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五十六《象纬考》一
臣
等谨按:宋郑樵作《天文略》,自谓汉、唐诸儒所不得闻,后之论者,疑其矜诩过甚。然马端临《象纬考》颇依据之。其大指欲学者识垂象授时之意,絶其诞妄之源,故举术家沿袭之辞。史迁所称禨祥不法,凌杂米盐者,悉与芟除。而独推句中有图,言下见象之步天歌,于以紬绎而阐明之,可为后代言天者之彀率矣我。
圣朝宪天,齐政灵台,推步之法,视昔加详。圣祖仁皇帝御制考成上下编。
世宗宪皇帝御制序文,殚晰源流,颁赐钦天,监肄业我。
皇上增定后编,重志仪象,俾凡古法之失传,与西法之积岁参差者,随时厘正,所以揆天察纪,明时正度,俾象纬昭然,耳目至纎至悉矣。臣今仿马端临之书为《象纬考》,兼取义于郑樵,并择其体例之善者。从之。首时宪,次两仪,七政恒星总论,次仪器,皆列圣相承之制作,为推步之法源。次三垣二十八宿,次日月行道,次极度偏度中星,次五星皆近,今实测之。
数理与前代有异者,次日食,次月食,次月五星凌犯、次星云瑞变,则皆监臣、史臣之所纪载。各区分其条目,以著于编。
时宪
臣
等谨按推步之法,递改而益密。自黄帝迄秦凡六改。汉凡四改。魏迄隋,十五改。唐迄五代十五,改宋十七改金迄元五,改明大。统法即元之授时,本西域扎玛里鼎所撰书,而郭守敬等参改者也。回回法,相传为西域玛哈穆特所著。元之季世,其书始行,有回回司天监之官。明初,以其法与大统参用,时称精密。自成化迄隆庆,推交食不符,纷纷议改。迨西洋人利玛窦入贡,而龎迪峨、熊三拔、汤若望等㩦其图籍先后至。五官正周子愚请译其书。礼部言:「徐光启、李之藻可与龎迪峨等同译。越数年,李之藻言西法所论天文,不仅详度数,又能明其所以然之理,乞敇礼部开局,尽译之。徐光启依其法预推,悉验修正成书,李天经继之,更制仪器,测交食凌犯俱密,合以世方多故,终未颁行。我太宗文皇帝时亦用大统法。
世祖章皇帝定鼎燕京,考验西法最善,即用以推时宪。康熙初,习大统回回法者,咸抵排之。
圣祖仁皇帝博访廷臣屡。
命㑹同测验,惟西法所推,一一符合,于是交相让能焉。自御纂、数理诸书,折衷指归,阐晰●窔,而浑圆撱圆之㫖,岁差里差之说,既不悖于古而有验于今西法之善。
弥显其日躔、月离、恒星、经纬诸表,俱以实测为凭,随时修改,故占候无违,而协纪授时,益用精密迩者
皇猷逺播,式廓西疆,从古声教不通之地,咸奉天朝正朔,而北极高度,东西偏度,悉实测之,以推昼夜节气时刻,各分列于时宪,书则又章亥以来,算步之所未及者也。兹序述之,为象纬之纲领云。崇徳二年十月乙未朔,颁满洲、蒙古、汉文厯时,初用大统法。
顺治元年十月乙帽朔,颁顺治二年。时宪书用西洋新法,以
太宗文皇帝天聪二年戊辰天正冬至为法元。定周天三百六十度、度法六十分,毎日九十六,刻刻法十五。
分昼夜节气时刻
京师与各省皆依北极高度东西偏度推算。先是,六月壬午,西洋人汤若望言:「臣于明崇祯二年来京,曾用西洋新法制测量日月星晷、定时考验诸器,用以推测。近遭贼毁,臣拟另制进呈。今先将本年八月初一日日食,照西洋新法推步京师所见日食分秒,并起复方位图象,与各省所见不同之数,开列呈览。及期大学士冯铨同汤若望㩦窥逺镜诸器,赴观象台测验,其初亏食甚复圆时刻分秒,及方位大统、回回法俱有差误。惟西洋新法吻合,云七月丁亥,礼部言:钦天监改用新法,推注已成,请易新名颁行。和硕睿亲王曰:宜名时宪昭,朝廷宪天,乂民至意。甲辰,汤若望言:敬授民时,全以节气交宫与太阳出入昼夜时刻为重,若节气之时,日不眞,则太阳出入,昼夜刻分俱谬矣。大统回回旧法所用节气,止泥一方,且北直之节气、春分、秋分前后俱差一二日,况诸方乎?新法之推,太阳出入,地平环也,则有此昼而彼夜,此入而彼出之理。旧法以一处而概诸方,故日月多应食而不食,当食而失推。五星当疾而反迟,应伏而反见差讹,难以枚举。今以臣局新法,所有诸方节气及太阳出入昼夜时刻,俱照道里逺近推算,请刋列时宪书」。从之。至是告成颁行。
十一月,以汤若望掌钦天监事。时汤若望疏言「臣等按新法推算月食时刻分秒,复定每年进呈书目重复者删去,以免混淆。得
㫖钦天监印信著、汤若望掌管所属官员,嗣后一切占候选择,悉听举行。
十四年十一月。
命内大臣及部院大臣登观象台测验。先是,四月回回科秋官正吴明烜疏言:「臣祖黙沙亦黑等,本西域人。
自隋代来朝授官,经一千五十九载,専管星宿行度吉凶,推算太阴五星凌犯天象占验,日月交食,即以臣科白本进呈,著为例。顺治三年,本监掌印汤,若望谕不必奏进,其所推七政书,水星二八月皆伏不见。今水星于二月二十九日仍见东方,又八月二十四日夕见,皆关象占,不敢不据实上闻。并上顺治十四年回回科推算太阴五星凌犯书日月交食天象占验图象。七月,又言汤若望推算天象舛谬三事:一、遗漏紫炁,一颠倒觜,参一,颠倒罗计。至是内大臣等测验水星不见,议吴明烜诈妄之罪,援赦得免。
康熙四年三月,废西洋新法,用旧法。时徽州府新安卫官生杨光先进摘谬论选择议各一篇,言汤若望新法十谬及选择,不用正五行之误,下议政王大臣等集议,将汤若望及所属各员罢黜治罪。于是废西洋新法,用大统旧法。
七年八月,因旧法不密,用回回法。时钦天监监副吴明烜疏言:「现用旧法,不无差谬,与五官正戈继文等所进书暨回回科、七政书三本,互有不同,宜令四科详加校正,以求至精」。下礼部议,寻议:「五官正戈继文等推算七政,金、水二星差误,监副吴明烜之七政书与天象相近,理应颁行。主簿陈聿新推算己酉年时宪已颁各省止于本年,暂用其七政经纬躔度月五星凌犯等书及日月交食,自康熙九年以后,俱交吴明烜推算」。从之。
九月,钦天监监正杨光先言候气之法不验。先是,五年正月,杨光先疏言:候气之法乆失其传,十二月中气不应乞敇。礼部采取宜阳金门山竹管、上党羊头山秬黍、河内葭莩备用,从之。至是疏称:取到律管,秬黍葭莩照尺寸方位,候过二年未见效,验得?
㫖:「候气之法,自北齐信都,芳取有效验之后,经千二百馀年,俱失其传。能行修正之人,可得与否,详问再议。寻议:「据杨光先称,律管尺寸虽载在司马迁史记》,而用法失传。今博访候气之人尚在,未得应仍令延访」。从之。
八年三月,复用西洋新法。先是,七年十一月,命大臣传集西洋人,与监官质辩。至
午门测验正午日景,西洋人南怀仁言监副吴明烜所造。康熙八年七政时宪闰十二月,应是康熙九年正月,又有「一年两春分「两秋分」之误。
命大学士图海、李霨等赴观象台测验。八年正月丁酉,是日立春,南懐仁预推午正太阳,依象限仪在地平。
上三十三度四十二分,依纪限仪离天顶正南五十六度十八分。依黄道经纬仪在黄道线正中在冬至后四十五度零六分,在春分前四十四度五十四分,依赤道经纬仪在冬至后四十七度三十四分,在春分前四十二度二十六分,在赤道南十六度二十一分。依天体仪于立春度分所立直表,则表对太阳而全无影。依地平仪所立八尺有五寸表,则太阳之影长一丈三尺七寸四分五厘。于是六仪并测一一符合图,海等言测验南怀仁所指,皆符吴明烜所指不实,应将康熈九年时宪交南怀仁推算得。
㫖:前时议政王大臣以杨光先何处为是,议行汤若望何处为非议废及今日议复之,故向马佑、杨光先、吴明烜问明再议,寻议传问,监正马佑等亦言南怀仁所指皆合天象,每日百刻,虽前代行之已乆,但南懐仁推算九十六刻之法既合,应将九十六刻推行,又南怀仁言,罗㬋计都月孛星系推算所用,其紫炁星无象,不闗推算,应自康熙九年始将紫炁星不入七政书,至候气系古法,现今推算亦无用处,俱应停止」。从之。三月南怀仁言:雨水为正月中气,吴明烜于康熙八年十二月置,闰是月二十九日值雨水,即为康熙九年之正月,置闰当在九年二月。从之。
十五年八月,令钦天监官员学习新法,谕曰:「钦天监専司天文厯法,任是职者,必当学习精熟。向者新法旧法,是非争论。今既知新法为是,满、汉官员,务令加意精勤,此后习熟之亽,方准升用,未习熟者,不准升用。
十七年八月,预推七政交食,表告成掌。钦天监事南怀仁接推汤若望所推法,为书三十二卷,名曰《康熙永年表》。
二十一年八月增制。
盛京推算表南怀仁疏言,新法照北极之高度,另有推算日月交食表,名为九十度表,惟
盛京无本地之表,今春随。
驾测得。
盛京北极之高较。
京师多二度,应制九十度表,以凭推算。从之。三十一年三月,令钦天监将䝉古昼夜节气时刻,增载颁朔,其增载之名二十有三:曰科尔沁,曰杜尔伯特,曰扎赉特,曰郭尔罗斯,曰阿噜科尔沁,曰乌珠穆沁,曰浩齐特,曰巴林白扎噜特,曰阿巴哈纳尔,曰阿巴噶,曰柰曼,曰克什克腾,曰苏尼特,曰翁牛特,曰敖汉,曰喀尔喀,曰四子部落,曰喀喇沁,曰茂明安,曰乌喇特,曰归化城土黙特,曰鄂尔多斯。
四十二年三月,增衍䝉古诸处推算表,钦天监疏言:「各䝉古东至野索,西至雅尔坚,自北极,高四十四度之巴尔库尔河,及北极高六十八度之武地河,宜照四十四度之表式,推至六十八度」。从之。五十二年四月,令钦天监将䝉古及哈密昼夜节气时刻,照新图推算增表。礼部议:「科尔沁等二十三处,䝉古节气太阳出入,自康熙三十二年照理藩院旧地图推算,今新地图系用。
御制新仪,测得北极高低,经纬度数,丝毫不爽,㢠非旧图可比。嗣后俱照新图推算。又钦天监推算各省皆
以省城为准,今新向化诸䝉古及哈密,应以有城池及有房屋之地,为准推算增列」。从之。其增载之名一十有五:曰布咙堪布尔噶苏台,曰额格色楞额,曰桑锦达赉,曰肯特,曰克噜伦巴尔城,曰图拉河汗山,曰喀尔喀河克勒和硕,曰鄂尔坤额尔徳尼昭,曰●格扎布堪,曰推河,曰翁吉,曰萨克萨克图古哩克,曰固尔班赛堪,曰哈密,曰阿拉善。五十三年十月测。
畅春园北极高度黄赤距度。先是,五十年十月谕曰:「天文厯法,朕素留心西洋,法大端不误,但分刻度数之间,乆而不能无差。今年夏至钦天监奏闻,午正三刻,朕细测日景,是午初三刻九分。此时稍有舛错,恐数十年后所差愈多也寻。
命制中表、正表、倒表各二具,均高四尺,铜象限仪二具,半径均五尺至是。
谕和硕诚亲王允祉等曰:「北极高度黄赤距度,于厯法最为𦂳要,著于澹宁居后,每日测量,寻奏测得」。
畅春园北极高三十九度五十九分三十秒,比观象台高四分三十秒。黄赤大距二十三度二十九分三十秒,比旧少一分三十秒。
十一月
命学习、算法官员分往各省,测北极高度及日景和。硕诚亲王允祉等疏言:「昔郭守敬修授时法,遣人各省。
实测日景,故得密合。今除
畅春园及观象台逐日测验外,于里差之尤较著者,如江南、浙江、河南、陜西、四川、云南、广东七省,遣人测量北极髙度及日景,则东西南北里差及日天半径,皆有实据」。从之。
五十六年二月。
《御定星厯考原告成。先是,二十二年十一月,谕九卿等曰:「阴阳选择,书籍浩繁,吉凶祸福,多相矛盾,且事属渺茫,难以凭信,若各据一书,偏执已见,捏造大言,恣相告讦,将来,必致诬讼繁兴,作何立法,永行无弊?」寻议取钦天监所定通书大全》内二十四条,附入选择通书,彚为一部,遵行名。
钦定选择通书》,五十二年十月,命大学士李光、地将曹振圭所著书,重加考订,赐名《星厯考原》。至是刋刻告成。
颁发钦天监。
谕曰:「厯日内所列九宫以上元为中元,传误已乆,宜悉依朕所定星厯考原,更改之」。于是以康熙二十三年甲子为上元,起一宫。自后中元甲子起四宫,下元甲子起七宫一百八十年,周而复始。
五十七年四月。
御定七政四馀万年,书告成,始顺治元年至康熙六十年,按年排列节气日时日月五星交宫入宿度分。自
后准式增续。
六十一年六月
御制《律厯渊源告成内厯象考,成》四十二卷,分上下编,有图有表,以康熙二十三年甲子天正冬至,次日壬。
申子。正初刻为法,元七政皆从此起算。
雍正三年三月,颁发厯象考成,令钦天监教习推算时。
圣祖仁皇帝御制律厯渊源,刋刻告竣。世宗宪皇帝御制序文,以考成为推步之模,命监臣学习遵守。
八年六月
命钦天监修日躔月离表,以推日月交食,并交宫过度,晦朔弦望,昼夜永短,五星凌犯,续于考成诸表之末。
时钦天监疏言:「日月行度,积乆渐差,法须旋改,始合天行,臣等钦遵」。
御制考成推算,时宪七政,觉有微差。盖考成按西法算书纂定,而其法用之已乆,是以日月行度差之微芒。
渐成分秒,若不修理,恐愈乆愈差。今于雍正八年六月初一日日食,臣等公同在台,敬谨观候实测之,与推算分数不合,伏乞。
敕选熟练人员详加校定修理,从之。乾隆二年正月,令天下举精通天象之人,上谕大学士等曰:「在玑衡以齐七政,视云物以验岁功,所以审休咎、备修省先王,深致谨焉。今钦天监于节度时刻,固已推算不爽,而星官之术占验之方,天文家互有疏密,非精习不能无差。海内有精晓天文明于星象者,直省督抚确访试验术,果精通,咨送来京,该部奏闻请㫖。
六年十一月
钦定协纪辨方书告成。先是,五年七月,大学士伯鄂尔泰等疏言:「选择吉日,三代以上,祗论干支之刚柔,絶少拘忌。后世论说日多,术家递衍增设神煞本,一日而吉凶顿,殊本一星而名号杂出,以致民间趋避无所适从,现在算书馆奉。
㫖:重修选择通书万年书,先据监臣将应改条目及神煞俗论应行删去者,奏请。
敕部定议:「今和硕庄亲王等请将罗㬋计都依古改正。按罗㬋计:都生于日月交行,谓之天首天尾,天首属罗天尾,属计自古而然。应依改正再七,政古有四:馀紫炁其一,应请添入。其选择通书抵牾重复、应删应改及未该者,令率同馆员详考编辑」。进呈御览恭候。
钦定仍将旧有名目,附载卷末,以示传疑,以备博考。从之,至是告成。
命名《协纪》辨《方》书。
御制序文,弁于卷端。
十二月
御定万年书告成,始天命九年。下元甲子,按年排列节气时刻,冠以前代三元甲子编年,自黄帝上元甲子始。
七年六月
御制厯象考成后编告成。先是,三年四月,和硕庄亲王允禄等言:「钦若授时,为邦首务,尧命羲、和、舜、齐七政尚矣。三代以后,推测寖疏。至元郭守敬本实测以合天行,独迈前古,明大统法因之。然三百馀年未加修,改乆而有差我。
朝用西洋法数,既本于实测,而三角、八线立法尤密,但其推算皆用成表,学者鲜知其立法之意。
圣祖仁皇帝御制《考成》一书,其数惟黄赤大距减少二分,馀皆仍西人第谷之旧,自西人噶西尼、法兰徳等。
制坠子表以定时,千里镜以测逺,爰发第谷未尽之义,大端有三,其一谓太阳地半径差,旧定为三分,今测止有十秒,其一谓清䝉气差,旧定地平上为三十四分,髙四十五度止有五秒,今测地平上止三十二分,髙四十五度尚有五十九秒,其一谓日月五星之本天,旧说为平圆,今以为撱圆,两端径长,两腰径短。以是三者,则经纬度俱有微差。臣戴进贤等习知其说而未有明征,未敢断以为是。雍正八年六月朔日食,按旧法推得九分二十二秒,今法推得八分十秒,验诸实测,今法果合。盖自第谷至今一百五十馀年,数既不能无差,而此次日食,其差最显,所当随时修改以合天也。数象首重日躔,日与天㑹以成岁也,次月离月与日㑹以成月也。日月同度而日为月揜,则日食日月相对而地隔日光,则月食皆以日月行度为本。今依日躔新表推算,春分比前迟十三刻,秋分比前早九刻,冬夏至皆迟二刻。然以测髙度,惟冬至比前髙二分馀,夏至秋分仅差二三十秒。盖测量在地面,而推算则以地心,今所定地半径差与地平上之䝉气皆与前不同,故推算毎差数刻,而测量所差,究无多也。至其立法以本天为撱圆,虽推算较难,而损益旧数以合天行,颇为新巧。臣等按法推详,阐明理数,伏乞
亲加裁定,颜曰:
御制《厯象考成》后编,与前书合成一帙,得㫖颁刻书凡十卷,先数理次步法,次日躔、月离、交食表,以雍正元年癸帽天正冬至、次日丁酉子正初刻为法元七政,皆从此起算,至是告成请。
御制序文。
谕曰:「朕志殷肯构学,谢知天所请序文,可勿庸颁发,宜将厯降谕㫖及诸臣原奏,开载于前,则修书本末巳明」。
十七年十一月。
御制仪象考成志,表告成。先是,九年十月,钦天监监正戴进贤等疏言康熙十三年。
圣祖仁皇帝命南怀仁制造仪器,及纂成灵台仪象志》一书,有解,有图有表,乃天文科推测星象所常用者。
其志中原载星辰循黄道行,每年约差五十一秒,合七十年则差一度。今为时已久,运度与表不符,理宜改定。再康熙十三年时,黄道赤道相距二十三度三十二分,今测得相距二十三度二十九分。志中所列诸表,皆据曩时分度所当修合天行。又三垣、二十八宿以及诸星,今昔多寡不同,应以本年甲子为元,厘辑增订,以资考测。下王大臣议,从之。至是告成和硕庄亲王允禄等疏言:汉以前星官名数,今无全书。晋志载吴太史令陈卓总巫咸、甘、石三家星官,著于图录,凡二百八十三官,一千四百六十四星。今亦不见原本。隋丹元子《步天歌》与陈卓数合。后之言星官者,皆以《步天歌》为准。康熙十三年,监臣南怀仁修仪象志星,名与古同者总二百六十一,官一千二百一十星,比步天歌少二十二官二百五十四星。又于有名常数之外,增五百一十六星,又多近南极星二十三官一百五十星。监臣戴进贤等据西洋新测星度,累加测验,《仪象志》尚多未合。又星之次第多不顺,序臣何国宗恭奉?
圣训厘正臣刘松龄、鲍友管等详加测算,著之于图。臣允禄等复公同考定总计星名与古同者二百七十七官,一千三百一十九星,比旧仪象志多十六官,一百零九星与步天歌为近。其中次第颠倒凌躐臣等顺序改正者一百五官四百四十五星。其尤彰明较著者,二十八宿次舍。自古皆觜宿在前,参宿在后。其以何星作距星,史无明文。仪象志以参宿中三星之西一星作距星,则觜宿在后,参宿在前。今依次顺序,以参宿中三星之东一星作距星,则觜前参后与古合。又于有名常数之外,增一千六百一十四星。按其次序,分注方位,以备稽考。又近南极星二十三官一百五十星,中国所不见,悉仍西测之旧。共计恒星三百官三千零八十三星,编为总纪一卷,黄道经纬度表赤道经纬度表各十二卷,月五星相距恒星经纬度表一卷,天汉黄赤经纬度表四卷,共成书三十卷。伏乞
钦赐嘉名。
御制序文,冠于卷端,刋刻以垂永久。从之命名,《仪象考成》。
十二月,改正时宪书觜、参二宿次序。大学士忠勇公傅恒等议:周天躔度以二十八宿为经星,经星之数多寡不一,所占之度亦广狭不一,而前后相次,总以各宿之第一星为距星,此天象之自然,古今所不易也。其间惟觜参二宿相距最近,觜止三星,形如品字,其所占之度狭,参有七星,三星平列于中,四星角出于外。其所占之度,广古法以参宿中三星之东一星作距星,则觜前参后。康熙年间用西法算书,以参中三星之西一星作距星,遂改为参前觜后。故时宪书内星宿值日亦依此。序铺注以星度考之,古以觜在前则距参一度。而分野之度狭以参在后,则距井十度三十六分,而分野之度广。若如西法以参在前,以觜在后,则参反距觜一度,而参宿距井之十度三十六分,移而归觜,似不如古法为优。今庄亲王等既称奉?
命重修《仪象志》恒星经纬度表,顺序改正,参宿在后,觜宿在前,乾隆十九年之七政书,即用此表推算,应如所请,以乾隆十九年为始。时宪书之值宿,亦依古改正,以觜前参后铺注,则与恒星经纬度表相合,而四方七宿分配木、金、土、日、月、火、水,七政之序亦合矣」。从之。
二十年六月。
命测量新辟西疆、北极高度东西偏度。谕曰:「西师奏凯大兵直抵伊犁,准噶尔诸部尽入版图。其星辰分野日出入昼夜节气时刻,宜载入时宪书,颁赐正朔。其山川道里应详细相度,载入皇舆全图,以昭中外一统之盛。左都御史何国宗素谙测,量同五官正明安图副都统富徳带、西洋人二名,前往各该处,测其北极高度、东西偏度,及一切形胜,悉心考订,绘图呈览。所有坤舆全图及应需仪器,俱酌量带往」。
二十二年丁丑,十月庚申朔,颁乾隆二十三年时宪书。增列新辟,准噶尔部回部及新附外藩昼夜节气时刻,并分列。
盛京东北诸方于首:其增列之名二十:曰巴里坤,曰穆垒,曰济木萨,曰乌噜木齐,曰安济海,曰珠勒都斯,曰崆吉斯,曰哈什,曰伊犁,曰博罗塔拉,曰哈布塔克,曰拜达克,曰斋尔,曰塔尔巴噶台,曰吐鲁畨,曰鲁克沁,曰乌沙克塔勒,曰哈喇沙尔,曰库尔勒,曰哈萨克。其分列之名五:曰三姓,曰黑龙江,曰吉林,曰伯都讷,曰尼布楚。
二十五年庚辰,十月壬申朔,颁乾隆二十六年时宪书,增列回部及新附外藩昼夜节气时刻。其增列之名二十有六:曰布古尔,曰库车,曰赛哩木,曰阿克苏,曰乌什,曰喀什噶尔,曰鄂什,曰巴尔楚克,曰英阿杂尔,曰叶尔羌,曰和阗,曰伊里齐,曰玉陇哈什,曰哈喇哈什,曰克里雅,曰色哷库勒,曰喀楚特,曰三珠,曰鄂罗善,曰什克南,曰拔达克山,曰斡罕,曰博罗尔,曰安集延,曰那木干,曰霍罕,曰塔什罕。三十五年庚寅,十月癸酉朔,颁乾隆三十六年。时宪书将后页,纪年加编至一百二十岁。先是本年正月奉。
上谕:「国家熙洽化成,薄海共跻寿宇,升平人瑞,实应昌期,是以每岁题报直省老民老妇年至百岁及百岁以上者,不可胜纪,因思向来所颁时宪书后页,纪年祇载花甲一周为断,殊不知周甲寿所常有,而三元之序,数本循环,成例拘墟,未为允协,著交钦天监自乾隆三十六年辛帽岁为始于一岁下添书六十一岁,仍依干支,以次载至一百二十岁,则开帙犁,然期颐并登正朔,用符纪岁授时之义。
三十九年甲午十月辛巳朔,颁乾隆四十年时宪书増列土尔扈特等处昼夜节气时刻。其增列之名二十有四:曰阿勒坦淖尔乌梁海,曰汗山哈屯河,曰唐努山乌梁海,曰乌兰固木杜尔伯特,曰额尔齐斯河,曰斋桑淖尔,曰阿勒台山乌梁海,曰阿勒辉山,曰科布多城,曰乌里雅苏台城,曰布勒罕河。土尔扈特,曰巴尔噶什淖尔,曰乌陇古河,曰赫色勒巴斯淖尔,曰和博克萨哩土尔扈特,曰扎哈沁,曰斋尔土尔扈特,曰吹河,曰晶河土尔扈特,曰库尔喀喇乌苏土尔扈特,曰塔拉斯河、曰和硕特,曰那林山,曰特穆尔图淖尔。
四十三年戊戌十月丁巳朔,颁乾隆四十四年时宪书。増列两金川各土司等处昼夜节气时刻,其増列之名十有三:曰三杂谷,曰党坝,曰绰斯甲布,曰金川勒乌围,曰金川噶拉依,曰瓦寺,曰革布什咱,曰布拉克底,曰小金川美诺,曰巴旺,曰沃克什,曰明正,曰木坪。
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五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