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沓藏书

卷五十五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五十五《选举考》

举官

等,谨按马端《临举官考》有云:三代两汉举士,与举官合而为一,士之获举,未有不入官者也。至唐以试士属礼部,试吏属吏部。于是科目举士、铨选、举官,区为两事。至吏部,主文选,兵部主武选,则举官之内,又分两途。窃见晋时山涛,甄拔人物,各为题目,号称启事。夫以天下人士,仰品鉴于吏曹,以俄顷之周旋,定才行之优劣,甚至钻营幸进,权在私门。晋、唐以来,宋、金、元、明千数百年,此弊未革我朝创业之初。

诏求贤俊,凡贝勒以下,咸得各举所知,即一介之微,亦得以其所识荐达。

御前并邀録用我。

圣祖仁皇帝立贤无方,兼收并采,惟停止会推之例,以杜絶党援。

世宗宪皇帝时屡

诏:廷臣荐举,或密缄书名,或露章奏达,温纶叠下,公听并观。盖举贤之途既广,则事出于公,非如往代九流人物衡鉴之权,尽归铨部,俾海内贤才。

决于掌选者,一人之耳目也。我

皇上御极以来,权衡铨次损益,因时满、汉,文武职官,各得其叙。凡选法之畸轻畸重者,斟酌调剂,必合乎审量之平。自是注品有崇卑,序次有前后,例之所定,一成而不易,虽其亲昵,不得以意为重轻,而吏胥之徒,亦无从舞弊。诱惑选人此则我。

朝之大经大法度,越汉、唐,垂万世而无弊者也谨依类编次,备举官之典故云。

太祖高皇帝乙卯年奉。

谕㫖:「君,天所立也,臣君所任也。尔诸臣敬念乃职,凡有贤才可任国政者,知之勿隠。国务殷繁,必得贤才众多,量能授职,倘治国治兵,经理乏才,何以济事?故勇能攻战者,宜令治军才优经济者,宜令理国博通典故者,宜谘得失,娴习仪文者,宜襄典礼。若兹贤才,当随地旁求,俾列庶位。是时

上既削平诸国,每三百人设一牛录额真,五牛录设一甲,喇额真五,甲喇设一固山额真,每固山额真左右。

设两梅勒额真,初设有四旗旗,以纯色为别:曰黄、曰红、曰蓝、曰白。至是添设四旗㕘,用其色镶之,共为八旗。

特命群臣选举贤才,以备任使,天命十年奉。

谕㫖:大臣身秉国政,知有公忠之人,虽仇勿隠,当直指其善知有奸慝之人,虽亲勿䕶,当直指其恶,盖公忠之人,当国家缔造时,身厯艰险,创立功名,辅成大业,固当身履荣显泽,及子孙奸慝之人,当经营国事之日,借端委谢,避害全躯,逮国运升平,反欲先蒙其利,此宜预设防维,毋使遂其巧诈。夫国岂常忧患,必有安乐之时,惟能忧其忧,乃能乐其乐也。

天聪三年,

上选用儒臣,分班侍直巴克什达海同笔帖式、刚林、苏开、固尔玛珲、托布齐等四人,翻译汉字书籍。巴克什。

库尔纒同笔帖式乌巴什、查素喀、瑚球、詹霸等四人记注。

本朝政事,以昭信史。

八年,甲喇章京朱继文之子延庆奏曰:「臣闻时不当进而进者谓之弃身,时当进而不进者,谓之弃时伏睹。

皇上东服朝鲜,西灭察哈尔馀孽,惟明人耳。今秣马厉兵,行将驰骤中,原实大事将成之时,豪杰效力之日。

也臣思我国之攻城破敌、斩将搴旗者,实不乏人,守境治民、安内攘外者,概未多见。往年遵化、永平之役,得有四城,而随以鲍、高、寗范分守其地,假使再获数城,即㨂择于汉官中,而仓猝之际,恐难名实相称也,大抵揣摩于平日者,庶可担,当于一旦而不靡,臣又闻尽忠莫如进贤,故陈平非魏无知,不得封列侯,管仲非鲍叔牙,不得为伯佐,此犹往迹,即今事亦有可矜。式者,寗㕘将以贝勒家仆荐举数人,一从征,俱获显官,固伊等之才能超轶,亦皇上钓饵贤豪之计,善也,臣实庸愚,不敢自荐,臣有二友,又不敢自隠,今略言其行,止伏。惟

睿鉴佟三下陈极新刚果郑重明理知几且友于弟孝于母一家,蔼如能治其家,未有不能治其国者也。刑

部启:心郎申朝纪:温雅正直,练达世务,处家俭而守身,约讷于言而敏于行,视之若木,实足肩鸿任巨也。兹二人者,虽不能跨步前,俦亦足尾其后尘,皇上召至御前,询以时务,携之从征,试以任使,倘若臣言差谬,愿甘欺㒺之罪,臣又闻建大厦者,非一木之?

力成大功者,非一人之略,是以臣竭忠冒死而有此奏。

上览毕,召朱延庆并所举陈极新申朝纪,至谓延庆曰:「尔所奏之言俱善,凡人建言必实指曰:某也,贤某也不肖于任国政。诸大臣必实指曰:某大臣能称厥职,某大臣惟利是圗,某徇庇所私之人,某倾害所恶之人,务直指其名以奏。凡人于国之贤才,皆得荐举,毋曰何贤才,如此众多?朕犹以为未足也。尔等知其贤而举之,使或变其初心,后为不善,亦彼自为不善耳,于举者何与焉?今朕将録用尔等」。于是令延庆陈极新于文馆録用,以申朝纪,原系部臣,仍令在刑部办事。

九年奉:

谕㫖:「尔满、汉、蒙古各官,暨凡有识见人知、才堪任事者,即行举荐,勿分新旧,或已仕未仕,但有心术公正,克胜任使之人,呈送吏部,有通晓文义、心术公正、足备任使者,毋分已仕未仕,呈送礼部该部贝勒奏闻,朕将量才酌用,才全徳备之人,岂能易得,但能公忠任事,则善。崇徳七年,新设汉军八旗,选官补用,始编汉军为八旗,各设牛录章京。

上谕曰:「汉军旗内新设官员应用之人贤否,朕未悉知,著该部王大臣同汉军固山额真,梅勒章京等遴选用之」。于是多罗睿郡王多尔衮、镇国将军承政阿拜、㕘政满朱锡礼、启心郎索尼等与汉军固山额真梅勒章京公同遴选请。

㫖补授。

顺治元年,顺天巡抚宋权献治平三策,一广罗贤才以佐上理。并荐故明蓟辽总督王永吉等。旋饬廷臣各举所知。于是天津总督骆养性、侍郎王鳌永、左春坊左庶子李若琳、吏部左侍郎沈惟炳等并有。

荐举令详注履厯陈奏,下部知之。嗣以廷臣所举,类多明季旧吏及革职废员,未有肥遁山林隠迹逃名之士,令自今以后,须严责举主,所举得人,必优加进贤之赏,所举舛谬,必严行连坐之罚,至于荐举本章,止许开具乡贯履厯,其才品所宜,应听朝廷定夺,不许指定某官坐名何地,无论贵贱逺近,隠显升沈,果有灼见,真知,悉许荐举,倘以赀郎杂流市。

佣村叟及革黜青衿,投闲武弁,妄充隠逸,以致流品不分,选法壅滞,如前朝保举故事,咎有所归,若畏避连坐,困而缄黙不举者,亦必治以蔽贤之罪。六年,大学士洪承畴奏言:「平治天下之道,在于各省督抚总兵,俱得其人,欲用得其人,宜实行保举连坐之法,如督抚总兵员缺,令吏、兵二部满、汉堂官详加评注,自书姓名、保举,再以谘询左右大臣,议论相合,方行㸃用,俟后有功效保举者,受荐贤之赏。若旷职偾事保举者,受妄昧之罪,庶封疆民生,两有攸赖得。

㫖:嗣后用督、抚、提、镇,著内院九卿会推,若有独知灼见,情愿保举者,许自行保举,得人者升赏,误举者连坐。

又刑科给事中陈调元奏言:「朝廷之赏罚,惟凭督按之举劾,而举劾之公私全凭,道府之开报乃有督臣所荐,即按臣所劾者疏内皆云据司道开报。夫一人也,一以为大贤,一以为不肖一揭也。忽而加诸膝忽而坠诸渊。夫朝廷用人,止此举劾,以为察吏致治之本而舛错至是,则督按之耳目安寄,国家之赏罚何凭。伏祈严饬确核开报同异之弊,立加处分,庶劝惩当,而吏治清矣」。下部院察议。又吏部尚书陈名夏等奏言:「旧例,各省道、府、州、县等官,俱俟三年考满,方准升迁。今地方需人,若必待考满,势难悬缺,应将各省、道、府、州、县等官厯俸三年,抚按有荐者酌量推转」。从之。

九年,大学士范文程等疏奏:翰林、詹事等官升补画一之法,修撰、编修、检讨,按科分先后资序升转。凡奉差及终养、丁忧、治丧,依限到京者,仍照科分资序。违限者计所违月日序于后。给假告病者,概序于后。降补别衙门复回者,俱照现补官品为序。永著为例。

又吏部奏言:「通判员缺,除裁减外,所馀不多,而节年贡生考定应授兹衔者,积至八百馀员,挨次铨补,其或终身无望,请照品改授布政司经厯正、副、理问、按察司经厯、知事、布政司、都司、运司、经厯运判,各府经厯京县外县丞,外卫经厯等职,仍支正六品俸,照通判资格升转,以疏壅滞」。从之。

又奉:

谕㫖铨部,职司用人,凡有铨选,应用才能。今朕闻有援引亲党及纳贿营私者,此风断不可长。嗣后务矢公忠慎,择才能,选授使,庶司百职,俱得其人,则朕心安而部臣亦得自慊矣。

十年,工科给事中刘显绩奏言:「自古帝王,左史记言,右史记动期,昭示当时,垂法后世,乞设立记,注官凡有。

诏谕及诸臣奏启。

皇上一言一动,随事直书,存贮内院,以为圣子神孙万世法,则」报闻。

十一年,奉

谕㫖:朝廷设内外诸司,所以代天工理庶务,无论文武衙门大小官员,各有责任,闻官多缺员,皆困吏胥作奸,朦混沉压,上下其手,窃弄事权,求索贿赂,吏胥之弊,司官不举司官之弊,堂官不察,因循延缓,日复一日,以致弊窦丛生,甚至有频年困顿流落旅邸不得一官者,人才淹抑,政事废弛,皆此之故,今后尔等两部,务须正已率属,剔弊厘奸,各该司官务洗心涤虑,奉公守法,毋得纵役,夤縁仍蹈前弊,以取罪戾,满汉各官,当互相砥砺,勉圗职业,将现在内外文武大小员缺,作速详察,尽行推补,务俾人才效用,政事修举,称朕承天爱民至意。又奉。

敕选举汉军内外官员有才学品行者数员,又奉。

谕㫖:「朕念时方用人才不易得,不忍以一言偶误,遂致沉抑。前有恩诏诖误官员,许该衙门奏明寛宥,未尽奉行。向来科道各官,有因条陈国事所言不当,以致降级革职,或因纠㕘内外官员事虚反坐,以致降级革职者,尔部详察始末,縁由明白开列进奏,吏部开列科道言事不当革职者,具奏得。

㫖复原官者六人。

工科给事中张王治条奏六曹除吏部外,礼兵则升道员,户、刑工则升知府,同𨽻部属事有异同,嗣后并宜道府兼升。从之。

十二年,吏部议覆吏科都给事中朱徽疏言:「吏部司官,一年内升一人外,转一人科员一年内升二人外,转二人。御史二年内升三人,外转三人。司道除升巡抚外,每年亦内升三人。其司道内升满洲,不论科目,汉人仍以科目出身为限,必查其曽举卓异、俸荐俱优者,方准内升。此外若又有缺出,则以在京衙门应升之人补用」。从之。

又奉:

谕㫖:知府乃吏治之本,其最要者如直𨽻之真保、河间,江南之江宁、淮扬、苏、松、常镇,浙江之杭、嘉、湖绍,山东之济南青、兖山,西之太原、平阳,河南之开封、彰徳,陜西之西安、延安,江西之南昌、吉安,湖广之武昌、荆襄,福建之福州、泉州共三十府,或政事殷繁,或地方扼要,著在京各衙门满、汉堂官三品以上及在外督抚,各举才行兼优堪任知府者一人,详开履厯事迹,具奏吏部再加察议,奏请定夺,以备三十处知府之用。厯代州县之制,自汉以来,皆以人户分大小,隋有闲剧冲要之等,唐有赤畿望𦂳之差,明时因之,酌为繁简,定有成例,随才器使各尽其用,著吏部详察旧例,㕘酌时宜,将地方分为三等,具疏奏夺。应选官员,考其身、言、书判,精加㨂择,亦各三等具奏。上等者列名引见,候朕面定。方将上等之缺,从公掣籖。其考居二等者授二等,地方三等者授三等,地方不必引见,俱从公掣籖,务使州县各官人地相称,至有司贤否,全凭督抚举劾,近乃上下扶同,以馈遗之厚薄,情面之大小,颠倒贪廉,吏治因之大坏。以后责令司、道、府推一,应官评务要细开事迹,转报督抚,逐件确核。如开报不实,即先指名题㕘。至督抚止凭开报,不亲自体访核实以致贤否混淆事发一体究治。

等,谨按唐开元中,定天下州府,以近畿为四辅,其外为六雄,则郑、陜、汴、綘、懐、魏六州是也。又为十望宋、亳、滑、许、汝、晋、洛、虢、卫、相十州是也。元有上路下路之别,有上县、中县、下县之分明,有上府、中府、下府之等县,亦如之。张九龄论:唐时以牧守之任,为斥逐之区,宋天圣间,令选猥下,士大夫轻其选,或选而不注者有之我。

朝定鼎之初,首重民事,是以守令之任,慎选其人,于各省府缺最要者凡三十府,预为简择,以备任使。盖其时真保、河间及太原、平阳、西安、开封所辖最广,馀皆各省繁重之区,于天下知府中为最剧,非才力素优,不足以胜师帅之任。县分三等,各视其所考之等授之。

国初时,吏部注选。

世祖章皇帝

特令上等之缺列名引。

见恭候。

钦定由是

列圣相承,凡郡守牧令之选,奏名廷陛,无不引。

见之员各省、府、州、县定为冲、繁、疲、难等缺,有四字相兼者,有三字者,有二字、一字者,知府员缺有请。

㫖者有部选者,部选中又有繁简之不同,例得于授官后及报最时具摺谢。

恩请

召见殿墀,于部选初授者,观其应对,以觇异日之政声。凡督抚保题者,详其任内实迹所至地方情形,以徵治行之优劣。其称职与否,总莫逃。

洞鉴焉,至于牧令籖掣后,缮冩名籖,圣心简别,量予调补,及抵任时各省要缺,仍令督抚可以専摺奏请更调。盖斟酌衡量,因时因地,各得其宜,而郡县官人之法,于斯为大备焉。

又吏部遵。

谕议奏在外官员应升州、县者,其身、言、书、判无从考察。今后凡司府首领、州、县佐贰及教职等官,中有堪任。

上等者该督抚巡方,特荐臣部覆核无异,方升上等之缺。其寻常俸满有荐应升州县正官者,旧人不论科目,汉人、进士、举人俱以中缺补用,其俸满无荐者,旧人及汉人、进士、举人并贡士,俱以下缺用」。从之。

又吏部奉。

谕㫖:国家官人,原当内外互用,以励群材。近见外官内转京官,外任者多能称职,宜再行互用。除翰林官员,朕自裁定。其六部卿寺等衙门官员,有才优经济堪任养民者,著各堂官开列六科官员,著吏科开列各道御史,著都察院开列,通送吏部,会同都察院察核速奏。其在外司道等官,品行著闻政治卓越者,确察实迹,遇缺内转务,使内外得人,职事修举,以副朕圗治,安民至意」。旋以侍郎等官及科道官俱𫝊。

谕亲加裁定,分别酌用,遇缺即补。吏部议:翰林官外升职衔,正、詹以布政使用,支正二品俸,少詹以布政使。

用侍读学士以按察使用,侍读、中允以㕘政,用编修、检讨以副使用。侍郎、副都御史、通政使,大理寺卿以布政使用,支正二品俸。太仆寺少卿、顺天府府丞以按察使用,光禄寺少卿以㕘政用六科,左、右给事以副使用,给事中以㕘议用,监察御史以副使用」。从之。

又吏部奏:「考选御史,旧例,在内则用中书、行人、评士、博士,在外则用俸深。累荐推官、知县,如急缺乏人,则取厯俸二年以上中行评、博及各部主事等官奏明请。

㫖「今科道缺员太多,应将在内中行评、博及五部主事厯俸二年以上者,咨取考补十员,馀缺于在外推知。

内查厯俸三年荐有三次者,咨取考选。至内院中书应否,考选伏候。

上裁得。

㫖内院中书不准考选科道,著为令。十五年七月,以行取各官未到,暂于各部郎中、员外主事察取才品堪。

用者改授御史。至十七年四月议:「准俸满中行评博,与俸满未经考选,升主事者一,并开列职名,与行取、推、知一体考选。

又都察院题请考补顺天巡抚按得㫖,此员缺著照例察取应考官员,候朕亲选以后科、道官考选差遣内升外转,俱候朕裁定,永著为例。

十三年,吏部议覆管尚书事王永吉疏言:「考选本部司官,遇各省缺出于外取俸,深有荐及卓异推知,于内,取中行评、博及五部主事,未经考选者,一同选试」。从之。

又停保举,优升大府知府例,十四年奉。

谕㫖:向来屡次考选,俱行取俸,深保荐有司,其乙未科进士外任各员,因资俸在后,行取未及,今著于乙未科进士、推官、知县内详察年力精壮,能修职业者,行取来京,朕亲加考选酌用」。

十五年,吏部议覆科臣姜希辙疏言:「凡应升补方面各官,投文到部,必隔三推,方许推补,以杜择缺趋避之计。至升授知府定例,遇知府缺,出查内外,应升官升补,遇道府缺兼出,俱选郎中。但郎中数少、各府同知及知州并加级知县数多,未免壅滞。今议一道一府应选郎中,如知府缺少,照道缺,分配升补郎中外,其馀府缺,仍以内外应升官升补」。从之。

十六年,吏部定议:「翰林官外转例除侍读学士、侍讲学士以上照常升转外,侍读以下应照科、道例,每年外转二员,春季一员,秋季一员,侍读、侍讲以㕘政,用修撰以副使用,编修、检讨以㕘议用」。从之。又吏部奏言:「降级候补官员,或有人无缺,或遇缺出,品级同,而降补之人出身资格不同,碍难遽补,应俟人缺相当补用得。

㫖官员初授应照出身资格,既经降处,著遇缺即补,不必仍论出身资格。

十七年,吏部奉:

谕㫖:巡按御史职司察吏安民所属官员差满例应荐举。近览部覆,福建按抚李时茂举劾,方面疏称:道员宋杞等厯俸俱未满一年,李时茂方任巡方,荐举定例,岂有不知?今违例滥及,殊属不合著严加考核议处。宋杞等不应荐而获荐,其中岂无请托情弊?著一并严察议处?嗣后违例荐举者,并所荐之人,俱照此例一体严加处分。

十八年,定沿海之地照边俸升转,浙江台州府属之临海、黄岩、太平、宁海,温州府属之永嘉、乐清、平阳、瑞安、宁波府属之鄞县,奉化、定海、象山俱作边俸。其三郡之道府㕔各员一,体照边俸升转。又吏部奏,巡按已经停差,其地方事务俱交巡抚管理。今议定巡抚荐举额数,顺天巡抚应荐方面官一员,有司佐贰官共三员,教官三员,保定巡抚应荐方面官一员,有司佐贰官共五员,教官五员,江宁巡抚应荐方面官二员,有司佐贰官共三员,教官三员,操江巡抚应荐方面官一员,有司佐贰官共三员。教官三员,鳯阳。巡抚应荐方面官二员,有司佐贰官共四员,教官四员,山东巡抚应荐方面官二员,有司佐贰官共六员,教官六员。河南巡抚应荐方面官三员,有司佐贰官共七员,教官六员。陜西巡抚应荐方面官四员。有司佐贰官共七员,教官六员,甘肃巡抚应荐方面官一员。有司佐贰、教官共二员。延绥巡抚应荐方面官一员。有司佐贰官共二员:教官一员。宁夏巡抚应荐方面官一员,有司、佐贰、教官共二员。浙江巡抚应荐方面官三员,有司佐贰官共六员,教官五员,福建巡抚应荐方面官二员,有司佐贰官共四员,教官四员。江西巡抚应荐方面官三员,有司佐贰官共五员:教官五员。南赣巡抚应荐方面官二员。有司佐贰官共三员,教官二员,郧阳巡抚应荐方面官一员,有司佐贰官共二员,教官二员,湖广巡抚应荐方面官四员,有司佐贰官共七员,教官六员。偏沅巡抚应荐方面官三员。有司佐贰官共四员,教官三员。广东巡抚应荐方面官三员,有司佐、贰官共六员,教官六员。广西巡抚应荐方面官二员,有司佐贰官共四员,教官四员,四川巡抚应荐方面官三员,有司佐、贰官共七员,教官六员。贵州巡抚应荐方面官二员,有司佐贰官共三员,教官二员。云南巡抚应荐方面官三员,有司佐贰官共四员,教官三员,漕运总督应荐方面官七员,有司官十六员,佐贰官六员,著为例」。从之。

又吏部议:「选官之法,无论进士、举人等项,核定职衔,概令在籍候选。其赴部㸃卯,近例一切停止。吏部查照年月,先后挨次掣选发凭,各省巡抚催令赴任。候选。各官有丁忧、病故、患疾等项,应令该抚随时报部,以凭注册扣,选免致选后更张旋复经议定,候补内外各官一概,准其回籍,照名次先后题补。凡候选、候补、裁缺、起复、降调等项,京官以奉㫖之日为前后,外官以咨文到部之日为先后挨次叙用」。从之。

又定吏部掣籖例大选急选之日,吏科、河南道各满、汉官一员,赴部验明。缺籖公同封固吏部堂官掣名籖。科道官掣缺籖。

康熙元年,定部属内升并考选科道例,六部汉郎中照科、道官例,每年内升四员。春、秋二季开列,每季二员科道员缺,将各部司官考选停止,推、知、中、行、评、博开列。各部主事员缺,将推、知等官推升。二年,浙江道御史张吉午疏言:「三年考满之法,一、二等称职者即系荐举,应将督抚二年荐举,一次之例概行停止」。从之。

上以武官职任𦂳要,居家候选悬缺迟久,仍令单月投供,双月选授,如投供不到者,虽名次在前,不准选授。

又定投供铨补例:「旧例,凡缺出于十二日,以内到部者作本月之缺,十三日以后到者作下月之缺,双月大选,于单月十五日投供㸃,卯单月急,选于双月十五日投供㸃卯,至是奉。

谕㫖:大选急选,投供日期,若距选期太近,拣选出缺美恶,易于滋弊。以后,改每月初一日投供,自投文到部后,隔一选铨补。初选官投供结候补官,止投原籍印结,俱令亲身赴部」。

三年,奉

谕㫖:凡官员较俸推升衙门相同,即与同品官较俸,但衙门品级各有大小,不便一体较俸,应另行定议。寻议大学士缺,以各尚书左都御史推补,如不用,以各部侍郎、学士推补。各部尚书缺照衙门次序,以尚书左都御史转补。如不用,以各部侍郎推补。吏部侍郎缺,以各部侍郎转补各部。侍郎缺,以学士、左副都御史、通政使、大理寺卿、宗人府府丞推补。如不用,以府尹、太常寺卿推补。左副都御史缺,以通政使、大理寺卿、宗人府府丞推补。如不用,以府尹、太常寺卿推补。如不用,以光禄寺卿推补。如不用,以左通政推补通政使、大理寺卿缺,以府尹、太常寺卿推补。如不用,以光禄寺卿推补。如不用,以侍读学士、左右通政、大理寺少卿,照考语俸次推补。府尹、太常寺卿缺,以光禄寺卿推补。如不用,以左右通政、大理寺少卿推补。如不用,以太常寺少卿、鸿胪寺卿、太仆寺少卿督捕理事官照考语,俸次推补。光禄寺卿缺,以左、右通政大理寺少卿推补。如不用,以太常寺少卿、太仆寺少卿、鸿胪寺卿督捕理事官照考语俸次推补。其小四品京堂缺,将每年内升京官四员用完,后用五品京堂官一员,再用内升司道一员得。

㫖学士既推升侍郎,以后大学士缺,停其推用,又定汉官升转例。先是,吏部以补授总督、巡抚、通政使、府尹、光禄寺卿,此数员缺奉。

㫖不论汉军、汉人已经遵行,嗣以内三院大学士、六部尚书以下、鸿胪寺少卿以上,汉缺升转,拟奏下议政。

王等㑹同酌议,凡升补在外各官,既不论汉军、汉人应将在内各官,亦不必分别汉军、汉人,今后补授内院大学士、六部尚书以下各项员缺,停其分别补授,将汉军、汉人一体升、转得。

㫖堂官员缺,汉军官员,每衙门不得过一员。四年,定八旗、部属授官例。各部员外郎,照该旗分较俸次补授,郎中不必照旗分将。八旗各部官员,不论俸次,选有才能者补授。

又吏部议,准截留官员照例挨次取选,应令于单月初一日亲身赴部投递互结,以便稽查。至候补裁缺改补丁忧,服满降调,并革职、还职、降级、还级,各官投文到部,俱隔一选铨补,以杜规避。因该地方官已有印结,免其互结,临补选时,照文到先后挨次籖补投文时,令亲身到部。其各项官员,在京遇有丁忧亡故等项,取京官印结,预行投部扣选。至临期以患病具结者,概不准行。在外丁忧患病亡故者,该府、州、县官速行查明报部,以便扣选。若不行预报,即指名题㕘。如该督、抚不行查出,亦治以疏忽之罪。

五年,定分班升补主事例:行人:司司副、内院典籍、办事,中书兵马司指挥,光禄寺署正,銮仪卫经厯国子监博士、助教与知县为一班,大理寺评事、太常寺博士、中书科、中书行人司行人,内院撰文中书顺天、奉天推官,通政司经厯,上林苑监丞,国子监监丞为一班,分推,补用主事。

六年,山东道御史王伯勉疏言:「推升知县,旧例用监生、生员、吏员出身,佐贰挨升。臣思县令为民父母,此辈岂能胜任?若谓人材或有可用,请饬各省督抚、㢘访佐贰中,果有才能出众,堪任民社者,保举升授。如无保举者,仍以闲散升用。倘徇私滥,举事败,即坐以徇庇之罪」。下部议行。

又御史李文熙疏言:「各部郎中升补府道定例,每月府道缺并出,始令掣籖补授。今道缺已裁十分之七,郎中铨授无时。嗣后请出有府缺,即令升府,有道缺,即令升道得。

㫖以后,遇推升之月,不必分别道府,著照所出之缺,内外应升官,均平推升。

又贵州道御史高坪疏言:「州县离任,势必委官暂署,此定例也。乃有督抚委用者,亦有司道请委者。臣愚以为委署之事,宜専责成知府,而行保举连坐之法。盖一郡之官,惟知府熟见其才品,而稔悉其臧否。且钱粮皆闗,知府考成,则择人署篆,尤其职掌之所最切。嗣后有应委署者,务令知府于所属慎择贤能之吏,详呈督抚严行察核,果堪称职,方准委用。倘有徇庇,将知府并劾,则人知自爱而署理可清」。下部议行。

七年,吏部奉:

谕㫖:「国家政务,必委任贤能,乃可赞成上理。今在京各部院满、汉官员,俱论资俸升转,虽系见行之例,但才能出众者,常以较量资俸,超擢无期。此后遇有𦂳要员缺,著不论资俸,将才能之员选择补用。

又吏部奉

谕㫖:「旧例科道之员,行取在外有司考选补授,原因有司乃亲民之官,谙悉民间利弊,得以据实指陈,有禆政治。且外官内擢,足以鼓励人才,振兴吏治。今后科道缺出,可移文督抚,就有司内举贤能夙著者,咨部尔部详核,具题行取来京,朕亲选用。每岁宜行取几人,尔部酌议以闻」。寻议:「行取知县既咨行各省,令将才能夙著者选送。若预定员数,或人不及额而庸流得以滥充,或人浮于额而贤者无由尽举,嗣后应停其定数。凡知县内有卓异荐举无钱粮盗案者,列名咨送。如无卓异荐举之员,将厯俸三年无钱粮、盗案才能夙著者,令该督抚详确选择列名,咨送臣部详核,具题行取来京考选。以科道用者注册,以次题补。用完之日再行具题行取。若无才能官员不必充数,滥送督抚,有咨送非人及钱粮盗案未结之员者,治以徇情之罪」。从之。

八年,刑科给事中张登选疏言:「提镇统辖将领捍卫地方,其权甚重,不可不公同选择,请照顺治年间定例,提督、总兵官仍著九卿会推开列恭候简用,至武官功绩,令兵部逐一详开九卿会同查核,则无功者不致幸进矣得。

㫖提督及总兵官统辖边疆地方,闗系重大以后,缺出将应补授官员,兵部册内所载功绩,逐一开列,著九卿科道会推。

又广西道御史戈英疏言:「近者铨部复行寄凭之法,其弊匪一有縁事已故而仍选者,有悬缺一二年者,有人南缺北寄凭赴任,往返万馀里者,有在籍物故地方官失于详报致㕘罚受累者有业经报部凭已先发咨回。另选者,种种迟误,难以枚举,且在籍候选其人之衰老病癈,部臣何由得知?及旷职误事,始行㕘黜,贻害已多,与其㕘黜于后,何如慎简于先?况在京候选者,见奉有投供㸃卯,该部详阅老病之例,抡才器使,莫善于此。臣以为在外候选各官,亦宜仿行此法,请查覆旧章,停止寄凭,概令赴部投供㸃卯,仍饬部臣详阅,斥汰衰迈,庶铨选得人,而事理可垂久无弊。下部确议,寻议嗣后,凡初授官员,约计一年内缺出多寡,将奉㫖即用并年分在前者,截取令人文到部候选。其候补官员原无截取之例,亦令人文到部,始行补用」。从之。

又兵部奏:「各省提镇所闗甚重,以后提督缺出,应将八旗副都统现任总兵官内论俸分缺推选。其阿思哈尼哈畨、阿达哈哈畨,既令升补副都统㕘领,遇提镇缺出,应停止推选」。从之。

又吏部奉

谕㫖:「朕思部院事务殷繁,诸司官职掌,必得贤能,方克胜任。今尔部但就部院现任官员调补,其随旗上朝者,岂无贤能可备擢用乎?可谕满洲汉军都统、副都统等,于轻车都尉以下、云骑尉以上有明习满文,或通晓汉文,夙具才干堪任部院者,从公详择一旗数员,咨送尔部,俟各旗缺出与应升者,并题补用」。

九年,兵部奏:「近见总督、提镇,每遇标员缺出,不问地方缓急不论,衔缺相当,辄将标员坐名题补,其中恐有情弊,且使厯俸年久,及在部候补之人,益多壅滞。请饬该督、提、镇嗣后将、副将以下,守备以上缺出,实系近海沿边岩疆果属人地相宜酌量题补外,其馀员缺不得概行题补」。从之。

又定推升大选例,凡推升大选缺出将双月所出之缺彚算,如出十缺,升补二人,大选八人,如出七八缺,升补一人,馀缺俱归大选,仍注明册,内与下月所出之缺,合计升补。

十年,停止会推推升之法。顺治九年,议准尚书、侍郎、都御史、副都御史、宗人府府丞、通政使、大理寺卿、内阁学士、掌院学士等官,俱由会推,至是停止,将应升转各官开列具题。凡九卿、京堂、翰林、吏部、科道、内阁、中书及在外布按、盐运使各官,遇缺当补,即行单题。凡部寺属官及方面有司佐贰杂职缺,出掣籖逐月彚题。是时惟外省藩臬间一奉㫖推举,至五十一年,尽行停止。

等,谨按会推之制,始于明时,定制之初,未始不以登明选公为说。迨其后,则仍以一二有力大臣●其魁柄而下,此皆附和之。有异议者,中以他法,亦无能自辨。此正昌黎韩愈所云大官臆决唱声,万口一辞」者也。沿至故明末造,以政府廷推党同伐,异争胜负于口舌之间,元黄反覆而国势随之我。

宗以来,乾纲独断,综揽化权,当辟门吁俊之时,未尝不博采逺询,广求贤哲,而欲以同声标榜,互为进取之。

地则有所不能,盖至是,凡大学士、尚书左都御史侍郎、副都御史、宗人府府丞、国子监祭酒等员缺,暨直省总督、巡抚停止,会推,将应升应转各员,开列具题恭候。

钦定诸臣,心迹已体,察于平时,而圣主权衡,更折衷于临事,既省公私之倾轧,并无恩怨之牵萦,而党援门戸之风,亦从此永息矣。

十一年,吏部议覆河南道御史严曾榘疏言:「凡异途出身之人,不得以正印官用,果有才能称职之员,该督抚特疏保举,吏部方以正印推升,此定例也。但保举异途人员不开列事实,恐庸才得以冒滥。请嗣后令督抚于疏内开列事实,以凭查核,应如所请」。从之。

十二年,吏部奉:

谕㫖:「向来定例,外官告病,不准起用,原以防其规避。但其中才品优长、政绩素著者,迫于一时至情,引例告归,终身弃置,深为可惜。宜令地方督抚,确行咨访,果有才品堪用者,据实保奏,以凭擢用」。

又吏部兵部奉

谕㫖:「国家用人,宜先沉静之才,人臣服官,首重㢘耻之节。迩来文武官员,或因不得升迁,或因不与差遣,辄称寃抑,纷纷控告,不过圗便已私,原非从公起见,纵属应升应差,而自为辨白,希求荣利,㢘耻之道已亏,岂能修举职业,克副任使?理宜严禁,以肃官常」。

十三年,准四川省知府以下员缺,听该督酌量题补。

十四年,吏部议覆,刑科给事中刘沛先疏言:「直隶各省行取知县、督抚荐牍有卓异,有荐举,有才能列为三项,而京官考选独无差等。请于各衙门咨送时论俸之中,分别等第,宻咨开送。应如所奏,嗣后科道员缺,行取在内五部主事中行评博,俱令该衙门堂官于俸满官员内开送贤能之官,如滥送者,照督抚滥举之例处分」。从之。

十五年,停止陜西。十五年,荐举,以地方新复官属未经详察,从督抚等请也。

停止浙江十五年荐举,以连年用兵新任之员,未能即定贤否,从督抚等请也。

十六年,吏部议覆云南道御史陆柞蕃疏言河道闗系重大,必得才能熟练之员,始能胜任。嗣后凡河工道员缺出内而部属外,而知府同知,果有曽任河职,尽心河务者,令总河保题。其未任河职才品优长,该督所深悉者,亦许题请。至现任河员果能尽心河务俸深升授他职者,许以升衔题留。原任升转时,仍照所升之职升用,应如所请。从之。十七年,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金鋐疏言:「向因用兵,各省需员甚急,故听督、抚坐名题补。惟地方最紧要者,听其保举题请。近见保举一人,不曰轻车熟路,则曰人地相宜,既有保举,字様不得不从。臣恐效尤奔竞,徇情百出。嗣后除用兵地方,仍听督、抚保举外,其不用兵,凡题补保举,应行停止」。疏入,下部议,寻议非用兵之地无得保举题补。其保举之官,如有不称职者,仍治督抚滥举之罪。从之。十八年,都察院左都御史魏象枢疏荐清㢘十人得。

㫖:依议补用原任知县张沐、陆陇,其系保举㢘能之员,如直𨽻清苑、江南无锡等县,最称繁剧难治必用之,此等地方,庶其才可以表见」。

十九年,四川道御史张志㨂疏言,各部主事不系正途出身者,请令各部堂官保举,方许升转」。九卿议不准行。

上曰:「各部主事,日后皆升道府,与其俟为道府,后令督抚保举,何如为主事时,即令堂官保举之为愈耶?今后应令不系正途出身之主,事厯俸三年,果能胜任。该衙门、堂官保举,方许升转」。

二十年,

谕大学士等曰:「科道官职司耳目,行取知县,内如有曾受伪职之人,名义已坏,科道不当选用,尔等识之」。

又吏部议覆湖广道御史房廷桢疏言:「捐纳岁贡,终非正途,不应考选科道。应如所请。又督抚子弟应照在京三品京堂子弟,例亦不与考选,应不准行得。

㫖:「汉军、汉人捐纳岁贡,俱不准作正途,考选京官三品以上子弟,既不与考选,总督巡抚子弟亦不准考选。

又奉:

谕㫖:行取官员吏科,已经引见,其各部主事等汉官,朕尚未知其人,科道为耳目之司,选择不可不慎,尔等即𫝊谕九卿、詹事、科道,令各举所知,将居官洁清办事,才能者从公保举,不可以同年同乡亲党,徇情私保,即督抚所举不当,亦著指陈勿隠」。

二十一年,定学道内升一员。时河南等六省学道、督抚,皆以公明尤著保举科臣奏请下部确议定额。部议:嗣后各省学道,令督抚于三年报满,以公明尤著,保题吏部开列。

钦定一员以京堂録用其馀,升一级,以道员先用。其未经保题者,仍照现行例行」。从之。

二十二年,奉:

谕㫖:「凡职官论俸次升用,若越次用之,则幸得者必多,况希圗速迁者,必非安常守分之人耶?

又吏部奏:「旧例,按察使员缺,由布政司㕘政,升任。今推、㕘、政副使内合例之人甚少,难以选择。嗣后按察使员缺,将四项道员不论厯俸已满未满、有无罚俸一体会推」。从之。

二十三年,大学士奏遵。

㫖:𫝊谕六部,应补闗差、保举开送,今六部俱云:若保举办事有才及谨慎者,尚有其人,至于操守,知之实难。

上曰:「清操如何可废,凡贪犯之人,有应坐之罪。如郝洛居官甚好,然犹侵蚀钱粮数万,魏象枢曾荐郝洛,此等情事,安能预知?朕皆信其清操而委任之。各衙门官员,或谨慎有守,或生事奔竞,岂有不知者?但将有守之人举出,则被举者自能效力」。寻九卿、詹事科道举出吏部郎中苏赫、范承勲、江南学道赵伦、扬州知府崔华、兖州知府张鹏翮、灵寿知县陆陇其。

上曰:「格古徳陆陇,其向闻其居官甚好,今俱各称善,但从此操守不改,方为真实好官」。

又山西道御史张佳疏言:「学道应令九卿会同保举列名上,请得。

㫖:学政闗系文教,造就人才,各省各官必品行优长者,方能称职,应不拘定例,将内外各由进士出身官员,作何选择补授,著九卿会同确议。寻议嗣后停其论俸补授顺天学政,应将侍读、谕徳,开列江西、浙江学道缺,应将侍讲、洗马亦概行开列,其馀各省学道缺将,应升之。五部郎中及㕘议知府等官选择开列恭请。

简用从之。

二十四年,奉

谕㫖:九卿、詹事、科道,令其会议会推本期至公至正,务得其实。今阅九卿会议之事,间或不据实具议草率茍且,因循而行。有此一次,立议争胜,以冀下次不与相拂而从之者,或有此一次,将彼意中之人荐出冀下次,将其亲朋荐出以相报者。或有荐其门生者,有荐其同年者,有荐其同乡亲友者。夫九卿会议会推,理宜虚公持论,岂可一二人専擅以行?尔等齐集满、汉九卿大臣𫝊谕申饬之。

又吏部议覆都察院左都御史陈廷敬疏言督抚保举荐举府、州、县官,须令第一条实填,无加派火耗字様。第二条实填实心奉行。

上谕十六条每月吉聚乡村乡约讲解字様,馀条仍照旧例开具实迹,应如所请,嗣后督抚保举,荐举府州。

县官员将此二条添注册内,如保举不实,别经发觉者,照徇情荐举卓异例,督抚各降二级调用,申详之。司、道等官各降三级调用」。从之。

二十七年,湖广道御史朱廷鋐条奏服满,候补人员内有。

特简者有卓异者,应不论班次即行録用」。上谕大学士等曰:「览朱廷鋐所奏未必无故,但治国家者以人才为要。朕亲简之官,如与一概丁忧者,较年补授,何时得録用乎?凡条奏合宜,即为准行,其间有私与否,朕不问也」。下吏部议,以单月补授卓异,特用人员双月附摺,声明酌用。

二十八年,奉

谕㫖:「淮安、扬州所属被灾地方,甚为𦂳要,府州县员缺,俱著奏闻,选择补授」。

又议:「准四省苗疆选员调补楚粤、黔、蜀四省中,如黎平、茶陵、东川、平越等界连苗地府州县员缺,令督抚于本省中㨂选题补。

定理藩院员外补用例。吏部题理藩院郎中缺出例将、㕘领轻车都尉掣籖,拟正陪具题。今员外郎缺出,亦应将步军、副尉、骑都尉、佐领、侍卫等掣籖拟正,陪具题得。

㫖:理藩院郎中、员外等官缺出停,其掣籖将八旗移送应补官员,引见补授。其应补郎中之人,已补员外郎、主事、应补员外之人,已补主事,若遇伊等应补缺出,仍令一并引见」。

又吏部议覆刑科给事中陈世安疏言:「吏部文选、考功二司,向有调取才能之例。夫选司之升选,有俸册可凭功司之处分有则例可考,但得老成、㢘静之人,查册籍奉行足矣。请嗣后两司缺出,止依俸次升补。若老迈庸劣不时㕘处,应如所请」。从之。二十九年,吏部以行取知县事,奏请奉。

上谕行取知县以科道用者甚多,科道职任,闗系𦂳要,著九卿各以平昔所知学问优长、品行可用者,面同举奏。寻戸部尚书王隲、举清苑县知县卲嗣尧、清㢘慈惠。兵部尚书李天馥、举三河县知县彭鹏、灵寿县知县陆陇,其居官有声。

上谕大学士等曰:「适九卿列荐,有卲嗣尧、陆陇其、彭鹏三人,其服官㢘介,朕所素知尔。汉大学士亦有知者否?」梁清标奏曰:「三人允称」㢘吏」。徐元文奏曰:「以臣所闻湖广麻城县知县赵苍璧,牧民有声,闻武昌兵噪时,所在州县官俱弃城潜去,惟赵苍璧安抚百姓,修城预备。

上曰:「彭鹏、卲嗣尧、陆陇其、赵苍璧,俱准行取」。三十三年奉。

谕㫖:「国家以用人为要,或有知其人可用而避嫌不举者,或有明知其人不善而引为党援者。自今九卿当各将所知,居官贤能者敬慎。公举科道官职司耳目,诚能于所知贤者从公推荐,不肖者立行㕘劾,则贤者劝而不肖者惩治道岂不美乎!

三十六年,湖广道御史朱廷鋐疏言:「卓异与行取同膺异数,嗣后应一例引。

见从之。

三十七年,吏部议覆云南巡抚石文晟疏言:「云南省元江、开化、广南、广西四府烟瘴地方,请照粤西、南、宁等四府保题之例,即于滇省郡县中选择㢘能素著熟悉风土者调补,或于滇省应升官员内升授,并照福建台湾例,三年内称职,即行升擢。又鹤庆、顺宁、永昌三府,邻近蒙、番,接连中甸,外逼乌斯藏之地,甚为𦂳要,必得壮年勤敏郡守,庶可捍御统摄。乞拣选贤员补授,五年称职,亦即升擢。俱应如所请。嗣后元江四府属知府以下,知县以上,准其保题调补教官、杂职报部调补,免其具题。其鹤庆等府知府缺出臣部,照山、陜二省奏补」。从之。又吏部议覆。御史荆元实疏言:「州县官有牧民之责,为任甚重,应如所请,每月掣籖之后,令其随本引」。

见可以居官者,照常令其赴任。有衰迈昏愦者,以原品休致。二十以上轻浮冒昧者,不分汉军、汉人分拨六。

部各司办事三年,仍以原职补用得。

㫖依议,同知、通判亦著引见。

又都察院左副部御史呉涵疏言:「编修、检讨等员升转壅滞,请嗣后变通编修、检讨,照李涛、汪楫之例外补一二人,少詹事、侍读学士、侍讲学士等,官照、王士正、徐潮、顾藻、王九龄等之例,以京堂各衙门调补一二人。

上谕大学士等曰:「览呉涵奏翰林官壅滞,所奏极是翰林官员系进士内选拔者,教习三年,又行考试,择其善者始留衙门。不但伊等壅滞,即满洲、汉军翰林官应升缺出,俱与笔帖式较俸,是以升转甚迟。近见满洲、汉军翰林所学皆好,亦不减汉人此奏。朕已知之,不必令部议也」。

三十八年,议准世职㕘领以下补用武职例,伯、子男㕘领,俱以副将用伯、子男㕘领,兼都督佥事衔。轻车都尉、火器营㕘领,俱以㕘将用兼㕘。将衔、佐领、骑都尉、品级等官,俱以游撃用兼署㕘将衔、云骑尉品级等官,俱以都司守备用兼都司佥书衔,䕶军校、骁骑校,六品七品、八品等官与候补笔帖式、执事人头目,俱以守备用。

四十年,奉

谕㫖:「直省地方料理事务,必须简任贤能,可移文总督郭琇、张鹏翮、桑额、华显,巡抚彭鹏、李光地、徐潮,凡伊等所属道员以下知县以上官员,有实心惠爱、民生、居官、清㢘者,虽有罣误降罚,俱不必论,各具摺开送内阁。其别省官员内有伊等所灼知者,即越省亦着列名奏闻。四十一年。

饬谕九卿荐举,毋得保举同乡及现任本省官员。四十三年,停督抚保题,行取知县例。四川巡抚能泰疏言:「行取知县,请停督抚保题,但将无钱粮盗案者,一概行取引。

见候用,经吏部议驳。

上谕大学士等曰:「览能泰此奏,保题行取知县时,不能无请托之弊。且知县钱粮,盗案之有无,皆注在部册,可查嗣后督抚保题之例,著令停止。即令该部于无钱粮盗案知县内论俸,每省行取三四员。如此则可塞知县奔竞之路。但伊等俱补用言官所系𦂳要,俟行取到日,再应详察用之」。下九卿议,覆寻议:嗣后行取知县,不用保举,每省限定额数,照部册较俸行取」。从之。

四十四年,定各部郎中及编检改补科道,免其试俸。旧例,监察御史、内阁中书舍人,试职一年,方准实授。至是,定郎中补授御史者,停用「试俸」字,翰林官班在科道之上。由编检改补御史,亦不用「试俸」字。

又吏部议:「知县厯俸三年,即准考选科道,似觉太速。嗣后应将行取知县,以各部主事挨班补用,方准考选。至初任之中行评博,亦俟伊等升任后,始准考选科道」。从之。寻又定行取知县三年一次分省定数:直𨽻、江南、湖广、陜西各五员,山东、山西、河南、浙江、江西、广东、四川、福建各三员,广西、云南、贵州各一员,行取到日,与各项主事分数补授。自是行取知县无骤补台中者。

四十九年,吏部奉

谕㫖:「前以补授云南、贵州、广西、四川四省官员,不能如期到任悬缺甚多,故豫发人员备用。今观此等官员,但圗以边俸,速升居官,无一善者,地方闗系,甚属𦂳要,嗣后四省停其豫发,仍照旧例归于月选得缺人员,严限速催赴任,其以前发往未,经得缺人员,俱著掣回,各归月分补用。

又奉:

谕㫖:「适引见行取知县人材俱佳,令其候补殊觉可惜,著留伊等于京食俸,遇主事缺出,以主事用,遇要地知州缺出,以知州用。

五十一年,吏部议覆湖广道御史徐树庸疏言:「旧例文武卓异及河工荐举各员,俱随本引。

见请嗣后直𨽻各省督抚,如有特荐之员,仍照例令其赴部引」。

见庶督抚保题亦加详慎。又藩、臬与督、抚最为亲近,定例大计,不得荐举卓异,所以絶夤縁杜偏听也。嗣后

藩臬缺出督、抚,不许坐名题补,听部通行开列,均应如所请」。从之。

五十二年,福建巡抚觉罗满保奏闽县等十六州县员缺,请于卓异人员拣选补授。部议不准奉特㫖,允之。

又定在外论俸,推升之布政使、按察使、运使直𨽻守道巡道员缺,应通行开列恭候。

钦㸃补授令其引。

见其推升道府以下,知县以上,由吏部掣籖得缺者,及督抚题补,并请留任之员,俱令随本引。

见凡引。

见过文职官员,应照武职例,三年内升补者,免其送部」。又川陜总督鄂海疏言:「督、抚、提、镇拣选保送武弁,请以曾出兵效力者保送,如无出兵效力之人,应论俸拣选、保送,以絶徇私之弊。

上曰:「国家承平日久,行间效力之人所馀无几,前此保举人员尚觉公平,今渐滋流弊,督、抚、提、镇等官,皆各为其子弟夤縁保送者多,即部院大臣亦多为其子弟互相援引,此本著照鄂海所请行」。

又吏部议覆湖广道,御史徐树庸疏言:「九卿保举升用之员,如有不肖者,查原保举官处分,旧有定例,但年久法弛。嗣后保举人员倘贪婪事发,将原保举之官从重议处。又知府保升道缺道员,保升臬司缺,其升任之后尚未经到任者,不准复行保举。俱应如所请」。从之。

五十三年,奉

谕㫖尚书赵申、乔、保举张应,诏升补两淮运使,奏:其为郎中时,能耐贫苦,授知府,不制衣服,随从数人,为清官者,不系于贫富。张伯行家道甚饶,任所日用,皆取诸其家,随从四五十人,今以为不清可乎?为官之人一心为国,即为好官,或操守虽清,不能办事无论,谕㫖批驳与部驳之事,积年累月,概不完结,似此清官,亦何禆于国事五十五年?

谕吏部行取直省知县覃岱等四十二员,授额外主事。又吏部题请引。

见月官得。

㫖道员以下,教官以上著满洲侍郎一员,带领引见。其中有衰老不能来者,即著革退。

五十七年,兵部题各衙门效力人员,至推选时,每有弓马生疏、年力衰迈之人,请于单月考验弓马,观其年貌,如有衰老病癈不堪者,题明勒令休致。其有军功带伤之员,虽年老仍行推用。从之。五十九年,限九卿、詹事、科、道保举人数,兼定保举人员升授正印官之例,九卿、詹事、科道,每人一年之内,保举不得过十人。凡准贡例,监生员、吏员、出身等官,必经该堂官及督、抚保举,方升京堂与正印官。

六十一年奉。

谕㫖:用人行政,朝廷之大权也,文官铨选掌之,吏部武官选除,掌之兵部,近来督抚、提镇题补太多,始不过州县官、千把总之类,今则司道副㕘,亦皆题补矣,值此用兵之际,姑且行之,此习若久大有闗系,且保举题补官员,内朕不知者甚多,补用后,遂皆称为奉㫖补授之员,在京大小职官,皆朕所选用贤否易知,若外省保题之官,非朕所素知,岂能一一定其优劣?下大学士、九卿议,寻议:河工官员闗系𦂳要,台湾逺属海疆,而广西之南宁、太平、庆逺、思恩四府,云南之元江、开化、广西、广南四府,俱在边逺,此等地方官员,仍照旧例,令该督抚保题调补,其馀厯年督抚具题增添保题之缺,并条奏交与督抚保题之缺,概行停止,武职副㕘游都守各官,仍遵定例内应保题之缺,拣选衔缺相当者题补,其馀亦概行停止,以后不应题补调补之文武官缺及有事故并越衔保题者,将该督、抚、提、镇并转详之官,均照徇庇例,降三级调用」。从之。

世宗宪皇帝登极

谕曰:「朕惟敷政之道,用人为先,辟门吁俊之典,由来尚矣。然知人则哲,自古为难。朕在藩邸,不与朝臣往来,所以内外大小官吏,皆不能悉知今荷。

皇考大行皇帝命缵承大统,临御之初,简用人材尔,诸大臣皆久蒙。

皇考知遇,任以股肱,兹值梓宫在上,灵爽式凭,尔等哀感交迫之时,益当各尽忠荩,仰报高深,内而大臣以及闲曹,外而督抚以及州县,或品行端方,或操守清㢘,或才具敏练者,尔等各据真知,灼见从公,具摺密奏。古人云: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尔等果矢公忠,以人报国。或素日同僚共事,或同乡同年,或门生亲戚子弟,俱准保奏,勿避忌嫌疑,勿徇私援党,勿沽名市恩,勿轻听风闻,勿言过其实。有一于此则上负。

皇考任用之恩,又负朕谘询之意矣,朕所需者人材,但当有举无劾,毋得修怨䧟害。尔等具摺或满字,或汉字各须亲写,不可假手子弟,词但达意,不在文理字画之工拙,其不能书写者,即行面奏。又

命王以下、闲散宗室以上,于属下人员内各保举一二人,又奉。

谕㫖内廷,各执事人员,俱系随侍皇考之人,其中亦有大臣、官员子弟,著各该处总管拣选,保奏引见。朕酌量録用,有通晓满、汉文者,著声明」。

定补用笔帖式。考试之例,各部院补放满洲、蒙古、汉军笔帖式,至翻译笔帖式班次吏部试,以翻译补用。至满字笔帖式班次,试以缮写满字补用。如不能翻译缮写者,俱各驳回,将其次之人考取补用。此驳回之人,给假一年,学习好时,具呈入伊原班注册,如遇缺出,仍行考取补用。

等谨按各部院衙门笔帖式,旧例由官学生、库使领催补授,顺治九年题准举人生员,亦得补授。康熙元年,以荫监生补授。四十五年,奏准现行补授各部院满字、汉字笔帖式,分为二十一班。凡补用之人,俱照各本班日期,先后挨次轮补。又有将军、督抚衙门省城、边塞等处笔帖式,即入于二十一班内照咨送日期挨次补用。盖笔帖式为八旗出身之路。凡识满、汉字者,由翻译考试,止识满字者曲缮写考试当考试时。

上命王大臣或大学士等阅卷品,定甲乙,进呈优者,分别品级,録用附録,于是以志选用之大概焉。

皇朝文献通考》卷五十五

 {{ anno.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