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沓藏书

卷八十三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八十三职官考

内务府。

内务府掌。

内府财用、出入、祭祀、宴飨、膳馐衣服、赐予刑法、工作教习之事,武备院、上驷院、奉宸苑皆𨽻焉。总管大臣无定员于满洲文武大臣或王公内。

简用

其属有七司:曰广储,曰《会计,曰掌仪,曰都虞,曰慎刑》,曰《营造,曰《庆丰。

等谨按:

国初置内务府,设总管,间以大臣总理。顺冶十一年裁。十八年,复设分司六:曰广储会计,掌仪都、虞慎刑营造。又设武备院、上驷院与织染局。康熙二十三年,增庆丰司为七司,又增奉宸苑。其后以王公大臣管理府事。

广储司管理六库郎中二人,郎中四人内掌印一人。员外郎十二人,主事一人。分掌库藏,以蓄经费。凡六库:曰银库、裘库、缎库、衣库、磁库、茶库磁、茶二库,康熙二十八年,于表缎二库内分设司库十二人,笔帖式二十六人初设员外郎八人,康熈十八年增四人。会计司郎中三人内掌印一人,员外郎六人,主事一人,分掌内务府帑项庄园地畞戸口徭役之事。笔帖式二十六人初设郎中三人,康熙三十八年裁一人,雍正元年增一人

掌仪司郎中二人内掌印一人,员外郎八人,主事一人,分掌宴筵祭祀礼仪、乐舞之事。司俎豆官五人,赞礼郎十七人,笔帖式二十二人初设郎中三人,康熙三十八年裁一人,都虞司郎中二人内掌印一人,员外郎五人,主事一人,分掌内务府䕶军、训练禁旅及畋渔之事。笔帖式二十六人初设郎中三人,员外郎六人,康熈三十八年,各裁一人

慎刑司郎中二人内掌印一人,员外郎四人,主事一人,分掌审谳刑狱,核其情罪之重轻,仍㑹同刑部定拟。笔帖式二十人初设郎中三人,康熙三十八年裁一人,初设员外郎六人,康熙三十六年裁一人,六十一年又裁一人

营造司,郎中二人内掌印一人员外郎八人,主事一人,分掌缮修工作及煤炭陶冶之事。司匠二十人,笔帖式二十六人初设郎中三人,康熙三十八年裁一人

庆丰司郎中二人内掌印一人,员外郎十人,主事一人,分掌牛羊群牧及口外牧场孳息之事。笔帖式十六人未设。庆丰以前,属掌仪司管理。康熙二十三年,初设庆丰司员外郎六人,寻增四人。堂郎中一人,主事二人。凡府属文职升补武职𨽻都虞司,及奏章、文移皆𨽻焉。笔帖式三十八人。

管理江宁府、苏州府、杭州府织造官各一人于内务府司官内奏派。仍带原衔。所属笔帖式各二人,司库各一人,库使各三人互见后直省官

内管领三十人初设二十人,康熙二十四年增四人,三十年增三人,三十四年增三人,副内管领三十人初设二十人,康熙三十四年增十人,笔帖式八人,分管承应供用等事。凡

内廷洒扫糊饰及三仓出纳酒菜噐皿皆司之初设米盐库郎中三人,雍正元年裁,并为管领

管理三旗,纳银庄郎中一人,员外郎六人,主事一人。笔帖式十二人。

尚膳正、尚茶正一等侍卫各一人,二等侍卫各二人,尚膳副、尚茶副三等,侍卫各一人,尚膳三等侍卫六人,尚茶三等,侍卫三人,尚膳蓝翎侍卫七人,尚茶蓝翎。侍卫四人,主事一人,笔帖式十二人。奏事处内务府司员、笔帖式无定数。具奏。各部院衙门及各省文武官员奏章,䝉古侍卫,无定数。具奏理藩院及外藩䝉古王公奏章。

中正殿员外郎二人。笔帖式三人。雍和宫郎中、员外郎各一人。笔帖式三人。咸安宫官学。笔帖式一人。南府。

景山笔帖式各二人。药房主事一人,库掌二人,笔帖式十五人。掌

御舟笔帖式二人,尚虞笔帖式一人,鹰房、鹘房、笔帖式各二人。狗房笔帖式三人,官房租库,笔帖式七人,库掌一人刋刻。

御书处。监造一人,库掌三人,署库掌四人,笔帖式二人。武英殿修书处监造二人,库掌四人,署库掌五人,笔帖式五人。

养心殿造办处:郎中二人,员外郎二人,主事一人,库掌六人,笔帖式十六人,稽察内务府御史所属笔帖式八人,管畨役处办事官二人于各司官内奏派兼管。笔帖式四人于各处笔帖式内奏派兼管,分掌缉捕逋逃,及巡查内务府所属各仓库等。谨按雍正四年,初设番役,以各佐领管领下兵丁挑取。乾隆二十四年裁,二十五年复设。凡升除郎中至八品苑副等官,由府简选引见,未入流司库以下由府除授。京察由总管考核,分别具题请。

㫖遇三大节

太和殿。

皇太后宫行礼,与百官同,皇后宫行礼于内右门外躬祀。

车驾出入,则于

午门外跪候如常朝。总管率所属于右翼门外,总管于门阶上,各官依次列坐于阶下。都虞司司官察班直,宿以总管一人。如因事不能入直,则以郎中代。恭遇皇帝宿。

斋宫

行幸驻跸。

皇太后

皇后在宫中奏:「留总管一人在京,如遇皇帝进宫」。

皇太后

皇后在

圆明园奏留总管一人在园恭逢皇太后。

皇后

嫔出入总管一人率。

内府䕶军统领、叅领。

内府䕶军豹尾班扈从如总管乏人,行文领、侍卫内大臣,以散秩大臣一人代,凡用。

御寳恭遇。

行幸驻跸总管一人,同内阁学士于乾清门监视。

武备院,掌陈设武备及给赐征收之事。卿二人。所属郎中一人,员外郎八人初设六人,康熙四十二年增二人。主事二人,笔帖式二十八人,库掌八人,掌盖三人,司弓八人,司幄三人,司矢三人,司匠八人。

等。谨按顺治初年设鞍楼,以三旗侍、卫三人领之,设员外郎、笔帖式等官。十一年,改鞍楼为兵仗局。十八年,改兵仗局为武备院。康熈十五年,分设甲库鞍库毡库。三十七年,分鞍库为二,曰南鞍库北鞍库。乾隆十四年,定卿为二人,一由内务府郎中,一由侍卫简用。后上驷院、奉宸苑同。

上驷院,掌马匹驼只,稽核刍牧之事。卿二人。所属郎中一人,员外郎四人初设六人,康熙三十八年裁二人。主事二人,堂主事二人,笔帖式二十五人,廏长十七人,牧长十一人。大凌河牧长三十人。上都达布逊诺尔效力笔帖式三人,䝉古笔帖式七人,牧长每犀额设一人,无定员。逹里岗爱同、达里岗爱笔帖式三人。

等谨按顺治初年设御马监。十八年,改为阿敦衙门,以大臣侍卫管理无定员,设笔帖式十五人。康熙十六年,改为上驷院。雍正六年,定卿为三品奉宸苑掌理。

景山

瀛台

阐福寺等处。

行宫

圆明园等园王泉山稻田下清河闸河等事,卿二人,所属郎中六人,员外郎八人,主事三人,苑丞四十五人六品十人,七品五人,八品十七人,未入流十三人苑副六十九人七品十六人,八品二十三人,未入流三十人。委署苑副六人于应桃选人内添设,仍食原钱粮库掌二人六品一人,七品一人。笔帖式五十九人,分置禁苑,各供职守汉闸官一人。

等谨按:康熙二十三年,初设奉宸苑衙门,以内府总管领之,设郎中、员外郎等官。雍正六年,定奉宸苑卿为三品,自顺治十六年始设。

南苑官。康熙三十一年设。

静明园官五十一年,增设畅春园官。五十四年设。

汤山行宫官雍正元年设,圆明园官,乾隆九年设。

静宜园官十六年设。

长春园官及

清漪园官

织染局管局大臣及兼摄局务之司官,奏请特简,无定员。司库一人,笔帖式三人。

咸安宫。

景山

万善殿各官学有总管,内管领等官管理之。其汉教习,由礼部考取咨补。

等谨按:

万善殿,汉教习一员。乾隆三十四年裁,止选内务府笔帖式司教习。

翰林院。

翰林院掌制诰文史,以备天子顾问。凡珥笔。

銮坡陈书

讲幄入承儤直出奉皇华职司,綦重掌院学士,满洲、汉人各一人。侍读学士,满洲二人,汉人三人。侍讲学士,满洲二人,汉人三人。侍读,满洲二人,汉人三人。侍讲,满洲二人,汉人三人。修撰状元授职,编修二甲授职、检讨三甲授职庶吉士由新进士改授俱无定额。

等谨按翰林初𨽻内三院。顺治元年,设掌院学士,本正五品,以兼礼部侍郎衔者为正三品。康熙二十八年,以大学士兼管掌院事。其后遂有以大学士、尚书、侍郎兼摄者。初设汉掌院学士一人,汉讲、读学士各二人。后仍并入内三院。十五年,复设,如元年制,增满掌院学士一人,汉讲读学士各一人,汉讲读各一人。康熙九年,增设满、汉讲读学士各三人,满、汉讲读各三人,乾隆五十年裁。满讲读学士各一人,满讲读各一人。

其属待诏,满洲、汉人各二人初设满洲四人,后裁二人。典簿,满洲、汉人各一人,孔目,满洲、汉人各一人初止汉人一人,后增满洲一人。笔帖式,满洲四十人,汉军四人,五经博士,皆圣贤后裔,世袭不治事。

凡纂修

《实録》

圣训

玉牒、史志,诸书掌院学士充。正、副总裁官讲读学士以下充。纂修官。

南书房侍直。

上书房教读自讲读学士以下皆预选派。其直省主考及学政磨勘乡会试卷,凡翰林官皆预马。

册封祭告,均得列衔。请

简充正副使、国子监,春秋展祀,以资深编检充,分献官。内阁学士或遇奉使请假,批本需人。阁臣循例,请以翰林、詹事、坊局官暂行兼摄。凡

诰敕、碑、祭,皆由本衙门撰拟。凡升迁、议叙、出纳文移之事,掌院学士于俸浅编检内择才守优长者充作司官,名曰办院事。庶吉士、读书教习。庶常馆,以满、汉大臣各一人,充教习。选讲读以下官资深学优者,分司训课,名小教习三年,试其等而进退之,曰散馆。

经筵讲官,满、汉各八人以大臣兼充。经筵应讲经书及讲官职名,题请钦定先期撰拟,讲章届期。

皇帝升文华殿,讲官进讲日,讲起居注官,不専设翰林、詹事、坊局官,以原衔充之。记注官,满洲八人、汉人十二人康熙九年,设满记注官四人、汉人八人。十二年增满洲一人、汉人二人。十六年复增满洲一人,二十年增汉人八人。三十一年定汉人十二人,寻裁。雍正元年,复设如额。乾隆元年增满洲二人。满、汉掌院学士例各兼一缺。主事,满洲二人、汉人一人初设满主事二人,汉军主事一人。五十七年裁汉军主事。雍正十二年,增汉主事一人笔帖式十六人。

皇帝御门听政,朝会宴飨大祭祀大典礼及常朝,以满、汉日讲官各二人。近前侍班凡

纶音敷奏,逐一记注满、汉文,月各二册。至次年,按月排纂,彚为总册,贮以铁匦,送内阁尊藏。凡

日讲定,期于二月始,夏至止八月始,冬至止。毎日,掌院同讲官捧讲章进讲。

等谨按:康熙九年,初置起居注馆于

太和门西庑五十七年裁,令翰林官五员,于理事日侍班记注之事,并归内阁。雍正元年复设。

詹事府。

詹事府掌坊局之政事。凡充日讲官,纂修书史、典试、提学,与翰林官同。凡遇有会议、朝审诸大政偕九卿、科道叅预马詹事,满洲、汉人各一人汉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衔,少詹事,满洲、汉人各一人汉少詹兼翰林院侍讲学士衔

所属:主簿,满洲汉人,各一人,笔帖式六人。左、右春坊,掌讲读笺奏之事。左、右庶子,满洲、汉人各一人汉庶子兼翰林院讲读衔。右、右中允,满洲汉人各一人。汉中允兼翰林院编修衔。左、右赞善,满洲、汉人各一人。汉赞善兼翰林院检讨衔。司经局,掌经籍典制图书刋刻收藏之事。洗马、满洲、汉人各一人汉洗马兼翰林院修撰衔。

所属正字汉人一人,职掌缮写讲章并装潢之事。等谨按詹事府,顺治元年,设少詹事一人,掌府事。其年十一月,省归内三院。九年四月,复设詹事一人、少詹事二人,主簿一人、録事二人,通事舎人二人。左、右春坊庶子各一人,谕德各一人,中允各二人,赞善各二人。司经局洗马一人,正字二人,俱汉员,令内三院官兼之,专设满、詹事一人,掌府事而司其印信。十五年五月悉裁之。康熙十四年十一月奉。

诏复置定满、汉、詹事各一人,少詹事各二人,主簿各一人,録事、正字各二人,左右春坊、庶子各二人。谕德各

二人,左、右中允各四人,赞善各四人,司经局洗马各一人,三十七年十二月裁满。少詹事一人,满谕德一人,满、左、右中允、赞善各一人,録事、正字各一人。三十八年七月,裁汉左、右中允、赞善各一人,録事、正字各一人。五十二年闰五月,裁汉谕德一人,汉中允、赞善各一人,録事一人。乾隆十三年,裁汉少詹事一人。满、汉左谕徳各一人。

太常寺。

太常寺掌祭祀礼乐之事。凡坛

庙牲帛之等,乐舞之节,斋戒之期,皆所专司。天子亲祭,则赞相礼仪。大臣摄事,亦派官。赞引以满,礼部尚书总统之。卿,满洲、汉人各一人。或

钦派大臣兼管少卿,满洲、汉人各一人。等。谨按太常寺各官,初𨽻礼部,凡祭祀事宜,均礼部掌行。顺治十六年,析归本寺。康熈二年,复以寺事属礼部,十年,改归本寺。

其属寺丞,满洲一人,汉人二人。典簿,满洲汉人各一人。博士,满洲、汉军、汉人各一人。司库,满洲一人。库使,满洲二人,所牧汉人一人。协律郎汉人五人。读祝官,满洲八人。赞礼郎,满洲二十四人,汉人十四人。司乐汉人二十三人。笔帖式,满洲九人,汉军一人。

天坛

地坛尉各八人。内五品。各一人,六品各七人。均满员。祠祭署、奉祀汉人各一人,祀丞、汉人各一人。

太庙尉十人内四品二人,五品八人均满员。社稷坛尉五人内五品一人,六品四人,以上均满员。日坛

月坛、祠、祭署、奉祀各一人,先农坛祠祭署、奉祀祀丞各一人。帝王庙祠祭署无专员,以赞礼郎司乐内一人委理神乐署署正一人,左、右署丞各一人以上均汉员

等谨按神乐署署正,初名提㸃署丞,初名知观,乾隆二十年改。旧有满、汉所牧,乾隆二十六年裁缺,改交内务府、庆丰司管理。

光禄寺。

光禄寺,掌祭飨、宴劳、酒醴、膳馐之事。凡祭祀,会同,太常寺省牲,先期饬有司视涤濯,礼毕,进胙于天子,而颁于百执事之人。凡筵宴酒食及外使降人,具差其等,以备供给。卿满洲、汉人各一人,或

钦派大臣兼管少卿,满洲、汉人各一人初设汉少卿二人,康熙三十八年裁一人

等谨按,光禄寺初𨽻礼部,顺治十五年题准,外解钱粮析归本寺司,府州县考成,亦由本寺。十八年,定寺事复归礼部,将解到钱粮公同出纳。其考成仍属礼部,钱粮由寺奏销。康熙三年,定各项钱粮悉归户部支给。十年,仍以礼部精膳司所掌归之本寺。

所属署四:曰大官、珍馐、良酝、良醢、毎署署正满洲、汉人各一人,毎署署丞,满洲各二人初设汉署丞四人,顺治十五年裁。典簿,满洲、汉人,各一人。笔帖式十六人。银库司库,满洲二人,笔帖式二人。

等谨按初设汉寺丞一人,康熙三十八年裁。汉监事四署各一人。顺治十三年,裁司牲汉大使一人。顺治十五年裁。又顺治十三年增满洲副理事官二人,后亦裁。

太仆寺。

太仆寺,总国之马政籍、畿甸牧地、畜马之数,考其蕃息损耗,别以印烙而时阅之。卿满洲、汉人各一人,少卿,满洲、汉人各一人汉少卿初设三人,后裁二人。满、少卿初设二人,乾隆十三年裁一人

所属员:外郎,满洲二人初设八人,雍正三年裁二人,乾隆十三年定,满洲、䝉古各二人,䝉古二人雍正三年设,主事,满洲、蒙古各二人。主簿,满洲一人初设汉主簿一人,康熙二年裁。笔帖式,满洲六人,䝉古六人初有汉军笔帖式二人裁

等谨按,初设有满、汉寺丞各一人。顺治十五年裁,十六年复设,康熙二年裁。有常盈库,汉大使一人,顺治八年裁。

顺天府。

顺天府府尹管京府之政令府丞总理学校考试之事,治中叅理府事,京县二,各掌其县之政令,品视外县令加一等馀所属二十五州县,兼属直督,不具载,府尹一人毎。

钦派大臣兼管府丞一人。所属:治中一人,通判一人,经厯一人,照磨一人,司狱一人。崇文门分司副使一人。

等。谨按治中初设三人,顺治六年裁二人,推官、知事、检校各一人。康熙六年裁。

府学教授,满洲、汉人,各一人。训导,满洲、汉人各一人。

大兴县知县一人,县丞、主簿各一人,典史一人,巡检三人,闸官一人。宛平县知县一人,县丞二人,主簿一人,典史一人,巡检四人,闸官一人。

等。谨按,初设有广源闸闸官一人,顺治十三年裁张家湾宣课司大使一人,康熙四十年裁。库大使一人,康熙三十九年裁。递运所大使一人。康熙三十八年裁。又初设京卫武学教授一人,训导二人。顺治二年裁训导缺。康熙十五年,复设训导一人。雍正三年,改京卫武学为顺天府。武学四年裁,改设满教授、训导各一人。

鸿胪寺。

鸿胪寺,掌朝会、宾客、吉凶、仪礼、传赞之事。凡国家大典礼。

庙祭祀朝会宴享

经筵

册封传

制奏捷,各供其事。诸藩入贡,百官谢恩,并鸿胪引奏以满礼部尚书总统之。卿满洲、汉人各一人。少卿,满洲、汉人各一人初设汉少卿二人,顺治十五年裁一人臣等。谨按,鸿胪寺初𨽻礼部,顺治十六年分归本寺,十八年仍归礼部,康熙十年复归本寺。雍正四年仍𨽻礼部统辖。

所属:主簿,满洲汉人各一人,鸣赞满洲十六人,汉人二人初设八人。顺治二年裁一人,十二年裁一人,十三年裁四人,序班汉人四人。笔帖式,满洲四人。

等谨按,初设,有汉左、右寺丞各一人,顺治十五年裁一人,康熙五十二年并裁。

国子监。

国子监掌成均之法,以时程课诸生,毎岁仲春、仲秋上丁祀。

先师则总其礼仪。

天子幸学,则执经进讲,新进士释褐,则坐而受拜焉。祭酒、满洲、汉人各一人,毎

钦派大臣兼管司业,满洲、䝉古、汉人各一人初,满祭酒兼太常寺少卿衔、司业兼太常寺寺丞衔,复俱停满。司业初设二人,乾隆十三年裁一人

等谨按国子监事宜,初𨽻礼部,顺治十五年,析归本监。康熙二年,仍归礼部,十年复归本监。其应题应行事,俱由本监掌理。

所属绳愆㕔:监丞,满洲、汉人各一人。职掌学规以督教课,均廪糈。博士㕔博士,满洲、汉人各一人,掌阐明经说,以助督课汉博士初设三人,顺治十年裁一人,康熙五十二年裁一人,分六堂:曰率性、修道、诚心、正义、崇志、广业、汉人助教六人初设十二人,顺治十五年裁六人。学正四人初设十二人,康熙三十八年裁六人,五十二年裁二人。学録二人初设六人。顺治十五年裁四人。分教直省俊选之士八。旗官学助教,满洲十六人康熙五十七年裁四人。雍正三年复设蒙古八人,分教八旗子弟。算法馆助教汉人一人,分教算学生。俄罗斯学助教,满洲、汉人各一人。分教俄罗斯子弟。算法馆,与俄罗斯学助教俱于六堂官助教内,遴委兼司之。典簿,满洲、汉人各一人,掌簿书文移,以稽出纳。典籍汉人一人,掌经史以资诸生。诵习笔帖式,满洲四人,䝉古、汉军各二人,掌文移翻绎。

八旗官学、汉教习,由本监奏请,于肄业正贡班内考取挨补。三年期满引。

见以知县、教职分用。

等谨按国学,建辟雍为天子之制,自元、明以来,钜典缺如我。

皇上右文,稽古特兴,建辟雍于乾隆五十年正月六日,重引年之义,既举行千叟宴,复于二月上丁。

释奠礼成即

临雍讲学,衷古今之盛制。集礼乐之大成,文教覃敷。

隆恩广洽,实为生民以来,所未有成均之法。景铄显懿,即用定制,所备官咸得展采错事焉。谨附将,节次敬奉」。

上谕详録以备考焉。

乾隆四十八年

谕稽古国学之制,天子曰:「辟雍,所以行礼乐、宣德化、昭文明而流厥泽,典至钜也。朕此次。

释奠礼成,念国学为人文荟萃之地,规制宜隆而辟雍之立,自元明以来,典尚阙如,自应增建,以臻美备,著派礼部尚书徳保、工部尚书兼国子监事务刘墉、侍郎德成,敬谨前住阅视,度地鸠工,诹吉兴建,落成之日,朕将举行临雍典礼,以昭,乆道化成之盛。

四十九年

谕:稽古明伦,设教典,重学宫,国学为首善之区,桥门观听规制,尤宜隆备。前命尚书刘墉、德保、金简、侍郎徳成鸠工庀材,兴建辟雍,现在已届落成,朕于明年仲春。

释奠礼成,即临雍讲学,所有应行典礼,著各该衙门详议具奏」。

谕朕恭阅」。

皇祖实録》:康熙四十二年,南巡回跸,河工告成,特颁恩诏。今国家重熙累洽,承平百四十馀年,朕寅绍丕基,祗承。

世德御宇五十年以来,无时不以民生为念,仰荷天眷,寿逾古稀,五世元孙一堂衍庆明年正月六日,绳祖武之丕休,举耆筵之盛典,又以辟雍肇建,于上丁释奠礼成,亲临讲学,所以引年敷教者,既隆且备允,宜加与中外臣普沛恩施,用昭敷锡,著于乾隆五十年元旦特颁恩诏,所有诏内条款,著大学士、军机大臣详晰开列具奏。

五十年二月

谕朕此次。

释奠礼成,临雍讲学,圜桥观听,文教覃敷,实为矞皇盛典。且自冬春以来,雨雪尚未沾足,朕心焦切,兹当俎豆馨闻,恰值春膏沾霈,深为欣庆,第念随从执事诸臣及观礼多士,衣履沾湿,允宜广锡恩施。所有执事扈从之,王公大臣、衍圣公并文武官员,俱著纪録一次。其观礼诸生及至圣各氏后裔,并著查明,分别加恩赏赉。

钦天监。

钦天监掌察天文、定气朔、占候、步推之事。毎岁,孟冬朔日,呈奏明岁时宪书,移礼部颁行于天下。监正、满洲、西洋各一人,监副满洲、汉人各一人,左、右监副各西洋一人。

等。谨按康熙四年,始设满监正。八年,定汉监正用西洋人,名曰监修。雍正三年,实授为监正,去监修名。乾隆十年,定监副以满、汉、西洋分用,并特简大臣兼理监务。十八年,以西洋人为左、右监、副所属时宪科:春、夏中、秋、冬五官正,满洲、䝉古各二人,汉军一人,汉人五人。博士,满洲三人,汉军二人,汉人十六人。天文生满洲十二人,汉军八人,汉人二十四人。五官司书汉人一人初设二人,康熙十四年裁一人。掌推天行之度、验岁差以均节气。

天文科。五官灵台郎,满洲三人,汉军一人,汉人四人。五官监候汉人一人。博士,满洲三人,汉人二人。天文生满洲二人、汉人三十二人,掌观天象之垂书云物,以协岁占。

漏刻科。五官挈壶正,满洲二人,汉人二人,五官司晨、汉军一人,博士,汉人六人。天文生满洲二人、汉人六人。阴阳生汉人十人,掌调壶漏测中星、相阴阳,以卜营建。

主簿,满洲、汉人各一人,掌章奏文移、簿籍。笔帖式十七人,掌翻译。

等谨按,初设有汉五官保章二人,汉司晨一人,俱康熙十四年裁。

太医院。

太医院掌医疗之事。率其属给事、内廷供使令、院使一人,左右院判各一人,等谨按药材出入初由礼部,顺治十六年,分归本院职掌。

所属御医十五人,吏目三十人八品十五人,九品十五人,医士四十人,医员三十人,掌九科之法以治疾。医生二十六人,掌炙制之法,以治药教习二人,择御医吏目之能者无专员。

凡升补院,使、院判由院申礼部,转咨吏部奏补。御医吏目,由院奏补,申礼部,转咨吏部注册,均循资、叙俸,各以次升。若医士以下,由院考选,申礼部。拔补。有内直省者,有外直省者,升则先内后外,其考选皆如定制。

凡侍直自院使至医士,以所业专科,分班侍直给事宫中者曰宫直,给事外廷者曰六直宫,直于各宫外,班房、侍直六直于东,药房侍直各以其次更代。

皇朝文献通考卷八十三

 {{ anno.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