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沓藏书

卷一百五十三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五十三王礼考二十九

山陵  

等谨按上陵之礼,昉于汉世。考迁史周本纪,武王上祭于毕,马融以毕为文王墓地名则三代已有之,特其仪节未详,后之儒者遂谓葬藏庙祭不可相兼,非笃论矣。后汉永平初,帝率公卿已下朝于原陵,史家夸为盛事,蔡邕以为至孝恻隠,不可夺也。唐宋以降,车驾朝陵之礼,或数传而一举,或一代全未举行惟我。

列圣相承孝思肫切天聪崇徳间,太宗文皇帝屡诣。

山陵祗修时享

圣祖仁皇帝亲政以后,仰承世祖章皇帝遗志诣。

盛京祗谒

祖陵至于

暂安奉殿。

孝陵近在畿辅展谒之礼,歳必举行,至孝至诚,实往古所未有。

世宗宪皇帝御宇歳,修谒陵之礼。

皇上御极以来

东陵

西陵歳时展谒羮,墙之慕曰笃不忘,而复四诣陪京。

躬亲祗谒尊

祖敬。

宗礼明乐备,洵足垂宪亿万世。考马端《临山陵》一门,于标目下旁注「葬礼」及「上陵字,一卷之中,随文互见然。

上陵之礼,吉礼也。大葬之礼,凶礼也。礼虽相因,义各有当,谨遵。

《大清㑹典》及《通礼》之例叙,次谒陵祭。

《陵礼仪》别为二卷,以备掌故焉。天聪六年十二月丁丑。

太宗文皇帝率诸贝勒大臣诣太祖陵,行时享礼。

九年十二月丁酉。

上率诸贝勒大臣诣

太祖陵祭告时,以察哈尔举国来归,兼获玉玺、上瑞及莽古尔泰、徳、格类、莽古济等逆党伏法,焚楮祭告将。

读祝

上跪令大贝勒代善献爵毕,上谕诸大臣曰:「自古以来,凡国有吉庆及变乱之事,俱有祭告之典,今当祗遵典礼奉告」。

「皇考在天之灵」。于是读祝册毕,上出享殿,还宫。

十年三月丙午朔,清明节,上率诸贝勒大臣亲祭。

太祖山陵

崇徳元年四月乙酉,以营建太庙,遣官捧祝文祭告。

太祖山陵时,定岁除日,清明日祭陵,用牛一遣守。

陵官行礼

东京

陵用牛二,遣宗室、觉罗大臣行礼。福陵用牛一、羊二,遣大臣一人行礼,忌辰、孟秋望日、万寿圣节,㸃香烛献酒果,均遣大臣一人奠帛,读祝行礼,每月朔望致祭,用牛一,㸃香烛,献酒果,不读祝,奠帛遣守。

陵官行礼。

二年六月丙辰,以征朝鲜臣服其国及克明皮岛㨗音,遣官祭告。

福陵

四年四月乙丑,以征明大㨗,祭告福陵。

上亲诣行礼。

顺治元年七月癸巳,以中原平定,迁都于燕,遣官祭告。

福陵

等,谨按国有丰功,庆典举行,祭告之礼,或兼告郊。

庙或専告。

山陵俱载入郊、社考告祭一门。今于天聪、崇徳之际,凡有祭告,皆书。顺治以后,惟纪定鼎迁都告祭一事以。

见例遇有。

亲行祭告之礼,则书:

二年正月,礼部奏言:「凡恭遇万寿节,应遣官祭。

福陵

昭陵止上香烛,供酒果,不读祝」。从之。二月,礼部奏言:「凡遇清明等,应令驻防盛京官祭。

福陵

昭陵其

东京

兴京

祖陵令,守。

陵官祭奠。从之。

三年正月,定毎年歳除清明及庆贺,祭昭陵如。

福陵礼每月朔望,于

福陵

昭陵献酒、果、燃香烛,罢。

昭陵每日致献。

八年六月定。

诸陵祀典一

兴京

东京

四祖陵于冬至、歳暮、清明、中元十月朔,俱致祭。其祭品,冬至、歳暮、清明各用牛一,献酒果上饭、上羮,供香烛。

焚帛、读祝文,中元、十月朔,各用羊一,献酒果,供香烛、焚帛、读祝文。俱遣宗室、觉罗大臣致祭。每月朔望,荐熟羊一献酒果,供香烛令守。

陵章京致祭一祭

福陵

昭陵

上躬往自左门入,若遣官自右门入,祭文祭品悉由中门入。

福陵于牌楼前下马。

昭陵诸王则于立狮子处下马,官民则于树红桩处下马一。

福陵

昭陵除清明、中元歳暮照常致祭外,每歳十月朔冬至,亦各致祭一次。其祭品,十月朔,用酒果供香烛、冬至。

用牛一、羊一、豕一,献酒果。上饭、上羮供香烛,焚帛,读祝文。

定和硕亲王以下、文武三品官以上谒陵仪。凡和硕亲王以下、文武三品官以上,或専往盛京,或道过。

盛京俱先谒。

福陵

昭陵于二门外行三跪九叩礼。及还,辞陵,礼如前。

九年正月,礼部题。

兴京。

东京二

陵寝既同一垣,凡祭祀时应在享殿内设祭,开后门,望。

陵行礼。从之。

十一年九月壬子,遣辅国公班布尔善等恭代祭福陵。

昭陵先是,十年五月丁丑,谕内三院「朕仰承」。

天眷统一,区宇深惟我。

太祖武皇帝肇造艰难。

「太宗文皇帝大勲克集,诞佑朕躬,以有今日自登极以来眷懐。

陵寝輙思展谒,但彼时朕年冲㓜,未获举行,每届祀期,瞻仰在。

天之灵徘徊,几筵不禁。陨涕以致,寝食俱废。日夜靡宁,今将躬诣。

山陵稍展孝思议政,诸王大臣满汉九卿等官其详议以闻,即传谕礼部知之。庚辰,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等奏言:

皇上思念。

太祖

太宗日夜靡宁,孝思诚笃,尧舜之大孝,武王之达孝,不是过也,兹欲躬诣。

山陵稍展孝思,臣等仰体圣心,敢不恭承但思我。

皇上为天下臣民之主,亲政以来,因革损益,各当天心。

太祖

太宗在天之灵,必然欣慰,见今南方用兵,吏治尚未全饬,民生尚未全宁,一日万㡬,靡不出自。

亲裁若。

圣驾逺行奏报,未免稽迟,稍需歳月,再议举行,亦不为晚。伏望。

皇上以

太祖

太宗安定天下之心为心,天下太平,百姓歌咏圣徳即是。

太祖

太宗之徳永永与

天罔极其为。

圣孝更大矣」。疏入,得。

㫖览王等奏,欲朕以

太祖

太宗安定天下之心,为心具见为国悃忱。但朕追念深恩吴天,罔极顾瞻」。

山陵以日为年,即今未可必行,拟于来年躬诣尔诸王大臣,勿阻朕诚礼部届期预行,择吉具奏」。至是年三月丙申,和硕承泽亲王硕塞等奏言:「近承

圣谕择期躬诣。

太祖

太宗山陵仰见。

皇上眷懐罔极之孝思,但近因畿内水灾,方遣大臣赈济,又南方弗靖,屡发禁兵若

圣驾逺行,旦夕奏报,未免稽迟,仍当稍缓,俟南征大兵回京,方可恭谒」。疏入,得。

㫖朕曕仰。

山陵久思恭谒,慕恋之诚,无忘寤寐,四月内,朕必亲往」。己酉,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等复奏言:

圣驾躬诣

山陵奉。

㫖定于四月十一日启行,但经行郡县,值民间粒食方艰,恐难供应,伏愿稍需日月,俟物力稍纾,然后恭谒」。

以展孝思,疏入得。

㫖朕本欲早谒。

山陵以抒恋慕。今览王等奏,暂停此举,俟于七月间行七月丁巳。

谕礼部:「朕方在冲龄,即值先帝晏驾,终天抱恨,时刻靡谖,梦想音容,涕泗横集。自元年定鼎以来,绥辑多方,焦心劳思,不遑宁晷顾瞻。

陵寝邈在天涯,虽歳时祭祀,斋沐遣官,而朕躬未行恭谒,追慕之殷,以日为歳,每临餐废箸,中夜以兴,所以择吉东行,必不获已,兹复思。

太祖

太宗创造丕基,付托朕躬,缵承匪易。目今方隅未靖,师旅繁兴,兼之旱涝频仍,小民失所,一应养兵恤民,措置规画。朕与诸司夙夜冈维,犹虞不给,东行往返,未免延旷时日,有稽政务,欲専心化理,则难展至情。若亟遂孝思,又虑乖民望,再四踌躇我。

太祖

太宗原以天下生民为念,如天下未安,无以上慰太祖」。

太宗在天之灵,朕心亦何能安为此今歳停止东行,俟他年有暇,再行展谒,尔部即行传知」。至是,遣辅国公班布尔善等恭代致祭。

福陵祝文曰:「恭荷」。

皇祖考

皇祖妣,鸿庥获承。

天眷,庆衍𦕈躬,继登大位,十有一年。翘望山陵,曷胜瞻恋。顷于八月,谨卜吉期。䖍申祭谒,第念太祖。

太宗创兴大业,及兹缵承,付托甚重,今者方隅未靖,水旱频仍,生民未得其所,凡䘏兵养民筹度,未遑诚虑,往来道逺,动需时日,或致有悞,国事上负。

皇祖考。

皇祖妣乂安天下之至意,用是勉从群议,暂止兹行,俟歳之暇,必当躬往反复,思维不胜忾慕,中心感伤,兹遣官恭代,用将悃诚伏祈」。

神灵昭鉴

昭陵祝文同。

十五年十二月,礼部议:「凡官员有以他事赴盛京者,三品以上,于

皇陵城门外行礼,不得入门。遇祭祀日,二品以上大臣许入门同守。

陵各官侍班。从之。

十七年,派宗室、觉罗数人居盛京。每祭

陵日令其行礼。

康熙二年十一月,礼部题福陵。

昭陵

孝陵四季,大祭恭奉。

神牌安设宝座致祭其。

圣诞、忌辰、十月朔,及每月朔望祭祀,既无祝帛,应不动神牌掲幔祭献」。从之。

三年正月,更定王以下三品官以上谒陵礼仪,礼部议:「王以下三品官员以上,凡有事往盛京至。

福陵

昭陵祗谒者应于城门外行礼,开城门,盛京、礼部官同看守值班官员导引进谒,来时,不必进谒若往。

孝陵王以下、三品官以上应于享殿大门外行礼开。

享殿大门

陵上,礼部官同看守,值班官员导引进谒来时不必进谒,至往汤泉养疾者诣。

陵进谒,应准行礼,若遇进祀供献,不必随班行礼。得㫖,王、贝勒行礼。开殿门城门,贝子以下三品官员以上,行礼不必开门,馀依议。

定清明节上土仪,每歳清明,于各陵上土十有三担,承祭官、总管、防官率官兵共十有三人升。

宝顶上土,预于界外取土贮陵垣洁净处候用。

又定。

陵寝祭享,易豕为羊,并酌定祭品。八年,停止宗室觉罗居住。

盛京每年

四陵四时大祭,遣多罗贝勒以下,奉国将军、觉罗男爵以上,前往致祭。

九年八月丁酉。

圣祖仁皇帝奉

太皇太后

皇太后启行恭谒。

孝陵乙巳,行祗谒礼。丙午,上诣。

隆恩殿大祭丁未,诣。

宝城前致祭。先是,闰二月丁巳,谕礼部。

皇考升遐,倏经十载,罔极之思,时恫于懐,山陵在望,未一展祭,尤切凄怆。朕拟于今歳八月恭行谒陵礼。又奉。

太皇太后㫖:思念情殷,亦欲诣陵,朕敬遵」。

慈命躬侍前往,应行典礼,尔部详议具奏」及谒陵之日。

太皇太后

仁宪皇太后。

孝诚仁皇后、公主等先行,太皇太后驾入。

隆恩门至

明楼阶前降舆。

仁宪皇太后驾入。

隆恩门至。

隆恩殿阶东南降舆。

孝诚仁皇后至。

隆恩门燎炉旁降舆,公主等至隆恩门外阶下,下车马、扈从妇女,至三洞桥迤南下车马。

太皇太后于方城上东旁坐,祭酒举哀仁宪皇太后率。

孝诚仁皇后暨公主等于明楼前正中行六肃三跪三拜礼。随举哀祭酒时,行三拜礼。礼毕奉。

太皇太后升舆还。

行宫

圣祖仁皇帝至下马石牌,降骑,王以下各官,均在五洞桥迤北,下马恭谒。行礼出,乘骑还。

行宫次日,于

隆恩殿行大飨礼。又次日,于宝城前设黄幄,行焚楮帛,读文致祭礼,恭奉太皇太后。

仁宪皇太后率

孝诚仁皇后、公主等先行至宝城前,太常官读祭文。

圣祖仁皇帝祭酒行礼,王以下各官于陵寝门外,均随行礼如仪,礼成。

圣祖仁皇帝御行宫守

陵官员行朝见礼。

等谨按康熙九年以后,圣祖仁皇帝恭谒。

孝陵二十七年以后,恭谒孝庄文皇后,暂安奉殿,皆歳或一行,或至再三,圣孝淳深,礼仪频复,史氏已详书之兹考。谨以其仪制初定,或复更易者,登载于编。

世宗宪皇帝恭谒。

昭西陵

孝陵

孝东陵

景陵暨

皇上恭谒

昭西陵

孝陵

孝东陵

景陵

泰陵其纪载之法,敬从前例。十年九月。

圣祖仁皇帝恭谒。

福陵

昭陵行告成礼。先是,九年九月丙辰,谕礼部:

太祖髙皇帝创建鸿图,肇兴景运,太宗文皇帝丕基式廓,大业克宏,迨世祖章皇帝诞昭功徳,统一寰区,即欲躬诣太祖。

太宗山陵,以天下一统,致告用展孝,思因盗贼未靖,师旅繁兴,暂停往谒,朕以𦕈躬缵承,鸿绪上托。

祖宗隆庥,天下底定,盗贼戢宁,兵戈偃息,毎念皇考未竟之志,朝夕寝食,不遑宁处,本欲先诣太祖。

太宗山陵再诣

世祖山陵,因奉。

太皇太后慈命以

世祖升遐,十年未得一诣陵寝,于本年八月前往,朕是以恭侍太皇太后先诣。

孝陵展谒,礼成言旋,今欲仰体皇考,前志躬诣。

太祖

太宗山陵,以告成功,展朕孝思。著议政王、贝勒大臣、内院九卿、科道掌印,不掌印,各官会议具奏」。庚申,议政王大臣等议言:「今歳北地苦旱,南方患水,兼之黄、运二河,大兴工役。

皇上已于八月内躬诣。

孝陵今复往谒」。

二陵路途遥逺,凡一应所用之物,预备难及,请暂停」。恭谓得。

㫖谒

陵典礼关系甚大,今年暂行停止,其举行日期,著候㫖行」。至是年正月甲子。

谕礼部:朕仰体

世祖章皇帝遗志,欲躬诣太祖。

太宗山陵展祭,以告成功。前命议政王、贝勒、大臣等会议议政,王等以去年各处多有水旱灾荒,且为时甚迫,应用之物,预备不及,具题暂行停止今思。

太祖

太宗创业垂统,功徳隆盛,山陵在望,刻不能忘,去年恭谒孝陵,礼成今已数月,若再久延,孝思莫殚,朕懐靡宁,兹当海内无事,欲乘此躬诣。

福陵

昭陵以告成功,用展孝思,事关大典,著议政王、贝勒大臣、内阁、九卿、科道各官,会议具奏,尔部即遵谕行启行之前一日。

圣祖仁皇帝躬诣

太庙行祗告礼次日

启銮设骑驾卤簿,不作乐。至日,恭谒福陵,行礼毕,随恭谒。

昭陵行礼次日恭谒。

福陵

昭陵隆恩殿行大飨礼,又次日于福陵。

昭陵隆恩殿前设黄幄,焚楮帛,行读文致祭礼。礼成还宫,先期鸿胪寺题请守。

陵官员暨。

盛京文武各官咸朝服于崇政殿前序立,行三跪九叩礼,又命守陵官员。

盛京官员及老疾休致、候补官员,咸朝服于大清门两旁,分翼齐集,设骑驾卤簿于大清门前。

圣祖仁皇帝御门,升座作乐,赐燕、颁赏毕,各官均行三跪九叩礼。次颁赏守陵官军。

盛京官军及老疾、辞退、官军等毕,圣驾回行宫,遣王暨内大臣前诣永陵致祭。

福陵

昭陵时

诸妃园寝,亦照常致祭。颖亲王萨哈、廉克勤郡王岳托、功臣直义公费英、东、𢎞毅公额亦都、武勲王扬古利、忠义公图尔格墓,各遣大臣祭酒。

回銮时,率王以下各官恭诣。

福陵

昭陵行告成礼。是日,不启正门,圣祖仁皇帝进旁门下马,诸王于旁门外下马,各官于红桩前下马。

圣驾回銮,设仪仗作《乐经》过地,方官咸朝服跪迎圣祖仁皇帝,往返均诣。

孝陵祭酒至京日恭诣。

太庙行祗告礼毕,还宫。次日,王以下文武各官进表庆贺,颁诏天下。

十五年定。

陵寝祭品祭仪议准。

陵寝供献:酌定用五十盘今六十五盘,每年清明、孟秋望冬至歳暮。

陵寝各遣官一人陈太牢、俎豆、上香、奠帛、献爵,读文致祭。遣官由宗人府具题。三月十八日。

万寿圣节及十月朔。

陵寝献酒果,不读祝。奠帛遣守陵官上香行礼,各

陵寝忌辰行礼同。以上由太常寺具题,每月朔望陵寝各献羊一、果实十二盘守。

陵官上香行礼。

十八年七月,宗人府议准盛京。

三陵,每年四时祭祀令。

盛京将军、副都统、侍郎内派出致祭孝陵,仍遣在京大臣致祭。如有大事,致祭四陵,俱于和硕亲王以下、镇国将军及文武大臣内遣祭」。二十年三月辛酉,奉移。

仁孝皇后。

孝昭皇后梓宫安葬。辛巳,上谒。

孝陵行礼次至。

仁孝皇后

孝昭皇后陵命

皇子等行礼奠酒自是年始至孝陵毕次。  圣驾谒陵,奠酒 ,皇后仪同。

十一月甲子。

上以云南报㨗恭谒。

孝陵行礼次至。

仁孝皇后。

孝昭皇后陵奠酒丁帽行大祭礼二十一年二月

上以云南底定,亲诣

永陵

福陵

昭陵告祭行礼,启行前一日,祗告奉先殿,所过州县守,土官迎送如仪。过遵化州,遣郡王各一人祭告。

孝陵及

仁孝皇后

孝昭皇后陵。

上仍亲诣奠酒。三月壬子,恭谒福陵。

昭陵癸丑,恭诣

福陵宝城前大祭,焚楮帛、读文。甲寅,诣福陵、隆恩殿行大祭礼。乙帽诣。

昭陵宝城前大祭,焚楮帛读文。丙辰,诣昭陵隆恩殿行大祭礼仪,与康熙十年同寿康太妃。

宸妃

懿靖大贵妃园寝

上皆亲诣奠酒。

康惠淑妃以下遣王等祭酒颖亲王萨哈廉,克勤郡王岳托、武勲王扬古利、直义公费英东、𢎞毅公额亦都、忠义公图尔格墓。遣大臣读文致祭。多罗,靖定贝勒飞扬、武多罗,安平贝勒杜度,镇国公马占、硕翁、科洛巴图鲁图鲁什,辅国公塔拜,镇国将军聂克塞,镇国将军汤五泰,镇国将军慕尔察,都统纳穆泰都、统楞额礼,大学士达海、巴克什,大学士雅秦,都统逹尔哈额驸,内大臣伊尔登,尚书萨穆什喀领侍卫内大臣精竒尼,哈畨多尔济,内大臣诺尔布占、土谢图二等,伯明阿、都统、觉罗拖、博辉原列五大臣内硕翁、科洛巴图鲁,尚书伊孙、额驸李永芳,都统博尔金,侍卫内大臣宗室额克秦盛,亰按班章京叶克书,尚书冀孙,内大臣公常鼐一等精竒尼哈畨巴竒兰精,竒尼哈畨侍卫席尔巴随从。

太宗文皇帝安逹理敦逹理尚书车尔格、盛京将军阿穆图、内大臣觉罗色勒、尚书马福塔墓,俱遣官奠酒。

东京达尔汉巴图鲁亲王舒尔哈齐、卓礼克图、贝勒巴雅喇墓,亦遣大臣往奠。己未。

驾至兴京展谒。

永陵亲王以下一等,侍卫三品官以上,咸素服,随行礼,由左门入,至台阶下拜位,行谒见礼。其次日,行大飨。

礼仪与

福陵

昭陵礼同。

永陵内武功郡王礼敦、巴图鲁恪、恭贝勒塔察篇古墓,遣大臣于

殿外两旁设筵致祭,复遣官祭陵寝,附近地方觉罗祖墓。礼成,赏赉永陵居住官员兵丁各有差。次诣黒龙江地方望祭长白山,率诸王百官行礼。四月丙申,以

回銮恭诣

福陵

昭陵奠酒。五月庚戍,至遵化州,复诣孝陵奠酒,次至。

仁孝皇后。

孝昭皇后陵奠酒

圣驾回京日祗告。

奉先殿,其王以下文武各官表贺,奉㫖停止。

二十二年十一月庚寅。

上以平定海㓂亲谒。

孝陵行礼次至

仁孝皇后

孝昭皇后陵奠酒辛帽行告祭礼,十二月,宗人府议准嗣后。

孝陵

仁孝皇后。

孝昭皇后陵四时祭祀及遇大事,致祭四陵,俱将和硕亲王以下、宗室公以上,派出遣祭。二十七年四月庚申,奉移。

太皇太后梓宫于

暂安奉殿内享殿。

五月丙申。

上谒

暂安奉殿距。

陵十里许。

上哀不能禁,沿途哭泣,诣暂安奉殿行礼,奠酒,痛哭良久,出殿后乘马,行犹涕泣不止。次谒孝陵,行礼次至。

仁孝皇后。

孝昭皇后陵奠酒丁酉。

上复诣

暂安奉殿,痛哭良久始出。自是年始殿次谒圣,驾谒孝陵, 暂安奉仪同。

二十八年十月癸未,奉安孝懿皇后梓宫于陵寝。癸巳,上诣。

暂安奉殿。

孝陵奠酒又至。

仁孝皇后

孝昭皇后

孝懿皇后陵举哀。

三十二年十一月乙巳。

上奉。

皇太后谒。

暂安奉殿。

孝陵行礼次至。

仁孝皇后。

孝昭皇后

孝懿皇后陵,奠酒。

三十五年二月丁亥朔。

上以亲征噶尔丹谒。

暂安奉殿。

孝陵行礼次至:

仁孝皇后。

孝昭皇后

孝懿皇后陵奠酒。

三十六年十月。

谕曰:

暂安奉殿,非系山陵地方既近,嗣后凡忌辰致祭,著照四时大飨礼行。

三十七年七月辛丑。

上以亲征平定噶尔丹,恭奉皇太后诣。

盛京谒。

陵告祭先期

谕大学士等曰:「朕三次亲征,剿灭噶尔丹,皆祖宗庇佑所致。朕奉

皇太后躬诣

盛京谒。

陵告祭但此时秋禾盛长,若由山海关而行,恐致践踏田亩,可取道口外前往及」。

启銮出古北口,经䝉古诸部落,至松花江及吉林、乌拉之地。九月癸丑。

驾至

兴京甲寅展谒。

永陵行礼,遣官至武功郡王礼敦巴图鲁、恪恭贝勒塔察篇古墓,奠酒赐守。

陵官兵银币有差。丙辰,至盛京。丁巳,展谒。

福陵

昭陵次日戊午诣。

福陵隆恩殿大祭

谕内大臣等曰:「开国佐运勲臣,扬古利、费英东额亦都三人效力,甚可嘉尚。此三人墓,朕祭」。

昭陵之日,亲临奠酒,其馀诸臣效力,亦属可嘉。康熙二十一年,曾经祭奠者,照前举行颖亲王萨哈廉、克勤郡王岳托等墓,各遣大臣致祭。寻扬古利、费英东额亦都之子孙福善等,奏请停止。

亲临奠酒。

上谕之曰:

太祖

太宗开国,定鼎,尔祖佐辅勲劳,即尔等亦不能详悉朕时阅」。

《实録》知尔等之祖,于开创时功绩懋著,深属可嘉。朕既来谒。

陵必当临尔祖墓奠酒,尔等母庸再奏次日己未,上诣。

昭陵隆恩殿大祭毕。

亲临武勲王扬古利、直义公费英东𢎞毅公额亦都墓设床偏,西北向。

上坐床上置奠池,各奠酒三卮,随从王、大臣、侍卫等及勲臣子孙,皆于坟院内叩头赐守。

陵官员人等银币有差。

驾回銮,入山海关。十一月辛巳,谒暂安奉殿。

孝陵行礼次至。

仁孝皇后。

孝昭皇后。

孝懿皇后陵奠酒礼成,奉皇太后回京。

四十八年二月丁帽。

孝昭皇后忌辰前一日,遣官致祭陵寝。前期,礼臣奏,二月二十六日清明祭陵之期,是日值。

孝昭皇后忌辰,例应致祭,查从前并无二祭相值之日。且忌辰无祭文,今或于前一日致祭,或二祭,并于一。

日伏●

钦定得。

㫖著前期一日致祭。

五十七年四月乙酉,奉安孝惠章皇后梓宫于新陵地宫。十二月壬戌。

上谒

孝惠章皇后陵奠,酒读文。致祭毕,旋诣暂安奉殿。

孝陵举哀奠酒,行礼如常仪。六十年正月乙亥。

上以御极六十年大庆,命皇四子和硕雍亲王  世宗宪皇 庙讳皇十二子固山贝子允裪世子𢎞晟恭代祭告永陵。

福陵

昭陵先是五十九年十二月,谕大学士等曰:「诸王大臣为朕在位六十年,奏请庆贺,而于典礼之大者并未议及。朕在位六十年,皆

祖宗积徳,阴佑所致,幸而六十年来,一无所失,应先往盛京」。

三陵行大祭典礼:但朕今年近七旬,不能亲谒三陵,应遣阿哥等恭代告祭。俟上元节后,朕亲往孝陵,恭行大祭典礼。其祭。

陵撰文,即将朕㫖纂入。

二月乙巳。

上以御极六十年大庆,恭谒,暂安奉殿。

孝陵

孝东陵行礼次至。

仁孝皇后。

孝昭皇后

孝懿皇后陵,奠酒。丁未,行大祭礼。先是,正月丁亥,文武诸大臣公奏言:

皇上以御极六十年大庆,欲亲诣。

陵寝告祭诚。

圣孝之至意第:

皇上足病初愈,冒寒逺行,恐劳圣体,恳祈停止谒」。

上谕曰:「朕前两次欲亲祭陵寝,皆因诸大臣劝阻未行,至今犹自追悔。尔等劝朕不去,朕即不去。至三月时,诸臣若劝朕升殿行庆贺礼,朕亦借风寒不准所请可也」。文武诸大臣又再四恳请,上终不允。

雍正元年四月辛亥。

世宗宪皇帝恭谒。

暂安奉殿。

孝陵

孝东陵行礼次诣

仁孝皇后。

孝昭皇后

孝懿皇后陵行礼。是日,奉安圣祖仁皇帝梓宫于

景陵飨殿

八月辛未。

上恭谒

暂安奉殿。

孝陵

孝东陵行礼遂至。

景陵飨殿行礼

三年十一月丙午。

上恭谒。

昭西陵

孝陵

孝东陵

景陵行礼嗣后孝陵,次圣驾恭谒孝东陵,昭西陵,次谒景 谒 。次谒陵仪同

四年十一月,定。

圣祖仁皇帝忌辰致祭仪。谕礼部曰:

皇考圣祖仁皇帝三年,大礼已满,朕追念罔极深恩,欲于皇考忌辰,每岁遵照三年内祭礼举行,朕终身永慕,岂三年祭礼所能限?况亿万,臣民感戴。

皇考深仁厚泽,自古帝王罕能比,并一切礼仪,亦非定制所得拘也。朕举行此礼,自展思慕诚切之𠂻,至于旧制合否,皆不遑计。此礼亦惟朕躬行于我。

皇考后世子孙,不必奉为成例,应行礼仪」。该部议奏,寻礼部议,每年

圣祖仁皇帝忌辰,照周年祭祀例,读文致祭。其内务府、礼部、工部、太常寺、光禄寺及有执事,各该衙门先期。

奏请遣堂官前往届,期于在京王公大臣内或陵寝。王公大臣内恭●。

钦命一人,主祭在京王公,各官三分之一,遣往陪祭,永逺遵行。

五年七月丙辰,更定。

昭西陵帷幄用明黄色。

谕礼部曰:

昭西陵帷幄用金黄色。

孝东陵帷幄用明黄色。

陵寝神龛宝座供奉之物,理应同色,但供奉多年,不敢轻易更换,俟年代久逺,遇应更换之时,著俱用明黄色」。八年十一月丙子,以

圣祖仁皇帝忌辰,先期致祭。是歳十一月十三日冬至,先期于十一日行周年致祭礼。

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五十三

 {{ anno.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