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二十四《经籍考》十四
史地理》
时令
谱牒
目録
《御定清凉山新志》十卷
圣祖仁皇帝御制序曰:「朕惟清凉山,古称文殊大士,演教之区也。兹山耸峙于雁门,云中之表,接恒岳而俯滹沱,横临朔塞,藩屏京畿,其地风劲而髙寒,层冰结于阴岩,积雪留于炎夏,故名清凉然,地虽寒而嘉木,芳草蒙茸,山谷称灵,异焉五峰竦立,上矗霄汉,日月之所回环,烟霞之所亏蔽,苍然深秀,其为神皋奥区,盖自昔而已然矣!是以自汉至今,歴代皆有崇建,古刹精蓝,遍满岩岫。宇内称灵山,佛土最著者有三,峨嵋、普陀而五台,为尤盛焉。我
世祖章皇帝上为
慈闱祝厘,下为苍生锡福赐金,遣使屡沛恩施朕数,经驻跸兹山为。
两宫祈康宁福祉,因而登五峰陟台怀,各为文勒石以纪之,琪树灵葩,形于篇咏。盖尝念佛教,以清净慈惠为本,以戒定智慧为宗,亦有禆于劝善逺慝兹山,又密迩塞垣,逺离尘俗,当为清修者之所栖泊,故于此每惓惓焉。山之有志,所以纪形胜,述建置,载艺文,俾后之人有所稽考,往迹旧闻,不致淹没。兹编详简适中,不芜不支,清凉胜境,可抚卷而得其梗概也,因叙于简端。
臣
等谨按旧志,成于顺治十八年,至康熙三十年奉。
敇:重修,凡分十类,并
御制序文弁诸卷首焉。
钦定《盘山志》二十一卷
乾隆十九年,协办大学士戸部尚书蒋溥等奉敕撰。
皇上御制序曰:「向于雍正年间,奉命敬谒。
景陵往来蓟野田盘,山色宜人,盖蓄于目,且沃于心矣,而以程期惟谨,讫未登临,因索智朴志书读之嗤其意,求博而辞失,冗夫耕问,仆织问婢,山经地志,文士之事,彼方外流,拘名象而滥碔砆者,何为哉?践阼以后,敕几勤政,日不暇给,阅七年而后一往游焉,及一游,则峰之秀泉之清,松之苍石之诡日,往来于吾怀,是犹未见君子,惄如调饥,亦既见止,我心则夷矣。嗣是规地建园,施金葺寺,迹之废者日以举,境之幽者日以出上。
陵回銮,每憩止焉。夫山川显晦,时有定数,而必待人以彰,不数年之间,使田盘改观者,余也,而顾兹寰宇,风未臻乎唐虞,岁未馀乎三九,恧然抱愧者,亦余也,志盘山而请序者,其亦同余此心也耶?
臣
等谨按:乾隆十九年二月,命溥等纂修新志,因详加裒订,辑成是编。兹山林峦幽邃,秀甲畿东,在汉为田畴隐居之地伏遇我。
圣祖仁皇帝銮辂巡临大,开神秀我。
皇上展谒
祖陵
翠华驻跸特建。
山庄以供静憩,由是辉煌金碧,灵境日开。宜其偕岳镇,以效灵永备。
宸游于无极矣。
《西湖志》四十八卷
李卫纂卫,字义玠,铜山人。官至直𨽻总督,谥敏达。《西湖志纂》十二卷。
乾隆十六年,大学士梁诗正等恭纂臣
等。谨按乾隆十六年
圣驾南巡,诗正请重修《西湖志》,㑹尚书沈德潜取雍正中李卫等所辑旧志,重加删订,缮録恭进得。
㫖嘉奬并。
诏诗正即取李卫本删并为一,乃复参考厘定别类,分门首名胜各图,次西湖水利,次孤山、南山、北山、呉山、西溪诸胜迹。次《艺文》,凡十二卷。门目虽减于旧志,纪载已综夫大纲。
天翰亲题,湖山生色夫,是以炳朗乎寰区,争芳乎岳渎,岂仅以幽峦絶壑,擅东南山水之最也哉!
《太平三书》十二卷
张万选编。万选字举之,济南人。官太平府推官。乍浦《九山补志》十二卷。
李确撰。确见《杂史类》。
《昌平山水记》二卷
顾炎武撰。炎武见经类。
《四明山志》九卷
黄宗羲撰宗羲见经类。
宗羲自序略曰:壬午岁,余作《四明志》亡,友陆文虎欲刻之而未果,癸丒岁尽,偶展此卷,文虎评校之,朱墨如初脱手。然其间凡例不齐,词不雅驯,重为窜改,始得成书。
《黄山志》七卷
闵麟嗣撰。麟嗣字宾连,歙县人。麻姑山《丹霞洞天志》十七卷,罗森撰。森字约斋,大兴人。顺治丁亥进士,官至陜西督粮道。
峨《眉山志》十八卷
蒋超撰。超字虎臣,金坛人。顺治丁亥进士,官翰林院编修。
峨眉志略》一卷
张能鳞撰。能鳞见经类。
《浯溪考》二卷 《长白山録》一卷 《补遗》一卷王士祯撰。士祯见《传记类》。
士祯自序《浯溪考》曰:「楚山水之胜首潇湘,潇湘之胜首浯溪」。浯溪以唐元结次山名,得鲁公磨厓书而益张之。旧有浯溪,前后两集为李仁刚、綦光祖撰,见于舆地志,碑目皆无传。今志乃出庸手,冗杂泛滥,至不可耐。乃以退食之暇,穷搜遐摭,要取精核间録诗赋杂文多郡志、溪志所未收者。
《鼓山志》十二卷
僧元贤撰。
《恒岳志》三卷
张崇德撰。崇德字懋修,顺天人。官浑源州知州。《七星岩志》十六卷。
韩作栋撰。作栋字公吉,镶蓝旗,汉军人。顺治中,官按察司佥事。
臣
等谨按此志,本明王泮所作,名曰《定山石室志》。盖七星岩一名崧台,又名定山故也。作栋因泮书,重加修纂,而呉绮又为之润色焉。
峨《眉山志》十八卷
曹熙衡撰。熙衡字素征,锦州人。顺治中官至贵州按察使。
《龙唐山志》五卷
僧性制撰。
臣
等谨按浙江通志》本作龙塘,而此作龙唐者,盖犹钱塘之可作钱唐也。故书中如唐井」等字,亦尽不加土旁,以昭画一。
《寳华山志》十卷
释德基撰。
《庐山通志》十二卷
释定皓撰。
《西湖梦寻》五卷
张岱撰。岱字陶庵,自号蝶庵居士,㑹稽人。侨寓钱塘。
《百城烟水》九卷
徐崧、张大纯同撰。崧,呉江人。大纯,长洲人。尤侗序曰:崧有诗名,好游佳山水间,尝缀集呉地古迹为此书。其友张大纯助其捃摭,未毕而崧殁,大纯因重加纂辑刋行。
《蟂矶山志》二卷
柯愿撰。愿字又邹,龙溪人。康熙甲辰进士官主事。《岳麓志》八卷。
赵宁撰。宁字又裔,山阴人。官长沙府同知。《说嵩》三十二卷。 《嵩岳庙史》十卷
景日昣撰。日昣字东阳,登封人。康熙辛未进士,官至戸部侍郎。
日昣自序说嵩略曰:主山为干,附见为支,曰嵩髙,曰太室,曰太室上,曰太室阴,曰太室麓,曰太室原,曰少室,上曰少室,东曰少室南,曰少室阴,曰箕山。为是书之经,曰星野,曰沿革,曰形势,曰水泉,曰封域,曰游记,曰古迹,曰金石,曰传人,曰物产,曰二氏,曰摭异,曰艺林,曰风什,为是书之纬。
《嵩岳庙史例略曰:「汉武之登封,孝明之巡幸,胡后、武曌之离宫别院,事涉游盘,无闗秩祀,概从删削」。《鸡足山志》十卷。
范承勋撰。承勋,镶黄旗汉军人。官至云南总督。《普陀山志》十五卷。
朱谨、陈璇同撰。谨见经类,璇始末未详。《湘山志》八卷
徐泌撰。泌字鹤汀,衢州人。康熙中官全州知州。《林屋民风》十二卷。
王维德撰。维德字洪绪,呉县人。《庐山志》十五卷。
毛德琦撰。德琦字心斋,鄞县人。由贡生官星子县知县。
德琦自序略曰:山川分纪,多仍其旧,文翰则随时而増书之。
《玉华洞志》六卷
陈文在撰。文在字新我,将乐人《罗浮山志》十二卷。
陶敬益撰。敬益,江宁人。康熙中官博罗县知县。《罗浮山志㑹编》二十二卷。
宋广业撰。广业字澄溪,长洲人。康熙中官至山东济东道。
罗浮《外史》无卷数
钱以垲撰。以垲字蔗山,嘉善人。康熙戊辰进士,官至太子少保、礼部尚书,谥恭恪。
惠阳《山水纪胜》四卷
呉骞撰。骞字益存,号乐园,当涂人。康熙辛未进士,官至惠州府知府。
臣
等谨按是编虽总名惠阳、山水,而其实止纪罗浮、西湖两地,故如霍山、龙川等并为惠州之名胜,而志皆不及焉。
《西樵志》六卷
马符録撰。符録字受之,南海人。官陆丰县训导。《武夷九曲志》十六卷。
王复礼撰。复礼见经类。
《太岳太和山纪略》八卷
王概撰。概字成木,诸城人。雍正癸丑进士,官至两广盐运使。
《峡石山水志》一卷
蒋宏任撰。宏任字担斯,海宁人《雁山图志》无卷数
僧实行撰。实行字奕庵,山阴林氏子。居雁山能仁寺。
《金井志》四卷
姜虬緑撰。虬緑字秋岛,乌程人,自号苍弁山人,又号大海樵人。
《虬緑自序》曰:「住山以来,日有记録,并见古人诗歌杂识,手辄钞摘。凡分《山谷》、《文献》、《金石艺文》四门、《泰山道里记》一卷」。
聂鈫撰。鈫字剑光,泰安人。鈫自序曰:生长泰山下,少为府胥。性嗜山水,每攀幽跻险,探稽往躅。因读刘其旋《泰山纪略》、成城《泰山胜概》,其中有一地两称,或名同地异,岩谷深阻,题刻为苔藓所蔽者,间遗而未録。近乃架梯刮磨垢蚀而求之,虽风雨寒暑,勿惮其劳。又质之野老,参考群书,竭半生精力彚成。一编提挈道里为纲领,分之为五,合之为一,曰《泰山道里记》。
鈫从孙学文识》曰:余从祖搜讨金石之文,阅二十馀年,凡诸纪载所未详者,如石经峪刻《金刚经》,据徂徕刻石辨为北齐王冠军书。唐纪泰山铭》下截剥落叶彬补书百八字,宋述《功德铭》磨勒岱巅,鑱毁原碑,字犹存。介邱岩分水溪及古明堂均失核蓄。疑又肃然山奉髙城,季札之墓与白骡冡,俱误指其地。汶泮三溪诸水,皆牵混源流。岱背、琨、瑞、灵、岩诸山,因𨽻他县而未録并。逐加考验,以辨讹补阙焉。
《峡川志》一卷
潘廷章撰。廷章字梅岩,自称海峡樵人,海宁人。《西湖览胜志》十四卷。
夏基撰。基字乐只,杭州人。《南湖纪略稿》六卷
邱俊撰。俊见《政书类》
臣
等谨按,南湖一名白洋池,在杭州城北隅。宋张俊赐第四世孙鎡别业,据湖之北,因名南湖。杨万里、陆游诸人,皆为题咏。而鎡亦以自名其集,遂传为古迹。俊少居其地,因采辑宋时志乘及说部文集,勒成此志。
右地理类山水。
《江城名迹》五卷
陈宏绪撰。宏绪字士业,新建人。臣
等谨按。宏绪自序》曰:「古与今不以时代为断,而一以兴废存亡为断」。盖是书上卷考古下巻证今,故其言如此。
营平二州地名记》一卷
顾炎武撰。炎武见经类。
金鳌《退食笔记》二卷
髙士奇撰。士奇见经类。
士奇《自序》曰:自丁巳
赐居太液池之西,朝夕,䇿马过金鳌玉蝀桥,望苑中景物,七阅寒暑退食之顷,偶访曩时旧制,约略得之传。
闻又彷佛,寻其故址、离宫、别馆废者多矣,脱复不加订证,无以昭我。
皇上卑宫室,约园囿之俭德,因率笔记之详于西而略于东,以所居在苑西故也。纪其兴废,而复杂以时事。
欲见:
昭代之盛,存为太平嘉话也。又曰:衙署、监局,载在㑹典者不书,访闻未确者不书,外人所罕窥者,亦不敢书。
《石柱记笺释》五卷
郑元庆撰。元庆字芷畦,归安人。朱彝尊序曰:「湖州石柱,欧阳永叔谓非颜鲁公不能书。孙莘老知湖州,聚境内碑碣,筑墨妙亭贮之,记其一也。所记山川陵墓庙石旁及屏风、竹帐、雉尾扇,顾、唐五县而记,遗其二。元庆成《笺释四卷,彝尊为补其遗。
《灵隐寺志》八卷
孙治撰,徐增重编。治字宇台,仁和人。増字子能,呉县人。
《沧浪小志》二卷
宋荦撰。荦字牧仲,号漫堂,商邱人。由荫生官至吏部尚书。
《杏花村志》十二卷
郎遂撰。遂字赵客,号西樵子,池州人。《二楼小志》四卷。
程元愈撰。汪越、沈廷璐补葺。元愈,字偕柳,越字师退,廷璐字元佩:皆宁国人。
臣
等谨按:宁国府有南北二楼,其北楼即晋谢眺之髙斋,其南楼乃明嘉靖间知府朱大器所建之文昌台也。后佟赋伟尝作《二楼记》略,不专言二楼之事。元愈等乃取歴代题咏之词,彚为是编。青原志略》十三卷。
僧大然撰施闰章补辑,大然始末未详。闰章字尚白,号愚山,宣城人,顺治己丑进士,官至江西布政司参议,康熙己未。
召试博学鸿词,授翰林院侍读、崇恩志略七卷。
僧智藏撰。智藏字竺堂,安福人。《江心志》十二卷。
释元奇撰。始末未详。
臣
等谨按江心寺之建,其来甚久。考谢灵运诗已有「乱流趋正急,孤屿媚中川」之语矣。寺在永嘉江中,古称名迹,特未有纪其胜者。其后郡人王旸谷始创为志元奇特,重加校订,而成是编。
《白鹿书院志》十六卷
廖文英撰。《文英见经类》。
《灵谷寺志》十六卷
呉云撰。云号舫翁,安福人。《白鹿书院志》十九卷。
毛德琦撰。德琦见《山水类通元观志》二卷。
呉陈琰撰。陈琰见经类》。
《孔宅志》六卷
诸绍禹撰。绍禹,松江人。
臣
等谨按孔宅在青浦县之北,世传孔子三十四代裔孙,名祯者,于隋末为苏州刺史,遂侨寓于呉,立家庙,葬先圣衣冠于此后,庙渐湮废。明陆应阳复为修治,采闾阎说,作《孔庙记》,陈功又作《续记》。康熙中,绍禹取旧本删辑成编。然先圣衣冠之说,终不免为无稽之谈耳。
《丹霞洞天志》十七卷
萧韶撰。韶字明彝,南城人。康熙中举人。《武林志馀》三十二卷。
张旸撰。旸字东榑,号涤岑。钱塘人。《东林书院志》二十二卷。
髙●、髙嶐、髙廷珍、髙陛、许献同、撰●等四人皆髙攀龙裔,献亦同县人也。
増修《云林寺志》八卷
厉鹗撰。鹗见《正史类》。
臣
等谨按:云林寺本名灵隐,圣祖仁皇帝巡幸江浙时,特赐今额。鹗以志书不应仍用旧名,乃因前志易其名而増辑之。
《宋东京考》二十卷
周城撰。城号石匏,嘉兴人。王珻序曰:「城客大梁三载,随境讨搜,以成此书。鹅湖讲学㑹编》十二卷。
郑之侨撰。之侨字东里,潮阳人。乾隆丁巳进士,官至寳庆府知府。
《闗中胜迹图志》三十二卷陜西巡抚毕沅撰。
臣
等谨按是书,以郡邑为经,以地理、名山、大川古迹为纬,附图于后。㑹萃《古今记》载,如《三辅黄图》以下及山水游记、州郡志》乘诸书,无不采取。订舛厘讹,使之归于画一。盖沅当行部之时,涉歴川原,亲为询求古迹,考古证今,因成是编。故凡名胜之区,无不详其始末云。
右地理类古迹
《颜山杂记》四卷
孙廷铨撰。廷铨见传记类。王士祯序曰:「田雯《黔书》七十六篇,有似《尔雅》者,有似《考工记》者,有似《公榖《檀弓》者,有《似越絶书》者。孙文定公作《颜山杂记》,文笔竒峭亦如此。
《天府广记》四十四卷
孙承泽撰。承泽见经类。
《山东考古録》一卷 《京东考古録》一卷 《谲觚十事》一卷
顾炎武撰。炎武见《经类。
《四州文献摘钞》四卷
毕振姬撰。振姬字亮四,髙平人。顺治丙戍进士,官至广西按察使。
司昌龄跋曰:《四州文献》,盖潞、泽、辽、沁之通考也。其间有悬揣附㑹之说,前无总序,伦类纷杂,盖草创未就,而其徒所钞次凡二十五册。余以前人旧文各有原书,又繁不能尽録,乃节其论著之要者。与其所纂物产,厘为四卷,题曰《四州文献摘钞》云《瓯江逸志》一卷。
劳大舆撰。大舆字宜斋,石门人。顺治辛卯举人,官永嘉县教谕。
《岭南风物纪》一卷
呉绮撰,宋俊增补。江闓删订。绮字园次,号听翁,江都人。顺治甲午拔贡生,官至湖州府知府。俊字长白,山阴人。闓,字辰六,桂阳人。
《粤述》一卷
闵叙撰。叙号鹤臞,歙县人。顺治乙未进士,官至监察御史。
《星馀笔记》一卷
王钺撰。钺见《传记类。
《中州杂爼》三十五卷。
汪价撰。价字介人,号三农外史》,自称呉人。里居未详。
臣
等谨按,顺治己亥,河南巡抚贾汉复修《通志》,时价尝与其役,因采古来遗事,涉及中州者,彚为是书,仿类书之例,分天、地、人物四门,而各系以子目。然所采多取诸稗官野史,近于小说之体矣。《湖壖杂记》一卷。
陆次云撰。次云字云士,钱塘人。康熙初由拔贡生官江阴县知县。
《姑孰备考》八卷
夏之符撰。之符字玹伯,当涂人《台湾记略》一卷
李麟光撰。麟光号蓉洲,武进人《海表竒观》八卷
不著撰人名氏。自序题康熙戊申尝官琼州江南星野辨一卷。
叶爕撰。爕字星期,呉江人。康熙庚戍进士,官寳应县知县。
《岭南杂记》二卷
吴震方撰。震方见经类。
《台湾随笔》一卷
徐怀祖撰。怀祖字燕公,松江人。《燕台笔録》一卷
项惟贞撰。惟贞字端伯,秀水人。《神州古史考》一百五十卷。 方舆《通俗文》一卷倪璠撰。璠字鲁玉,钱塘人。康熙乙酉举人,官内阁中书。
璠《自序》曰:按:今之版图,取自汉迄唐,诸史地志,列于郡县之首,上搜旧闻,旁摭遗逸,凡两京十四省,共一百五十馀卷,谓之《神州古史考》。又取唐以后者别为一编,名曰《方舆通俗文》。
《台海使槎録》八卷
黄叔璥撰。叔璥见《职官类西粤对问》无卷数
江德中撰。德中字汉石,徽州人。官至广西布政司叅议。
《龙沙纪略》一卷
方式济撰。式济字屋源,号沃园。康熙己丑进士,官中书舍人。
《浔阳跖醢》六卷
文行逺撰。行逺字樵庵,江西德化人。康熙中《贡生例略》曰:读书时遇郡事,随见随録自经史子集及稗官野乘小说之类,靡所不采。
《蜀都碎事》六卷
陈祥裔撰。祥裔本姓乔氏,号藕渔,顺天人。康熙中官成都府通判。
《续闽小纪》一卷
黎定国撰。定国字于一,江都人。《岭海见闻》四卷。
钱以垲撰以垲见《山水类》、《东城杂记》二卷。
厉鹗撰。鹗见正史类。
《南漳子》二卷
孙之騄撰。之騄见经类。
右地理类杂记
《广州游览小志》一卷
王士祯撰。士祯见《总録》类臣
等谨按士祯自述年谱曰:「康熙甲子十一月,奉命祭告南海。乙丑二月十日,抵广州,入南海神庙蒇事,四月一日发广州。盖其在广州留连者五十一日以。
其暇游览诸名胜,因作是编焉。
《天下名山记钞》无卷数
呉秋士撰。秋士字西湄,歙县人。《泰山纪胜》一卷。
孔贞瑄撰。贞瑄见经类。
《匡庐纪游》一卷
呉阐思撰。阐思字道贤,武进人。《滇黔纪游》二卷。
陈鼎撰。鼎见《总録类。
王山《遗响》六卷
张贞生撰。贞生号篑山,庐陵人。顺治戊戍进士,官至翰林院侍读学士。
罗丽序略》曰:贞生所著文集,尚未刋行,此其家居一载之内,流连山水,随笔记之,以示其意之所寓者。
《苍洱小记》一卷
毕曰澪撰曰:澪见传记类,右《地理类游记》。
《安南使事纪》一卷
李仙根撰。仙根字南津,遂宁人。顺治辛丒进士第二。官至戸部侍郎。
《坤舆图说》二卷
南怀仁撰。怀仁,西洋人。康熙中官钦天监监正。臣
等谨按是书为上、下两卷,上卷分十五条。自坤舆至《人物》,皆言地之所生。下卷分五大州载海外诸国,附以西洋《七竒图说》,与艾儒略《职方外纪》互有详略。虽所记不无粉饰,而要以外国人记外国事,或不尽虚谬耳。
《西方要记》一卷
利类思、安文思、南怀仁等撰。类思等皆西洋人《洱海丛谈》一卷
释同揆撰。同揆字轮庵,云南大理府文殊寺僧使琉球记》一卷。
张学礼撰。学礼字立庵,镶蓝旗汉军人。官广西道监察御史,巡视河东塩政。
臣
等谨按:康熙元年,琉球国王尚质缴故明敕印,举国内附学礼,以兵科副理事官偕行人司行人王垓奉。
诏册封此,其纪请封遣使始末及往来途路之险阻,末附《中山纪略》,载其土风民物,足备采陈。
八紘《绎史》四卷 《纪馀》四卷 《八紘荒史》一卷,《峒溪纎志》三卷 《志馀》一卷。
陆次云撰。次《云见杂记类,次云自序。峒溪纎志曰:诸书所载,同异攸殊。余征诸见闻,详为考正。措词虽简,征事弥该。
《安南纪游》一卷。
潘鼎圭撰。鼎圭字子登,《晋江人海外纪事》六卷。
释大汕撰《大汕、广东长寿寺僧连阳八排风土记》八卷
李来章撰。来章号礼山,本名灼然,以字行,襄城人。康熙乙帽举人,官连山县知县。
《异域録》一卷
图理琛撰。图理琛姓阿颜觉罗氏。先世业赫人。由考取内阁中书,官至兵部郎中。
《中山沿革志》二卷
汪楫撰。楫字舟次,休宁人。康熙己未召试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楫《自述》曰奉。
使谕祭故王,入其祖庙,因密録其神主,又得琉球世缵图,参以明代实録约略诠次,辑成是编。
《中山传信録》六卷
徐葆光撰。葆光字澄斋,呉江人。康熙壬辰进士,官翰林院编修。
臣
等谨按:康熙五十七年,葆光副海寳使,琉球成书奏。
《御绘图系说》,纪述颇称详洽。《楚南苗志》六卷
叚汝霖撰。汝霖字时斋,号梅亭,汉阳人。由举人歴官建宁府知府。
《海国见闻録》二卷
陈伦烱撰。伦烱字资齐,同安人。官至浙江宁波水师提督。
《琉球国志略》十六卷
周煌撰。煌字海山,涪州人。乾隆丁巳进士,官至兵部尚书,谥文恭。
臣
等,谨按煌于乾隆二十二年奉命敕封琉球纂辑志略,别类分门征信纪,实仰䝉睿鉴排版行世,洵儒臣,稽古之荣也。
右地理类外纪
《钦定月令辑要》二十四卷,《图说》一卷康熙五十四年。
圣祖仁皇帝《御定》
圣祖仁皇帝御制序曰:「古者于明堂之中,施十二月之令,本《尧典》授时之意而推广之。今所传《大戴礼、夏小正篇》、《小戴礼、月令篇》,三代之遗文,大略可见矣。《月令》虽出《吕览》,而蔡邕次其章句,孔頴达定其正义,推明周公品制,列之于经。汉、晋而下,若《四民月令》、《四时纂要》,以及千金锦带、岁华纪丽、岁时杂纪诸书,代有撰述,未睹赅备。前明之季,冯应京、戴任始辑《月令广义》二十四卷为士庶通用。观其原本经训,推衍义类,用意亦云勤矣。顾其采摭既多,芜累间出,爰命儒臣,重加编辑,次第呈览,亲为裁定,正讹芟复,一归雅驯,别起义例,补所未备,博观约取,务合于体要,而切于实用,庶几古者明堂月令》之遗式矣。书成,名曰《月令辑要》,旧本图说,并为厘正,列诸卷端,因天时而课治功,察物候以尽人事。自国家政典下逮氓庶作息,均可叅验,而闳览博物之学,亦于是乎有取焉。由今而后言纪时之书者,其必以此为权舆也。夫《古今类纂岁时部》四卷。
董榖士、董炳文,同编。榖士字农山。炳文,字霞山,乌程人。
潘耒《序》曰:「榖士兄弟共撰类书,分天地、人物为四部,名曰《古今类传》。先以岁时日次一编见示,乃天部中之一种。自元旦至岁除,征缀条系,无有缺者,其搜采致为繁富。
节序同风録》无卷数
孔尚任撰,尚任见传记类臣
等。谨按是书以十二月为纲,以《节令》为目,各纪其风俗事宜于下,盖仿荆楚岁时记》例也。
《时令彚纪》十六卷 《馀日事文》四卷朱濓编。濓爵里,未详。
右时令。
钦定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八十卷。乾隆九年,大学士鄂尔泰等奉敕撰。
皇上御制序曰我。
祖宗诞膺。
天命勃兴东土,德绥威讋奄甸,万姓维时,龙从凤附之众,云合向应,辐辏鳞集,强者率属归诚,弱者举族内附我。
祖宗建师,设长以莅之,分旗𨽻属以别之。厥有熊罴之士,不二心之臣,效命疆场,建谋帷幄,亲以肺腑,重以婚婣,酬以爵命。迨入闗定鼎,或聚居辽左,或散处燕畿,锡之土田,爰及苗裔,至于今百五六十年,生聚蕃衍,时万时亿。
累朝休,养煦植。鞠保胥勤。越我嘉师,咸能永世以滋。大朕惟。
祖宗德泽之深,不可不继,修令绪益绵延,敦固于无疆,重虑物阜且博,代序日逺,族姓日繁,不为之明章统系,俾知世德所自,将㒺克念先人之勤,无以光昭前烈,爰发金匮石室之藏,征载籍稽图谱,考其入我朝来,得姓所始,表之以地,系之以名,官阶勲绩,缀为小传,勲旧戚畹,以及庶姓,厘然备具,秩然有条,与国史相为表里。昔周小史定系世,辨昭穆,左氏内外传,言天子建德,因生赐姓,胙土命氏,而司商吹律以定姓名,盖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木有根而枝附焉,水有源而流出焉,谱牒者所以聨人情之涣,而维旧俗之漓不可忽也。相昔先民遗风敦朴,不徒以俗望相髙,是书之作,非如魏晋隋唐谱牒之学,炫博闻而广附㑹,以膏梁阀阅为尚也。书曰:「古我先王暨乃祖乃父,胥及逸勤。又曰:惟乃祖乃父,世笃忠贞,服劳王家,缵乃旧服,无沗祖考前之人,既以忠实勤劳,覆帱其后嗣,凡兹食旧德而服先畴者,其何以无隳厥绪?书亦曰:「率乃祖考之攸行,昭乃辟之有乂」。是则朕所厚望也夫。
臣
等谨按是书,详载满洲氏族源流,以姓氏为纲,地名人名为目姓氏下总书地名、地名下。总叙得姓之由及支分派别人名,下撮其官阶事实为传。其䝉古髙丽尼堪等之久𨽻八旗者,亦并録焉仰见。
开国之初,八旗部属,枝干相维,什伍相保,聨比闾族党之情,膺腹心干城之寄,故其间勲劳懋著,节义昭垂。
云龙、风虎之遭,逢蔚为名,世之佐者,有非偶然者矣。
歴朝人物氏《族㑹编》十卷。旧题禾川南里松山逸叟頴侯氏撰,不著姓氏希姓补》五卷。
单隆周撰。隆周字昌其,萧山人。臣
等谨按,明夏树芳以杨慎所辑《希姓》二卷《纪録》未备,因分韵编次,为《竒姓通》十四卷,隆周复为补杨氏之缺略,然亦但就所见録之,究未能无遗憾耳。
《顾氏谱系考》一卷
顾炎武撰。炎武见经类。
《姓氏谱》六卷 《李氏类纂》五十卷李绳逺撰。绳逺字斯年,嘉兴人。《氏族笺释》八卷。
熊峻运撰。峻运字在湄,新建人《千家姓文》一卷。
崔冕撰。冕字贡收,巢县人。类姓登科考》六卷。
不著撰人名氏。
臣
等谨按宋谢维新《合璧事类》所纂诸姓故实,以百家姓为次,此本盖仿其例为之。间有希姓为百家姓所不载者,亦附録云。
《同姓名録》八卷
王廷灿撰。廷灿,钱塘人。康熙辛酉举人,官崇明县知县。
《同人传》四卷。
陈祥裔撰。祥裔见《史类。
《别号録》九卷
葛万里撰。万里号梦舫,昆山人。右谱牒。
《钦定天禄琳琅书目》十卷乾隆四十年奉。
敇撰。
臣
等谨按:乾隆九年,内直诸臣奉诏编排。
内廷秘笈列架,庋藏于
昭仁殿。
赐名曰天禄琳琅近因编纂《四库广构遗书》,宛委丛编,悉登秘府。乃
命重为补辑,定著此目。以经、史、子集为纲书,则以刋板朝代为次。一书而载,数本则㕘用。尤袤《遂初堂书目》例,至每书详其题跋、姓名,收藏印记,则兼用铁网珊瑚例并各。
亲题甲乙。
奎藻摛华,自来册府珍藏,洵无能与之嫓羙也」。已钦定四库全书总目二百卷,简明目録二十卷。乾隆四十七年奉。
敕编
臣
等谨按前代著録之书,若《七略》、《七録》见于史志者,部分次第,多为后人所驳正。盖其时立法未善,搜罗未广,又听臣下意为进退,鉴别不精,故无以定是非之准,而汇古今之大全我。
皇上典学稽古、嘉惠艺林,乾隆三十七年诏求遗书,四方大吏悉心采録,江南、浙江好古之士,各以其藏书来献。旋因安徽学政朱筠言《永乐大典》中多人间未见之本。
命开四库全书馆于翰林院,遴选儒臣详审编核。又设局于
武英殿专司缮録之事,凡经史子集,条分得失,其善本则著録其外间所稀觏者,则以聚珍板,广厥流传。其馀则附见存目,每校一书进呈。
乙览仰蒙
御制诗章敷言建极,式型奕祀,衮钺同昭,馆臣得奉以编摩次第甄録,四十六年,编定全书三万六千册,从古图书之备,未有盛于此者。复综各书提要,合为总目。又专辑著録各书,括其简要,为简明目録,大圣人亲示折𠂻,垂定论于亿载,固非崇文总目》诸书所能希踪万一矣。
《千顷堂书目》三十二卷
黄虞稷撰。虞稷字俞邰,泉州人。《侨寓《上元述古堂书目》无卷数。
《读书敏求记》四卷,钱曾撰。曾字遵王,自号也是翁,常熟人。臣
等谨按书目所载,乃其藏书之总目,《敏求记》所载则其所藏之最佳本也。仿欧阳修《集古録》之例,分经、史、子、集四门,又各列以支目,凡四十类,云《读书蕞残三卷。
王钺撰。钺见传记类。
《经义考》三百卷
朱彝尊撰。彝尊字锡鬯,号竹垞,秀水人。康熙己未召试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
陈廷敬序曰:竹垞,归隐小长芦以辑学,著书自娱。所辑《经义考》至三百卷之多,虽其或存或佚者,悉载简编。余以为存者固森然,其毕具而佚者,亦絶其穿凿附㑹之端,则经义之存又莫有盛于此时者矣。微竹垞博学,深思其孰克为之。
毛竒龄《序》曰:「竹垞于归田之馀,据畴昔所见闻,合古今部记,而著为斯编。曰《经义考真》所谓古文旧书外内相应者,其所部分则。
御注
敕撰一卷尊王也。十四经为经义》者共二百五十八卷,广经学也,《逸经》三卷,恐《经》之稍有遗,而一字一句必。
收之也。毖纬五卷,纬虽毖,说《经》者也。拟经十三卷,此则不惟自为义,并自为《经》者也。又有承师》五卷,则録其经义之各有自者,而广誉附焉。宣讲立学合一卷,刋石五卷,书壁、镂板、著録各一卷,通说》四卷。此皆与经学有系者。然而非博极群籍者,不能有此。《家学》一卷,《自序》一卷,共三百卷。孟子曰:「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今经学大著,圣人之言毕见于斯世,复得从此而有所考鉴,则天下后世知有经并知有义也。
《明艺文志》五卷
尤侗撰。侗字展成,号悔庵,又称艮斋,又号西堂,长洲人。由拔贡生任永平府推官。康熙己未。
召试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官,至侍讲《易传辨异》四卷。
翟均廉撰。均廉字春沚,钱塘人。乾隆乙酉举人,官内阁中书。
右目録类经籍。
钦定校正淳化阁帖释文》十卷乾隆四十三年,侍郎金简恭録臣
等。谨按宋太宗命侍书王著摹刻诸家书为《淳化阁帖》。后之释者,不下十数家。
皇上几暇临池,辨讹匡谬」。诏以内府所藏宋毕士安本详加厘正,以次取裁,御定、重勒、贞珉并颁。
恩赉然惟大臣登二府者,始得拜赐金,简以石刻,贮在禁庭,陬澨末儒,罕窥崖概,乃恭録释文,请以聚珍板摹印,以广流传。由是诸书家之墨迹,精采弥增,而篆籀行草之竒杰者,亦复人人能识,并悉同异之原诚,墨林之鸿寳,为艺苑之竒珍也已。
《禊帖综闻》一卷
胡世安撰。世安见经类
《金石表》一卷
曹溶撰。溶见《总録类。
溶自序》云:「余行塞上,见古碑横茀草间,偶一动念,古人遗迹歴千百年,自吾世而湮没之为可惜,搜自境内,以至逺地,积五年,得八百馀本,经以碑纬,以撰者,书者之姓名,及所立之地,与世与年合而成表」。
《闲者轩帖考》一卷
孙承泽撰。承泽见《经类》。
《求古録》一卷 《金石文字记》六卷 《石经考》一卷顾炎武撰。炎武见经类。
炎武自序金石文字记略曰:「比二十年间,周游天下,所至名山巨镇,祠庙伽蓝之迹,扪石履榛,其可读者,必手自钞録,抉剔史传,发挥经典,颇有欧阳、赵氏二録之所未具者。
《天发神䜟碑释文》一卷。
周在浚撰。在浚字雪客,祥符人,亮工之子《嵩阳石刻集记》二卷。
叶封撰。封字井叔,黄州人。顺治己亥进士,官至工部主事。
王士祯序曰:封精《尔雅》、《说文》训诂,工于篆𨽻,手辑《嵩志》二十一卷。复旁搜汉、唐以来碑板文字,别为石刻集记》二卷,辨证精博,人比之刘原父、薛尚功云。
《昭陵六骏赞辨》一卷 《瘗鹤铭辨》一卷张弨撰。弨字力臣,山阳人。
观《妙斋金石文考略》十六卷,李光映撰。光映字子中,嘉兴人。金介复跋曰:「光映所收碑刻拓本,视曹溶《古林金石表》不减其数,乃博采诸家之论録之,以互证其然否,间附已说于其后。
《石经考》一卷
万斯同撰。斯同见经类》。
来斋《金石考》三卷
林侗撰。侗字同人,侯官人臣
等。谨按是编,总録古今碑刻,自夏迄唐凡二百二十,皆据目见者书之。其考证以顾炎武《金石文字记》为主,而以己意为之折𠂻云。
《瘗鹤铭考》一卷
汪士鋐撰。士鋐字文升,长洲人。康熙丁丒进士,官至右春坊右中允。
《分𨽻偶存》二卷
万经撰。经字授一,号九沙,鄞县人。康熙癸未进士,官翰林院编修。
《金石遗文録》十卷
陈奕禧撰。奕禧字子文,号香泉,海宁人。由贡生官至南安府知府。
王士祯序曰:奕禧于秦、汉、唐、宋以来,金石文字收藏尤富,皆为题跋辨证》,盖米元章、黄伯思一流人也。
《续金石録》无卷数
叶万撰。万字石君,常熟人。《金石续録》四卷
刘青藜撰。青藜字太乙,襄城人。康熙丙戌进士,改庶吉士。
《中州金石考》八卷
黄叔璥撰《叔璥见传记类淳化秘阁法帖考正》十二卷 《竹云题跋》四卷王澍撰。澍见《经类》。
澍自序《法帖考正》曰:淳化秘阁法帖米元章始以所见创为区别。黄长睿更据《史书》,考其纰缪,所见益精,而字画淆讹,未暇是正。明嘉靖中,上海顾汝和本黄米未尽之指,细意较勘。虽其板本皴裂,字画剥蚀处,亦必异同并载。
国朝康熙间,义门何焯更以姜、白石,绛帖评増注其上,徐葆光又旁搜博采,益増其旧,年来时时临冩,偶有所见,辄复博取群书,补正详订。于是《阁帖》十卷,是非同异,皆有所依据。书十二卷者,第十一卷附古今法帖考,第十二卷附《论书剩语》也。
《金石经眼録》一卷 《金石图》二卷
褚峻摹图,牛运震补说,峻字千峰,合阳人。运震见经类。
《石经考异》二卷
杭世骏撰。世骏见经类》。
厉鹗《序略》曰:其五经、六经、七经之核其实,一字三字之定其归,二十五碑、四十八碑之析其数,堂东、堂西之殊。其列自洛入邺,自汴入燕之分其地,驳鸿都门学非太学,魏石经非邯郸淳书,直发千古之䝉滞。
臣
等。谨按是编,因顾炎武《石经考》采摭未备,辨正未明,乃为纠讹补缺,勒为二卷。上卷标目十五,下卷标目三。而赵信、汪祚符、曽诸人各抒所见,互相订正,较炎武之书颇为完密云。
《石迹记》一卷
不著撰人名氏。
右目録类金石
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二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