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四十七选举考一
臣
等,谨按王制,命乡论秀士,升之司徒,曰选士,由选士三升,至于司马辨论官材,论定,然后官之,任官,然后爵之,位定然后禄之。昔之后王,君公所以搜罗,俊又量能授官,葢如此其难也。书有曰:「万邦黎献,共惟帝臣,惟帝时举」。又曰:「举能其官,惟尔之能」。斯葢选举之义,所权舆矣。自三代后,汉称得人,选孝秀,举贤良,诏书䇿厉,至再至三。魏、晋以后,立九品官人之法,驯至月旦混淆,世族盘据,王、谢、崔、卢,与时升降,风、尚之偏,于斯为甚。隋、唐以后,乃有进士、明经诸科,宋、元以来,亦沿词赋䇿论之旧。至故明末造取士,则专尚文学而武备日弛,论官则争尚浮言而实政渐隳。人材楛窳,选举陵夷时则我。
太祖高皇帝
太宗文皇帝肇启东邦,广收俊杰,瑰伟英异之士,应运笃生,际㑹风云,䇿勲钟鼎,八方士类,莫不望风翕集。
马前俘获,立授官阶,帐外受降,加之章服,一才一艺,皆争自濯磨,以供后先奔走之用迨我
世祖章皇帝定鼎中原乡㑹开科。
诏求遗逸,随才器使,辨别精严。暨我圣祖仁皇帝御极六十一年,安内攘外,廷臣文武,各展所长,升平日乆,自
内廷宿卫,以至督抚外僚、官司小吏,或稚齿以及黄发,或身受,以及子孙,银青金紫各世其家,小善必扬片长是録。凡举士、举官考其治行,屡经集议而厘定之。我
世宗宪皇帝作兴士类,整饬官方,韦布青衿,咸登荐剡,外省士子公车上计。
临轩
面谕慎选守令亲民之官,大法小㢘,奉职维谨钦,惟我皇上承」。
列圣之贻谋,加意旁求,知人则哲,澄清鉴别,厘剔弊端于扄闱,考试则申懐挟之禁,严闗节之防,谨磨勘之。
令用以养禾而去,莠于选人。谒选则铨除有定式,报最有年限,考课有成,规用以止,竞而去嚣。一切选举之法,循名核实,纲举目张。即一命至微,遇有铨补拣发,亦得仰瞻。
云日入觐
彤庭葢上自宰执六卿,下逮偏陬末吏,赏罚黜陟,出自圣裁,皆伊古立政用人之君所未尝有者。至于
推恩任子,教习于㓜稚之时,以及吏掾出身,急公叙秩,或天文象纬之家,或艺术岐黄之学,前民利用,业有专工,亦得通诸仕籍,各奏厥长。洋洋乎洵大,圣人兼容,并包之量也。臣
等。谨据马端临选举考,而少为变通之首,举士次贤良,方正合以孝㢘,次武举次任子我。
朝无童子之科,阙之,次吏道,次方伎,又次举官,次辟举,而终之以考课。葢大小臣工,莫不有课最,以辨其勤惰优劣之数,宜以是殿选举之后也。凡十门,十六卷。
举士。
臣
等:谨按周礼,以乡三物教万民而宾兴之,有六徳、六行、六艺之目,是为举士所肇端。因是孟子有上士、中士、下士之名,戴记有选士、俊士、造士、进士之辨,故离𬞞释屩而登王廷者,皆得以士目之。汉时取人,多以掾吏起家,以辟署任事,至于举士,皆诏㫖命之,曰贤良方正,曰孝㢘,曰博士弟子,曰茂才,曰明经,则皆士也。魏晋专尚门第,隋唐渐用科目,宋、辽、金、元、明试士之道各殊,而专用文艺,以决择流品,归于一致,葢乡举徳行而后文章,意非不善,而矫伪相尚,易售其欺,试之文艺,得明敏通达之才,足以集事,伊古以来,名臣硕士,未尝不出于其中,是以我
圣朝应运龙兴,尚仍其制。惟是列圣相承,首端士习垂。
训诫于宫墙,杜弊端于场屋。其有行险侥幸,希心弋获者,惩一警百,立法綦严我。
皇上念制艺为文,以代圣贤言语,钦定四书》文为之正鹄。
亲幸贡院。
赐以天章右文爱士之中,示以斯文标准。煌煌钜典,实为旷古所希。士生斯世而不争自濯,磨砥砺以仰承。
上㫖不可为士矣。臣等谨按马端临《选举考例》,列《举士》一门于卷首,谨依次编集,具列于篇。
太祖高皇帝乙卯年。
上以荐举人才之义,谕示群臣。是时,我国家肇启东土,英豪蔚起。
上旁求俊哲。
谕群臣曰:「尝闻古训,心贵正大,予思心之所贵,诚莫过于正大也。卿等荐人,勿曰:吾谓舍亲而举疏也。当不论家世,择其心术,正大者荐之。不拘门第,视其才徳优长者举之。凡为政即一才,一艺之士犹为难得,若有其人,堪辅弼大业者,急宜显陟之耳。
天聪三年。
上谕曰:「自古国家文武并用,以武功戡祸乱,以文教佐太平。朕今欲振兴文治,于生员中考,取其文艺明通者优奬之,以昭作人之典。诸贝勒府以下及满、汉、蒙古家所有生员,俱令考试。于九月初一日,命诸臣公同考校,各家主毋得阻挠,有考中者,仍以别丁偿之。寻考试,分别优劣得二百人:一等者赏缎二、二等,三等者赏布二。
俱免二丁差徭。嗣于八年三月考试汉人生员,分别三等,赏给银两有差。
八年,礼部考取,通满洲䝉古汉书文义者为举人,取中满洲。习满书者,刚林敦多恵满洲习汉书者,查布海恩格徳汉人,习满书者宜成格。汉人习汉书者,齐国儒、朱灿然、罗绣锦、梁正太、雷兴、马国柱、金柱王来用、䝉古习蒙古书者,俄博特、石岱、苏鲁木共十六人。
上俱赐为举人。各
赐衣一袭,免四丁,宴于礼部崇徳三年。
赐中式举人罗硕等十名朝衣各一领,授以品级,各免人丁四名,一等秀才十五名,二等秀才二十八,名三。
等秀才十八名,各
赐紬布,授品级,已入部者免二丁,未入部者免一丁。六年,内三院大学士范文程等奏请:于满、汉䝉古内,考取生员举人。
上从容谕曰:「忠经有云,在官惟明莅事,惟平立身惟清。听不可以不聪,视不可以不明。清则无欲,平则无曲。明能正俗,聪则审于事,明则辨于理。尔等当善体此言从公考校寻考,取中式举人满洲鄂谟克图、䝉古、杜当,汉人崔光前等七人,各
赐缎朝衣一领,生员、满洲科尔科代等缎布有差。顺治元年,定举行乡㑹、试年分㑹试定于辰戌、丑、未年各直省乡试,定于子午卯酉年。凡举人不系行止黜革者,仍准㑹试。
加本年直省廪生贡额,并令提学官荐举廪増,附学生员。京府并直省各府州县学廪生贡额,年分不等,今正贡,准改恩贡、次贡,准改正贡,毎处贡二名,止行一年后不为例。有才华出众,孝弟著闻者,不拘廪増,附学,俱许提学官特荐试用。
廷试贡生上卷以知州用上,次卷以推官、知县用,中卷,以通判用。中次卷以州判、县丞、教职用。
二年,定録送乡试科举额数,照各直省毎额中举人一名,止许取应试生儒三十名,提学考试精通三场者,方准应试,不得将初学之士冒滥録送,亦不许仕宦子弟,于父兄原任衙门,移文起送。凡在籍恩岁贡生监生,愿就本省乡试者,俱许与生员一体考送。又在监肄业贡监生,俱听本监官考选科举。若直𨽻贡监生内,有仍赴学政及吏部考送京府应试者,通编皿字号,亦不许混入生员。至直省现任教职,年力精强、文学优长者,准提学考送应试临场,均不准改名改经。其假满病痊事结未经补考者,不得録送。
定顺天及各直省房考分校事宜,礼部议定制科取士全系司衡。今后乡试主考,除翰林六科,照例皆以次差遣,临期倍取正陪题请。
钦㸃外,其馀各衙门咨送,务遴才品,不得但取资次,亦不得浮猎声华。顺天乡闱,用中行评、博及候选进士。
如不足,取在外推知,到京,即送察院衙门闗防扄钥,届期㑹宴入帘,分校各直省房,考取本省科甲,属官不足,聘邻省科甲推知,及乡科教官挂议迁谪者不与,其房数悉以各直省科举之数为凖,毎房分阅三百卷,或二百五十卷,计数分房,计房取官,必择治行,最年力强,学识俱到者用之。至于春秋礼记,经孤恐易揣摩,临时听监临官互换房,分易诗书三大经,入帘,次日,亦听监临官将房,考各官单宻,送主考官,临分卷时,照单定房,以杜闗节之弊。凡帘,内官专主校阅帘,外官专主纠察,有越俎侵事者,劾之。
又礼部疏请直省、府、州、县学生员,应令各学选拔文行兼优者,大学二名、小学一名,送国子监肄业,听监臣考课,仍以贡监名色彚送应试。从之。定乡、㑹试三场试题之制,下礼部等衙门议,嗣礼部奏覆,故明旧制,考取举人第一场时文七篇,二场论一篇、表一篇、判五条三,场䇿五道。今应如科臣请,减时文二篇,用时文五篇,于论表判外増用诗,去䇿改用奏疏。
上不凖所请。
命考试仍照旧例,初场四书三题,五经各四题,士子各占一经,《四书主朱子《集注》。易主程、𫝊诗主朱子《本义》。
书主蔡𫝊春秋主胡安国𫝊礼记,主陈浩集说二场,论一道,判五道,诏、诰表,内科一道。三场经史时务䇿五道,乡、㑹试同。
又礼部奏言:「贡生到部,毎年例在四月十五日廷试。昨年以铨选乏人,先将到部贡生,随便考试,今各省咨送恩拔岁贡生三百十四名伏祈」。
钦定日期先行考试
命于三月十五日考试吏、礼二部,同翰林官赴内院阅卷,又定题,差乡试主考官日期事例,礼部将应差直。
省乡试主考先后疏名上请云南贵州四月初一日,题四川、广东、广西、福建五月十二日,题浙江、江西、湖广。六月十三日,题陜西、江南,六月二十三日题河南。七月十三日题山东、山西。七月二十日题顺天,八月初四日。题凡系开列,具题内外帘之文武大小各官于八月初六日黎明,各备朝服,行李齐集。
午门外听候宣。
㫖:凡㸃入闱之员,一体谢恩,同入贡院,如有一名,不到礼部,查叅议处,各省主考官题请后俟。
命下克期起行,不许,因便携家不辞客,不携带多人,骚扰驿逓,并滋奸弊,所过州县,逓相防䕶,不游山水不?
接故人不交际一到提调官,即迎入公馆,止许监临,提调、监试一拜考官不回答事完日,方许相见,以避嫌疑。其未入贡院以前所寓公馆,仍用考官封条,听监察御史委官巡逻,依时启闭。凡主考官钦㸃,后有实在患病,许即日具疏辞免,如在京丁忧,止用本衙门印信文书到部,即将拟补官员坐名题请。
其出京未逺而有忧制者,度其道里,时日尚可差官更替者,取所在官司印信公文,火速差人赴部投递,即与题请更代,俱免自奏,以致躭延时日,如行至中途闻有忧制等项题补无及者,止行所在有司转申本省抚按代奏,本官即先回籍守制。其现在一员,或正或副,即前赴科场,并力办理。又定乡㑹试日期,秋八月举行乡试。初九日,第一场、十二日第二场,十五日第三场,先一日㸃名放进,次一日,交卷放出,春二月举行,㑹试与乡试同,三场试题,俱如旧例。其四书第一题用论语,第二题用中庸,第三题用孟子。如第一题用大学,则第二题用论语。第三题用孟子䇿,题以闗切事理明白正大,不许搜寻僻事,掩匿端倪,必问者列款而示使对者可按牍而陈,庶乎真才可辨。第一场试题,先将经书,分段书籖,公同拈掣,如论语分为十段,主考掣得毎段,即令房考,于本段内各拟一题,仍书籖拈掣。馀题俱凖此例。其京闱题拟定后,即庄写一通向。
阙设案恭捧安,置主考等官,行一跪三叩头礼,然后进。
呈。
又定内帘考官阅卷之例,主考房官共坐一堂,随分随阅随取,随呈去取。权衡专在主考,不得但凭房考荐阅。倘有执抝愤争者,即㑹同监临提调指叅。
又定外帘闗防四所,须选精明强干之员,受卷、弥封二所,闗系尤重,当量材受任,一应书役,必取土著正身,以防顶替。凡卷面必印官役姓名,以凭稽考。四所总门除送薪水一次外,皆实封鎻,不得宴聚,提调监试,轮日稽察,俟誊録对读,完日,方许撤封。
又定懐挟代倩之罪,生儒入场,细加搜检,如有懐挟片纸只字者,先于场前枷号一个月,问罪发落,如有倩人代试者,倩代与受代之人,一体枷号问罪、搜检员役、知情容隠者,同罪场内供应员役,或有预将文字埋蔵号舍及出入处所,或巧为𫝊递,互相容隐弊窦,不易发觉,又有外帘官与诸生熟识者,格外差送茶汤酒饭入号,往来滋弊难防,监临宜严行禁约,容隐者同罪各役,宜严选信实,司门,宜改易佐贰㸃名,必互轮识认,门内执法巡逻,广加侦伺,临期或委能干官二员,专察诸生领卷寻号,时有在号外停立者,立即扶送监临诘问,坐定出题,一切帘外,员役不许私入号房,𫝊送茶汤,其深夜受卷时监临,委官一员坐堂上,严督受卷官,分经收卷,有五十卷,即时封号入箱,委官一员,坐门内出,必㸃籖稽察,有卷,发籖籖完必●,毋使不完者阑出,务令卷数与人数相合,其大门内闗防,尤宜严𦂳,不许一人阑入,以杜𫝊递。
又定取中副榜之制,乡㑹试卷有文理优长限于额数者,取作副榜,与正榜同。发举人中副榜者免其。
廷试礼部,即咨送吏部授职。又定试官筵宴之制,㑹试正、副主考同考执事各官。二月初六日于。
午门前行礼,出赴礼部,簪花筵,宴主考同考,给与彩缎表里出场,次日,行礼筵宴如前。直省乡试,正副主考、同考,执事等官入场,日簪花筵宴,主考同考,各给表里出场,次日,筵宴如前。
又严冒籍顶姓之弊,凡生童有籍贯、假冒姓系伪谬者不论。己未入学,尽行斥革,仍将廪保惩黜。若有中式者,在内科道在外抚按核实题叅,革去举人发回,原籍当差。如有刑伤过犯诈伪,夤縁等情,依律治罪。如祖父入籍在二十年以上,坟墓田宅俱有的据,取同乡官保结,方许应试。已中科甲者,优免户田,亦不得于祖籍近籍重叠滥免。
又严夤縁诓骗之弊,直省地方,毎遇乡试年,先期榜示禁约,仍令巡捕员役,严加缉访,如有生监营干中举及积年棍徒,假称考官亲戚,多方设计,诓骗污累考官者,照例问拟枷号,满日发烟瘴地方充军,其生监央凂营干,致被诓骗者,亦照例发遣。如有挟仇忌才,私写匿名纸,帖掲于街衢,或编就歌謡,预先𫝊播,以致场中虽已取中,不敢填榜者,在内听巡城御史及五城兵马司在外听按察司及应捕人役,缉拿,依律治罪,见者即便烧毁,主试官亦不得以避嫌妄退文卷,如生监因讼牵告,在官不系𦂳要对证,亦许科场毕日问理,毋堕奸计,以长刁风。
定各直省乡试解额,顺天中式一百六十八名内直𨽻生员、贝字号中一百十五名,北监生皿字号中四十八名,宣镇旦字号中三名,辽东奉天府学夹字号中二名
,江南省中式一百六十三名内南监生皿字号中三十八名
,浙江省中式一百七名,江西省中式一百十三名,湖广省中式一百六名,福建省中式一百五名,河南省中式九十四名,山东省中式九十名,广东省中式八十六名,四川省中式八十四名,山西省中式七十九名,陜西省中式七十九名内宁夏丁字号中二名,甘肃聿字号中二名
,广西省中式六十名,云南省中式五十四名,贵州省中式四十名。至八年,又奏准满洲、蒙古、汉军乡试,于顺天举人定额,取中满洲、汉军各五十名,䝉古二十名。至顺治九年,加监生中额十五名。十一年,顺天加中十名,江南、浙江、江西、福建、湖广加中七名,山东、山西、河南、陜西、广东、四川加中五名。
又定磨勘试卷例,前场文字以明理㑹心,不愧先程者为合式后场,以出经入史条对详明者为合式各卷。解到之日,礼部㑹同礼科磨勘,如决裂本题,不遵𫝊注引用异教影合时事,摭入俚言谐语,及小结大结不分明,甚至作全不可解之语者,并后场空疏五䇿,原问十不忆,五者酌量所犯,重轻察叅,首严弊幸,次简瑕疵。此外字句偶疵,风檐寸晷,不妨寛贷。至顺治八年题准磨勘。试卷内有字句可疑者,以卷数多寡分别处分,考官降罚革职。十五年,议准益以文理悖谬、不谙禁例、文体不正等条。十七年,议准有雷、同剿袭者黜革。
又増江南乡试中额,江南乡试旧额生员中式一百二十五名,监生三十八名,以南雍既裁,本省在监者即与生员一体考试,应増二十名,至八年正月,仍裁去所増之额。
三年,定选用㑹试考官例,礼部议㑹试主考,届期,礼部开列内院大学士、学士、六部、尚书、侍郎、都察院堂官职名题请。
简用同考官二十员,内用翰林院官十二员,六科官四员,吏部司官一员,礼部司官一员,兵部司官一员户。
刑、工三部司官,毎试轮用一员,各该衙门推举、资俸优深、才望素著者,送内院裁定入闱,阅卷増广,礼部㑹试中额,礼部奏言:
龙飞首科正士类弹冠之。日:今年二月,㑹试天下举人,其中式名额及内帘房考官,均宜増广其数以收人。
才而襄,盛治得。
㫖:开科之始,人文宜广中式额数准广至四百名,房考二十员,后不为例。
又定中式新进士冠服式様,金镀银三枝九花顶,赐一甲一名,冠服照六品顶带及诸进士钞银。又定新进士铨选法,故明旧例进士四百名,二甲选部属知州,三甲选中、行评、博推官、知县不论名次内外兼用。部议:开创之始,法宜变通,拟二甲前五十名选部属后二十名,选中行评。博三甲前十名,选中行评博十一名,至二十名,选知州二十一名至七十名选推官馀选知县。庶政体人情均得其平。从之。
又议:准再行乡㑹试,以收人才。时大学士刚林等疏请于本年八月再行科举,来年二月再行㑹试,以收人才,其未归地方生员举人来投诚者,亦许一体应试。从之。
四年,定新选庶吉士分书教习。时内院大学士范文程等奏言:「新庶吉士周启寯等二十员,应同前科庶吉士分别读满、汉书,命学士查布海、蒋赫徳等一并教习」。
八年,吏部奏言:「各旗子弟率多英才,可备循良之选,但学校未兴,制科未行耳。
先帝在盛京,爱养人才,开科已有成例,今日正当举行。臣等酌议:满洲䝉古、汉军各旗子弟有通文义者提。
学御史考试,取入顺天府学乡试作文一篇,㑹试作文一篇,优者准其中式,照甲第除授。官职则人、知、向学进取有阶。下礼部议:「定满洲䝉古、汉军生员开科乡试,各衙门无品笔帖式,亦同生员应试。其满洲䝉古生员笔帖式同列一榜,汉军生员笔帖式、汉生员、监生同一榜,俱以文字髙下,分别前后。至顺治十四年,停止。康熈二年,复准满洲、蒙古、汉军生员乡试,十五年停止。二十六年,仍准八旗一体乡试。
又定考核学政事宜,礼部条议学政六事:「一,学臣报满照例,考核公明者优升,溺职者叅处,一科,岁两考完日即报部铨补新旧交代,以杜署事诸弊。一、学臣以到任日为始,岁考限十二个月考完所取生童文字,以纯正典雅为主,诡谬者本生褫革学臣叅处。一生员不许聚众结社,纠党生事。一,教官、生员不遵条教,违法者,学臣严行惩究。若与武职兵丁有争教官、生员听学臣处治,不许武职擅责武职、兵丁该衙门处治,不许生员结党争抗。一,学官不宜悬缺,致旷职业,抚臣务按缺题请吏部铨补。其有不由科贡出身滥冒教职者,一并题明送部,别用不得滥用杂流」。从之。
又定各直省试差例:顺天、江南正副主考,浙江、江西、福建、湖广正主考差翰林官八员,浙江、江西、福建、湖广副主考,山东正主考差给事中五员。山东副主考、山西正、副主考,河南、陜西正主考差。光禄寺少卿一员,吏、礼二部,司官各二员。河南、陜西副主考,四川、广东正、副主考,广西、云南正主考,差户、兵、刑、工四部司官各二员。广西、云南副主考,贵州正、副主考,差行人二员,中书、评事各一员。如光禄寺乏人,以户、兵、刑、工四部司官、中书行人充副主考。后又定光禄员缺,以太常、太仆少卿充之,皆临期倍取正陪,以次题请。
钦㸃,顺治十四年,以江南既改为省,仍照浙江一体题差。又礼部议定八旗科举,凡遇应考年分内院同礼。
部考取满洲生员一百二十名,䝉古生员六十名,顺天学政考取汉军生员一百二十名乡试,取中满洲五十名,䝉古二十名,汉军五十名。满洲蒙古识汉字者翻汉字一篇,不识汉字者作清字文一篇。汉军文章篇数如汉人例㑹试取中满洲二十五名,䝉古十名,汉军二十五名,各衙门博士笔帖式,俱准应㑹试考取文字篇数与乡试同。
又礼部奏定:「今科顺天乡试取满洲举人五十名䝉古举人二十名主考,应用满洲内院礼部官各一员。阅卷汉军举人五十名,听汉主考官阅卷。又监生额数,既加三十八名,应増汉同考官二员。至八旗乡试,满洲、蒙古或翻译汉文一篇,或作满文一篇。汉军举子试艺本年乡试,明年㑹试第一场、四书文二篇,经艺一篇,如未通经者,作四书文三篇。二场论一篇、三场䇿一道。自后试艺,以次加増。顺治十一年乡试,十二年㑹试第一场,四书文三篇、经艺二篇,二场论一篇、判五条、三,场䇿三道。顺治十四年,乡试。十五年,㑹试第一场四书文三篇,经艺四篇,第二场论一篇、表一篇,判五条,三场䇿五道。
九年,礼部议:「壬辰科㑹试恩诏广额取进士四百名,应照㑹典开载南北中卷之例,南卷应取二百三十三名,北卷应取一百五十三。
名中卷应取一十四名。从之。
又内院议覆吏科给事中髙辛允疏奏:慎选庶常,宜叅考旧例,斟酌时宜,择其年貎合格文字雅醇者,充其选名数,照己丑科例,选汉进士四十名,查照直省大小及近日人才多寡直𨽻江南、浙江各取五名,江西、福建、湖广、山东、河南各取四名,山西、陜西各取二名,广东取一名内拔。其年青貎秀声、音明爽者二十名,习学清书。馀二十名习学汉书,届期奏请考试。其满洲进士取四名,䝉古进士取二名,汉军进士取四名,俱选年貎。声音合式者同。汉进士一体读书。进馆之后,仍不时稽查,敬肆勤惰,以为优劣用昭。
朝廷作养人才之意」。报可。又奏:准㨂选举人,以㑹试三科为限。十一年,礼部奏言:「㑹试俱有定例,博士笔帖式皆系六七品官,各有职任优劣,自有分别,况厯科中式举人颇多。嗣后满洲䝉古、汉军㑹试,止准举人应试,其在部院等衙门博士、笔帖式等,不准㑹试,庶满汉试例一体」。从之。
十二年,奉
谕㫖:「设立学校,原欲养育人才,为将来治民之用。著各提学官察照旧例,分别优劣。有司教官,不得徇情通贿,每有不肖之尤,自知公论共弃,畏罪钻营,反叨优举。或有原非甚劣,偶因别事触犯官吏,遂挟嫌主,使以不检开送,尤为可恨。俱著严行饬禁,违者事发治罪」。
又内三院奉。
谕㫖:「今科殿试较往年更宜,虚懐详慎,一秉至公,兹命尔等读卷务体,朕求贤若渇至意,各官所阅试卷,粘贴浮签,止书次第,不必书各官姓名,以除师生陋习,其各拟首卷密封进覧,恐九卿等官取卷,好尚不同,尔等仍通加详阅,期拔真才,用光大典」。
又停选汉军庶吉士。
又奉:
谕㫖:「朕惟人臣事君,勿欺为本,近来进呈登科録及乡㑹殿试等卷,率多隐匿年岁,以老为壮,以壮为少,国家开科取士,本求贤良,进身之始,即为虚伪,将来行事可知,更有相沿陋习,轻聮同宗,逺托华胄,异姓亲属,混列刋布,俱违正道,朝廷用人,量才授任,岂论年齿家世乎?今科进士登科録及以后,各试卷务,据实供写,其馀陋风,悉行改正,毋负朕崇诚信、重㢘耻至意」。
臣
等谨按周制,乡大夫三年大比,考其徳行道艺,而兴贤者、能者,乡老及乡大夫群吏,献贤能之书于王登于天府,内史贰之,此即登科録之制所由昉也。自唐以后,务浮华而少本实,晋魏专重阀,阅故家,敝俗相沿,贵少贱老,轻寒门而重世族,是以登科録中,亦复习于作伪,抑知先资拜献,为臣子事君之始,而蔵匿年岁,且滥引宗族,刋布于䇿名上计时,不诚不敬,孰大于是?甚非所以奏对御前端,乃初服之意也,自是年蒙
特㫖训饬,凡乡㑹进。
《呈登科録第敬书年齿三代,而无同异姓亲属之载,于体制为更合云。
又吏部奏言:「八旗教习贡生,期满咨部,宜免其厯事考校文义,以知县、通判酌用」。报可。
十三年,内宏文院大学士觉罗巴哈纳等奏言:「内三院机务繁多,办事撰文,各有专职。嗣后撰文,中书请于额设员缺外,另考取六员,果能三年称职,即送部选授主事。其额设中书三十员,止令办事于本衙门加衔久任,不复送部选授。至考取之法,撰文者则于举贡内择文理优长、学问淹博者选用。办事者则于贡监生员内择文理平通、字画端楷者选用,庶供职得人而阁务无旷矣」。从之。寻示期考试,吏部考取正、副卷,移送内院,覆试録用。至康熙六年,令进士考取中书。三十三年,例监准贡,不准考取中书而恩、拔、副岁正途出身者,犹循旧例。三十四年,将贡生等尽停考试中书,其缺专归进士举人补用。至满洲贡监生员,仍得考补。又定中书及部院各衙门笔帖式出缺,俱令考试补授。又准平南王靖南王下考,取生员各十五名,举人各三名,俱于广东应试,照汉军例编号。㑹试取中进士及举人、贡监升转补授,俱与汉军例同。又工科给事中梁鋐奏言:「臣闻圣王用人,立贤无方我。
皇上寤寐英才,诏举山林隐逸,一时懐才,应聘之士,自不乏人,然采访未确,有负盛举者,亦已叠见如江南。
抚臣特举吕阳,遂授监司,未几,以婪赃革职,又山东巡抚特举王运熙,䝉授科员,亦未有谠论,建明复以计典而去,臣观吕阳辈,岂真抱匡济之才,不过为梯荣之藉耳!臣思江南及各省接踵彚进者,岂繄无人,再四图维,不得不预为之虑?夫山林者,何谓其逺于朝市也?隐逸者何谓其异于趋竞也,举逸大典,行之一时,垂之千万世,必得其人,乃当其位。伏祈通饬各省督抚,按臣细加采访,凡地方人才,或品行迈伦,或博洽经史,或淹通礼乐,或晓阴阳星纬,或熟山川要害,或智可筹兵,或才堪足国,不拘已官未官,各就所长开列详确,俟起送到日。
皇上临轩亲试,量能授职,庶大典不致滥及,为千古求贤之盛事」。疏入,报闻。
十四年,吏、礼、兵三部奉。
谕㫖:「我国家之兴,全赖治兵有法,今见八旗人民崇尚文教,怠于武事,以披甲为畏途,遂至军旅较前迥别,详究其原,皆由限年定额,考取生童乡㑹两试即得升用,及各部院考取博士笔帖式,徒以文字由白身优擢,六七品官得食俸禄。未几,又升副理事额者库等官,免从军之役。各部院衙门一事数官以致员缺居多,无不乐于部用。今后限年定额,考取生童,乡㑹两试,俱著停止。其每佐领下子弟一人读书,仍遵前㫖,行各部院衙门员缺,即以读书子弟补用,不得取用闲散人。旧例,官员遇恩诏及考满,俱得荫一子入监读书,如常令读书补授文职者,仍多则止尚文学,不习武事。其荫入国子监读书各官子弟,尽行停止,令其学习武事即于武职补用。自今以后,送监读书者,暂行停止,俟太平之日,仍照旧行,其䝉古汉军及平西三藩下属员子弟俱停。其考试䝉古两佐领出一人,读书汉军佐领下读书人数与满洲同。
又奉:
谕㫖:「朕惟制科取士,课吏荐贤,皆属朝廷公典,原非臣子可借以罔上行私市恩报徳之地,至于师生称谓,必道业相成,授受有自,岂可攀援权势,无端亲昵,近乃陋习相沿,㑹试乡试考官所取之士,及殿试读卷,廷试阅卷,学道考试,优等督抚按,荐举属吏,皆称门生,往往干谒,于事先径窦,百出酬谢,于事后贿赂公行,甚至平日全未谋面,一旦仕宦同方,有上下相闗之分,辄妄托师生之称,或属官借名献媚,附势趋炎,或上官恃权相迫,恐喝要挟,彼此图利,相煽成风。朕欲大小臣工,痛革积弊,俱宜确守职业,不许投拜门生,如有犯者,即以悖㫖论罪,荐举各官,俱照衙门体统相称,一切读阅卷,考试等项,俱不许仍袭师生之号,即乡㑹主考,同考务要,㑹集一堂,较阅试卷,公同商订,惟才是求,不许立分房名色,如揭榜后,有仍前认作师生者,一并重处,务令永絶朋党之根,以昭朕激劝,群工共还荡平至意。
定宁夏等卫儒学,每科乡试,另编字号额中二名。又奉
诏廷试贡生,不必拟以「通判用裁去上,上卷名色所取上卷以知县用,中卷以州同、州判、县丞用。
又奉:
敕满洲、蒙古庶吉士照常録用」。又奉
谕㫖:「国家登进才良,特设科目,闗系甚重,况京闱乃天下观瞻,必典试各官,皆矢公矢,慎严絶弊。窦遴拔真才,始不辱,求贤大典。今年顺天乡试,发榜之后,物议沸腾,同考官李振邺等中式举人田耜等已经审实正法。其顺天乡试中式举人,速𫝊来京,候朕亲行覆试,不许迟延规避」。至十五年正月。
上亲覆试顺天举人面。
谕之曰:「顷因考试不公,故兹亲加覆阅,尔等皆朕赤子,其安心各抒实学,毋畏嗣以覆试之卷进」。
呈。
钦取米汉雯等一百八十二名,仍准㑹试苏洪浚等八名,文理不通,革去举人。
十五年,礼部议覆福建道御史赵祥星疏言:「㑹试大典,剔弊宜严,第一场四书、五经题目请。
钦定密封送入内帘刻印颁发,其二三场题目,体裁既繁,仍责令主考官照例,拟出得。
㫖第一场、四书题目候朕颁发,馀著考试官照例出题。又礼部奏言:「自元年以来,㑹试举人俱在。
天安门外考试。臣等伏思。
临轩䇿士,大典攸闗,应于太和殿前丹墀考试。报可,上亲覆试,丁酉,科江南举人,分别办理,准作举人者七十四名,罚停、㑹试二科者二十四名,革去举人者十。
四名,至十六年闰三月。
上复亲试,罚停㑹试二科者八人,停一科者十人,馀俱准其㑹试。
吏部奉。
谕㫖设科取士,原为授官治民,使之练习政事。向例二甲授京官,三甲授外官,同一进士,顿分内外,未为得当。今科进士除选取庶吉士外,二甲、三甲俱著除授,外官遇京官有缺,择其称职者升补,永著为例」。
更定科场条例。一解卷迟延司、府官每十日罚俸,两月一磨勘,试卷字句可疑,主考同考降级、罚俸有差,重者革职提问,一文体不正,主考分别罚俸、降革,同考官降革,提问有差,一举子、试卷,字句可疑、文体不正者俱禠革,有䝉词累句者,罚停。㑹试二科不谙禁例者,罚停。㑹试三科,一用墨笔蓝笔,添改字句者,主考同考及同经共阅,分别降级。一,取中卷。内二三场,同考官蓝笔,主考官墨笔不全㸃阅者分别降罚。一、各考官轻率改作,原墨者降三级。一,朱卷,应先填举子名,次后填姓名墨卷,虽有姓名,亦应填写名次,违者降一级,墨卷错落及违式应贴不贴者,受卷官降一级,本生文内笔误一二字,不碍禁例者,罚停。㑹试一科错落题目者,罚停、㑹试二科。其文内有不谙禁例,字句稍涉可疑者,罚停,㑹试三科一,誊写错落数行者,誊録对读,官罚俸。一对读向用蓝笔,今改用黄笔,违者降一级,对读生员斥革」。议上,从之。
又定各省举人拣选年分并贡监考试补用例,旧例举人㑹试三科,乃准拣选就教者,不拘年分,今将逺省举人酌议如旧,其馀直𨽻近省举人,㑹试五科,方准拣选㑹试三科,方准就教。各项贡监,已考定职衔者,过堂之时,满、汉公阅察,其年力衰老者,照授职衔例,给与顶带,不必除授,此外有因难于久,候情愿告降者,许呈明察,准嗣后除岁贡照旧外,其馀贡监考职,每百名止取正印八人,馀俱以州县佐贰用告降、选授,俱照旧例行。
又定副榜考职之期,内院㑹同吏、礼二部议覆。科臣王命岳疏言:「恩拔选贡,各途已经暂行停止,惟有功贡准贡,虽为数不多,亦宜停止。至副榜贡,应照旧例解卷,悉与中式者一体磨勘,准为贡生。俟三科不第,后方准考试」。从之。
又吏部议覆科臣王命岳疏言:「贡途壅滞,应暂停恩拔选贡生至考取知县,宜先期㸃定阅卷官,倍加闗防,又于常试题目外,量加䇿论一道,以尽所长」。从之。
改宣府生员附山西乡试中额,仍照顺天例,又酌减乡㑹中额。㑹试进士、乡试举人,照原额减半,以疏通选法。十八年,又定㑹试,视卷数多寡,临时定额。
十六年,奉:
谕㫖:「云、贵新经内附地方,绥辑需人,见在候选各员,尚不足用,应预为征取,以备任使,著于今秋再行㑹试」。
广颁《孝经衍义于学宫。
命考官二场,以孝经命题,至康熙二十九年议,准乡㑹试二场,孝经论题甚少,嗣后考试将性理太极图说。
通书西铭正,䝉一并命题,「五十五年论题去孝经,专用性理」。
十七年,四川巡抚张所志疏言:「蜀省乡试中额,旧例八十四名,前三科以全川未复取未及额,止中七十六名,今奉有直省中额各减半之。
㫖:「适值三川俱复之后,应仍照旧例减半,取中四十二名,以鼓士气」。章下所司议行。嗣以广西巡抚李秀请。
定广西省乡试中额三十名,经部议准亦如之。又严禁科场作弊。礼部议覆:科臣杨雍建条奏,每科乡㑹试,闗系人才进取,理宜一体慎毖,以絶弊窦。同考各官先取甲科,若同考官作弊,听主考纠叅。若主考通同作弊,京闱许监试御史纠叅外省,许各抚按纠叅。其抚按所取,同考官有作弊者抚按,一并治罪」。从之。是年,定㑹试举人场前投递诗文干谒者,革去举人,下刑部究拟,京官不行举首者如之。雍正元年,覆准考官士子通同作弊,一应采名受贿,听情闗节中式者审实,将作弊之考官,并夤縁中式之举子处斩,俱立决。
又云贵总督赵廷臣疏言:「滇省贡院未修学臣未到庚子科乡试,应于十八年补行」。从之。
又内阁办事中书舍人宫昌宗等奏求应试得㫖撰文办事,中书俱准应试,即中式,仍在内阁办事,不升别衙门,其勤劳称职者,准加衔、留任,永著为例。
又礼部议覆御史胡文学疏言:直省乡试朱卷解到原有先后臣部及礼科随到随阅,俱于二月㑹试场前阅毕,具题今科解到试卷,除顺天等六处阅完外,其馀陆续解到各卷,随阅送科阅,完即行具题。应如台臣所请,不必拘定旧例。其棍徒乘机指诈,著五城御史查明纠叅」。从之。
十八年,礼部奏:「㑹试取士原分南北中卷,后因云、贵等省未经平定,将中卷分入南北卷内。今各处省分俱全,应仍将浙江、江西、福建、湖广、广东五省,江宁、苏、松、常镇徽宁、池、太、淮、扬十一府,广徳一州为南卷,直𨽻及山东、山西、河南、陜西四省,奉天等处为北卷。四川、广西、云南、贵州四省,庐、鳯、安庆三府,徐、滁、和三州为中卷。其南北中卷、中式额数,照赴试举人之数均派」。从之。
皇朝文献通考卷四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