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三十四王礼考十
册立
皇太子。 册封附
臣
等,谨按马端临以册立皇太子仪,附见《帝系门》,今载入王礼。考古称建储为国本,史册所载,或以贵恣招愆,或因谗间获咎,往往有之。盖古今事势不同,未可执一而论也我。
朝
列圣相承
天眷有徳,付托得人!
圣祖仁皇帝时,以理宻亲王分居嫡长,册建东宫,教诲成全,至再至三,其后终以罪废,嗣是臣僚有以建储请者。
特召诸大臣宣谕,以为君难为臣不易,今欲立皇太子,必能以朕心为心者,方可立之,岂宜轻举及」。
顾命之际,以神器授我。
世宗宪皇帝天下臣民,莫不倾心悦服,佥谓圣祖之深识逺虑,髙出于从古帝王万万也,我皇上生知天,纵自冲龄,即䝉。
圣祖踵爱及
世宗践阼之初
眷注攸属。
召集诸王大臣宻书。
谕㫖藏之。
乾清宫最髙之处。
神明化裁,剏古人所未有,初不假受册出合之虚文也。皇上缵绪以来,慎选臣僚,授经内廷程课,尤宻臣
等恭读。
谕㫖谓:「建储一事,如封建井田,不可行之近世,仰见睿照髙深,洞彻时势,实古今所未发。又以史册所载建立储贰事迹有闗鉴戒者,编辑古今储贰金鉴一书,垂示久逺煌煌。
圣训具载,简端谨述之卷中,以开千祀之惑云。康熙十四年十月丙寅。
册立嫡子允礽为
皇太子前期一日,遣官告祭天。
地
太庙
社稷至是日。
御太和殿,遣辅国公叶伯舒、大学士图海为正使,户部尚书觉罗勒徳洪、兵部尚书王熙为副使,持节行。
册立礼
上率诸王、贝勒、贝子、公、内大臣、大学士、都统、尚书、子、侍卫等诣。
太皇太后
皇太后宫行礼次日
御太和殿受贺。
颁诏天下。
诏曰:「自古帝王继。
天立极抚御寰区,必建立元储,懋隆国本,以绵祖宗无疆之休。朕缵膺鸿绪,夙夜兢兢仰惟
祖宗谟烈,昭垂付托。至重承祧,衍庆,端在元良嫡子,允礽日表英。奇天资粹美,兹恪遵。
太皇太后
皇太后慈命,载稽典礼,俯顺舆情,谨告天。
地
宗庙
社稷于康熙十四年十二月十三日授允礽,以册宝立为皇太子,正位东宫,以重万年之统,以系四海之心。大典告成,洪恩宜沛于戏!主器得人,益笃灵长之祜。纶音式焕,用昭浩荡之仁。布告中外,咸使闻知」。是岁,礼部题定。
册立
皇太子典礼。一前期遣官祭告岳镇。
海渎
歴代帝王陵寝
先师阙里。
皇帝亲视香帛一,前期一日,遣官各一员告祭天。
地
太庙
社稷
皇帝亲视玉帛、香祝版。是日,皇帝率皇太子亲诣。
奉先殿行告祭礼。一、前期一日,礼部、鸿胪寺官设节案一,于
太和殿内正中设。
制册案一于左旁设宝案一,于右旁设制册宝彩亭二,于丹陛下设。
节案一,香案一于
皇太子殿门正中设。
制册案一宝案一于殿门左旁。是日,早设大驾卤簿,乐悬于
太和殿前王以下文武各官,俱朝服于常朝处齐集内阁礼部堂官将。
制册、宝节自内阁捧出,由御道左旁行置。
太和殿内各案上,鸿胪寺官引诸王各官至太和殿前,王、贝勒、贝子、公等于丹陛上,文武各官于丹墀下排立。礼部堂官奏请。
皇帝陛殿
皇帝具礼服升。
太和殿。
阅册寳毕,作乐。
升座,乐止。銮仪卫官赞鸣鞭阶下三鸣鞭。鸿胪寺官引正副使于常朝行礼处排立。赞礼官赞行三跪九叩首礼,乐作,礼毕,乐止。礼部堂官、鸿胪寺官引正副使至丹陛上立,赞礼官赞有制,正副使跪,宣读官宣。
制毕,大学士于案上捧。
节授正使官正使受。
节前行礼部官举。
制册宝案出,鸿胪寺官引王等入殿内坐。
赐茶毕,还宫。正使执。
节在前,礼部官捧。
制册宝随后置丹陛下彩亭,内正使捧节授礼部官,礼部官一员执。
节前引校尉举亭列御,杖二对,黄葢一柄在前,至皇太子殿门,置彩亭于。
殿门外正、副使捧
制册宝节置黄案上。
皇太子在殿门内向。
节跪迎正使捧
制册授
皇太子。
皇太子恭受授右旁接。
制册内监副使捧。
宝授
皇太子
皇太子恭受授,右旁接。
宝内监赞礼官赞叩兴。
皇太子行三跪九叩首礼,兴。内监捧举进内,皇太子随后行,正副使持
节复
命若姆皇太子年幼,保 ,奉以行礼
礼部堂官奏请皇帝诣
太皇太后
皇太后宫行礼
皇帝具礼服升舆,王以下内大臣、侍卫等官皆随行至太皇太后宫门前降舆立门内丹陛东,礼部堂官传令内监奏请。
太皇太后升座
太皇太后御内殿,乐作。升座,乐止。皇帝在宫前丹陛上立,王以下公以上在门内丹陛上,大臣侍卫在门外丹墀内二等、三等侍卫在宫大门外排立,鸣赞官照常处立,赞行三跪九叩首礼,乐作,礼毕,乐止。
皇帝就原位立,礼部堂官传该内监奏请太皇太后还宫,乐作,入宫乐止。
皇帝出诣
皇太后宫行礼与。
太皇太后宫行礼,同礼毕,皇帝还宫,次公主、王妃以下,大臣命妇以上,以次恭诣太皇太后。
皇太后
皇后宫行庆贺礼如常仪。次皇太子以次恭诣。
太皇太后
皇太后
皇帝
皇后宫行礼如常仪。一次日,皇帝升太和殿,诸王、文武各官进表行庆贺礼,颁诏天下,如常仪。是日,和硕亲王以下文武各官以上,于
皇太子前进笺行庆贺礼一。是日,皇太子诣。
武英殿与亲王、郡王等行礼。一,直省文武官员于太皇太后。
皇太后
皇帝前进表
皇后
皇太子前进笺庆贺
四十八年三月辛巳,以复立皇太子。
颁诏天下。前期,遣官告祭天。
地
太庙
社稷是日,行册、立礼次日,颁诏天下。
诏曰:「朕惟建立储嗣,承奉宗祧,国本攸闗,元良是托,信能饬身澡徳,敬学勤修,行懋著于宫庭,论允孚于臣庶,申命主器,实协彝章。皇太子允礽久践青宫,夙标誉望,克殚诚孝,笃守恪恭,不意忽染,迷惑狂易之疾,朕深惟祖宗洪业,及万邦民生,所系至重,不得已而有退废之举,嗣后渐次体勘,当国家有此大事时,性生奸恶之徒,各庇邪党,借端构衅,朕觉其日后必成乱阶,遂穷极始末,究其情实,因而确得病原,悉由镇魇所致,亟加除治,尽涤前疴。累月以来,朕因诸事,愤郁心神,耗损允礽,朝夕侍朕左右,忧形于色,药饵必亲,寝膳必视,惟诚惟谨,厯久不渝,令徳益昭,丕基克荷,此诚仰赖。
上天垂庥
列祖笃祜,以黙相我国家,于有永者也,兹特昭告天。
地
宗庙
社稷载稽典礼,于康熙四十八年三月初十日,授以册寳,复立为皇太子,正位东宫,用洽四海之人心,茂衍万年之厯服,聿成庆典,宜沛洪恩。于戏!春阳应律,协气溢于宫闱,海润流膏,恩波遍于寰㝢,布告中外,咸使闻知」。
五十三年二月庚戌。
谕领侍卫内大臣、大学士九卿等:赵申侨陈奏皇太子为国本,应行册立,朕自幼读书,凡事留意,纎悉无遗,况建储大事,朕岂忘怀?但闗系甚重,有未可轻立者。昔立允礽为皇太子时,索额图懐私倡议,凡皇太子服御诸物,俱用黄色,所定一切仪注,㡬与朕相似,骄纵之渐,实由于此。索额图诚本朝第一罪人也。宋仁宗三十年未立太子。我
太祖皇帝并未预立皇太子,汉、唐以来,太子幼冲,尚保无事,若太子年长,其左右群小结党营私,鲜有能无事者,人非圣人,孰能无过,安得有克尽子道如武王者?今众皇子学问见识,不后于人,但年俱长成,已经分封,其所属人员,未有不各庇䕶其主者,即使立之,能保将来无事乎?且为君难,为臣不易。古来人君穷兵黩武者有之,崇尚佛老者有之,任用名法者有之。朕御极五十馀年,朝乾夕惕上念。
祖宗遗绪之重,下念臣民仰望之殷,乾纲独断,柔逺能迩,体恤臣庶,毫无私心。当呉三桂叛乱时,已失八省,势几危矣,朕灼知满汉䝉古之心,各加任用,励精图治,转危为安,是以数十年来,海㝢宁靖,今欲立皇太子,必能以朕心为心者,方可立之,岂宜轻举?即臣僚为国为民,念兹在兹先忧后乐者,实不易得太子之为国本,朕岂不知?立非其人,闗系匪轻,朕将允礽从幼教训,迨后长成,变为暴虐,无所不为,不知忠孝不识廉耻,行事乖戾,有不可言者,推其故,皆由疯狂成疾,迷惑所致,此疾有二十馀载矣,凡人醉后伤人醒时,知悔,伊似长醉不醒,所为过恶,身不自知,伊之仪表及学问才技,俱有可观,今一至于此,非疯狂而何自废而复立以来?朕尤加意教训,心血耗尽,因伊狂疾,终不痊愈,故又行废黜。孟子云:父子之间,不责善责,善则离离,则不祥莫大焉。大学云:人莫知其子之恶,盖父之于子,严不可,寛亦不可诚为难事,如朕方能处置得宜耳尔。诸大臣俱各有子,凡人幼时,犹可教训,及其长成,一诱于党类,便各有所为,不复能拘制矣,立皇太子事,未可轻定,特召集尔众大臣,明示朕意。
雍正元年八月甲子。
世宗宪皇帝御乾清宫西暖阁,召总理事务、王大臣、满、汉文武大臣九卿入面,谕曰:「我。
圣祖仁皇帝为
宗社臣民,计慎选于诸子之中,命朕缵承统绪,于去年十一月十三日仓猝之间,一言而定大计,薄海内外,莫不倾心悦服,共享全安之福。
圣祖之精神力量,黙运于事先,贯泣于事后,神圣睿哲髙出乎千古,帝王之上自能主持,若朕则岂能及此也?皇考当日亦曾降。
㫖于尔诸臣曰:朕万年后,必择一坚固可托之人与尔等作主,必令尔等倾心悦服,断不致贻累于尔诸臣也。朕自即位以来,念
祖宗付托之重。
太祖
太宗
世祖创垂大业,在于朕躬,夙夜兢兢,惟恐未克负荷向日,朕在藩邸时,坦懐接物,无猜无疑,饮食起居,不加防范,此身利害,聴之于天,盖未任天下之重也。今躬膺圣祖,付托神器之重,安可怠忽不为长久之虑乎?当日圣祖因二阿哥之事,身心忧悴,不可殚述,今朕诸子尚幼,建储一事,必须详慎,此时安可举行然?
圣祖既将大事付托于朕,朕身为宗社之主,不得不预为之计,今朕特将此事亲写宻封,藏于匣内,置之乾清宫。正中。
世祖章皇帝御书:「正大光明匾额之后,乃宫中最髙之处,以备不虞,诸王大臣咸宜知之,或收藏数十年,亦未可定,诸王大臣等各竭忠悃,辅弼朕躬,俾朕成一代之令主,朕于尔等,亦必保全成就,笃厚恩谊,岂非家国天下之大庆乎?朕意若此,诸王大臣其共议之。诸王大臣奏曰:
皇上圣虑周详,臣下岂有异议,惟当谨遵圣㫖」。
上曰:「尔诸臣既同心遵奉谕㫖,朕心深为慰悦」。乃命诸臣退,仍留总理事务,王大臣将宻封锦匣,收藏于
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后乃出。
乾隆元年七月甲午。
上御乾清宫西暖阁。
召总理事务王大臣九卿等入面,谕曰:「朕受。
皇考付托之重践阼以来,兢兢业业无刻,不以敬天勤民为念。宵衣旰食,日理万几。务期海宇乂安庶政,咸理仰副我。
皇考付托,得人之圣心,以绵宗社无疆之庆朕思。
宗社大计,莫如建储一事,自古帝王即位,首先举行,所以重国本而定鸿基也。朕即位已逾半载,而未经降㫖者,并非不稽古典,而视此事为缓图,良以后世人心不古,往往有因建储太早,以致别生事端者,或本人恃贵骄矜,渐至失徳,或左右逢迎,谄媚诱引作非甚,且有奸宄之徒,窥视谗构以揺动之,是以
皇祖当日于建储一事,大费苦心,及授神器于我皇考时一言,而定万世之业。我
皇考御极之元年
圣心即默注朕躬,不肯宣布中外,而传集诸王、大臣九卿,特加训谕」。
亲书宻㫖,收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之后,此我皇考监古,宜今宝爱玉成之妙用也。今朕当春秋方盛之时,皇子年齿,又尚冲幼,揆之事势虽若可缓,而国本攸系,自以预定为宜。再四思维,惟有循用。
皇考成式,亲书宻㫖,照前收藏,在我皇考神明化裁,创举于一时,而朕继志述事,踵行于今日,此乃酌权剂经之道,非谓后世子孙皆当奉此以为法则也。将来皇子年齿渐长,日就月将,识见扩充,志气坚定,万无骄贵引诱之习,朕仍应布告天下,明正储贰之位,若夫以建储为嫌忌而不肯举行者,此庸主卑陋之见,朕亦深鄙者也。今传集总理事务王大臣九卿等面降此㫖,非谓诸臣不知朕心,必俟朕之谆谆告谕也,诚恐天下读书泥古者以朕不早建储为疑,用是特为宣晓,如有拘牵旧制,复行奏请者,著该衙门将奏章发还,今日朕亲书宻㫖,著总理事务王大臣亲看宫中,总管太监,谨收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之后。
三年十月辛帽
谕曰:「二阿哥永琏乃皇后所生,朕之嫡子为人,聪明贵重,气宇不凡。
皇考命名永琏,隠然示以承宗器之意,御极后不即册立者,恐幼年志气未定,恃贵骄矜,或左右谄媚逢迎,至于失徳,甚且有窥伺动揺之者,故于乾隆元年七月初二日遵照。
皇考成式,亲书宻㫖,召诸王大臣面谕收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之后,是虽未册立,朕已命为皇太子矣,今于本月十二日,偶患寒疾,遂致不起,深为悲悼,一切典礼,著照皇太子仪注,行元年宻藏之谕,㫖著取出,将此晓谕,天下知之」。寻大学士恭拟谥曰:
端慧皇太子于十一月甲寅,遣官行册谥礼。
十八年十一月壬子朔。
谕㑹典馆总裁官曰:「詹事乃东宫僚佐,储贰未建其官,原可不设,第以翰林叙进之阶,姑留以备词臣,迁转地耳!古称建储为国本大计,朕酌古准今,深知于理势有所难行,载在史册者,姑置弗论,即如理宻亲王当」。
皇祖时
圣慈锺爱,初无间言,嗣以东宫既建,狎眤匪人,陷于失徳,再致废黜,然其先所置宫僚,何尝非一时之选?如汤斌,即所称当代醇儒,然亦何俾万一?盖别立宫府,则僚属多人,贤否参杂,断难保其不滋事端。夫以皇祖之包含宏大,尚迫于
宗社之重,必不可容,可见建储一事,亦如封建井田,固不可行之近世也。是以。
皇考鉴于前事黙定。
宸●不事,建储分府,惟择老成宿望大臣,如朱轼、鄂尔泰、傅敏、张廷玉、蔡世逺等,劝读内廷。
圣谟深逺。
慈覆如天,朕缵承以来,恪遵家法,今皇子等读书,内廷亦惟慎简师傅,俾之薫陶徳性,讲习经书,日有程课,其视出阁就傅,有名无实者,相去为何如耶?夫豫教固所当重,实则存乎人,此苍穹之敷佑。
宗社之贻庥,景运灵长,有非人力所致者矣。《㑹典》载詹事官春秋》进讲,虚文缛节,甚属无谓。又如皇太子贺笺论体制当由内阁撰拟,乃由詹事颁发。此亦前明坊局闲曺,借以招事,示权已耳,果尔则贺。
皇太后
皇后表笺,亦当由内务府颁发耶?此皆沿袭之谬,著该总裁官改正进呈。
四十八年九月戊午,奉。
上谕:「朕阅馆臣所进职官表,志詹事府一门,其按语内称「詹事为东宫官属,我国家万年垂统,家法相承,不事建储,册立詹事府官员,留以备词臣迁转之阶」等语,是书馆臣因朕前降谕㫖于建储一事之断不可行,明切训示,故于按语内特为掲出其实书生拘迂之见,岂能深计及此,且使是书留传,后世安知不又訾议?馆臣为无奈迎合谕㫖非其本懐耶?用是不得不再为明白宣谕。夫尧授舜,舜授禹、唐虞固公天下禹之传启,亦非于在位时有建立太子之事,三代以后,人心不古,秦汉预立太子,其后争夺废立,祸乱相寻,不可枚举逺,而唐髙祖立建成为太子,至于兄弟相残,建成被害,近而明神宗朝,群臣奏请预立国本,纷纭扰乱,大率皆为后来希荣固宠之地,甚至宵小乘间,伺衅醸为乱,阶如挺击等案,神宗召见太子,泣为慰藉,父子之间,至于如此,阅之真可,寒心可知,建储册立,非国家之福,召乱起衅,多由于此,即我朝而论。
皇祖时理宻亲王,亦尝立为太子,且特选公正大臣如汤斌者为之辅𨗳,乃既立之后,性情乖张,即汤斌亦不能有所匡救,群小复从而蛊惑,遂致屡生事端,上烦皇祖圣虑,终致废黜,且即理宻亲王,幸而无过,竟承大统,亦不过享国二年,其长子𢎞晰,纵欲败度,不克干蛊,年亦不永,使相继嗣立,不数年间,连遭变故,岂我大清宗社臣民之福乎?是以
皇祖有鉴,于兹自理,宻亲王既废,不复建储,迨我皇祖龙驭,上宾传位
皇考绍登,大宝十三年,励精图治。中外肃清,皇考敬法。
前徽虽不预立储位,而于宗社大计实早为筹定。雍正元年即
亲书「朕名,缄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内又另书,宻封匣以随身,至雍正十三年八月。
皇考升遐,朕同尔时,大臣等敬谨启视,传位于朕之御笔,复取出内府缄盒宻记,核对吻合,人心翕然,此天下臣民所共知也!朕登极之初,恪遵
家法以皇次子乃。
孝贤皇后所生嫡子,为人端重醇良,依皇考之例,曽书其名,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后乃禀命不融,未㡬薨逝,遂命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将其名撤出,追谥为端慧皇太子,是未尝不立嫡也,但不以明告众耳。嗣后皇七子亦?
孝贤皇后所出,秉质纯粹,深惬朕心,惜不久亦即悼殇。其时朕视皇五子于诸子中觉贵重,且汉文满洲●,古语、马步射及算法等事,并皆娴习,颇属意于彼而未明言。乃复因病旋逝,设依书生之见,规仿古制,继建元良,则朕三十馀年之内国,储凡三易,尚复成,何事体?是以前于癸巳年,复书所立皇子之名,藏于匣内,常以自随是年
南郊大祀令:诸皇子在
坛襄事,曽以所定皇子黙祷于上帝,若所定之子,克承堂构,则祈昊苍眷佑,俾得年命延长,倘非天意所属,则速夺其算,朕亦可另为选择,毋悮我国家宗社生民重寄,本年恭诣
盛京祗谒。
祖陵亦如告。
天之言,黙祝于。
太祖
太宗之前仰祈
灵爽式慿,永垂昭鉴,朕非不爱子也,诚以宗社为重,若朕之子孙,皆以朕此心为心,实大清国亿万,斯年之福也!今日召对诸皇子及军机大臣面降,此㫖即朕前所黙告。
上帝
祖宗之言,岂容有丝毫虚饰耶?朕于天下一切庶务,无不宵旰勤求,悉心筹画,宁于继体付托之重,转不早为定计乎?秋间,朕于避暑山庄河岸御枪打鵁鶄失足落水湿衣,其时不特御前,王公大臣等闻知,俱即趋至问安,即汉军机大臣亦接踵前赴该处,朕仍率伊等谈笑而行,并未有因内廷禁地太监等敢于阻止者,设朕起居,偶有违和,大臣等俱可直诣寝所,此皆由朕平日君臣一体,无日不接见诸臣,面承谕㫖,何至有若前代夜半禁中出片纸之语为杞人之忧乎?总之建储一事,即如井田封建之必不可行。朕虽未有明诏,立储而于?
天
祖之前既先为斋心黙告,实与立储无异,但不似往代覆辙之务,虚名而受实祸耳!故现在詹事官属,虽沿旧制,而其实一无职掌,祗以备员为翰林升转之资耳,因再明切宣谕我子孙,其各敬承勿替,庶几亿万年无疆之休,其在斯乎?总之此事,朕亦不敢必以为是。其有欲遵古礼为建立之事者,朕亦不禁,至于父子兄弟之间,猜疑渐生,酿成大祸,时当思朕言耳!并谕馆臣,将此㫖冠于是编之首,俾天下万世,咸知朕意」。十月庚子。
谕曰:「朕歴览前代建储诸弊,及我朝家法相承于立储,一事之不可行,已明降谕㫖,宣示中外,至史册所载,因建立储贰,致酿事端者,不可枚举,自当勒成一书,以昭殷鉴。著皇子等同军机大臣及上书房总师、傅等,将歴代册立太子事迹有闗鉴戒者,采辑成书,陆续进呈。即著皇孙等之师傅为誊录,书成,名为古今储贰金鉴。
十二月壬辰。
谕曰:「朕恭阅康熙三十二年圣祖实录,礼部奏祭。
奉先殿仪注将皇太子拜褥,设置槛内,上谕尚书沙穆哈曰:「皇太子拜褥,应设槛外」。沙穆哈即行奏请。
谕㫖记于档案经。
圣祖降㫖,交部严加议处。部议革职一事,礼臣安设拜褥,未协既经。
圣祖面谕,已遵奉移设,乃沙穆哈胸中即豫存畏忌皇太子之见奏请。
谕㫖:记档,以为后日卸责地歩,我皇祖洞烛其隠,将伊革职。
皇祖之仁慈大度皇太子,维时年㓜尚无纵恣,事迹礼臣,因闗系储位,即心懐顾忌如此,厥后日渐失徳,致遭黜废,夫仁如。
圣祖册立储贰,犹致有理宻亲王之事,设后之人主未能如。
圣祖之慈爱明哲而为太子者,又不能小心谦谨,必致渐生嫌隙,鲜有能始终获保万全之理,可见建储册立之断不可行也,在书生拘迂之见,必有窃议其非,而后之人不思深虑,逺仍踵前辙,或启事端彼时,当益信朕言之早经灼见耳前经,朕叠颁谕㫖,明切晓谕,并令皇子同总师傅军机大臣,编辑古今,储贰金鉴,垂示久逺,因恭阅」。
皇祖实录、礼臣安设拜褥请㫖记档,即此一节,益可见朕所虑之不爽,并令编入古今储贰金鉴卷首。
四十九年正月庚子奉。
上谕皇长孙绵徳前因与革职礼部郎中秦雄褒往来馈遗书画,革去承袭定郡王,嗣后加恩封为公爵,绵徳为皇长子,定安亲王,嫡长子系朕长孙,设如书生拘迂之见。若明洪武时懿文太子既殁,刘三吾建议谓皇孙世嫡,礼宜承统,洪武泥于法古,遂立建文为皇太孙,其后酿成永乐靖难之变,祸乱相寻,臣民荼毒,皆刘三吾一言丧邦之所致也。朕惟深鉴于歴代建储之失,是以再三宣谕,并令纂辑储贰金鉴一书,为万世法戒。若如洪武之泥古,立储封建以
祖宗神器之重,轻为付托,岂我大清宗社万年之福乎?今念绵徳之子,奕纯新岁,可以得子,朕庆抱元孙,五世一堂,实为古稀盛事,自应特沛恩施,以衍奕祀云礽之庆,绵徳,著加恩晋,封固山贝子嗣后,宜益加谨饬,常存敬畏,以期永承恩泽,副朕谆切训勉之至意」。此㫖并著入于储贰。金鉴
十二月
上召训诸皇子、大学士、军机大臣谕曰:「昨和珅、福长安伊龄阿覆审内务府郎中海绍妄断地亩,酿成人命一案讯出海,绍曾于上年十月具稿呈堂内务府大臣,俱经阅画,而原㕘摺内未将曽经画稿之处,声明实属逥䕶,请将内务府大臣交部严加议处,朕以内务府大臣取巧回䕶,自应严议,乃述㫖时仅写,馀依议字様,竟未声明叙入,经朕朱笔添出,葢因六阿哥兼管内务府,欲为之隠讳耳。方今纲纪肃清,诸皇子皆谨慎小心,奉公守法诸臣,亦断无有畏惮迎合者,而因有皇子在内形迹之间,犹不免稍存瞻顾,此甚非也。即朕有错误处,不容大臣及御史等明言乎?即如前代之建储册,立其流弊不可屈指数,朕近阅皇祖圣祖仁皇帝实録,康熙三十六年八月,上谕内务府总管海喇孙等、膳房人花喇额楚哈哈珠子徳住、茶房人雅头伊等,私在皇太子处行走,甚属悖乱,著将花喇徳住雅头处死。额楚交与伊父、英赫紫圈禁家中一事,其时理宻亲王尚在年幼。
皇祖何等英明,而膳房人花喇等即敢心存,彼此依附,觊觎皇祖洞烛,先几将花喇等正法以示惩创,厥后群小复从而蛊惑,遂致屡生,事端上烦。
皇祖圣虑,终至废黜,自理宻亲王既废,不复建储,迨我皇祖传位。
皇考十三年,励精图治,中外肃清。及朕缵承洪业,五十年间,日理万几,朝乾夕惕,重熙累洽,海宇升平,使理宻亲王及𢎞晰父子继践尊位,不数年间,屡遭事故,岂大清宗社臣民之福乎?夫以我
皇祖之慈爱明哲,犹有理宻亲王之事,设后之人主未能如。
皇祖之仁慈英断而为太子者,又不能小心谦谨,必致渐生嫌隙,鲜有能始终获保万全之理,可见建储册立之断不可行也。又朕偶阅续通志》,载李林甫构陷太子瑛一事,纪载未明,因检查《通鉴辑览》,称明皇惑于武惠妃之譛,欲废太子瑛,张九龄犯颜强谏武惠妃,宻使宫奴,谓九龄曰:有废必有兴,若为之援,宰相可长处,九龄叱之,即以其语奏闻,明皇为之动容。九龄实贤臣,若明皇能断,应立抵武惠妃之罪,乃致九龄反罢斥。李林甫专国,阿附宫闱,构陷太子,卒与鄂光二王废黜,同日赐死。夫以储位之故,构煽交乘,致明皇一日而杀三子,天下衔寃,足见储贰一建,幻起百端,弟兄既多所猜嫌,宵小且从而揣测其懦者,献媚逢迎,以陷于辜,其强者设机媒孽以诬其过,往往酿成祸变,遂致父子之间,慈孝两亏,而臣工亦必由此身罹刑宪,平心而论,其事果有益乎?无益乎?朕即位之初,即默告。
上天若䝉。
穹苍眷佑,愿如
皇祖御极六十年之久,不敢复有奢望,其时朕年甫二十五岁,并未计及六十年,当至八十五岁至过五旬,万寿后始亿及此,因暇日侍。
圣母时面奏,及此曽䝉
慈谕皇帝:「如此勤政爱民,天下臣民亦必不肯聴皇帝归政,朕因黙念若得」。
上天嘉佑。
圣母寿逾百龄,朕即八十五岁,亦何敢即言归政?今既始愿不遂,追忆斯言,实深悲咽。朕春秋七十有四,距归政尚十一年,自当仰体。
上天爱养亿兆,董治百官,犹日孜孜不敢自暇逸,倘蒙嘉贶,将来得归,政颐养亲为授受,岂非古今稀有之盛事,而朕之心亦可明于天下后世。朕办理天下一切大小庶务,无不宵旰勤求,悉心筹画,即安置一物,亦必期其稳妥,宁于继体付托之重,转不早为详慎定计,是朕非不立储,特不肯效立储之虚名,俾众人有所窥伺,致父子之间有责善,则离之不祥尔,此正朕维持调䕶之殷衷。
天地
祖宗实鉴朕心,若子子孙孙,皆能以朕此心为心,则我大清亿万年可永承!
鸿贶于无疆也、总之立储一事如井田封建之必不可行,尚有过之将来书生拘墟之见,必有心生窃议。且谓今日诸臣有意迎合,不知此等阳为国家根本之论,而阴实遂其钻营结纳之私,即亿万年后,朕之子孙,有泥古制而慕虚名,复为建立之事者,亦所不禁,但人心不古,如江河日下之势,父子之间,必有为小人构成衅隙,复启事端,彼时始信朕言之不爽,然悔已晩矣,此事前屡颁训谕,并令皇子及总师、傅军机大臣等,编辑古今,储贰金鉴,垂示久逺,兹恭阅」。
皇祖实録处治膳房人花喇等事,用是再行明切申谕,并著补载入古今储贰金鉴。
册封亲王亲王世子郡王仪凡
册封亲王及世子。
命下礼、工二部制。
册宝皆以金若嗣封王注名于 册宝,世相传授
。 预期,礼部诹吉奏请,命内大臣、散秩大臣一人为使,内阁学士、翰林院学士、礼部侍郎一人副之。届期,鸿胪寺官设案于。
太和殿丹陛正中南向,王府官备鼓吹一部于长安门外,銮仪卫设采亭于礼部堂上,仪制司官陈节
册宝于亭内校尉舁亭,由东长安门入,至太和殿阶下亭止奉。
节升阶陈于案封使及执事官朝服俟于丹墀,礼部侍郎升东阶就。
节案,左右封使升东阶,诣案前,北面西上。侍郎举节西面授正使持。
节偕副使降阶,銮仪校舁采亭从导,以御仗出。
太和中门至长安门,外封使及执事官咸乘马鼓吹前导,诣王邸第,是日,府属官预设。
节案于堂内正中,前设香案,均南向。左设册宝案西向。设乐于仪门内,设仪仗于庭中,封使及王府第、门下马、正使持。
节前行副使奉
制册,礼部官奉宝随行乐作,王率所属官朝服迎于大门外道右,跪候过兴,随入,乐止。正副使奉。
节
册,礼部官奉宝,由中阶升堂,各陈于案。正、副使就案东立。宣册官、礼部官立于其后,均西面,引赞引王升西阶,就堂内北面立,乐作,赞行,三跪九叩礼,兴。乐止。进至香案前跪。礼部官诣。
册案展。
制册,宣册官西面宣读讫,以制册授正使,正使授王,王祇受,转授从官,从官跪接,兴,陈于案。次宣宝讫,以授副使,副使授王如受。
册仪封使皆复位立,王退立,拜位,乐作,行三跪九叩。礼毕,乐止。正使奉。
节出,副使及执事官从王率属出大门外跪送,如初。迎仪封使回还。
节有司,皆退若。
册封郡王制
册印皆银质金饰,馀与亲王及世子同。册封郡王、长子、贝勒、贝子仪。
凡
册封郡王长子、贝勒、贝子命下工部制。
制册以纸为之
前期,礼部奏请:命内阁侍读学士、侍读、翰林院侍读学士、侍讲学士、侍读侍讲一人为正使,礼部郎中、员外郎、主事一人副之。届日,鸿胪寺官设案于?
太和殿阶下正中礼部仪制司官。奉节。
册于采亭,銮仪校舁行入,至殿阶下陈。
节于案,陈采亭于案。左封使及执事官入俟丹墀,礼部侍郎就。
节案左立。封使诣案前,北面侍郎举节西面授正使、正使持。
节出銮仪,校舁亭导以
御仗副使及执事从出。
太和中门至长安门外,乘马诣府第,如封诸王仪。是日,府属官设乐于仪门内,设仪仗于庭中,长子、贝勒、贝子迎。
节册受。
册送
节均如诸王仪。
册封公主仪
凡
册封公主正使用内大臣、散秩大臣、副使,用礼部满侍郎、内阁满学士、翰林院满掌院学士,札钦天监择吉后行文,各该衙门移取衔名,开列奏请。
钦派正副使仍将。
册封仪注奏
闻得。
㫖行知正副使及公主府行,太常寺派宣读官部派笔帖式二员前引。
凡分别固伦和硕品级,应备冠服仪仗,俱于指婚后奏明。
凡
册封公主
命下工部制。
册以金礼部诹吉奏请。
命正副使持。
节往封如亲王之仪。是日,府属官豫设节案于公主府㕔事正中,前设香案,左设册案,设乐于仪门内,设仪仗于庭中,封使及府门下马,正使持。
节入采亭,从公主礼服,率侍女迎于仪门内道右,跪候过兴,副使奉。
册随
节升自中阶,以
节
册陈于案,退就案东立。宣册官、礼部官立于其后,均西面。侍女引公主由西阶升,诣堂中,北面立,乐作。行六肃三跪三叩礼,兴。乐止。进至香案前,跪礼部官诣。
册案展。
制册宣读官西面宣。
册讫,正使奉。
册授内监,内监跪接授侍女,侍女跪授公主,公主祇受,仍授侍女陈于案。公主兴,退就拜位,行六肃三跪三叩,礼毕,乐止。正使奉。
节出副使及执事官从,公主跪送节于仪门,如初迎礼。封使回,还节,有司皆退。
册封福晋夫人仪
凡亲王世子郡王福,晋长子、贝勒、贝子、夫人间五岁,礼部彚疏请行。
册封礼
制册、封使各视其夫爵。是日,鸿胪寺官设案于太和殿阶下,礼部奉。
节
册视彚节人为册, ,封 数
于采亭。銮仪校舁入,至殿阶下陈。
节于案陈亭于案左,各府属官备鼓吹于长安门外,封使及执事官朝服入俟丹墀,礼部侍郎率属立。
节案,左封使诣案前,礼部奉各。
节授正使、銮仪校、舁亭副使及执事官从出太和中门,至长安门外,乘马鼓吹前导诣各府第,福晋等迎。
节册受
册送
节均如公主仪。
册封郡主、县主、郡君、县君仪,与封福晋夫人同。
凡封郡主、县主、郡君,间五岁,礼部彚请遣使往封,均用纸册。
凡亲王嫡继福,晋所生女俱封郡主,侧福晋所生女降二等封郡君。亲王世子、郡王,嫡继福,晋所生女俱封县主。侧福晋所生女降二等,封县君。凡亲王、郡王妾所生女,均不准封郡王、长子、贝勒嫡夫人所生长女封郡君,其馀俱作为侧夫人所生之女贝子、嫡夫人所生长女封县君。其馀俱作为侧夫人所生之女入八分。公嫡夫人之长女封乡君。其馀俱作侧夫人。所生之女,凡贝勒以下,准封嫡出之女一人。其馀及侧夫人妾所生之女,均不准封。凡亲王、郡王庶出女许字外藩者,照公嫡出女之例请封。
凡郡王等有降革者,令将原封册诰缴回。
乾隆十三年三月,议准宗室庶女,从无受封之例,有许字,䝉古者念其逺适外藩,格外加恩,以示优礼,嗣后本家奏准,许婚后报宗人府请。
㫖交部照例具题。
二十七年四月奉。
㫖:凡王公之女请封,俱先呈报宗人府,再行知礼部。三十七年九月,镶黄旗满洲都统奏准郡君额驸明亮奉。
㫖降为二等侍卫职衔,其妻郡君停给俸禄,册内填写降级縁由。
三十八年正月,奉
㫖:「嗣后福晋及多罗格格以上俱称位,其夫人以下概应称人,不得称位」。
四十三年四月,辅国将军特通额之次女请封。四十六年十月,贝子明韶之次女请封,俱因长女自幼病故,礼部奏明请。
㫖给封。
四十四年十月,諴亲王𢎞畅之四女五女,照亲王嫡出女授为郡主品级。嗣于四十八年十月彚封,题准𢎞畅,已縁事降为郡王,其女应照郡王嫡出女之例,降封县主品级制给。
册诰授封
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三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