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十四
钱币考二
康熈元年,颁行康熙通寳钱。先是顺治十八年八月,戸工二部以
圣祖仁皇帝御极,定于明年,改元康熙,请将寳泉、寳源二局钱改铸康熙通寳,轻重如旧制,发各省局依式。
铸造与顺治通寳钱相兼行使,寻于十月将铸成钱式进呈,至是颁行天下。
又停工部司官办铜之例。工部疏言:「前令部员与芜湖等闗及芦政差分办铜筋,但本部采买,仍须赴各闗口购运。现在铜筋出产有限,请停止部内办铜」。从之。
定闗差任满未完铜筋禁限。户部疏言:「各闗差任满得代任,内未完额铜,毎多因循推诿,应申明禁限,自今差满回京额办之铜,俱限两月内全完未完,五分以下,罚半年俸,办铜人役及原保并领办商人各杖八十,六分以上,罚一年俸。人役各杖百,再限两月全完。如未完,仍五分以下,罚一年俸,停其升转。六分以上,降一级,留任人役各杖百。该督抚严催交纳,限一年完解。如不足,令原监督于四月内自行赔补,仍未完,由部题㕘解任追补,完日复职办役。原保及商人照侵盗钱粮例治罪」。从之。停各省镇鼓铸,止留江宁府局。时以铸局既多,钱价过贱,户部议准停止。各省镇鼓铸唯听寳泉、寳源两局制钱,流通行使,江宁为驻防重地,其局仍令暂留。
二年,议収毁一厘字制钱,先是,顺治十八年,议将销毁一厘字钱之例,暂展,限二年行使,至是,复届限期,户、工二部奏定,各拨银收买,毎筋给直六分,发钱局改铸新钱,其工部收买银两,令暂停本年各闗采办寳源局铜,即将额银先行解部,听候拨用。三年,申定各官失察私铸处分之例。户部议定,私铸之人,潜藏僻野,全在该管州县各官宻访严究,虽旧定有失察处分,恐日久玩生,应申明其例,嗣后该州县官并吏目典史及卫所官失察,一起降职,三级调用。二、起革职知府,直𨽻知州,毎一起,降一级调用司道官,旧有降级之例,今更定毎起,各罚俸一年,督抚毎起,各罚六月俸。
又议定办铜价值,令各闗差兼支芦课银办寳泉局额铜。户部议言铜价毎筋定为六分五厘,见在寳泉局额铜二百四十六万一千五百三十八筋有竒,各闗税额银少,铜额银多,不能如数采买,江南等省各有芦课额银,嗣后如闗税不敷,请于芦课银内酌拨添补,务照原额办运,以充鼔铸。从之。又更定芜湖、龙江、南新、荆州四闗办寳源局铜数,时以停止部办铜筋并芦课办铜,复并归户部拨用,其寳源局额用之铜,工部奏:「定芜湖闗、龙江闗各办铜二十九万二千三百七筋有竒,南新闗办铜七万三千五百筋有竒,荆州闗办铜六万一千五百三十八筋有竒。
四年,定各官失察搀和旧钱废钱处分。户部议定:凡官员不能疏通钱法,仍聴民间将旧钱废钱,搀和行使者,州县卫所官毎起,降职二级调用,至三起,革职知府。直𨽻知州一,起罚一年俸,二起降一级,三起降二级,俱留任司。道官毎起,罚六月俸,至三起降一级,留任督抚,毎起,罚三个月俸,三起,罚一年俸。
六年,复开各省、镇鼓铸,増置湖南、江苏、甘肃省局。时以浙江总督赵廷臣疏言直省、炉座,应仍令照旧鼔铸以裕。
国储而济民用经。户部议,准除见存之江寕局外,其馀各省镇依顺治十七年之例,通行开局,照式铸地名。满、汉文并増置湖南等局。其钱幕、湖南长沙府局铸「南」字,江苏苏州府局铸苏字。甘肃巩昌府局铸「巩」字。
臣
等。谨按湖广左、右布政使,旧驻武昌府。康熈三年,移右布政使治长沙府,改为湖南布政使司。江南左、右布政使旧驻江寕府,顺治十八年,移右布政使治苏州府,康熙六年改为江苏布政使司。陜西左、右布政使,旧驻西安府,康熙二年,移右布政使治巩昌府,五年改为甘肃布政使司。是年,以三处分省伊始,故特増鼓铸。
七年,増苏州府局炉座。江苏巡抚韩世琦疏言:「苏州繁富之地,百货流通,近虽设鼓铸局,而钱价尚昻,请更増置炉一百座开铸」。户部议如所请,从之。
又议令直省官役俸工,诸项俱配给制钱,户部议言:「直省钱粮见在银钱兼收,其存留之官役、俸工、驿站、杂支诸项,请均照银七钱,三例配给。该督抚仍取所属征收钱粮,流水底簿查对,岁终将收放数目,造册报部,奉行不力者叅处」。从之。
又令四川、广东、广西、贵州省各开鼓铸局。户部疏言:「湖南等处俱已开铸,惟四川等省原未设局,应令各督抚详查定议。寻俱奏请开炉。其钱幕满、汉文,四川成都府局铸川字,广东广州府局铸广字,广西桂林府局铸桂字,贵州、贵阳府局铸贵字。九年,停江宁、苏州、江西、福建、湖北、湖南、河南、山东、山西、陜西、甘肃、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鼓铸。时以四川巡抚张徳地疏言:「四川僻处邉地州县,本无存留钱粮,而陆路有栈道之艰,水路有川江之险,若令银钱兼征,则起解脚费,恐致累民见在,无需钱文之用,请停鼓铸经」。户部议:应如所请,其江宁等十五布政使司,均恐有需钱非急之处,开铸以来,官钱既多,或致壅滞,亦应行查议停得㫖,俱暂行停止。
十年,停宻云蓟、宣府、大同镇鼓铸,又行收买旧钱废钱之令,户部议言:「两局制钱见在逺近,流通民间,旧钱废钱,不准行使,但不行收买,恐滋搀和之弊,应令尽数交官,毎筋照铜,价给直六分五厘,解局销毁鼓铸,其有违例不交,仍前搀和行使者,照例治罪。从之。
十二年,议令浙江及临清局买铜,増给水脚银。时各省铸局陆续议停,惟存浙江及临清局。户部议言:各局铜价原定毎筋六分五厘,而脚费无出,恐至累民。令浙江与临清局俱于正价外,许増脚价银五厘。从之。
又定私销制钱禁例,四川道御史罗人杰疏言:「奸民销毁制钱,造作铜器,应行禁止,经九卿议定,铜价所在髙昻而毁,千钱已可得铜八筋有馀,铜价浮于钱价,直可获利以倍非,严立科条,不能禁其不毁制钱也。私销之罪同于私铸,嗣后有犯者,照私铸例论罪。官员失察亦如之。其能宻访究治者,毎起纪録,一次,至四起,加职一级。旁人首告者,所获铜筋以半入官,以半赏给。
臣等谨按,是时私铸之例,系为首斩决为从绞决,私销者与同罪,至乾隆十五年,改私铸为首斩,候为从发遣,其私销之犯,仍照立斩立绞例。房主、邻佑人等知情受贿者,照为从例。但知情不首,并未分赃者,杖一百,流三千里。失于觉察者,杖一百。告捕审实者,给赏银五十两。其有私铸之犯,即系私销之人,拿获时,究有实据,仍照私销例治罪互详刑考
。议行铸造铜器之禁,时以销钱作铜者多。九卿议定民间市肆交易除红铜锅及已成铜器不禁外,嗣后一应黄铜器在五筋以下者,仍许造卖,其馀不得滥行铸造。违例者,系旗人鞭一百,枷一月,系民杖一百,流三千里。所获铜入官互详刑考
。
十三年,停浙江鼓铸。
十四年,定开采铜铅之例。户部议准凡各省产铜及白黒铅处,所有民具,呈愿采该督抚,即委官监管采取。至十八年复定各省采铜铅处,令道员总理、府佐分管州县官,専司采得铜铅,以十分内二分纳官,八分,聴民发卖。有不便采取之处,督抚题明停止。监管官所得税铜铅,准按筋数,议叙上官诛求逼勒者,从重议处。其采取铜铅,先聴地主报名,如地主无力,聴本州县人报采,许雇邻近州县匠役。如有越境采取及衙役扰民,俱治其罪。臣
等。谨按嗣后各省铜铅之厂,视山矿之旺衰,或开或闭,随地随时,初无一定,康熙年间,如
盛京及闽、浙诸省,皆曽开采续经停止,今则云南、贵州、湖南、四川、广西、广东等处,并饶矿产,而滇之红铜及黔楚之铅,粤东之㸃锡,尤其上供京局者也。开厂之例,亦陆续増定,大抵聴商民自为采取,而官为监之,税其十分之二,其四分则发价官收,四分则听其流通贩运,或以一成抽课,其馀尽数官买,或以三成抽课,其馀听商自卖,亦有官发工本,招商承办,又有竟归官办者,其额有増减,价有重轻,皆随各省见在情形,斟酌办理沿革,具详征𣙜考之坑冶门,兹不复载。
又议令各闗铜筋止办解定额之半,又定办铜官虚报起解处分。户部议定各官采买铜筋,有并未解运,将起解日期,虚捏申报者,降职二级调用,其解送迟延,照违限例处分。
停临清镇鼓铸。
十五年,定工部寳源局监督不论满、汉止差司官一人。工部疏言:「寳源局监督向设三人,顺治十七年裁一人,定满、汉各一。然局务止得户部之半,应再减一人。嗣后无论满、汉,遴委贤员督理,一年更代。其笔帖式一员,仍如旧制」。从之。
十七年,申定各闗差完解铜筋之限。戸部疏言:「各闗监督应办铜筋,闗系官铸,应严立限,期自到任后八月完解定额之半。如不完,降职一级,留任其半,于差满后限四月完解。如不完,降二级留任,限一年全完。开复,仍不完。革职变产追赔商役,悉照例治罪」。从之。
十八年,议定户部寳泉局、工部、寳源局,俱令满右侍郎一人,公同汉侍郎督理钱法。
又行解送废铜之令奉。
上谕:「今闻钱法渐弛,鼓铸滋弊,以致制钱日少,价值腾贵,著戸部、工部、都察院堂官同诣钱局亲查,厘剔弊端,至部、院衙门各处所有废铜器皿,及废红衣大小铜炮,并直省所存废铜炮著尽行解部鼓铸」。寻议各闗差承办两局铜筋听买废铜旧器解送,或将红铜六十筋,铅四十筋折作铜一百筋,不得搀和板块之铜,以絶毁钱之弊。至二十四年,复议不拘板块及废铜,准其一体解送。
又令两淮、两浙、长芦、河东盐差増办寳泉局铜,户部疏言:「盐差与闗差俱属一体,各闗税银先已分拨办铜,见在铜斤尚属不敷,应拨盐课银两,淮三万两,两浙长芦各万五千两,河东五千两,令各巡盐御史督催,各运使照部定价直办铜解送,以充鼓铸」。从之。
又定寳泉、寳源二局收买淘洗。馀铜户、工二部,议定两局鼓铸钱文,凡土砂煤炭内有滴流馀铜,应令该监督召人淘洗,所得之铜,照部定价收买。复开广西鼓铸局。
十九年,议派满、汉科道官各一人稽察钱局一年更代。
又开福建漳州府鼓铸局钱,幕铸满、汉文漳字,二十年,停塩差办铜之例。户部疏言:「盐差与闗差办铜同购之商贩自分办以来责成,不専转致解运,难前,仍应停止盐差采办」。从之。
停广西鼓铸。
二十一年,复开云南省城鼓铸,増置大理府禄丰县,䝉自县局钱幕,俱铸「云」字。
定各闗承办局铜,仍照原额全行解运。停福建、漳州府鼓铸。
二十二年,议减临清闗办寳泉局铜银万两,改令赣闗、太平桥闗承办并増湖口、凤阳闗,办铜之令临清闗监督髙拱乾疏言闗差办铜,应照额税定数,今临清闗税止二万四千馀两,而所办之铜已至二万两,请酌量裁减。经户部议言:「见在崇文门及天津、扬州二闗毎处各支银一万两,各办铜十五万三千八百四十六筋有竒,淮安北新湖口、临清四闗,每处各支银二万两,各办铜三十万七千六百九十二筋有竒,浒墅闗支银二万三千两,办铜三十五万三千八百四十六筋有竒,芜湖闗支银二万二千两,办铜三十三万八千四百六十一筋有竒,西新闗支银五千两,办铜七万六千九百二十三筋有竒,今临清闗税稍觉不敷,有赣闗、太平桥闗二处额税银三万馀两,从不办铜,应酌减临清闗办铜银一万两,令二闗各支银五千两采办,见在官铸需铜,宜令充裕,并请再酌増湖口闗银三千两,又有凤阳闗,亦从未办铜,请派银一万二千两,采办官铜,解交鼓铸」。从之。
臣
等谨按:康熙二十一年,移九江闗于湖口县,故亦称湖口闗,至雍正元年仍还九江。
复开湖南鼓铸局。
二十三年,选差専员督理京省钱法、户、工二部钱法,向以本部右侍郎管理,至是奉。
上谕:「管理钱法俱应另行选差,将铸钱事冝并耗费等项详加察看,亲督铸造务,期尽除积弊,永为定式,应差各官该部开列具奏」。寻将各部、院堂官列名请。
简以吏部侍郎陈廷敬、兵部侍郎阿兰泰、刑部侍郎佛伦、都察院左副都御史马世济管理钱法。
又议将各闗税及芦课银増办寳源局铜,令毎年开铸二十四卯管理钱法,刑部左侍郎佛伦疏言:寳源局毎月分二卯鼓铸,毎卯需铜五万筋,现在各闗额解之,铜尚不无迟延尾欠,毎年约止交局六十五万八千馀筋,仅可供铸,六月有馀,其馀五月,匠役无事,各归乡村,安能保其不行私铸?请将各闗税及芦课银,増买铜至一百二十万筋,一年按月铸足。二十四卯,不令匠役出局,可杜私铸之弊。经工部议言:「见今芜湖龙江南新荆州四闗,岁办额铜七十一万九千六百五十四筋,尚不足铜四十八万三百四十六筋,应照部定铜价毎筋银六分五厘,令芜湖闗、赣闗各支税银一千九百五十两,浒墅闗支税银六千一百七十五两,太平桥闗支税银二千六百两,凤阳闗支税银一千四百十六两七钱四分,湖口闗支税银九百十两,共办铜二十三万七百九十六筋,再拨江苏芦课银一万一千五十两,安徽芦课银三千九百两,湖广芦课银六百五十两,江西芦课银六百二十两七钱五分,共办铜二十四万九千五百五十筋,即以康熙二十四年为始,解交寳源局,以足鼓铸」。从之。又更定钱制,毎文重一钱,令寳泉局毎年开铸四十卯管理钱法,吏部左侍郎陈廷敬疏言:「民间所不便者,莫甚于钱价昻贵,定制毎钱一千直银一两,今毎银一两,仅得钱八九百文,钱日少而贵者,葢因奸宄不法,毁钱作铜牟利所致,鼓铸之数有限,销毁之途无穷,钱安得不贵乎?欲除毁钱之弊,求制钱之多,莫若铸稍轻之钱,毁钱为铜,既无厚利,则其弊自絶。总计寳泉、寳源二局,毎年各处动税课银二十五万三千两,办解铜三百八十九万二千三百七筋有竒,内除耗铜三十五万三百七筋有竒,净铜三百五十四万二千筋,见铸钱四十万四千八百串,今若改毎文重一钱,计毎年可多铸钱十六万一千九百二十串,此利于民而亦利于国者也得。
㫖令九卿㑹议,寻议应如所请,于寳泉局按卯増铸,其各省钱局,俱照新定钱式铸造,从之。
又定以铜六铅四配铸制钱。戸部议定凡铜筋仍由各闗办运铅筋,由部发银交商人承办解局配用。臣
等谨案:铸钱之法,兼用铜铅,盖铜性燥烈,必以铅济之,而后钱始光润,唐钱已用铜、铅、锡配铸,故开元时曾禁以铜为器及私卖铜、铅锡。又宋史称转运使张齐贤求旧铸法,惟永平兼用开元钱料最善,即诣阙面陈,诏増市铅锡明代钱,分别四火黄铜二火黄铜配铸。所谓黄铜者,即红铜与白铅相和而成,葢其法相传已久。
国初铸钱,或聴各闗于铜额内兼办铅筋,或收用废钱旧器,分别生熟铜配铸,至是始酌定成数。是年,若湖南省嗣后,若福建、广东、湖北、浙江等省开局,皆令照例配铸,惟云南铸局。是时,以本地及贵州等处铅矿,俱未开采铜贱铅贵铜价毎筋五分四厘,铅价毎筋五分五厘,准以铜八、铅二配铸。
又申定两局炉役夹铸私钱之禁。户部议定钱局、炉头匠役,藉名官铸,或夹铸私钱,先经顺治年间严定科条,而究获者少,应令钱法侍郎与稽察钱局、科道及监督等严行查缉。如瞻徇縦容不行,严究别经发觉各官,均以失察论。
又令步军统领衙门及巡捕三营查缉私钱,凡京城内外私销私铸之案,向令五城司坊官及大兴、宛平县官承缉五城御史督察。至是,户部议定步军统领、衙门、巡捕三营官员,亦应协同查缉,如失察者,一并照例议处,从之。
二十四年,复开福建鼓铸局,又罢前代旧钱之禁。福建巡抚金鋐疏言:「福建钱文颇杂,所辖州县,多用前代旧钱,应为禁遏。经戸部议准,一切旧钱,悉行销毁。
上复以问内阁诸臣。时内阁学士徐乾学议言自古皆古今钱相兼行使,以从民便。考梁太平元年诏杂用。
古今钱宋,泰始二年㫁新钱,専用古钱,魏熙平初,任城王澄上言,请以太和钱与新铸五铢及诸古钱,并得通行。金大定十九年,以宋大观钱一当五用之。《明太祖实録:辛丑岁二月,置寳源局于应天府,铸大中通寳钱与厯代钱相兼行使。嘉靖十五年,御史阎邻等言:国朝所用钱币有二:曰制钱,如洪武、永乐等通寳是也。曰旧钱,如开元、太平、淳化、祥符等钱是也。百六十年来,二钱并用,民咸利之,以臣所闻,厯代如是。大抵钱者,厯代通行之货,金志谓之自古流行之寳,自汉五铢以来,未有废古而専用今者,若隋时尽销古钱,明天启以后,广兴铸局,尽括古钱,以充废铜,此钱之变也。昔时钱法之弊,至于鹅眼、綖环之类,无代不有,然歴代之钱尚存,旬日之间,便可澄汰,至旧钱已尽,即使良工更铸,而海内之广一时难徧,欲一市价而裕民财为稍难矣。故自古虽易姓革命,而古钱仍旧,流通钱亦不壅。况于闽处岭外,负山邻海,非同内地,听从民兼用古钱,似为至便奉。
上谕:「旧钱流布不止福建一省,他省亦皆有之,若骤为禁止,恐不肖之徒借端生事,贻害平民,亦未可定。所奏销毁之处,不准行」。
臣
等谨按前代旧钱废钱,凡民间搀和行使及各官失察,向俱定有禁例,至是特寛其禁。
又定旗人私销私铸禁例。戸部议定:「旗人有在本旗地方私销私铸者,依律论罪。领催及邻佑总甲十家长知情者,照为从例。不知者,旗人鞭一百,民人杖一百,系职官降一级留任,该管骁骑校失察,毎起降一级,罚一年俸,佐领降一级,俱留任。若他旗或民人在该旗地方私销私铸失察者,领催鞭八十歩,军校、骁骑校罚半年俸,佐领、步军副尉各罚三月俸,㕘领罚二月俸,都统、副都统罚一月俸,本旗该管官免议。如家人犯者,其主系职官降二级留任,平人鞭一百,该管官免议。赁房之主知情者,照为从例。不知者,职官降一级,留任平人,鞭一百。如看房家人赁与他人犯者,家人照房主例论,其主免议。在屯庄家人犯者,屯荘领催知情照为从例,不知者鞭一百,其主及该管官俱免议。
又议减龙江闗办宝源局铜银五千两,改令西新闗承办。
又开云南临安府鼓铸局钱,幕亦铸云字,二十五年,増各闗办铜价,直户部奉上谕:「近来各闗差官任意征收,托言办铜价直浮,多将商册改换,重困商民,今欲尽除诸弊,其铜价既已不敷应酌量,増加著㑹同九卿科道详议,寻议言各省铜产不能充裕,价直渐昻,毎筋原价银六分五厘,诚有不敷,今酌増三分五厘,毎筋合计银一钱,各闗办解户部铜二百六十九万二千三百七筋,有竒办,解工部铜九十五万四百五十筋有竒,合计三百六十四万二千七百五十八筋,应加増铜价银一十二万七千四百八十八两有奇,即于各闗税内支给,著为定额,以本年出差监督到任为始,如有例外苛索,将商人亲填簿册,捏造改易,一经察劾,从重论罪」。从之。
又复开广东省城鼓铸,増置肇庆府局钱幕,亦铸「广」字。
二十六年,定戸、工二部钱法,仍令本部右侍郎督理,停止选差専员。
又复开湖北鼓铸,停广东肇庆府局。二十七年,増各省芦课办铜价,直工部疏言:「各闗办铜价直䝉。
皇上轸念商民,虑差员苛索,已酌量加増,俱系毎筋定价一钱,所有芦课银办铜,亦请照闗税例,毎筋増给。
银三分五厘以足一钱,江苏应加银五千九百五十两,安徽、湖广、江西三省应共加银二千七百八十四两有竒,合计増银八千七百三十四两有竒,俱于芦课项内动支购买」。从之。
又定工部、宝源局监督,仍差满、汉司官各一人。二十八年,开福建䑓湾府鼓铸局钱,幕铸满、汉文台字,福建巡抚张仲举疏言:「台湾孤悬海外,自建设郡县以来,民间犹用伪钱,应请颁发制钱式様,就本地开炉鼓铸。其铜本就兵饷银内动,用购买铸获制钱,归还原项」。户部议如所请,从之。
又停云南省各局鼓铸。云南各局旧共设炉四十八座,后以钱价过贱,已议裁炉二十四座。至是,总督范承勲复以钱法壅滞,请将云南省城禄豊县,临安府城、蒙自县、大理府城五局,概行停止,俟积钱疏通,完日再议开铸。从之。
二十九年,申定钱直不平禁例。户部议言:「官局制钱,顺治年间即定,毎十文准银一分,近因钱市居竒,而价,复参差不一。自今市肆交易务照定例毎银一两,毋得不足千文之数。违者,旗人鞭一百,民人杖一百,各枷一月。互详《刑考》
。
又行收买私钱之令,户部议言:「民间私钱在京城限六月交送,戸部照铜价毎筋给银一钱,收买改铸,在外以文到日为始,亦限六月各州县动库银照铜价收买解布政司,其限内交送私钱之人,免其治罪。嗣后京城内外责令司坊官及大兴、宛平二县官,各省责令州县官不时严查,若仍有搀和行使者,经科道及督抚访出,或别经首告,将该管地方官毎起罚一年俸」。从之。
三十一年,停广东及福建台湾府鼓铸,又申定各闗,差在京城买铜之禁。先是,议宝泉、宝源、炉头、匠役,有将各闗差应解铜筋,在京包揽买交,希获馀利,转致亏帑,误铸者,予以杖枷,并妻子流尚阳堡,各闗监督,知情者革职。嗣后议定各闗额铜,有在京城办买者,代为办买,人系旗人鞭一百,枷三月,系民杖一百,枷三月,流三千里,铜价入官,知情之闗,差照例议处,各差觧铜,至临清,该闗官㑹同知州查验至天津,该闗官,㑹同天津道查验,至崇文门,该监督㑹,同科道官查验,各给印文,若不查而给与虚数印文者,亦革职,至是奉。
上谕:「各闗差于京城托人购铜,及令衙役解铜俱著,严行禁止,务于出差地方如数办买,令同差之。笔帖式依期亲解送部。
三十三年,令宝泉局毎年开铸三十六帽,每帽用铜铅五万筋。
三十四年,复开广东鼓铸,停福建局。三十五年,复开浙江鼓铸局。
三十六年,以湖北、湖南局钱轻小,禁止行使湖北局「昌」字钱、湖南局南字钱,以式様轻小,已于二十六年得。
㫖严加申饬。至是,户部议定,「昌」字、「南」字钱,色红不堪行使,应行禁止,照小钱例依限交收,仍行令该督抚饬」。
监局之员,嗣后务铸造精工,如仍搀和多铅,将司道官以克减例,督抚以徇隐例处分。
又严失察私钱处分奉。
上谕朕顷谒。
陵时见用小钱者甚众,所换之钱亦多旧钱,两局钱使用者絶少,此实非益民之事也。今岁田禾大有而米价仍贵,询之土人,皆云钱贱所以米贵。又闻小钱从山东来者居多,先年佛伦科尔坤管钱法,时请将钱式改小。朕每谓钱改小易,改大难钱价若贱,则诸物腾贵。今果如朕言,大学士等即同九卿将钱法如何尽善,确议具奏。寻议定官钱价贱,悉由私铸过多,欲维持钱法惟先严禁私钱。嗣后内外各官将该管地方私铸及兴贩私铸之案,自行缉获者,免其论罪。如被戸部、都察院差官及在外督抚查出或旁人首告,五城坊官及直省州县官不知情者:一起降职三级调用。二、起,革职掌印兵马司知府,直𨽻知州。一,起降二级。二起降四级调用。三,起革职司、道官按起议降至三,起降三级调用。四,起革职。五城御史直省督抚一,起罚一年俸,二起降一级。三起降二级,四起降三级调用五,起革职同知、通判,吏目、典史有缉捕之责者,照掌印官例,运使照司道分司照知,府盐大使照典史例,武职提镇照巡抚副将照司道㕘将逰击照知府、都司、守备千总,照州县例。各旗地方犯者,都统、副都统照巡抚,㕘领照司,道佐领照知府、骁骑校,照知县例,各分别议处。其有因公出境者免议。至官船戸夹带私钱,押运官知情者革职,不知者降三级调用。其不知情之文武,地方官但能缉获者,无论年月逺近,皆免处分。文官缉获者,兼免同城武职处分。武职缉获者,同城文职亦如之。有自别省兴贩私钱,以舟车骡马装载发卖者,或被看守闗津之人缉获,或旁人举首私钱入官,缉获举首之人,照例给赏,将经过地方未经查出之,文武官俱照失察例议处。其私钱已有收买之令,在内限两月交戸部,在外以文到日为始,限三月交地方官送布政司,均照铜价,毎筋给银一钱,收买改铸。
三十七年,停广东鼓铸。
三十八年,议令民间自行销毁私钱,交官收买,先是收买小钱视铜价毎筋给银一钱,嗣因其搀和,低铅不便,照依铜价,毎筋酌给银八分,至改铸时,毎百筋仍除耗九筋,后复以红色小钱铅质尤重,毎筋改给银六分五厘,至是,以销毁改铸折耗甚多,且户部宝泉局中收贮小钱已足,搀铸,四年有馀,将议停买管理钱法,工部侍郎常绶疏言:「宝源局毎岁需铜一百二十万筋,各闗解送铜筋,于四五月始到春间,无铜可铸,毎向戸部领取,存贮小钱,搀和鼓铸,请仍行收买,但小钱铜少铅多,应令民间自行销毁,交官,毎筋仍给价六分五厘,在京立限两月,在外以文到日为始,限亦如之,如逾限不行,销毁仍旧,行使者,照例治罪」。从之。
又议以芜湖、浒墅、湖口、淮安、北新、扬州六闗,应办宝泉、宝源二局额铜,改交内务府商人承办,内务府奏言有张家口买卖商人等,呈称现在十四闗差所办铜筋,原系监督随时招商采买,请将芜湖、浒墅湖口、淮安北新扬州六闗额铜,専交承办,不误运解。下戸、工二部㑹议,寻议言向例各闗差办铜,仍湏经由商贩,请照商人采办额铅之例,以芜湖闗额铜六十六万七百六十筋有奇,浒墅闗额铜四十四万八千八百四十筋有竒,湖口闗额铜三十六万七千八百四十筋有竒,淮安、闗北新闗额铜各三十万七千六百九十筋有竒,掦州闗额铜十五万三千八百四十筋有竒,毎筋照定价给银一钱,脚价银五分,竟责成商人,令于六闗监督处领银采办,按期交纳,如税银已收,而监督借端不给致办铜,违限将监督议处,如商人领银,而解铜有迟延亏欠,照例追赔治罪。从之。
臣
等谨按:自顺治二年始令各闗差办铜,嗣经陆续增定,于京城曰崇文门,于直𨽻曰天津闗,于山东、曰临清闗,于江苏曰龙江闗、西新闗、浒墅闗、淮安闗、掦州闗、于安徽、曰芜湖闗、鳯阳闗于浙江曰北新闗、南新闗于江西、曰湖口闗、赣闗于湖北、曰荆州闗,于广东,曰太平、桥闗、西新闗,并于龙江闗,监督南新闗并于北新闗监督,共十四监督,各支税银采铜解部。至是,始以六闗铜,竟令内务府商人承办,内芜湖浒墅、湖口三闗,系戸工二部额铜,淮安北新掦州三闗,系戸部额铜,嗣后各闗,亦次第改归商办。
又停浙江鼓铸。
三十九年,停湖北、湖南鼓铸。戸部议言:「湖北、湖南前以钱多滥恶,议请禁用,饬令加谨。铸造见在已渐如式,但钱易壅滞,价直过贱,应准暂停两省开铸」。从之。
四十年,议以荆州、凤阳、太平桥闗应办宝源局额铜,交商人承办。
四十一年,更定钱制,毎文重一钱四分,议定新旧钱直、大学士等㑹议钱法,奏言:「见今私铸者多,官钱壅滞,若不少更,旧制钱法颇难疏,通奉。
上谕:「前佛伦等屡奏将制钱铸小甚有禆益,始准其行,今铸小以来,私铸之钱不能停止,可㑹同九卿再加详议,务使永逺遵行无弊」。寻议言:顺治十四年因停止各省设炉,専留京局改铸,毎文重一钱四分,定毎铜百筋,准耗铜十二筋,铸钱十串五十文,有竒支给匠工物料等项钱二千六百九十五文。康熙二十三年,以详察耗费事宜,将耗铜减定为九筋,毎百筋铸钱十串、四百文,支给匠工物料,减定一千九百七十四文,是年改铸,毎文重一钱,即照此支给,毎百筋铸钱十四串五百六十文,今制钱易于搀和私钱,请仍照顺治十四年钱式改铸,毎文重一钱四分,其耗铜及匠工物料等项,仍照康熙二十三年例支给,令宝泉局按帽加铜铸足额数,自本年十一月铸大钱,起三年之内,暂准兼用旧铸小制钱,但钱直交易,不便一律,应定新铸制钱,毎千文凖银一两,旧铸小制钱,毎千文准银七钱,俟三年后新钱足用,则旧钱可渐次,令其各自销毁,其新铸制钱,务令分两准足,如有铸不合式者,将该监督题㕘议处」。从之。
四十二年,议派长芦、山东、两浙盐课,増办宝泉、宝源二局铜,俱交商人承办,时以制钱改重,需铜甚多。戸工二部议定,长芦盐课办户部铜十六万六千六百六十六筋,山东盐课办戸部铜八万三千三百三十四筋两,浙盐课办工部铜二十五万筋,均照毎筋铜价一钱,水脚五分,令商人领银办运。四十三年,増定宝源局毎帽用铜铅六万筋。四十四年,议宝泉、寳源二局监督皆请简放,定以三年更代。戸工二部疏言:「两局监督専司钱法,闗系甚重,嗣后任满,由部保举满、汉才能司官引。
见补用向系一年更代新旧接任时,其中情弊不能即知,应俟三年期满,具题更代」。从之。
又议派福建、广东等处盐课及海闗税银,増办宝源局铜,俱交商人承办,工部议定钱局需铜甚急,应酌量速为分办,福建、广东盐课各办铜十三万筋,福建海闗税办铜十万筋,广东海闗税办铜七万五千筋,江南海闗税办铜五万五千筋,浙江海闗税办铜七万筋,两浙盐课再添办铜十五万筋,均令商人领银办运。
又议令云南省城设立官铜店。时云南广开铜厂,总督贝和诺题定按厂抽纳税铜,毎年变价将课息银报部,复请于额例抽纳外,预发工本收买。馀铜各铜厂毎筋价银三四分,以至五六分不等,发运省城设立官铜店卖给官商,以供各省承办京局额铜之用,毎百筋定价九两二钱,除归还铜本及由厂运省脚费等项外,所获馀息,尽数归充公用。从之。
臣
等谨按:云南地多山矿,在唐、宋时越在外服,元明有金银之课,而铜之开采尚少。且民间日用多以海𧴩而未尝用钱。明嘉靖、万厯时,虽暂开铸局,即行停止至。
本朝于是年始盛开矿产,凡元江府顺宁府、开化府,昆阳州、易门县,宁州蒙自县路,南州和曲州、禄劝州、赵州永平县等处,各设铜厂,嗣后开采日増,京局皆资用焉,洵乎天地之宝,必有待而后兴也。四十五年,行收买旧小制钱之令。先是四十一年改重制钱,议旧小制钱于三年后销毁,嗣因新铸制钱尚少,已定展限,配搭使用。至是,以旧小制钱价直甚贱,大钱壅滞,大学士等议请官为收买。
上令戸部动支库银十万两,遣官㑹同五城御史收买旧小制钱,嗣复于天津、临清地方遣官各支饷银一。
万两广为收买,専差戸部堂官前往督视,俟钱价既长,即行奏闻停止。又以山西、陜西两省贩往大制钱甚多,令该处地方官查察闗口,如有贩运奸民,拿获治罪。
又遣部臣缉获山东私铸奸民,定山东钱粮,暂折收小钱及铜器之令。先是,山东巡抚赵世显疏言:「官钱过轻,请于济南、临清开炉,照顺治十年之制,改铸大钱。工本既重,则私铸自息。但旧时小钱民间乆习行使,请暂免禁用,经九卿议覆奉」。
上谕:「闻山东长山县周村一带俱开炉私铸,若不禁私铸而铸大钱,则大钱重,小钱轻,必毁大钱以铸小钱,是大不利于地方矣。奸民铸小钱者甚多,但未拿获,未可悬拟。顷差侍郎恩丕等赴长山县捕铸私钱者,已谕于缉获后,并私铸之炉帯往赵世显处。问以地方见铸私钱不禁不捕,又请铸大钱,果何谓耶?」寻侍郎恩丕等缉获盗铸,还京复。
谕大学士等曰:「近因山东私铸小钱,特差侍郎恩丕等缉获。今既禁私钱,又不收取,则用私钱者无日止矣。朕意欲于来年征收山东钱粮,其银一两折钱二千,俟钱尽时折收诸铜噐,则不出一年私钱自尽。彼地方官不能缉获私铸,俱系有罪,即将所收钱及铜交伊等运至京城増炉鼓铸。尔等与九卿科道议奏,嗣议将赵世显所请不准开炉鼓铸,其山东明年钱粮遵。
㫖折,收俟私铸尽而止。
四十七年,议令湖广旧铸局钱展限行使。户部议言:「湖广旧铸昌字、南字钱,以钱质轻小私钱易于搀和,该省见在发价收买,但一时既难骤尽,而大制钱尚少流通,应展限五年,准其行使,俟期满后,再行议禁」。从之。
又申严失察私钱处分之例。戸部议定:「直省私钱盛行,皆该管各官不实力访缉,以致奸民藐法,应再行严定处分。嗣后有私铸及兴贩不法之徒,该管地方文武官不行严缉,或上司查出,或旁人首告,其知情者照私铸为首,例斩决。家产入官不知情者,以溺职论。革职官、船户有贩运私钱,押运官知情者与同罪,不知者革职。
五十年,増定宝泉局毎帽用铜铅十万筋。五十一年,议以龙江西、新南新赣闗应办宝源局额铜,交商人承办。
又令拨京局大制钱运往湖南。偏沅巡抚潘宗洛疏言:「湖南所用制钱,半系康熙三十九年以前所铸钱小而轻,私铸易于搀和。康熙四十一年以后,宝泉、宝源所铸一钱四分之新,大制钱尚未流通。请毎年拨给大制钱四万串,于回空粮船载至湖南运到之日,按照州县大小赴司领发易银觧贮司库,以三年为限,俟大钱敷用,将小制钱尽收销毁。经户工二部议,准于宝泉局拨三万串宝源局拨一万串,毎年交该省粮船运回,以便民用。五十二年,议派两浙、福建、广东盐课増办宝源局铜并各省芦课办铜银,俱交商人承办。工部议定官局所需额铜,从前所办,尚多不敷,应于两浙盐课増铜二十万筋,福建盐课増铜六万筋,广东盐课増铜十万筋,并从前派定之江苏、安徽、湖广、江西芦课办铜银两,均令商人办运。共解宝源局铜二百五十二万筋。
又议以各闗应办宝泉局额铜并増派盐课、海闗税办铜银,俱交商人承办,户部议言:「各省例办官局额铜,向应解工部者,已定悉令商办。其应解戸部者,查有内务府买卖商人,系身家殷实之戸,于办理铜务尤所熟谙,应将各闗办寳泉局额铜,悉责令如数领价采办,毎年可节省银五万两,再于两淮盐课办铜十七万筋,河东、广东盐课办铜各十万筋,福建盐课办铜六万筋,福建海闗税办铜四万筋,均交与内务府商人照定限全交,如迟延亏欠钱法,侍郎指名㕘究,保结之佐领,并从重治罪」。从之。
五十三年,令宝源局毎年开铸三十六卯,又议定商人办解铜铅违限处分,及宝泉、宝源二局监督奏销更代之例,管理钱法。侍郎崔征璧疏言:「商人亏欠铜铅不下数百万筋之多,前䝉皇上准其作十年带销,而见在新欠日积,宜立限责其完觧,逾限不完,议定处分。至钱法之奏销,向止对月。
计算不按年分,故往往前官经手之铜铅,后官代为奏销,而满、汉监督又参差更换,前后无一定之考成,请照州县钱粮之例,按年奏销监督更代,亦宜在奏销之后。经工部议覆商人运解铜铅,正宜严定限期,应于毎年奏销时照各商所办铜铅额数,以十分为准。未完不及二分者,免其处分,限一年完足未完,二分至五分以上者分别治罪。未完六分以上者,照侵欺钱粮例从重科㫁,皆限一年。补足不足者,变产追赔。至各省钱粮,皆定于毎年五月奏销。今钱法亦照此例,无论有闰,无闰总,以正月为始,歳终为止。次年五月奏销满、汉监督于奏销后更代毎年铸钱,照定限三十六卯,铜铅不完,责在商人铸卯不足,责在监督或商人限内所交甚少,逾限始行完解,以致卯数不足者,咎不在监督。于奏销内声明统照直省征收钱粮未完分数之例,交部议处。监督有事故离任者,接任官以六月为期,不足六月者,再令接任一年。多于六月者,即于奏销后报满更代」。从之。
五十四年,议定京局额铜,改交江苏、安徽、江西、浙江、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八省督抚委员办解,増定价直,罢内务府商人办铜之令。先是以商人亏欠日重,渐至,解运不前,有误鼓铸,已议仍交各闗,差官照原数采办,寻户部以闗差办铜,仍须取之商贩,复请照旧例,令商人办运奉。
上谕:「商人采买铜筋,前已令停止,今复议交办,必致积欠无了期矣。已经议定之事,岂得再有纷更?若以官办为难,则原奏时即应详慎计处,及事不能行,又欲交与商人可乎?运铜诸事著再议具奏。寻大学士㑹同戸工二部议言:额办铜铅,以铜六铅四计算,毎年寳泉局额铜二百九十二万三千三百八十四筋,宝源局额铜一百五十一万一千八百十六筋,共需铜四百四十三万五千二百筋。歴年商人亏空不便,仍交采办,即以五十五年为始,分派江苏、安徽、江西、浙江、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八省督抚,遴委贤能官承办,毎省各办红铜五十五万四千四百筋,解戸部三十六万五千四百二十三筋,解工部十八万八千九百七十七筋,毎筋増定铜价银一钱二分五厘,给水脚银三分,俱动正项钱粮银两采办。其办铜水脚银,向系各闗差盐差及江南等处有芦课地方各官从盈馀银内扣支,以毎筋五分计算内实给三分,节省二分。今既俱动正项钱粮,则此项水脚银十三万三千五十六两及节省银八万八千七百四两,应令其一并觧交。戸部至毎年宝泉局额铅一百九十四万八千九百二十三筋,宝源局额铅一百万七千八百七十七筋,共需铅二百九十五万六千八百筋,毎筋定价银六分二厘五毫,水脚银三分。仍令商人领戸部银两,听其收买矿铅,如额觧用」。从之。
又定各省办觧铜筋,分为两运上运,以毎年四月起解下运,以毎年十月起解。
五十五年,令京局暂行收买旧铜,以充鼓铸。时江苏等八省督抚办铜,以事在创始,未能依限觧交。户、工二部议定先行收买。旧噐皿、废铜,交局鼓铸,毎筋定价银一钱,脚费五分,由戸部给发银两办买,务令不误鼓铸。仍照铜六、铅四,合计将铜六价直,并脚费银两数目,扣明行文,江苏等八省督抚,照原额扣除减办,其所减之铜价及水脚银两,令其彚齐觧部。
五十六年,严私销小制钱,作铜变卖之禁。大学士等议言:「前因江苏等省觧铜,恐有逾限,定钱局暂行收买,旧噐皿废铜,通融办理。近闻奸民私销小制钱,作废铜变卖较之钱价获利以倍于钱,法转滋弊窦,应亟行禁止。奉
上谕毁壊制钱,原有明禁,朕屡次更定钱法,皆酌量当时情形办理,前李光地请将小制钱,严禁曽谕以㫁,不能行,伊亦知其不可,总督额伦特请于湖广省发大制钱二百万贯,通行使用,将小制钱销毁,朕以不可之故,分晰明谕,伊始晓然,今奸民竟敢将小制钱私行销毁,作铜变卖,甚非所以维持钱法也如何禁止之处。九卿科道㑹同戸部确议,寻议言嗣后钱局止许买旧铜器皿,不准买新铸板块铜筋,如有毁小制钱充作废铜者,通行八旗歩军统领并五城大兴、宛平两县严缉为首者枷二月,杖一百,遣发云、贵、川、广烟瘴少轻,地方为从者,枷一月,杖一百,流三千里。该管官知情故纵者与同罪,不知者降职三级。房主邻佑知情不首者,照为从例,不知者,杖九十」。从之。互详刑考。
五十七年,议増各省办铜价直,预年给发,并准兼收旧铜交纳户工二部议言:「见今铜价日昻,应请将从前节省水脚银二分之数,自五十八年为始,増入额铜正价内为毎筋价银一钱四分五厘,向定办铜,四月完半限,期太迫嗣后采办,次年铜筋,先年即预动正项钱粮给发,以免临期藉口迟延八省所办额铜中如红铜不能足数,准于十分内兼收三分旧铜器皿交纳,其价并水脚,毎筋给银一钱一分九厘有竒,如仍前迟误,将该督抚一并议处」。从之。
増定宝泉局毎帽用铜铅十二万筋,五十八年,罢收买旧铜之令。奉上谕户部:见今采买旧铜器皿,工部又行采买京城焉。有如许旧铜采办不得之时,不肖之徒乘机射利,必致将制钱销毁,转卖毁钱,则钱价必长,甚与民生无益。著大学士九卿等确议,寻议言见今两局所贮馀铜,及各省觧到铜筋,可以不误鼓铸,其采买旧铜之例,应不准行至江寕等八省旧欠未完铜二百七十二万八千六百筋有竒,应令各该督抚于文到日,勒限十月,尽数觧部。如有迟误,将办铜各官严加议处督催不力之督抚布政使,俱照承追钱粮例处分」。从之。
又议停各衙门公费及官俸给钱之例,户部议言:「毎年局钱配给八旗兵饷及各衙门公费,汉官俸钱共需钱三十七万五千馀串。见查宝泉局毎年所铸钱,除本局支用工料各项外,所存止三十三万四千二百馀串,合之所出钱数,尚不敷四万一千馀串。请将各衙门应支公费与汉官俸钱,停其给钱,毎钱一串给银一两」。从之。
五十九年,议令湖南桂阳州税铅觧京局配铸湖南桂阳州开采铅矿,所有抽收税铅,向例逐年变价,将课息报部。至是户部议言:「见在局铅,商办不易,桂阳州有上年税铅十二万三千三百十一筋,应令觧交京局,并自今五十九年以后,税铅俱停,其变价毎年起运,以十分之七觧户部,十分之三觧工部,配铜鼓铸,仍照商人办铅之例,毎筋给水脚银三分」。从之,嗣后湖南郴州税铅,亦令照例觧部。
六十年,议定八省承办京局额铜,归并江苏、浙江二省办觧。九,卿等议言:鼓铸铜筋,惟需东洋条铜,而洋铜进口船只俱收江、浙二海闗。是江、浙为洋铜聚集之区,见在八省分办铜数,俱在江苏、浙江购买,徒滋纷扰,以致觧运不前,莫若即归并江、浙巡抚,委员办解,自六十一年为始。其分办铜数,仍令该抚等自行酌定。寻江浙巡抚奏覆:江苏办本省及安徽、江西、福建、广东五省铜数共二百七十七万二千筋内,觧户部一百八十二万七千一百十筋有竒觧工部九十四万四千八百八十筋有竒。浙江办本省及湖北、湖南三省铜数,共一百六十六万三千二百筋。内解户部一百零九万六千二百六十筋有竒,解工部五十六万六千九百三十筋有竒,毎筋照定价一钱四分五厘,水脚三分,于司库地丁银内预拨采办分解二局。
六十一年,议将平粜官米钱文交五城市易,以平钱直,并令八旗月饷暂以银钱各半配给。戸部议言:「京城制钱,旧时毎市银一两易钱八百八十文,今银一两易钱七百八十文,钱价日贵,民间日用以钱交易,资用甚艰。应将粜米所收钱文,即令五城平价易银交库,并八旗给发月饷,暂以银钱各半搭放,俟钱价稍平,即行停止」。从之。
臣
等谨按:嗣后毎遇平粜官米及豆麦所收钱文,多照此例兑换,以平市价或交官局照铺户减价出易,或即交钱牙经纪流传易银交库。乾隆二十七年,复恐钱牙囤积居竒议,令歩军统领衙门交商发卖,随时调剂,事关市易,具详市粜,考之市门,兹不复载。
又议平钱直申定办铜限期,奉上谕京师钱价甚贵,至今尚未得平,昔年管理钱法侍郎陈廷敬等条奏奸宄图利,毁钱作铜,以致钱直腾贵,如将制钱,毎文铸重一钱,则钱价即平。九卿议覆准铸小钱,迨后私铸甚多,朕以制钱仍照旧铸,大者为善,故特降谕㫖,而九卿请鼓铸大钱,将小钱销毁,朕念小民行之已乆,暂令大钱并用,自后于民亦甚便利,凡事须随时制宜,鼓铸一事,从前屡经更改,今钱价何故骤贵,交九卿科道㑹同确议,寻议言钱直平减全在钱文之充裕,见在铜筋,已定归并江浙购办,务令仍照原议,四月完半十月全完,如上运铜筋于四月内不完者,即应初㕘,再限四月不完为二㕘展限,四月不完为三,㕘下运铜筋一,照上运扣限纠㕘,如有徇隐不行揭报,将该督抚一并交吏部议处。铜筋运解既速,则按帽鼓铸制钱日多,钱价自平。从之,听商民得赴安南国采铜。九、卿等议言:向闻安南国铜产颇饶,令云、贵两广督抚行文安南国王,凡有客商采买铜筋,务使照常贸易,不时放行,毋得禁止阻留,则内地铜筋自必益加充裕」。从之。又议增办铅价直。户部议言:钱局以铜六、铅四配铸见在铅筋价直昻贵,是以商人承办不前,应酌量照八省铜价増给二分之例,毎铅一筋,増价二分为八分二厘五毫,仍给水脚银三分,务令勒期觧部,不得藉词迟误。从之。寻以铅价渐平,仍复毎筋六分二厘五毫之例。
臣
等,谨按鼓铸钱数例于户、工二部按年奏报,国初,京局铸钱,尚无一定额数,顺治元年以后,毎年自数万串,递加铸至数十万串不等,十五年以后,以制钱改重,故铸额中减十七年,以后数复加増宝泉局岁铸钱二十八万馀串宝源局岁铸钱十八万馀串,康熙初年,两局钱数又稍减二十三年以后,分定帽数,嗣后铜铅办觧有迟速,故铸帽有増减局钱,仍复盈缩,随时大抵宝泉局毎年为二十八九万馀串,或二十三万馀串不等,宝源局毎年为十七万馀串,或十二万馀串不等。五十年以后,两局帽数铜筋逓经増定,至康熙六十年间,两局各三十六,帽毎铜铅百筋,除耗九筋,给工料钱一串九百六十九文,宝泉局毎帽用铜七万二千筋,铅四万八千筋,铸钱一万二千四百八十串,宝源局毎帽用铜三万六千筋,铅二万四千筋,铸钱六千二百四十串,毎年共为钱六十七万三千九百二十串云。
皇朝文献通考卷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