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五十一《选举考》五
举士。
乾隆二十一年清顺天乡㑹试冒籍之弊。陜西道监察御史陈庆升奏:「顺天乡试及㑹试冒籍考中并出仕者,俱准改归本姓原籍。该学政遇考试之期,严查办理,以清籍贯一摺奉。
谕㫖此奏大有闗乎士习人心,著大学士㑹同九乡一并,详议具奏,寻议北皿北贝字号,中式之举人内,有南人冒捐北监及冒入北贝者,于填写亲供时,俱自行首,明更正勒,令改归原籍,报明礼部。如不早自首,别经发觉,即照例斥革。再该御史所奏。今科冒籍顺天中式举人李骏等三十一人,已经访知确有本姓本籍,仅令首明改归原籍,实不足以示惩应,将李骏等三十一人并今科之首明冒籍举人俱罚停㑹试一科,以儆冒滥。其现在翰林中薛田玉之榜名田玉等,皆系久经中式,应改归原籍之人内,除业经首明改归江南原籍之人,员外将翰林院编修丁田树与以罚俸处分。至该御史单开本科中式举人三十一人之父兄,身系职官者,于子弟冒籍不能觉察,亦属不合均照违令笞五十,公罪律罚俸九个,月至从前各科南人冒捐,北监冒入北贝中式之举人进士,令其首明咨回本籍。倘逾限不行,呈改照例斥革议处。其冒籍未经中式之贡监生员,一体办理得。
㫖允行。
又奉:
谕:向例各省乡试朱墨卷解送到部,即派翰詹坊局以上及京堂、科道等公同磨勘,所以慎重科场,稽查弊窦,典至重也。其磨勘诸臣,不过按数按省分阅,若不于卷面注明某官某人磨勘字様,以専责成,则已经夹签者,尚知为某人摘出,其未经夹签者,或不过虚应故事,阳博寛厚之名、阴省校阅之烦,而尽心乃事者,反不无观望,殊失磨勘本意此,朕偶因问陈世倌磨勘事而思及者,然不戒视成朕所不为著,以下科为始,磨勘诸卷,俱于卷面填写衔名。俟该部彚卷后,朕另派人于每束内量取数卷,特交大臣再详加校勘呈览,朕仍于此中复行抽阅。如有草率从事者,即交部照例分别议处,则磨勘各官及特派大臣之是否详慎,均难逃朕之洞鉴矣。著为例。
又奉:
谕㫖:乡试磨勘一事,前已有㫖,令于下科为始,将来详加覆勘,自不致视为具文,惟是三场试艺,篇幅繁多,士子风檐寸晷中,检㸃偶疏,辄干指摘,其以磨勘获咎者,转得有所藉口,且设科立法,程材无取繁文,虚设一士子论表判策,不过雷同剿说,而阅卷者,亦止以书艺为重,即经文亦不甚留意,衡文取士之谓何?此甚无谓也。三场试以书艺经文,足觇素养,继之五策,更可考其抱负之浅深,又何庸连篇累牍为耶?嗣后乡试第一场,止试以书丈三篇,第二场经文四篇,第三场策五道,其论表判,概行删省,至㑹试,则既以名列贤书,且将拔其尤者,备明廷制作之选,淹长尔雅,斯为通才,其第二场经文之外,加试表文一道,即以明春㑹试为始。乡试以乾隆己卯科为始,著为例如此,则士子闱中不得复诿之于日力不给,而主试者亦可从容,尽心详校,无鱼目碔砆之混,且乡试第二场止经文四篇,斯潦草,完篇者当在所黜,専经之士,得抒夙学浅陋者,亦知所奋励,去浮文而求实效,斯足称国家宾兴大典。可𫝊谕该部遵行再向来㑹试,例不磨勘,未足昭慎,重亦著寛,至庚辰春榜后,奏请一体派员磨勘。
二十二年奉。
谕㫖前经降㫖乡试第二场,止试以经文四篇,而㑹试则加表文一道,良以士子名列贤书,将备明廷制作之选,声韵对偶,自宜留心研究也。今思表文篇幅稍长,难以责之风檐寸晷,而其中一定字面,或偶有错悞,辄千贴例,未免仍费检㸃,且时事谢贺,每科所拟,不过数题,在淹雅之士尚多出于夙构,而倩代强记以图侥幸者,更无论矣,究非核实拔真之道。嗣后㑹试第二场表文,可易以五言八韵,唐律一首。夫诗虽易学而难工,然宋之司马光,尚自谓不能四六,故有能赋诗而不能作表之人,断无表文华赡可观,而转不能成五字试帖者。况篇什既简,司试事者得从容校阅其工拙,尤为易见,其即以本年丁丑科㑹试为始,现在各省㑹试举子,将已陆续抵京,该部即通行晓谕知之,旋以边方北省,声律未谐,骤押官韵,恐不能合有司程式。
谕主考及分校各官,今科各就省分,酌量节取,不必绳以一律,至下科㑹试时,则三年之功自宜硏熟,不妨严其去取。
又礼部议:顺天府府尹刘纶等奏大、宛两县冒籍贡监一疏奉。
谕㫖依议:此等捐纳贡监,其因应试投捐者,乃图猎取科名,冒占试额,自当从严办理。然例由国子监分堂肄业,或由学政録科,其为数不过数百人,年貌语音,不难立辨,嗣后应専其责成,务令于肄业録科时严加察验,以杜假冒。倘仍前滥行收考一经发觉,必将録送各官,严加议处。至不应试之贡监,苐希项带之荣,或由以捐纳官职,自与玷冒科名有闗政体者殊异。若必如前议,限年令自改回籍,违皆斥革。及如该府尹所奏,由该县具结赴部,始准收捐,转致胥役,藉端需索,种种,过甚勿如,听其捐纳为便。
二十三,年奉。
谕㫖:「满洲、蒙古现任三品以上大臣之子孙及亲兄弟子侄有应试者,俱令自行奏闻,必国语骑射,皆有可观,方准入场考试,并照乡试之例,请派监试御史及监场都统各员前往弹压。
又议准乡㑹试第一场四书文外,仍加试性理论一篇。
二十五年,礼部议,兵部侍郎钱汝诚条奏磨勘试卷,内除直书。
庙讳
御名
先师讳及失格违禁、真草不全五策悞写题目者,仍照不谙禁例、罚停、㑹试三科,其行款偶悞字面,违式者,罚停。㑹试一科,应照所请,纂入则例再顺天等五省试卷内有。
御纂字様未经三,抬业经奏,准罚停,㑹试三科应否一,并改为「罚」,停㑹试一科之处恭候。
钦定一疏奉。
谕㫖:「依议磨勘,顺天等五省抬写不合试卷,著一体准,其改为罚停一科」。
又奉:
谕㫖:廷试士子为抡才大典,向来读卷诸臣,率多偏重书法,而于策文则惟取其中无疵纇不碍充选而已,敷奏以言,特为拜献,先资而就,文与字较,则对策自重于书法,如果,文义醇茂,字画端楷,自属文字兼优,固为及格之选,若其人缮録不能甚工,字在丙而文在甲者,以视文字均属乙等,可以调停入彀之人,自当使之出一头地,况此日字学稍疏,将来如与馆选何难?临池学习,倘专以此为进退,兼恐读卷官有素识贡士笔迹者,转以藉口滋弊,非射策决科本义也。现在定例,拟选十卷进呈,须俟引见,始定名次决科,衡文尚待观人,而阅卷时,竟先抑文重字可乎?又向来读卷官,虽例不回寓,然皆各觅公所散住地,非鎻院人得自由在监试,王公大臣等既不能各分一员,同居纠察,而读卷,诸臣从容退息,亦何不可遣人回家,潜通消息,此而置之不问,则凡乡㑹试之设法闗防,又何取焉?且试策不过一二百卷,以十四人公阅,即一二日亦可竣事,乃迟之三五日,始行进呈,晨集暮散,展转需时,于形迹尤为未协,著大学士、九乡将嗣后读卷官,如何叅核文字,务令取择适中,并作何住居监察刻期竣事之处,一并详悉议奏,寻议得本年。
殿试奉。
谕㫖,令于𫝊胪前一日将拟定十卷进呈,即于本日带领引。
见详核文品,始定名次。
临轩策士本欲得明体达用文义醇茂之卷,拔置上第,以备他日之用,而读卷诸臣向因原卷进。
呈未免兼择其书写精工者,始行充选,行之既久,转若严于字迹而寛于文格,夫㸃画粗工,可以弋获,而文词醇茂,或且见遗,非所以示权衡之凖,得轻重之宜也。应遵奉」。
谕㫖叅核文字,务令取择。适中除条对,精详楷法庄雅者,尽登上选外,其有缮録,不能甚工,而援据典确,晓畅时务,即为有体有用之才,亦应列为上卷。若对策敷衍成文,全无根据,即书法可观,亦不得充选进。
呈请于
文华殿两廊并。
𫝊心殿之前后房间,令读卷官及监察之王、公大臣、科道收掌等官,一同住宿。旧例,读卷用十四人,未免过多,应请量行裁减。派用八员内。
钦简大学士二员。其馀六员,照㑹试总裁之例,将应行开列人员请。
㫖,钦㸃以两日阅卷,第三日进呈带领拟定十卷,贡士引见,刻期竣事,不致辗转需时,既杜形迹之嫌,而于衡校益见肃清矣。从之。
又奉:
谕㫖:「据鞠恺奏,粤西省内应试生童多有他省人冒籍,现在严行查办等语,该省地处偏隅,向学者少,他省人士未免乘机混名冒考。但自乾隆三年部议停止外省及本省异府人入籍之例,司学政者自应严为禁饬,何以尚多混行冒试者?此厯任学臣不能查察所致,著该部查明乾隆三年以后,所有广西学臣照例议处再。此等冒考弊窦,在江、浙等处尚少,他如云、贵、川、广偏僻州县,文风稍陋,他省人或因父兄作幕,或因亲友贸易,遂尔乘便混考,皆所不免,并著各该学政留心查察,毋使滋弊。
定主考同考意,见不同闱中阅卷处分例。礼部议:「侍郎观保奏乡㑹,试同考官黜落之卷,主考官公同研核,如实系可中之卷,仍行取中磨勘,时有干例议,専坐主考。倘所搜之卷允当,即将同考官严加议处,应如所请」。从之。
又奉:
谕㫖乡㑹,磨勘试卷,盖以防弊,窦正文风,所闗綦重,前经降㫖,饬部定议,实力奉行司事者,劝惩既明,持衡者去取自慎,其有剽窃支离、穿凿险僻、希心诡遇之士,谅不敢滥登选格,自取纠弹,苐矫枉无取失中,而抡才务崇大体,经义之制,原以见理,明通措词,尔雅为正,果能理明词达有大醇而无小疵,固称上选,若其学识才情大端确有可取,即一二字句失检,无妨弃瑕采録。盖风檐寸晷中一日校艺,即在学问优通者,亦不能必无疵纇,要不足为全璧之玷也。为考官者,倘意在求免吏议,因而吹求摈弃,转谓平庸肤浅之文,似是而非,无可指摘,遂致燕石冒玉,鱼目混珠,则所云救弊,适以滋弊,殊非慎重磨勘本意。嗣后乡㑹典试诸臣,务择清真雅正文艺兼优之,作为多士,凖绳不得因磨勘周详,反以庸才塞责,更不得因有此㫖,藉口瑕瑜不掩,以致怠忽从事,负朕崇实,黜浮至意,将此通行,𫝊谕知之。
又奉:
谕㫖:学政冯成修奏考试事宜一摺,所见明昩各半,朕明斥其非,然亦不弃其是。如冯成修所称试题,不宜割截牵搭一条,据其所列各省出过诸题,则实系不顾文理,强为凑合,非惟难核真才,抑且大悖经义,非取士之道,即所奏童试取进文卷,请免解部磨勘,虽不免有自为张本之意,苐童试之文不能皆有醇无疵。且一学政所取,合计通省不下数千卷,原非乡㑹朱墨卷应行磨勘,可比此二条尚不为无见。若乡试及岁科两试皆免试诗帖,则其说已自相矛盾。前因科场表判多涉雷、同,剿窃陋套,是以改试排律,使士子各出心裁。若以诗为仅尚词华,则前此表判独非骈体乎?试问表判之词华,较排律之词华,孰难孰易。若如冯成修之议去诗,则将仍为表判乎否乎?将仍表判盗袭之风为是乎?此论之必不可通者。至考试武生请复用四书论题一条,所称读书明理乃能宣猷阃外等语,尤属诞谬。武科一项,不过旧制相沿,因仍不废。若论我国家用兵,自开创以来,暨近日平凖夷荡回部,皆我满洲及索伦勇将健卒,折冲万里,蒇成大功緑,营兵尚无所用,更何尝恃武科出身之人,而藉其干城腹心之寄耶?至侈谈升平、羽林、弃武尚文诸论,此不过见之。诗歌寄兴,尚可其实文恬武,嬉宴安酖,毒为国家之大害,朕必不出此,而我子孙万世所当,奉为家法,永为深戒。冯成修或别有深见,欲为尝试乎?从前明季陋习,每遇一事,举朝各挟意见,议论纷然,其时人主皆漫不省视,是以诸臣得遇事生风,纷呶噂㳫甚,至借建白之名,党援门戸,无所不至,究于国是,毫无禆益。朕于内外章奏,何一不亲览,而肯令此风稍启其渐耶?冯成修识见卑诈如此,不可仍令司铎著开缺来京供职。其尚可行二条,下该部议行。
二十六年,大学士蒋溥奏:「考取内阁汉中书,请于㑹试荐卷中文理尚属明通诗律亦能稳妥者,照上次额数,另取中书一榜,揭晓后,照例带领引见、定夺,挨次选用。如逢应取明通榜之年,更于中书外照例选取」。从之。
又定国子监教习期满引见例。旧例,国子监教习人员,分别一、二等引见,其一等留学三年例,以知县即用,遇有挑选,例得赴挑。至是遵。
㫖定议,嗣后三年期满出,具考语,带领,引见恭候。
钦定毋庸分别等第,亦毋庸留学三年,俱令归班候选」。从之。
又奉:
谕㫖:「乾隆十七年壬申,恭遇圣母皇太后六旬万寿恩科曾经格外加恩,于下第举子中拣选引见,量予録用。其年在七十以上者,并分别赏给职衔,本年恭遇」。
皇太后七旬万寿,敷天同庆,特开万寿恩科,所有未经入彀举子,应照前例一体加恩,按其科分名次先后为序,派出大臣详慎,㨂选分,别以知县试用教职铨补,不得専取年少新科之人充数,并著军机大臣㑹同该部查明应试举子,中有年在七十、八十以上者,于揭晓后列名具奏,候朕加恩,降㫖以普」。
慈惠而光盛典,旋礼部于揭晓后查明。八十以上之李勉等七人,俱著赏给。翰林院检讨职衔七十以上之。
盛大业等十九人俱著赏,给国子监学正职衔,又奉。
谕㫖廷试,为策士钜典,上年因朱嵇条奏,令读卷官㑹集文华殿,悉心较阅,其制已为周备,惟是增派王公大臣及御史等监试一节,在读卷诸臣有事读卷而监者,终日坐视此,不过防其争,执把持耳。然各人意见时有不同,势难禁,其折中,商确亦无取其同声附和也。若云把持独断,则今日尚觉鲜有其事,即果有之,亦非监试数人所能尽察诸事,朕惟务实有名无实,不如不为自后王公大臣御史,均毋庸如朱嵇所云增派因思诸臣读卷向,俱各加圏㸃,分别标识,其间即各有参差,不过如上之适中中之适下,品题,不无互见,当不至相去悬絶,其或相去悬絶者,必各存成见,有髙下其手之弊,应自本科为始,俟𫝊胪事竣,礼部即将读过试卷,请㫖另派大臣覆行察看,如有标识悬絶者,即行简明进呈候㫖,庶诸臣不敢稍以私意抑扬鉴,别益昭公。慎又读卷官所进策目问条,向有由内阁预拟之陋例,漏泄揣摩,不可不防其弊,应一概禁止,届期令读卷官密拟策问进呈,候朕裁定,发赍刋刻,著为令。嗣于二十八年四月定进呈十卷不必预拆,弥封候。
钦定后再行。𫝊齐按名引见。
三十年,奉
谕㫖:「前经降㫖八旗三品以上子弟,遇考试之期,其父兄自行奏明,原因八旗淳朴素风,恐其艳心诡遇,是以示之节制,俾知崇实黜华,非概从禁制,遏其进取之途也。乃迩年来八旗大臣竟无奏请子弟应试者。我国家满洲世臣宣力赞政者,多不藉文章一途,但承平百馀年,满洲词臣文藻黻饰,亦不可少。大臣子弟中果能于国语骑射之外兼习文艺者,仍准一体入闱,毋庸奏明请㫖。
又奉:
谕㫖科场取士,原以文体为重,士子作为制艺,惟当根柢经史,发挥义理,一以清真雅正为宗,自不致动,多瑖纇磨,勘官遇试卷中词句多疵者,自应逐一签出,按例议处。至科场禁例。凡遇
庙讳字面理,应恪遵敬避,如有违错,自难贷,其处分若抬头小悞,既无闗于弊窦,且于文体无妨,而条例所定字様甚多,如必齗齗较量,曲为指摘,何异吹毛求疵?况抬头格式本无一定,即词臣所进诗文,尚有不能悉合,朕亦从不计较,又岂肯于草茅下士风檐寸晷中过为苛责乎?又如贴例内有填写添注涂改字数等语,其于立法防弊,亦所谓不揣其本而齐其末,所有条例内应加删正之处,著大学士㑹同该部议行,寻议举子行文,恭遇抬头顶格非系。
庙讳。
御名
至圣讳及例载
列圣
郊
社。
宗庙
皇上各实写字様,偶失检㸃,悞作单抬,概予免议。又试卷内涂改添注字数,各于卷尾填明之例,一并停止」。从之。
又酌定科场事宜御史戈涛条陈科场事宜四事:一,府尹监临顺天乡试,宜驻场终事,一、贴例字画小差抬头,双单小悞,添注涂改,小不如式,量从寛宥,一、科举应试验文,宜行裁革。部议应如所请,得㫖允行。
三十一年,奉
谕㫖:知贡举等卷称誊録所烛煤失落,烧损墨卷五十二本,俱不堪誊送内帘等语,举子跋涉。观光业经竣事,而试艺不获,送邀阅选,情甚可悯,著将被烧各卷,其如何加恩,俾伊等文字得以一体补誊送阅,不致独抱向隅之处,查明办理」。寻议就中烧去边幅及损缺一二百字者三十四本,令本人仍照原卷誊校,不得改窜,烧毁零落者十八本,应行另试于三月二十四日赴。
圆明园恭请四书,题二道,与校誊原卷之三十四人分别隔坐,将各卷交知贡举一体,弥封发誊。从之。又奉。
谕㫖:「向来新进士殿试朝考后,复派王大臣验别等第,原因人文并重,且使远省之名次在后者,亦得均与馆选也。但新进士通行引见其人之可造与否,朕皆临时甄録,自可无庸预为拣选。嗣后著各按省分,仍依甲第前后分班带领,并将上次每省録用人数,详悉开呈。其朝考録取者,并注明于緑头牌及排单内。三十三年,令在京各衙门拣选开列试差人员,谕今年乡试应考开列试差人员,已降㫖令该部带领引见,但此次既停,其考试则应开人员为数众多,其中间有年力就衰,学殖荒落者,若令概行开送,恐不足副衡文之任。著该衙门于合例人员内,即速拣选,送吏部带领引见。
又议定乡试卷,钤用闗防并开写履厯,并归画一。先是,各省乡试朱卷,有用,监临官闗防者,有用布政司印信者,有竟无钤用、印信闗防者,殊未画一,嗣后各省乡试,朱卷,照顺天乡试及㑹试之例,于朱卷接缝处钤用弥封官土红色闗防,其各省墨卷首页,开写履厯,亦应照顺天乡试之例,书写某生应乾隆某年某省乡试字様。
乂议定,中书,以进士举人轮用事宜,吏部准御史蒋曰纶疏称:「中书一官,向来为举人、进士两项进身之路,而其职掌専以字画工楷为重,请将朝考録取未经」。
简用之卷及㑹试荐卷内,朱墨各卷一,并奏请钦派大臣彚总校阅,择其文字俱优者,分别名单带领引。
见恭●。
钦定记名,交部按照名次、进士、举人相间轮用」。从之。又
谕:嗣后校对顺天闱墨笔迹,不必另请派人,即着派出大臣磨勘时,一并校对。
又
谕前曾降㫖,令顺天乡试同考官南省人回避南皿卷,北省人回避北皿卷,边省人回避中皿卷满洲汉军,回避满洲合字卷,所以防弊窦而慎抡才,顾行之未久,旋经给事中吴炜条奏停止。今御史王猷奏请顺天乡试房考阅卷,仍应回避,所见甚是南北中皿虽总数省合编究之本籍人多,或同乡戚友适分入本房,难保无暗为照应之事,况乡㑹试事同一例,㑹试房考阅卷,既回避本省乡试,何独不当回避本籍乎?取士大典所闗綦重,不可不杜渐防㣲,以远嫌疑,而矢公明于考官士子,均为有益,嗣后顺天乡试,并仍照乾隆六年所降谕㫖。行著为令。
又令新中举人照顺天乡试例,依限赴学政衙门填写亲供,时即令黙写,首艺七八行一同封固送部办理。
又令主考官遵照定例,于落卷中尽数搜阅,其中有无,取中于奏报试竣,摺内声明。
又申定顺天副榜取中额数定例,副榜中额每正榜五名取中一名,如不足五名,不准取中顺天乡试,应分别满合南皿、北皿、北贝等字号,核计各号正榜之数,照每举人五名,取中一名以归画。一至夹旦中皿三号,合算取中副榜之处。查夹、旦二号,每号额中举人四名,中皿字号额中一二、三名不等,均不足五名之数。应照例毋庸取中再各字号举人中额满字二十七名,合字十二名,北贝一百二名,南北皿各三十八名。今副榜亦分字号取中除每举人五名取中副榜一名外,各号俱有竒零,亦应照不足五名之例,毋庸核算取中。
又奉:
谕:「昨据顺天府奏,本年乡试,取中美二十号朱卷,悞将美十二号吴嗣徳名姓,填写发榜,后请将吴嗣徳除名,其美二十号之卷,毋庸议,吴嗣徳既系悞中,自应于榜内除名,至原取中美二十号之朱钤,著加恩准作举人。
三十四年,
谕礼部奏请磨勘官照例议叙之处,尚未允协从前定例,原为其实能详慎从事、秉公纠举者而言,若仅随班塞责,而于卷内全无签摘,亦得幸邀叙録,不足以示奬劝,著详悉定议具奏。嗣经军机大臣等㑹议,得嗣后磨勘乡试,㑹试卷,各官全无签摘,及签摘不当塞责了事者,概不准予议叙。如磨勘官果能秉公纠举,经覆勘大臣校勘,俱各允当奏准。
鉴定者,事竣后,礼部移咨吏部议叙,准其纪録一次,若奉。
特㫖交部议叙者,准其加一级」。从之。又
谕昨派阅朝考卷之大臣,以拟取各卷进呈,朕阅前列数卷,并拆开弥封,则拟列第一之严。本卷论冒云:人心本浑然也,而要必严辨于动静之殊两句内姓名显然,并见复阅拟。第二卷之王世维卷则云:维皇降衷而拟第三卷之鲍之锺,则用包含上下包为鲍字之半,拟第五卷之。程沅则云:成之者性也,成与程音相同,实堪诧异,虽文义原属可取,而字迹可疑,且不止一卷,岂得尽谓偶然适合?似此隠蔵字様,非闗节而何?若谓此非闗节,不解有何等字,様为闗节者,朕从不肯逆诈,亿不信而亦断,不能漠然无先觉为此等伎俩,所䝉诸臣皆朕所信任,派出不値,因此遽兴大狱,今为一一举出,应有内愧于心者耳。此事姑从寛免,究将此明白宣示,俾嗣后衡文诸臣及应试士子,各自猛省,倍加警惕。
又禁临场私改所习经书时,因湖北巡抚查讯新中举人李桃、张汝弼、潘徳化、胡薫四名临场私改经书照违。
制律杖一百,革去举人。嗣后凡遇乡试之年,各直省学政造送録、科録遗等册,均照顺天乡试之例,将年貌籍贯经书注明,移送布政使交该收掌。官于投卷时详加核对,倘有不符,不准收卷,仍将底册移送提调、监试等官查核,以杜临场私改经书之弊。
三十五年,奉
㫖开。
万寿恩科。
谕国家茂膺多福,瑞祉骈臻,思与海内,同兹嘉庆。粤在壬申,辛巳两遇。
庆典再开。
万寿恩科,今年为朕六十诞辰。明年,恭逢皇太后,八旬万寿,仰惟
慈禧光被欢洽,敷天允宜,申锡无疆,彚征叶吉,用彰行庆,作人之盛,著于本年八月,举行恩科,乡试来岁三月,举行㑹试,俾多士忭舞观光,副朕锡类延」。
厘至意
臣
等谨按是科为始,凡乡试八十以上㑹试七十以上者,各督抚暨礼部查明具奏。俱䝉。
赏给举人并检讨学正职衔有差。自是耆年宿学,得沐恩荣,作人之盛,有加无已,其详见《养老门》内,兹不赘焉。又
谕顺天府进呈恩科乡试録内有中式举人名姓与已故尚书张照全同者,其人籍隶宣化,见闻僻陋,偶然适合,亦未可知。但张照系旧日大臣,且其学问字法近所罕有,岂新进后生所能几及?又旗人有名乾元者,不知此二字著于易义,岂臣下所宜命名均著礼部查明,即行更名注册。
又酌议直省外帘等官直省外帘受卷等,四所事竣,即陆续出闱收掌试卷官有始终经理之责,该督抚于事简同知、通判内,不必拘定科甲,遴调入闱,仍于揭晓后出闱。嗣江宁等处布政使姚成烈奏请减江南外帘官之处,查江南外帘官增至二十三员,未免浮多,应照顺天十八员之例,减去五员,以符体制。
又停贡监生员,改习经书。先是,士子改经,虽任从其便,而在临场则例綦严,兹因广西学政童凤三查出今科中式举人朱一沛临场,私改经书,奏闻办理,并称士子呈改经书,非本经荒芜,即妄思侥幸,请嗣后举贡生监改经之例,永行停止。其新捐贡监及新进各生,皆以初次进场録科册注习某经为定,如有私行改经等情察出,照例斥革」。从之。三十六年酌减。
殿试执事官员等事宜,礼部奏请向例,殿试应用监试御史四员,受卷官十员,弥封官十二员,收掌官四员,印卷官四员,填榜官十八员,共五十二员,由臣部于内阁、翰林院、都察院等衙门题请。
简用但受卷弥封,事不甚繁,应将受卷官改为四员,弥封官改为六员,印卷官改为二员,填榜官书写清汉字様,改为十二员,于应办事宜足敷经理。至各项执事内,有应用臣部笔帖式者,向例一并开入。嗣后交与臣等届期酌量委用,无庸一体开列,以符体制」。从之。
又严禁誊録对读,选充不慎及雇替等弊。国子监祭酒张裕荦奏请:「查向例誊録书手系各州县解送对读生员系教官解送。若选充不慎,有雇替充数,即将该员照例叅处,各役本身并雇替之人,照例究治」。从之。
又颁发直省贡院书籍。先是,直省乡闱,惟顺天领有。
钦颁书籍,而江南等省尚沿用,旧存坊本,嗣经议准御史赵鍈条奏,颁发各省。
御纂
钦定经史诗文各书及十三经注疏、文献通考、史记、前后汉书各部,俾闱中主考房考,各官临场,用资翻阅,以正向来坊本沿讹之弊」。从之。
又更定内外帘用蓝笔,礼部议覆署,云南巡抚诺穆亲奏请内外帘所用蓝笔,应行改定。嗣后正副考官仍用墨笔,誊録书手仍用朱笔。外内帘自房考内监试及内收掌官,外帘自监临、提调、监试及受卷、弥封、誊録、对读、收掌等官,均改用紫笔,其原用紫笔之对。读生改用赭黄笔,即于本年。
万寿恩科㑹试为始」。从之。
臣
等谨按是年九月,因御史兴徳奏请申明前议,嗣后对读所官除文移册档用紫笔外,其于改正朱卷字様之处,如有悞用紫笔者,令监临知贡举及监试等官查叅议处。又议准乡㑹试卷尾,印卷戮记及一切应用蓝色之处,俱改用紫色,以归画一。
又考试山东进献诗赋诸生,奉谕此次山东省考试诸生,各赏缎一疋。又
谕此次考试山东省进献诗赋之生员,初彭龄监生窦汝翼,俱著加恩赏给举人,准其一体㑹试。
又
谕今日读卷诸臣,将拟定十卷进呈,阅其文词,颂多规少,且有语涉瑞应朕意,深为不取。现就各卷中,择其立言稍知体段,不致过事铺张者,拔列前茅。其措词近浮及引用失当之卷,酌量抑置,以昭激劝,将此通行晓谕知之」。
又议定。
朝考、散馆等考试止限排律一首,御史张霁奏请乡㑹科场例限排律诗一首。近科新进士。
朝考于
钦命诗题有赋至二首或三四首者,应令遵照制科定式,毋许示异矜竒。此外如庶常、散馆、翰林大考以及考试试差嗣后亦均不得违例多作,以肃成规而符体制」。从之。
又
谕今岁恭逢。
圣母皇太后八旬万寿,特开乡㑹恩科,俾欢洽彚,征永为例,事其年臻,耄耋者业于今春,榜后视其齿序,恩予职衔。
寿宇覃厘,用征士林嘉瑞而云集,观光之众,亦当令其同沾。
庆泽益、广。
慈禧著于明岁春闱后,仍照丙戌年之例,将应试举人,分别等第,拣选,引见録用,俾得乘时筮仕,以示振兴,并彰锡类作人之至意」。
又议定乡㑹试,派出大臣随带官员从人名数。御史□克济等奏请乡试派出搜检大臣等,应带官役人数,未经著有明条,应请嗣后派往贡院搜检之。王公等进砖门时,随带官员不得过三员,从人不得过四名。各部、院、八旗大臣等,随带官员不得过二员,从人不得过三名,仍预期将各职衔姓名造具清册,移送外场。巡察御史临期按照名数,查明放入再龙门内稽查接谈换卷等弊之大臣及㑹试钤榜之礼部堂官,顺天乡试、钤榜之府尹,随带官役,并请照搜检各大臣之例,以归画一。从之。禁策问不得连及。
本朝臣子并不得过三百字议准。左都御史张若溎奏请:「近科策问有尚,论古人连类及于。
本朝臣子抑之则近于攻讦,扬之则涉于党同,嗣后乡㑹试,发策不得以。
本朝臣子学问人品,策问士子士子,对策中,亦不得泛引涉及违者,听磨勘大臣举奏,分别议处。至策题,每问至五六百字之多,空疏者不难就题,易移㸃窜成篇,应申明定例,嗣后策问,毎道俱不得逾三百字之数,倘有逾额冗长者,将该考官叅奏,又酌议滇省乡试同考官,并增减经书房数议。准署云南巡抚诺穆亲奏请乡试,内帘同考官有分校呈荐之责,原应慎择充选,惟是滇省现任之员,为数较少,而每年运铜差委,较他省为多,不敷考选。现在委署正印人员与闲居省㑹,声气易通者有异入闱,襄事亦可无虞滋弊。嗣后该省乡试,同考官照例于科目出身之现任州县同知、通判内调取外,如有不敷,即将现在委署州、县以上人员一体考充。其非现在委署及借补县丞等官,仍照定例,概不准入内帘,以昭慎重。再滇省同考八房内诗书各二房,而屡科诗经约有一千五六百卷,书经仅五百馀卷,多寡迥别。应将该省书经裁去一房诗经加增一房,定为三房」。从之。
三十七年
谕前于乾隆三十一年丙戌科㑹试降㫖,分别挑选各省举人,以疏壅滞阅,今已逾六载,业经加恩降㫖,于本年春闱后照例举行,但思前次挑选。所有新中举人不应遽行入选者,止扣除切近两科。而王大臣等验看,多取年力精壮之人是入选者,仍系近科举子为多。其科分较陈者,仍致艰于预列。岂朕设法疏通本意,自应再为叅酌,使官人造士并得其中,方为允协。今计切近两科,如庚寅、辛卯年分竟与本年直接,即推溯至戊子、乙酉两科距今亦不过五年七年举子半,属年富力强。较之乾隆初年举人悬隔三十馀年者,相去霄壤,概予甄録,甚非情理之平。此次挑选者,将乙酉、戊子、庚寅、辛卯四科举人均行扣除。至王大臣等就应挑举人内,量其科深而人才出色者,列入一等,以备分发。各省试用科深而才力不至近衰,堪胜司铎者,列入二等,以教职铨补俱引见候㫖定夺。其按省酌定人数照上届例,此朕爱惜士子慎重官,方不得已调剂之苦心,该部即遵谕行,嗣经吏部奏准。此次大挑据礼部查覆,㑹试举人在壬午科以前者,共二千四百八十九名。各省人数多寡不齐,若大中小省分别核计,难以适均。臣等悉心筹酌,请照截取举人分别远近省之例。近省直隶江南、山东、山西、河南、陜、甘、浙江、江西、湖北挑取十分之五,远省、四川、广东、广西、福建、湖南、贵州、云南挑取十分之六,约计一千三百馀名。谨将各省人数酌定应挑数目,开列清单恭。
呈
御览至其入选之员,无论远近省分,俱酌取一等四分,二等六分,臣部将列在一等者带领引。
见恭●
钦定二等各员开列清单,另行奏闻,注册铨选,悉照上届之例。从之。又
谕今日礼部奏㑹试磨勘试卷,请将签摘允当之原勘官照例议叙,至以原勘遗漏之员交部察议而置,全无签摘之员于不问定例,殊未允协。嗣后凡原勘官已经签出者,虽覆勘另有增易,毋庸复行交议。至各员内有派办两科,并未签摘一卷,则其人全不以事为事,疏漏实所难辞,照例予以处分,庶足示儆。所有。此次㑹试磨勘无签各员,著该部存记,俟下科磨勘,时彚核查办。如此准情定例,则功过皆得其平,而公事亦益昭详。慎著为令。
又吏部将録取
朝考未用人员及㑹试荐卷内,挑取举人等带领引见奉。
㫖李楘等三十人,以内阁中书用刘景岳等十人,以学正、学録用。
三十八年
谕此次天津召试一等生员顾坤、李廷敬,贡生闵思毅、陆伯焜,赏给举人。举人杜兆基以内阁中书用。列在二等之进士张虎拜、举人张方理等六人,生员陆蓉三人,贡监生邱人龙四人,俱赏缎二疋。
四十年,禁乡试题,不得割裂牵搭。礼部议:覆程景伊条奏,禁止乡试考官出题割裂小巧。嗣后如有似此命题者,将考官议处」。从之。
臣
等谨按,时因四川省出题牵连无理,正、副考官,并行议处」。
又
谕据派出,验看本年八旗㑹试举人、骑射,王大臣等奏称:应行考试者一百二十五人,内报近视眼者七十三人,已拣令二十人照常骑射外,其馀实属不能之五十三人,俱未令其骑射等语。马步骑射旗人根本,即读书人亦不可不学。今考试者一百二十馀人,内报近视眼者竟有七十馀人之多,明系捏报希图规避。嗣后考试内若有似此不能骑射者,俱著停其考试,著为例。
臣
等谨按是年不能骑射之五十三人,已停其考试,嗣后即著为令」。
又议革除乡㑹试经头名目,先是乡㑹试入场有经头名目,虽载在条例,令报明该衙门验准取结、押送入场。但此项既非州县书手,每科存此名目,不免有藉端包揽滋弊之处,且与旧例选取总书之语不符。今御史孟邵奏请,永行革除,嗣后办理科场,照旧例令地方官选送诚实书手,正身入场分拨四所,仍就其中择诚谨明白者,每十名选取总书一名,亦令籖掣各经分司,其事总于场内临时酌定,自不致有先期请托之情弊,并请㑹试、交知贡举提调乡试交监临提调,同至公堂御史一体稽查」。从之。
又议禁考试官不得向家中索取什物。山东道监察御史穆隆阿疏奏三年考试为
国家抡才大典,必须闗防严密,杜絶弊端,方可收取真才。向来值场中阅卷之时,凡考试官员,向家中取送什物,例无明禁,请嗣后初八日举子进场完毕后,凡考试各官,不得仍向家中索取什物,并请交稽察外场。御史如遇有考试各官自家中送到什物,即全行驳回不准放进」。从之。
四十年,
谕御史孟邵奏:「㑹试磨勘签出应议之许士煌一卷,原系诗三房李殿图呈荐经主考取中拨入诗四房白麟名下。今白麟固应照例处分,其原荐之房考,转得置身局外,似觉偏枯,请敕部厘定处分,以昭平允。朕初阅之,下以其言为近理,及询大学士于敏中奏称:「向例拨房之卷,原尽受拨之房考覆阅,必其文果当意,方交内监试,改用荐条,如不愿受拨主考官亦不能相强,改拨之卷,即由受拨房考阅定方换荐条,即与本房呈荐无异,且聴其自择,并非主考所能抑勒,无虞滋弊。至受拨以后,即认该房考为房师,与原荐之房无涉,则功过皆当任之。遇有处分乃所应得,更不得谓之偏枯。孟邵此奏不必行。
皇朝文献通考卷五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