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沓藏书

卷二百七十四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七十四舆地考

河南省

等,谨按禹贡荆河为豫,而尔雅职方并称河南为豫州,盖禹贡兼指南北界言之,尔雅职方専指北界言之,河南之名,由来久矣。今之河南半为古豫州地,豫州南至荆山,而今自南阳府外不及荆者二百馀里,豫州北距河水,而今自开封府外,兼有河南地者数百里,豫州东北以菏泽与兖分界,而今自归徳府外,即为直𨽻山东境,豫州东南以淮水与扬分界,而今自陈州府外,即为安徽境,此则古今建置之异也。夫两戒山河,乃天地自然之形势,而豫州实居天下之中,古称风雨所㑹,阴阳所和者,于是乎在,自太皥、神农建邦,兹土其开辟,独先于他州,逮乎商周作邑,旧迹相传,东汉以迄于宋,金洛、汴二州每递为都㑹,苐以四逹之,区地形平坦,加之大河入境,荡决靡常,三代而还,屡经南徙,地脉之迁移,有非可执古形势以论者,我朝定都于燕,处上㳺以制六合,而以河雒为畿南之雄辅,盖居高以驭规模宏逺矣。

河南明置河南等处承宣布政使司,治开封府,领开封、归徳、彰徳、卫辉、懐庆、河南、南阳、汝寜八府,汝州一州,又置河南都指挥使司,领宣武等十二卫,及頴上守御千户所。

本朝因之,设河南巡抚及布政使司、按察使司,皆驻开封。顺治五年,定河南与直𨽻、山东共一总督。十六年,裁三省总督。十八年,専设河南总督。康熙四年,仍设三省总督。八年,复裁。雍正二年,升开封府之陈、许、郑、禹四州及河南府之陜州,汝寜府之光州,并为直𨽻州。五年,改河南巡抚为河南总督。六年,并辖河南、山东二省,为河东总督。十二年,升陈州许州为府,仍降郑州禹州为属州。十三年,裁河东总督,仍设河南巡抚。乾隆六年,改许州府为直𨽻州,凡领府九,直𨽻州四各卫所,俱以次裁并入州县。东西距一千二百二十里,南北距一千二百九十里。东至江苏徐州府砀山县界三百六十里,西至陜西同州府潼闗㕔界八百六十里,南至湖北黄州府黄安县界。八百五十里,北至直𨽻广平府成安县界四百四十里。东南至安徽頴州府阜阳县界五百六十里,西南至湖北襄阳府襄阳县界八百二十里,东北至山东曹州府曹县界二百里,西北至山西辽州界七百四十里在。

京师西南一千五百四十里。

开封府为省治东。西距三百七十里。南北距三百三十六里。东至归徳府睢州界。一百四十里。西至河南府巩县界。二百三十里,南至陈州府西华县界二百三十六里,北至卫辉府滑县界一百里,东南至陈州府太康县界一百四十里,西南至河南府登封县界三百十五里,东北至归徳府考成县界一百五十五里,西北至懐庆府温县界。二百六十五里。自府治至

京师一千五百八十里。明洪武初,建为北京。寻罢京,仍为开封府,改钧州为禹州,共领州四,县三十。本朝初因之。雍正二年,升陈、许、郑禹为直𨽻州,以商水、西华、项城、沈邱四县属陈州,临𨽻襄城,郾城、长葛四县属许州,荥阳、荥泽、河阴、汜水四县属郑州,密、新、郑二县属禹州,复以延津县改属卫辉府。原武县改属懐庆府。十二年,以郑州及荥阳等四县还属,以太康、扶构二县往属陈州府。乾隆六年,又以禹州及密、新郑二县还属。二十九年,省河阴入荥泽县。四十八年,以封邱县改属卫辉府,以阳武县改属懐庆府。凡领州二,县十五。

祥符县附郭

陈留县在府东少南五十里。

●县在府东一百里。

通许县在府东南九十里

尉氏县在府西南九十里。

洧川县在府西南一百五十里。

鄢陵县在府南一百六十里。

中牟县在府西七十里

兰阳县在府东北九十里。

仪封县在府东北一百二十里。

郑州在府西少南一百四十里。

荥阳县在府西二百十里。

荣泽县在府西一百四十里。雍正二年分属郑州,十二年还属开封府。乾隆二十九年,以河阴县省入。

汜水县在府西二百五十里。雍正二年,分属郑州。十二年,还属开封府。禹州在府西南二百九十里。雍正二年,升为直𨽻州。十二年,改属许州。乾隆六年,还属开封府。密县在府西二百八十里。雍正二年,分属禹州,十二年改属许州。乾隆六年,还属开封府。新郑县在府西二百里。雍正二年,分属禹州,十二年,改属许州。乾隆六年还属开封府。归徳府在省治东二百八十里。东西距四百七十里,南北距三百二十里。东至江苏徐州府萧县界。二百九十里。西至开封府把县界一百八十里,南至陈州府淮寜县界二百五十里,北至山东曹州府曹县界七十里。东南至安徽鳯阳府宿州界。二百二十五里。西南至陈州府太康县界。一百三十里。东北至山东兖州府单县界。一百十里。西北至开封府仪封县界一百七十里。自府治至

京师一千八百里。明初降为归徳州,属开封府。嘉靖二十四年复升为府,以睢州为属州。

本朝因之。乾隆四十八年以考成县改属卫辉府。凡领州一、县七。

商邱县附郭

寜陵县在府西六十里。

鹿邑县在府南一百二十里。

夏邑县在府东一百二十里。

永城县在府东南一百八十里。

虞城县在府东北七十里。

睢州在府西一百十里。

柘城县在府西南九十里。

彰徳府,在省治北三百六十里。东西距三百二十里,南北距二百里。东至直𨽻大名府清丰县界。一百五十里。西至山西潞安府壶闗县界一百七十里,南至卫辉府淇县界一百三十里。北至直𨽻广平府磁州界。七十里。东南至卫辉府浚县界六十五里,西南至山西泽州府陵川县界。二百三十里,东北至广平府成安县界九十里,西北至山西辽州界。四百四十里。自府治至

京师一千二百里。明彰徳府,领州一、县六。本朝初因之。雍正三年,以直𨽻大名府之内黄县来属。四年,以磁州改属直𨽻广平府。凡领县七。

安阳县附郭

汤阴县在府西南四十五里。

临漳县在府东北七十里。

林县在府西南一百二十里。

武安县在府西北一百六十里。

渉县在府西北二百二十里。

内黄县在府东一百十里,初属直𨽻大名府,雍正三年改属彰徳府。卫辉府,在省治西北一百六十里。东西距三百九十里,南北距一百七十八里。东至直𨽻大名府东明县界一百八十里,西至山西泽州府陵川县界。二百十里,南至开封府阳武县界七十三里,北至彰徳府汤阴县界一百五里,东南至大名府长垣县界一百五十五里。西南至懐庆府修武县界。一百十里。东北至彰徳府内黄县界。一百八十里。西北至彰徳府林县界。一百四十里。自府治至京师一千四百里。明,卫辉府,领县六,别改大名府属之浚、滑二州为县。

本朝初因之。雍正二年,以开封府之延津县来属。三年,以直𨽻大名府之浚、滑二县来属。五年,省胙城县入延津县。乾隆四十八年,以归徳府之考城县、开封府之封邱县并来属。凡领县十:

汲县附郭

新乡县在府西南五十里。

获嘉县在府西南九十里。

淇县在府北五十里。

辉县在府西六十里。

延津县在府南七十里,初属开封府。雍正二年 卫辉府。五年以胙城县省入。浚县在府东北一百十里。初属直𨽻大名府。雍正三年改属卫辉府。

滑县在府东南九十里,初属直𨽻大名府。雍正三年改属卫辉府。考城县。在府东南三百里。初属归徳府,乾隆四十八年来属。封邱县。在府东南一百里。初属间封府。乾隆四十八年来属。懐庆府在省治西北三百里。东西距三百九十里,南北距一百三十五里,东至卫辉府获嘉县界一百四十里。西至山西觧州垣曲县。二百五十里。南至河南府孟津县界。七十里,北至山西泽州府鳯台县界。六十五里。东南至开封府荥泽县界。一百五十里。西南至河南府洛阳。县治一百四十里。东北至卫辉府。辉县治二百里,西北至山西泽州府治一百二十里。自府治至

京师一千八百里。明,懐庆府降孟州为县,共领县六。本朝初因之。雍正二年,以开封府之原武县来属。乾隆四十八年,复以阳武县来属。凡领县八。

河内县附郭

济源县在府西七十里。

修武县在府东北一百二十里。

武陟县在府东一百里。

孟县在府西南五十里。

温县在府东南五十里。

原武县在府东一百八十里,初属开封府,雍正二年改属怀庆府。阳武县在府东二百里,初属开属封府,乾隆四十八年来臣。等。谨按唐、宋以来,河南与河北各自分部自眀以彰徳、卫辉、懐、庆三府属河南,于是河南遂兼有河北之地。今考彰徳等三府,皆在古冀州域,惟内黄浚、滑、延津、原武五县,禹迹本在大河东南,浚即古黎阳县,滑即古白马县,延津即古酸枣县。原武即古卷县,古冀州。东河与兖分水故内黄浚、滑三县当为兖州地,冀州南河与豫分水,故延津、原武二县当为豫州地。盖禹河自孟津以下至今浚县大伾山西,即折而北,经今彰徳府界,入今广平府界。左、右衡漳经所谓北过洚水者也。自周定王时禹河初,徙失宿胥口故道,而内黄在河北,汉时禹河再徙,失长寿津故道,而浚又在河北。金明昌时,河决阳武堤,而滑又在河北。元至元时河决新乡,出阳武南,而延津又在河北。明天顺时,河决原武,而原武又在河北矣。马考既以禹九州为纲,然如内黄、黎阳二县在唐则入之冀州,在宋则入之兖州。酸枣一县在唐则入之兖州,在宋则入之豫州,乃未免参差错见。今既一以

本朝郡县为主,自无容于一郡之地,互为分裂。至于内黄、浚、滑,自直𨽻改属河南者,则以濒近卫河地当运道,所以便漕挽而纾民力,斯又因时制宜之道矣。

河南府,在省治西三百八十里。东西距三百六十里。南北距五百十五里,东至开封府汜水县界一百六十里,西至陜西界二百里,南至南阳府南阳县界五百里,北至懐庆府孟县界十五里,东南至开封府禹州界一百八十里,西南至陜西商州商南县界五百三十里,东北至孟县界七十五里,西北至山西觧州平陆县界二百里。自府治至京师一千八百里。明,河南府,领州一,县十三。本朝因之。雍正二年,升陜州为直𨽻州,以寳灵、阌乡二县往属,十二年,复以卢氏县往属,凡领县十:洛阳县附郭

偃师县在府东少北七十里。

宜阳县在府西南七十里。

新安县在府西七十里。

巩县在府东北一百二十里。

孟津县在府东北四十五里。

登封县在府东南一百二十里。

渑池县在府西一百六十里。

嵩县在府西南一百六十里。

永寜县在府西南一百九十里。

南阳府,在省治西南六百十里。东西距五百八十里,南北距三百五十里。东至汝寜府遂平县界。二百八十里,西至湖北郧阳府郧阳县界三百里,南至湖北襄阳府襄阳县界。一百八十里,北至汝州鲁山县界一百七十里,东南至汝寜府信阳州界。三百八十里,西南至襄阳府均州界二百五十里,东北至许州襄城县界二百七十里,西北至陜西商州,商南县界。四百二十里。自府治至

京师一千一百四十里。明,南阳府,降唐州为县。本朝顺治十八年,省南召县入南阳县。雍正二年复置。领州二,县十二。

南阳县附郭南境

南召县附郭北境。顺治十六年,省入南阳县。雍正十三年复置,并为府治。泌阳县在府东二百里

桐栢县在府东南三百里。

镇平县在府西七十里。

邓州在府西南一百二十里。

淅川县在府西南二百四十里。

新野县在府东南五十里。

内乡县在府西一百九十里。

裕州在府东北一百二十里。

舞阳县在府东北二百七十里。

叶县在府北一百三十里。

汝寜府在省治南四百六十里。东西距二百四十五里,南北距五百九十五里,东至陈州府项城县界七十五里。西至南阳府泌阳县界。一百七十里。南至湖北黄州府黄陂县界。四百八十里。北至陈州府西华县界。一百十五里。东南至光州息县界。一百八十五里。西南至湖北徳安府、随州界三百七十里,东北至陈州府项城县界。八十里,西北至许州郾城县界一百九十里。自府治至

京师二千三百里。明,汝寜府,共领州二,县十二。本朝初因之。雍正二年,升光州为直𨽻州,以光、山、固、始息、商城四县往属。凡领州一、县八。

汝阳县附郭

正阳县在府南一百二十里。旧真阳县。雍正二年,改为正阳。上蔡县在府北七十里。

新蔡县在府东南一百四十里。

西平县在府西北一百二十里。

遂平县在府西北九十里。

确山县在府西南九十里。

信阳州在府西南二百七十里。

罗山县在府南二百三十里。

等谨按:古豫州南境,以荆山与荆分界。今信阳州罗山县之西,依山为阻,与湖北临漳县之荆山准望相直,故信阳、罗山当为荆州地。

陈州府在省治东南三百里,东西距一百九十里,南北距一百八十里,东至归徳府鹿邑县界四十里,西至许州临颍县界一百五十里,南至汝寜府上蔡县界一百里,北至开封府把县界八十里,东南至安徽鳯阳府太和县界一百九十里,西南至许州郾城县界一百三十里,东北至归徳府柘城县界五十里,西北至开封府尉氏县界二百十里,自府治至

京师二千一百里。明陈州,属开封府。本朝初因之。雍正二年,升为直𨽻州,以商水等四县来属。十二年,升为府,以太康、扶沟二县来属。増置淮宁县。凡领县七。

淮寜县附郭,旧宛邱县,明洪武初省入州。淮本朝,雍正十二年升州为府,以州地置 寜县,为府治。

商水县在府西南七十里。初属开封府。雍正二年,分属陈州。十二年,属府。西华县在府西北八十里,初属开封府。雍正二年,分属陈州。十二年属府。项城县在府南一百二十里。初属开封府。雍正二年分属陈州。十二年属府。沈邱县在府东南一百五十里。初属开封府。雍正二年分属陈州。十二年属府。太康县在府北五十里。初属开封府。雍正十二年,改属陈州府。

扶沟县在府西北一百二十里。初属开封府。雍正十二年,改属陈州府。汝州在省治西南四百九十里。东西距二百二十里,南北距二百二十里,东至许州襄城县界一百三十里。西至河南府洛阳县界九十里,南至南阳府南阳县界一百八十里,北至河南府登封县界四十里,东南至南阳府叶县界一百四十里,西南至南阳府南召县治二百十里。东北至开封府。禹州治一百七十里,西北至河南府洛阳县界九十里。本州境东西距一百里,南北距八十里。东界郏县,西界伊阳县。南界寳丰县,北界河南府登封县。自州治至

京师一千九百里。明初,省州治梁县入州。成化十二年,改为直𨽻州。

本朝因之。领县四

鲁山县在州西南一百二十里。

郏县在州东南九十里。

寳丰县在州东南九十里

伊阳县在州西南九十里。

许州在省治西南二百五十里。东西距九十里,南北距一百三十里。东至开封府鄢陵县界四十里,西至开封府禹州界五十里,南至南阳府舞阳县界六十里。北至开封府新郑县界七十里,东南至汝宁府上蔡县界一百五十五里。西南至南阳府叶县界一百二十里,东北至开封府洧川县界三十五里。西北至开封府禹州界九十里。本州境。东西距九十里,南北距六十五里。东界鄢陵县,西界禹州。南界临颍县,北界洧川县。自州治至

京师一千七百九十里。明省州治长社县入州,属开封府。

本朝初因之。雍正二年,升为直𨽻州,以临颍等四县来属。十二年升为府,以禹州及密、新、郑二县来属。又増置石梁县为府治。乾隆六年,复为直𨽻州,以禹州及密、新郑二县还属开封府,仍省石梁县入州。凡领县四:

临颍县在州东南六十里。初属开封府。雍正二年,分属许州。襄城县在州西南九十里。初属开封府。雍正二年,分属许州。郾城县在州东南一百二十里。初属开封府。雍正二年分属许州。长葛县。在州西北五十里,初属开封府,雍正二年,分属许州。陜州,在省治西六百八十里。东西距三百三十里。南北距五百四十里。东至河南府渑池县界一百五十里。西至陜西同州府。潼闗㕔界一百八十里,南至南阳府内乡县界四百八十里,北至山西觧州芮城县界六十里,东南至河南府永宁县界九十六里,西南至陜西商州雒南县界。二百二十里,东北至觧州平陆县界四十里,西北至觧州治一百里。本州境东西距一百五十里,南北距一百里。东界渑池县。西界灵寳县,南界永寜县,北界平陆县。自州治至。

京师二千一百里。明省州治陜县入州,属河南府。本朝初因之。雍正二年,升为直𨽻州,以灵寳、阌乡二县来属。十二年,以卢氏县来属。凡领县三:

灵寳县在府西六十里。初属河南府。雍正二年分属陜州。

阌乡县在州西南一百二十里,初属河南府,雍正二年分属陜州、卢氏县。在州西南一百四十里,初属河南府,雍正十二年分属陜州。光州在省治南八百里,东西距二百四十五里,南北距二百里,东至安徽颍州府霍邱县界一百二十五里,西至汝寜府罗山县界一百二十里,南至湖北黄州府麻城县界一百二十里,北至汝宁府新蔡县界八十里,东南至黄州府罗田县界一百八十里,西南至黄州府黄安县界二百十里,东北至颍州府颍上县界一百六十里,西北至汝寜府汝阳县界。一百三十里。本州境东西距一百里,南北距一百十里,东界固始县,西界光山县,南界黄州府麻城县,北界息县,自州治至。

京师二千四百里。明为光州,降息州为县。初属凤阳府,后仍属汝寜府。

本朝初因之。雍正二年升为直𨽻州,以光山等县来属。凡领县四。

光山县在州西南四十里。初属汝宁府,雍正二年分属光州。固始县在州东一百四十里,初属汝寜府,雍正二年,分属光州。商城县在州东南一百二十里,初属汝寜府,雍正二年分属光州。息县在州西北九十里。初属汝寜府,雍正二年,分属光州臣。等谨按,古豫州东南境,以淮水与扬分界,今息县在淮北,光州及光山等三县在淮南,故息为豫州地,而光州别为扬州地。

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七十四

 {{ anno.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