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沓藏书

卷三十四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三十四市籴考

等谨按市籴,相为表里,国家法制精详,凡常平、义社各仓,已于本门首卷,序述领要,兹谨按年隶事如左。至于另仓贮备,或以山海僻逺,藉应急需,或以资邻近协拨,皆特行于常法之外,各省不必皆有有之,亦无定额,其称名错出,见存多寡,悉依各典册所録类,著于篇崇徳元年。

上命户部承政英俄尔岱、马福塔传谕曰:「米榖所以备食,市籴所以流通,有粮之家辄自收藏,必待市价腾贵,方肯出粜,此何意耶?今当各计尔等家口足用外,有馀者,即往市粜卖,勿得仍前壅积,致有榖贵之虞。先令八家各出粮一百石诣市发卖,以充民食。

二年,令固伦公主和硕公主和硕格格及官民富饶者,凡有藏榖,俱著发卖。

六年,定杜塞囤积并纳粟之例。都察院㕘政祖可法等上言二事:「一,杜塞囤积之弊,有粮之家,或卖或借,俾得有无相济,卖则从市平粜,借则从时起息,不许坐拥多储,妄希长价。一请开纳粟之例,或论罪之大小,限以米数捐赎,或无罪之平人,有急公输粟者,量加奬録,因荒而用转移之法,遇饥而沛权宜之令,俟秋成丰稔,即行停止得。

㫖「所奏俱是我国人民,偶值歉年,著暂止估酒待丰年,仍许沽卖。获罪之人,无银纳赎,愿输粮者,准依时价算收。有馀粮愿助者,量给奬赏,愿卖者许其自粜。

顺治四年,以江西水旱,发仓米三千馀石,减价平粜,从巡抚章于天请也。

十一年,令旌奬捐榖百姓,谕赈济直𨽻大臣巴哈纳等曰:「近京地方米价腾贵,饥民得银,犹恐难于易米。殷实之家,有能捐榖麦或减价出粜,以济饥民者。尔等酌量多寡,先给好义匾额及羊酒币帛,以示旌表。饥荒地方人民有往丰收处籴买米粮者,不许恃强之徒,遏闭拦截,犯者拿问,情重㕘处」。又议:「常平、义社各仓,以积榖多寡定有司功罪。时各府州县俱有常平、义、社各仓,责成各道员専管稽察旧积料理新储应行事宜,听呈督抚具奏每年二次造册报部部臣按积榖多寡,分别议奏,以定该道功罪。

十三年,令各省修葺仓厫。先是十二年,将各州县自理赎锾,春夏积银,秋冬积榖悉入常平仓备赈,由布政司彚报督抚,岁终册送户部。如有假公润,私隠匿漏报者,查㕘。其绅民乐输者,地方官多方鼓励,勿勒定数,勿使胥吏侵克及加耗滋弊。至是,令各省修葺仓厫,并印烙仓斛,选择仓书籴粜,平价不许别项动支。

十七年,定常平仓榖粜籴之法,议定春夏出粜,秋冬籴还平价生息,务期便民。如遇凶荒,即按数给散灾户贫民,并饬有司实力奉行,俾沾实恵。康熙四年,令山东地方官通籴以便民。户部议覆。礼科给事中黏本盛奏言:「山东州县禁籴,以致衙役土棍借端诈害,请令地方官通籴便民,严禁蠧棍诈害,应如所请」。从之。

六年,令甘肃将积贮米石,变易新榖,并禁地方官借端扰民。户部议覆甘肃巡抚刘斗疏言:「积贮米石,恐年久浥烂,请变价另籴新榖,以备赈济」。得㫖:依议但旧榖变价,另籴新榖,恐地方官借端扰民,令该抚晓谕申饬,如有此等情弊,即行㕘奏。

七年,陜西西安等四府积榖变价,诏停止生息。户部议准,陜西巡抚贾汉复疏,请将西安等四府积榖变价生息。

上曰:「出陈易新,原以为民,若将利息报部,反累百姓,著停止生息」。

十八年,以江宁各属报灾,借拨库银往湖广籴米平粜,从巡抚慕天颜请也。

十九年,令常平、义社各仓积榖,永留各境内,以备赈济。先是十八年题,准地方官整理常平仓,每岁秋成,劝谕官绅士民捐输米榖,照例议叙。乡村立社仓,市镇立义仓,公举本乡敦重善良之人,出陈入新,春月借贷,秋收偿还,每石取息一斗。岁底州县,将数目呈详,上司报部储榖,多者,管仓人给与顶带,有官吏掊克者,照侵欺钱粮例处分,强派抑勒,借端扰民者,罪之。至是。

谕户部:「积榖原备境内凶荒,若拨解外郡,则未获赈济之利,反受转运之累。人皆惮于从事,必致捐助寥寥。嗣后常平积榖,留本州县备赈义仓、社仓,积榖留本,村镇备赈,永免协济」。外郡以为乐输者劝。

以浙江杭州等府上年旱灾,恐米价腾贵,命动支库银四万两,往湖广、江西籴米平粜,建备米仓厫,奉天等处城守征收杂税,令于米价贱时购贮。

内府修造仓厫,名曰备米,遇有𦂳急,以资拨用。二十年,以福建旱灾,令于广东、浙江籴米平粜。户部议覆,福建总督姚启圣疏言:「福州等府夏秋亢旱,米价日増。请于广东之潮州、浙江之平阳买米平粜,查海禁未开,恐有不肖之徒借端贩卖,应不准行得?

㫖闽省被灾,准其赴潮州等处买米接济,如有借端通海者,事觉,将该督抚及押运官一并治罪。

二十一年

命州县卫所官员劝输常平各仓米石,定议叙之例。奉谕㫖:各省常平等仓,积贮米数,甚属要务,有此积贮,倘遇年榖不丰,彼地人民即大有禆益,虽先经奉㫖通行,恐有名鲜实,一遇水旱,议赈之时,未能接济,致民生艰困,今将某省实心奉行某省奉行不力,其逐一察议具奏,寻议令州县卫所官员,设法劝输,一年内劝输米二千石以上者,纪録一次,四千石以上者,纪録二次,六千石以上者,纪録三次,八千石以上者,纪録四次,万石以上者加一级。如定有处分之例,恐有畏罪过派、苦累小民之弊,是以未便预定」。从之。二十四年,议山海闗、古北口、张家口等处积贮米石,以备䝉古饥荒,令户部官监视运送,盖造仓厫。二十五年,令黑龙江、墨尔根葢仓贮米。

二十九年,奉

谕直省官员实力劝输常平义社各仓米榖谕户部:「朕念食为民,天必葢藏素裕而后水旱无虞,曽经特颁谕㫖,著各地方大吏,督率有司晓谕小民,务令多积米粮,其各省编设常平及义仓、社仓,劝谕捐输米榖,亦有㫖允行。其后复有㫖,见今某省实心奉行某省,奉行不力,著再行各该督抚确察具奏,朕于积贮一事,申饬不啻再三,藉令所在官司能俱体朕心,实有储蓄,何至如直𨽻地方,偶罹旱灾,辄为补苴之术,嗣后直省总督、巡抚及司道府州县官员,务宜恪遵,屡次谕㫖,切实举行,俾家有馀粮,仓庾充牣,以副朕爱养生民至意,如有仍前玩愒,茍图塞责,漫无积贮者,将该管官员及总督、巡抚,一并从重治罪。

又令奉天、锦州等处积贮米榖,奉天、锦州、开元、辽阳、葢州诸处应积蓄米榖,议令将奉天、锦州二府地丁钱粮,每年存剰银五千馀两,酌量米价,贱时陆续采买。其部员所收牛马税银三千馀两,交与仓官,亦酌量买米收贮,其仓内出陈易新交,与奉天将军管理,并著。

盛京户部侍郎稽察,收贮米榖,每年仍将出入数目报部。

又准山东绅衿士民捐粮备贮。先是,上谕九卿曰:「足民之道宜裕,葢藏从来水旱靡常,必丰年恒有积储,庶歉岁不忧饥馑,如康熙二十七年,颇称岁稔,诚使民间经营樽节,早为储偫,何至二十八年,偶遇旱祲,室皆悬磬,总因先时无备,遂至糊口维艰,比蠲除正赋,特发帑金,分行赈济,被灾之众,始获安全。今零雨时降,可望有秋,惟恐愚民不知,爱惜物力,狼籍耗费,祗为目前之计,罔圗来岁之需,应行各督抚,饬令及时积贮,度终岁所食,常有馀储用副,朕轸念民,依绸缪,区画至意」。是秋,山东丰熟正赋先蒙蠲免,绅衿士民,咸及时乐输,巡抚以闻,议准不论膏粱榖石,每畆捐出,三合合省,计得二十五万馀石,在各州县适中大乡之内,各保殷实敦厚之人,敬谨收贮,以备荒年止本年举行一次

三十年,令直𨽻各州县分别存贮米石。议:直省所捐米石,大县存五千石,中县存四千石,小县存三千石,傥遇荒灾,即以此项散给。其留仓馀剰者,俱于每年三四月照市价平粜。五月初旬,将平粜价银,尽数解贮道库。九月初旬,仍令各州县买新榖还仓,嗣又令直属捐榖,每州县再加贮一倍。其捐米内有髙粱,交春易红,令即粜卖买粟补仓,以备赈济。

令江宁、京口等处官兵驻防之地,各截留漕米十万石,建仓存贮。

三十一年

诏陜西省预备积贮米榖,并令各省核实积数申报。谕大学士等曰:「去岁陜西、西安等处年榖不收,罔有积贮,以致闾阎困苦已极,已遣官赈济之矣。直𨽻所辖地方,素有储蓄,或州县稍有不登,即以所储米榖从均赡给,是以民生获济良多。今年丰歉,尚未可知。陜西省府州县,见存米榖之数,应行察明,先行预备,至各省府州县,皆令积贮米榖数千石,则禆益黎庶者大矣。可下该督抚等,令各府州县积贮米榖,其所积数当逐一缮册报部」。

又以永平等处米价腾贵,诏发各庄屯米榖转粜。直𨽻巡抚郭世隆言永平所属及丰、润、玉田等处,去岁薄收,米价腾贵,奉天地方屡。

登大有颇称丰盈,请令山海闗监督许肩挑畜䭾者,进闗转粜」,从之,并

谕大学士等曰:「各皇庄及王等之庄屯所积,米榖必多,如无伊主之言,则庄屯何敢转粜?通州以东至山海闗,所有皇庄及王等之庄屯米榖数目,尔等与户部㑹同,内务府总管并办理王府事务官员等,公同查明,照时价转粜」。又以山西平阳府等处麦收价贱。

命兵部右侍郎王惟珍往籴麦备贮。又

命有司劝谕捐输。

谕大学士等曰:「时届麦秋,令地方官劝谕百姓,量力乐输,委积贮偫,州县将捐助者姓名与米数注册,秋成之后,亦仿此行焉。其春时乏食者贷与之,至秋照数收入,以为积蓄。每年于麦榖告登后劝勉捐输,则数岁之间,仓廪充裕,即罹灾祲,民食自不虞匮乏矣。

命转运湖广米石至西安平粜,奉谕㫖:「闻西安米价仍贵,流民还原籍者稀少,朕为陜西地方民生,常萦于懐,闻自湖广、襄阳至陜西商州,水路可逹,应将目下运到襄阳米二十万石,水路运至商州,自商州运至西安,照湖广价值,止加算所运脚费与之贸易,则米价即平,于百姓大有禆益,所得价赍,至湖广复买米粮,依法转输平粜,俟陜西流民悉还本籍米价,既贱之后,方行停止。

又令江西常平仓粜米易榖,春间概行出陈,秋成,每米一石,收买榖二石还仓。

又议定各省常平仓俱照直𨽻分贮各州县,有升迁事故离任者,照正项钱粮交代,有短少者以亏空论。

又定山东等处捐榖例,向例山东夏秋二季每畆应捐米麦,秋成后即令易榖。今并作一次,每畆共捐榖四合,除原有仓厫外,其无仓厫之州县地方官酌量修葢,加谨收贮。时复令西安、鳯翔二府照此例劝输,均贮福建滨海之地,多收稻榖,并令劝输。至明年,复因浙省产麦无多,亦令照山东捐输之例,择地备贮,选诚实绅耆管理耕种之时,以一半听民借贷,限十月还仓。

三十二年,令商人买米至西安发粜,以西安米价尚贵。

谕令户部招募身家殷实,富商给以正项钱粮,并照验文据,听其于各省地方购买粮米,运至西安发粜所。

得利息,听商人自取之。待西安米价平后,但收所给原银。

又发通仓米,减价平粜,并禁止顺、永、保、河四府蒸造烧酒。

谕大学士等:「今岁畿辅地方歉收米价腾贵通仓,每月发米万石,比时价减少粜卖,止许贫民零籴数斗,富贾不得多籴转贩。又蒸造烧酒,多费米榖,著户部速移咨该抚,将顺、永、保、河四府属蒸造烧酒,严行禁止。

三十三年,令将山东运至。

盛京之米,于金州等处减价发卖。先是,以盛京地方歉收,令运山东省米石至三岔口,以济军民。至是侍郎阿喇弥言:「山东运来之粮,由金州等处海岸经过,请酌量截留,减价发卖。再,辽阳、秀岩、鳯凰城三处之人,向来俱在牛庄买米,亦应照金州等处,将粮米截留行文,各该管官,令其到三岔河购置运去」。从之。

又以霸州等州县水灾。

诏发霸州、文安等处贮仓米榖十万馀石,除散赈外,皆减价平粜,并截留山东漕米于景州等处发粜以平。

米价

谕大学士等曰:「据户部查奏,霸州等十州县存贮米五万七千五百馀石,榖八百石。天津卫存贮米一万石,榖四万四千一百馀石。此米榖现在仓与否,足以赈给与否,若足用,则以馀米平价粜与百姓可行与否?山东漕粮截留数万石,平价粜卖,则榖价不贵,于民生大有禆益。令挽至何州县平价以粜,应截留米若干万石,即遣户部司官一员至巡抚郭世隆处,令其逐一迅速详议,缮摺付伊,赍奏直𨽻巡抚郭世隆等。遵。

㫖「㑹同户部员外郎雍泰查,霸州文安等州县及天津卫现在贮仓米榖共十万馀石,将此米赈济霸州等。

处饥民需用三万石,所馀米榖应减价粜卖。其景州等州县,将山东漕米截留平粜,得

㫖「霸州等被水灾,地方所有积榖除散赈外,馀著减价发粜。其沿河一带、景州等各州县卫所著将,山东漕米,每处截留二千石,亦发粜,以平米价复奉」。

谕㫖恐不肖地方官员或増价发粜,或粜与发卖之人,以致百姓不沾实恵,著巡抚郭世隆不时巡察。

又以直𨽻赈济馀米,视时价减粜,吏部右侍郎安布禄、工部右侍郎常绶等遵。

㫖查直𨽻安州等十一州县贫民十万馀人,应赈米四万馀石。

上谕大学士等曰:「朕思直𨽻米价腾贵,小民艰苦,若仅照数给米,仍恐无益,著将此米一半散给百姓,一半照目前米价折银给与贫民所馀之米,著视时价减粜,则百姓既得银两而籴米又易庶,民沾实恵」。

以宻云顺义附近地方,米榖未收,命将转运积贮之米,每月发千石平价出粜,遣户部贤能司官各一员监视。

三十四年,以

盛京亢旱。

诏动支海运米二万石,以一万石散给一万石平粜。副都统齐兰布等言今岁

盛京亢旱,米价翔贵,虽市有鬻粟,穷兵力不能籴,奉谕㫖令侍郎朱都纳、学士嵩祝等,驰驿迅往,㑹同盛京将军、副都统诸臣清察穷乏者,于去岁海运米二万石,中动支一万石,散给令食,可至秋成,馀一万石平价粜之,兵民均有禆益,如二万石不足,散给发粜,其速以闻,又运通仓米至宻云、顺义各一万石,贮仓备用癸巳。

上驻跸宻云县。

谕大学士等:「去岁朕见此处髙粱结实者少秕者多,米价腾贵,髙粱一斗几三百钱,故将通仓米,令运一万石至此处五千石,至顺义县减时价发粜,米价稍平,一斗百钱,民以不困,北地寒冷,米榖多至失收,今河水方盛,著将通仓米运至宻云、顺义各一万石,令贮仓备用,又于霸州、雄县、香河、寳坻各发米一万石,减价平粜。时直𨽻顺天、保定、河间、永平四府,所属地方水潦伤稼,已将四府康熙三十五年地丁银米全与蠲免。其霸州、雄县、香河、寳坻四处皆有水道,可以转输,每处发米一万石,各差司官一员,赍往照彼地时价,减值发粜,以资民食。

三十五年,令江南仓榖出陈易新。先是,三十四年,议准江南积榖,以七分存仓备赈,以三分发粜。至是议将江南旧榖于本年为始,轮年挨次出陈易新,其各属粜三银内,酌提四万石价银解省,俟秋成买榖,为下年存七粜三之用。

又发

盛京仓储米榖五千石运至莫尔浑阿敦积贮,以黑龙江、吉林、乌拉地方频岁不登故也。明年,仍自天津运米至。

盛京补完仓储。

三十六年,令榆林等处卫堡积贮米榖,谕大学士等,州县已各论其地方大小,积贮米榖,兵丁所驻沿边卫堡亦属𦂳要。其榆林等处卫堡,亦照州县例,将米榖积贮预备。

又以山西米价腾贵,令扈从船只载米至保徳州平粜时。

上亲征噶尔丹,驻跸喀喇苏巴克行在,谕大学士伊桑阿:「前山西巡抚倭伦,以去岁山西数州县歉收,今米价甚贵,奏闻朕闻之中懐轸恻。扈从大臣、侍卫官员执事人,自船站坐来之船现有水手,若至湖滩河朔后,将此船逆流牵挽,回至宁夏甚难。前曽谕总督吴赫就此船将湖滩河朔积米或五千石,或再加多量行装,载交巡抚倭伦派贤能属员转运,顺流而下至保徳州,比时价减粜于民,大有禆益。著学士黄茂率同部院司官二员,前往侍郎安布禄留此监发米石。

命将湖广三十五年,分各官捐输之,榖贮各属常平仓,以备赈济。

三十七年,截留山东、河南漕粮,于直𨽻沿河州县积贮。遣户部司官二员于被水灾,沿河之保定、霸州、固安、文安、大成、永清、开州、新安等州县截留山东、河南漕粮,每处运致一万石积贮,俟米价腾贵时平价粜卖。

又定直𨽻四川贮榖变价并出借之例,以直𨽻捐输米麦髙粱,久贮仓中,恐有浥烂,令变价解贮道库,以备赈济。四川松潘等处,积贮杂粮,改为三分,以二分存贮,以一分遇粮,贵时借给,兵民将此榖按年出易周而复始。永著为令。

三十八年,截留漕粮于江南、髙邮等处,减价发粜。时淮、扬所属,地方米价腾踊。

命截留漕粮十万石,于髙邮、寳应、兴化、泰州、盐城、山阳、江都七州县各留一万石,悉照时价,减值发粜馀米。

三万石于邳州,留八千石。宿迁、桃源、清河、安东四县,各留五千五百石,亦照时价减粜。又截留米十万石于扬州、淮安,各收贮五万石。

四十年,截留湖广漕粮存贮江宁省仓。议定楚省漕粮二十万九千馀石,尽数截留,存于江宁省仓,以六万四千石充给兵食。将采买兵米价值照数扣留,以四万五千石分发淮安等处平粜,以济民食。秋成后,将所粜之价并兵米,扣留价值,买补归仓,其馀存剰米石,仍俟下年给兵发粜。

四十一年,令直𨽻山东、山西、陜西、河南、江北预备仓储奉。

谕㫖:「阜民之道,期于有备,去冬北地少雪,今春雨泽,尚未沾足,诚恐蝗蝻易生,有伤农事,亟宜先时预防直𨽻、山东、山西、陜西、河南、江北地方厯年积贮仓粮果否足额,该督抚确加稽核,务使仓有馀储,不致匮乏。其一切应行预备事宜,须悉心讲求料理,以纾朕宵旰勤民之意」。四十二年,截留漕米二万石,运至济宁州、兖州府等处州县,减价平粜。

又令陜甘积贮仓榖,是年陜省年榖丰收,奉谕㫖山陜不通水路,若稍遇灾,即至艰窘,今值粮米充裕之时,无有急于各地方积贮者,令督抚等将预备之处尽心究议。嗣议定陜西人口众多之州县贮米三千石,次二千石,又次一千石,交与地方官采买存贮,动西安司库兵饷银十四万两,以十万两照时价,买米以四万两,葢造仓厫甘属,既无仓厫,应动常平仓粮内十分之一,葢造将此项用过粮石,照数填还,再陜、甘二处,照依应征地丁银一钱、米一斗者,令捐输粮三合,以为备灾之用,歉岁停捐。

令直𨽻立社仓。时直属各州县虽设有常平仓,收贮米榖,遇饥荒之年间,或不敷赈济。

谕于各村庄设立社仓,以备饥荒,如直𨽻设立社仓,果有益于民生,各省亦照此例。嗣廷臣等议定社仓之榖,于本乡捐出,即贮本乡,令诚实之人经管,上岁,加谨收贮,中岁粜借,易新下岁,量口发赈,嗣于三年内直属劝捐米榖共七万四千九百七十石,有竒出借穷民,得息米一千五十一石有竒。又四十四年,永、保二府陆续捐榖四百三十五石有竒,巡抚以闻,议准俱令于各属社仓存贮。

四十三年,以京城米贵。

命每月发通仓米三万石,运至五城平粜。又议定州县官霉烂仓榖,处分州县仓谷霉烂者,督抚题㕘革职留任,限一年赔补赔完免罪复职。逾年不完,解任二年外不完,定罪著落家产追赔。补完之日,令府道出具印结,申缴藩司督抚存案,以杜扶捏之弊。如再有亏空,府道亦分别议处。

命截留漕米二万石,收贮河间沙河桥地方,以备平粜。又以山东歉收。

命从江南买榖运往收贮。又议定各省仓谷存留发粜数目定例:各省积贮米榖,大州县一万石,中八千石,小六千石。其馀按时价易银,解存藩库,其存仓米榖,每年以三分之一出陈易新。至是,又议准直𨽻各属现存,米榖无多,令照旧收贮,值歉年详明,题请发粜。山东大州县贮榖二万石,中州县万六千石。小州县万二千石。山西之民,别无他业,惟资田畆积贮榖少,一时购买维艰,令大州县存榖二万石,中一万六千石小一万二千石。江西州县大者止存榖一万二千石,暂停粜。三江苏所属,令大州县贮榖五千石,中四千石,小三千石,其江宁仓捐米八万七千馀石,久贮恐致浥烂,照常平仓,每年粜三秋成买,补四川人民稀少,大州县贮谷六千石,中四千石,小二千石,无庸粜三。广东常平仓米榖,照例存贮,多馀易银,按逺近分贮司库府库,遇有荒年,将库贮银两,遣官赴邻省采买,运至被灾之处,照时价粜卖。至存仓米榖,照例出易,惟潮郡僻处山陬,或遇荒歉,米价腾踊,令存贮榖四万八千七百馀石,以备不虞。云南粜三银两,令州县官就近解存,俟秋领银买补。河南现存榖石,每年将一半留仓备赈,一半借给穷民。福建现在捐输榖二十七万馀石,常平仓榖约五十六万馀石,其内地积榖,仍按原存州县之额数,存留其常平榖,照依时价,尽数发粜。至台湾一府三县孤悬海外,现在捐榖八千六百馀石,常平仓榖一十一万馀石,除每县应存谷石,其馀尽粜贮银,遇荒赈济,所存榖石,仍照例出易。而台湾、鳯山、诸罗三县,共存粟米七十馀万石,为数既多,积贮日久,令留二十万石为台郡,预贮三年兵需,其馀一概变银收贮府库,即充本地兵饷,盛京地方与各省不同,无庸分别大小定数。其九,州县积贮米粮,多寡不等。自四十三年起,将现在数多之宁逺州、锦州应征米豆改征银两解交数少之承徳七州县买粮葢仓,以资积贮。贵州各府州县常平仓现贮米一千二百馀石,稻荞麦共一十八万馀石,内惟贵安等地方俱系冲要,且官兵驻札,自宜多贮。贵阳府存贮稻一万一千馀石,贵筑县存贮稻一万四千馀石,安顺府存贮稻八千石,其馀各府属有六千石及三四五千石不等,俱不足大中小州县应存之数,俟捐贮赢馀之日,再请粜卖。

命自明岁正月为始,于京师及通州地方发仓米,照本年例平粜。

四十四年,议令河南各属建仓积榖,以河南府居,数省之中,宜积榖以备赈济山、陜之需。议令将四十三年漕米每米一石易榖二石,共榖四十六万五千六百八十二石,于河南府收贮榖二十三万五千六百八十二石,造仓厫二百九十三间贮之,其馀二十三万石于近汴近洛之祥符贮三万石,中牟贮二万五千石,汜水贮二万石。巩县贮二万五千石,渑池贮二万石,偃师贮二万八千石,陜州贮二万七千石,灵寳贮二万八千石,阌乡贮二万七千石,共造仓厫三百六十四间,加谨收贮。每年青黄不接之时,出陈易新,照依三分之一,借给农民,秋后还仓。

四十六年,以江苏旱灾,动支藩库银,至湖广买米平粜,从巡抚于准请也。

四十七年,以江南米贵,截留湖广、江西漕米四十万石,分拨江宁、苏州、松江、常州、镇江、扬州六府,减价平粜。

又令福建采买米榖存贮,以福建去岁被灾各处商贩稀少,米价渐昻,借藩库银于他省采买,存贮备赈。

又以江苏久雨米贵,令各州县将截留,分贮米石平粜。并

敕各省督抚,听商人贩米出境。又定州县官经理仓榖、议叙议处之例。议定州县官于额贮积榖之外,买榖贮仓,照盘查赢馀例,准其议叙。或捐榖本仓,以少报多,或将现贮之米捏作捐输以邀议。叙后,遇本官任内有亏空事发除知府分赔外,原报之督抚,一并议处。至职官将仓榖私借与民计赃,以监守自盗论,所少榖石著落追赔。

又截留漕粮,于江浙被灾各州县,减价平粜。江苏截留十万石,安徽截留五万石,浙江、杭、嘉、湖三府截留八万石,俱令减价平粜,价银贮库,于来岁收获后,买米还项。

四十八年,

命江、浙二省有司劝谕绅民于秋收时遵行捐输之法,又以江、浙米价腾贵,清查收买囤积之弊。时湖

广江西稻榖丰收,沿江贩米甚多,而江、浙米价愈贵,縁富豪之家,广收囤积,于中取利。

敕廷臣详议。寻议,应檄各该督抚选委廉能官员,凡有名马头,令其严行察访,如有富豪人等,将市米囤积。

者,即令在囤积之处,照时价发粜,违者以光棍例治罪。其有贩米私出外洋者,令沿途文武官弁严查禁。止使湖广、江西贩买之米俱入江南、浙江地方,则米价自平」。

上谕大学士等曰:「如照尔等所议,则胥役借此稽察,徒滋需索而已。朕意以为必于本源之地,清查自无收买囤积之弊。湖广、江西之米,或江、浙富商或土著人民,某人,于某处买米石若干,清查甚易。应行文。湖广、江西督抚委贤能官,将有名马头、大镇店买卖人名姓及米数,一并查明,每月终一次奏闻。并将奏闻之数。即移知浙江督抚。湖广、江西之米,不往售于江、浙,更将何往?此米众所共知,则买与卖。不待申令,而米之至者多,即大有利于民也。

四十九年,议陜、甘存贮米石,发粜陜、甘,存贮米石,已厯年久,恐有浥烂」。议定粮贵之年,存五粜五。粮贱之年,存七粜三。

又令湖南镇筸地方积贮,平粜湖南镇筸地方,自改协为镇之后,兵民聚处,生齿日繁。至是,署巡抚王度昭言:「请酌借帑银三千两,买榖贮仓榖贵之时,平价发粜,秋成榖贱之时,买补还仓,预备赈济。每年将馀剰价银于六年之内,补还所借之项」。从之。嗣户部议,定将买贮榖石,责令鳯凰营通判専管辰、沅靖道兼辖,年终盘查出结,如有亏空,那移道员,照知府例通判照知县例议处。

准浙江开例捐监定额贮仓。先是江南开例捐监定额贮仓捐,足奏明停止。至是,浙江巡抚黄秉忠言:「江、浙二省财赋之地,人民繁庶,止于江省开捐,则湖、广、江西之米俱聚集江南,而浙省捐纳之人亦必将米运赴江南。浙米势必腾贵,民食愈艰。请亦照江南捐监例,各府议定贮仓米榖额数捐足,即行停止」。从之。

五十一年,议准山东省分贮捐榖大县一万石,小县八千石,仍于沿河等处酌留数十万石,以备邻省拨运。

五十二年,

诏发米一万石,于京城减价平粜。又

命都察院左都御史赵申乔往广东发常平仓榖平粜,广东米价腾贵,发常平仓榖三十万石平价粜卖交。

与赵申乔等前往办理寻奉。

谕㫖:俟八九月北风起时,从江、浙两省拨米二十万石,用水师营战船装载,由海运往,若广东丰收,将此运至米石一半存贮粤省,一半分运闽省备赈。嗣以浙省歉收十万石,俱留备本省之用,拨江南米五万石运至福建五万石,运至广东,到日即行平粜。

又饬江西省严查出粜仓榖。江西巡抚佟国勷言:「入夏以来,米价渐长,小民吁请发粟。臣已将所贮仓榖令有司粜卖,俟秋后买补还仓」。

上谕大学士等曰:「去年江西省年榖甚熟,或因地方官亏空仓榖,借此抵销,亦未可定著。户部详议具奏。寻议佟国勷题报发粜仓榖,原疏内并未声明系何州县及所粜仓榖若干应行令该抚严查。其现在粜榖州县中有浥烂亏空,借此开除等弊,即著指名题㕘」。从之。

五十四年,以宻云古北口闗隘要地,各运米石存贮。

又议定直省社仓劝输之例,凡富民能捐榖五石者,免本身一年。杂项差徭多捐一二倍者,照数按年递免。绅衿能捐榖四十石,令州县给匾捐六十石,知府给匾捐八十石,本道给匾捐二百石,督抚给匾。其富民好义,比绅衿多捐二十石者,亦照绅衿例,次第给匾捐至二百五十石,咨部给以顶带荣身。凡给匾民家,永免差役。

五十五年,发热河仓米减价粜卖。时上驻跸热河。

谕领侍卫内大臣等:「闻热河米价甚贵,每石至一两七钱,扈从人等复行齐集采买,则米价愈加腾贵。官兵每月既得钱粮,若复给口粮,未免重复。但以所给钱粮买米,又恐不敷著将热河之仓及唐三营仓所贮之米发出设立一厂,每石定价银一两,卖与随驾官兵,令各该管之人查视,不许多买,自无转卖之弊,而于官兵亦大有禆益矣。

又暂开山海闗米禁,户部议覆直𨽻巡抚赵宏燮疏言永平府属艰食,臣闻得山海闗外米榖颇多,向因奉禁,不敢入闗,请暂开两月之禁,俾闗外之民,以榖易银,益见饶裕闗内之民,以银易粟,得赖资生,应如所请」。从之。

又以京师米贵,发米三万石减价平粜。又饬查河南、山东商贾贩卖麦榖数目,禁止囤积。大学士九卿等遵。

㫖议定河南、山东与京师甚近,兼之连年丰收,乃京师麦价,未见甚减者,皆由商贾、富户等预行收买所致。

应行文河南、山东巡抚查明由水路北来,买与商贾麦榖数目,每月缮摺奏闻,仍行文直𨽻巡抚。凡本处商贾及沿途富户有多买者,俱严行禁止」。从之。

五十六年,发通仓积米,分运直𨽻各府州县,存贮平粜。

五十七年,禁湖南遏籴广东。广西总督杨琳疏言:「粤东之米,资藉粤西,粤西之米,又资藉湖南、湖南贩米至粤,必由永州府经过。彼地奸民,每借禁粜,名色拦阻勒索,商贩不前。请令湖南督抚,如有奸民阻截取利者,行令该地方官查拿治罪」。从之。五十九年,于河南截留漕米内拨十万石,运至西安存贮。

六十年,以京师米贵,发京通仓米石并内务府庄头榖石,减价平粜。

以陜西岁歉,拨运河南米石平粜,再拨河南、湖广米各十万石,运往存贮备用。是时陜西歉收,上念陜省富户积藏米石甚多,复发内库银五十万两,令左都御史朱轼、光禄寺卿卢询往陜省劝谕富户。

照时价粜卖米石。

议令直省督抚严查各州县现在存仓米石,谕大学士等曰:「古人云,三年耕则有一年之蓄,九年耕则有三年之蓄。言虽可听,行之不易。如设立社仓,原属良法,但从前李光地、张伯行曽经举行,终无成效。至于各省积贮榖石,虽俱报称数千百万,实在存仓者无㡬即出陈易新之法,亦不为不善。苐春间仅有所出,秋后并无所入州县官侵蚀入,已急则以折银掩饰,此等积弊,朕知之甚详,其报荒之真伪虚实,朕亦无不洞,悉如热河所积榖石,每年减价平粜,秋收籴补,还仓数目无多,稽查颇易,所以每有馀粮,尔等㑹同详议具奏」。于是议定各省州县现在存仓米麦榖石,令该督抚严查,如有亏空,勒限补足。

又令直𨽻、山东、河南、山西四省,将常平仓榖平价粜卖。直𨽻、山东、河南、山西、陜西被旱除陜西已差大臣赈济外,现查常平仓米榖,直𨽻一百六十万五千二百七十石,零山东四百七十三万石零,河南一百三十四万七千石,零山西四十八万二百石零,令四省、巡抚遣官分赈,并平价粜卖。

又令浙江运米三万石至福建厦门收贮,以福建地方需米孔殷。

敕浙江巡抚、提督,于乍浦地方严禁私买,不许出海,动帑买米三万石,预备海船装载,派官兵䕶送押运从。

海运至厦门收贮,其福建贩卖米石,不必禁止。又以山西建立社仓。经奉差山西左都御史朱轼疏请晋省建立社仓,用备荒歉奉。

谕㫖建立社仓之事,李光地任巡抚时,曽经具奏,朕谕以言易而行难,尔可姑试李光地,行之数年,并无成效,民多怨言,张伯行亦奏称:「社仓颇有禆益,朕令伊行于永平地,方其果有成效,禆民之处,至今未奏。且社仓有益无益,朕久已留心采访,凡建立社仓,务须选择地方敦实之人,董率其事,此人并非官吏无权无役所借出之米,欲还补时遣何人催纳?即丰收之年,不肯还补,亦无可如何?若遇歉收,更谁还补耶?其初将众人米榖,扣出收贮,无人看守及米石缺空之时,势必令司其事者赔偿,是空将众人之米弃于无用,而司事者无故为人破产赔偿矣。社仓之设,始于朱子其言具载文集,此法仅可行于小邑乡村,若奏为定例,属于官吏施行,于民无益。今朱轼以建立社仓,具奏此事,不必令他人办理,即令伊久住山西鼓励试行。

六十一年,

谕户部:赵宏燮奏,将收贮正定、顺徳各州县四万石米平粜,其馀各州县有米贵之处,亦将仓米平粜十分之三,俱俟秋收后买补还项等语,去年各州县收贮荘头等所交米石,部内曽遣司官㑹同地方官粜卖,其粜米银两,至今尚未完缴,据此各州县收贮仓米,俱无实际,平日积贮,原为备荒而设。今值青黄不接之时,固应平粜,但地方官亏空仓米,即借此掩饰亏空,究竟仓米既亏,百姓从何籴买,于民生并无禆益也。现在存仓米榖如果足数,即照该督所请粜卖,倘朕遣大臣查看时州县并无米榖黎庶,不得籴买,将州县官即行正法,该管上司,从重治罪。

皇朝文献通考》卷三十四

 {{ anno.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