至是始设辽阳府学,令寄籍永平者改归本学肄业。至十三年,又定永平、辽学旧设廪増各额八十名,以四十名归辽阳府,学留四十名归永平,寄学每年各出贡一人,永平寄学,毎案仍取进儒童四十名,不得滥入冒籍。

禁生员充当里长,从御史牟云龙请也,恭上。

皇太后徽号礼成

恩诏直隶各省儒学,于廪生内拔取文行兼优者,一名充贡,送部迋试。

定商籍生员附府学例。长芦盐运司所属,在直隶者附河间府,学在山东者,附济南府学。两淮所属,附江南扬州府学。两浙所属附浙江杭州府学。陜西所属附宁夏府学。惟河东运城别设运司学。

又改定江南、江北提督学院为提学道。十二年。

谕礼部:「朕惟帝王敷治文教,是先臣子致君经术为本。自明季扰乱,日寻干戈,学问之道,缺焉未讲。今天下渐定,朕将兴文教、崇经术,以开太平尔部,即𫝊谕直省学臣,训督士子,凡经学、道徳、经济、典故诸书,务须研求淹贯,博古通今,明体则为真儒,达用则为良吏。果有此等实学,朕当不次简拔,重加任用。

十三年,减定八旗童生入学名数。先是八年,定满洲、䝉古、汉军子弟归顺天府,考试取进童生,满洲百二十名,䝉古六十名,汉军百二十名。至是又定满洲取八十名,蒙古四十名,汉军百名互见《旗学门》

学臣姜元衡疏言:

盛京发祥之地,取进童生,乃储才之首务,今科岁两考取进数目,应比照京学,但文教初兴,赴试人少,请将辽阳府暂照外省大学例,取进生员四十名,其辽海二县,各取进十二名,俟人民聚集,文风渐盛,再议定额」。从之。

定辽阳府辽海二县学廪增额数。礼部议:准辽海二县学宫,初设诸生数少,毎学应先设廪増各五名,俟人才渐充,再照各县学例増设。

十四年,

诏直省学臣购求遗书。

新设寜夏等卫儒学。

复设广东雷连各猺峒社学一所,教读一名。又修复衡阳石鼓书院,抚臣袁廓宇疏言:「衡阳石鼓书院崇祀汉臣、诸葛亮及唐臣韩愈、宋臣朱熹等诸贤聚生徒讲学于其中,延及元明不废,值明末兵火倾圮,祀典湮坠。今请倡率捐修以表章前贤,兴起后学,岁时照常致祭」。从之。

十五年,停直省科试,録取儒童,以三年为率,随岁试考取。

归并宣、大二镇学政,于山西提学道管理归,并四川松潘卫学于茂州学。

十六年,定直省学臣不惩治劣生之罚。凡劣生犯事,经教官举报学道不尽法惩处者,被抚、按纠㕘照教官例,一名以上罚俸六月,三名以上罚俸一年。五名以上降一级,七名以上革职。

设湖南辰州五寨学巡抚袁廓宇疏言:「五寨界接苗猺向事诗书,今更归化输诚。应请设学,考取童生七名廪生六名,増广生八名出贡年分,俱照各县事例,两年一贡」。从之。

令直省学臣校士务遵《经》,𫝊不得崇尚异说。给事中杨雍建奏言:「《六经》之道,炳若日星,《四书》所以发明六经,而《集注》又以发明《四书》为功最钜。坊刻中有《四书诸家辨》,又有《四书大全辨》,皆以讥讪。先贤崇尚、异说得罪,名教不小。乞

「敕部毁板,庶先贤𫝊注,不为异说所夺,而学术大醇,人心可正矣」。部议应如所请,并应晓示直省学臣。从之。

定直省各卫学归并各府州学例,直隶山海卫、宣府卫学边逺无可归并,仍照旧立学外。其怀来、永宁二卫学归延、庆州,保安卫学归保安州,龙门所学归开平州,昌平卫学归昌平州。

定顺天府大宛二县童生入学额数,府学二十五名,县学二十名。

十七年,申严植、党订盟之禁。礼科右给事中杨雍建疏请:

敕部严饬学臣,约束士子,不得妄立社名,纠众盟㑹,其投刺往来,亦不许用同社同盟字様,违者治罪。倘学

臣奉行不力纠㕘处。置得」。

㫖:士习不端,结社订盟,把持衙门,关说公事,相煽成风,深为可恶。著严行禁止,以后再有此等恶习,各该学臣即行革黜。㕘奏如学臣徇隠事发,一体治罪。

严生童私充吏役之禁,凡生员内有身列黉宫、见充书吏者,有原系积年衙蠧,经犯罪名者,并除革治罪。应考童生有现在衙门,应役朦胧应试者,严查重治廪生,教官扶同保结者,并行议处。

定贵州苗民入学及廪増额数,巡抚卞三元疏言:贵州苗民中有文理稍通者,准送学道考试,择其优者取入附近府、州、县卫学肄业,仍酌补廪増。事下部议。寻定新进苗生大学五名,中学三名,小学二名,均附就近各学肄业,苗籍廪増、大学各三名,中、小学各一名。

十八年,令滇省土官子弟,就近各学立课教诲。康熙二年,新设广西各属儒学教授官。

严直省学臣㣘纵劣生之罚。先是,顺治十五年,定学臣据教官举报,劣生不行尽法惩处者,每一名罚俸六月,七名以上革职。至是改定一名,降四级调用,二名革职。

三年,停止京卫武生武童部试之例。先是,元年十二月,定在京十卫武生兵部,春秋二考各取五十名。至是,议归顺天学政三年一试。至五年,并令奉天各学武生附顺天武乡试。

四年,设奉天各府、州、县等儒学,奉天府照顺天例为京府大学,考取生员七名:辽阳宁逺海城为中学,考取生员五名。葢平铁岭、广宁为小学,考取生员。二名锦州府学考取生员四名。

五年,裁定云南、广西两省儒学教职,云南省共裁教职二十一缺。改广西府学训导为教授。罗平、建水、云、龙、南安四州学训导为学,正禄、丰罗次等十二县学教谕为训导。通省共设府卫学教授十八员,州学学正二十三员,县学教谕九员,训导十五员。

定山东寄籍,辽生归并考试例,寄籍山东者归并山东,寄籍永平者归并永平,咸除夹字号名色。五年,令广西土司子弟能习经书者,就近州县考试额取二名。

又以湖广黎平府学改隶贵州,又设四川㑹川卫学教授,桐梓、绥阳、仁怀三县学训导各一员。

六年,定八旗考试汉文例,八旗子弟有愿就试汉文者,各都统开送到部,移送顺天学院。满洲、蒙古别编字号,汉军与汉人同场考试,文优者取入顺天府学,至十五年停止。

八年,改大寜都司学为保定府,左卫学万全都司学为宣化府前卫学。

九年,令各直省置社学、社师,凡府、州、县每乡置社学一,选择文艺通晓行谊谨厚者,考充社师,免其徭役,给饩廪优膳、学政、按临日造姓名册,申报考察。

设奉天府州县学廪生各一名,定生员,缘事未黜,地方官不得擅挞例,如果犯事情重,先报学政,俟黜革后治以应得之罪。若辞讼细事,发学戒饬」。

更定各直省取进儒童额数。先是,顺治四年,定大府二十名,大州县十五名,小学四五名。至是,更定大府州、县学仍照旧例,中学取进十有二名,小学或八名,或七名。

又定八旗取进儒童额数。先是,顺治十三年,更定满洲八十名,䝉古四十名、汉军百名,至是更定满洲䝉古四十名,汉军四十名,凡八旗童生应试者,照汉童生例,由部转札顺天府丞先行考试,后録送学政。至二十六年,定汉军取进童生,减去二十名。

十年,令四川士子入籍他省者,查明回籍。十二年,复直省岁科两考之制。顺治十五年,科臣奏准合岁科两考为一考,至是有以储材不广、督学不勤为言者,部请仍照旧两考例行。从之。谕「吏、礼二部致治之道,首重人才。储养之源,由于学校必衡鉴得人,厘剔有法,乃能革除积弊,遴拔真材,以彰文治之盛。近闻直隶各省学差,沿袭陋䂓,隳废职业,营私作弊,考试不公,以致真材沦弃,文治不光。今应作何整饬差遣何官及磨勘考校之法,何以尽善务期,永革弊端。著九卿科道㑹同详确议奏,寻议磨勘学差试卷之法,直隶各省学臣所解之卷,不能无改誊润色,且因解卷以致请托,亦未可知,相应停其解卷磨勘。俟三年期满,督抚以称职荐举者,照例以叅议道用。以公明尤著保举者,照例内升京堂。若有㣘情、溺职等弊,应聴督抚指名题㕘。若督抚徇情不㕘,被科道纠叅,或有别官,首出将督抚,一并议处」。从之。

始令

盛京八旗子弟通习汉文者,与民童一体考试。满洲䝉古,编满字号,取进三名,汉军编合字号,取进二名,至十五年停止互见《旗学门》

十五年,改设顺天遵化州学正、训导二员。十八年,剔除学臣考试十弊。吏部议覆:左都御史魏象枢条奏,学道考试童生府考无名,径取入学,弊一额外溢取童生拨发别学弊。二、私查印簿某卷某号,即某人以便贿买弊。三,解部册籍迟延更改等第,弊四,先开六等草单吓诈保等银两弊。五,将文童充武童入学后,夤缘改武为文,弊。六,将童生逺调考试弊。七,纵容教官包揽通贿弊。八,曲徇情面孤寒弃斥,弊九。额外溢取童生附生员册内报部弊。十,请嗣后凡考核学政之时,若有不能剔除此十弊者,督抚纠㕘,有赃者革职提问,无赃者降二级调用。应如所请」。从之。

定教职用科贡出身人员,有不由科贡出身者,题眀送部别用。若部选教职未到,止许本学及别学官署事,不得滥委杂流。

二十二年,复设直𨽻阜平县学教谕,令云南、贵州两省土司子弟得应试入学。先是,云贵总督蔡毓荣疏言:「土司世相承袭,不由选举,罔识礼义。嗣后土官族属子弟,内有通晓经义志图上进者,请就郡邑一体应试」。至是,差往区画土司事冝。侍郎库勒纳疏请如蔡毓荣言乃。

命云、贵二省各録取土生二十五名,其土司隶贵州者附贵阳等府学,𨽻云南者附云南等府学,不准科举,亦不准补廪。

二十四年,增设奉天府、锦州等处儒学廪増额数,时以生聚日繁,人文渐盛,府尹董秉忠疏言:「锦州府锦县、寜逺州三学原各设廪生一名,今请各増四名,每学二年一贡,广寜县原设廪生一名,今请増一名,仍照旧例五年一贡,増广生员,亦照各学廪膳生之数」。下部议行。

二十五年,改浙江青田、龙泉二县小学为中学。定直省学臣考试迟延之罚。定例,学臣岁科两试,以三年为限。至是复定,限内不能完结者,降一级调用。

颁发

御书「学达性天匾额于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颁发。

御纂曰:「讲《解义》、《经》、《史》诸书于直省学官及白鹿、岳麓二书院。

二十五年,

诏直省购求遗书。

二十六年复。

诏八旗子弟准与汉人考试。详见《旗学太学门》。改贵州大定府学为州学。

设台湾郡县儒学廪増生,礼部议覆,福建巡抚张仲举疏言:「台湾郡县设立学校,但与考人数无多,未便照内地之额府学量设廪増生各二十名,县学各十名,俟人才渐盛,仍照直隶各省定额。至廪生出贡,挨年考取,自康熙二十七年为始,照例举行,应如所请」。从之。

二十七年,定直隶怀来、永宁、保安三卫学廪増生员各额数。顺治十六年,定怀来、永宁二卫归并延庆州、保安卫,归并保安州。至是复令三卫仍各取进儒童八名,廪増及出贡俱照县学例。其三卫事务,仍令延庆、保安二州学兼摄。

二十八年

上南巡江、浙。

诏増江浙两省儒童入学额数,「奉谕:「朕稽古省方政治所先,在崇文教、江南、浙江为人文萃集之地,入学额数,应酌量加増,永昭宏奬,著该督抚详议奏请。寻议准入学名数,小学増至十二名,中学十六名,大学二十名,府学二十五名。

新设贵州贵筑县儒学取进童生八名廪増,照小学例。

二十九年,定满洲八旗生员不能骑射者,不准考试例。奉天八旗考取生员,亦照此例。

新设四川奉节县儒学,以奉节为䕫府,首邑又兼大宁,归并议准取进童生八名。

御制孔子赞序及

颜曽思、孟四赞》摹本于直省、学宫详见《褒赠门》,令蜀省流寓之民有开垦土田、纳粮应差者,准其子弟,一体考试。

三十年,更定奉天八旗童生取进额数。先是,十二年,定取进满洲䝉古童生三名、汉军童生二名。二十六年,定汉军减去一名,至是,又定奉天满洲䝉古加増取进童生三名,共六名,汉军増二名,共三名。

三十一年,禁学臣滥设祠生赞礼生,违者照滥取入学例议处。

新设贵州安化县学取进儒童照小学八名,例定云南、贵州新设各学廪増,及取进儒童额数,云南马、龙宁、师、宗三州呈贡,定边、元谋三县、贵州安化县廪増,各照州县学例行。其马龙宁州呈贡,取进儒童,各照中学十二名,馀照小学取进。八名。三十二年,定湖广五开卫学廪増,及取进儒童额数廪増,照卫学例取进儒童,照中学例,即令靖州学兼摄。

三十三年,増定八旗内府佐领及王公府属佐领等子弟,考试取进额数,原定满洲䝉古取进童生四十名,至是,将上三旗内府满洲佐领内管领,及五旗王公府属满洲佐领子弟,归并考试,量増二十名,共取进六十名,汉军原定二十名。至是,将上三旗、内府旗鼓佐领,及五旗王公府属、旗鼓佐领子弟,归并考试,量増十名,共取进三十名。

増定宣化府学及属县各学取进儒童额,府学増二名,宣化、怀柔照大学十五名,怀来、万全、蔚三县,照中学十二名,西宁、龙门、赤城三县照小学八名例。

三十四年増定。

盛京八旗内府佐领、旗鼓、佐领等子弟取进额数,盛京取进童生,原定满洲、蒙古六名,今内府佐领子弟量増四名,共十名,旗鼓佐领,原定三名,量増二名,共五名,至三十六年停止。

盛京、内府佐领子弟,考取生员之例,所増名数,悉行裁去。至五十五年,又増奉天合字号童生额,于三名外量加一名。

三十五年定彚题节孝之例,礼部题准「直省节孝应」。

旌表者,照八旗例,于年终彚题定守。

陵千丁子,弟准入。

盛京八旗汉军内考试例。三十七年

命増云南府州县学廪増生员及文武童生额数,又改设云南永北府学教授。

御制平定朔漠碑文于直省学宫,详见《太学门。三十八年,増定贵州省教授、学正、训导等官及文武生员取进额数:清浪卫学设教授一员,开州、广顺、永宁、独山麻哈五州州学正各一员,普安、馀庆、安化、普定、平越、都匀、镇逺、铜仁、龙泉、永从十县学训导各一员,取进文武生员额各八名。

上南巡。

诏増本年江浙各府州县,大学、中学、小学取进童生各五名。

三十九年,令直省考试儒童,课以五经及小学、性理诸书,有将经书小学精熟及能成诵三经、五经者,学臣酌量优録论题,将性理中太极图说》、《通书》、《西铭正䝉一并出题。

定在京冒籍生员,改归原籍例,除入籍二十年以上不议外,馀以部文到日为始,限两月内具呈自首,改归原籍,过期,照例斥革」。至六十年,定各省亦照此例行。

申严直省学臣考试徇私之弊,督抚勒索学院,棚规司道,需索常规,及学臣与者,皆革职提问。如有势宦京官请托,及教官巡捕进士举人等求情者,事发分别治罪。学臣隠徇者,革职提问。知府有包揽入学童生将文理庸劣之人滥行考送者,革职提问。学臣扶同作弊者亦如之。督、抚、提、镇有开送秀才、童生及知县贿荐案首者,革职提问。学臣扶同作弊者,亦如之。凡学臣遇有挟制干请,准其封奏上。

闻至如奸胥猾吏,勾通内外招揺不法者,令该地方官察拿究处。其祖父兄弟为子孙弟侄营谋入学者除。

本童责革外有官者革职,无官者从重治罪颁。

圣谕十六条于直省学宫:一敦孝弟以重人伦,一笃宗族以昭雍睦,一和乡党以息争讼,一、重农桑以足衣食,一、尚节俭以惜财用,一、隆学校以端士习,一黜异端以崇正学,一、讲法律以儆愚顽,一、明礼让以厚风俗,一务本业以定民志,一、训子弟以禁非为一息,诬告以全良善,一、戒窝逃以免株连。一、完钱粮以省催科,一、联保甲以弭盗贼,一、解雠忿以重身命。每月朔望令儒学教官𫝊集该学生员宣读,务令遵守,违者责令教官并地方官详革治罪。

四十年,定奉天各学廪増额数,锦州学向设廪増各五名,加五名,广宁县学向设二名,加一名,锦州府、宁逺州、辽阳、海城二县,各学向各设五名,均加二名,葢平、铁岭、开原三县学向设一名,各加一名,定土官子弟有愿应试者,先送附近儒学、读书之例。

四十一年,増设贵州府州卫县儒学教谕、训导官,令同省隔府者得应考试,府州卫等学各増设训导一员,县学各添设教谕一员,时以各学考试者甚少,许照滇省之例,同省隔府之人,得往应试。又

御制训饬士子文于直省儒学,谕礼部训饬士子文,并令各府州县学官一体勒石,恐有不产石州县地方,或欲借端扰𣲖,应候国子监勒石后,以拓本彚颁各省转发所属学宫一体遵行。

定义学、小学之制。

京师崇文门外设立义学,特赐。

御书匾额,五城地方各设小学,延塾师、教育,有成材者选入义学。凡义学、小学,每年廪饩共三百两于府县。

按月支给。

四十二年

御书学宗洙泗匾额,令悬山东济南省城书院。又定増豫省考城、柘城、温县、登封四县,取进文童额数。先是,因兵火之后,应试寥寥,定为小学,取进童生八名。至是,河南巡抚徐潮以户口额赋倍于从前,人才渐盛,请改为中学,考取童生十二名。部议应如所请,从之。

増四川省各属学训导一员、吏部议覆。巡抚贝和诺疏言:「各省教职系每学二员,川省五十七学,每学止设一员,应如所请,每学各増一员。从之。又

命发帑金修理顺天府府学尊、经阁等处,饬学臣取士衡文,不得任性好。异时直隶学政杨名时,専以背诵《五经》取士,且考取生员,但系富室,文虽佳。

不録:若系贫寒,粗通文义,即予入彀」。

上以杨名时秉性好异,背诵《五经,事既繁琐,亦不合例,且校士应论,文学优劣,不当论其贫富,因奉

特㫖申饬。

定红苗归化就近教导及立义学之例。戸部等衙门议覆,湖广总督喻成龙疏言:「红苗归化,将麻阳县学训导移驻五寨司,就近教导五寨司等处,设立义学,聴苗民肄业。应如所请」。从之。

四十三年,定贵州考试童生及府、州、衙、县学教职例。时贵州、新定疆域各府州县卫考试之人甚少。学政张豫章疏,请照云南同省隔府之人往试,俟人文渐盛,再行厘正。再府、州、卫等学,请各添训导一员,县学各添教谕一员。下部议行。

奉。

谕吏部:「教职官员,必文义明通,方称厥职。近见直省教职官内不谙文义者甚多,如此何以训士著行文直省巡抚将各属教职,通行考试,分别具题,嗣后俱照此例不时考试。寻定一二、三等者给凭赴任,四、五等者解任,学习,三年再行考试,六等者革职。

令湖广各府州县熟苗中有通晓文义者,准与汉人一体应试。广西土司之民人子弟及贵州苗民,并照此例。

申定湖广黄梅等县学儒童额数,黄梅县改复大学、云梦、桂阳二县,改复中学,照例考取。

増陜西、平凉府学儒童额数。时有请立平凉卫学者,部议将平凉府学改为大学,加拨平凉卫童生八名,不必别立卫学,从之。

四十四年,令贵州各府、州、县设立义学,土司承袭子弟,送学肄业,以俟袭替。其族属子弟并苗民子弟,愿入学者,亦令送学。该府、州、县学复设训导,躬亲教谕。

添设贵州、永宁、麻哈、独山三州学正各一员,普定、平越、都匀、镇逺、安化、龙泉、铜仁、永从八县学教谕各一员。

设云南省广南、丽江二府学。时以二府百姓久归版图,生聚日繁,尚未设学。巡抚佟毓秀疏言:「请于二府设教授训导官各一员,每府取进童生十五名,其滇省土人有愿考者,准以民籍应试。

㫖允行。

四十五年,定考试儒童出题例。先是三十六年,定学臣考试童生出四书题一道,令作时文小学题一道,今作论。至是更定儒童正考。时仍作四书文二篇覆试,作四书文一篇,小学论一篇。

命颁行。

《钦定古文渊鉴资治、通鉴纲目》等书,于直省颁发。

御书文教遐宣匾额,悬黔省各义学。四十六年,増设广西省各学教谕、训导官义定等十三县,増设教谕,共十三员,永宁等七州,平乐等三县及思明土府,増设训导共十一员。

四十八年,改定陜西陜州叶县中学为大学。四十九年,定奉天八旗廪増额数,满洲各四名,汉军各四名。

定考试武生武童出题例。凡学臣考试武生童,出《论语》、《孟子》题一道,《孙子》、《吴子、司马法题一道,令作论二篇。

五十年,申定考试教职之例,凡直隶各省教官,如系学道所属,令布政司、按察使㑹同学道,考核开送,督抚具题,如系学院所属布政司按察使,开送督抚、学院,㑹同考核具题。

设广西西隆州儒学,拨武缘县训导一员,移驻西隆州,専司督课岁科两试,取进文武生员各六名。五十二年。

御纂朱子全书告成

颁发直省,刋板通行。

定广西西隆州学廪増额数,廪生四名,増广生五名。

令各省府、州、县多立义学,聚集孤寒,延师教读。五十三年,又定设湖南乾州镇溪所。儒学自康熙五十四年为始,岁考取文武生员各八名,以泸溪县训导就近兼摄,从偏沅巡抚阿琳请也。

五十四年,

谕直隶巡抚赵宏燮曰:「朕毎年春间行幸水淀,近见民生虽不能家给人足,比之往时,似觉差胜。但村庄之中,诵读尚少,朕思移风易俗,莫过读书。况畿辅之地,乃王化所先,宜于穷乡僻野,皆立义学,延师教读,以勉厉孝弟,可望成人矣。尔即徧示村庄,俾皆知朕崇文好学之深意」。

设贵州南笼㕔学,取进文、童、武生各八名,《御纂》《周易折中》成。

颁发中外刋行。

増直隶府州县卫入学额数,除顺天、大兴宛平外,大中学各増三名,小学増二名。

増设湖广安陆府、锺祥县学教谕、训导各一员。定湖南衡、永、宝、辰、郴、靖六府州属苗猺入学额数,别编字号于正额外量取一二名。

五十五年,定广东各卫儒童拨入府学例。是时各省俱有卫学,独粤东未设,巡抚杨琳疏请将广州等处八、卫二所文武童生各取进二名,其馀三十六卫所文武童生各取进一名拨入府学。从之。定四氏学正考试引。

见例详见録后门》

定湖广岳州府、湖西六属于澧州别建考院,以洞庭湖间隔,不便应试也。府学训导改驻澧州,専司其事廪増各府学一半。

五十七年,改江南宁国府及南陵县二中学俱为大学。

五十八年,改江西兴国县小学为中学,改浙江武义县小学为中学。

定浙江西安县孔氏。

圣裔于本学正额外,加取儒童二名。互见録后门。五十九年,増定四川古浪,取进儒童额数,増取八名,附凉州卫学。

改定河南、襄城、山西太平中学为大学,浮山小学为中学。

改贵州黄平州中学为大学,因裁黄平卫学故也。令广西土属设立义学,土属十五处,各立义学一所,令该抚择本省举人贡生学品兼优者,毎属发往一员,教读土属子弟有文艺精通者,就近流官州县附考取进。

定四川东川府入学额数,自六十年为始,取进童生十五名。

六十年,改江南铜陵县小学为中学。更定广东商籍童生所进额数,分拨广州府学及南海、畨禺二县学各二十名。

六十一年,

御书学道还淳匾额于苏州紫阳书院,皇朝文献通考》卷六十九

 {{ anno.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