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沓藏书

卷八十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八十

职官考

等,谨按马端临《通考所载职官俱本宋制,五朝考依类编入,今谨依㑹典各衙门,序次敬辑,以昭本朝制度云。

文职

宗人府。

宗人府。掌

皇族之属籍,以时修辑。

玉牒辨昭穆、序。爵禄,均其惠养而布之教令。凡亲疏之属,胥受治焉。宗令一人,左、右宗正各一人,左右宗人。

各一人并以宗室王公为之

等谨按:

国初于。

笃恭殿前列署,为诸王议政之所。顺治九年,设宗人府,以亲王总领府事。贝勒贝子为左、右宗正,镇国公、辅国公为左、右宗人。厥后不拘一格,择贤能者任之。

府丞一人用汉人掌校理汉文册籍。左右二司设理事官各二人,副理事官各二人,主事各二人,分掌左右翼、宗室、觉罗之籍,并书其子女适庶、生、卒、婚嫁、官爵、名谥以备。

玉牒纪载,凡承袭、次序、秩俸等差,及养给贫幼、优恤婚䘮之事,时为稽核综理焉。

经歴二人,掌出纳文书宗室满洲分半,用初设汉经歴一人,康熙三十八年裁堂,主事二人,掌奏疏稿案宗室、满洲分半用,堂主事汉人二人,掌汉文册籍雍正二年増设。笔帖式二十四人,掌翻译清、汉文书宗室满洲分半用

等谨按初设有启心郎、觉罗、汉军各一人。康熙十二年裁。

天潢宗𣲖以

显祖宣皇帝本支为宗室伯叔兄弟之支为觉罗。 宗室束金黄带,觉罗束,红带。生子女,周岁书:其年月日时,母某氏详其适庶,次第,具册送府。 宗室载入,黄册觉罗载入红册。 宗室以罪黜为庶人者,束红带。觉罗以罪黜为庶人者,束紫带,所生子女,备録送府如前法,各附黄红册后。

凡纂修

玉牒每十年由府题请开馆,以宗令、宗正、内阁、礼部大臣为正副总裁官,本衙门及内阁、翰林院、礼部官分。

纂内阁中书等官缮冩按毎年黄册红册所纪彚入于牒,以

帝系为统,以长幼为序,存者朱书,故者墨书,设同名改卑者及幼者,每三年书成乾隆三十一年,改定一年告成

皇史宬本府

盛京各尊藏一部。

三公三孤。

太师、太傅、太保、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俱为文武大臣,加衔及赠衔,无专职。

内阁

殿阁大学士,满洲、汉人各二人兼各部尚书衔。协办大学士,满洲、汉人各一人。掌赞理庶政。奉宣。

纶音内外诸司题疏到阁,票拟进呈,得报转下六科钞发,各部院施行,以副本録㫖送。

皇史宬存贮如原疏折出未定处分,俟御门聴政时,满学士一人敷奏折本,大学士面奉谕㫖,如前施行,凡恭上。

皇太后

徽号。

奏书。

册宝立

皇后

皇太子

册宝尊封

皇贵太妃。

皇太妃。

册宝封

皇贵妃。

贵妃。

册宝

妃。

册印

册俱由内阁撰拟文篆进呈。

钦定。

敕下礼部施行。

皇太子

皇子

皇孙

命名大学士承。

㫖拟奏,王、公、公主号亦如之,封外藩王以下及公、侯、伯以下。

诰命亦如之,其子孙袭封,即于原奉诰敕内开注人名,年月加用。

御宝给还。 中外文武各官遇覃恩封赠五品以上者。

诰命六品以下者。

敕命宗室自镇国公以下用为大臣、侍卫者,封赠与文武官同。 外任官,督抚、学政、盐政、织造、提督、总兵等官,撰给坐名。

敕书、布政使、按察使、道员运使及副将、㕘游等官。止给传。

敕:

覃恩肆赦,大学士承。

㫖拟:

恩诏应行,事款恭请」。

钦定凡纂修

实録、史志诸书为监修总裁官,经筵领讲官㑹试,充考试官,殿试充读卷官。凡

《起居注》:记载毎岁终,送内阁大学士、学士监视加封,入库收藏,凡每月钦奉。

谕㫖于次,月彚、録进。

呈各部院奉。

㫖:「特交之事,覆奏后具册送内阁,其有未结者,声明縁由送,核月终则㑹计,具奏凡。

陵寝神牌由工部送内阁中书敬书清文,翰林官敬书、汉文。

命大学士行礼凡

尊谥

册谥大学士承。

㫖恭拟奏请。

钦定

敕下礼部奉行。

册文宝篆,由翰林院撰拟大学士恭阅进呈。 诸王以下及文武大臣谥法,均由大学士奏定诸王以一字为谥,贝勒以下及「大臣以二字为谥凡。

陵山封号大学士承。

㫖恭拟,封各山川神祇亦如之。凡祭告祝文由翰林院撰拟大学士恭阅进。

呈。

庙祝版由太常寺送内阁中书缮冩大学士敬书御名凡。

命将征讨大将军、经略将军敕书,内阁撰拟大将军、经略将军,或给印,或闗防并诹出师吉日,皆奏请。

钦定仍遣内阁官随行管理,凡勾决京外重囚,刑部以秋朝审情实姓名册送内阁,于冬日至前六十日,次第奏请勾决。

皇帝素服,大学士、学士及刑部堂官、起居注官,咸常服祗候。

召入满学士一人跪奏囚册汉大学士一人,秉笔遵㫖,勾讫密封,下所司施行。凡擢任大学士膺。

简命后奏请。

殿阁名及各部兼衔。

学士兼礼部侍郎衔,满洲六人初设三人,顺治元年后増减不一。康熙九年定二人,十年复増四人,汉人四人初设汉军三人。顺治元年后,汉人増减不一,康熙十年,定汉军二人。十二年,以汉军并入汉缺,共四人,掌敷奏本章。侍读学士,满洲四人初设三人,康熙九年定四人,蒙古二人初设三人,康熙九年定二人。汉军、汉人二人初设汉军三人,后改二人。乾隆十七年,改为汉缺。汉军,汉人序资用。掌收发本章,总稽翻译。

其属,侍读满洲十人初设汉文五人,满、汉文六人,共十一人。康熙三十八年,裁满、汉文二人,寻复増二人䝉古、汉军、汉人各二人,掌勘对本章,检校票籖、典籍,满洲、汉军、汉人各二人初俱各设三人,康熙九年改各二人。掌收贮图籍、出纳文移。中书满洲七十人初设七十五人,康熙三十八年裁十一人,后复増六人,䝉古十六人初设十九人,康熙三十八年裁三人,汉军八人初设十三人,康熙三十八年裁五人,汉人三十人初设三十六人,康熙三十八年裁四人,乾隆十三年裁二人,贴冩中书,满洲四十人,蒙古六人,掌撰拟翻译缮冩之事。

内阁承办本章有五所:曰满本房司缮写,曰汉本房,司翻译曰䝉古本房司翻译外藩属国文字。曰满票籖,曰汉票籖司,缮冩票籖记载。

谕㫖撰文之事,俱以侍读学士、侍读司其事,中书分任之。批发红本,曰红本房,以内阁翰林等官司其事。凡请用

御宝先知㑹内务府转行宫殿监,至期,学士率典籍赴乾清门验用如遇。

行幸驻跸,以内务府总管一人监视之。中书科。

职专缮冩。

册宝、诰敕凡

册封则充副使,大朝㑹则随驾而供事焉。内阁学士,满、汉各一人掌之。中书舎人,满洲二人,汉人四人,笔帖式十人。

等谨按初设汉中书舎人十二人,寻省八人。顺治九年,设满记事官,同掌科事。康熙九年,改为满中书舍人。

皇史宬尉,满洲三人。

文渊阁。

文渊阁自昔为大学士兼衔,而非职掌所系,我皇上文治聿隆,辑録四库全书,多人间未见之籍,浩如渊海,集古今之大成,特于文华殿后建文渊阁,崇构鼎新,琅函灿列,于是设官兼掌,以副其实,折𠂻宋制,设提举阁事,领阁事总其纲,其次为直阁事,同司典掌,又其次为校理,为检阅,分司注册、㸃验,每岁三六九月,提举阁事大臣㑹同领阁事大臣奏请曝书,令直阁校理检阅各员,咸集,公同,启阁翻晾,虽阁中收藏书籍,责之内府官属,而一切职掌,事宜提举阁事,领阁事以下,任之于内阁翰、詹衙门内,拣选兼用,华资赅偹,实效责成,垂馆阁之宏规,懋文明之。

盛治不特逺轶麟、台故事,实生民以来所未有云。提举一人以内务府大臣充之。掌提举阁事,总理大纲,逢曝书之期,则㑹同领阁事奏请翻晾秘籍。

领阁事二人大学士兼学院学士充之掌管领秘籍,如翰林及大臣官员。内欲观中秘书者,别藏副本于翰林署,告领阁事请阅,愿就抄録,及须行㕘校者,领阁事酌派校理等员,就阁中检对。

直阁事六人以内阁学士充之,掌直秘阁书籍、同司典守曝书之期,㑹同翻阅。

校理十六人以庶子、侍读、侍讲、编修、检讨充之,检阅八人以科甲出身之内阁、中书充之,分掌注册㸃验,值曝书之期一同,按籍校阅。

吏部

吏部掌中外文职、铨叙、勲阶、黜陟之政,厘饬官常,以赞邦治焉。尚书、满洲、汉人各一人顺治五年,定满、汉尚书各一人,七年,増满洲尚书一人,十年裁。雍正元年以来,常以大学士兼理部务,与尚书率其属,以叙正群吏焉。左、右侍郎,满洲、汉人各一人。

等谨按,初制,吏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衔,其非翰林出身者,不兼,礼部侍郎亦如之,寻俱罢兼衔。又初制各部院俱设有启心郎,顺治十五年裁,其属有四:清吏司:曰文选,曰考功、曰稽勲、曰验封文选清吏司。郎中,满洲三人,䝉古、汉人各一人,员外郎满洲汉人各二人初设一人,雍正五年増一人。主事,满洲一人,汉人二人,掌官吏班秩均平。选法官分九品,有正、有从,为级十有八。不及九品,曰未入流。选人出身之途,曰科目,曰贡监,曰荫生,曰荐举,曰吏员。咸登资簿,以序阶次。其迁秩,改除在京四品以上及翰林詹事官列名请。

特简郎、中道以下,分双单月循例迁选,序俸迁者曰推升,不序俸迁者,曰即升。至降调、署职、试俸、开复、起复、改补、回避、告假,皆按成例行其拣验,及选员考试胥𨽻焉。

考功清吏司郎中,满洲三人,汉人一人。员外郎,满洲二人,䝉古、汉人各一人。主事,满洲一人、汉人二人初设一人,雍正五年增一人。掌官吏考课之事,三载考绩在内。曰京察察。以四格:曰守,曰政,曰才,曰年在外,曰大计。计以八法,曰贪,曰酷,曰罢软无为,曰不谨,曰年老,曰有疾,曰浮躁,曰才力。不及各聴察于其长,而著迹于册。凡京察合格一等官,自内阁侍读学士、翰、詹、开坊以上,外列加一级,不入等者,或降或罢,与应加级,官俱候引。

见钦定二三等皆仍供职,凡大计不入举劾者为平等,上等卓异者优叙推升,干八法者分别降革,休致有差。至内外官之处分,各按则例别公罪私罪以定议焉。

稽勲清吏司郎中,满洲、汉人各一人。员外郎,满洲二人,汉人一人。主事,满洲、汉人各一人。掌更名改籍,终养服制,兼稽在京文官俸廪焉。

验封。清吏司郎中,满洲、汉人各一人。员外郎,满洲二人、汉人一人。主事满洲、蒙古、汉人各一人,掌百官之封爵。

诰敕赠荫承袭之事,凡世爵之等有九:曰公,曰侯,曰伯,曰子、曰男,曰轻。车都尉以上各分三等,曰骑都尉,曰云骑尉,曰恩骑尉。其受爵之法,则自云骑尉始,而累加焉。积云骑尉二十六为一等,公皆据兵部叙绩之等次定之,以及推恩外戚,圣贤后裔,明后延恩,皆按典详议奏行岁,计其承袭之爵,编为

皇册藏之内府,凡封赠各视其品。凡荫叙,正一品子,正五品叙,从一品子,从五品叙,其下以是为差。凡内外诸司之书吏,并掌其名籍,以资叙用。

等谨按,初设满洲郎中四人,顺治十二年增四人。初设汉军郎中二人,雍正五年裁。初设䝉古员外郎八人,康熙六年并裁,五十七年复设一人。初设汉军员外郎八人,康熙三十八年裁四人,雍正四年并裁。初制,凡满洲䝉古,汉军司官,自为额数,不论司分,悉听堂官调拨。嗣后各司虽设有定缺,其随宜酌拨,仍听之堂官惟汉司官仍论司分。后各部院俱同。

堂主事,满洲二人,掌文案,满洲二人,汉军一人。掌章奏司务。满洲、汉人各一人,掌出纳文书,稽察书吏初设汉人司务二人。顺治四年裁一人。十五年定满洲、汉人各一人。后各部院司务建革同。笔帖式。满洲五十七人,蒙古四人,汉军十二人。分𨽻各司,掌翻译清汉章奏文籍。

皇朝文献通考卷八十

 {{ anno.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