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巻四十二国用考四
俸饷
宗室王公之俸。
亲王岁给银万两,世子六千两,郡王五千两,长子三千两,贝勒二千五百两,贝子千三百两,镇国公七百两,辅国公五百两,镇国将军一等四百十两,二等三百八十五两,三等三百六十两。辅国将军一等兼一云骑尉者三百三十五两,不兼者三百十两,二等二百八十五两,三等二百六十两。奉国将军一等兼云骑尉者二百三十五两,不兼者二百十两,二等一百八十五两,三等一百六十两。奉恩将军兼一云骑尉者一百三十五两,不兼者一百有十两。宗室云骑尉八十五两。宗室云骑尉品级八十两以上,每银一两,均给米一斛。
顺治元年,初定王公俸银有差。岁给,亲王银一万两,郡王五千两,贝勒二千五百两,贝子一千二百五十两,公六百二十五两。
三年,更定宗室公俸银六百二十两。七年,定王公俸米并更定郡王以下各俸银。亲王俸银如旧例,米六千石,郡王四千两,米二千石,贝子一千两,米八百石,公五百两,米六百石,将军八十两。
八年,更定王公俸米及郡王以下各俸银,郡王五千两,贝勒三千两,贝子二千两,公一千两。其王公俸米,视其俸银毎二两给米三斛。
九年,定亲王世子岁给俸银六千两,郡王长子岁给俸银三千两。
十年,更定,贝勒以下俸银及王、公等各俸米。贝勒二千五百两,贝子一千三百两,镇国公七百两,辅国公四百两。镇国将军一等三百两,二等二百七十五两,三等二百五十两。辅国将军一等二百二十两,二等二百两,三等一百七十五两奉国将军,一等一百五十两,二等一百二十五两,三等一百两。奉恩将军,七十五两。其王公俸米,视其俸,银毎银一两,给米一斛。
右宗室王公俸禄之制
公主以下及额驸之俸
固伦公主,岁给银四百两,和硕公主三百两,郡主二百五十两,县主二百二十两,郡君一百九十两,县君一百六十两,乡君一百三十两。固伦公主额驸二百八十两,和硕公主额驸二百五十五两,郡主额驸二百三十两,县主额驸一百八十两,郡主额驸一百五十五两,县君额驸一百三十两,乡君额驸一百有五两以上,毎银一两,给米一斛。顺治七年初定,公主以下禄米有差,岁给公主、郡主各一千石,县主三百石,郡君二百石。
十一年定,岁给公主俸银二百五十两。十二年,定给郡主俸银二百两,县主一百五十两,郡君一百两。
十四年,定额驸银币各有差。固伦公主额驸俸银三百两,縀十匹。郡主额驸银一百两,縀八匹。县主额驸银五十两,縀五匹。
十八年,更定俸币,在内固伦公主俸银四百两,和硕公主三百两,郡主二百五十两,县主二百二十两,郡君一百九十两,县君一百六十两,乡君一百三十两。下嫁外藩公主,俸银二百两,縀十二匹。县君四十两,縀五匹,乡君三十两,縀四匹。和硕公主额驸,俸银二百两,縀九匹。郡君额驸四十两,縀五匹。县君额驸三十两,縀三匹。乡君额驸二十两,縀三匹。
右公主以下及额驸俸禄之制,世爵之俸。
公一等七百两、二等六百八十五两,三等六百六十两,侯一等。兼一云骑尉者六百三十五两,不兼者六百十两。二等五百八十五两,三等五百六十两。伯一等:兼一云骑尉者五百三十五两,不兼者五百十两。二等四百八十五两。三等四百六十两,子一等兼一云骑尉者四百三十五两,不兼者四百十两,二等三百八十五两。三等三百六十两,男一等兼一云骑尉者三百三十五两,不兼者三百十两。二等二百八十五两、三等二百六十两轻车都尉一等兼一云骑尉者二百三十五两,不兼者二百十两。二等一百八十五两,三等一百六十两。骑都尉兼一云骑尉者一百三十五两,不兼者百有十两云骑尉八十五两,恩骑尉四十五两,闲散公二百五十五两,侯二百三十两。职官伯品级二百有五,两子品级一百八十两,男品级一百五十五两。轻车都尉品级一百三十两。骑都尉品级百有五两。云骑尉品级八十两以上,毎银一两给米一斛。
顺治七年,定岁给世爵俸银有差。十年,更定世爵银米各有差。岁给异姓公一等俸银七百两,二等六百八十五两、三等六百六十两、侯、一等兼一拖沙喇哈畨者六百三十五两,不兼者六百十两,二等五百八十五两,三等五百六十两,伯一等兼一拖沙喇哈畨者五百三十五两,不兼者五百十两、二等四百八十五两,三等四百六十两。精竒尼哈畨一等,兼一拖沙喇哈畨者四百三十五两,不兼者四百十两,二等三百八十五两、三等三百六十两。阿思罕尼哈畨一等,兼一拖沙喇哈畨者三百三十五两,不兼者三百十两,二等二百八十五两、三等二百六十两。阿达哈哈畨一等兼一拖沙喇哈畨者二百三十五两,不兼者二百十两、二等一百八十五两、三等一百六十两。拜他拉布勒哈畨兼一拖沙喇哈畨者一百三十五两,不兼者一百十两拖沙喇哈畨八十五两拖沙喇哈畨品级官八十两。其俸米,毎俸银一两,支给一斛。
右世爵俸禄之制。
百官之俸。
在京文武官,一品俸银一百八十两,二品一百五十五两,三品一百三十两,四品百有五两,五品八十两,六品六十两,七品四十五两,八品四十两以上,正从同九品,三十三两一钱有竒,从九品三十一两五钱,有竒自一品至九品恩俸,如其正俸之数。俸米视其俸银毎银一两给米一斛。其银有竒者,以米之升合凖之,在外文官,俸银与京官同,不给禄米。武官俸银,一品正九十五两八钱一分二厘从八十一两六钱九分四厘,二品正六十七两五钱七分六厘从五十三两四钱五分八厘,三品三十九两三钱四分,四品二十七两三钱九分四厘五品十八两七钱六厘六品十四两九钱六分四厘八毫,七品十二两四钱七分一厘。均正从同薪银,一品一百四十四两正从同二品视一品,三品一百二十两,四品七十二两,五品四十八两,六品三十三两三分五厘二毫,均正从同七品视六品。
顺治元年,定文武官俸薪禄米各有差。百官俸禄令仍照故明例正一品,文官俸银二百十五两五钱,武官九十五两,从一品文一百八十三两八钱,武八十一两六钱,正二品文一百五十二两一钱,武六十七两五钱,从二品文一百二十两五钱,武五十三两四钱。正三品文八十八两八钱,武三十九两三钱,从三品文六十六两九钱,武二十九两五钱。正四品文六十二两,武二十七两三钱。从四品文五十四两七钱无武职
。正五品文四十二两五钱,武十有八两七钱,从五品文三十七两六钱,武十六两五钱。正六品文三十五两四钱,武十五两二钱。从六品文二十九两,武十二两四钱。文官正七品二十七两四钱,从七品二十五两八钱。正八品二十四两三钱,从八品二十二两七钱,正九品二十一两七钱,从九品一十九两五钱。武官试百户六两七钱,各有竒禄米文。自一品至九品武一品至试职俱十二石。柴薪银一二品,内阁大学士一百四十四两大学士加宫保者加二十四两
,三品一百二十两,四品七十五两,五、六品四十八两,七品二十六两,八品二十四两,九品一十二两。
是年,更定武官俸银及官学教习学生银米有差,总兵官俸银五十两,副将三十两,㕘将二十两、游撃十五两,守备七两,内廷教习,毎年给米二十四斛,毎月给银二两,毎日给煤炭饭,毎年给冬夏衣各一袭,毎二年给裘一袭,官学生满洲,䝉古毎名月给银一两五钱,汉军每名月给银一两,国子监官学教习毎员按季支米三石,在监肄业,监生毎名月给米三斗。
二年,定在京官员,毎月支给公费银有差。三年,定给满洲䝉古、汉军官俸银有差。按班章京一等二百五十两,二等二百三十两,三等二百十两,梅勒章京一等,兼半个前程者一百九十两,不兼者一百七十两,二等一百五十两,三等一百三十两。甲喇章京一等兼半个前程者一百二十两,不兼者一百十两。二等一百两、三等九十两。牛录章京兼半个前程者八十两,不兼者七十两。无世职。大学士,六十两。一等侍卫无世职。甲喇章京理事官、前锋㕘领,半个前程章京各五十两,无世职。牛录章京副理事官、主事,二等侍卫汉启心郎各四十两。闲散章京鸣赞官三等,侍卫、銮仪卫官、前锋侍卫无世职。管半个牛录、迎送官各三十五两。骁骑校䕶军校、他赤、哈哈畨牧长、尚膳官、司库、守地坛坛尉各三十两。
四年,定各直省文官岁给薪菜、烛、炭、心红纸张,案衣家具、修宅等银各有差。
是年,定各直省学官及学生俸廪,各省教授、学正、教谕,照从九品,支给俸薪廪膳生,毎名给膳夫银六十两,廪生毎名给廪粮银十二两,师生毎人日给廪米一升,均于存留项下支销。
是年,又定给各库使月费银有差。各库库使月给银二两,户部司库月给银四两,库使一两五钱,工部库使一两。
五年,定各署无品笔帖式,月给银二两。是年,定奉差官各给蔬菜等银有差,坐粮、㕔闗仓、河船厂砖厂各差官,除照品赴部支领,俸薪外岁给蔬菜烛炭银四十一两,案衣家具修署银二十两,心红纸张银六十两,各巡捕官岁支廪给银二十四两,河差巡捕岁支十有八两。
是年,定给各直省武官蔬菜、烛、炭、心红纸、张案衣、家具等银各有差。
是年,又定给满洲、蒙古、汉军各官银米有差。满洲䝉古汉军都统、尚书岁给银一百四十两,副都统、侍郎一百三十两,参领等官一百二十两,佐领等官一百两,䕶军校、骁骑校,六品官六十两,七品官四十两,八品官二十两,毎银二两,给米一斛。九年,裁州县修宅家具银。
十年,定满洲䝉古、汉军各官俸银禄米各有差。都统、尚书俸银一百八十两,副都统、侍郎一百五十五两。一等侍卫郎中一百三十两,佐领、二等侍卫、员外郎百有五两,三等侍卫主事八十两,䕶军校、骁骑校六品官六十两,七品官四十五两,八品官四十两,俸米视俸银毎银一两给米一斛。
十三年,定在京文武官俸禄,不论满、汉照品支给。裁汉官柴薪银。
是年裁直省文官菜蔬、烛炭、案、衣、家具等银。雍正三年。
谕曰:「朕体恤臣工,时深轸念,毎思经画区处,以赡其俯仰之资。旧例在京汉官,毎年俸米,皆支给十二石,即可粗足。见今汉官携带家眷者多,若俸米仍照旧数食用,或有不敷居官者,难免内顾之忧。嗣后在京大小汉官著照俸银数目,给与俸米,俾禄糈所颁,足供养赡」。
是年
谕赏六部堂官恩俸,各如其正俸之数。五年,山西巡抚诺岷奏请州县火耗重者,严行裁汰,酌中量留耗羡,拨给各官飬廉,以为日用之资。上从之。
谕各省督抚,就该省形势照例酌议以闻。嗣是各督抚陆续奏行。至十二年,以飬廉一项,自九年定例以来,尚未查核,户部奏令各省督抚自六年
起至十一年底,支给实数,并各该年酌议増减数目,按年分晰造册送部。其十二年以后支给飬廉数目,照例按年造报。此后节年更定,遂著有定额,谨备列其数于后:
直𨽻总督,一万五千两。学政四千两。仓场总督,二千四百两。河道总督,一千两。布政司,九千两。按察使八千。两道毎员二千两,知府首府二千六百两,馀各二千两。同知一千两至七百两。通判,七百两至六百两。知县一千二百两至六百两。布、按两司各府首领及州、县佐杂等官二百两至三十一两,各有差。总督、笔帖式各二百五十两。驻防笔帖式各三十两。所千总共支六百八十两。管河千总四十两,卫千总四百两。顺天府府尹四百两。府丞二百四十两,治中二百两。通判一百六十两。学官佐杂四十五两至三十一两五钱有差。
盛京五部侍郎各三百两。
盛京船厂、黑龙江三处,将军各二千两,府尹一千两。府丞,四百。两治中二百五十两粮。㕔通判,二百五十两。锦州府知府六百两。通判,三百两。吉林同知,五百二十七两六钱。知州,四百二十七两八钱至二百八十二两一分,知县四百二十四两至一百三十五两一钱四分,佐杂四十五两至三十一两五钱二分各有差。
江南总督三万两,江苏巡抚一万二千两,学政四千两,将军亲丁名粮一百分即系飬廉,下仿此
。副都统五十分布政司,苏州九千两。江宁八千两。按察司八千两道,六千两至一千五百两有差。知府,江宁、苏州各三千两,馀各二千五百两,同知各五百两,通判各四百两。押运、同知、通判各二百五十两,知州直𨽻州二千两,散州髙邮一千五百两,泰、邳各一千二百两,知县一千八百两至一千两。布、按两司各府首领及州、县佐杂等官二百两至六十两,各有差。将军衙门笔帖式各五十两,运弁五百两至二十四两有差。
安徽巡抚一万两,学政四千两,布政司八千两,按察司六千两,粮驿道三千两。各道及知府毎员二千两,同知五百两。通判四百两,知州、无为州一千两,馀各八百两,知县一千两至六百两有差。布、按两司,各府首领及州、县佐杂等官各六十两,押运㕔员二百五十两,将军衙门笔帖式五十两,运弁二百两至二十四两有差。
江西巡抚一万两,学政二千四百两,布政司八千两。按察司六千两道,三千八百两至二千六百两。知府二千四百两至一千六百两,各有差。同知吉安府九百两,其馀同知及通判毎员各六百。两直𨽻州一千四百两,州判二百两。知县一千九百两至八百两有差。布、按两司各府首领及佐杂等官各六十两。押运、同知、通判三百两至八十两,运弁二百四十两至二十两,各有差。
浙江巡抚一万两,学政二千五百两,将军一千六百两。副都统,杭州五百两,乍浦一千两,布政司七千两,按察使四千,两道六千两至二千两,知府二千四百两至一千二百两,同知一千五百两至四百两,各有差。通判四百两。分司及知州毎员各八百两,知县一千八百两至五百两。布、按两司各府首领及州、县、佐杂等官八十两至六十两,各有差。将军衙门笔帖式各五十两,运弁各一百两。福建总督一万八千两,巡抚一万三千两。学政四千两。巡视台湾御史各一千二百两,将军一千六百两。台湾总兵官七百两,布政司八千两。按察司六千两道二千四百两至一千六百两。知府二千八百两至一千六百两,各有差。厦门同知一千二百两。其馀同知、通判,毎员各五百两,知州一千二百两。知县一千六百两至六百两。布、按两司各府首领及州县佐杂等官,二百四十两至二十两,各有差。
湖北总督,一万五千两。巡抚,一万两。学政,三千两。将军,一千两。布政司八千两。按察司六千两道,五千两至二千五百两。知府二千六百两至一千五百两,同知七百五十两至六百两。通判六百二十五两至五百两。知州一千两至八百两。知县一千六百两至六百两。布、按两司各府首领及州、县、佐杂等官,一百两至六十两,运弁及所千总四百两至二百两,各有差。
湖南巡抚一万两。学政三千六百两。布政司八千两。按察司,六千五百两道,四千两至二千两。知府二千四百两至一千五百两,同知一千两至六百两。通判八百两至五百两。各有差。直𨽻州知州一千三百两,馀州九百两。知县一千二百两至六百两。布、按两司,各府首领及州县佐杂等官,二百两至六十两,各有差卫。守备三百四十两。
山东河道总督,六千两,巡抚一万五千两。学政四千两。布政司,八千两。按察司六千五十九,两道各四千两,知府、济南府四千两,馀各三千两。同知、理事、同知一千两,馀各八百两。通判各六百两。知州、知县,二千两至一千两。布、按两司、各府首领及州、县、佐杂等官,三百两至六十两。满营笔帖式五十两至三十两。卫所、河各武弁三百两至八十七两八钱四分各有差。
山西巡抚一万五千两。学政,四千两。城守尉,二百两。布政司八千两。按察司七千两道,各四千两。知府四千两至三千两。同知、通判,一千二百两至八百四十两有差。直𨽻州知州,一千五百两。知州、知县,一千两至八百两。布、按两司各府首领及州、县、佐杂等官,八十两至六十两。各有差。笔帖式巡抚衙门二百两城,守尉衙门三十两。
河南巡抚一万五千两。学政六千六百六十六两六钱六分,有竒布政司八千两。按察司,八千四百四十四两四钱四分,有竒道四千二百二十九两四钱四分至三千八百五十七两七钱七分有差。知府首府四千两,馀各三千两。同知、理事、同知一千两,馀各八百两。通判各六百两。直𨽻州知州各一千八百两,知县二千两至一千两。布、按两司各府首领及州、县、佐杂等官,一百五十两至六十两各有差押。空运通判一百两。卫千总,押蓟及领运毎员各二百两。开运一百两,随帮共四百两。满营笔帖式三十两。
四川总督,一万三千两。学政三千两。副都统一千两。布政司八千两。按察司四千两驿盐道三千五百两,守巡道各二千两。知府,成都、重庆各二千四百两,馀各二千两。同知、通判,一千两至四百两。知州知县,一千二百两至六百两。布、按两司各府首领及州县佐杂等官,二百二十两至八十两,各有差。笔帖式。巡抚衙门各二百五十两。副都统衙门各五十两所,千总各一百五十两。
陜西总督二万两,巡抚一万二千两。学政二千四百两。西安将军一千两。副都统五百两。布政司八千两。按察司五千两,粮道二千四百两。道府毎员各二千两。同知八百两。通判,六百两。直𨽻州知州一千两,馀知州、知县各六百两。分、防州、同,各三百两。布、按两司,各府首领及州、县佐杂等官,一百两至六十两有差。笔帖式,总督衙门二百五十两。巡抚衙门二百两。
甘肃巡抚一万二千两。学政,一千六百两。布政司,七千两。按察司四千两道,各三千两。知府各二千两。同知各八百两。通判各六百两。知州、直𨽻州八百两,馀州及知县各六百两。布、按两司、府㕔首领及州县佐杂等官三百两至六十两有差。 宁夏管理蒙古部郎四百两,宁夏、凉州将军各一千两,副都统各五百两,笔帖式各五十两。
广东总督,一万五千两。巡抚一万三千两。学政四千五百两。将军亲丁,名粮一百分。副都统五十分。布政司八千两。按察使六千两。粮驿道三千八百两。守、巡道各三千两。知府二千四百两至一千五百两。同知、通判,八百两至五百两。知州知县,一千二百两至六百两。各有差。布政司库大使,七百七十一两六钱八分,有竒布、按两司。各府首领及州县佐杂等官,二百四十两至六十两有差。
广西巡抚一万两。学政二千两,布政司六千两。按察司四千九百二十两驿。盐道二千三百六十两。左江右江道二千四百两,知府二千两至一千两。同知九百两至六百两。通判七百两至五百两各有差。直𨽻州一千七百五十六两。知州知县二千二百六十五两至七百有五两。布、按两司,各府首领及州县佐杂等官,五百七十六两至八十两,各有差。
云南总督二万两,巡抚一万两。学政,四千两。提督,八百两。总兵官各六百两。布政司,八千两。按察司五千两道,五千九百两至三千五百两,知府二千两至一千二百两,同知一千两至四百两。通判九百两至四百两。知州知县,二千两至七百两。学官一百两至四十两。布、按两司、各府首领及州县佐杂等官,四百两至六十两,各有差。盐井提举黒井二千五百六十八两,白井三千七百六十八两,琅井八百四十四两八钱,库井各大使三百三十六两至二百四十两有差。省店盘盐官三百两,巡抚巡捕二百四十两。
贵州巡抚一万两,学政二千七百两。布政司五千两。按察司三千两道,二千五百两至二千两知府一千五百两至八百两,同知一千两至五百两。通判八百两至四百两,各有差。知州、永丰八百两,馀州五百两。知县八百两至四百两。布按两司首领及州县佐杂等官三百两至六十两,各有差。卫千总一百六十两。
八年,
思给国子监肄业贡生,每年银六千两,为衣食膏火之资。乾隆元年
谕查旧例,教职两官同食一俸,未免不敷飬廉,著从乾隆元年春季为始,照各员品级给与全俸,永著为例三月。
谕闻直省州县地方额征地丁钱粮项,下有起解,存留二款,如官役俸工,即于存留款内支给,若该省有地亩荒芜,额粮豁除者,即将官役俸工扣减以抵豁除之数,名曰扣荒,此亦不得已之办理也。但此扣荒一项,自应合省大小官员均摊,方不悖于情理,乃闻外省止扣知府以及州县佐杂教职寒苦之员,而督抚司道转不在扣除之内,此则大非情理矣。著该部𫝊谕各直省督抚,若该省有荒阙赋银,应于督抚司道大员及府县正印官俸工内酌量均摊扣除,以抵所阙之数。至于佐、杂、教职等官,俸工,概免扣除八月。
谕后食为事君之心,而重禄乃劝臣之道,从前在京文武官员,俸入,未足供其日用时厪。
皇考圣懐,是以雍正三年。
特㫖添増汉官俸米,而各部堂官又加恩给与双俸,其馀大小各员,原欲次第加恩,俾得均沾渥泽。今朕仰体皇考嘉惠臣工至意彷佛双俸之例,将在京大小文员俸银加一倍赏给,令其用度从容益得,専心官守所给恩俸,著自乾隆二年春季为始,再从前赏,给各部堂官双俸时钦奉。
皇考谕㫖,遇有罚俸事件,止罚正俸,其恩俸仍行支给。今各员所加之俸,亦照此例行」。
八年,増给福建省佐贰等官飬廉,时福建一省,毎员止给银二十两。
谕从本年为始,将通省大使佐杂等一百九十八员,加倍赏给,以资飬赡。
十年,酌増广西省飬廉,时以广西地处边逺各官飬廉,有不敷用者,令以粤省盐务项下额征西税银两,酌拨万金,増四百两者二缺,三百两者九缺,二百两者二十七缺,一百两者十一缺,共四十九缺,即从本年为始増给。
是年。
谕教职中有相隔本地五百里以外艰窘不能回籍者,照各直省佐杂例,一体赏给路费。
十四年,
谕外任各官飬廉,准其于得缺后,赴户部具呈预支酌量道路之逺近,以定多寡,到任后,扣除归款,不愿者听。
是年,
谕吏、礼二部:堂司各官向未议有飬廉银,两视各部较为清苦。朕思吏部领袖六曹、礼部寅清奉职,体统所在,均宜令其俯仰寛裕,著加恩于三库饭银盈馀数内,各赏给银一万两,分赡飬廉,以示优加体䘏」。
十八年,
谕武职自副将以下照文员预支,飬廉之例,一体借给。二十四年,
谕佐杂官于本省领凭,后准其呈借飬廉。三十年,以浙江杭、嘉湖道事务繁剧,拨粮盐两道项下各五百两増给。
是年
谕河南省城守营,毎年赏给飬廉银二百两,如直𨽻城守尉之例。
四十年,户部议:「湖北巡抚陈辉祖奏:嗣后緑营武职,本省对调人员俸薪马、乾飬廉,俱于卸事日住支,俟到新任日起支。其住支俸薪等银,留与接任之员,照例由试用官署理者俸薪飬廉,照署缺全支,由现任官兼署。或逓署者,俸薪各归本任开支。飬廉兼署者全支,本任半支署任,逓署者就署任,开支末后一缺,飬廉现任官兼署者半支试用,官署理者全支。凡署任内纸红蔬炭等银,无论有无,原官均归署任支销」。从之。
四十二年
谕:「上年因新设成都将军时,将各省将军飬廉通查匀派,除盛京、伊犁外,均定以一千五百两为率,但查各该将军向有应得本色米石,若因匀给飬廉,停其支食,未免不敷,著加恩准。其仍旧支给。其新设成都将军,并著一体议给」。
四十六年,
谕向来各省提镇以下至将弁等,俱有分扣兵丁名粮作为得项者,此固旧例如此。且武职衙门非如文员之定有飬廉,是以即将此项为公用飬赡之资,但此例定自何年,或系雍正年间议定文职飬廉时一体酌给,其每员应得若干系何名目?是否?一例,按照地方情形,品级大小,酌定数目多寡,又或各省参差不同,著交各该部将定例年月及现在款项数目,分晰查明开单具奏。至此事因仍已久,恐又有于定数之外,私自克扣増添者。若毎员任内私扣一名,后任积渐加増侵扣,无所底止,督抚姑息不加查察,久之即为虚额空粮之弊,尤不可不彻底清查。著通谕各督抚,将各省提镇以下武职现在分扣名粮实数及有无私添之处,查明确实具奏。此事既久,朕概从寛不究,若稍有隠匿,或致别经查出,惟该督抚是问。
是年,议给武职飬廉。先是,武官例以亲丁名粮为飬廉,至是始照文员之例议给,其所扣兵饷,并令挑补实额。
四十七年,定旗人补用外任年老回旗之例,凡旗人由外任,自行具呈回旗官员内,如有世职确验,尚堪当差者,仍予世职整俸,如不胜任,又不自行,具呈上司,勒令休致者,即本身有世职,亦不准其食俸。
右百官俸禄飬廉之制。
外藩䝉古之俸
喀尔喀汗、科尔沁亲王各银二千五百两,縀四十匹,各亲王银二千两,縀二十五匹。世子科尔沁郡王各银千五百两,縀二十匹。各郡王银千二百两,縀十五匹,贝勒银八百两,縀十三匹。贝子银五百两,縀十匹。镇国公,银三百两,縀九匹。辅国公,银二百两,縀七匹。扎萨克一等台吉,银百两,縀四匹。各台吉一等银百两,二等八十两、三等六十两,四等四十两子,一等二百有五两,二等一百九十二两五钱,三等百八十两,男一等百五十五两,二等一百四十二两五钱,三等百三十两。二等轻车都尉九十二两五钱。骑都尉五十五两云骑尉四十二两五钱一等侍卫百三十两,八品官达尔汉各二十两。王之女银百两,縀八匹。贝勒之女银五十两,缎六匹。公之女银三十两,缎四匹。王之婿,银五十两,缎五匹。贝勒之婿,银四十两,縀四匹。
回部系住京者。
之俸:郡王秩米三百八十石,辅国公九十五石,内大臣四十二石七斗五升,台吉一等,四十七石五斗,二等三十八石,三等二十八石五斗,四等十九石,侍卫一等六十二石,三等三十八石,蓝翎二十八石五斗。
厄鲁特之俸,内大臣银九十两,副都统,秩七十七两五钱。散秩大臣六十五两,三品总管及乌梁海总管亦如之。
顺治十四年,定外藩王、贝勒、贝子、公俸银縀匹各有差。
雍正七年,
谕「从前扎萨克䝉古:王等之俸,比在内王等少给者,并非以内外轻重分别因蒙古王等人,多在䝉古,地方居住,费用有限,国帑不足,故少给伊等之俸,今䝉
上天恩庇。
圣祖仁皇帝遗惠,天下无事,数年来丰収国帑尚属有馀,䝉古王等以下扎萨克一等台吉以上,皆著増添一倍,再寻常一等,台吉原不给俸,今亦照前扎萨克一等台吉等食俸之例赏给,此朕特加之恩,亦未便遽定为例,嗣后岁终,户部、理藩院㑹同将应否倍赏之处奏闻,再降谕㫖。
十年,
谕八旗察哈尔:䝉古驻牧近边,与内地人相同效力有年原,定例,察哈尔官内有职任者给与半俸,无职任散秩官给与俸禄四分之一。念其皆国家效力旧人,特沛恩泽,将有职任官给与全俸,其无职任散秩官给与半俸。乾隆二十年,定颁给杜尔伯特王、贝勒、贝子、公、扎萨克台吉各俸银俸縀,如喀尔喀例行。部议:杜尔伯特扎萨克、王公、台吉等各俸银俸縀,每年令各差官乘𫝊赴京师户部闗支。
右外藩俸禄之制
兵饷之制
八旗兵饷京师前锋亲军、䕶军、领催、弓匠,长月给饷银四两,骁骑、铜匠、弓匠月给银三两,皆岁支米四十八斛,步军领催月给饷银二两,步军一两五钱,铁匠一两至四两,皆岁支米二十四斛,礟手月给银二两,岁支米三十六斛,由觉罗补前锋亲军䕶军者,月加饷银一两,教飬兵月给银一两五钱,不给米。官畜马驼,毎马驼月给豆草折价银三两。各省驻防弓匠,铁匠家口五名,马三匹,饷银骁骑礟手,月给二两,弓匠铁匠一两,水师营兵与陆路兵同,水手、艌匠二两至一两不等。
緑旗兵饷,京师巡捕三营,马兵月给银二两,步兵一两,皆月给米三斗,毎马一匹,月给豆草银二两五钱。各省镇兵马兵,月给银二两,步兵一两五钱,守兵一两,皆月支米三斗。马兵每名给马一匹,春冬月支豆九斗,夏秋六斗,草均三十束。
八旗官亲随兵坐粮,领侍卫内大臣、满洲都统各八名,蒙古、汉军都统、前锋统领、䕶军统领各六名,步军统领五名,满洲副都统四名,䝉古、汉军副都统各三名,步军翼尉一名,前锋㕘领、䕶军㕘领,骁骑㕘领各二名,副䕶军㕘领、副骁骑㕘领前锋侍卫上三旗,内府㕘领各一名有半,以上亲随兵,毎名月给银三两米折银一两。八旗佐领、上三旗内府佐领,各于本佐领额兵内食粮一分。民公四名,侯、伯各三名,大学士、尚书左都御史内大臣子各二名,侍郎、学士、副都御史、通政使、大理卿、詹事、散秩大臣、男、王府长史各一名以上,亲随兵毎名月给饷银一两、米二斛。步军协尉给坐粮二分,步军副尉、捕盗官各二,分步军尉一分,均于额设步军内拨给各省驻防官丁粮马,乾将军家口四十名,马五十匹,副都统家口三十五名,马四十匹。协领家口三十名,马三十匹,佐领家口二十名,马二十匹,防御家口十有四,名马十有五匹。骁骑校有品级:笔帖式家口十有二名,马十匹未入流。笔帖式领催骁骑家口七名,马六匹。直省緑旗官、亲丁名粮,提督八十分,总兵官六十分,副将三十,分㕘将二十,分均马步各半,游撃十五分,马七步八,都司十,分守备八,分均马步各半千总五分,马一,步四把总四分马一、步三沿革事例详见《兵考》
。
右兵饷之制。
臣
等谨按:
本朝逮下之恩,于在廷诸臣常禄之外,龙光下被举凡。
御书之宝。
天府之珍,固已锡予便蕃矣。至于抚恤禁旅,自康熙年间设立官库,贷饷以资其生。至四十五年,免未完银至三百九十五万馀两。旋罢官库,复设总库。至五十六年,又免未完银至一百九十六万馀两。我皇上登极之初,复借支饷银,至乾隆三年,仍尽免其所未完者,他若发帑取息,以待兵丁吉凶之事,则由京师而及驻防,由八旗而及緑旗靡不周徧,而且遇巡幸则有赏,遇出征则有赏,遇灾歉则有赏。
渥泽殊恩,醇醲溥浃,宜乎士饱马腾,度越千古也。至于吏胥匠役,各给饩廪,犹古者代耕之义,然而其人微矣。乃恭阅
记注乾隆三年
上谕:外省有荒阙赋银之处,向例在于知府以下等官俸工内扣除抵补。朕念佐杂㣲员力量单薄,不应在扣除之内,已于乾隆元年三月内降㫖,谕令在督抚之司道大员及府县正印官俸工内酌量均摊,以抵所阙之数。今思官有崇卑,役无大小微员,俸工既经免其均摊,其馀各衙门人役皆当差效力之人,工食数两,藉以飬赡其家,若因荒阙扣除,则糊口无资,情有可悯,此项共计十二万馀两,著于乾隆三年为始。各省大小衙门人役工食,皆凖于地丁项下照额定之数,全行支给,免其扣荒,使执役之人均沾恩泽。臣
等伏读之下念,以吏役之微上厪。
宸衷古圣人,痌瘝饥溺,未有若斯之详且尽也。苐内外吏役繁多,数目零杂,不能备登,谨于俸饷篇末,附著万分之一焉。
皇朝文献通考巻四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