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八十四兵考》六
直省兵
山东
八旗驻防。
青州副都统一人,驻札青州府
统辖协领四人,佐领十二人,防御十六人,骁骑校十六人。笔帖式二人。八旗、满洲、䝉古委前锋校三十二人,前锋一百六十八名,领催六十四名,骁骑一千二百三十六名,步军二百四十名,弓匠、铁匠各八名,兼辖徳州驻防一徳州城守尉一人。驻札徳州,统于青州副都统。
防御四人,骁骑校四人。镶黄、正黄二旗、满洲、䝉古领催六十二名,骁骑四百三十八名,弓匠、铁匠各二名。
顺治十一年,设徳州驻防城守尉一人,镶黄、正黄二旗满洲防御各一人,骁骑校各一人,䝉古、防御各一人,骁骑校各一人,镶黄旗满洲兵一百五十五,名䝉古兵一百四十三名,正黄旗满洲兵一百九十八名,蒙古兵九十三名,共五百八十九名,弓匠铁匠共四名,拨河间府驻防官兵以充其额。十五年,拨徳州驻防兵往驻杭州府,改拨保定府、昌平州、顺义县等处驻防兵一百六名,充徳州额。十七年,拨徳州驻防兵四十九名,往驻江寜府。康熙六年,拨徳州驻防兵二十八名往驻沧州,又自沧州拨回兵十六名,实存兵三百二十九名。
三十八年,拨京城席伯兵四十二名,充徳州驻防兵额。
四十五年,定徳州驻防兵额为三百四十名,雍正二年,増设徳州驻防镶黄旗,满洲兵三十一,名䝉古兵十四名,正黄旗满洲兵三十五名䝉古兵九名,共八十九名。
三年,拨京城镶黄旗满洲兵三十五名,正黄旗满洲兵二十二名,正黄旗䝉古兵十四名,往徳州驻防,合新旧兵共五百名。
五年,定徳州驻防兵设镶黄旗满洲领催七名,骁骑一百三十二名,铁匠一名,蒙古领催八名,骁骑八十五名,弓匠一名,正黄旗满洲领催十二名,骁骑一百六十六名,铁匠一名,䝉古领催七名,骁骑八十三名,弓匠一名,于额兵内分设鸟枪,领催十二名,鸟枪骁骑一百八十八名。
七年,设青州驻防将军一人,副都统一人,协领四人,佐领、防御、骁骑校各十六人,八旗满洲蒙古兵二千四百名,弓匠、铁匠共十六名。
乾隆二十六年,裁青州将军一人,留副都统管辖驻防官兵。
三十二年,裁青州驻防领催三十二名,马兵四百六十八名。
三十五年,裁青州驻防佐领四人。三十八年,裁青州驻防步兵一百六十。名緑旗营。
山东巡抚兼提督一人驻札齐南府
,统辖本标官兵兼节制。镇标二。
臣
等,谨按顺治元年设山东巡抚,驻济南府。五年,山东与直𨽻河南共一总督,驻直𨽻之大名府,兼辖山东。十六年,裁三省总督。康熙元年,设山东提督,驻青州府。四年,复统于驻札直𨽻之三省总督。五年,移山东提督驻济南府。八年,仍裁三省总督。二十一年,裁山东提督,以巡抚兼任。雍正六年,设河东总督,驻河南之开封府,兼辖山东。十三年,裁河东总督,専归山东巡抚统辖。
抚标左营兼中军㕘将一人,中军守备一人,千总二人,把总四人,兵四百五十八名。右营游击一人,中军守备一人,千总二人,把总四人,兵四百五十八名。
兖州镇总兵官一人驻札兖州府
,统辖本标官兵及分防各营。
镇标左营兼中军游击一人,中军守备一人,千总二人,把总三人,兵六百七十七名。右营都司一人,中军守备一人驻札界河
,千总二人,把总四人,兵九百八十四名。
沂州协副将一人驻札沂州府
中军,都司一人,千总三人,把总四人,兵七百二十五名。
临清协副将一人驻札临清州新城。
中军都司一人驻札临清州旧城。
千总二人,把总四人,兵七百十名。
徳州营㕘将一人驻札徳州
:中军守备一人,千总一人,把总四人,兵七百四十三名。
曺州营㕘将一人驻札曺州府
,中军守备一人,千总二人,把总二人,兵四百五十五名。
泰安营㕘将一人驻札泰安府
:中军守备一人,千总一人,把总四人,兵六百七名。
台庄营:㕘将一人驻札台儿庄
中军守备一人,千总二人,把总四人,兵六百十八名。
寿张营游击一人,驻札寿张县
,中军守备一人,驻札张秋镇
,千总二人,把总二人,兵四百六十名。
髙唐营游击一人、驻札髙唐州
,中军守备一人,千总二人,把总三人,兵六百七名。
东昌城守营都司一人。驻札东昌府
千总一人,把总四人,兵四百六十九名。
梁山营都司一人,驻札寿张县
,把总二人,兵二百二十六名。
沙沟营都司一人驻札峄县。
把总一人,兵二百三十二名。
范县营守备一人驻札范县。
把总二人,兵一百九十八名。
登州镇总兵官一人驻札登州府
,统辖本标官兵及分防各营。
镇标:左营兼中军游击一人,中军,守备一人,千总二人,把总四人,兵九百名。右营,都司一人,中军守备一人,千总二人,把总四人,兵九百名。水师前营游击一人驻札南汛,兼辖成山营
,中军守备一人驻札水城
,千总一人,把总三人,兵四百六十一名。前营兼辖成山营守备一人驻札成山养鱼池
。千总一人,把总一人,兵二百名。
文登协副将一人驻札登县
中军都司一人,千总二人,把总四人,兵六百七十六名。
胶州协副将一人,驻札胶州。
中军都司一人,千总二人,把总五人,兵七百一名。
济南城守营㕘将一人。驻札济南府
,中军守备一人,千总二人,把总四人,兵五百七十三名。
莱州营㕘将一人驻札莱州府
,中军守备一人,千总二人,把总四人,兵五百九十名。
即墨营㕘将一人。驻札墨即县
中军守备一人,千总二人,把总五人,兵七百五名。
青州营㕘将一人,驻札青州府
,中军守备一人,千总二人,把总四人,兵七百三十九名。
武定营游击一人,驻札武定府,兼辖余家巷营。
中军守备一人,千总二人,把总四人,兵六百三十四名,兼辖余家巷营守备一人,驻札海丰余家巷。
兵八十四名。
安东营都司一人驻札安东卫
千总一人,把总三人,兵四百二名。
寜福营都司一人驻札福山县
,千总一人,把总二人,兵三百三十名。
寿乐营都司一人驻札寿光县
,千总一人,把总二人,兵二百八十二名。
河东河道总督一人驻札济寜州
,统辖本标官兵及防河各营。
臣
等谨按,顺治元年,设河道总督,驻济寜州。雍正七年,分设江南河道总督标官兵,定河南、山东总河驻济宁州为河东河道总督。
河标中营中军副将一人,中军都司一人驻札袁家口
,千总二人,把总四人,兵四百六十名。左营游击一人,中军守备一人驻札南阳闸
。千总二人,把总四人,兵四百六十名。右营游击一人,中军守备一人驻札戴家庙
,千总二人,把总四人,兵四百六十名。
济宁城守营都司一人,驻札济寜州
中军守备一人,千总一人,把总二人,兵五百二十九名。
黄运河营守备一人,驻札旺鲁镇
千总一人,把总一人,兵二百二名。
懐河营北岸守备一人驻札河南陈桥镇
,千总二人,把总二人,兵五百五十名。
豫河营南岸守备一人,驻札河南埽头镇
,千总二人,把总二人,兵五百五十名。
顺治元年,定山东官兵经制,设河道总督标旗鼓守备一人寻裁旗鼔守、备后、抚标、镇标、旗鼔、守备同
,分中左右三营,中营设副将以下将领八人,左右二营,各设游击以下将领八人,兵共三千名,专资防河䕶运。设山东巡抚标旗鼓守备一人,左右二营,各设游击以下将领八人,兵共二千名。设临清镇总兵官,镇标旗鼓守备一人,左右二营,各设游击以下将领四人,兵共一千八百名。设沂州镇总兵官,镇标旗鼓守备一人,中左右、前、后五营,各设游撃以下将领,分统镇标兵,拨前营游击以下将领八人,兵六百二十七名,分防峄郯等县。台庄等闸,设徳州营参将以下将领八人,兵六百名。青州城守营参将以下将领六人,兵一千一百八十四名。武定营守备以下将领四人,兵四百七十七名。设登州水师营守备、千总、把总各员,兵三百八十六名。又设登州城守营、莱州城守营游击,临清城守营守备,分领各营兵。二年,设济南城守营守备以下将领四人,兵六百名,沙沟营守备把总各一人,兵二百三十八名。
三年,设东昌城守营都司以下将领五人,兵四百四十八名。
四年,増设临清镇,标中前二营,合原设左右营,为四营,各设游击以下将领五人,兵各一千名。五年,设济宁城守营都司以下将领八人,兵一千名,统于河标,设寿张、髙唐二营,各守备以下将领三人,兵五百名,又设兖州营参将以下官兵,文登营守备以下官兵。
六年,设曹州营叅将以下将领八人,兵一千名,拨河标兵七十九名往驻广西。
七年,设梁山营守备以下将领三人,兵三百名。是年裁山东通省各标营千总,共五人,兵共二千名。八年,裁临清镇标前营游击以下将领五人,兵一千名。又裁中、左、右三营,兵共五百名。
九年,设范县营守备以下,将领三人,兵三百名。十年,裁沂州镇标游击二人,守备一人,千总二人,把总四人,临清城守营千总一人,把总二人,兵三百名,寿张营兵二百名。
十二年,裁济宁城守营兵四十四名,又移沂州镇标右营守备一人驻胶州,设兵二千名。
十三年,拨曹州营把总一人、兵一百名,及河标兵八十四名,往驻广西。
十四年,设胶州营游击一人,统辖守备以下官兵。十五年,移沂州镇标总兵官及镇标五营驻胶州,改为胶州镇,兼设水营陆营官兵,即拨千总一人,兵三百名,驻沂州,拨左营官兵驻即墨汛,拨水师官兵改为陆营,驻防安东卫。又拨曹州营参将一人、兵三百名,及河标兵二百三十三名,往驻浙江。十七年,设安东营都司以下将领八人,兵一千名,拨徳州营兵一百名入武定营,复设曹州营参将一人。
十八年,移临清镇总兵官驻登州,改为登州镇,即以登州城守营游击以下官兵改为镇标中营,复设左右二营,各游击以下将领八人,兵共二千四百四十六名,改设临清恊副将及左右二营。都司以下官兵,裁莱州营游击,改设莱州恊副将左右二营,各设都司以下将领五人,兵共八百十八名,设文登恊副将中、左右三营,分设都司、守备、千总、把总各员,兵共三千名,又拨河标兵一百四十七名入梁山营,又以安东卫撤回之官兵增驻即墨,改设胶即营。
是年,裁山东巡抚标左、右二营游击以下官兵叅。康熈元年,设山东提督,驻青州府,即以青州营叅将以下将领八人、兵一千八百八十四名,改为提标中营,复设左右二营游击以下官兵。
三年,改胶即营为即墨,营设叅将以下将领九人,兵六百三十二名,拨莱州恊兵二百名入徳州营。四年,裁安东营千总一人、兵二百名,裁文登恊标中左右三营,兵共五十名,又裁河标中左右三营,及济宁城守营兵共三百十名,定曹州营兵为五百八十五名。
五年,裁文登恊标右营,都司以下官兵,惟设中左二营,即将所裁兵补入,仍为每营一千名,又裁济宁城守营千总一人,把总二人,裁临清恊兵二百名。
是年,移山东提督自青州府改驻济南府,即以济南城守营改为提标中营,增设中军参将,仍设左右二营游撃以下官兵,留原设之,提标中营官兵复为青州营,设叅将以下将领八人,兵七百七十七名。
六年,移胶州镇标后营游击驻沂州,增兵六百名,合原设兵共九百名,设泰安营守备以下将领三人,兵三百名,拨即墨营守备一人,文登协千总一人,兵二百名,安东营把总一人,兵一百名,充㤗安额。
七年,裁总河标兵二百九十名,文登协兵一百十七名,临清协兵一百二十四名,移登州镇标左营游击驻武定营,合原设守备以下将领共八人,兵八百七十七名。
八年,拨直𨽻督标兵二百名,增入徳州营。十三年,复设山东巡抚,标左右二营,各游击以下将领八人,兵一千名。
十九年,移文登协标左营官兵驻宁海州乾隆年间,移驻福山县
,改设宁福营叅将以下将领八人,兵八百四十二名,其文登协,止留一营,仍设副将以下,将领八人,兵八百三十七名,裁临清、协标右营都司以下将领五人,兵六百七十六名,亦止留一营,设寿乐营,叅将以下将领七人、兵七百四十五名,又增设寿张营游击千总各一人,把总二人,合原设将领共七人,兵五百名,増设高唐营游击千总各一人,把总二人,合原设将领共七人,兵六百三十五名。
二十一年,裁山东提督及提标中、左、右三营,仍设济南城守营守备以下官兵。
二十二年,裁胶州镇总兵官,并镇标五营官兵,改设胶州镇,副将以下,将领八人,兵九百名,移议裁之。胶州镇前营游击以下将领八人,兵六百二十七名,改设台荘营,又拨莱州协副将驻沂州,改设沂州协副将以下将领八人,兵九百名,即以沂州营游击驻莱州。裁原设莱州协左右二营都司,改设游击以下将领八人,兵六百十八名。又拨河标兵十名入兖州营。
二十三年,裁临清协标都司一人,兵一百二十五名,以临清城守营官兵并入协标,即以副将兼城守营事。又裁沂州协兵一百八十五名,増设济南城守营叅将,合原设守备以下将领共八人,兵六百名。
二十八年,裁安东营守备一人,兵二百七十四名。三十年,拨总河标兵一百四十五名赴防中河。三十四年,裁总河标兵二百名,文登协兵一百八十一名,徳州营兵十四名。
三十五年,裁巡抚标兵八十四名。三十九年,裁莱州营游击,拨寜福营恭将入莱州营,统守备以下官兵,又拨寜福营参将二百名,入登州镇标,其寕福营,止设守备以下将领四人,兵三百五十名,移寿乐营参将一人,把总二人,兵二百名,驻㤗安营,合原设将领共六人,兵五百名。其寿乐营止设守备以下将领四人,兵二百九十六名。四十三年,增设登州镇标水师营,游击二人,守备一人,千总二人、把总四人,合原设将领共十四人,分前后二营,兵共一千二百名,拨本镇标中右二营,兵四十名。徳州营兵四十二名,高唐营兵三十五名,即墨营兵三十五名,济南城守营兵二十一名、寜福营兵十五名,曹州营兵五名、㤗安营兵四名,充水师营额。
四十八年,裁总河标中左右三营及济寜城守营兵共五百六十一名,存三营兵一千五百名,城守营兵四百六十八名。
五十三年,裁登州镇标水师后营游击以下将领七人,兵七百名,即将所裁兵拨入本镇标中右二营,各三十六名,徳州营三十七名,髙唐营三十一名,即墨营三十五名,寜福营十一名,其水师,止留前营游击以下将领七人,兵五百名。又裁胶州协兵二百二十四名,定武营兵一百十七名。
六十一年,裁范县营兵九十四名,梁山营兵九十二名。
雍正元年,设兖州镇总兵官,以原设兖州营,恭将改入台庄营,即拨台庄营游击至兖州,为镇标中军游击,又归并界河满家疃二营官兵,改设镇标右营,裁原设守备一人,留守备一人,及把总等,又增设右营游击一人、千总二人、把总一人,其守备仍驻界河。中右二营,共设兵一千六百名,除原设之兖州营兵外,复拨登州镇标中右二营,文登、协、胶州协、沂州协、临清协、莱州,即墨青州,武定、安东寕、福、寿、乐、徳州、曹州、髙唐诸营兵、兖镇标额以沂州、临清二协、徳州曹州、㤗安台、庄、寿、张、高、唐、东昌、梁山、沙沟、范县等营,𨽻兖州镇统辖,以文登、胶州二协,济南莱州。即墨青州,武定、安东、寜福、寿乐等营,𨽻登州镇统辖。
四年,增设沂州协标千总一人,拨兖州镇标中右二营,临清协徳州、曺州㤗安台、荘寿、张、高、唐、东昌、梁山、沙沟、范县诸营兵,共四十六名,入沂州协防。大兴汛。增设曹县桃源集汛,清军同知一人,拨沂州协、临清协徳州、曹州台、荘寿、张高、唐沙沟诸营兵,共三十名,赴曹县防桃源集,𨽻入抚标。
七年,増设登州镇标水师营,把总一人,兵三百十名,合原设兵共八百十名,拨总河标中左右三营,兵四十七名,入江南河标。
九年,增设总河标中、左右三营及城守营兵一千名,合原设兵共二千九百十四名。又增设登州镇标中右二营各千,总一人,把总一人,兵各五百名。合原设游击以下将领共二十人,兵共二千七百九十四名。又增镇标水师前营官兵,合原设游击以下将领共八人,兵共一千名。
十三年,拨总河标兵五百名,内入兖州,镇标右营、沂州协、曹州、台荘、梁山诸营各五十名,徳州高唐二营各六十名,泰安营一百名,沙沟营三十名,其河标存兵二千四百十四名。
乾隆元年,裁登州镇标千总二人,把总二人,兵八百三十二名,又拨兵一百六十八名,分入文登协、胶州协,即墨营。
是年增设成山营守备一人,合原设千总、把总各一人,兵二百名,仍隶登州镇标水师前营游击兼辖。又裁总河标中左右三营,兵共三百六十八名,城守营兵六十六名。
六年,裁兖州镇兵五百名。七年,拨恩县汛千总一人驻禹城汛,归高唐营兼辖拨禹城汛把总一人,驻恩县汛,归临清营兼辖。十一年,改寿张营属之戴家闸汛官兵归东昌营,兼东昌营属之周家店汛官兵,归寿张营兼辖。三十二年,拨河标左右营、歩战兵各四十名,互换济寕城守营守兵八十名。
三十三年,拨兖州镇标左营把总一人、兵一百一十名,移㤗安营兼辖。
四十三年,拨寿张营把总一人、兵三十三名,归东昌营兼辖。
四十八年,将兖州镇标右营界河汛守备,改为右营都司、中军守备。又将镇标右营都司、中军千总改为右营,界河汛千总。
山西
八旗驻防:
绥逺城将军一人,驻札山西,杀虎口外绥逺城
,统辖满洲协领四人,佐领十二人,防御十六人,骁骑校十六人,䝉古协领一人,佐领四人,防御四人,骁骑校四人。八旗满洲䝉古、领催、前锋、骁骑共二千名,步军四百名,养育兵三百名,箭匠、铁匠各二十名,兼辖右卫及归化城副都统。
右卫城守尉一人,驻札右玊县。
防御四人,骁骑四人,笔帖式一人。八旗满洲、䝉古领催八名,骁骑二百九十二名,养育兵八十名。
归化城副都统一人,驻札杀虎口外归化城,统于绥逺城将军。
统辖䝉古、土黙特、左右翼二旗官兵。
臣
等谨按土黙特为蒙古部落。自天聪八年太宗文皇帝亲征察哈尔,驻跸归化城,其部众悉降。九年,以贝勒岳托驻守归化城。崇德元年,编为二旗,即
以其长古禄格为左翼都统,杭高为右翼都统,并世袭。后以土黙特中无可任都统之人,定由京简用都统往驻,其地惟给本部人等世袭职衔,随同办事,后并裁去都统。其部落向列䝉古五十一旗之中,其旗务则掌之,将军、副都统制与内八旗相等,故类叙于山西驻防。
太原城守尉一人驻札太原府,统于山西巡抚
,防御四人,骁骑校四人。正蓝、镶蓝二旗,满洲、䝉古鸟枪领催十六名,鸟枪骁骑一百八十四名,领催二十四名,骁骑二百七十六名,养育兵四十名,弓匠、箭匠、鐡匠各二名。
顺治六年,设太原驻防城守尉一人,防御、骁骑校各四人,正蓝、镶蓝二旗,满洲䝉古兵六百十二名,察哈尔兵二百四十八名,弓匠、鐡匠各二名。八年,撤太原驻防正蓝旗兵九十名,还京城。十四年,撤太原驻防察哈尔兵二百四十八名,还游牧地方。
十五年,拨太原驻防兵三百名,往驻杭州府,改拨直𨽻等处驻防兵一百二十七名,充太原额康熈。十四年,增设太原驻防兵六十四名。三十三年,设右卫今朔平府右玊县
,驻防将军一人,䕶军统领二人,左右翼副都统四人,协领十二人,䕶军叅领五十六人,佐领、防御、骁骑校各七十二人,䕶军校一百十二人。八旗满洲、蒙古、汉军兵四千九百三名,弓匠鐡匠一百十二名。
三十七年,裁右卫驻防䕶军统领二人,副都统二人,䕶军叅领五十六人,佐领、防御、骁骑校各八人,䕶军校一百十二人,兵二千八百九十九名。五十年,增设右卫驻防兵一千名。
雍正二年,増设太原驻防兵八十七名,合新旧兵共五百名,又増养育兵四十名,内正蓝、镶蓝二旗,满洲领催各十三名,骁骑各一百五十名,养育兵各十三名,正蓝、镶蓝二旗,蒙古领催各七名,骁骑各八十名,养育兵各七名。
九年,调太原驻防兵三百名,往赴宁夏,增设效力兵一百名,寻还归驻防,仍复旧额。
是年,増设右卫驻防兵五百名:自将军及左右两翼副都统以下设两翼协领各六人,佐领、防御、骁骑校各三十二人,满洲、蒙古前锋二百名,满洲䝉古汉军,领催二百六十名,骁骑三千四十四名。乾隆二年,裁右卫将军一人、副都统一人,改驻绥逺城,留副都统一人,管辖右卫官兵,设绥逺城,驻防建威将军一人、副都统二人、满洲协领八人,佐领、防御、骁骑校各十九人,䝉古协领二人,佐领、防御、骁骑校各八人,汉军协领二人,佐领、防御、骁骑校各八人,满洲䝉古汉军兵三千九百名,拨出征效力之在京八旗,开户兵二千四百名。热河驻防汉军,兵一千名。右卫驻防内,议裁未尽之䝉古兵五百名,以充其额内委署。前锋校十六人,前锋一百八十四名,领催一百四十名,骁骑三千五百六十名,箭匠、铁匠五十四名。
六年,拨右卫驻防满洲下五旗佐领、防御、骁骑校各五人,改驻绥逺城。
十二年,裁绥逺城驻防䝉古佐领、防御、骁骑校各四人,汉军恊领一人,佐领、防御、骁骑校各四人,改拨八旗开户兵二千四百名,于直𨽻、山西二省补緑旗营,由京城拨满洲兵一千二百名驻绥逺城,复选驻防馀丁五百名,充补兵额,共八旗满洲䝉古兵三千二百名,内委前锋校十六人,前锋一百八十四名,领催一百二十八名,骁骑二千八百七十二名,箭匠、铁匠各二十八名。
二十一年,定太原城守尉归山西巡抚兼辖。二十五年,改绥逺城驻防兵额,内设歩军四百名,养育兵四百名,实存领催前锋骁骑二千四百名。二十六年,裁归化城都统一人,并裁绥逺城副都统一人。
二十八年,复裁归化城都统一人,令土黙特二旗归绥逺城,将军兼辖,惟设副都统二人,一驻绥逺城,一驻归化城,寻止留归化城副都统一人。二十九年,裁绥逺城驻防汉军恊领、佐领、防御、骁骑校各员,及汉军兵二千一百十七名,悉令出旗,分拨直𨽻、山西二省,改补緑旗营,实设满洲䝉古兵二千名。
是年,裁右卫副都统,及恊领以下各员,并前锋骁骑一千二百馀名,改驻张家口。
三十年,裁绥逺城驻防满洲、佐领、防御、骁骑校各八人。
三十三年,设右卫城守尉一人,裁副都统一人,笔帖式一人,恊领五人,佐领十人,歩军总尉一人,防御六人,歩军校三人,骁骑校六人,领催三十二名,马兵四百十八名,歩兵一百二十五名,养育兵四十五名。
三十五年,裁绥逺城,恊领四人,佐领四人,䝉古恊领一人,箭匠、铁匠各二十名,増马歩兵七百,名緑旗营。
山西巡抚兼提督一人驻札太原府
统辖本标官兵及城守营兼节制。镇标二。
臣
等谨按顺治二年,设山西巡抚,驻太原府。又设宣大总督,驻大同府之阳和城。十三年,裁宣大总督,改设山西总督,驻大同府。康熙元年,设山西提督,驻平阳府。四年,裁山西总督,并为山陜总督,驻陜西之西安府,兼辖山西,移山西提督驻太原府。六年,陜西总督停辖山西。七年,裁山西提督。十三年,复设山西提督。十四年,仍専设山西总督,又移山西提督驻平阳府。十九年,裁总督,専归山西巡抚统辖。二十年,裁提督。雍正六年,复设山西提督。九年,仍裁提督,以巡抚兼任。
抚标左营兼中军叅将一人,中军守备一人。千总二人,把总四人,兵六百名。右营游击一人,中军守备一人,千总二人,把总四人,兵六百名。
太原城守营叅将一人,驻札太原府。兼辖靖安营,王封山营。
中军守备一人,千总二人,把总四人,兵一千一百二十六名。兼辖靖安营都司一人,驻札交城
,千总一人,把总一人,兵二百七十一名。王封山营千总一人,驻札王封山。
兵六十名。
太原镇总兵官一人驻札平阳府
,统辖本标官兵及分防各营。
镇标左营兼中军游击一人,中军守备一人,千总二人,把总四人,兵七百七十五名。右营都司一人,中军守备一人,千总二人,把总四人,兵七百七十名。平阳城守营叅将一人驻札平阳府,兼辖隰州营
中军守备一人,千总二人,把总三人,兵七百七十一名。兼辖隰州营都司一人驻札隰州
,千总一人,把总一人,兵二百二十三名。
蒲州恊:副将一人驻札蒲州府,兼辖吉州营运城营。
中军都司一人,千总一人,把总三人,兵七百五十名,兼恊吉州营都司一人驻札吉州
,千总一人,把总一人,兵二百二十三名。运城营都司一人驻札安邑县运城
,把总一人,兵一百二十二名。
汾州营恭将一人驻札汾州府,兼辖石楼营。
中军守备一人,把总四人,兵五百二名。兼辖石楼营都司一人驻札石楼县
把总二人,兵一百六十九名。
潞泽营叅将一人,驻札潞安府,兼辖泽州营
中军守备一人,把总二人,兵四百九十四名,兼辖泽州营都司一人,驻札泽州府,兼辖东冶山营
,千总一人,把总一人,兵二百五十八名。东冶山营千总一人,驻札东冶山,属于泽州营
,兵四十名。平垣营游系一人驻答茅津镇
中军守备一人,驻札夏县
千总一人,把总二人,兵四百五十名。
盂寿营游击一人,驻札盂县。
中军守备一人。驻札寿阳县。
千总一人,把总四人,兵六百三十六名。
大同镇总兵官一人驻札大同府
。统辖本标官兵及分防各营。
镇标中营中军游击一人,中军,守备一人,千总二人,把总四人,兵六百名。左营游击一人。中军,守备一人,千总二人,把总四人,兵六百名。右营游击一人,中军守备一人,千总二人,把总四人,兵六百名。前营都司一人,中军守备一人,千总二人,把总四人,兵六百名。
杀虎口协副将一人,驻札朔平府西北之杀虎口,兼辖平鲁、朔平、寕武、偏关、老营、河保、水泉、靖逺、归化城九营。
左营兼中军都司一人,千总一人。把总二人,兵五百名。右营守备一人,千总一人,把总二人,兵四百四十六名,兼辖平鲁营都司一人,驻札平鲁县,兼辖井坪营
千总一人,把总二人,兵六百名。井坪营把总一人,驻札井坪堡,属于平鲁营。
兵四十二名。朔平营都司一人,驻札朔平府
千总一人,把总三人,兵三百八十一名。寜武营叅将一人。驻札寕武府,兼辖朔州营、神池营。
中军守备一人,把总二人,兵六百二十名。朔州营都司一人,驻札朔州,属于寕武营。
把总一人,兵二百十名。神驰营都司一人,驻札神池县,属于寕武营。
千总一人,把总四人,兵五百二十四名。偏闗营叅将一人,驻札偏关城,兼辖桦林营、镇西城营。
中军守备一人,千总一人,把总二人,兵五百九十名。桦林营都司一人,驻札桦林堡,属于偏关营。
千总一人,兵二百八十名。镇西城营都司一人,驻札苛岚州,属于偏关营。
千总一人,把总三人,兵四百七十三名,老营恭将一人,驻札老营城。
中军守备一人,千总三人,把总三人,兵八百十八名。河保营恭将一人,驻札河保城,兼辖保徳营。
中军守备一人,千总二人,把总七人,兵一千一百名,保徳营都司一人,驻札保徳州,属于河保营。
千总一人,把总一人,兵二百名。水泉营守备一人,驻札水泉堡。
千总一人,把总三人,兵五百二十名。靖逺营都司一人,驻札靖逺堡,兼辖清水河、托克、托城二营,新安、五定二汛。
千总一人,兵二百名。清水河把总一人,驻札清水河属于靖逺营
兵六十名,托克托城把总一人,驻札托克托城,属于靖逺营。
兵六十名。新安把总一人,驻札新安,属于靖逺营。
兵三十五名,五定把总一人,驻札五定属于靖逺营。
兵三十五名。归化城营都司一人,驻札归化城,兼辖善岱、萨拉齐二营,沁昌、清河二汛。
把总一人,兵三百名。善岱把总一人,驻札善岱,属于归化城营。
兵五十名。萨拉齐把总一人,驻札萨拉齐属于归化城营。
兵四十名。沁昌把总一人、驻札沁昌属于归化城营。
兵十名。清河把总一人,驻札清河,属于归化城营。
兵十名。
灵邱营都司一人,驻札灵邱县,兼辖浑源营。
千总一人,把总二人,兵三百九名。兼辖浑源营守备一人驻札浑源州
兵一百八十八名。
新平路恭将一人,驻札新平堡,兼辖天城营、阳和营。
中军守备一人,千总三人,把总三人,兵七百二十名。兼辖天城营都司一人,驻札天城卫。
兵,一百四十名。阳和营都司一人,驻札阳和县。
兵一百四十名。
得胜路叅将一人,驻札得胜堡,兼辖丰镇营。
中军守备一人,千总二人,把总四人,兵七百名。兼辖丰镇营把总一人。驻札丰镇㕔。
兵四十二名。
助马路恭将一人,驻札助马堡,兼辖高山营懐仁营
中军守备一人,千总三人,把总一人,兵七百名,兼辖高山营都司一人,驻札高山城
,把总三人,兵二百六十名。懐仁营都司一人,驻札懐仁堡
兵一百四十名。
北楼营叅将一人,驻札繁峙县,兼辖平邢营、小石口营。
中军守备一人,千总二人,把总四人,兵七百四十三名,兼辖平邢营都司一人。驻札平邢关。
兵一百三十四名。小石口营守备一人,驻札小石口。
兵一百四十九名。
东路营恭将一人。驻札代州,兼辖忻州营
中军守备一人,千总一人,把总三人,兵七百三十九名,兼辖忻州营都司一人驻札忻州
,千总一人,把总二人,兵三百三十三名。
山阴路:都司一人,驻札山阴县,兼辖应州营
,千总一人,把总一人,兵二百九十三名,兼辖应州营守备一人,驻札应州
,千总一人,兵二百五十五名。
顺治二年,定山西官兵经制,设宣大总督,标旗鼓都司一人寻裁旗鼓都司,后抚标旗鼓守备同
,分中、左、右三营,设副将以下将领,分统督标兵,设山西巡抚,标旗鼓守备一人,左右二营,各设游击以下将领八人,兵共二千名。设太原协、平阳协副将及协标官兵,设汾州营路州营、偏闗营、河保营、利民路、北楼营、东路营等䖏恭,将设太原城守营、蒲州营、平垣营、盂寿营、水泉营等䖏游击,设隰州营、吉州营、石楼营、灵邱营、浑源营、平邢闗营、小石口营、盘道梁营、神池营、八角堡营、桦林营、镇西城营、保徳营等处守备,分领各营兵。又裁寜武镇总兵官,改设寜武协副将以下将领八人,兵一千名。又裁老营协副将,改设老营叅将以下将领四人,兵六百五十七名,兼辖贾家堡把总一人,兵四十五名,五眼井堡把总一人,兵一百十名。马站堡把总一人,兵七十一名。永兴堡把总一人,兵六十七名。
六年,更定宣、大官兵经制宣大总督标旗鼓都司一人,分左右二营,左营兼中军,副将一人,守备一人,右营游击一人,守备一人,分统千总、把总各员,兵共二千名。又设掌印、都司巡捕、都司、管屯都司各一人,俱驻阳和。又设阳和协副将一人,及中军守备以下,将领右卫协副将一人,及中军守备以下将领,兵各一千名,设平鲁、井坪、天城、威逺、新平、得胜、助马诸路恭将各一人,及中军守备以下将领,兵各四百名。右卫山阴、应州马邑、高山、懐仁、聚乐诸城,守备各一人,兵各二百名。大同城操守一人,兵一百名。保平堡、镇门堡、守口堡、宏赐堡镇、羌堡、镇邉堡、镇川堡、拒墙堡、镇鲁堡、拒门堡、镇寜堡、威鲁堡、宁鲁堡、破鲁堡、保安堡、灭鲁堡、破虎堡、灭虎堡、云冈堡、牛心堡、迎恩堡、威虎堡、败虎堡、阻虎堡、云石堡、乃河堡、将军㑹堡、西安堡、镇口堡、平逺堡、等䖏、杀虎口及瓦窑口、大水口等处,操守各一人,兵各一百名。
七年,改设守口、镇川、拒墙、威鲁、破一、破鲁、破虎、败虎、阻虎云石、乃河诸堡,及杀虎口、瓦窑口、大水口操守为各把总,后改杀虎口把总为守备。
是年,裁山西通省各标营兵共四千六十名。九年,移天成营恭将驻浑源州,止设天城营守备一人,兵一百二十八名。
是年裁保平、镇羌、镇鲁、灭虎、云冈、牛心、迎恩、西安、镇口诸堡,各操守。
十年,裁威逺城㕘将守备,止设把总一人。十一年,裁大同操守,设大同镇总兵官,镇标左右二营,各设游击以下将领八人,兵各七百六十四名,裁阳和协副将并中军守备,移聚乐城守备驻阳和,设兵一百八十名,裁利民路兵二百名,保徳营、镇西城营、路州营兵各一百五名,五寨、贾家堡、楼子营、河㑹营、河曲营兵各五十三名,三岔堡、唐家㑹兵各二十五名。
十二年,移宣大总督及督标官兵,自阳和改驻大同府,又移右卫协副将一人,千总一人,把总四人,驻浑源州。改设浑源协副将以下官兵于右卫,改设朔平营守备、千总各一人,兵一百二名。即移浑源州恭将驻灵邱,改设灵邱营恭将以下将领五人,兵三百二十五名。又移盘道梁守备驻忻州,设怍州营将领二人,兵二百八十七名。
十三年,裁宣大总督,改设山西总督标官兵,又裁井坪营恭将,改设守备一人,兵一百五十一名,裁山阴路守备,改设都司一人,兵二百四十九名。是年,裁镇门,宏赐镇边拒门,灭鲁威虎将军,㑹平逺诸堡各操守。
十五年,裁浑源恊副将一人、千总一人、把总四人,兵三百名,改设守备以下官兵。
十六年,裁汾州城守营守备,増设千总一人,合原设叅将以下将领共五人,兵一千名,兼辖石楼营守备以下将领三人,兵三百名。沁州营千总一人,兵一百十名。辽州营千总一人,兵七十名。和顺营把总一人,兵六十九名,权店营防守一人,兵一百五十名。
十八年,裁山西巡抚,标左右二营游击以下官兵。康熙元年,设山西提督,驻平阳府,提标中、左、右三营,设叅将以下官兵。
二年,裁权店营防守,改设把总一人,存兵九十八名。
四年,移马邑城守备,驻朔州,设兵一百五十名。是年,以山西总督并归陜西,裁督标官兵,又移山西提督标,自平阳府改驻太原府。
五年,裁太原城守营游击,改设叅将以下将领七人,兵一千五十九名,移太原之盂寿营驻盂县,设游击以下将领五人,兵七百名。
七年,裁山西提督及提标官兵,又裁平阳恊副将,改设叅将以下将领五人,兵七百七十一名,兼辖平垣营游击以下将领四人,兵三百二十四名,隰州营、吉州营守备以下将领各三人,兵各二百二十三名。永和营、大寜营、黑龙关营把总各一人,兵各九十名。冷泉关把总一人,兵一百九名。西乌岭把总一人,兵七十一名。
十年,设交城营把总一人,兵九十七名后为靖安营
。十一年,裁太原恊副将,改设太原镇总兵官,镇标左右二营,各设游击以下将领八人,兵一千七百四名,左营兼辖代州营千总一人,兵一百九十一名。
十三年,复设山西提督,标三营官兵,又裁盂寿营兵二百四名,存兵四百九十六名。
十四年,复设山西总督标官兵,又移山西提督自太原府改驻平阳府。
十九年,复裁山西总督及督标官兵。二十年,复裁山西提督及提标官兵。二十二年,复设山西巡抚,标左右二营,各游击以下将领八人,兵一千名,移太原镇总兵官及镇标官兵驻平阳府。
二十三年,酌裁水泉营兵,存游击以下将领三人,兵三百九十八名。
三十年,裁杀虎堡守备,以寜武恊副将及所属官兵移驻,改设杀虎口恊副将以下将领八人,兵八百二十六名,其寜武营止设守备以下官兵。三十五年,裁山西巡抚标左右二营,兵一百二十四名,存兵各四百三十八名,裁太原镇标左右二营,兵一百五十四名,存兵各七百七十五名,裁汾州营兵五百二十三名,存叅将以下将领四人,兵四百七十七名,裁石楼营兵一百三十一名,存守备以下将领三人,兵一百六十九名。
三十六年,增设大同、镇标中营游击以下将领八人,兵七百六十名,增败虎堡兵五名,合原设把总一人,兵共七十七名。
三十七年,移大水口堡把总一人驻寜化营,设兵六十七名。
三十八年,移平阳城守营守备以下将领三人,改为靖安营,设兵二百七十一名。其平阳营仍增设守备千总各一人,把总二人,裁阳方口营兵四十二名,存守备以下将领二人,兵二百三十名,设大同左卫千总一人,兵一百二十名。
四十一年,增朔平营兵二十五名。四十三年,改太原之平乐营乐平营把总各一人,兵一百四十名,并入盂寿营,合原设游击以下将领共七人,兵共六百三十六名。
五十一年,移北楼城叅将以下将领三人,驻繁峙县,设兵三百十六名。其北楼城,止设守备一人,兵一百五十名,仍属北楼营叅将,移平邢关把总一人,驻台懐,镇设兵九十名。其平邢关仍设守备一人,兵一百三十名,移茹越口营把总一人驻窦村镇,设兵四十名。其茹越口仍设守备一人,兵一百四十名,俱归北楼营兼辖,移山阴路把总一人,驻岱岳村,设兵五十名,其山阴路,仍设都司以下将领二人,兵二百四十三名,兼辖应州营守备一人,兵一百七十二名,马邑营千总一人,兵八十四名。五十八年,裁瓦窑口堡把总,改设千总一人,兵七十八名,仍属新平路,裁聚乐城把总,改设千总一人,兵一百二十九名,仍属得胜路,裁鲁堡把总,改设千总一人,兵八十二名,仍属助马路。裁阻虎堡把总,改设千总一人,兵七十二名,裁威虎城把总,改设千总一人,兵一百二十七名,仍俱属平鲁营。裁金刚库营把总,改设千总一人,兵九十名,仍属北楼营,以小石口把总改为东井集堡千总,设兵六十名,属新平路。其小石口仍设守备一人,兵一百五十名,属北楼营。改东路营把总为千总,増设把总一人,合原设㕘将以下将领共五人,兵六百六十一名,以忻州营守备以下将领二人,兵二百八十七名,白草口、水峪口、胡峪口把总各一人,兵各四十名,俱改归东路营兼辖。改偏闗营把总为千总,合原设㕘将以下将领共四人,兵六百七十九名,以桦林营守备一人兵一百八十七名,镇西城营守备以下将领二人,兵一百九十三名,三岔堡老、牛湾堡把总各一人,兵各七十名。楼沟堡五寨堡把总各一人,兵各六十八名。岢岚营把总一人,兵八十一名,俱归偏闗营兼辖。改神池营把总为千总,合原设守备共将领二人,兵一百八十四名,改八角营把总为千总,合原设守备共将领二人,兵一百七十八名,俱归宁武营兼辖。
雍正二年,裁蒲州营游击,改设蒲州协副将以下将领五人,兵六百九十九名,以平阳营兼辖之。平垣营游击以下将领四人,兵三百二十四名,及太原镇标所属潞泽营㕘将以下将领三人、兵二百六十四名,俱改隶蒲州协。
三年,移利民路㕘将驻宁武营,设将领四人,兵六百五十四名,其利民路止设守备、把总各一人,兵二百八十名,改山阴路之乃河堡把总一人,兵六十九名,归老营兼辖。
五年,设泽州营守备以下将领三人,兵二百十五名,设潞安城守营千总一人,兵一百名,西坞岭把总一人,兵八十名,俱归潞泽营兼辖。又増设太原城守营把总一人。
六年,改驻札平阳府之太原镇总兵官为山西提督,改左营逰击为中军㕘将,改守备为都司,馀将领如旧,额以镇标官兵为提标官兵。
七年,设运城营守备以下将领二人,兵一百二十二名,归蒲州协兼辖。又设宏赐堡把总一人,兵七十名,属得胜路。又裁代州营千总,止以把总分驻,属太原城守营。
九年,裁山西提督,复设太原镇总兵官,仍驻平阳,复改中军㕘将为逰击都司为守备,以提标官兵为镇标官兵,仍设左右二营,又改设巡抚标中军逰,击为㕘将,増设额外、左右二营,守备以下将领各八人,兵各一千名,共为四营。増设大同镇标前营,逰击以下将领八人,兵一千名,又増中、左右三营,兵各二百四十六名,亦为四营,増设杀虎口协守备一人,千总二人,把总四人,兵六百四名,合原设副将以下将领共十五人,分左右二营,兵共一一千六百四十四名,増设朔平营㕘将一人,千总一人,把总四人,兵七百六十四名,合原设将领共八人,兵八百九十二名,増设新平路把总一人,兵一百八十八名,合原设㕘将以下将领共三人,兵四百六十三名,増设助马路千总一人,兵二百十名,合原设㕘将以下将领共三人,兵五百六十二名,以高山营守备一人,兵一百二十七名,懐仁营守备一人,兵一百七十二名,左卫城千总一人,兵一百二十名,威鲁堡千总一人,兵八十二名,宁鲁堡把总一人,兵六十七名。破鲁堡把总一人,兵七十九名。破虎堡把总一人,兵六十六名,俱归助马路兼辖。
十年,改阳和城守备为都司,其站军五十,改𨽻阳髙县,存兵一百三十名,归新平路兼辖,改桦林营守备为都司,増设千总一人,兵一百名,合原设将领共二人,兵二百八十七名,归偏关营兼辖,改保徳营守备为都司,増设千总一人、兵一百四十四名,合原设将领共三人,兵三百二十名,归河保营兼辖,増设得胜路千总一人,兵一百八十九名,合原设㕘将以下将领共三人,兵五百三名,増设平鲁营把总一人,兵三十八名,合原设㕘将以下将领共三人,兵三百二十三名,増设潞泽营把总一人,兵四十九名,合原设㕘将以下将领共四人,兵三百十三名,増设河保营把总一人,兵一百十八名,合原设㕘将以下将领共六人,兵七百八十四名,兼辖焦尾城把总一人,兵一百名,楼子营把总一人,兵九十五名。河㑹营把总一人,兵六十七名,河曲营把总一人,兵六十八名,唐家㑹营把总一人,兵五十九名。又改平阳营属之冷泉闗把总为千总,増兵六十名,合原设兵,共一百七十八名,又増设新平路属之瓦窑口堡兵二十二名,合原设兵共一百名,镇门堡兵二十八名,合原设兵共一百十二名,守口堡兵三十九名,合原设兵共一百二十名,増设得胜路属之拒墙堡兵十六名,合原设兵共九十六名,镇川堡兵二十九名,合原设兵,共一百名,増设助马路属之威鲁堡兵十名,合原设兵共九十二名,増设平鲁营属之大水口堡兵六名,合原设兵,共七十二名,増设朔州营属之云石堡兵十九名,合原设兵,共九十八名。又増设保安堡拒门堡把总各一人,兵各九十名。镇羌堡把总一人,兵五十六名。镇边堡把总一人,兵七十名,属得胜路。増设迎恩堡、威虎堡把总各一人,兵各四十六名。铁山岭堡把总一人,兵四十名,属平鲁营,増设将军,㑹堡千总一人,兵五十六名,属老营,増设滑石涧堡、草垛山堡兵各六名,合原设把总各一人,兵各一百十名,属冰泉营。
乾隆元年,裁巡抚标新设额外二营,仍存左右二营,于所裁兵内,以三百二十四名増入旧营,合原设兵,共一千二百名,又以裁存兵一百名,增入太原城守营。
是年増设山西省南大路,自平定州接直𨽻井陉县,略起至永济县,接陜西潼闗县界,止汛兵八十五名,省北大路自天镇县接直𨽻懐安县界,起至保徳州,接陜西府谷县界,止汛兵一百四十七名,邻界僻路汛兵九十九名,即于附近营汛抽拨。七年,裁蒲州协、平垣营、潞泽营、泽州营兵各五十名。
十三年,拨平阳营属霍州千总驻绛州,又自平阳营拨兵二十名,合原设兵,共三十名,改绛州原设外委把总驻霍州,拨蒲州协兵十名往解州合原设外,委千总一人,兵共二十名。
是年改蒲州协兼辖之潞泽营、平垣营𨽻太原镇统辖,以平阳营所属之吉州营改归蒲州协兼辖。二十五年,移汾州城守营千总一人,兵六十名,改设王封山营,归太原城守营兼辖,移潞泽营千总一人,兵四十名。改设东冶山营归泽州营兼辖。
是年,移镇羌堡把总一人、兵四十名,驻丰镇㕔,仍归得胜路兼辖。移杀虎口协把总一人,兵四十名,驻宁逺㕔,仍归杀虎口协兼辖。又设靖逺营,属清水河,托克托城、归化营属善岱、萨拉齐等营官兵。二十七年,裁平鲁营㕘将守备,改设都司、千总各一人,归杀虎口协兼辖,裁井坪营都司,改设把总一人,属平鲁营。
河南
八旗驻防。
开封城守尉一人。驻札开封府,统于河南巡抚。
,佐领十人,防御十人,骁骑校十人。八旗、满洲、䝉古领催四十名,骁骑七百六十名,弓匠、铁匠各十名。
康熈五十九年,设开封,驻防城守尉一人。佐领、防御、骁骑校各八人。八旗满洲、䝉古领催四十名,骁骑七百六十名,弓匠、铁匠各八名。
雍正十三年,増设开封驻防弓匠、铁匠各二名。乾隆三年,増设开封驻防、佐领、防御、骁骑校各二人。
二年一年,定开封城守尉归河南巡抚,兼辖绿旗营。
河南巡抚兼提督一人驻札开封府
,统辖本标官兵兼节制。镇标二。
臣
等:谨按,顺治元年设河南巡抚,驻开封府,又设河南提督。五年,河南与直𨽻山东共一总督,驻直𨽻之大名府,兼辖河南。十六年,裁三省总督。十八年,専设河南总督。康熈四年,裁河南总督,复统于驻札,直𨽻之三省总督。七年,裁河南提督。八年,仍裁三省总督。十三年,复设河南提督。十八年,又裁提督,以巡抚兼任。雍正五年,改河南巡抚为河南总督。六年,改为河东总督,兼辖山东。十三年,仍为河南巡抚。
抚标左营兼中军㕘将一人,中军守备一人,千总二人,把总四人,兵四百二十七名。右营守备一人,千总二人,把总四人,兵四百二十七名。
河北镇总兵官一人驻札懐庆府
统辖本标官兵及分防各营。
镇标左营兼中军游击一人,兼辖王禄店营。
中军守备一人,千总二人,把总四人,兵六百七十五名。右营都司一人,中军守备一人,千总一人,把总四人,兵六百五十九名。左营兼辖王禄店营守备一人,驻札荥泽县
,兵一百十八名。
河南城守营㕘将一人。驻札河南府
中军守备一人,千总二人,把总三人,兵五百七十四名。
卫辉营㕘将一人驻札卫辉府
,中军守备一人,千总二人一驻延津县
,把总五人,兵五百八十三名。
开封城守营逰击一人。驻札开封府。
中军守备一人,千总二人,把总三人,兵五百九十八名。
彰徳营:都司一人驻札彰徳府
,中军守备一人,千总一人,把总四人,兵四百十四名。
陜州营都司一人驻札陜州
,千总一人,把总二人,兵三百二十四名。
嵩县营守备一人驻札嵩县。
把总二人,兵一百五十七名。
南阳镇总兵官一人驻札南阳府
,统辖本标官兵及分防各营。
镇标左营兼中军逰击一人,中军守备一人,千总二人,把总四人,兵六百八十一名。右营都司一人,中军守备一人,千总二人,把总四人,兵七百六十六名。
汝宁营㕘将一人,驻札汝宁府,兼辖商城营
中军守备一人,千总二人,把总三人,兵四百名,兼辖商城营守备一人,驻札商城县
把总一人,兵一百十三名。
归徳营㕘将一人,驻札归徳府。
中军守备一人,千总二人,把总三人,兵六百二十名。
㐮城城守营都司一人,驻札㐮城县。
千总二人,把总四人,兵六百,二名。
陈州营都司一人驻札陈州府
,千总一人,把总三人,兵三百五十八名。
邓新营守备一人驻札邓州
,千总一人,把总一人,兵二百四十八名。
信阳营守备一人,驻札信阳州。
千总一人,把总二人,兵三百五十一名。
顺治三年,定河南官兵经制设河南巡抚,标旗鼓守备一人寻裁旗鼓守备后,提标、镇标、旗鼔、都司、旗鼓守备并同
。左右二营,各设逰击,以下将领八人,兵共二千名。设河南提督,标旗鼔都司一人,分中左右三营,设㕘将以下将领,分统提标兵,设懐庆镇即河北镇
、南汝镇即南阳镇
,开归镇总兵官、镇标旗鼔守备一人,左右二营,各设游击以下将领八人,兵共二千名,设开封城守协副将及协标守备以下将领七人,兵一千名,设河南府城守营、卫辉营、汝宁营、归徳营各㕘将以下将领八人,兵一千名,设磁州营都司一人磁州营后改属直𨽻
,兵五百名,设嵩县营守备一人,兵三百名。五禄店营守备一人、兵二百名。
七年,裁河南通省各标营兵共五百名。十八年,裁河南城守营㕘将,改设都司以下官兵。是年裁河南巡抚,标左右二营游击以下官兵,设河南总督及督标官兵。
康熈元年,裁开封城守协、副将,止设都司以下将领七人,兵七百四十六名。又设襄城城守营都司以下官兵。
四年,裁河南总督及督标官兵。七年,裁河南提督及提标官兵,以懐庆镇总兵官移驻开封府,于懐庆改设㕘将以下官兵。
八年,以移驻开封之总兵官,复驻懐庆镇标左右二营,仍各设游击以下将领八人,兵共一千五百四十九名。
十一年,设陈州营守备以下官兵。十二年,设邓新营守备以下官兵。十三年,复设河南巡抚,标左右二营,各逰击以下将领八人,兵一千名。又设河南提督,标三营官兵,裁开归镇总兵官,改设开归协副将,改左、右营游击二人为都司。
十八年,复裁河南提督及提标官兵。二十一年,裁南阳镇标兵为一千六百八十名。三十四年,裁河南巡抚,标右营逰击一人,左右营兵三十四名,存左右二营逰击以下将领共十五人,兵九百六十六名。
雍正元年,増设陈州营把总一人,合原设守备以下将领共五人,兵三百四十名。
三年,増设卫辉营把总二人,合原设㕘将以下将领共九人,兵六百二十四名,裁河南城守营都司一人,复设㕘将以下将领七人,兵六百四十八名,増设陜州营守备以下将领三人、兵三百四十名,増设嵩县把总二人,合原设守备以下将领共三人,兵五百十九名,及开封城守营、王禄店营、磁州营共七营,俱𨽻河北镇统辖,又増设汝宁营把总一人,合原设㕘将以下将领共八人、兵七百四十五名,及归徳营、襄城营、陈州营、邓新营共五营,俱𨽻南阳镇统辖。
四年,以磁州营改属直𨽻广平营,即分磁州原设兵及改𨽻河南之内黄县兵设彰徳营都司以下将领七人,兵四百六十七名,𨽻河北镇。
五年,改河南巡抚为总督,改左营逰击为中军副将,兼管二营,改左营守备为都司,馀将领如旧额,以抚标官兵为督标官兵。
八年,设信阳营守备一人、兵四十五名,𨽻南阳镇。十三年,复改河南总督为巡抚,改中军副将为㕘将,都司为守备,以督标官兵为抚标官兵,仍设左、右二营。
乾隆二年,裁河北镇南阳镇标左右二营,及河南营、卫辉营、彰徳营兵,共四百五十二名。
九年,裁南阳镇标右营兵五十名,汝宁营兵七十二名,归徳营兵四十二名,陜州营兵五十六名,邓新营兵十五名,信阳营兵三十五名。
十八年,移㐮城营守备驻商城,并拨南阳镇标兵八十名,合原驻商城等,各泛兵,设商城营,归汝寕营兼辖。
二十六年,移卫辉营千总一人驻延津县,仍归卫辉营兼辖,改王禄营守备归河北镇标中军逰撃兼辖。
三十七年,改开封城守营都司为游击,改南阳镇标右营游击为都司。
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八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