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沓藏书

卷一百二十八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二十八王礼考

朝仪

御门聴政

等谨案:

国初定制,每日聴政,必

御正门,九卿、科、道各员,齐集启奏,率以为常,至雍正初始定。

御门之典,凡部院折本下、内阁者,积如干件,始得㫖举行其仪,至为整肃至每日。

召对内阁部院大臣,引觐庶僚,咨询政治,披阅章奏,皆临御内殿,寒暑无间仰见。

列圣相承,敕㡬凝绩,宵旰不遑,以所其无逸之心,用集万年太平无疆之庥,猗欤盛哉!

顺治二年,定每日奏事吏,户、礼、兵、工五部轮流首奏,刑部常列三班,并令翰林科道同奏事官齐进侍班记注。

康熙六年七月己酉。

圣祖仁皇帝亲政,行庆贺礼。是日,御乾清门聴政,嗣后日以为常。十三年,令各部汉司官照满司官例,随堂官入奏。十八年九月。

谕大学士等:「朕每日聴政,一切折出票签,应商酌者,皆国家切要政务得失所。系今后起居注官除照常记注外,遇有折本启奏,俱令侍班记注」。

二十一年九月,定。

御门晷刻。先是,大理寺司务赵时楫疏言:「皇上宵旰精勤,命部院全班奏事,日集午门。但诸臣每夜三更早起,朝气耗伤,未免日间办事,反难精密不?

若分班启奏,俾其精神逓相节养,或令满、汉正佐轮流,或将朝期比前量为增益,以立不刋之典。且圣躬亦宜节劳,平日本章,但须封进,其𦂳要事宜,必须面陈者,分班启奏」。事下九卿、詹事、科道㑹议,寻上议。

言九卿詹事科道官员

皇上不时召问议事,仍令每日上朝,其馀无事官员及闲㪚衙门官员,停其每日上朝,照旧一月三次上朝」。

又自古人君从未尝每日亲御聴政,即定期视朝,亦未有甚早者,今因

皇上宵旰勤劳,每早聴政,故启奏官员,惟恐迟误,必四五更趋朝难,免夜行风寒之苦若。

皇上于辰刻视朝,则逺居大小各官黎明而入,亦不致迟误。

上曰:「朕每日聴政,自不可已,若定时视朝,可免庶僚,早起风寒之累。此言亦是黄机、魏象枢皆年逾七旬,不堪逐日趋走,故具疏乞休,已经留任。伊等或遇劳顿,及有恙时,可令报知,本部免其启奏。其馀官员,如有疾病不能上朝启奏者,亦著报部。尔等可传谕詹事、科道官员,观众意何如,再行具奏」。翼日,大学士等奏:

皇上洞悉下情,虑及下僚风寒,欲限时聴政,即同天地之心,无不欢忭。

上曰:「朕御朝太早,各官于三四鼓趋赴朝㑹,殊为劳瘁。自今以后,朕毎日御朝聴政,春夏以辰,初刻,秋冬以辰正初刻为期,启奏各官从容入奏。九卿、詹事、科道,原系㑹议官员,仍每日于启奏时齐集午门,如有年力衰迈及偶患疾病,俱向本衙门说明,免其入奏齐集。此外各衙门及部院司属官员俱停。其每日齐集,著各赴本衙门办事,每月常朝,仍应照旧行」。

二十三年五月。

谕九卿、詹事、科道等,御史卫执蒲奏请御门聴政,或以五日,或以二三日为期,其意盖欲君臣之间,政事馀暇,稍得休息也。朕自躬亲庶政,宵旰弗遑,念致治之道,务在精勤,励始图终,勿宜有间。二十馀年以来,于凡用人行政,事无钜细,罔不殚心筹画,早夜孜孜,有如一日郊。

庙禋享必躬,执事间有不亲诣之时,皆甚非得已。至于内殿斋居,㡬微悉谨,左右𥊍御,咸所稔知,在朕未明,求衣辨色,视朝日与大小臣工率作省成,用熙庶绩。近念尔诸臣奏事劳苦,少展御门晷刻,俾得从容入奏,非图便安。迩年海宇敉宁,政事渐简,顷复谕部院事务应得归并者,酌量合奏,期于简要清省。从此民生日康刑清,政肃部院章奏,当不期省而自省,若必预定三日五日,以为奏事常期,非朕始终励精之意也。

二十四年五月,定大朝之期,章奏交送内阁,停止启奏。九卿议言:「凡大朝之期。

皇上视朝最早,回宫进讲后,仍御门聴政,恐

圣躬太劳,今四海升平,政事简少,请以后大朝之期及大雨雪,俱停止启奏,遇祁寒盛暑之时,间㡬日一。

御门聴政

上谕大学士等曰:「朕御极以来,孜孜图治,罔有暇逸,惟期禆益国家,乂安兆庶,用臻上理,非不自知其劳,但念庶政丛集,一日万㡬,若从所请,未免始勤终怠,且恐不及详察,致有疏略舛错,于政事得失,所闗非细,自后大朝之期,一切章奏,交送内阁,遇大雨雪,临时请旨,其祁寒盛暑之时,各部院果无应奏事宜,方许暂止启奏,朕始终不欲一念倦怠晏,安自便也!」

二十九年十月,户科给事中何金蔺请定御门之期,不允。金蔺疏言,请酌定。

御门之期,或三日或五日事,应面奏者,仍面奏请㫖。至寻常奏章,俱交内阁照例送进。

上曰:「朕惟致治务在精勤,久道期于无斁。朕躬亲庶政,早夜孜孜,靡敢暇逸,冀与大小臣工共图熙绩。据奏用人行政条例具举寻常奏章,日烦临御,臣谊难安,请酌定御门之期等语。朕三十年来,每晨聴政,面见诸臣,谘询得失,习以为常。今若行更改,非励精求治、初终罔间之道,且与诸臣接见,稍疏朕衷,亦深眷念。此奏不准行。三十二年十二月,大学士等奏请间三四日。

御门一次仍不允。先是

上谕大学士等曰:「朕观近日政务简少,每日启奏,部院大臣中有年迈者,甚属劳苦。自后年逾六旬以外,大臣令其量力间二三日一来启奏,至折本内遇𦂳要事,朕有旨传进,尔等方来请旨,若无朕㫖,尔等将折本彚齐,亦间二三日一来启奏」。寻大学士等奏言:

皇上宵旰勤劳,励精图治,天下已享太平,政务亦极清简,臣等敢请每日奏章,交送内阁」。

皇上隔三四日,御门一次聴理,引见人员与緑头牌启奏诸事,似于政事亦不致有悞。

上曰:「朕聴政三十馀年,已成常规,不日日御门理事,即觉不安,若隔三四日,恐渐致倦怠,不能始终如一矣。此乾清门乃朕宫中亦有何劳?但念年老大臣黎明从家中入奏,甚为劳苦,故有此谕,朕仍照常每日聴政」。

雍正元年四月

世宗宪皇帝御门聴政,时总理事务王大臣等以圣祖仁皇帝奉安。

山陵大礼已成,奏请。

上御门聴政得。

皇考梓宫尚在享殿安奉?朕今即临御正门理事,心实不忍,应俟奉安」。

地宫之后,举行诸王大臣,复援典礼,恳请再三,乃允之。二年,定吏部奏事在各部院衙门之后。

三年,令翰林官四人侍班,每聴政日,于翰林院编修、检讨内按俸,以四人侍班,班在科道之上。七年十二月。

谕内阁十五日御门办事奏事大臣及引见官员等,俱著用补服。嗣后朕临御前殿,照常用朝服至御门理事,只用补服。遇应服蟒袍之日,亦著补服、蟒袍。永著为例」。乾隆元年十一月甲午。

上御门聴政。先是,雍正十三年十二月,谕曰:「据礼部奏请,初十日御门办事,朕查雍正元年四月间,诸王大臣奏请御门聴政。

皇考圣意欲俟。

山陵礼成之后,经王大臣再三恳请,始降㫖允行,计已五阅月矣,今百日甫过,朕即临御正门理事,心实不安朕受。

皇考付托之重,所有国家政务在便殿,随时办理,不敢略有旷废。其御门之典,俟明春再行请旨」。至是年二月复奉。

谕曰:「礼部奏请二月十三日御门聴政,朕思百日之后,虽阅两月,但

皇考梓宫现在雍和宫,朕即御门聴政,心实不忍,可俟梓宫奉移」。

山陵后再行请旨,十月,奉移世宗宪皇帝梓宫礼成。至是月,上始御门理事如仪。

二年六月甲戌。

上御门聴政,以遇雨赏诸臣纱有差,谕曰:「连日仰蒙」。

上天降赐甘霖,众心感庆,朕今日御门聴政,复值㴻雨,再降更为优渥,念诸臣衣服,未免沾湿,大臣等著赏纱二疋,凡陪奏侍班、引见执事官员及侍卫等,俱著赏纱一疋。

十一月戊子令。

御门日,设毡垫于大学士等跪所,谕曰:「向来御门聴政,大学士等俱不设毡垫,惟圆明园奉」。

皇考特旨铺设,而乾清门尚仍其旧原定制之意,盖以君尊臣卑,预防専擅之渐,然亦不系乎此。况古有三公坐论之礼,大学士等皆年老大臣,当此严寒,就地长跪,朕心特切轸念。嗣后著铺毡垫,以示优礼至意。癸已,令翰林院修撰、编修、检讨俱悬带数珠,谕曰:「朕御门聴政之时,翰林院修撰编检与科道一同侍班,翰林班次在科道之上。科、道悬带数珠,而翰林未有定制。朕思侍从之臣,理应画一。嗣后修撰、编检亦著一体,悬带数珠,以肃朝仪。

御门聴政仪:常日部院章奏未奉圣㫖者,折本下内阁积若干件」。得旨:

御门聴政,内阁宣布在京部、院、寺、各部院寺官检所,应进奏事于函,饬陪奏官属各部院均以满、汉司官二人陪奏,吏部转饬侍班官先期各部院具所属满、汉官各四人,考语移送吏部,恭遇 ,御门聴政,吏部按序列名单,以十人随班引 见,亦曰侍班,具吉服朔日逄,五逄,十日公服,依期毕㑹。

右戒办。

至日所司设。

御榻于

乾清门,正中榻前设章奏案一辨,百官班位乾清门侍卫在。

御榻左右翼立,领侍卫内大臣、内大臣、散秩大臣及豹尾班执枪,侍卫佩刀,侍卫在丹陛下左右立,东西面。记注官在西柱下,立侍卫、翰林、科道官在西阶下,立皆东面。大学士启奏折本在。

御榻之左,内阁学士在其后。少南为部院官奏事位,尚书左都御史在前,侍郎、副都御史、大理寺卿、少卿次之,陪奏官又次之,皆西面。以户部、礼部、兵部、工部分日首对。三法司直第三班,吏部直第六班,若宗人府奏事,则在各部之先。

右班位。

漏未尽,部、院、寺奏事官暨侍班官毕,集朝房,进至中左门祗候。春、冬辰正初刻、夏秋辰初初刻,进至后,左门祗候,侍卫转奏得。

㫖百官以次进至。

乾清门丹墀东西面,鱼贯序立记注官,翰林科道官于西阶西,东面序立。

皇帝御舆至门,启扉降舆出,阖扉,升座、翊卫如仪。记注官由西阶升,至西柱下,就位立。部院奏事官由东阶升,尚书一人奉疏折旋而西,馀入就位,西面跪。奉疏者至正中,北面诣奏案前跪,恭设于案,兴,少退,趋至东楹,转入班,跪奏:「某事」。毕,兴,少退,循东阶左降。其次各班依序升东阶,进奏如前仪。至吏部奏事引。

见侍班官毕,退。内阁侍读学士二人升东阶,诣奏案前,北面跪,举本日奏函兴,退。翰林科道及侍卫皆退,右进奏。

百官既毕,奏内阁满学士一人本日先期派出,奉折本函升东阶,折旋而西。大学士、内阁学士从升,依次就位跪,记注官进至。

御榻之右,仍东面立。奉函学士至正中,北面诣奏案前跪,恭设于案启函取折本,依序启奏。

皇帝降㫖大学士学士承。

㫖讫,兴,由东阶降,记注官由西阶降,皇帝还宫,各退恭遇。

圣驾驻跸圆明园。

御勤政殿聴政奏事,及启奏折本,皆如前仪。右启奏折本。

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二十八

 {{ anno.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