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九十一《郊社考》一
郊
臣
等,「谨按圣王之制祀典,礼莫大于郊,义莫重于配天,惟天子父天母地,得以行之。三代之制,冬日至则祀圜丘,以大报天,孟春上辛为民祈谷岁,凡郊祀者再,仲夏而雩,夏至则祀方泽,礼至备,义至精也。汉承秦制,采纬书方士之说,其礼丛杂不经,又率领于祠官,亲祀者寡。若南郊、北郊分祀合祀,自汉及唐,纷纭莫定。宋世三年一郊,于义为疏,盖其礼文太繁,仪卫太盛,赏赉太厚,而肆赦尤滥,非大礼必简之义也。明初合祀礼行而冬至反阙,嘉靖定礼颇酌古今之中,然祭多遣摄,诚敬微矣。恭惟
圣朝定制,典文盛于三代,损益迈于千古。若乃斋必致严,无故不摄,尤前代所万不能及者。谨次第纂纪以昭」。
钜典焉。
崇徳元年四月乙酉。
太宗文皇帝肇祀。
天于
圜丘
太宗文皇帝于是岁受。
尊号、改元。先是,天命元年,贝勒以下诸臣奉上太祖髙皇帝尊号曰:
覆育列国英明皇帝立国建元,行焚香告天礼而。
郊坛之制未备
太宗光宅
盛京建。
圜丘于徳盛门外,其制,九成,周围一百十丈,南门三,东西北门各一。是岁,天聪十年,王贝勒以下诸文武大。
臣以:
太宗功徳隆盛奉上
尊号曰:
寛温仁圣皇帝先期
太宗率王、贝勒以下文武群臣,斋戒三日,以太牢亲祀。
南郊建国,号曰大清,改元崇徳,是为本朝祀。
天于郊之始,旧例以生牢祭告,即以祭肉分给众官。太宗谕曰:「古帝王当未知火食之前,即行祭天之礼,是以用生牢致享,后世特踵而行之,未之有易耳。况以恭祀上天之胙,分给众官,令各于其家享之,是反污䙝也,可熟而荐之」。于是定制祭。
天用太牢熟荐。
十一月乙丑,冬至大祀。
天于
圜丘
亲诣行礼」。是时将征朝鲜,斋戒三日。以太牢致祀,并告出征。是为冬至大祀。
圜丘之始
五年冬至,以
圣躬违和,遣官恭代,并令文武群臣斋戒陪祀。七年冬至以
驻跸纳兰,遣官恭代斋戒如礼。停止行猎。顺治元年十月乙帽朔。
世祖章皇帝定鼎燕京。
亲祀
南郊告祭
天
地即皇帝位」。先是,七月癸巳,以将迁都,遣官告祭上帝。九月。
驾入京师,十月朔。
躬祀
天
地行受宝之礼。是日黎明,大驾出宫,亲王以下文武百官皆从卤簿前导,不奏,乐出大清门诣。
圜丘,礼官恭导赞引如仪,乃迎神,三上香毕。
皇帝行四跪四叩礼。群臣随行礼,乃奠玉帛献爵,读祝文辞曰:「大清国皇帝臣庙讳,敢昭告于」。
《皇天》。
后土
帝鉴无私,眷隆有徳我。
皇祖宠膺
天命肇造东土,建立丕基,及我皇考,开国承家,恢𢎞大业。臣以𦕈躬,缵承鸿绪,值明祚将终,奸雄蠭起,以致生灵涂炭,傒望来苏。臣钦承。
祖宗功徳,倚任亲贤,爰整六师,救民水火,扫除暴虐,抚辑黎元,内外同心,大勲克集,因兹定鼎,燕京以绥,中国臣工,众庶,佥云
神助不可违,舆情不可负,宜登大位,表正万邦。臣祗荷天眷,以顺民情」。于本年十月初一日告。
天即位,仍用大清国号,顺治纪元,率由初制。伏惟天。
地佑助,早靖祸乱,载戢干戈,九州悉平。登进仁寿,俾我大清。皇图永固,为此祈祷。伏惟
歆飨谨,告读毕。
皇帝率群臣行一叩礼。亚献、终献彻馔、送神,皆如仪。
皇帝复率群臣行四跪四叩礼,乃望燎、灌奠如仪。九奏乐章,改和为平详见《乐考》
。礼成。
皇帝入御幄,南向升座,诸王群臣以班序,大学士奉宝奏曰:
皇帝已登大宝,文武群臣不胜欢忭。学士奉宝置案上,鸣赞赞群臣行三跪九叩礼,礼毕。
皇帝回銮作乐还宫复。
御皇极门今为门太和
,诸王大臣上表称贺,行礼同日遣官告祭。
太庙
社稷是年定制,每岁冬至,大祀天于南郊。
圜丘。以
大明。
夜明
星辰
云、雨、风、雷为四,从坛配享。十一月丁未冬至,大祀。
天于
圜丘
亲诣行礼,冬至前三日,以将行亲郊祭告。
太庙。是日,礼部、太常寺官设斋戒铜人于武英殿正中。越二日,奉三亭于
武英殿贮祝版、祭帛、香烛、金炉,祝版上书御名送至。
圜丘正祭日,礼部尚书奉昊天上帝神位于龙亭内,奉安郊坛第一成,正位奉安。
从祀四神,位于第二成
皇帝亲诣行礼。礼成,还告太庙。
二年十月定。
郊祀斋戒及设玉帛、祝文、香亭、仪注详见《仪注》
,三年四月,设守视。
天坛
地坛
社稷坛官员详见《职官》
四年三月,定大祀。
南郊用胙牛之礼。礼部奏言:「国初定制祀。
南北郊及
社稷坛向,例俱用生牢,今应如旧,惟南郊以胙牛一进。
上得。
㫖照旧例,如朕亲祀,则照例进胙,牛遣官则止。五年十一月戊辰,冬至大祀。
天于
圜丘奉。
太祖髙皇帝配享。前期四日,遣官四员告祭天。
地
宗庙
社稷正祭日
皇帝诣
坛行礼,《奉安》
太祖髙皇帝神位于
上帝神位之左旁,青幄内一应礼仪俱与上帝位前同详见《仪注》
。
八年三月,定《祭祀斋戒例》,凡大祀,斋戒三日中祀,斋戒二日或
亲祭,或遣官恭代,俱于
太和殿设斋戒牌、铜人各衙门亦设斋戒牌如亲祭。
南北郊,王以下公以上,各在家斋,戒陪祀各官,于各衙门斋戒。其不在部、院衙门者,于金水桥两旁斋戒如。
遣官代祀则。
皇帝斋戒王公不必斋戒。陪祀各官斋戒如前,如亲飨。
太庙祭。
社稷
歴代帝王庙,王以下陪祭各官以上,俱于家内斋戒,如遣官代祀与。
郊祀例同。康熙年中定例,斋戒前一日,礼部、太常寺后专由太常寺
,题请进斋戒牌。铜人越日恭设于
乾清门中间,东檐下各衙门,俱设斋戒木牌。若郊坛大祀,照例斋戒,都察院遣官至斋所,㸃斋大清㑹典定制。
南北郊祀
皇帝于大内斋宫致斋二日,坛内斋宫致斋一日,颁敕群臣誓戒百,执事恭书于版。王公陈设于府第,文武官陈设于公署,各致斋二日,随坛斋宿一日如飨。
太庙祭。
社稷
皇帝于大内致斋,王公于府第。文武官于公署,各致斋如祭,各中祀。
皇帝于大内致斋,百官均于私第致斋。凡陪祀致斋,各官不理刑名,不宴㑹,不听音乐,不入内寝,不问疾、吊。䘮不饮酒、茹荤,不祭神。不扫墓有疾有服者,皆弗与。其有故违不到者,察治之。若小祀,则不进斋、戒牌,各衙门不致斋。
四月,定诸王、文武群臣陪祭,扈从及送驾接。
驾仪注详见《仪注》
六月,定大祀眂牲。省牲之制。凡大祀有视牲、省牲之礼。是年,定制祀。
圜丘
方泽先期三日,遣公、侯、伯一人眂牲。前二日,遣礼部、堂官省牲。至十四年二月。
谕礼部。
南郊祀
天理宜严重祀。前一日,朕亲宿斋宫,祀前五日,朕亲诣眂牲。如遣官恭代,亦著诣坛斋宿眂牲,永著为令」。其年,举行祀典。
亲诣如仪,故有。
皇帝眂牲之礼。自后遣官为常。㑹典定制,凡大祀南北郊,前五日,遣官恭代眂牲。前二日,遣礼部尚书一人省牲飨。
太庙祭
社稷以前三日中祀,以前二日,均礼部尚书一人眂牲。十三年七月,定祭祀出宫时刻,礼部奉:
谕㫖致祭。
天
地不可不䖍,嗣后凡祭」。
圜丘
方泽,朕于五鼓出宫,尔部先期一日奏闻。永著为例」。十四年正月辛亥,祈榖于
上帝奉
太祖髙皇帝配享初制,每年正月上辛日祭上帝于
大享殿祈榖至是
亲诣行礼,一应仪节,俱与冬至大祀同。凡祀圜丘,以冬至日子时后定用黎明时
,祈榖以孟春上辛均为大祀。皇帝亲诣行礼,先于。
太和殿阅视祝版、玉帛,香祝版,用青质朱书。上帝正位用苍璧一,青色,制帛十有二,沉圆炷香一,饼香十有二,降真圆饼香二十有四,乐用九,奏黄锺为
宫舞用八佾,舞《武功文徳之舞》。牲用犊,色尚騂,或黝,必在涤九旬中祀六旬,群祀三旬
,爵用匏,笾用竹丝纯里,髹以漆豆、登、簠簋、牺尊皆用陶。
列圣配位前,牲器皆同,无玉用奉先制帛各一,速圆、炷香各一,速方瓣香各五十。
皇帝礼服用青,赞引以礼部堂官、太常卿奉福胙以光禄卿,接福胙以侍卫。
从坛大明帛用赤,夜明用白,牲用特牛。星辰制帛十有一,青黄、赤黒各一,白色七,牲用太牢。云雨风雷制帛四,青、黄、白、黑各一。牲同器各有数。祈榖不设从坛神位,仪注具详于后。
三月己酉,大祀。
天于
南郊奉。
太宗文皇帝配享
圜丘
祈谷坛礼部奉。
谕㫖礼莫重于事。
天孝莫重于尊。
亲朕缵承鸿绪,恪修典礼,每岁郊祀皆奉。
太祖髙皇帝配享今思。
太祖受命。
上天肇兴帝业。
太宗继志述事,丕振皇猷,功徳并隆,咸宜崇祀。以后冬至祈榖祭。
天俱奉。
太宗同。
太祖配享夏至祭
地亦奉。
太祖
太宗配享,著为定制。部臣议奏:「肇行配享,大典攸闗,现今夏至,在迩冬至,尚遥若先。
方泽而后
圜丘于序少紊,若俟冬至,太宗配。
天之后,明岁举行。
方泽配享,礼为期太逺,应不俟冬至、夏至即恭制太祖。
太宗神牌择吉先行。
太宗配享
圜丘
祈榖坛之礼随行。
太祖
太宗配享
方泽之礼,前期应遣大臣祭告天。
地
宗庙
社稷至期
皇上亲诣。
圜丘行礼随诣。
祈谷坛行礼仪节,俱应如南北郊。旧例,大礼告成之后,宜布告天下」。奏上,悉如所议。正祭日诣。
坛行礼恭奉
太宗文皇帝神位奉安于上帝神位之右,旁青幄内,如太祖配享仪。
十七年二月,定。
祈谷坛、祀典用燔柴礼,向例,祈谷行礼与冬至同,惟不设四从坛神位不燔柴至是
谕礼部帝王奉。
天子民礼,隆禋祀享。
帝大典所闗尤重,必仪物克备,乃足昭对越之诚。向来郊祀,惟冬至用燔柴礼。
「祈谷坛未经举行,虽祀典原有等差,而同为祀上帝,典礼不宜有异。嗣后。
祈谷坛,亦行燔柴礼。祈谷、燔柴自是年始,四月己酉,合祀。
天
地
百神于
大享殿。先是二月。
谕礼部帝王父。
天母
地禋祀大典,务求至当。朕稽考旧章,洪武初,原系孟春合祭南郊,至嘉靖年间,始定分祭冬至祀。
圜丘夏至祭
方泽春,分朝。
日秋分夕
月而合祭之礼遂止。朕思合祭之礼,原以毕萃神祇,普荐馨香,不宜竟废。今欲祗申昭事之诚,每年孟春合祭天。
地
日
月及诸神于
大享殿,但礼闗重大,尔部详议以闻。部臣议奏合祀事宜,请照前明㑹典开载,举行寻奉。
谕㫖:「合祭典礼,已定于孟春举行,今虽时序,已过大典,肇修,理应本年,即举尔部择期速议」。又
谕:「孟春祈谷,向例于
大享殿今
大享殿合祭以后祈榖礼于圜丘,举行部臣议奏。
大享殿内神座应増设。
皇地祇神座。其
从坛照旧用顶架在丹墀内,东西相向。其东西二十坛,原在内壝外,设亦宜在丹墀内照东西向少后至于
神牌临期,迎请未便,应令工部恭制安奉,前期一日,应于各。
坛
庙行祭告礼,又议以
启运山附于
中岳坛
天柱
隆业二山,附于
北岳坛设祭。皆从之。寻定从祀为十二坛详见《仪注》
。
皇朝文献通考》卷九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