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沓藏书

卷七十七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七十七《职官考》

等谨按:自古帝王,体国经野,因人事以授官,马考所载,汉、唐之迹备矣。宋承唐制,阶品烦多,虽正官非别敕不治本司事,当时朝士颇议之,而终不能革。辽设南北面诸官,以理庶务。金建三省,颁新制,换官格,虽因俗之治,亦一代之规也。元初命刘秉忠、许衡等酌古今之宜,定内外之官,典制綦备。大徳以后,爵赏滋繁,名器日滥焉。明太祖罢丞相,以部府诸司理天下事,亦汉九卿遗意。末造批答,归之寺人。军纪司于纨绔,岂立法之始意乎?本朝创制显庸,典章明备。

国初首设八旗,天命十一年,设八大臣及十六大臣。自是定官制,建六部,内外文武纲举目张。

世祖章皇帝混一寰㝢,大小官制相维,葢监前代而损益之。而内而八旗各部院,外而督、抚、提、镇,满、汉并用。

文武兼资,补缺汰浮,因革尽善。

列圣相承,凡所以综核名实,澄叙官方。因时以制,宜者,无弗周备我。

皇上耆定功成,昄章式廓,设官置吏,中外相维。是以万里之遥,若臂指之相,使兆民之众,若呼吸之可通。官习其事,民安其教。求之汉、唐极盛之时,未闻整齐,画一有如此者,而又何论于前五朝乎?谨依前考例,首载建置规模,详稽各官之裁设职掌,附以禄品之制,作《职官考》。

官制

太祖髙皇帝辛丑年,以

开国之初,凡出兵校猎,不计人之多寡,各随族党屯寨而行,猎时毎人各取一矢,凡十人,设一长领之,各分队伍,其长称为「牛录额真,至是,遂以名官凡三百人为一牛录,每牛录设额真一。

甲寅年时,复以削平诸国,每五牛录设一札兰额真五札兰额真,设一固山额真,毎固山额真,左右设两梅勒额真,初设有四旗旗,以纯色为别,曰黄、曰红、曰蓝,曰白。至是増设四旗,㕘用其色镶之,共为八旗,又置理政听讼大臣五人,札尔固齐十人。凡有听讼之事,先经札尔固齐十人审问,然后言于五臣,五臣再加审问,然后言于诸贝勒。众议既定,奏明三覆核之。

天命五年,分总兵官品级为三等,其副将、㕘将、游撃亦如之,众牛录额真俱为备御官,毎牛录下,设千总四人。

十一年,

太宗文皇帝嗣位,设八大臣为固山额真,每旗一人,与诸贝勒偕坐议事。凡出猎行师,各领固山兵以行。又

设十六大臣,每旗二人,料理国政,审断讼狱,不令出兵驻防。又设十六大臣,亦每旗二人出兵驻防,仍行差遣,居则审理词讼。

天聪五年,设六部官,每部设一贝勒主之。吏部设承政一员,户、礼、兵、刑、工五部,承政各二员,䝉古承政六部各一员。汉承政,吏、户、礼、兵、工五部各一员,刑部二员。每部各设㕘政八员、启心郎一员。工部増设汉㕘政二员、蒙古㕘政二员、汉启心郎二员。其办事、笔帖式,各酌量繁简、补授,凡称榜式,俱著停止,称为笔帖式如

钦赐榜式名者,仍称榜式八年。

谕曰:「朕闻国家承天创业,未有弃其国语,反习他国之语者,弃国语而效他国,其国亦未有长久者也。䝉古诸贝子弃䝉古之语名号,供学喇嘛,卒致国运衰微。今我国官名,俱因汉文从其旧号,夫知其善而不能从,知其非而不能省,俱未为得也。凡我国官名,俱易以满语,勿仍袭总兵、副将、㕘将游撃、备御等旧名,定五备御之总兵为一等。公一等总兵官为一等,按班章京、二等总兵官为二等,按班章京、三等总兵官为三等。按班章京,一等副将为一等,梅勒章京,二等副将为二等,梅勒章京、三等副将为三等,梅勒章京一等㕘将为一等,札兰章京二等㕘将为二等,札兰章京游撃为三等,札兰章京备御为牛录章,京代子为分,得拨什库章京为小拨什库,旗长为专逹,屯拨什库仍为屯拨什库。凡管理,不论官职管固山者,即为固山额真。管梅勒者,即为梅勒章京。管札兰者,即为札兰章京。管牛录者,即为牛录章京管巴雅喇堆额真,即为堆章京管巴雅喇扎兰额真,即为札兰章京。嗣后俱照我国新定者称之,若不遵我国所定之名,仍称汉字旧名者,是不奉国法恣行悖乱者也,查出决不轻恕。

九年,设蒙古八旗官员。先是八年,以和硕贝勒徳格勒等所获察哈尔国千馀户分给八旗。是年正月,复以察哈尔来归官兵,均𨽻各旗。至是始编审䝉古壮丁及在内旧喇嘛沁壮丁为䝉古八旗,每旗设固山额真一人,梅勒章京、札兰章京各二人,及佐领骁骑校等官。

等谨按,此设蒙古八旗之始也。官制悉与满洲同。

十年,以

国初,设立文馆,至是改为内三院,曰内国史院,曰内秘书院,曰内宏文院,各设大学士一人顺治元年,増设内三院学士各一人。二年,以翰林官分𨽻之,称内翰林国史院、内翰林、秘书院、内翰林、宏文院,增侍读学士、侍读等官,各分其事为职,掌内国史院,职掌记注,诏令收蔵。

御制文字凡用兵行政事宜,编纂史书,撰拟郊天告祝文及。

升殿宣讲庆贺表文,纂修祖宗实録,撰拟矿志文编纂机宻文移及各官章奏掌记官员升降文册,撰功臣母妻。

诰命印文,追赠诸贝勒。

册文凡六部事宜入史册,选择记载,一应逺方往来书札,俱编入史册,内秘书院职掌撰外国往来书札并。

録各衙门奏疏及词状撰拟。

敕谕祭文内宏文院职掌注释,厯代行事、善恶、进讲、御前侍讲。

皇子并教诸亲王颁行制度。崇徳元年,设都察院。

二年,

命固山贝子尼堪等与议政事,每旗设三员,以巩阿岱等为议政大臣。复集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

固山贝子,固山额真:都察院承政及新设议政大臣。

谕之曰:「议政大臣或出兵,或在家,向时甚少,若遇各处差遣,则朕左右及王贝勒之前,竟无议事之人矣!议政虽乏人,然不令妄与㑹议者,以卑微之人㕘议国家大事,彼必逢迎其主,且以贤能自居,谄䛕之词,既悞其主,复悮国政,今特选择,以尔等为贤,置于议事之列,正欲令各念其主,为国效力耳」。

三年,定䝉古衙门为理藩院,又定部院官制。先是,六部、都察院、理藩院各设承政三四员,其馀皆为㕘政官,止二等。至是,范文程等奏请每衙门止设满洲承政一员以下酌量。设左、右㕘政理事官、副理事官、额哲库各官凡五等。上可其奏。更定八衙门官制,六部、理藩院、都察院承政各一员,吏部左㕘政二员,右㕘政三员,理事官四员。

副理事官六员,户部左㕘政二员,右㕘政四员,理事官十员,副理事官十六员,礼部左㕘政二员,右㕘政三员,理事官四员,副理事官七员,兵部左㕘政二员,右㕘政三员,理事官十员,副理事官十六员,刑部左㕘政二员,右㕘政三员,理事官六员,副理事官八员,工部左㕘政二员,右㕘政三员,理事官九员,副理事官十二员。启心郎,每部三员,满一员,汉二员。额哲库,每部二员,理藩院左、右㕘政各一员,副理事官八员,启心郎一员,都察院左、右㕘政各二员,理事官六员,满、汉䝉古各二员。

七年,定汉军八旗官员。先是二年,分乌真超哈为二固山,每固山设固山额真一人,编壮丁为牛录旗,用元青色。四年,分为四固山,每固山,増设梅勒章京二人,扎兰章京四人,牛录章京十八人。其三旗以黄白红色镶之,一旗纯用元青色,至是始编为八旗,増设各官,其色与满洲同。

八年,设守。

陵官

停诸王贝勒管理部院。

顺治元年。

世祖章皇帝定鼎燕京,定内外文武官制,内官自阁部以至庶司、外官、藩、臬、守、令、提、镇将弁略仿明制而损。

益之兼用满、汉人详见后各官下

三年,罢织造太监。

四年,更定八旗官名,礼部遵谕议定固山额真按班章京,堆章京梅勒章京,扎兰章京、牛录章京噶布什贤噶拉、按班噶布什贤章京皆。

系管兵官衔,不论世职大小有授此官者,即照此衔称之,凡箭号等项,亦书此衔于上,其世职按班章京改为精竒尼哈畨梅勒章京改为阿思罕尼哈畨,扎兰章京改为阿达哈哈畨牛录章京改为拜他拉布勒,哈畨半个前程改为拖沙喇哈畨。其在部院官员,各省驻防章京,官衔仍照旧。

八年复。

命诸王贝勒管理部院。

九年,复停诸王贝勒管理部院。十年,给事中刘显绩奏请设立记注官,凡皇上诏谕一言一动及诸臣奏启,俱随事直书,以为万世法则」。报闻。

罢各省巡按。

等谨按各省巡按,専以察吏安民为要,迨其后多受属员献媚,㕘劾无闻,郑亲王济尔哈朗请停此差。从之。详见后都察院下。

十五年,裁尚寳司。初设卿、少卿等官。顺治元年裁。二年,以给事中朱徽疏请,复设如旧。至是

谕吏部曰:「向以官制宜备设立尚寳司衙门,满、汉文官,専理用寳事务,朕近见该司事简员多,且既有尚寳监承收,又经内三院看用该司理事、副理事、卿丞等官,似皆可省,今暂行裁之,各官照品改用」。

谕大学士觉罗巴哈纳等曰:「朕思大理寺衙门所管事务无多,不过三法司㑹议时,少有事耳。此等事堂上官三人办理足矣。工部衙门有左右侍郎,部中诸事,郎中、主事同办之,其总理稽查,则左侍郎办之有馀,即无右侍郎,亦何不可?中书科、中书舍人所管事务,有何繁剧,允宜裁汰,至于道员管理,事务繁多,当増员不可复汰,科员甚多,全无职掌,一科中用都给事中等足矣,设汉军副理事官何为,原因从外行取不遇御史员缺,故改用耳。又在外布政司衙门、左布政使事繁,右布政使有何职掌?此非冗员,而何内外官员中此等冗员甚多,但部院堂官不肯详察,岂有本衙门官不知其有用无用者乎?汉官动称总兵官及各武官并无用兵丁应行裁汰,有肯将文职裁汰者乎?此皆伊等偏执之处,尔等可将朕谕传谕议政王、贝勒、大臣、九卿、詹事、科道等官,当此钱粮匮乏之时,故尔暂行裁汰,嗣后钱粮充裕,再行増设,未为晚也。

谕吏部曰:「自古帝王设官分职,共襄化理,所闗甚钜,必名义符合,品级画一始足昭垂永久,用成一代之典。本朝设内三院,有满、汉大学士、学士、侍读、学士等官,今斟酌往制,除去内三院秘书宏文国史名色,大学士改为殿阁大学士,仍俱正五品,照旧例兼衔,设立翰林院,设掌院学士一员,正五品照旧例兼衔除掌印外,其馀学士亦正五品以上,现任各官俱照本品改衔供职以后升授衔品,俱照新例内三院旧印俱销毁,照例给印,内阁满字称为多尔吉衙门汉字称为内阁翰林院,满字称为笔,特黒衙门汉字称为翰林院。其侍读学士以下员数、官衔满名,照汉官称谓,通著察例,详议具奏。六部,满、汉尚书俱作正二品,满字仍称阿里哈。按班汉字仍称尚书。满、汉侍郎俱作正三品,满字仍称阿思哈尼。按班、汉字仍称侍郎理事官,满字称为伊齐,辖喇哈畨汉字称为郎中,俱作正五品副理字,官满字称为爱什拉库哈番,汉字称为员外郎,俱作从五品额哲。库哈畨满字仍称为额者。库哈畨汉字称为主事,俱作正六品。司务添设满官汉字,仍称为司务,满字称为他库喇布勒哈畨,俱作从九品。都察院左都御史满字称为哈思,呼额尔机阿里、费拜察喇,按班汉字称为左都御史,俱作正二品。左副都御史满字称为哈思呼,额尔吉阿思罕尼拜察喇,按班汉字称为左副都御史,俱作正三品。左佥都御史满字称为哈思呼。额尔吉阿达费拜察喇,按班汉字称为左佥都御史,俱作正四品。监察御史满字称为拜察黙拖喇哈畨汉字称为监察御史,俱作正七品。经厯改为司务,添设满官汉字称为司务,满字称为他库喇布勒哈畨,俱作从九品。通政使司通政使满字称为阿里费哈畨布勒哈畨汉字称为通政使,俱作正三品。左通政满字称为哈思呼,额尔吉哈畨布勒哈畨汉字称为左通政,俱作正四品。右通政满字称为伊齐。额尔吉哈福布喇哈畨汉字称为右通政,俱作正四品。左㕘议满字,称为哈思户额尔机爱什拉喇哈畨汉字称为左㕘议,俱作正五品。右㕘议满字称为依齐额尔机、爱什、拉喇哈畨汉字称为右㕘议,俱作正五品。经厯改为司务,添设满官汉字称为司务,满字称为他库喇布勒哈畨,俱作从九品。大理寺卿满字称为阿里哈哈,畨汉字称为卿,俱作正三品。少卿满字称为伊勒希,哈畨汉字称为少卿,俱作正四品寺丞,满字称为希喇黙哈畨汉字称为寺丞,俱作正五品寺正满字称为伊齐。辖库汉字称为寺正,俱作正六品。寺副满字称为爱什拉库,汉字称为寺副,俱作从六品评事满字称为额哲库汉字,称为评事,俱作正七品。司务添设满官汉字,仍称为司务满字,称为他库喇布勒哈畨。俱作从九品。各衙门现任官,俱照本品改衔。供职以后升除衔品,俱照新制这改定官名通行。传谕各衙门满、汉启心郎,原因诸王贝勒管理部院事务而设。今宗人府启心郎仍照旧,其馀部院满、汉、启心郎,俱著裁去照原品另用。其太常寺等衙门满、汉官名品级,著一并议,画一具奏。

十六年,更定在京各衙门满、汉官衔品级,翰林院侍读学士、侍讲学士,侍读,侍讲,修撰,编修,检讨,五经博士,典簿满、汉字俱同,称内阁撰文。中书办事、中书、满、汉字俱同称。以上品级仍旧。宗人府府丞。启心郎。理事官,正四品。副理事官从四品,称谓仍旧。六部,满、汉尚书、侍郎,郎中、员外郎、主事、司务等官,称谓品级,俱仍旧。兵部督捕侍郎称谓品级仍旧。左、右理事官俱改为太仆寺少卿,仍协理兵部督捕。堂上事务正四品。理藩院尚书称礼部尚书。掌理藩院事,正二品。左、右侍郎称礼部。左、右侍郎协理理藩院事,正三品,副理事官从五品院判仍正六品。知事、副使称谓品级如旧。都察院左都御史、左、右副都御史、左、右佥都御史、监察御史等官,称谓品级俱仍旧。满理事官改称监察御史,正七品都事正六品,司务从九品,称谓仍旧。通政使司、通政使、左右通政左右㕘议等官,称谓品级俱仍旧,知事正七品。司务从九品,称谓仍旧。大理寺卿、左、右少卿、寺丞、寺正、寺副评事等官,称谓品级俱仍旧。司务从九品,称谓仍旧。六科都给事中、左、右给事中、给事中称谓品级仍旧。太仆寺满理事官、汉卿俱称卿满副理事官。汉少卿俱称少卿、主簿称谓品级仍旧。光禄寺满理事官、汉卿俱称卿满副理事官。汉少卿俱称少卿、寺丞。四署掌印署。正典簿称谓品级仍旧。国子监祭酒、司业监丞、助教、博士,典簿、学正、学録、典籍称谓,品级仍旧。钦天监监正、监、副春官正夏官正秋官正、冬官正、中官正五官。灵台郎、五官保章正、主簿,五官挈壶正,五官监候五官司厯五官司晨博士、太医院院使、院判、御医、吏目、上林苑监、左右监丞署丞,中书科、中书舍人、行人司司正、司副、行人以上,称谓品级,俱仍旧。户、礼、兵、工四部各库司库正七品,称谓仍旧。礼部㑹同馆通事,满字称通事,汉字称通官,正八品管牛羊官,满字称乌尔哈伯,喀达拉喇哈畨汉字称。司牲官正八品。礼部铸印局、户部、寳泉局、兵部、㑹同馆大使,兵部督捕刑部司狱,工部营缮所丞,称谓品级仍旧。

十七年,定八旗官汉字官名,议定固山额真,汉字称为都统,梅勒章京汉字称为副都统,札兰章京汉字称为㕘领。牛录章京汉字称为佐领乌真超哈汉字称为汉军。

十八年,罢十三衙门,以其事归内务府。顺治十一年,裁内务府,置十三衙,门曰司礼监、尚方司、御用监、御马监、内官监、尚衣监、尚膳监、尚寳监司,设监兵仗局、惜薪司、钟鼓司、织染局。十二年,改尚方司为尚方院。十三年,改钟鼓司为礼仪监,尚寳监为尚寳司,织染局为经局。十七年,改内官监为宣徽院,礼仪监为礼仪院至是年。

圣祖仁皇帝御极,谕吏部、刑部等大小各衙门。朕惟厯代理乱不同,皆系用人之得失,大抵委任宦寺,未有不召乱者。加以佥邪附其间,则为害尤甚我。

太祖

太宗痛鉴往辙,不设宦官,先帝以宫闱使令之役偶用斯辈,继而深悉其奸,是以遗诏有云。

祖宗创业,未尝任用中官,且明朝亡国,亦因委用宦寺,朕凛承

先志厘剔弊端,因而详加体察,乃知满洲佟义、内官吴良辅,阴险狡诈,巧售其奸,荧惑欺朦变易。

祖宗旧制,倡立十三衙门名色,广招党类,恣意妄行,钱粮借端滥费以遂侵牟,权势震于中外,以窃威福,恣肆贪婪,相济为恶,假窃威权要挟,専擅内外各衙门事务,任意把持,广兴营造,糜冒钱粮,以致民力告匮,兵饷不敷,此二人者,朋比作奸,挠乱法纪,壊本朝淳朴之风俗,变祖宗久定之典章,其情罪重大,稔恶已极,通国莫不知之,虽置于法,未足蔽辜。吴良辅已经处斩,佟义若存,法亦难贷,已服㝠诛,著削其世职,十三衙门尽行革去,凡事皆遵。

太祖

太宗时定制,行内官俱永不用,又刘正宗亦当仰遵遗诏,置之重典,但念其年老,姑从寛免,其党类亦皆赦宥。尔等即传布中外,刋示晓谕,咸使知悉,用昭除奸瘅恶大法。

等,谨按马考及五朝续考》,皆详载内侍之职。我世祖章皇帝定鼎之初,减定内官额数,后虽有十三衙门之设,旋即永行裁革。康熙十六年五月,置敬事房。

设总管、副总管。雍正元年九月,定敬事房总管为四品,副总管为六品,随侍等处首领为七品,宫殿等处首领为八品。四年六月,复定正四品。大总管为宫殿监督领侍衔,从四品大总管为宫殿监正侍衔,六品副总管为宫殿监、副侍衔,七品首领为执守侍衔,八品首领为侍监衔。寻又定内官品级自四品至八品俱不分正从,永为定例。乾隆七年,我

皇上钦定宫中则例:凡内监官职,以现今四品为定,再不加至三品、二品以至一品盖。

列圣相承,止以供使令之役。从未干预外事,传为家法,实三代以下所未有也。故不别立宦官一门。又

谕吏部曰:「内三院衙门,自太宗皇帝时设立,今应仍复旧制,设内秘书院、内国史院、内宏文院,其内阁、翰林院名色俱停罢。内三院应设满、汉大学士、学士等官,尔部即开列衔名具奏」。

康熙二年,

诏修品级考,从给事中胡圣愈请也。至十年告成,颁示中外。

等谨按品级考嗣,于雍正十年、乾隆二十二年重修,㑹典时复加更订。

裁苑马寺,卿一员,主簿一员,监正七员。五年,定各部院清、汉字主事员缺并补授之法。吏部议,本年四月内奉。

㫖:凡部院清字主事,汉字,主事缺出,俱论旗补授,查内院、宗人府、各部院清字主事,共二十五员。汉字主事。

共二十三员。蒙古主事共三员。汉军主事共十四员,其清字主事二十五员。每旗应设三员所,馀一缺论。首旗应归镶黄旗内。其汉字主事二十三员,每旗应设三员,因镶黄旗多设清字主事一员,止设二员。其汉军主事十四员,正蓝旗、镶蓝旗各设一员,馀六旗各设二员。内三院䝉古主事三员,不论旗分,将应升补之人坐名补授。其各部院主事,仍照定例,聴该部院坐名补授。如本衙门无应补之人,将本旗内应补部院人员坐名题补清字。主事缺出,将清字笔帖式应升之人移送汉字,主事缺出,将汉字笔帖式应升之人移送」。从之。

六年,吏部议:「覆左都御史王熙奏,户部闗仓等,差工部抽分芦政、造船等差,俱归并地方官,应将户部主事裁减十员,工部主事裁减七员」。从之。九年,

谕吏部曰:「满、汉大臣官员职掌相同,品级有异,应行画一著议,政王、贝勒、大臣㑹同定议具奏」。寻议:旧例,满洲大学士、尚书左都御史俱系一品,侍郎、学士、副都御史、通政使、大理寺卿俱系二品。汉大学士原系正五品,今为二品。尚书左都御史俱系二品,侍郎、学士、副都御史、通政使、大理寺卿俱系三品,满洲郎中系三品,员外郎系四品,汉郎中系正五品,员外郎系从五品。顺治十五年,曽将满洲官员品级与汉人画一,康熙六年改为照旧,今应仍照顺治十五年之例。其现在品级,仍准存留以后补授之时,照此定例补授」。从之。

改内三院为内阁,设翰林院如旧制。十五年,増设直𨽻各省儒学教职各一员。三十七年,裁上林苑监。初设汉监丞一员,所属林衡、嘉蔬、良牧、蕃育四署,汉署丞各一员。顺治十五年,裁林衡嘉蔬署丞二员。至是,监丞及良牧、蕃育二署悉裁之。

三十九年,吏部等衙门㑹议:直𨽻各省督抚题裁闲冗官员:直𨽻井陉道口北道,山东青州道,浙江金衢、严道,福建督粮道,及直𨽻各省屯都司、同知、通判,布政使司理问,都事照磨,按察使司照磨、检校、都司断事卫经厯,州同、州判、县、丞府照磨、知事、司狱,巡检、驿丞、仓库大使、所官等,共三百三十六员。俱应照各督抚等所题,裁汰得。

㫖口北道缺不必裁,馀依议五十七年。

命部院増设䝉古官,増蒙古旗,分御史二员,六部郎中六员、员外郎八员、主事六员。

雍正元年。

世宗宪皇帝谕吏部:八旗满洲、翰林向无升转之途,深为可悯,伊等如何升转之处,著议奏」。寻议:「嗣后翰林院满洲侍读、侍讲、谕徳、洗马,国子监司业缺,出将各部俸满应升之人补授一员,将翰林院编修检讨补授一员,分缺补用」。从之。

诏访明代后裔,袭封一等侯。谕曰:「朕近于

圣祖仁皇帝所贻书笥内检,得未经颁发上谕一道,以明太祖崛起布衣,统一方夏,经文纬武,为汉、唐、宋诸君之所未及,其后嗣亦未有如前代荒淫暴虐亡国之迹,欲大廓成例,访其支派,一人量授官职,以奉春秋陈荐,仍世袭之。朕伏读之,下仰见我。

圣祖仁皇帝海涵天覆,大度深仁,逺迈百王,超轶万古。朕思史纪东楼,诗歌白马,商、周以来,无不推恩,前代后世,类多疑忌,以致厯代之君,宗祀殄絶朕仰体

圣祖如天之心,逺法隆古,盛徳之事,谨将圣祖所贻。

上谕颁发尔等访求明太祖支派子姓一人,量授职衔,俾之承袭,以奉春秋祭享,但恐有明,迄今年代久逺,或有奸徒假冒,致生事端尔。内阁大学士即㑹同廷臣详明,妥议以副。

圣祖仁皇帝寛仁矜恤之至意」。寻遵㫖查明代后嗣镶白旗汉军知府朱之琏等六人引见,以朱之琏为一等侯。

谕翰林院。

皇考圣祖仁皇帝设日讲、起居注官,于词臣中择其才品优长者,以原官充补。嗣恐史官或多溢美之词,故康熙五十六年以后裁省记注,止令翰林文员于理事时轮侍班行。凡有重务要㫖,仍令内阁记而存之,意至深也。至朕缵承,大统上继

皇考功徳之隆,顾惟凉徳负荷为难,今御门听政之初,益当寅畏小心,簪笔侍臣,何可缺欤?当酌复旧章,于朕视朝,临御祭礼」。

庙之时,令满、汉讲官各二人侍班,其仍复日讲起居注官,如康熙五十六年以前故事,尔衙门即遵㫖行。

等,谨按:是年十一月吏部议奏。

日讲、起居注官出差非升任,可比侍班员少,请将翰詹等员署理,仍开列请。

㫖候该员差满回京署员,仍回本任」。从之。又

谕翰林院:「凡各部院衙门,俱设司官定稿、说堂笔帖式,専管翻译㕔官,専管收发文书,翰林院衙门,亦有钱粮出入,升迁议叙,并各衙门文移往来,事务繁琐,闗系非轻,乃俱出自笔帖式典簿㕔之手,岂得保无弊端?嗣后于俸浅编修检讨内,择才守优长者,满、汉各二员,充作司官,専主定稿说堂。

谕以邉外地方辽阔,开垦田亩甚多,将京城无产业兵丁移驻于彼。总理事务王大臣等㑹同兵部详议具奏。寻议热河、喀喇和屯、桦榆沟三处驻兵,派京城兵。

八百名热河驻四百名喀喇和屯、桦榆沟二处,各驻二百名,以五十名为一佐领。每佐领设佐领一员、骁骑校一员,于派出兵丁内设领催四名,再设总管一员、翼长二员,令其统理管辖。其总管驻札热河,翼长二员,分驻喀喇和屯、桦榆沟二处。又

谕户部:各仓监督,向有年限,满、汉一同更换,立法最善。唯通州坐粮贮有通济库闗系钱粮数十万两,而坐粮㕔一差,并无年限,或满员,或汉员升转,则更汉员满、汉参差,更换彼此牵制回䕶,势难彻底澄清。尔部可将通济库钱粮确查明晰,其坐粮㕔一差,或限二年,或限三年,满、汉一同更换,即确议具奏。寻议三年一次,满、汉一同更换。从之。

二年,

命左右两翼各立宗学一所,拣选宗室四人为正教长,十六人为副教长。

复设太仆寺主簿一员,并给官房一所,为太仆寺衙门,从兵部侍郎兼理,太仆寺事务伊都拉请也。又抚逺大将军年羮尧䟽奏:「宁夏驻札满洲兵丁之处,应设将军一员、副都统二员、满洲协领四员、䝉古协领二员,每旗满洲佐领各二员,䝉古佐领各一员,毎佐领下防御各一员、骁骑校各一员,八旗共派驻防兵二千二百名。又八旗应添步兵一千二百名,左右两翼添放防御各一员,令其管辖步兵,看守城池仓库,于马甲内择其汉仗,好者令为前锋。宁夏既驻满洲兵丁,应设理事同知一员。从之。

三年,领侍卫内大臣、前锋统领、䕶军统领等处,设其次办事官。

定内阁侍读学士、翰林院讲读学士等官品级。内阁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读学士、侍讲学士为从四品,翰林院侍读侍讲为从五品,从内阁学士班第请也。

四年,添设内阁汉侍读二员,照满洲、蒙古、汉军侍读品级,授为正六品。

设观风整俗使,九卿奉。

诏议仿唐贞观中置观风整俗使,巡省天下,观风俗之得失。今遣官前往浙江省问风俗,授为浙江等处观。

风整俗使,铸给闗防以重职守。至七年,福建、广东各设观风整俗使一人,寻俱停罢。

又添设中仓南仓满、汉监督,户部议覆仓场,侍郎托时等议:「御史殷式训条奏漕务各款一各仓例,设满、汉监督各一员,办理仓务。中仓、南仓相隔一城,一仓一人难于查看。应于中仓添设汉监督一员,南仓添设满监督一员,可无顾此失彼之虞,应如所请」。从之。

五年,

盛京户部、刑部、工部添设汉郎中各一员,员外郎各一员,主事各一员,从监察御史传色纳请也。

谕兵部:「前科武进士,大半皆授为侍卫,馀亦依次俱得选用。今科进士,朕恐其多选侍卫,反不能尽心学习,所以拣选侍卫者甚少,但伊等未得一时録用,置之间散,殊为可惜。今特广为加恩,将未选侍卫之满洲䝉古进士授为蓝翎,交与领侍卫内大臣效力行走汉军进士,交与该旗,以骁骑校补用。其馀汉进士有人材可用者,分发各省赏食千总俸。命督、抚、提镇试看,如果材力勇壮,效力勤谨者,以守备题补。

六年,定理藩院补用人员各条例。吏部议覆理藩院尚书特古忒等奏称:「理藩院専司䝉古事务,非通晓蒙古字话之人,不能办理,请于八旗䝉古官学生监生,内有能翻译满洲、䝉古字话者,吏部㑹同理藩院考取,以各部院蒙古笔帖式挨次补用。唐古特学生,由理藩院考试,翻译䝉古唐古特字话拣选好者,以理藩院唐古特笔帖式挨次补用。又唐古特学生补用笔帖式中书者,仍兼唐古特学行走升至主事员外,方令其离学,庶所学唐古特字,不致荒废。又旧例,䝉古官学生唐古特学生补用中书,似属太优。嗣后官学生停其补用,中书中书缺出,于八旗䝉古笔帖式内拣选补用。至内阁䝉古,中书额设十六缺,内有唐古特中书四员,查内阁翻唐古特字话,既设巴克什喇嘛,并不専藉中书,请于唐古特中书内裁去二缺,止留二缺,令唐古特学生出身之笔帖式补用。其蒙古中书十二员,令理藩院㑹同内阁,于八旗䝉古笔帖式内考试,拟定正陪,咨送吏部,引见补用。此补授中书人员内,由理藩院䝉古笔帖式考取者,仍以理藩院应升之缺,升转由吏部等衙门考。

取者仍以吏部等衙门应升之缺用。又国子监八旗●古官、学生、监生,学习满洲,䝉古翻译,既各蒙恩赏给钱粮,其内䝉古学,实属多设,请将内䝉古学裁去其裁退之学生,俟国子监本旗学生缺出坐,补其。

裁退之助教,俟国子监助教缺出坐补。又八旗䝉古监生官、学生,内有学习汉文情愿,考试满、汉翻译者,令其考试取中后,以吏部等衙门、蒙古笔帖式取中人员一体挨次补用。又理藩院内额设郎中五员员外郎十九员,主事五员,系専司蒙古事务取其谙练,不使将别部人员升补,亦未可升补别部。嗣后理藩院缺出,请于理藩院䝉古笔帖式各口驿站及将军驻防,并察哈尔等处䝉古笔帖式,并由理藩院笔帖式考取补用之中书助教,五官正等不论旗分,通行较俸升补,由主事升补本院员外郎、郎中,再与六部满洲䝉古郎中一体较俸升转。又内阁䝉古侍读二员、太仆寺蒙古员外郎二员。盛京刑部䝉古员外郎二员,亦系専司䝉古事务之人,嗣后缺出,请于理藩院蒙古主事内,不论旗分通行,较俸升补。又八旗游牧员外郎、主事,仍照旧例,由理藩院于䝉古䕶军校骁骑校、中书笔帖式,䕶军内拣选补放。又喜峰口、杀虎口驿站员外郎各一缺,张家口归化城䝉古理事同知各一员,原系拣选之缺,应照定例,于理藩院司官㨂选补授。又国子监助教八员,系训迪满洲●古翻译之员,嗣后遇缺于理藩院及修书䝉古、笔帖式并国子监闲散巴克什内,令理藩院㑹同国子监拣选,拟定正陪,咨送吏部带领引。

见补用。又钦天监䝉古五官正二员,原系考选之缺,请照例于内阁●古中书八旗䝉古笔帖式内考选咨。

部引

见补用又六部䝉古郎中、员外郎、主事、都察院监察御史,原俱系理藩院、六部蒙古人员通行升补之缺。今

理藩院人员,既不令其升转别部,嗣后六部䝉古主事缺出,请将吏部等衙门䝉古笔帖式及中书五官正等,不论旗分通行,较俸升补。又理藩院司官笔帖式内,有不通晓●古字话,又不通晓汉文者,交与该堂官甄别,令其回旗以对品旗员补用。其不翻译字话,而能通晓满、汉翻译之员,令该堂官咨部注册,俟彚齐人数,吏部奏请。

钦㸃阅卷大臣,公同考试,果系翻译精通者,准其于六部司官、笔帖式等通行较俸,以应升之缺,升补俱应。

如所请」。从之。

七年,添设八旗都统衙门司务,每旗二员,从正红旗汉军副都统朱国极请也。

又添设八旗都统衙门左右二所,每旗于㕘领、副㕘领内拣选二员引。

见授受,掌管闗防,从正红旗满洲副都统宗室鄂齐请也,定满、汉科道品级,六科给事中俱为正五品各道。

御史,满洲例由员外郎升授汉军例由郎中升授,俱为正五品。汉御史由内阁侍读、翰林院编修、检讨、各部郎中、员外郎补授者为正五品。由主事中行评、博行取知县补授者为正六品,著为令。八年,复设汉中书四员。大学士䟽言:「雍正七年十一月奉㫖内阁本章,各于正本之外,立一副本,另行收贮,以备查对。等伏查各部、院议覆事件,副本内不载案呈,日后案牍繁多,难以查核。应将各部院议覆,副本与通政使司送进。原题副本聨合一处,専派满中书二员、汉中书四员敬谨收掌。但汉中书旧额三十六员,于康熙三十八年裁去八员,今存二十八员,分派票籖房本房,以及稽查各部院注销案件,缮録抄写各项事务人员不敷,请复设汉中书四员,以敷分派办事之用」。从之。又定大学士、尚书品级。

谕㫖:「向来大学士、尚书俱系正二品,今大学士著授为正一品,尚书著授为从一品。

又吏部议,云、贵广西总督鄂尔泰奏云南永昌道请改为分巡迤西道,其迤东地方请添设分巡迤东道。如䝉

俞允分巡迤东道员缺,请以元江府迟维玺升补,奉㫖,迟维玺准其补授,分巡迤东道,馀依议。

九年,

谕曰:「我国家膺图受命,则有佐命元臣,际㑹风云,开拓疆宇,至于承平之世,亦有劳臣宣力,绥靖不庭,凡厥鸿猷骏烈,焜耀旗常,于是酬庸奬功,赐以公爵,其中分为一等,至二等三等,所以第其勲劳,表其阀阈,同于古者,河山带砺之盟,爰及苗裔,永久勿替,甚盛典也。朕考古封爵之制,汉唐以来,公侯皆繋以郡县之名,而汉世功名显著者,则加以美号,如信武、冠军、建忠、定逺之属,并以荣名垂光史册,本朝封王者,皆选用嘉美字様,其嗣袭封则因之,而公爵则但分等次,未有封号字様,朕意欲考其当日勲庸,锡以嘉名,追嘉为某公使勲劳之臣,显功丕绩,常赫赫在人耳目间,而其子孙承袭封号,亦皆顾名思义,共加奋勉,世为国家效忠,抒力期踵,美前人之光,以副朕褒念勲庸之至意,至于宗室外戚,则仿古恩泽侯之例,命为奉恩公,或承恩公以昭宠锡,其如何命名定制,并将厯来功臣勲戚,加锡美号之处,该部详察,定议具奏,寻以部覆。

钦定一、二、三等公爵为号凡十,曰褒绩、忠达、奉义、超武、雄勇、果毅、信勇、建烈、勇勤、英诚。

十年,设杭州驻防蒙古八旗,每翼防御二员,从杭州将军阿里衮请也。

又吏部议奏:「八旗都统、印房笔帖式五年效力期满调补部院者,向未议定何等品级现在俱用,为无品笔帖式,请照八旗左右二司笔帖式之例,定为八品,令其食俸」。从之。

谕兵部八旗都统,朕看满洲、武举、武进士等,于六旗营不甚相宜,若与六旗官员一体擢用,恐于营务未谙,亦且壅滞。嗣后伊等如何升转补用,尔等㑹同详议。寻议八旗满洲䝉古武举武进士内,除䝉。

特恩选用外伊等应得之缺补用,但伊等应补品级不同,则升用亦宜分别。嗣后将满洲、蒙古、武举照汉人。

武举例:㑹试后,请大臣验看才优者列为一等,于䕶军校、骁骑校等缺,挨次委署,试用行走。三年,入于骁骑校人员内补授,平常者,驳回该旗再。此等人员系实授者,自有应得之俸。嗣后内九门千总缺出,请照外七门千总例」。从之。

十一年,兵部议覆湖广、荆州将军衮泰条奏各省驻防、协领以下官员,向例俱系本旗人员补授承办事件,不无瞻顾掣肘等弊。嗣后请照京城例,设主、副员,于本翼内拣选佐领调旗,委署副协领拣选防御、骁骑校调旗,委署副佐领。此委署人员,仍照原品食俸,俟有协领、佐领缺出,即将委署之员送部引。

见补授再于领催前锋内预行保举,记名调旗,委署副骁骑校,如记名人员不足,即将未经保举之人拣选。

委署给与八品顶带,仍食本身钱粮。遇有骁骑校缺出,将已经保举、领催、前锋,奏请补授。其未经保举之领,催前锋送部,转交该旗带领引。

见至出兵人员补授之缺,仍照例委员署理,并委副员协办」。从之。

十二年,吏部议覆詹事府詹事顾祖镇条奏起居注衙门止满主事二员,请増设汉主事一员,于举人进士出身之现任中书内拣选引。

见补授。从之。

皇朝文献通考》卷七十七

 {{ anno.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