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七十四乐考二十
俗部乐女乐附
臣
等谨按俗乐之异于雅乐者,其调从浊至清,更迭为用,下则益浊,上则益清,其声器寖殊,虽有宫调之名,而声不近于古。如汉、晋之清乐,隋之七部乐,唐之教坊九部乐,宋之云韶部、钧容直、马端、临考,皆以列于俗部者也。
国初亦设立教坊司,而朝㑹宴享所奏有用时俗曲调者,盖沿明代之旧也。迨雍正七年,改教坊之名,除乐户之籍,尽革前明陋制我。
皇上钦定乐章中和雅奏尽美尽善善夫房庶之言曰:「使知乐者由今之乐,寄古之声,而一出于雅,正非治世之音乎?盖政和而民乐,则今乐犹古乐矣。至于传竒杂剧,倡自元人,相沿不废,然其定音取调,古法犹存。且艶曲淫词,久经禁止,是虽游戏俗乐,亦足以感人心而导和气焉。若夫闾阎习俗,随地不同,如弹词秧歌之类,亦古衢歌巷舞之遗意也。所在多有,兹不具载。
国初,教坊司乐,凡筵宴、进果丹陛乐奏喜得功名,进酒丹陛乐奏朝天子,进馔清乐奏金殿,喜重重、小宴进果丹陛乐,奏喜得功名。进酒丹陛乐奏朝天子,进馔清乐,奏三月韶光耕耤筵宴。
皇帝至斋宫,导迎乐奏天下乐。皇帝升殿丹陛,乐奏万岁,乐行礼。丹陛乐奏朝天子,进果管弦乐。笙箫合奏朝天子,次奏望吾乡,进酒丹陛,乐奏。三月韶光,次奏黄,蔷薇进,馔清乐奏太清,歌彻馔丹陛,乐奏啄木耳。次奏黄,蔷薇次奏红衲袄,次奏调笑,令次奏鬼令,次奏清江引,次奏看花㑹,俱教坊司承应。
臣
等谨按教坊之名,昉于唐元宗,置左、右教坊以教俗乐,后世因之我。
朝初制分太常、教坊二部,太常乐员例用道士,教坊则由各省乐户挑选入京充补。凡
坛
庙祭祀各乐,太常寺掌之。朝㑹,宴享各乐,教坊司承应。顺治八年,停止女乐,改用太监旧制。
太皇太后宫。
皇太后宫庆贺行礼作乐俱教坊司妇女承应,至是改用太监四十八名。
臣
等谨按,顺治十二年,仍改女乐四十八名,至十六年,复改用太监,遂为定制。
雍正元年,除乐户籍,各省乐户,皆令确查削籍,改业为良。若土豪地棍,仍前逼勒凌辱及自甘污贱者,依律治罪,更选精通音乐之人充教坊司乐工。七年,改教坊司为和声署。
乾隆七年,更定和声署乐员乐工名目并奏乐旧用戏曲者,均改撰乐章。和硕庄、亲王等奉。
谕㫖:和声署乐工皆民间屠沽之辈,即加教训,岂易通晓?伊等在署当差,徒误其衣食生理朕意,须令掌仪司人员承应,方能妥协,俟乐章既定之后,将和声署乐工作何裁汰?并朝㑹日期如何,令掌仪司率领所属人员承应之处,王㑹同三㤗详悉定议具奏,寻议和声署。本前明之教坊司由各省乐户挑选应差,顾民间耻𨽻教坊召募,不应,于是改为和声署,始有五城鼓手应差,然世业子弟仍是乐户,而新充鼓手,又属屠沽,欲其铿锵应节,诚所难能,况乎殿陛趋跄,岂容此辈欲加厘正,必先得可以肄习之人,今详悉定议。一、查和声。署奉銮一员,左右韶舞二员,左右司乐二员,协同十五员,并正九品,俳长无定员,未入流乐工一百二十名。奉銮等官品秩虽卑,究亦一命之士,岂容污贱之人?忝窃向因教坊名不雅驯,无人肯充并用世业子弟,今遵㫖令内务府掌仪司办理。其奉銮等官各名目,应请另定嘉名,以别于旧其员缺于掌仪司所属人员内挑选补授,至新旧交代,不宜太骤。现今奉銮等官虽经裁汰,仍请暂留与新员一体当差俟。一年之后,新员习熟,然后令奉銮等官住俸归农。一额设乐工一百二十名,现不足额,临期雇民间鼓手承充。今请将现存人员内逐一挑选,如果有出身清白,又能通晓者不妨,仍令当差,如果无人,一概裁汰。除掌仪司所属人员内有通晓音律者可以充当承应外,其不敷之额,必须别简承充。但此等通晓音律之人,本无定额,今令充当承应,须有定员。查銮仪卫有鼓手八十名,头目八名,俱是内务府人员,此外尚有民校尉三百六十名,系汉人充当。又有六十名将内务府借充,今请将此六十名竟改归内务府,于佐领、管领下闲散人内,挑选学习,并于掌仪司所属内通晓音律者,派出头目,将二项人员,一并教习。至鼔手名目,既系俗呼,而乐工二字又人所轻贱,亦应更易其名。请将奉銮等裁去,更其名为满、汉署正各一员,满、汉署丞各一员,鼓手、乐工人等总名为署史,而以所司之乐器分别其名。曰司钟、司磬、司琴司瑟视一器应用若干人之处,另行派拨,分定员额。一,和声署职掌内,如大宴、进果、进酒、进馔乐章,俱仍明代之旧,并用戏曲一阕。如喜得功名之类,奏于殿廷,殊属非体,应令律吕正义馆撰拟。至凡大祀、中祀、耕耤视学,进表进。
《实録》
玉牒时宪书、文武、状元、筵宴、谢恩、迎送金榜,并有导迎之乐。春秋二季各小祀,如城隍庙、贤良等祠,并用戏曲、牌名、鼓吹承应。又耕耤筵宴文武,㑹试主考衍圣公等筵宴,旧例俱承应作乐,请交律吕正义馆详考旧章,查办定议。得㫖:大学士等议奏。嗣经大学士伯、鄂尔泰等议,覆查乐工额数未足,必出身清白,通晓音律者,始克充选。今既称銮仪卫,有鼓手头目,可以学习,并借充校尉六十名,俱系内务府人员应准,其移𨽻内务府挑选,其奉銮等官更名为满、汉署正署丞,鼓手、乐工总名为署史,以所司乐分别其名,命名定秩,俱属允当。至和声署,职掌各乐,有仍用戏曲者,自应令该馆撰拟。乐章得。
㫖允行。
南北曲调宫谱:宋燕乐以夹锺収,四声:曰宫、曰商、曰羽、曰闰闰、为角。其正角声、变徵声、徵声,皆不収而独用,夹锺为律。本宫声七调:曰正宫、曰髙宫、曰仲吕宫、曰道宫、曰南吕宫、曰仙吕宫、曰黄锺宫商声七调、曰大石调、髙大石调、双调、小石调、歇指调、商调越调羽声七调,曰般渉调、高般渉调、仲吕调、平调、南吕调、仙吕调、黄锺调。角声七调曰大石角、髙大石角、双角、小石角、歇指角、商角、越角,此四声二十八调之大略也。世传曲谱,北曲宫调凡十有七,南曲宫调凡十有三,大抵祖二十八调之旧,而其义多不可考。夫南北风气固殊,曲律亦异,然宫调则皆以五声旋转于十二律之中。廖道南曰五音者,天地自然之声也。在天为五星之精,在地为五行之气,在人为五脏之声。由是言之,南北之音节虽有不同,而其本之天地之自然者不可易也。今合南北曲所存燕乐二十三宫调诸牌名,审其声音以配十二月,正月用仙吕宫仙吕调,二月用仲吕宫仲吕调,三月用大石调大石角,四月用越调越角,五月用正宫髙宫,六月用小石调小石角,七月用髙大石调,髙大石角,八月用南吕宫南吕调,九月用商调商角,十月用双调双角,十一月用黄锺宫,黄锺调十二月用羽调平调。如此则不必拘拘于宫调之名,而声音意象自与四序相合,羽调即黄锺调,盖调阙其一,故两用之,而子当夜半介乎两日之间,于义亦宜也。闰月则用仙吕入双角、仙吕,则正月所用双角即十月所用合而一之,履端于始,归馀于终之义也。夫律吕虽十有二,而用之止于七,五声二变合而为七音,近代皆用工尺等字以明声调,四字调乃为正调。是谱皆从正调而翻七调,七调之中,乙字调最下上字调次之,五字调最髙六字调次之。今度曲者用工字调最多,以其便于髙下惟遇曲音,过抗则用尺,字调或上字调曲音,过衰则用,凡字调或六字调。今以仙吕宫为首调,工尺调法七调俱备,下不过乙,髙不过五,旋宫转调,自可相通也。若夫曲之髙下疾徐,皆从板眼而出板,眼有定节,奏乃成声。初出即下者曰迎头板,亦曰实板,字半而下者曰掣板,亦曰腰板,声尽而下者曰底板,亦曰截板板之细节。曰眼一板。原有七眼连板为八数,北曲落板有一起、三四调,俱作底板。其落板之曲或有于第三四句方落实板,或一两句已落实板,而忽义搜板不落,或煞尾前半阕巳落实板后半阕作收煞,毎句用一底板。此皆度曲之跌赚,总之北曲,贵乎跌宕闪赚,故板之缓急亦变动不拘。常有一字而下三四板者,至衬字多处,亦不妨増一二板以就之。此北曲之与南曲不同也。
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七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