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四十六国用考八
赈恤
赈济
顺治二年,初定八旗赈济例。八旗涝地每六亩给米二石。王、贝勒、贝子、公府属人役给米如之。其投充人𢃄来地,不准给口外,八旗蒙古地按口名,折给米银,许其沿边籴米,毋令进口。八旗游牧地,每口月给米一斗,张家口者给米,古北口者给银。五年,定直省驻防官应给涝地米,随家口所在支给。六年,停八旗踏勘灾地遇灾王以下食俸,官以上每岁照俸米倍给。
是年,定岁灾荒,督抚即详察顷亩分数具奏。八年,山东、江浙水,以仓榖赈穷,民以学租赈贫士。十年,赈八旗贫人满洲䝉古,每佐领下给布六十匹、棉六百斤、米百石。汉军每佐领下给布三十匹、棉三百斤、米五十石。
是年定,凡勘灾,京城内外由户部、直省由督抚勘奏请赈。十六年,定直省勘灾,用道府、府倅。康熙四年,定勘八旗灾地用骁骑校领催勘明结送户部具题。又定旗人七岁以上为一口,六岁以下、四岁以上为半口,其投充及佣雇人勿与。
十一年,分赈八旗人涝地,每佐领下满洲、蒙古给食米二百石,汉军百石,管旗都统即以到通漕米,酌量散给旱地每六亩给米二斛,米折各半,折色视时,直守南苑。海戸灾地不论旱涝,每六亩给米一斛。又发户、礼、兵、工部库贮银十六万并
内帑银八万两分赈直𨽻各府饥民,十二年发。
内帑银二万两赈八旗穷民。十三年,赈给八旗满洲、䝉古每佐领米三百石,汉军米百石官员家人充兵者不与赈。八旗被灾地,每六亩米一斛又发。
内帑银三万两赈直𨽻饥民,十四年发。
内帑银十万两,分赏八旗兵丁,及赈直𨽻饥民。十六年,云南、贵州新入版图,发银十五万两,赈济穷民。
十七年,定奏报期限直省灾伤,先以情形入奏:夏灾限六月,秋灾限七月,州县迟报逾一月内者罚俸六月一月,外者降一级,二月外者二级,均调用三,月外者革职。抚司、道官以州县报到日起,限逾限,议亦如之。康熙七年,定八旗报灾不得过八月十日,雍正六年増定勘报之官寛,限十日奏报之官,寛限五日,统以四十五日为限。乾隆二年定,凡遇水旱,督抚既入奏,即亲至灾所,率属发仓廪先赈,仍于四十五日限内题明加赈。赈毕册具戸口米粮各数题销。其被灾顷亩分数,于勘奏之日,随疏声明应蠲免数目,于勘奏日始限两月册报。七年,定甘肃地气节候,较异他省。巩昌、兰州、宁夏、西宁、甘州、凉州、六府、肃州及安西、靖逆二㕔,如夏秋二禾于六九月灾者,仍旧限申报,或有限后灾者,凖于七十月望前申报。
康熙元年,定八旗被水灾地,每六亩给米二斛,蝗雹灾,每六亩给一斛。
三年,八旗庄田灾,赈米粟共二百十三万六千斛有竒。
七年六月,山东地震,赈灾民九年。
命大臣往勘淮、扬水灾。明年,又遣大臣同江南督抚截留漕米,并鳯徐各仓米赈济灾民,人给米五斗六岁。
以上十岁以下,半之,又分设米厂食饿者,人日给米一升,三日一散,部差司官每府一人,同地方官验给。
是年,赈湖广竹山县被火灾民。十年,八旗屯地旱,赈米百六十四万七百石。十二年,山西饥,发银二十万两。
命部员往㑹赈。
十八年,赈山东沂州等十三州县饥民。是年七月。
京师地震,发帑十万以赈旗民。二十四年,浩齐特郡王以所属蒙古饥,请赈,从之,遣官运拜,察储粟千石往赈。
二十五年
特遣大臣往赈鳯阳、徐州属灾民。二十七年,云南鹤庆府、剑川州地震死者每名给银一两,伤者半之,屋坏者每间银二两,无栖止者,人给谷一石,幼者半之。
二十八年
谕拨戸部库银三十万两赈直𨽻饥民。三十年,陜西西安二十七州县灾,拨山西银二十万两赴陜充赈。
命大臣一人往验,每大口日给米三合、小口一合五勺,折价视时直。至明年四月终停赈。
是年,赈直𨽻十四州县灾民,每大口日给米四合小口二合。
三十三年,赈直𨽻十一州县灾民大口日给米三合,小口一合五勺,自二月至明年四月止。
三十四年,山西平阳府地震。
命大臣一人往赈恤死,大口给银二两,小口七钱五分葺居,戸给银一两。
三十六年,
谕直省被灾地方著差戸部贤能司官一人,㑹同该抚等逐一亲行确勘具奏。
三十七年,山东济、兖东三府属比岁不登,谕举贤能司官二人往㑹巡抚同散赈。三十九年,发坡、赖村仓粮,赈巴林二旗穷丁。四十年,赈甘肃可州属土司,准内地每大口月给米一,仓斗小口半之。
四十二年,山东饥。
上命戸部官驰驿速往,截留漕运尾船米五十万石备用,并委八旗官各支库银三千两,前往山东㑹同地。
方官赈济
谕曰:「赈济山东饥民,事闗紧要,应分为三路,每路差大臣一人,与先差往司官一同往返巡察,于事有益截漕粮,亦属𦂳要漕运总督见今无事,著作速前来亲看截留,其赈济饥民,官员所领虽系公项,若勉自效,有益于民,事竣回时,一并议叙」。
是年,赈安徽鳯阳属亳州等州县饥民,大口日给五合小口三合。
四十三年,湖广监利县灾,每大口日给谷一升,小口六合,自十一月至明年二月止。
四十六年,
谕仓榖数少,未足徧给,惟各州县截留漕米,可以实恵及民,目下时已届冬,总漕无事,著㑹同总督巡抚亲往各州县被灾地方,备加察勘,将本年所征漕粮,每州县或留八九万石,或留十万石酌量足支赈给之数,分别多寡存留支散,及今漕米尚未开兑,截见收之粮,以济待哺之众,实于民生大有禆益,此朕殷殷懐保赤子矜念,如伤之至意!」戸部即移文该督抚等,实心奉行,仍开具赈济实数奏闻。
时以淮、徐、扬三府无存榖,用司库银十万两充赈,大口月给银三钱,小口半之。
四十九年,福建漳州、泉州旱,令截留今冬应运。镇江漕十万石运至狼山,截留松江、湖州漕各十万石,运至乍浦。令福建总督遣总兵官二人,用战船至狼山、乍浦,接运至二郡,以赈饥民。
五十二年,赈四川、茂州及平畨等营堡地震灾民。五十三年,以甘肃去岁薄收,民艰食。
命大臣一人巡察,兼行赈济。自二月至六月,每大口日给米三合,小口二合。
五十四年,蒙古被雪损伤牲畜,运榖赈乌喇特十四旗,察哈尔八旗乏食人。
五十五年,顺天永平府属米价翔贵,拨京通仓米二十万石,令部院官往赈。
五十七年,索伦被水,发银一万两,遣副都统等往㑹黒龙江将军,酌量赈济。
是年,发。
盛京仓赈扎赉特、固山贝子特固斯属下穷丁。五十九年,陜西饥,戸部拨运银五十万两,差大臣率部院官分西安、延安、兰州三路赈济,并将陜属常平仓粮六十九万二千石,甘属常平仓粮六十七万二千石充赈。旗人有情愿效力者,许自备银米赴部,具呈将职名送散赈官处,俟效力事竣,照银米之多寡,核明议叙。
是年,直𨽻、延庆、保安、懐来、河城、宣化、龙门地震,命大臣一人往赈。
六十年,
谕:「今春雨泽甚少,备荒要紧著。发帑金五十万两,差大臣往山、陜地方买米赈济。
六十一年,
特遣大臣赈直𨽻赞皇等四十二州县饥民,并发米各州县煮粥赈济。
雍正元年,直𨽻河南、山东灾,各遣大臣一人往赈。直𨽻、河南,则发仓榖及截留漕米充赈。山东出司库银十三万四千两,散给其耕种,无资者量助流亡者令三省督抚招辑复业。
是年,郭尔罗斯、喀尔沁、扎噜特各旗饥,发帑七万两。
命大臣往赈。
二年,发帑二万两赈苏尼特四旗人。三年,直𨽻饥,截留漕米二十万石,发通仓米十万石,赈霸州七十二州县民。三月,赈大兴等四县民一月。又
谕:「今岁直𨽻地方被水,小民乏食,恐停赈之后,正值东作之时,农民谋食无策,著再加赈一月。
是年,江南睢宁、宿迁二县水灾,用积榖煮赈五月。四年,安徽所属水无为、望江等州县煮赈。五月,泗州。
谕令布政使亲勘用银二万两,按戸散给。五年,直𨽻还乡河决玉田县堤。遣大臣御史赍银二万两,分视被灾二十三州县,逐戸计口,勘察散赈。
是年,江南、浙江、湖北、湖南间被水灾,各发帑饬大吏酌量赈济。
六年,定赈济例,勘灾给粮,有司官必亲临,毋假手胥役,里甲近城之地设粥厂,逺在四乡,于二十里内各设一米厂,照煮赈米数,按口月给一次,至七年増定赈济毕,将赈过银米数目、戸口姓名月日,刋示晓谕,以杜胥吏中饱。
八年,北河溢,直𨽻、顺徳、广平、大名、河间四府灾,遣侍郎、副都统、科、道、翰林等分四路,每路各领帑银二万两前往勘察,仍动留漕改谷及捐谷散赈。三月,复遣大臣往抚绥安辑,毋令迁徙失所。又河溢山东、江南,赈滨河州县饥民,并给银以葺庐舎之水毁者。
是年
京师地震,发帑二万两,遣官分五路勘赈,每旗各赏银三万两,按名分给。
十一年,江南海溢,常熟、华亭等二十九州县灾,直𨽻丰润、蓟州等处亦被水,咸如例赈恤。
是年,赈科尔沁穷丁六千六百馀名乾隆元年。
谕地方偶有水旱之事,凡察勘戸口,造具册籍,势不得不经胥役里保之手。其所需饭食、舟车、纸张等费,朕闻竟有𣲖累民间,并且有取给于被灾之戸口者。若遇公明之有司尚知稽察,禁约至昏愦庸懦者,则置若㒺闻,益滋闾阎之扰矣。嗣后凡饭食盘费及造册纸张各费,皆酌量动用存公银,毋许丝毫𣲖累地方。若州县官不能详察严禁,以致胥役里保仍蹈故辙者,著该督抚,立即题㕘,从重议处。
是年,巴林四旗旱,发帑万两,遣官往赈三年。
谕各省学田银粮,原为散给各学廪生贫生之用,但为数无多地方偶遇歉年,贫生不能自给,往往不免饥馁,深可悯念。朕思士子身列胶庠,自不便令有司与贫民一例散赈。嗣后凡遇地方赈贷之时,著该督抚学政,饬令教官将贫生等名籍,开送地方官核实详报,视人数多寡,即于存公项内量发银米,移交本学教官均匀散给,资其饘粥。如教官开报不实,给散不均,及为吏胥中饱者,交督、抚、学政稽察,即以不职㕘治。至各省学租,务须通融,散给极贫,次贫生员,俾沾实惠。
是年,宁夏地震,壊廨署、庐舎、人民、文武官亦间有遇灾者。
命大臣一人驰驿往视,发司库银二十万两,逐戸散赈。其遇灾身故官弁,照巡洋被风身故例。
恩赐恤典。又安徽旱,天津水,咸赈如例。是年定民间火灾,准动存公银酌赈。四年,赈江南贫民极贫,赈四月次贫赈三月,又次贫赈一月旋。
命下江极贫加赈一月。上江州县被灾五分以上者极贫,次贫加赈一月。被灾四分以下者极贫加一月。是年,定赈济米数,向例每名日支三四合至七八合不等,嗣后大口日给米五合,小口二合五勺。凡遇赈,有司官将被灾分数赈恤款目,豫期宣示,以晓愚民。如有奸民藉端要挟者,论如法。
六年,安徽水,赈鳯阳、頴州饥民。
七年,黄、淮交涨,淹民田庐。江、淮饥,上心忧劳,命大臣往㑹督抚勘赈,用帑千馀万,破格拯济,民以苏息。时据奏报实数,江苏所属江浦等二十九州县卫抚恤正赈加赈,给被灾军民米共一百五十六万二千六百三十五石银共五百五万一千五百二十一两有竒,沛县䕶城堤决漂没贫民,赈粮共补给小麦七百四十三石七斗。又赈贫生米二千八百三十四石、银四万三千六百九十四两各有竒。安徽所属鳯阳等二十四州县抚恤正赈加赈,共给军民贫生米八十三万一千九百八十石九斗,银二百三十三万四千零四十五两八钱四分各有竒。又宿州等州县收养无依贫民米十有九石九斗五升,银一百有四两七钱各有竒。
是年定地方,凡遇水旱,即行抚恤,先赈一月。再察明戸口被灾六分者极贫,加赈一月。被灾七八分者极贫,加赈两月。次贫加赈一月。被灾九分者极贫,加赈三月。次贫加赈两月,被灾十分者极贫,加赈四月。次贫加赈三月又定,若地方积歉,抑或灾出非常,许将极贫加赈。自五六月至七、八月,次赈加赈,自三四月至五六月,又定山西、湖广、贵州不分极贫,次贫,山东、陜西祇分极贫,次贫,皆按月给赈。江南、浙江原分极贫,次贫,又次贫。凡被灾待赈,每至数千戸,分为极贫,次贫易于察验,至又次贫与次,贫相去无几,不便酌减赈䘏。且分晰多端,未免躭延滋扰,应祇分为极贫,次贫其又次贫,宜从删省。又定:「凡遇夏灾,其灾地岁不两熟及虽两熟而秋禾不复可种者,照秋灾例请赈风灾。如雹灾得贷种,食伤大田者,亦以秋灾论。
八年,
谕:「上年江南淮、徐、鳯颍等府,遭值水灾,朕宵旰焦劳,无一时释于懐抱,特遣大臣㑹同督抚,百计经理,不惜千万,帑金期登,斯民于袵席。顷据陆续奏报,被水之地渐次涸出,冬间可以种麦,石林决口亦已堵御,水势减落,朕心稍慰。但念两江受水之地甚广,其见在已经涸出者,民间努力耕种,自不待言,其沮洳将涸者,开春布种,春麦大麦及杂粮之属,亦可冀望有收,惟是最洼之地,积水较深,有非人力所能计日宣泄者。倘春月不能赶种,春麦杂粮,而停赈之期已届,穷民何以为生?朕思虑及此,深为悯恻,著钦差大臣及该督抚,将实在不能涸出补种之地,一一察勘所有饥民口数若干,按其情形,酌定月分,接续赈恤,毋使失所。
是年,赈直𨽻天津河间深州属二十八州县,山东徳州等十三州县饥民。
九年,安徽徽州、宁国二属,浙江、绍兴、严州、衢州三属间被水咸赈如例。以徽属产米少许折给。浙三属积水不涸,加赈一月。
十年,直𨽻宣化府,顺天之延庆县,山西大同府、江苏安徽所治州县,间以灾告咸赈如例。各
谕加赈有差。又为延庆民给牛种,营井树,俾得耕种,江南之安东,则戸给银以葺其居。
十一年,山东、河南、江苏、安徽均被水,江南为甚。截漕米二十万石充赈,并给银葺居,以安栖止,馀并于常赈外加赈有差。
是年,广东广州、肇庆、韶州南雄水例给口粮。宣化府雹,均饬大吏如例赈恤。
十二年,山东大水,九十州县卫灾,截留山东、河南漕,并运天津北仓米充赈。时据奏实数赈济饥民,共榖四十四万七千六百八十二石八斗,米五十九万八千六百十有一石二斗,银一百七十九万三千六百四十九两八钱。各有竒赈,济老弱残病贫民银七万八百七十四两六钱八分。
是年,江苏飓风,海溢,崇明、寳山、上海、镇洋、常熟、昭文,南汇江阴,沿江海各县灾。
上轸其艰。
谕令兵民并赈。又直𨽻天津、浙江、杭州、江南、徐州间遇偏灾,咸赈如例。
十三年春
驾幸山东。
轸念灾黎,令加赈外,再加展赈,江南亦如之。秋,山东邹平等二十州县卫又被水。
谕各省督抚酌运仓谷助赈。是年,西安、福建旱。
谕河南泛粟以济陜,截留江南、浙江漕海运以济闽、云南、山西、甘肃,亦小有偏灾,咸赈如例。
十五年,赈上、下、江二十七州县被水饥民。是年
盛京船厂久雨江涨,人给口粮一月。十六年,浙东旱,被灾者凡五十四州县,又河溢山东丹、沁水涨,入豫,福建宁化清流水入城,福安、寿宁风雨,壊民庐舎,江苏之江浦、铜山、邳州、沛萧、宿迁、睢宁,安徽之歙绩溪、广徳、建平、铜陵、寿宿,山西之鳯台、髙平,陜西之朝邑、直𨽻之长垣,皆以灾告,常赈加赈,各饬大吏加意抚辑。
上尤厪念浙东
命截留漕米五十万石。
谕湖广用仓榖碾米,协济十万石赈粜,兼施本折,并赈民用不困。
十七年,西安三十七州县、山西十一州县旱,民饥,饬赈如例。
十八年,黄、淮涨,淮、扬、徐灾,旋河决铜山堤,宿、灵、虹、泗等处亦被淹。
命大臣往视,发帑截漕,以赈饥民。又拨运江西、浙江、湖北、湖南、河南、山东、四川米协济赈粜。
是年,山东掖、潍、昌邑三县风灾,人给一月口粮。十九年,淮、扬雨下河处所复被水农民灶丁赈如例,并设厂于城粥,以食饥者。
是年,福建漳州属水,民饥,人给一月口粮。台湾、澎湖飓风,壊商渔船及民田庐。诸罗、彰化二县灾。云南易门、石屏地震,壊人民庐舎,均饬大吏动仓谷赈济。
二十年,淮、扬、徐大水,赈饥民,仍设粥厂。浙江杭州、湖州、绍兴府属亦被水,赈如例,设粥厂如之。是年,山东沂州秋禾灾,加赈有差。
二十一年,江南十六州县卫、山东四州县卫水偏灾,咸赈如例。
二十二年,
驾幸江、浙。
念山东灾民。
命加赈外,各展一月因。
谕曰:「豫省之夏邑商邱、永城、虞城四县,与萧、砀、曹、单灾地犬牙相入,岂独无灾。此中州之民,淳朴风厚,不敢言灾,是以赈恤未及,益用嘉悯。著该抚,即速勘明积水地亩,加赈一月」。又
谕:「河南归徳府属之夏邑、商邱、虞城、永城、考城,并陈许两属各县。五、六月间大雨连绵,以致洼地复有积水,秋禾被淹,已命侍郎裘曰修前往相度疏浚,兾速为消涸。但该省濵河州县与山东之金乡、鱼台,江南之宿虹、丰沛等处,壤地相错,屡岁被灾在山东、江南者,均邀赈恤。而该省地方官从前并未留心查办,独抱向隅,今涸出补种之秋,禾复被漫淹,平地亦多潦浸,朕心深为悯恻。虽定例夏灾不赈,而该处积歉之后,民食艰难,应加优恤。副都统三泰、郎中苏尔徳现在奉使在豫,著即率同䕶抚刘慥查明被灾户口,无论极次贫民,概予一月口粮,其董率有司实心查办,毋被胥役侵蚀中饱。嗣后陆续奏报:汲淇、封邱、中牟、阳武、新郑、武陟、原武、辉滑、新乡、延津、获嘉、许州长葛祥符皆被水壊民田庐。
命本折兼赈,増折价,拨江西、湖北米协济,并以工赈。疏浚沟塍,引积水达于河。自十月至明年二月赈垂毕。
上曰:「譬如赤子出慈母之懐,未能强饭,遽断其乳,其何以堪?其再加赈一月」。
是年,漳河暴涨,注卫河、山东,直𨽻均被水,发粟赈济,给银葺居如豫省。其山东、济宁、金乡、鱼、台、邹、峄、滕六州县淹涸者,再令折赈,倍给其直。
是年夏,两江水,甘肃雨雹,山水大至,民饥,赈贷各如例行。
二十三年,甘肃、河东、西旱,秋禾灾,民艰食本折兼赈,增折直河东十之三,河西十之四叠。
谕展赈。至明年七月,河州狄道环县东乐又展赈三月。二十四年,甘肃皋兰等二十五㕔州县秋禾复灾,其折赈视去年增直外,再各增十之三,仍分别展赈有差。
是年,山西偏灾,赈阳曲等三十州县贫民。二十五年,江南之淮、扬、徐、海四府州及山东、湖南、甘肃州县,间有偏灾,咸赈如例。
二十六年秋,北省久雨,河南河溢,祥符等县灾,止勿漕。
命大臣往㑹巡抚,随勘随赈,四乡设粥厂,便饥民之就食者,直𨽻之大名、天津、山东之徳州、曹州,皆被水截漕,充赈直𨽻四十万石。山东十万石。
是年,云南新兴州江川县地震,壊人民庐舍,照例振倍给之。
二十七年,赈直𨽻四十五州县、山东甘肃各三十州县卫饥民。
二十八年,
谕曰:「朕恭谒。
东陵途次,周谘民隠,直属州县,上年秋霖,被灾较重,深为轸念,前已降谕㫖加赈至今年三月,但现在农民东作方兴,麦秋尚逺,口食犹恐拮据,著加恩将被灾六分以上,各州县无论极贫,次贫再予展赈一月,其被灾五分者,例不应赈,并格外加恩,亦无论极贫次贫民,特予加赈一月,以资接济,至地亩虽经涸出,或无力播种者,并著查明,有可赶种春麦或候大田者,均分别借给籽种,一面办理,一面奏闻,俾得无误春畲,副朕体恤爱飬至意。又
谕前因直属去秋被水,当此青黄不接之际,犹恐拮据。已降㫖将被灾六分以上暨被灾五分者,概予加赈展赈一月。兹恭谒」。
东陵
西陵所过通州三河、良乡三州县,其成灾分数皆不及应赈之例。念其地近辇道,上年岁事歉薄,闾阎生计维艰,著将通州等三州县不应给赈村庄地方官确查,实在贫民,均予加赈一月。该督其率属悉心体察,俾泽必下究,副朕嘉惠黎元至意。
二十九年,广东、湖北、湖南、江西水,赈被灾各州县饥民。
是年,甘肃旱,兰州、巩昌等属灾,本折兼赈共粮十八万五千八百馀石、银四十万九千二百七十两有竒。
三十年,甘肃皋兰、巩昌等府属地㣲震,其宁逺、伏羌、通渭三处,情形稍重,又兰州等府属十一处旱,咸赈如例。
是年山东水,加赈济南等十五州县粮一月。又浙江、天台、新昌、寜海旱,人给一月口粮。其仁和、钱塘六县,于春耕时给籽本榖亩三升。
三十一年,湖南、江南、浙江、山东、陜西、江西、甘肃均有偏灾,赈如例。
三十二年,江南二十四县、江西十三县、湖北十三州县水。
上命于正赈外,各加赈有差,其浙江江山直𨽻懐安、龙门,均按成灾分数赈给。
三十三年,直𨽻霸州等五十州县㕔灾。命续赈摘赈加赈银米兼放。又江苏、安徽、河南各属旱,盛京、承徳、辽阳、海城、广宁及云南各属水,均予加赈。三十四年,赈两江、浙江、江西、湖北各属饥民,并加赈有差。其陜西、直𨽻、甘肃偏灾,均赈如例。复以直𨽻需米颇多,拨通仓米六十万石资赈。
三十五年,买运山东麦石解京平粜。又直𨽻十六州县灾。
谕令加赈,先后拨部库银一百万两,通仓米一百三十万石。
饬大吏妥协经理,又浙江十四州县加赈灾民,亦如之。又
谕直𨽻各属被水应行赈恤之处,著拨库银五十万两,以资分给。但闻银库旧例,前经雍正年间果亲王奏定,凡遇应发银两,除俸饷外,俱有应扣平馀,此在工程等项需用银两,原不必悉照部法支放。若地方偶有灾歉,特发帑银赈恤,毋许不肖官吏丝毫扣克,其事较俸饷尤重,岂可于部库拨给时分两稍有轻减?此次所发五十万两,著该部即于库贮元寳,如数发往嗣俊,如遇赈恤之项,俱照此行。著为令。
是年,古北口山水骤发。
特𣲖大臣携
帑银二万两,加倍给与灾户。又以闾阎艰食,谕即开仓赈粜,勿拘成例。复于本月再拨内务府银二万两,解往备用。
三十六年,直𨽻甘肃、江苏、山东各属灾,均予正赈,加赈发库银五十万两,截漕拨通,共八十万石,听直省应拨州县领运,又拨陜西藩库银二百万两赴甘,其经运米粮三十万石,尚恐不敷赈粜,饬地方大吏就近续拨。
三十七年,再拨部库银二十五万两,通仓米十八万石,济直𨽻展赈借粜。
三十八年,赈河南、江苏、安徽、陜西、甘肃各属灾民,仍各展赈。其河东之大庆闗等十一村庄,加赈极贫者四月,次贫三月。
是年,山西归化城之黒河、萨拉齐之善岱等处灾,人给一月口粮。
三十九年,直𨽻天津、河间十六州县灾。发通仓米十万石备灾属冬春加赈借粜。又江苏水截漕二十万石济赈,其安徽、河南、湖北、山东、甘肃均有偏灾,加赈亦如之。
四十年,直𨽻十四州县水,安徽七州县卫,江苏二十八州县卫,甘肃三十一㕔州县,旱于例赈外各加赈一月。
四十一年,赈甘肃二十九㕔州县饥民,分别灾重之处,展赈一月,江苏、安徽水,均予加赈。
四十二年,甘肃三十二㕔州县旱,赈如例。以皐兰、渭源七州县灾重。
特命展赈。
四十三年,黄河漫溢。河南灾,截漕三十万石,并拨盐课银一百六十万两。
特简大臣前往查办,又以安徽为豫省下㳺受灾较重,并分别加赈,其出贷亳州䝉城米一万二千石,令勿追偿。
是年,湖北、汉江涨,江夏等十八州县及九卫所饥民发。
帑金六十万两,供明春加赈。又江苏之江浦六合二十六州县,卫及各埸灶户加赈,亦如之。
四十四年,
谕亳州蒙城灾重贫民,照夏灾例再给一月口粮,复于各属丰收处所应征漕米内截留三万五千石,以备减价平粜。
是年,河南、江苏、安徽、甘肃灾属并加赈有差。四十五年,直𨽻水武清房山等四十一州县灾,截漕三十万石赈济。
上念被灾较重之区,明春尚须加赈,再拨通仓米三十万石,库银三十万两。
是年,山东曹县、定陶城武灾,所贷麦本六千七百两有竒,均豁免。又加赈河南商邱、考城五县贫民两月。其馀直𨽻二十州县,江苏睢宁六州县卫,安徽泗州四州县卫,甘肃皋兰九州县卫灾民,均予展赈一月。
四十六年,江苏水,拨藩道库银五十五万两、盐课银五十万两,漕米五万石资赈。又以灾地较广,赈费甚繁,再拨银六十万两,于被灾较重贫民,分别加赈。
谕甘省收捐监粮之事,原因边陲地瘠民贫,应令仓储充裕,以备赈恤之用,是以复经允行祗捐本色,不准折色,乃开例之始,即公然私收折色,甚至通省大小官员,连为一气,冒赈分肥,扶同捏结,积成弊薮,既经败露,自不得不彻底根究。现据阿桂等陆续查奏厯年情弊,俱已水落石出,是竟以朕惠飬黎元之政,作为官吏肥槖之资,实属愍不畏法,为天理所不容,况办赈之事,朕屡有㫖,寜滥无遗,亦欲穷民受实惠耳。若公然上下通同,冒赈作弊,则有滥必致有遗,官吏多一分侵渔,即灾民少受一分实惠,朕之所以严行穷究者,正欲剔除官吏积弊,使百姓实受赈恤之益,并非因办赈有弊,致将赈恤之事,靳固不举也,前恐各督抚误㑹此意,或致有灾,不办曽经明发谕㫖,宣示中外,但恐督抚等仍未能仰体朕懐,且不肖之员,或于己无可分肥,即于民视如膜外,其所闗于民政者甚大,朕如伤在抱,每遇各省偏灾不惜多发帑金优恤,以期一夫不使失所,此天下臣民所共知共见者,各督抚务皆以爱民恤灾,使得均沾实惠为念,遇有地方水旱,即详悉查勘,据实奏报,加意赈恤,断不可因。有甘肃监粮之案,遂尔因噎废食,以致稍有讳饰。倘如此申诫再三,而督抚等仍有蹈此者,经朕察出,必当重治其罪,将此再行通谕中外知之。
是年,加赈安徽、河南、山东、直𨽻、甘肃、湖北、陜西等属灾民各一月。
四十七年,黄河溢,河南、山东、江南灾。命被水各州县,于正加赈外,展赈三月,拨浙商佐工银八十万两,漕粮八万石济江南,以淮商公输银二百万两、漕粮三十万石济山东。
上厪念江南丰、沛等县及山东兖、曹、济各属灾甚,谕常予赈恤,不必论月灾退后,始行停止。
是年,安徽二十州县、江苏二十四州县秋禾灾,赈如例,并加赈有差。又加赈河南灾民两月。复以豫省河工虽已合龙,而山东、江苏下游地亩,甫经涸出,穷民谋食维艰。
谕限至明年六月停赈。
四十八年,赈湖北、江苏、安徽灾民如例。其铜山、丰县、沛县、邳州照山东例展赈五月,上元、句容丹徒加赈两月。
是年,陜西榆绥八州县灾散,给折色大口日给银一分,小口半之。
四十九年,甘肃逆回滋事,照乾隆四十六年撒拉尔之例,伤毙者大口给银二两,小口七钱五分。烧毁房屋,每间银二两,生存人口,每口先给粮一。仓斗初赈,不论大小口给三仓,斗再普行加赈一月,大口日给八合三勺,小口半之。乂靖逺、伏羌、静宁等处,被贼攻围,不能自谋生,计酌给一月口粮。是年,江西萍乡、永宁、安福、湖南茶陵州攸县水,赈如例,并给银以资修葺掩埋,又黄河溢。
谕地方大吏督属携帯钱米分途赈宁陵、商邱境内灾民,并分别展赈。其安徽亳州被灾加赈一月。
五十年,河南旱,普赈卫辉属五县。两月,复命展赈三月。其附近灾区之延津九县,给与一月口粮,仍再展两月。至开封、河南、彰徳府属二十三州县,其中有受旱较重及连年被淹积歉之区,并无地极贫,下戸加赈有差,先后共拨银二百五十万两,漕米三十万石供赈。
是年,山东、安徽旱,济南各府属三十州县,亳州等八州县给赈有差。截漕三十五万石,济两省赈恤之用。又江苏淮安五府属旱,拨漕十万石平粜,右赈济。
恤㷀独。
顺治八年,定给大兴、宛平二县收飬孤贫银米,每名月给米三斗、银三钱,每年凖给六月,至十年增给十月。
康熙四十五年
京城广宁门外士民公建普济堂,颁赐御制碑文。又
御书膏泽回春四字。
雍正元年。
谕各处养济院:所有鳏寡孤独及残疾无告之人,有司留心以时飬赡,毋致失所」。
二年,
谕京师广宁门外向有普济堂,凡老疾无依之人,每栖息于此,司其事者,殊为可嘉。
圣祖仁皇帝曽赐额立碑,以旌好义,有地方之责者,宜时奬劝鼓舞之,但年力尚壮,及㳺手好闲之人,不得借名溷入其中,长浮惰而生事端。
三年,
谕:今冬天气甚冷,京城、广宁门外安定门外养济院二处,将变色米赏给百石,煮粥赈济,以安穷民。传谕仓埸侍郎,将变色米呈验,然后赏给。
十三年,广西、镇安府初设孤贫口粮四名,每名岁给银三两六钱,遇闰加增一两二钱。其迁江县口粮米折银一两四钱一分六厘,有竒桂平县板木银五两九钱六分五厘为殓,葬孤贫而设,均如原编定额充补。
乾隆元年。
谕各省府州县皆有飬济院以收飬贫民,此即古帝王哀矜㷀独之意。朕闻归化城地方接壤邉闗,人烟凑集,其中多有疲癃残疾之人,无栖身之所,日则乞食街衢,夜则露宿荒野,甚可悯恻,彼地旧有把总官房三十馀间,可以改为收飬贫民之所,每年于牛羊税内拨银二三百两、粟米百馀石,为饘粥寒衣之费,著该处同知、通判简选诚实乡耆,经理其事,仍不时稽察,以杜侵蚀之弊,倘地方有乐善好施者,听其捐助,共成善举,但不得稍涉勉强,著该都统㑹,同该同知、通判,妥协办理,务令穷民,均沾实惠。
二年,各州县收飬孤贫,令保甲将本地实在孤苦无依者,开明里甲年貌,取邻佑保结呈报州县官验补,其有浮于额数者,亦收飬院,内动公项,散给口粮,仍入册报销,若外来流丐,送本籍收飬,又定四川多流寓路,复险阻,凖其收飬。至七年又定,凡流寓隔省遥逺,及本省相去至千里外者,亦凖收飬四年。
谕各府州县设立飬济院,原以收飬鳏寡孤独、疲癃残疾之穷民。近闻山西、陜西一帯,多有老疾残废之人,在途行乞行旅,见之恻然,朕思各处既有养济院,若有司实力奉行,何至小民之困苦无依者饥寒难支,乞食于道山陜一路,如此则他省与此相类者不少矣。著各省督抚,各饬所属州县官,体国家设立飬济院之至意,与朕哀此㷀独之心,实力奉行,毋得视为具文。故事该督抚,亦当时时留心访察。
六年,令该管官汰除冒滥,核明收养实数,分额内额,外为二册,册具里甲、姓名、年貌,原住籍贯,并注残病孤苦,实据用印结申府,转申上司官,遇有开除顶补,随时申明,岁终册具支给清数报销。又定道府每岁因公所莅即帯原册,赴院㸃验,无弊具印结申上司,官如屋宇倾圮、孤贫冒滥,或纵役代领侵蚀及道府徇庇者,均论如法。
八年,
谕曰:「今年天气炎热,甚于往年。闻山东、山西、河南、陜西所属地方民人,有病暍或至伤损者,该督抚等自必为之经理。此等最苦之人,无所依倚,全在地方官善为抚恤,可令各该督抚转饬有司悉心查办,有应动存公银两者,即行动用。嗣后如有类此之事,无得膜视该部遵谕速行」。
十五年,
谕曰:「国家钦恤民命,德洽好生,至于鳏寡㷀独,尤所矜悯,是以定有独子留飬之例,凡属情轻,俱已沾恩减等,但督抚声请之案,不过寻常斗殴之类,断不至入于情实,徒使淹禁囹圄,不得侍飬,而穷老孤孀无所倚赖,深为轸恻。著该部查明各犯祖父母父母现存,果无次丁侍飬,俱以可矜减等发落,著为例」。
二十八年,令直属州设留飬局,收恤老弱贫民,其外来流移贫民,例无给赈者,准一体入局留飬。四十四年。
谕京城,广寜门外,普济堂冬间贫民较多,将京仓气头厫底内小米拨给三百石」,自是岁以为常。
四十九年
谕直𨽻大名府属各州县,其鳏寡孤独困苦无依者,大口日给米五合,小口三合,共计谷三千四百六十石有竒。
右恤㷀独。
恤幼孤
康熙元年于
京师广渠门内建育婴堂,收育弃子,有姓名年月、日时可稽者,注于册雇乳妇乳之,有愿收为子孙者,亦详其姓名、里居于册而后与至本家。有访求认领者,讯与原注册符,令其归宗。
雍正二年,
赐帑银千两。
八年,
赐帑银千五百两,令置产岁,收息银以充用,又拨飬济院岁馀孤贫口粮银二百两于堂,归顺天府察核。
是年
赐御书匾额。
谕曰:「闻广渠门内育婴堂一区,凡孩稚不能育飬者,收留于此,数十年来,成立者颇众,夫飬少存孤,载于月令,与扶衰恤老,同一善举,为世俗之所,虽朕心嘉悦,特赐御书功深保赤匾额并白金千两,顺天府尹等其宣示朕意,并倡率资助,使之益加鼓励,再行文各省督抚,转饬有司劝募好善之人于通都大邑人烟稠集之处,若可以照京师例,推而行之,其于字弱恤孤之道,似有禆益,而凡人怵惕恻隠之心,亦可感发而兴起矣」。
乾隆六年,申严育婴之令,各省所设育婴堂,饬有司官择乡之富厚诚谨者,董其事官为钩,稽岁终具收飬及支存各数册,申上司官察核。
右恤幼孤。
恤羁穷
京师广宁门外普济堂,每岁恩赐,崇文门税银千两,拨给孤贫口粮银二百馀两,本堂内地租银千馀两,为飬赡孤贫之用。
顺治九年,初设饭厂以赈贫民。
京都五城,城设一厂,日费米二石,作饭银一两供炊,岁十一月至明年三月终,停赈」。
康熙二十九年,増饭厂五,以满、汉部院官各一人。日莅其事,五厂日需米二十石、银十两,并原设五厂,均至六月终止。
四十九年,更定饭厂米数赈期,五城设厂煮赈,岁十月朔至次年三月二十日止。每厂日发米二石银一两,米行仓埸银行戸部支领。
六十一年,
谕展赈一月,银米倍给。
雍正十三年
谕将存仓稄米充赈五城并各展赈一月。乾隆二年,以冬月,五城贫民就食者多,虑有冻馁于道者,令各铺总甲,每日分巡各该𬋩处,所遇即引赴普济堂,或栖流所,晩就栖宿,日出就赈,春融听其去留。
是年,以漕船纤夫率多病弃道毙,饬沿河各官就近送八各州县普济堂或寺院,量给口粮,留飬三年。
谕今岁米价昻贵,恐小民乞食者多,著设厂,于九月半举行。
四年正月,增厂饭米,并増设厂。五七年。
谕令五城御史亲至厂督赈,都察院堂上官时往稽察。八年。
恩赏饭厂京仓老米二百石充赈,时直属岁歉,就赈者多,故有是。
命。
十六年,五城各展赈一月,都察院以闰月天寒,奏请展赈十日奉。
谕改展一月。
二十四年,増给饭厂米日一石,并增厂五,城内外以便流民之就食者,又展赈南城十五日,城外二十日。
二十七年,以近京岁歉,贫民赴厂就食者多,于东坝、芦沟桥、黄村、清和、树村五处,各増设一厂,是五厂于额支米数外,日加给一石,简科道满、汉各五人,㑹同五城御史率司坊官经理。
二十八年
谕煮赈各厂,向年俱于三月二十日停止,今岁著加恩展赈一月,以示优恤。
四十六年,
谕五城内外粥厂展赈半月四十七年。
谕:「京城德胜门外功德林冬间贫民就食较普济堂人数虽减,但常例赏银一千两。经费尚恐不敷,著加恩,将京仓小米赏给一百五十石,以资接济」。
右恤羁穷
皇朝文献通考》卷四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