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沓藏书

卷九十六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巻九十六郊社考

祷水旱附

等谨按:古者龙见而雩,遇旱而祷,以为百榖祈膏雨以为民请命,皆王者敬天勤民之心也。我朝凡遇水旱或

亲诣祈祷,或遣官将事,皆本诚意以相感格,不事虚文初立。

神祇坛以祷水旱雩祀,既举礼仪修备,间或遣祷山川,悉准古典。谨考。

国史备载于䇿。

顺治十四年四月癸卯。

世祖章皇帝以旱祷于。

圜丘是岁四月不雨。

世祖躬行祈祷,率群臣致斋三日,官民衣浅淡色服,禁屠宰,不理刑名至期。

皇帝素服诣

圜丘不设卤簿,不除道,不奏乐,不设配位,不奠玉,不饮福、受胙。馀行礼如常仪。遣官致祭方泽。

社稷坛

神祇坛应时大雨,越三日,遣官行告谢礼等。谨按:

本朝定制,岁遇水旱,则遣官祈祷天神。

地祇

太岁

社稷至于

亲诣

圜丘即大雩之义初立。

天神坛于

先农坛之南以祀。

云师

雨师

风伯

雷师立

地祇坛于

天神之西以祀。

五岳

五镇

四陵山五今为 陵山

四海

四渎

京畿名山大川。

天下名山大川详见第十卷,于礼本无専祀,惟祈雨则修祀,事义与雩同。既行,常、雩间有不雨,仍遣官祗告,以祈甘、雨、雨、潦、祈晴、冬旱祈雪亦如之,祈而应,则报祀。礼仪皆同直省,各令建坛致祭。常雩、祈报,皆循定制行礼。

十五年六月,以久旱祷雨,遣官诣各坛致祭。

十六年五月,以久雨祈晴,遣官诣各坛致祭,如祷雨礼。

十七年六月丙申,以久旱,祷雨于圜丘。

世祖章皇帝歩行诣。

南郊斋宿行礼,是年亢旱日久,五月中,遣官分诣各坛䖍祷如礼。六月壬辰。

谕礼部:「今夏亢𤾉日久,农事堪忧,朕念致灾有由,痛自刻责,榖为民天,非雨不遂,竭诚祈祷,积有日时,乃精诚未达,雨泽尚稽,昼夜焦心,不遑启处,兹卜于月之十三日,预行斋戒,黎明歩至」。

南郊于夜子刻祭告。

圜丘恳祈甘霖速降以拯灾黎,若仍不雨,则再行躬祷务回。

天意又

谕:「祭告为民请命,应先诣郊坛洁诚斋戒十三日歩至南郊,即于彼处斋戒三日,以十五日之夜子刻祭告」。十三日丙申。

皇帝率诸王、文武群臣,素服歩至南郊斋宿,是日早,四际无云,顷之阴云宻布,甘霖大沛,越三日戊戌,行祀礼于。

圜丘,祭毕,雨复降。越四日辛丑,遣官行告谢礼。是时,礼部奏请修举名山大川及古帝王圣贤祀典,从之。

康熈四年三月,旱。

命礼部遣官同河道总督朱之锡往泰山祈雨。十年四月壬辰。

圣祖仁皇帝祷雨于

圜丘是岁自春入夏,亢阳不雨,谕㫖深自刻责,即诣。

天坛祷祀,前期致斋三日,素服诣坛致祭。旋以甘霖沾足,遣官告谢。俱与顺治十四年同。十七年六月丁亥。

亲祈雨于

圜丘是岁夏,旱。

谕礼部:「朕惟天人感召,理有固然,人事失于下,则天变应于上,㨗如影响,岂曰罔稽?今天气亢𤾉,禾苗枯槁,朕夙夜靡寜,力图修省,躬亲斋戒,䖍祷甘霖,尔部择期具仪,来奏前期,致斋至日,自西天门歩行至」

坛行礼时,甘霖大沛,仍歩出西天门,乘马回宫。十八年四月、十九年四月,皆以祈雨。

亲诣行礼。

诏谕修省直言得失,清理刑狱,得雨告谢皆同。二十二年六月,以天气亢旱。

命建坛祈祷,即日雨。

二十六年五月丁酉。

亲祈雨于。

圜丘是月,以天旱。

谕九卿等曰:「京师为天下根本之地,乃㡬月不雨,朕甚忧之,欲躬行祈祷,大小臣工,宜尽诚斋戒,毋循故事」。至期,素服乘马,自西天门歩行至

坛行礼

御制祭文曰:「臣以𦕈躬,仰承天眷,抚育群黎,兢兢业业,惟恐陨越迩日,自春徂夏,雨泽愆期,京辅亢旸,深懐疚惧,良由眇躬不徳,政未咸宜,大小臣工,罔尽厥心,惟君臣之咎,于亿兆何辜?前者循省,已过诏告,四方而灵雨尚未沾足,浃旬仰望,弥切焦劳,兹特洁蠲吉日,率励群工,实图洗心,斋祓将事。呼吁,上帝切望。

慈休伏冀。

俯鉴诚恳,大沛甘霖,俾兆民之咸苏,惟邦家之有庆。引领郊坛尚祈。

昭格谨告祭毕

回銮,甘霖立降。雨有香气,越日,遣官告谢如仪。二十八年六月丁未,以旱。

御制祭文,遣官祷雨于。

圜丘

五十五年五月。

驻跸热河,以天旱减膳斋,戒谕京师,䖍诚祈雨,越七日雨,始复常膳等谨按:水旱之灾,闗乎天运,治世所不能无。然圣贤之心,则无事不惕厉,靡已敬考。

圣祖仁皇帝康熈五十六年冬,谕诸皇子及大臣等曰:「京师初夏,每少雨泽,朕临御五十六年,约有五十年祈雨,每至秋成,悉皆丰稔,昔年曽因暵旱,朕于宫中设坛祈祷,长跪三昼夜,日惟淡食不御盐,醤至第四日歩诣。

天坛䖍祷,油云忽作,大雨如注,歩行回宫,水满两靴,衣尽沾湿,后各省人至,始知是日雨徧天下。又

谕曰:「礼部于各寺庙祈雨,所用僧人、道士,但务虚文,殊无实意。大约每月十八、二十、二、十、二、二十四等日,往往有雨,人多言宜及此数日祈祷。朕以为既知有雨,何用祷为?若知有雨而后祷,此心便已不诚矣。总之天行不齐,多赖人事补救,朕仓有馀粟,帑有馀金,随时随地,皆可赈济,故虽逢旱岁,亦不能灾也。恭诵。

王言敬稽前事,仰见六十年中祈祷之诚,感格之理,虽尧汤弗逮,葢编纂有不能详者焉。

雍正元年五月,㣲旱。甲申,世宗宪皇帝谕礼部䖍诚、祈祷诸大臣各敬谨斋戒,至于己亥。

世宗减膳斋戒,精䖍致祷,甘雨大霈,群臣谆请,乃照常进膳。

二年二月辛未。

亲诣黒龙潭祷雨黒龙潭,在都城西北金山之麓潭,有黒龙祷雨輙应,详见群祀。

圣祖时,建庙致祭。是年旱,乃亲诣拈香致祷。越数日。

世宗亲祭

歴代帝王庙,甘雨、大●、群臣,衣尽沾湿,各加恩赐。

御制《喜雨诗》,群臣敬和。

五年七月,以久雨。

世宗斋戒祈晴时,自初八九日,阴雨连绵,世宗在圆明园行宫斋戒䖍祷,十一日午刻,冒雨歩行至恩佑寺。

圣祖仁皇帝御容前,䖍诚叩恳,雨势遂缓。次日晴,越一日,复雨,乃诣。

大髙殿䖍祷于

上帝行礼毕,回宫,雨止。天晴。九年六月,京师旱。

世宗斋心祈祷,命群臣设坛祈雨,即日大雨等谨按:

世宗宪皇帝十三年中,偶值亢旱,无不斋居䖍祷,精诚感应,史不絶书,谨载数事以见敬。

天忧民之意,始终如一日云。乾隆二年六月,以天时亢旱,遣官致祭天神。

地祗

太岁各坛及

四海之神

七年五月増。

神祗坛祈雨乐章。是岁夏旱,皇上亲祷黒龙潭复。

命于

神祗坛祈雨増用乐章。其后十七年,礼臣奏言:「旧例,祈雨惟祈告于坛而不奏乐,自乾隆七年始増乐章,揆之一应因事祗告之礼,均不作乐,殊未画一。至甘雨沾足,报祭之时,仅用酒果、脯醢,与祈告相同,又与报祭之礼未称。请嗣后各坛告祭,停止作乐,至报祭时,均应加笾豆、牲牢即将。

神祗坛乐章,用于报祭。

诏令更议之。寻奏言:「凡祈雨之祭,时当待泽孔殷蠲。诚致祷与因事祗告之礼,原有不同,仪文自宜周备今奉

谕㫖:「祭祀用乐以导和气,而格神祗乃祀神之礼,与斋戒彻悬,自致诚恪,其义各异,且乐足以宣通阴阳之气,祈雨致祭,仍当用乐,为是应遵」。

㫖仍用乐章其。

太岁坛祈雨,乐章交乐部另行撰拟,奏上,允之。八年四月,始行常雩礼于

圜丘先是,七年四月,御史徐以升奏言:「尧水汤旱,圣世不免。灾异之乘。祷雨祈晴,古来原有特举之礼我。

皇上旰食宵衣,勤求民瘼,今春夏以来,畿辅地方,雨泽愆期。

深宫斋祷,黙致精禋。

恩㫖频颁,大施觧泽。臣窃以为祀典所在,宜亟修也。按春秋传曰:「龙见而雩。葢古者有雩祭之典,所以为百榖祈膏雨也。祭法曰:雩宗,祭水旱也。月令:仲夏之月,命有司祈祀山川百源。大雩,帝用盛乐,命百县雩祭、百辟卿士有益于民者,以祈榖实,是为常雩。乃若偶逢亢旱,则又有雩。周礼,稻人旱暵,共其雩敛。春秋书雩二十有一,故有一月而再雩者,旱甚也。是又因旱而雩,义虽不同,要之雩祭之典,自古有之。考雩字为吁嗟求雨之义,其制则为坛于南郊之旁,故鲁南门为雩门,是雩坛亦有其地矣。自西汉之世,雩礼始废,旱则祷祀天地宗庙。晋永和时,议制雩坛于国南郊。梁武帝始移于东郊,又改燔燎而从坎瘗。唐太宗又雩祀于南郊。宋制,孟夏雩祀昊天上帝,前明、雩坛在泰元门外,是歴代皆雩也我。

朝礼制具备,㑹典载有。

躬祷之仪,独于雩祭尚未设,有坛壝,似属缺典,虽郊祀之祭亦有。

云雨风雷之神与

岳镇海渎之位,而礼必有所専设,乃于祈祷之典,似更觉诚敬周详。伏乞

敕下礼臣博求典故,详考制度,于京城之内,择地建立雩坛,仿古龙见而雩之礼,每年及期,择日致祭,偶遇亢旱愆阳,雨泽稀少,即于此望告。

岳镇海渎及诸山川能出云雨者,以祈求雨泽,毋庸于各宫观处祈祷。再者祈雨祈晴,事同一体,倘有雨水过,多祈求开霁之处,请照祭法雩宗祭水旱之例,亦于雩坛致祷,庶诚敬克伸于典礼,似为允协。并请停止僧道,建坛讽经,勿庸禁止屠宰,照常办理刑名。又考之书曰:王省惟岁卿士惟月,师尹惟日。自古雨旸寒燠,休咎攸闗,不独人君当诚心修省,即大小臣工,亦宜有省躬省职之思。至于直省州县,亦应并设雩坛,俾展祈求之典。臣请京师地方,或遇雨𤾉,偶尔愆期,应致祈祷者。

皇上于大内䖍诚致祷。

特遣大臣官员诣坛致祭,其王公各官员如何分班诣坛䖍诚祈祷及直省官员,遇本地方水旱诣坛祈祷之处。伏乞。

敕下礼,臣一并详议,酌定仪注施行」。疏上,诏礼部大学士㑹议。寻议奏孟夏龙见,择日行常雩礼祀。

昊天上帝于

圜丘,以

列圣配享

四从坛从祀于下。前期,礼部奏请皇上亲诣行礼,或遣亲王行事。孟夏后旱,则祈天神。

地祗

太岁坛次:祈于。

社稷坛次祈于。

太庙皆七日一祈,不雨,或小雨不足,还从各坛祈祷如初,旱甚,乃大雩祀。

昊天上帝于

圜丘先经祈祷

太庙既已䖍告。

列祖此次,不设。

配位仍设。

四,从坛于下,雨足则报祀,或已斋未祈而雨及所曽经祈祷者,皆报祀如常仪。其以前望祭四海之礼,可以停止。再考古大雩,用舞童二佾,衣元衣,各执羽龠,歌《云汉》之诗,今蒙。

皇上仿《云》《汉》之体。

御制歌诗八章

圣念恳诚

宸章剀切从古,未有应令舞童习歌,交内务府制办教演所用。

神祗坛乐章交与律吕正义馆撰拟,若乆雨祈晴之处。厯考、前代皆无。禜祭雩坛之礼,请仿春秋左传鼓,用牲于社,及文献通考禜祭国门之礼,但伐鼓禜祭于京师国门,视水来涌集最多之门而祭。仍雨不止,则伐鼔用牲祭于社,毋庸于各坛祈祷。其僧道建坛讽经,应行停止,馀皆如旧。至直省州县所有耕耤田中,皆设有坛祀,应令于孟夏择日行常雩礼,或有亢旱,亦每七日先祭界内山川,次祭社稷,致斋䖍,祷雨泽,但不得用大雩之礼。其或霪潦为灾,则伐鼔用牲,禜祭城门,以祈晴霁,不必另设雩坛。至京师雨旸愆期。

皇上于大内祈祷,其専承祈祷之官天神」。

地祗

社稷

太岁、各坛,遣王大臣一人太庙。

上帝遣亲王一人,应陪祀各官皆一体斋戒,诣坛行礼如遇。

皇上亲诣

圜丘王以下俱陪祀,疏上,皆从之。是岁初,举雩祭,皇上已降㫖亲诣行礼医,院臣奏。

圣体㣲患初愈,不宜劳动。左右大臣言:「皇上诚敬之心,至肫至切,足以昭格穹苍,雩祭为常行之典,不必今岁一定亲行」。乃遣恒亲王𢎞晊恭代行礼。九年四月乙卯,雩于

圜丘

皇上亲诣行礼。是年孟夏常雩祀。前五日,奉谕㫖雩,祭之典,所以为百榖祈膏雨也。从前定议,礼仪悉照恭祀。

圜丘之制行,朕思目下畿辅,雨泽愆期,此次举行雩祭,正望恩迫切之时,非每夏常雩,可比其先期前诣斋宫,及祭毕回銮,朕俱御常服,不乘辇、不设卤簿,不作乐以示䖍诚祈祷,为民请命之意」。

五月乙酉。

皇太后祷雨于

龙神庙是年亢旱,屡祷,未应。五月初二日,皇上恭请。

皇太后安还,大学士等奉谕㫖:「一春以来,雨泽稀少,二麦黄萎,今逾芒种之期,甘霖犹未普降,切恐秋禾难以布种,民食堪虞。朕心忧灼,思过省愆,无一时之暂释朕诣。

畅春园《问安》

皇太后虽慈训屡颁,寛慰朕躬,而每见皇太后以天时亢旱忧形于色,朕心更为不寜,今日皇太后从寝宫步行至园内」。

龙神庙䖍诚祈祷,朕敬闻之下,惶恐战栗,此皆朕之不徳,不能感召。

天和而累。

母后焦劳至于此极为人子者,实无地以自容。即刻前往请。

安谆恳谢罪,恐众不知,以为他故,并谕内外臣工知之。二十四年四月丁巳,孟夏常雩。

皇上亲诣行礼,以天时亢旱,步行致祷。前三日,奉谕㫖:「日者:恭逢雩祭农民,望泽正殷,朕宵旰靡寜,仰祈灵贶,宜从抑损,以𢡟寅承前诣」。

坛斋宿所司应设法驾卤簿,一概停止,视坛位拈香时服常服,至翼朝,由斋宫步行,恭诣幄次行礼。五月辛丑。

皇上步祷

社稷坛

御制祝文,荐玉行礼社稷详见 门。六月庚申,大雩于

圜丘祀前五日奉。

谕㫖:朕躬祭」。

方泽值祈雨之时,竭诚吁恳,未获甘霖,夏至已逾,迫不可待。后日即进宫彻膳,䖍斋思过待。

命十一日,敬举大雩之礼,以祈天佑。

御制祝文曰「臣奉」。

命嗣服今二十四年,无岁不忧旱,今岁甚焉,曩虽失麦,可望大田,兹尚未种赤地里千。呜呼!其恵雨乎?常雩步祷,未䝉。

灵佑。

方社

方泽均漠,弗佑为期,益迫嗟万民,谁救敢辞再渎之罪,用举大雩,以申前奏,呜呼其恵雨乎!

上天仁爱,生物为心。下民有罪,定宥林林。百辟卿士,供职惟钦。此罪不在官,不在民,实臣罪之日深然。

上天岂以臣一身之故,而令万民受灾害之侵。呜呼,其恵雨乎!谨以臣身代民请」。

命昭昭在上,言敢虚佞,计穷力竭,辞戅诚罄,油云沛雨,居歆赐应。呜呼!其恵雨乎!谨告己未」。

皇上乘马诣

斋宫斋宿正,祭日,戴雨缨冠、素服,步诣圜丘坛行礼。十二十三日,大雨沾足。乃令直𨽻总督饬所属有司劝种晩禾,酌借牛,具籽种,以待秋成。

二十八年四月,京师㣲旱,遣官祈祷。

上帝

太庙

天神

地祗

社稷

太岁各坛寻得雨,报祭如礼。三十一年五月,京师㣲旱,遣官祈祷。寻得雨,报祭如礼。

三十五年四月癸丑,常雩于圜丘,定遣官省视笾豆诣坛降辇仪节。

谕朕祗肃,明禋恭遇。

郊坛大祀,竭诚致慎,向于致祭圜丘,先期敬宿斋宫,必躬诣神位前,升香展礼,其省视笾豆,临期由礼,臣请㫖,或循例遣官,或降㫖亲莅,而朕每亲诣者多,今朕年届六旬,郊祀大典,岁岁躬行,即将来,晋帙日髙,仍当弗懈,益䖍,惟是仪文品节之间,略宜折𠂻,至当可以永逺,率由行之无斁,如先期赴坛时。

神位前允,宜躬亲展谒,其省视笾、豆,应按例。専遣臣工莅事,不必更请㫖。至赴坛所,经由道路向由。

昭亨门外降辇,步入,第步履遥逺,当质明行事,转恐失仪,嗣后应改由」。

广利门入于向时祭毕,乘辇处降辇。五月,以京师㣲旱。

命礼部照例䖍祷。又

谕刑部清厘庶狱,以祈雨泽等。谨按三十六年、三十九年、四十年、四十七年,四五月间,京畿偶遇雨泽愆期俱

命礼部照例,䖍申祈祷,并清理刑狱沾足后报谢如仪。四十三年四月。

皇上斋祷黑龙潭五月。

诣时应宫祷雨。

等谨按:频年以来,偶遇缺雨,上亲诣黒龙潭,时应宫䖍求,輙获甘㴻,是岁,祷黒龙潭后。

谕礼部按例䖍祈。

神祗各坛五月。

诣时应宫䖍求并

命大臣往石匣䖍祷白龙潭,翊日、大雨、沾足,各报谢如仪。

四十七年四月壬申,常雩于圜丘。

谕:「常雩大典,朕亲诣行礼,凡执事诸臣,胥应共矢,恪恭一切。礼器于朕未经斋宿之先预行,𣲖员周视均,宜敬谨安,设诚以敬」。

天大典小心昭事之忱,大小臣工,所当共凛,乃朕行礼时见」。

坛内悬挂天灯,仅止二盏,更衣幄次,所设坐褥,亦不整齐夫敬。

天所以勤民,龙见而雩,典礼尤重。朕古稀之,年尚敬谨,为民请命。乃大小诸臣,疏忽若此,不得不严加惩创」。礼部、工部、太常寺官,并分别降谴有差。

常雩礼,始乾隆八年至乾隆五十年皇上亲诣数次。

乾隆九年四月乙帽十年四月乙帽。

十一年四月丙子,十二年四月乙丑。

十四年四月庚辰,十五年四月丙子。

十七年四月戊戌,十八年四月辛帽。

十九年四月乙酉,二十年四月己酉。

二十一年四月辛丑,二十三年四月辛酉。

二十四年四月丁巳,二十五年四月辛巳。

二十六年四月丙子,二十八年四月辛帽。

二十九年四月戊子,三十年四月癸帽

三十二年四月庚子,三十三年四月庚申。

三十四年四月乙帽三十五年四月癸丑。

三十七年四月辛未,三十八年四月甲午。

三十九年四月丙戌,四十年四月甲申。

四十三年四月丁酉,四十四年四月辛酉。

四十六年四月己酉,四十七年四月壬申。

四十八年四月丁帽五十年四月丙戌。

孟夏常雩仪:

龙见常雩之礼,岁以孟夏即事于圜丘。准冬至大祀仪,祝辞曰:「维某年月日,嗣天子臣御名,敢昭告于」。

皇天上帝,曰臣恭承。

帝命率育寰区,民为邦本,深思稼穑之艰难,食乃民天,惟兾雨𤾉之时,若用蠲吉日,肃展明禋,兹当龙见之期,爰举祈年之典维。

皇上帝鉴兹将享之诚,用康兆民,咸受明昭之赐,俾五风十雨,黍稷维馨,九榖三农,顺成有庆,奉太祖承天广运圣徳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𢎞文定业髙皇帝。

太宗应天兴国𢎞徳彰武寛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

世祖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徳𢎞功至仁纯孝章皇帝

圣祖合天𢎞运文武睿哲恭俭寛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徳大成仁皇帝

世宗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寛仁信毅大孝至诚宪皇帝侑

神尚

飨祀日迎

神乐,奏《霭平之章。奠玉帛,乐奏《云平之章》。进俎,乐奏《需平之章》。初献,乐奏《霖平之章。亚献,乐奏《露平之章》三。

献乐,奏《沾平之章》,彻馔乐奏《灵平之章》,送。

神乐奏《霮平之章望燎,乐奏《霈平之章》回銮,乐奏《佑平之章》。

右常雩。

大雩祀

圜丘仪。

大雩之礼孟夏常雩,后不雨,既徧,祈三复,仍不雨,乃诹吉修大雩礼于。

圜丘

右诹吉。

既诹吉,翰林院撰拟祝辞,或皇帝亲制祝文,先期斋戒如常礼。斋之日,禁断屠宰,祀前一日。

皇帝御常服于

太和殿视祝版、执事官咸常服,太常寺卿率属,扫除洁器,陈备脯醢果实设。

皇天上帝神座于

圜丘第一成,南向设。

四从神位于第二成东,西向,皇帝诣。

坛斋宿,常服,出宫,乘骑不乘辇,不设卤簿,不陈乐。前引后,扈大臣、侍卫咸常服导从。

午门鸣钟,不陪祀。王公百官常服跪送驾至。

郊坛由西门入,至

昭亨门外降骑,步行,恭视坛位上香,行礼如仪。

右减服御彻乐。

祀之日

皇帝雨冠素服步祷于

坛扈从官及陪祀执事各官,咸雨冠素服,恭行雩礼,不燔柴,不进俎,不饮福、受胙,馀与常雩同。

皇上行三献礼,毕,复位,北向立。协律郎引舞童十有六人,衣元衣,执羽翳,进为八列,典仪赞舞童歌诗,赞引奏跪。

皇帝跪,群臣皆跪,舞童乃舞皇舞、按节歌,御制云汉诗》八章诗见乐考》。,歌毕,引退。赞引奏「拜兴。皇帝率群臣行三拜礼,兴,乃彻馔送。

帝神、望燎,并如常雩之仪。礼毕,皇帝还宫。

午门鸣钟,不陪祀。王公百官常服跪迎如初仪。右大雩。

直省雩祭之礼,岁孟夏后,诹吉行常雩,礼祭云雨、风雷及境内。

山川

城隍之神,与《春秋祀仪同。详见第七卷,若间不雨及潦,诹宜祀之辰,撰祝文,备牲器,守土大吏率属,素服䖍祷,为民请命,行礼仪,节与常祀同。既应而报,则朝服将事礼与祈祀同。各府州县,雩若祈报,均同省㑹。

右直省雩祭祈报。

皇朝文献通考》卷九十六

 {{ anno.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