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沓藏书

卷五十八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五十八《选举考》十二

举官

乾隆三十四年,准学正、学录留监题补助教。吏部议:覆管国子监事、侍郎徳保奏称:国子监学正、学录等员,向例厯俸期满,准其咨部,以各衙门典簿、司务等官补用。原以䇿励㣲员,俾上进有阶,各知黾勉,但其中有文理优长、训课有方、著有成效者,或遇推升别缺,伊等在各衙门,仍不过循分办,公于本监转失一称职之员,似于公务未见禆益,嗣后遇有应升人员,准臣等酌量请。

㫖留监,俟助教缺出,照例题补」。得㫖允行。

谕:朕在京月选州县,有掣籖后告病者,准附于下月引见,如下次尚未病痊,该部即行开缺,至遇朕巡幸之前两月有托病不即引见,冀归下月验放者,一经具呈告病,即和除开缺,将来另选得缺,仍著该部于带领引见,时将该员原选缺分之逺近繁简事様,一并注明,候朕定夺。如此,则诡避之技无所施,而诠选尤为澄肃。著为令」。

三十五年

谕御史蒋曰纶奏请禁督抚指名拣发人员一摺所奏颇为近理。督抚等差委需人,既经奏请拣发,则拣发之人尽可供其随材委用,何必于侯补人员内指名请拣。况伊等是否在京督抚,何由预知?形迹之间,易招物议,日乆且恐,渐滋流弊。嗣后各省督抚请拣人员,不得于摺内指名附请。

谕吏部将髙晋奏请改教之阳湖县知县邓世让,带领引见,㸔其人甚平庸,实应改教,及检阅该员履厯,从前系由教职保举,堪膺民社,是以补授县缺,此与别项由知县改教职者不同人之心术操守虽不易知,然量其材质可否,试以民社督抚等稍能留心察㸔,不难立辨,何至一人之身,前后判然,竟至如出两人之理,总由该上司并未实心甄核,徒以姑息市恩虚应故事,不惜贻悞地方所致,倘不将原举之人加以处分,谁复知所惩儆?嗣后由教职六年俸满,保举知县人员内如有复行改教者,即将原保之督抚、学政等一并议处,著该部定例具奏。其从前保举邓世让之督、抚、学政等,并著查明,即照新例行」。寻议。嗣后由教职俸满保举知县,复请改教者,将原保举之。督抚。学政照保荐不实例,降二级调用。申详之司、道、府、州、县等官降三级调用,加级纪录不准抵销」。从之。又

谕:「据总管内务府大臣奏:兼摄茶库之兵部员外郎五十三,现升礼部郎中,请仍留兼摄库务,所奏不可行。前因内务府人员习气不好,是以令六部选𣲖诚干司员引见,兼管六库,俾相牵制。此等兼摄之员,若令乆于其任,则不但不能纠察,转恐沾染积习,彼此联为一气,殊非派员监理之本意。嗣后六部人员兼管六库者,并定限三年更换一次。其有升任等事,总管内务府大臣,概不准留,著为令」。

三十六年,

谕:「前谕各省督抚,将州县升授京职人员,填注切实,考语送部,另班引见。原欲为外省留熟练之员,期于吏治有益。第思此例,行之日乆,恐不免有流弊。昨曾谕吏部,将现任京员中由卓异等项内升者,查明带领引见,并予甄录记名备用,自无虑其终滞,曹司亦可无庸预为别择。所有月选内升人员,督抚出具考语,送部之例,可不必行。嗣后吏部将此项人员,每三年查办一次列名带领引见,候朕量加录用,著为令。定各衙门小京官保送同知、通判例」。吏部议:「太常寺卿谢溶生奏赞礼郎、读祝官由监生官学生出身保送抚民同知、通判,请照亲军校出身保送理事。同知、通判例,俱厯俸三年,经京察一等,方准保送,请嗣后读祝官、赞礼郎、鸣赞及各衙门小京官,凡遇咨取抚民同知、通判时,该堂官于京察一等人员先尽保送。此外实有能识文义、办事明白之员厯俸在三年以上者,不拘等第一体保送,宁缺毋滥」。从之。

谕:「向来翰林院侍读、侍讲学士及侍读、侍讲、中允、赞善等官,有需次候补者,例俱坐补原官,不得通融借用。此等词曹清秩额缺有数,一经回籍。至来京应补时,輙格于成例,未免守候需时,因思读之与讲。系衔虽殊,品秩相等,而汉缺中允赞善,亦非若满员之铨用,殊途分别五、六品顶带者可比。从前坐补之例,未免过于拘泥,即稍为变通,于体制亦无妨碍。嗣后此等候缺人员、读讲中赞准,其各自通融补用,著为令」。又

谕嗣后如朕巡幸时,遇有预保千总,咨送到部,即著留京办事之王大臣,照外省送到年满千总之例,验㸔,分别注册给咨,令其即回本任,毋庸在京守候。三十七年,酌定挑取中书学正事宜。先是,三十四年刑部侍郎钱维城奏,准考取内阁、中书前经御史条奏,吏部定议于己丑科㑹试荐巻内及钦取朝考引。

见未用人员内挑取荐巻,挑取字画,须凭墨卷,而墨巻省分坐号向系弥封榜发之后,下第举子坐号,及曾经得荐,不难查知。或生希冀请于发榜日主考房官填榜后,先行出场知贡举及内帘监试,率同弥封官将各房荐。卷查出墨卷,逐一弥封封固奏请。

钦㸃大臣阅取先行奏。

闻俟。

朝考引

见后一并挑足,带领引。

见。

钦定名数,挨次録用。又礼部奏:「准考取学正、学録,原议,于㑹试荐巻,内与中书一同办理。今中书既另请钦派大臣録取,其选择学正、学録之处,请一并交钦派大臣,于㑹试荐巻録,取中书额数内酌量寛取十数名,带领引。

见恭●。

钦定又礼部奏:「准内阁中书有撰文缮冩之责,文理固宜。明通字画,尤须端楷前议,于荐巻挑取,亦属慎重之意。苐查各房荐巻,原以朱巻为凭,字画之工拙,本不能知,多有落巻内字画,堪以録取。因一二文艺小疵未经呈荐者,今仅将荐卷,一项挑取,殊觉未尽。请将各举人墨巻不分曾否呈荐,俱交知贡举,弥封省分红号一,并交主考官于出榜次日赴宴谢。

恩后仍即入闱将各墨巻校阅,按数选取」。从之。又

谕:「昨兵部将拣发云南武乡人员带领引见,内由緑营汉官拣用者,止有一员。询之,该部因向来遇有拣选汉员内合例者甚少,未经保送到部,是以多将各处保送之满洲人员拣补,但思绿营将领虽属满、汉叅用,亦必须所占员缺多寡,适均方合体制。若似此概将满员拣发,行之日乆,势必绿营尽成满缺,非所以广抡选而励人材,即或成例稍有碍窒难行,亦何妨斟酌变通,俾武臣登进之途益昭公允。即交兵部将拣选武职人员,详悉议行」。

三十八年,定商籍回避寄籍之例,广东升任,布政使姚成烈条奏:「嗣后商籍中式之员,咨回各本省照寄籍之例,于截取赴选文结内,声明咨部注册,俟铨选时查核回避」。下部议行。

改设巴里坤府州、县各官,大学士九卿㑹议巴里坤遵。

㫖改为镇西府宜禾县,乌噜木齐改为迪化州,俱系邉逺,𦂳要满缺,令该督于陜、甘两省满员内拣选调补。其安西一府,地近嘉峪闗,较巴里坤,更居内地,应改为安,西直𨽻州,并州同州判等官,俱定为邉缺,于内地对品调补。五年俸满,以应升之缺即用」。从之。谨按:嗣后陜、甘改设各官,均照此例。

定翰林考选御史唐淮奏:「考选御史选御史,所有翰林院编修、检讨,均俟㪚馆授职,后厯俸已满三年,方准保送」。从之。

谕:朕驻跸热河,月选知县内有经验㸔大臣拟改教职者,每改一员,祗于正备中带领二员引见,若拟改两员,即带备班四员,其馀毋庸概令前赴热河至冉备人员,更不必令其逺渉,即引见时有经特㫖改教者,其缺归入下另行铨补。其现今拟改教职之员,如情愿前来引见者,固听其便否,亦无庸勉强著为令」。吏部议覆给事中富尔敏疏奏:「府尹一官管辖二十四州县,凡属员升调,叅罚𦂳要事件,与直𨽻总督㑹办尤多。请嗣后顺天府尹、府丞缺出,凡籍𨽻直𨽻省人员,概行扣除开列」。从之。

定候补教职效用例。吏部议准:嗣后各省教职,凡病痊终养,以及丁忧起复人员,有情愿自效者,准其赴省呈明,听候该督抚委用。遇有缺出,先尽二等举人,冉委候补教职。

又准湖南巡抚梁国治条奏,道府员缺𦂳要,嗣后道府升迁事故悬缺需员署理者,俱一面遴选妥员委署,一面随时奏。

闻从之。

谕:「嗣后八旗升迁官员,如实系亲老不能逺离者,得缺后,准其呈报该部声明,縁由带领引见,候朕临时酌量,或以旗员或以部缺改用,自无不可,俟该员养亲事毕,仍照伊原得之缺坐补。其预为地歩巧行规避之例,永著停止。著为令」。

谕:现在记名,以副都统补用,人员甚少,副都统缺出,颇难其选。从前曾有㫖,令领侍卫内大臣、八旗都统等,于各该管侍卫章京内将堪膺副都统职任者,各就所知保举一人,著仍交领侍卫内大臣、八旗都统等,照前降谕㫖保举,于三日内封章具奏。若该管处无可保之人,即所知他处行走者,亦可毋得徇情滥行保举。

更定推升通判、调、取引。

见给事中何曰:「佩条奏在外推升通判,向例停其调取引」。

见通判职居府佐,有督率属员之责,请嗣后通判一项,亦令调取引。

见恭●

钦定从之。

三十九年,

谕向来。

陵寝总管原系京城应升之人,拣选带领引见补授,续因朕怜念」。

陵寝翼长等俱系应升之人,而又无多升缺,令其来京与此处应选之人,一同带领引见,是以本地翼长,升授居多。但伊等俱系本地之人补授后,不无瞻徇庇䕶之处,转属无益。嗣后各

陵寝总管员缺,仍著照旧例,以京城应升之人,拣选带领引见。

定本省盐场批验大使,祗令商籍回避,浙江巡抚三保条奏盐场大使批验所,大使如止籍𨽻本省,并非商籍者,仍照旧毋庸回避。若系商籍之员,于起文赴选时在文结内,声明某省商籍,咨部注册,以凭查核回避」。从之。

令内阁中书由吏部带领引见。御史穆精阿条奏,嗣后内阁中书一项该衙门查核,合例后,由吏部带领引。

见」。从之。

定福建、晋江等县教职繁缺,福建巡抚余文仪、学政汪新㑹题:「请将闽省泉州府属之晋、江、安溪、同安及漳州府属之龙溪、漳浦、平和,诏安七县学教职,照知县繁缺,分别调补。从之。

四十年,定设拣选投供簿,吏部议覆。御史邱日荣所奏:「各省请员拣发,应以到部投供及供限已满人员,方准拣选。嗣后凡应投供人员,另设拣选投供簿未经投供者,概不准预挑」。从之。

定各部主事遇四缺后,截留一缺,吏部议:主事一项,因各部学习㪚馆,并奏明题补人员,为数较多,遇有缺出,扣留题补,未免多占选缺。请嗣后各部主事缺出,以六部通计题补,至第四缺后,即截留一缺归选奉。

㫖依议。

谕:「向来马兰、泰宁二镇标遇有千把总员缺,俱由各该镇拟定正陪送部引见,候㫖简补。其未经补用之,拟陪各员,下次虽得拟正,亦尚须赴京引见。今思此等微弁,既经挑选拟陪原,系可供録用之人,若下次遇缺拟陪冉,令来京师引见,未免复劳䟦渉。嗣后马兰、泰宁二镇升补千把总,所有拟陪未用之员,著该部记名下次,遇有应补缺出,即按次补用,毋庸冉行送部,着为令」。

更定中,赞升转例。吏部奏查詹事府中允、赞善二项,例由修撰、编修、检讨、升任向无分别,现在正五品之庶子例,由从五品之读讲等官具题,满洲中允亦例由赞善升用。所有汉中允员缺,请仿照满中允之例,由右转左。并将左右赞善按次升转,开列具题」。从之。

陜西布政使富纲奏请定直𨽻州员缺,不准于所属知县内题补得。

㫖允行。

四十一年

谕:「朕向来驻跸热河,所有月选文武各员,令该堂官带至行在引见,如遇巡幸各省,则月选之文员、通判、州县等官、武员骁骑校、千总等官,即令留京办事王大臣验放,不使选员乆覊旅食,以示体恤,第王大臣验放除照。九卿等所验衰颓者,照例改教外,并未见有所更调,固属不敢擅专之意,但缺之繁简不同、人之能否不一,若人地或不相宜,当官即不免于丛脞,是以朕于月官引见时,每慎重甄核,有年力强壮人尚明白而掣得简缺,亦有人本平庸齿,复就衰而掣得繁缺者,必为斟酌对调,以协量材授官之意。今王大臣于验㸔月官,惟恐更调易招物议,遂为依様,葫芦倘用违其才,于吏治未为有益,嗣后王大臣等验㸔月官见有人缺不相当者,即为悉心商确,酌议对调,仍令派出之九卿科道覆㸔,如意见相同,即一体聨衔具奏,请㫖遵行。若九卿科道中有言尚未允协者,着吏部,将所言之人记明,并将拟调之员扣存,候朕回銮后引见定夺。其武职内有应分别营卫者,亦一体酌核妥议,即自此次巡幸山东为始。著为令。又:

谕各部郎中员外俸满截取知府时,令该堂官酌量堪胜繁简,分别出具考语,保送引见。其有不胜外任者,即行声明留部。各该堂官自应慎重甄别,以副因才器使之意,乃相沿日乆,各部堂官于俸满人员率多徇情取悦。惟户部近日尚有列为简缺及不胜外任者,留部亦不过一两人,其馀各部则多以繁缺保送,殊非核实办公之道。知府为方面大员于吏治民生实有闗系,岂容以不堪胜任之员滥竽贻悮?况各部保送人员,遇有贪黩等事,原举之堂官处分甚重,该堂官即欲瞻徇情面,宁不知自顾考成乎?嗣后各部堂官于俸满截取人员,务须秉公察核,分别宜繁宜简及不胜外任,据实办理,不得仍前滥送。又各部院司员补放,御史向曾禁止,不令仍兼本衙门办事。嗣因各部院欲得谙练人员,仍准该堂官保留兼原衙门行走。诚以公务为重,特通融酌办。乃近年以来,凡各部院司员补放御史者,该堂官率以熟手奏留兼办,竟似成例相沿,漫无区别。且御史有稽察部务之责,一经留部,则兼吏部者必不肯纠叅吏部之事。兼户部者必不肯纠察户部之事,其他可以类推乆之恐致流弊。嗣后由部院改补御史者,非实系练习部务必不可少之人,该堂官不必擅行奏留,著为令。等谨按向来部员俸满、截取知府,皆以繁缺保送。又司员升授御史,仍兼办部务经。

圣明酌定庶荐,不致滥邀,而政体益,昭慎重矣。又

谕嗣后吏部查明满洲䝉古人员,有府道丁忧回旗已满百日,在部行走者,俱于每年十月内带领引见一次,即自今岁为始」。

谕满洲蒙古人员由道府丁忧,回旗已满百日在部行走者,曾降㫖于每年十月内该部查明带领引见,至满员内,曾任丞倅州县丁忧回旗在原衙门行走者,伊等曾膺外任,于地方事务自较谙习,著吏部。一、并查明照道府回京人员之例,亦于每年十月内带领引见一次。

等,谨按四十二年奉。

谕兵部武职满员副将以下丁忧、俸满、病痊等事,回京改用京职者,照吏部例,每年年终带引见一次。又四十六年。

谕内务府官员擢用道府者,丁忧回旗于百日满后,照例带领引见。其包衣汉军未曾为内务府司员者,照八旗汉军人员,俟服满归部铨选,俱著为令。谨附识」。又

谕吏部议奏嗣后直𨽻州知州一项,请于各部院京察保送引见,准其一等之主事等官,内出具切实考语,保举引见,按班升用。所议尚未允协六部主事,分办部务,有年事多谙练,京察时保列一等,以之升补直𨽻州知州,自堪胜任至太仆寺等衙门主事,及与主事升转相同之经厯都事、寺丞、署正等官,平日本无事可办,实非六部主事,可比,一旦骤膺直𨽻州之选,必致竭蹶贻悮。嗣后直𨽻州知州缺出,应于六部京察一等,满、汉主事内保举,引见记名铨用。其小衙门之主事等官,如有京察保列一等者,止可令其改用六部主事,设其中果有才具出众之员,在部复经保列一等者,原未尝不可録用,庶于慎重吏治、甄拔人材之道,均为有益。

四十二年

谕兵部奏请陜西西鳯协副将伸泰母老终养一摺。旗员本无终养之例,我满洲从来淳朴之习,但知尊君效力家计,有所弗顾。即外任有因亲老情愿回旗者,原不妨据实呈明,该上司回京当差候朕酌用京职,若照緑营终养之例,回京闲住转属非是,而其人不得俸禄,亦必致艰窘。如因该员养亲事毕,仍得外用,则旗人更不应如此存心计图便宜。伊等外用,原系朕特恩,岂可因此希图恋职?设使奉派出差出兵,伊等亦得因亲老呈请终养乎?所有嗣后旗人终养之例,著停止。其有亲老情愿回京者,准其具呈督抚,奏明送部引见。文员以部属用武员,或用侍卫,或用旗职,候朕酌量降㫖伸泰,即照此例行。

定理藩院郎中、员外郎题留咨选各事宜,吏部议覆,理藩院奏称:满洲郎中满洲䝉古员外郎缺出,将一缺留题,续出二缺,咨部铨补,应如所奏办理,但郎中、员外郎内,有满洲䝉古之别,请嗣后满洲郎中、满洲员外郎䝉古员外郎,如出三缺,准其一缺,留题二缺咨选,应以各积各缺计算,庶不致混淆」。从之。

谕吏部议请从六品之州同及布政使经厯理问等官,概不准其题升知县,应如所议。但此等人员内或有才猷出众者,若限于成例,未免可惜。嗣后著各该督抚于此等人员留心察㸔,如才具果堪膺民社人地,实在必需者,准其专摺奏请」。

四十三年,奏准承徳新改府、州、县为题缺,吏部奏热河同知遵。

㫖改为承徳府知府,其八旗等㕔改为知州,知县均定为在外题补之缺」。从之。

定州县以上酌改繁,简缺不得与佐杂互易。吏部言:「各省州、县以上选缺改繁,而佐杂调缺改归部者,近日渐多。请嗣后各省酌改缺之繁简,按缺分大小,互相更换,不准以州县上之缺与佐杂互易」。从之。

谕:在京各部院堂司等官,虽非外任上司属员可比,亦有管辖考核之责,而外姻亲属中如翁婿、甥舅之类,戚谊最为亲近,向例概不回避,究未妥协,著该部另行定议具奏。寻议得嗣后京官外姻亲属、中母之父及兄弟妻之父及兄弟己之女婿、嫡甥若在同衙门令官小者回避,其同衙门同官者,令后进者回避」。从之。

吏部将丁酉科八旗及直省一、二等入选,拔贡带领引。

见奉。

㫖以知县试用者,特通阿等十五人,以部员用者苏保等九人,馀交吏部以教职、佐贰等官用。吏部奏:「苏、保等以部员用者,向无成案,若照新科进士分部学习之例,未免太优,请照雍正八年湖北拔贡杨可镜之例,在七品小京官上,学习行走」。从之。四十四年。

谕三宝奏:「福建台湾道张栋,三年届满,应遴选更调,请将兴泉永道、俞成调补。其兴泉永道,系由部请㫖之缺,请调简员补用。俞成遗缺,既请员拣放,而张栋回至内地,又复空闲待补,仍须另请题缺,与其多此周折何如即令对调之为直㨗乎?所有兴泉、永道员缺,著即令张栋补授,嗣后如有台湾、道府期满调回者,即照此办理。著为令」。

四十五年,停员外郎俸满截取。吏部言:「前因郎中不敷升用,于乾隆三十二年十一月奏请将员外郎二年俸满截取知府。现查各部郎中截取者已不乏人,所有员外俸满截取之例,应请停止」。从之。又

谕申保于赛哩木沙雅尔两处所遗阿竒木伯克员缺,并未拣人奏请补授。阿竒木乃统理一城事务之人,一经缺出,即当拣人奏请补授。如内地道府,朕尚知其贤否,有记名者,至于回部伯克之贤否,朕安得知之。向来阿竒木缺出该城大臣于众伯克内拣选数人奏请补授,其中开注谁优?朕即准令补授回部各城驻防大臣,当拣其好者保奏,不可稍有瞻徇。若将不肖之人瞻徇妄保,日乆事出较内地妄保府道者,加倍治罪。著将此通谕驻防乌什、叶尔羌、喀什噶尔、哈喇沙尔、库车哈密等回城,大臣等务遵朕㫖行。又

谕:「昨因袁守侗奏请将文安县知县资原庚改教,朕阅该员出身,系在教职任内,由举人本班截取,经该抚给,咨赴选得缺后,又经特派大臣验㸔,何以复行改教?因令军机大臣详查,原验之督抚大臣并降㫖,交吏部酌定处分,随据查明,资原庚甫,于本年二月经该抚李湖验㸔,给咨四月,选授文安县后,系派出之绰克托等验㸔,则资原庚系属近日之事,其年力衰壮,可以一望而知,非数年后渐觉衰颓,始请改教者,比嗣后教职截取选授知县人员,其到任五年后,督抚以衰老甄别者,则原验之,督抚大臣竟毋庸置议,若未届五年,即以衰老被劾,则距验㸔时甚近,何至遽行衰迈?其察验之不实可知,即将该督抚及派出验㸔之大臣,均照例议处。著为令」。

谕:「嗣后各邉省烟瘴苗强,厯俸未满,离任各汉员,除告病终养,仍照旧例坐补外,其丁忧服阕各员,著归入起复,应补班内,由部照例铨补,所有仍发原省交该督、抚酌量题补之例,著停止」。

定议叙人员轮流间补,吏部议:「凡捐饷修书优叙即用之员,遇各项应得缺出,先用即用一人,次用正班一人,轮流间补」。从之。

谕:「向来各部院司员保送三库税、差钱局、坐、粮㕔等项,每有将曾经得差之人员未隔数年复行保送者,不知在京满、汉司员人数本多此等得项较优之差,自应令其均沾普及若出差未乆,复予保送,则从未得差者未免向隅,嗣后保送此等差使之员,其已经派过者,著以十年后方准再送。如堂官等违例朦混,保送经朕查出及被人叅奏者,即照徇庇例议处,著为令」。

谕向来各部院司员升调别处者,有准留原衙门行走之例,固为●练事务起见,但部院人材不乏,断无少此,一二人即不能办事之理。所有现在各部院奏留人员,俱不准仍兼行走。至刑部为刑名,总汇必得谙悉律例之员理。藩院有外藩事件,必系䝉古旗员能习䝉古文语者,奏留之例,尚属可行,然亦必带领引见,候朕钦定,方可准其仍兼行走。著为令。

四十六年,䕶军出身读祝等官,不准保送理事,同知礼部尚书徳保奏:「向例拣选抚民同知、通判,如读祝官、赞礼郎鸣赞三项,内有由䕶军亲军前锋及拜唐阿挑补者,不准保送,今拣选理事同知、通判,均系外任,请即照抚民同知通判之例,将由䕶军人等出身之读祝等官,均不准其保送」。从之。又:

谕:「和珅等奏请将内务府现任笔帖式归并八旗应考现任笔帖式内,届期统由吏部请派大臣一体考试等语,固属酌归简易,自应如此办理。但各部院衙门笔帖式甚多,内务府笔帖式较多,若一体考试,势必内务府人员考居下等者多,嗣后内务府笔帖式著归各部院笔帖式,一体考试,并仿照乡㑹试之例,分别字号,另列等第,以昭平允。

四十七年,

谕:「嗣后朕驻跸热河时,补放世袭佐领,祗令正陪人员前来引见。其列名人员,毋庸前来」。

四十八年,

谕昨福建建宁镇总兵缺出军机处将记名之副将各员名单进呈,已简用王炳矣。查阅此外记名者共五员,俱系满洲旗员推原。其故皆由各省奏请拣发将备人员,而在部候补候选汉员本少,是以向来多由侍卫章京满员保送发往兼之銮仪卫满洲、汉军人员,又有应得额缺,原议未免过优,以致各省叅将、副将等缺满员居多,各该督抚保送。亦多满员外省緑营习气,自不若满洲之淳朴娴习弓马,足以整顿营务,但不定以限制行之日乆,各标营均系满员,于绿营升迁之途,必致壅滞,殊非满、汉一视之道。所有各省武职自守备以上及銮仪卫满洲、汉军额缺,并酌量调剂,俾汉员升途,得免壅滞,旗员亦不致滥冗军机大臣㑹同该部分晰议行。

谕各部院司员升调别处奏留原衙门行走之例,业经降㫖停止,因刑部为刑名,总汇理藩院有䝉古事件必得熟悉之员,是以准其仍兼行走。但思奏留人员内,如京堂、翰林等官,本属闲曹,兼各部行走尚无闗碍,至科道有纠劾之责未便,令其仍兼各衙门办理司员事务,即刑部、理藩院之●悉部务司员,本部留以办事,有何不可,何必又送科道博升职之虚名,资掣肘之浮议乎?嗣后刑部、理藩院概不准兼科道,其果能始终出力,该堂官据实奏闻,带领引见,候朕以四五品京堂酌量补用,仍可兼部行走。

四十九年,更定满、汉从六品以下佐杂议叙人员,轮选班次。吏部言:「向来各馆修书及各处捐输,议叙人员,酌量分班选用,于正班应用人员,并无窒碍。近年以来,各馆奏请优叙者,愈积愈多,渐至各项正班应用笔帖式及外任佐贰人员,得缺无期,于铨政未为平允。应请将满、汉人员议叙选法,另为更定,庶议叙与正班,均得轮流补用。

一,各部、院满洲䝉古、汉军笔帖式,定例,各按旗分用,考取三人,捐纳一人议叙,一人缮本,一人降调一人,遇有议叙即用者,均应先尽补用。乾隆四十五年十一月,内臣部因议叙,即用人多侵占正班,奏明即用一人,后仍用正班一人轮流间用。今查数年以来,各处议叙人员又数倍于前,现在正班补期较难,今请更定议叙,即用一人,后用正班三人,其有各馆夹片奏明,不论旗分即用人员,亦请仍按旗分入,于即用班内统较奉。

㫖日期先后补用,议叙即用者,既经如此,更定其议。叙正班三缺,后用者亦应更定为正缺后用。

一、专用理藩院䝉古笔帖式定例正班,贴冩一人,考取一人议叙一人,近年议叙,即用与议叙各班之前,先用者多计,正班止用三人,而议叙者竟用至六人正班得缺较难,应请更定议叙,即用人员用一人,后将正班三项各用一人,冉准议叙,先用者用一员,冉用正班三项各一人,轮流补用,以昭平允。

一、外任从六品以下佐杂至从九品未入流等官,原定议叙,即用一人,后用正班一人轮流间用。今查汉员议叙,向系各积各缺,正班止用一人各项议叙,皆得到班计正班用一人,而议叙者竟至倍蓰,正班竟无得缺之日。今请更定照满员议叙之例,无论何项议叙,即用先用分缺,简用正班,㡬缺后用,与正班㡬班后用。凡议叙班次相同者,各并作一班到班时统较奉。

㫖日期先后即用,分缺简用,正班㡬缺,后用正班,㡬班后用者,止准各用一人,冉到班时,将其次奉。

㫖之人各用一人,周而复始,庶议叙与正班,均得补用,不至偏枯」。从之。

五十年,

谕:向来各省副将缺出兵部,于由部推升者,将本省之合例应升,㕘将同各省俸深反一等,卓异人员,开单进呈,而于应题之缺,外省如无合例人员,兵部开列请㫖,则止将记名及一等卓异者,缮单进呈。其本省叅将及各省俸深人员,并不开列,虽系向例如此,但条例繁多,转易启吏胥髙下其手之弊。嗣后各省副将缺,出兵部开列时,无论部推题补等缺,著将本省合例应升叅将及各省俸深人员与记名及一等卓异者,概行开单进呈,候朕简放,以昭画一,著为令」。又湖南巡抚陆耀疏称:「定例官员父母年七十以上,家无以次成丁,或年至八十,虽家有次丁,俱准呈请终养。至人子出仕有年,其父母先已迎养在署,自可朝夕承欢,公私兼尽。若父母初未随任,在外者不肯言归,在家者转出求仕,于名教大有闗系,查有试用。知州李永采据称伊父年已八十,止有子侄。侍奉又试用知县胡宗定有嫡母在家,现年亦八十,该二员俱例应呈请终养。今在省候补正需时日,乃皆背弃老亲,逺来待缺,虽其年力均可委用。然方今人才甚多,并不少此两人,即候终养事竣,冉出报效,亦未为迟。臣为风俗人心起见,现在勒令回籍终养,并通查所属,如有例应告归之员,即令呈请归籍侍养请。

敕下各直省督抚,不论现任及试用人员,凡亲年八十以上及独子之亲年、过七十以上者,通饬自行呈明,听其终养,似于

皇上孝治天下之至意,不无小补」。得㫖所奏是该部。如议行。嗣后吏部议奏:「地方正佐各官,父母年老,先已迎养在署者,准该员呈明,袛停其升转,不必概令离任回籍奉。

㫖此议是依议」。又经兵部奏:「向来武职丁忧,虽有副将以上回籍守制,叅将以下在任守制之别,而亲老改补近省及呈请终养,俱系与文职一体办理。今文职亲年八十以上及独子之亲年七十以上者,既应呈明,终养武职,亦未敢两歧应请。自千总以下,多系本省人员,仍遵照旧例外,其守备以上,亦照陆耀所奏办理奉。

㫖:兵部具奏武职守备以上各官亲年凡八十以上及独子之亲年七十以上者,应否照陆耀所奏呈请终养一摺。文武虽无岐视,而职任各有不同。文职以教孝为先,武职则以教忠为重,是古人于兵革之事不妨夺情,而武职当出兵打仗时,虽遇私艰,仍在军营宣力,情形又殊,原不必与文职官员一体办理也。嗣后应丁艰之副将以上,著照文职,一例行。其叅将以下,如有因亲老呈请终养者,照旧例办理。其馀亲老者,不必概令离任回籍。

谕:「现在记名堪胜知府者,渐次用完,将来遇有缺出,不敷简放。著传谕刘峨、萨载、富勒浑、福康安、闵鹗元、毕沅、农起、明兴、何裕城,于所属同知直𨽻州内,秉公拣选堪膺郡守者二三员,具奏并出,具切实考语送部引见,候朕酌量简用,即或督抚现属内难得其人,其从前属员,有在别省为同知直𨽻州者,如果熟,悉其才具,可胜知府,亦准一体保送。

谕前据何裕城奏请将丁忧知县王垂纪留办西安城工一摺,已批所奏不可行,并谕该抚即饬该员回籍守制。昨又据富纲奏请,以丁忧云州知州宋昌琤接办宁台厂务,亦批不必令另选合例之人具奏矣。夺情起复,非所以教孝敦伦。古人惟于军旅之事,偶一行之,若地方遇有不情,如撤拉尔逆回等事,军务𦂳要,其承办军需之各州县,设遇丁忧,该督抚自不妨奏请,权令在任守制至城工、厂铜,非军务可比有,何必须一人始终经理,而为此破例之举?设遇其人,病故又将如何?岂必起死回生,而后可不致乏员办事耶?大抵该督抚之为此奏,非徇情市恩,即系该员干求请托,并非専为地方政务起见,徒令此等在任守制之员,坐拥㢘俸恋职忘亲,转藉王事覊留,不得稍尽人子之礼,资为口实,于官方政化俱有闗系,著通饬各省督抚,嗣后非遇军务,不得以丁忧人员奏请留任。著为令。又工部议,准街道㕔管理街道,向例由工部、歩军统领衙门各选派司官二员,都察院选派御史二员带领引。

见恭●。

钦㸃,毎衙门各一员,工部司员既有部务难以兼顾,步军统领衙门又止有满员,其本衙门事务亦繁,即所派之御史,若専止满员,恐该员等住居内城,不能常赴外城查阅,应请嗣后保送管理街道之御史,兼派满、汉各一员,俾住居城外之汉御史,更得就近不时稽查,并查照旧例责成巡城御史,各按所管地方,协同管理。又街道

ctextchar:5604
向系一年为满,恐更换太速,未免责任,不专嗣后并请仿照巡城之例,统以两年为满,方请更换至管理街道之司员御史及协理之巡城御史,如不认真督办,致有道路不平,惰民索诈等弊,叅奏议处,似此立定章程,庶外城街道整顿有方,可以肃观瞻而便行旅从之辟举。

等谨按汉初诸王列侯之国,惟相命于天子,其御史大夫以下,皆自置至州郡别驾,长史以及掾吏,皆刺史、太守自辟,是犹沿袭三代,封建时诸侯荐人于天子,二卿命于天子,一卿命于其君之制,不知既举封建而郡县之,又使其长得自辟僚属,不惟启大权旁落之渐,亦殊非官方画一之规,我朝无辟举之令,一命以上,皆归于吏部,或外省督抚,陛辞之日,自请携带人员随往委用,嗣即停止,我世宗宪皇帝,许督抚保举幕宾,限年奏请,録用亦不数行,至于保举堪任言职及经学,分别补用。其白首穷。

经癃老不能至都者,并蒙。

异数给与职衔,附辟举卷内,以备我朝之掌故云。

顺治二年,

诏举秦中山林隠逸,并録用故明文武进士举人。十二年,科臣朱徽奏:请饬督抚无论前代遗绅与山林隠逸,果有才堪理民、学足辅世者,核实具奏,该部覆核,即加擢用。其不愿仕者,亦准其原官休致,庶四方向风人才軰出」。下所司议行。

十七年,四川道御史杨素藴奏言:「臣阅邸报,见平西王呉三、桂恭请升补方面一疏,以副使胡允等十员俱拟升云南各道,并奉差部曹亦在其内,臣不胜骇异。夫用人,国家之大权,惟

朝廷得主之,从古至今未有易也,即前此经略用人奉有吏、兵二部,不得掣肘之。

㫖亦惟以军前效用各官或五省中人地相宜资俸应得者,酌量具题,从未闻以别省不相干渉之处及见。

任京官,公然坐缺定衔,如该藩今日者也。且该藩疏称求于滇省既苦索骏之无良,求于逺方,又恐叱驭之不速,即如所言,湖南、蜀省去滇稍近,犹可计日受事,若京师、山东、江南等处,距滇省万里,不知所谓逺更何在也?况该藩用人。

皇上所以特假便宜者,不过欲就近调补,无误地方耳。若尽天下之官,不分内外,不论逺近,皆可择而取之。

则何如归其权于吏部,照常铨授,尤为名正言顺也。即云、贵新经开辟,料理乏人。诸臣才品,为该藩所知,亦宜先行具题奉」。

㫖俞允然,后令吏部照缺铨补,犹不失权宜之中,计乃径行拟用,无异铨曹,不亦轻名器,而䙝国体乎?夫古。

来人臣忠邪之分,其故莫不起于一念之放,肆在该藩,敡厯有年,应知大体,即从封疆起见,未必别有深心,然防微杜渐,当慎于先机,伏乞

天语申饬令该藩嗣后惟力图进取,加意绥辑,一切威福大权,俱宜禀命」。

朝廷则

君恩、臣谊两得之矣」。疏入,报闻。康熙十九年,云南巡抚伊辟奏请将随行人员坐名题补。

上谕大学士等曰:「此等坐名随行人员,果堪用者,亦复何害?乃一时仓卒奏请,往往不能尽当。如知府、知县等官,俱将此辈补授,徒误地方。此后坐名题补各员,概为停止,吏部仍照例铨补。

雍正元年,吏部奉:

谕㫖:各省督抚衙门事繁,非一手一足所能办,势必延请幕宾相助,其来乆矣,但幕宾贤否不等,每有不肖之徒,勾通内外,肆行作弊,黜陟属员,则清浊混淆,申理讼狱,则曲直倒置,败督抚之清操,误督抚之功名,彼则置身事外,饱槖而去,殊属可限。夫今之幕宾,即古之叅谋记室,凡节度观察等使,赴任之时,皆征辟幕僚,功绩果著,即拜表荐引,彼爱惜功名,自不敢任意茍且,嗣后督抚所延幕客,须择厯练老成、深信不疑之人,将姓名具奏,如效力有年,果称厥职,行文咨部,议叙授之职位,以示砥砺,该部详议具奏」。寻议各省督抚,应将幕客姓名,造册报部,勤慎无过者,照应得职衔,即用,无职衔者,量给职衔,特疏举荐者,从优议叙,如徇私保举,照徇庇例议处。从之。

六年,内阁奉:

谕㫖:向来督抚赴任之时,有奏请将平日所知人员带往以备委用者,朕因督抚事务甚繁,欲得素所熟悉之人,以收臂指之效,事属可行,是以允从所请,令其带往,酌量题补。近闻督抚等带往人员,在地方不甚相宜,或群相趋奉,而指为上司之腹心,或妄生议论,而以为上司之偏袒其中,弊端日生,以致流言不少,朕思所带之二三人,其得力者有限,而阻众人效力之心,且督抚等果,公正精明,善于察吏,则阖属中,岂无有廉干之员可相信?以心相资为理者?何必带往之一二人,是頼而启众口之疑议乎?除已经到任之后,因本地要缺,奉㫖题补,不必解任外,如杨文乾、陈时夏、莽鹄立,及各省督抚大吏从前所请带往之人目,今见在属下者,俱著回京,请㫖另用。

乾隆元年,奉:

谕㫖尚书杨名时奏荐进士庄亨阳、举人潘永季、蔡徳峻、秦蕙田、吴㧞、贡生官献瑶、监生夏宗澜等七人,皆留心经学,可备録用,杨名时见管国子监事务所荐庄亨阳等七人,著该部调来引见,为该监属员,听杨名时等分委办事,以收成均课士之益。

二年,

诏地方有才品优长、山林隐逸之士,著该督、抚核实具奏,酌予録用。

七年,奉

谕㫖:「朕御极以来,广开言路,虚心纳谏,其言是者,不次超擢,未是者亦曲予优容。科道官当体朕心,于国家纲纪、政事利弊、官吏贤否、民生休戚,一一据实指陈,方为无忝厥职,乃黾勉尽言者,固不乏人,而或者以讦为直,务自取为名髙,而朝廷卒不获其益者,亦复不少,此皆用匪其人,官不称职,朕亦不能辞其咎也。夫言官为风纪所闗,止为身谋,则将来或因以分门树异,或因以植党营私,必致惑人心而揺国是,史册所垂,足为殷鉴。古者谏无专官,故进言之路广。三代而下,始设官而责之以言,然如马周阳城之起,布衣而为御史,其事犹可风也,兹特降谕㫖,著大学士九卿,择以素所深知,其人有骨鲠之气、直朴之风,而复明通内外政治者,不拘资格,列名封奏,朕将量加録用焉其外,而督抚于各属员中有深知灼见可备纠绳之任者,亦准列名封奏。

十六年,选举经学人员。先是,乾隆十四年奉谕㫖:「圣贤之行本也,文末也,而文之中经术,其根柢也,词章其枝叶也。翰林以文学侍从,近年来,因朕毎试以诗赋,颇致力于词章,而求其沈酣六籍,含英咀华,究经训之阃奥者,不少概见,岂笃志正学者,鲜与抑有其人而未之闻,与夫穷经不如敦行,然知务本,则于躬行为近,崇尚经术,良有闗于世道人心有若故侍郎蔡闻之、宗人府府丞任启运,研穷经术,敦朴可嘉。近者侍郎沈徳潜学有本源,虽未可遽目为钜儒,收明经致用之效,而视獭祭为工,剪彩为丽者,迥不侔矣。今海宇升平,学士大夫举得精研本业,其穷年矻矻宗仰儒先者,当不乏人,奈何令终老牖下,而词苑中寡经术士也?内大学士、九卿外,督抚其公举所知,不拘进士、举人、诸生,以及退休闲废人员、能潜心经学者,慎重遴访,务择老成敦厚纯朴淹通之士,以应精选,勿滥称朕意焉。至是大学士、九卿等保举经学人员遵。

㫖冉加核实奏上奉。

谕㫖:保举经学之陈祖范、吴鼎、梁锡璵、顾栋髙,既据大学士九卿等,公同覆核,众论佥同。其平日研穷经义,必见之著述,朕将亲览之,以觇实学在京者,俱交送内阁进呈。其人著该部带领引见在籍者,行文该督抚就取之。朕观其著述,另降谕㫖,或愿赴部引见,或年老不能来京者,听嗣于八月奉。

谕㫖:据王师摺奏,保举经学之陈祖范、顾栋、髙年力老迈,不能来京,陈祖范、顾栋、髙俱著赏给国子监司业职衔,以为绩学之劝,所有著述留览,寻授吴鼎国子监司业,梁锡璵额外司业。

三十八年

谕:「前据办理四库全书总裁,奏请将进士邵晋涵、周永年、余集举人戴震、杨昌霖调取来京,同司校勘业,经降㫖允行。但念伊等现在尚无职任,自当予以登进之途,以示鼓励,著该总裁等留心试㸔年馀,如果行走勤勉,实于办书有益。其进士出身者,准其与壬辰科庶吉士,一体㪚馆举人,则准其与下科新进士,一体殿试,候朕酌量録用。

四十五年

谕原任陜西巡抚毕沅保奏之闗。中书院掌教进士戴祖启著加恩,以国子监学正、学録用。

皇朝文献通考》卷五十八

 {{ anno.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