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十九
《戸口考一
臣
等谨按:古者夫家之数,稽于司徒生齿之版,登于天府,盖有徳而后有人,即戸口之登耗可以征治理焉,而夫布口算之,则亦国家惟正之供与田赋并列者也。马端临通考:戸口一门,备载厯代戸口、丁中赋役,附以奴婢,续考因之我。
朝土宇皈章,靡逺不届。
国初,立编审法,以稽人民之数,后定为五年一举,丁增而赋亦随之。
圣祖特颁恩诏,自康熙五十年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天恩浩荡,亘古未有。至直省丁徭多寡不等,率沿明代之。旧有分三等九则者,有一条鞕徵者,有丁随地派。
者有丁随丁派者,后皆次第,改随地派,俾无业之民,永免催科之累,加以
列圣重光,休养生息,戸口之版,日增月益。自书契以来,未有如今日之蕃衍者,益以徵太平一统之盛超轶。
曩古也,若夫八旗壮丁,既庶且繁,编审之规,载于《会典》,亦宜持书。凡二卷。
戸口丁中赋役。
直𨽻布政使司人丁,每口科银三分至二两六钱五分七厘不等。
奉天府属人丁每口科银一钱五分至二钱不等。江南、江苏布政使司人丁,毎口科银一分四厘零至二钱零不等,科钱五文零不等。
安徽布政使司人丁每口科银五分至五钱一分九厘零不等。盐钞小口,每口科银七厘四毫零。山西布政使司人丁,每口科银一钱至四两五分三厘六毫不等,更名屯丁,每丁科银一钱至三钱零不等。
山东布政使司人,丁每口科银五分三厘九毫零至七钱八分零不等,收并卫所,每丁科银二钱至三钱五分零不等。
河南布政使司人,丁每口科银一分至一两二钱零不等,收并卫所,每丁科银二分至一两五钱零不等。
陜西西安布政使司人丁每口科银二钱,甘肃布政使司人丁每口科银二钱臣
等谨按旧会典,西安等处民丁,自四分四厘九毫零至七两三钱八分九厘不等。巩昌等处民丁自三分二厘六毫零至八两七钱七分八厘五毫零不等,又有更名地收并卫所地监牧地,其丁银亦有多寡不同。兹据新会典所载见行之例,而附见旧例于此。
浙江布政使司人,丁每口科银一厘至五钱七分二厘五毫不等,科米二合三勺至三升三合零不等。
江西布政使司人丁每口科银三分二厘,零至一两三钱四分六厘三毫不等,盐钞小口每口科银二厘六毫,零至九厘五毫零不等。
湖北布政使司人丁每口科银一钱五分四厘四毫,零至六钱四分三厘八毫零不等。
湖南布政使司人丁每口科银三分零至八钱三分五厘零不等。
四川布政使司人丁每口科银一钱二分零至五钱一分九厘一毫零不等。
福建布政使司人丁每口科银八分三厘九毫零至二钱九分,一厘零不等,盐钞小口每口科银一分四厘七毫至一分八厘一毫零不等。
广东布政使司人,丁每口科银一厘九毫零至一两三钱二分,六厘零不等。
广西布政使司人丁每口科银一钱五分零至四钱五分零不等。
云南布政使司人丁每口科银三分至五钱五分不等。
贵州布政使司人,丁每口科银一钱五分零至四两零不等。
顺治十三年,戸部议定赋役全书内,惟江西、福建、广东有妇女盐钞银,按口徵派不等,他省无妇女名色,其盐钞银均派地丁内,仍照旧行。康熙十一年,议赋役全书内直𨽻有流寓人丁,山西有久流近流人丁改为实在人丁,幼丁改为新编人丁。浙江等省妇女小口徭银,改为食盐钞银。
臣
等谨按丁税之法,以贫富为差,分上、中、下三等,其科银之多寡,各省不同,就一省之内,州县又各不同。又民丁之外,别有军丁、屯丁、匠丁、灶丁、站丁、土丁、渔戸、寄庄、丁寄、粮丁诸名,各有科则入。本朝以来,屡有更定。兹据会典,举其大略如此。凡天下戸口之赋,亦曰徭里银。顺治十八年,统计直省徭里银三百万八千九百五两有奇,米二万二千五百七十石有奇。康熙二十四年,银三百一十三万六千九百三十二两有奇,米一万二千七百一十五石有奇。雍正二年,银三百二十九万一千二百二十九两有奇,米一万二千七百九十四石有奇,豆二万六千一百五十石。乾隆十八年,丁银三百二十九万五千三百五十九两有奇各省丁银俱匀入地粮内,遇闰有加徵者,有不加徵者,各循成例
。
顺治元年,令州县编置戸口牌甲。是时王师初入闗,百戸危列宿上言天津到海,避乱之民万有一千馀戸,宜谕有司抚绥安插。兵部侍郎金之俊亦请谕各镇道臣招徕土㓂,有率众归顺者,令州县编置牌甲,俱见采用。
凡保甲之法,州县城乡十戸立一牌头,十牌立一甲头,十甲立一保,长戸给印牌,书其姓名丁口,出则注其所往,入则稽其所来。寺观亦给印牌,以稽僧道之出入。其客店令各立一簿,书寓客姓名,行李牲口及往来何处,以备稽察。
三年,定人戸以籍为定,及脱漏戸口律,凡军民、驿、灶、医、卜、工乐诸色人户,并以原报册籍为定,若诈冒脱免,避重就轻者,杖八十,仍改正。凡一戸全不附籍,及将他人隠蔽在戸不报或隠漏自己成丁人口,及增减年状、妄作、老幼废疾者,分别罪之四年。
诏天下编审人丁,凡年老残疾并逃亡故絶者,悉行豁免。五年,令三年编审一次,凡三年编审,责成州县印。
官察照旧例造册,以百有十戸为里,推丁多者十人为长,馀百戸为十甲。城中曰坊,近城曰厢,在乡曰里,各有长。凡造册人戸,各登其丁口之数而授之。甲长、甲长授之坊。厢里各长坊,厢里长,上之州、县、州县,合而上之府府,别造一总,册上之布政司。民年六十以上开除,十六以上增注。凡籍有四:曰军,曰民,曰匠,曰灶,各分上、中、下三等。丁有民丁、站丁、土军丁、卫丁、屯丁,总其丁之数。而登黄册督抚,据布政司所上,各属之册,达之戸部。戸部受直省之册彚疏以闻,以周知天下生民之数。
十一年,定外省流民附籍年久者,与土著一例当差,新来者五年当差。
又严编审隠捏之律,每三年编审之期,逐里逐甲,审察均平,详载原额开除新收,实在每名徵银若干,造册送部。如有隠匿捏报,依律治罪。
十三年,定五年,编审一次。
十四年,州县官编审戸口,增丁至二千名以上,各予纪録。至康熙二年,复定州县增丁二千名以上者,督、抚、布政司及道、府俱准纪録。
十五年,定编审人丁册,于次年八月内到部州县官借名科派者,罪之。
十七年,令直省每岁底将丁徭,赋籍彚报,以戸口消长课州县吏殿最。
十八年,总计直省人丁二千一百有六万八千六百有九口。
直𨽻人丁二百八十五万七千六百九十二。奉天人丁五千五百五十七。
江南布政司人丁三百四十五万三千五百二十四。
山西布政司人丁一百五十二万七千六百三十二。
山东布政司人。丁一百七十五万九千七百三十七。
河南布政司人丁九十一万八千六十。陜西布政司人,丁二百四十万一千三百六十四。浙江布政司人丁二百七十二万九十一。
江西布政司人丁一百九十四万五千五百八十六。
湖广布政司人丁七十五万九千六百有四。四川布政司人丁一万六千九十六。
福建布政司人丁一百四十五万五千八百有八。广东布政司人丁一百万七百一十五。
广西布政司人,丁十一万五千七百二十二。云南布政司人丁十一万七千五百八十二。贵州布政司,人丁一万三千八百三十九。康熙五年,以广西西隆州西林县改归内地,停其编丁。
十一年,令浙江所属食盐钞银,均摊入地丁徵收。十七年,令安徽等处屯丁一体编徵。先是直𨽻、山东、山西、河南、陜西及江苏等处,归并卫所屯丁,俱照州县例编审徵银。今安徽等处及浙江、江西、湖广、福建、广东归并卫所屯丁,亦令照州县人丁例一体编徵。
二十四年,总计直省人丁二千三百四十一万一千四百四十八口。
直𨽻人丁三百一十九万六千八百六十六。奉天人丁二万六千二百二十七。
江南江苏布政司人丁二百六十五万七千七百五十。
安徽布政司人丁一百三十一万四千四百三十一。
山西布政司人丁一百六十四万九千六百六十六。
山东布政司人丁二百十一万九百七十三。河南布政司人丁一百四十三万二千三百七十六。
陜西布政司人:丁二百二十四万一千七百十四。巩昌布政司人,丁二十七万三千二百九十二。浙江布政司人丁二百七十五万一百七十五。江西布政司人丁二百十二万六千四百有七。湖北布政司人丁四十四万三千四十。
湖南布政司人丁三十万三千八百一十二。四川布政司人丁一万八千五百有九。福建布政司人丁一百三十九万五千一百有二。广东布政司人丁一百十一万九千四百。
广西布政司人丁十七万九千四百五十四,云南布政司人丁十五万八千五百五十七。贵州布政司人丁一万三千六百九十七。二十五年,以编审原限一年八个月,限期过寛,胥役任意作弊,嗣后定限一年,岁底造报,州县将新增之,丁隠匿不报者罪之。
二十六年,编审缺额人丁,令该抚陆续招徕于下次查编补足。
二十七年,定入籍奉天例,凡身𨽻奉天版籍,文武中式,即令于奉天所属州县居住,如居住原籍并别省者,该府尹察出送部,禠革其入籍出仕之员,解任后居住别省该抚,查明题㕘,仍令于奉天所属地方居住。
二十八年,免四川松建等处编审松、建等卫所地处极边屯丁。无几,建叙二㕔所辖山多土瘠,旧例银米并徵人丁,载在银米之内,与云南等省卫所不同,亦与四川各州县大异,俱免。其编审至三十六年,以四川新设会理州原系番夷所管,无版籍可稽,照例免其编审。四十年,以四川东川府僻处极边,免其编审。东川府后改𨽻云南省。
二十九年,定入籍四川例。四川省民少而荒地多,嗣后流寓之民情愿在川省垦荒居住者,即准其子弟入籍考试,如中式之后回原籍并往别省居住者,永行禁止。
三十三年,以陜西、西鳯二府属被灾流移人民尚未全复,停其编审。
三十五年,清查云南省兵丁之兄弟亲属馀丁,编入丁数输粮。
三十六年,以浙江匠班银派入地丁徵收浙江省匠班一项戸籍,虽存人丁巳絶,其实徵银七千四百九十馀两,令均派于通省地丁下带办。至三十九年,湖北匠班银归入地丁。四十一年,山东匠班银归入地丁,均照浙江之例。
臣等谨按匠丁沿自故明厯年已久,止存戸籍,或派民戸代完,或有司自行赔补,至是始议派入地丁,嗣后丁随地派之例,实肇于此。
五十年,总计直省人丁二千四百六十二万一千三百二十四口。
五十一年,
谕大学士九卿等曰:「朕览各省督抚奏编审人丁数目,并未将加增之数尽行开报。今海宇承平已久,戸口日繁,若按见在人丁加徵钱粮,实有不可,人丁虽增地亩并未加广。应令直省督抚将见今钱粮册内有名丁数,勿增勿减,永为定额。自后所生人丁,不必徵收钱粮,编审时,止将增出实数,察明另造册题报。朕凡巡幸地方,所至询问一户,或有五六丁止一人交纳钱粮,或有九丁十丁,亦止一二人交纳钱粮,诘以馀丁何事,咸云蒙皇上宏恩,并无差徭,共享安乐优游闲居而已。此朕之访闻甚晰者。前云南、贵州、广西、四川等省,遭叛逆之变,地方残壊,田亩抛荒,自平定以来,人民渐增,开垦无遗,山谷崎岖之地,已无弃土。由此观之,民之生齿实繁,朕故欲知人丁之实数,不在加徵钱粮也。今国帑充裕,屡岁蠲免辄至千万,而国用所需,并无不足之虞,故将见徵钱粮册内,有名人丁永为定数,嗣后所生人丁免其加增钱粮,但将实数造册具报,岂特有益于民?亦一盛事也。直省督抚及有司官编审人丁时,不将所生实数开明具报者,特恐加增钱粮,是以隠匿不据实奏闻,岂知朕并不为加赋,止欲知其实数耳?九卿议:嗣后编审人丁,据康熙五十年徵粮丁册,定为常额,其新增者谓之。
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至五十二年,恩诏复申明之。五十五年,戸部议以编审新增人丁补足旧缺额数,除向系照地派丁外,其按人派丁者如
一戸之内,开除一丁新增一丁,即以所增抵补所除。倘开除二三丁本戸,抵补不足,即以亲族之丁多者抵补,又不足,即以同甲同圗之粮多者顶补。如有馀丁,归入,滋生册内」。
谕武官「驻札地方,不许入民籍立产业。其已立产业者,令变卖回籍。若身殁后,有实不能迁移者,该督抚查明具题」。
五十三年,准甘肃无业贫民,编入丁册,免纳丁银。五十五年,令嗣后买卖地亩,其丁银有从地起者,随地徵丁,倘有地卖,而丁留与受,一同治罪。准广东所属丁银,就各州县地亩分摊,徵收每地银一两,均摊丁银一钱六厘四毫不等。
五十六年,以续增人丁,既不加赋,将增丁之州县官停其议叙,如州县将滋生人丁私行科派,该督、抚即行题㕘。
六十年,总计直省人丁二千七百三十五万五千四百六十二口内滋生人丁不加赋者四十六万七千八百五十
。
雍正元年,令直𨽻所属丁银摊入地粮内徵收。直𨽻巡抚李维钧言:「直𨽻地方丁银,请随地起徵」。戸部议如所请。
上复令九卿、詹事、科道集议,九卿等言:「应令该抚确查各州县田土,因地制宜作何均摊之处,分别定例俾。
无地穷民,免纳丁银之苦。有地穷民,无加纳丁银之累。
上曰:「丁随地起一事,九卿不据理详议,依违瞻顾,皆由迎合上意起见,即如本内有地穷民一语,既称有地,何谓穷民不与有米饿莩之语相似乎?」著仍照戸部议行。寻议定直隶每地赋银一两,摊入丁银二钱七厘有奇。嗣是各省计人派丁者次第改随地亩矣。福建丁银,雍正二年摊入地亩徵收,每地赋银一两,摊入丁银五分二厘七毫至三钱一分二厘零不等,屯地每两徵丁银八厘三毫至一钱四分四厘八毫零不等。
山东丁银,雍正三年摊入地亩徵收,每地赋银一两,摊入丁银一钱一分五厘。其新垦地,俟升科后,遇五年编审之期,合计新旧地粮按数摊减,各就一县之地均算。
河南丁银,雍正四年,摊入地亩徵收,每地赋一两,徵丁银一分一厘七毫零至二钱七厘零不等。嗣后有报垦,升科将丁银随年均派。
浙江丁银,雍正四年,摊入地亩徵收,每田赋一两,徵丁银一钱四厘五毫不等。
陜西西安所属丁银,雍正四年,摊入地亩徵收,每地赋银一两,徵银一钱五分三厘。遇闰每两加徵四厘零。
甘肃丁银,雍正四年,议河东地粮轻而丁多,河西地粮重而丁少,不能一例摊派。令河东每银一两摊入丁银一钱五分九厘三毫零,遇闰加徵一分五厘四毫零。河西每银一两,摊入丁银一分六毫零,遇闰不加徵。
四川丁银向系以粮载丁徵收,惟威州等十一州县丁地分徵。雍正四年,议亦令以粮载丁,每粮五升二合至一石九斗六合零不等,算人丁一丁徵收。
云南丁银,雍正四年,摊入地亩徵收,其屯军丁银,将隠匿田地清查,渐次抵补。
江苏安徽丁银,雍正五年,摊入地亩徵收,其屯丁银,亦摊入屯卫田内徵收,每亩徵丁银一厘一毫至六分二厘九毫零不等。其匠班银三千八百馀两,亦令摊入地粮内。
江西丁银,雍正五年,摊入地亩徵收,每地赋银一两,徵丁银一钱五厘六毫,屯地每两徵丁银二分九厘一毫零。
湖南丁银,雍正六年,摊入地亩徵收,每地赋粮一石,徵丁银一毫四丝至八钱六分一厘零不等。广西丁银,雍正六年摊入地亩徵收,每地赋银一两,徵丁银一钱三分六厘零不等。
长芦、利民等场灶丁银,雍正六年,摊入灶地徵收,每亩徵银六厘,至一分不等。
湖北丁银,雍正七年摊入地亩徵收,每地赋银一两,徵丁银一钱二分九厘六毫零。惟江夏嘉鱼、汉阳、汉川、孝感、蕲水、黄冈、黄梅、广济、锺祥、潜江、沔阳、天门、荆门、江陵、石首、监利、松滋、枣阳十九州县向有重丁银,除抵减豁免外,所摊入银数多寡不等。山东永利等场灶戸丁银,乾隆二年,摊入灶地徵收,每亩徵银一分四毫零。
臣
等谨按丁、随、地起之例,广东、四川诸省先已行之。至雍正元年,准抚臣之请行于畿辅,而各省亦多效之。惟奉天府以民人入籍,增减无定,仍旧分徵。而山西省至乾隆十年,始议㕘用摊徵分徵之法详见后
,盖因地制宜,使有田之家所加无多,而无业之戸利益甚大,洵法良而意美也。
又令山西等省之乐戸,浙江之惰民,俱除籍为良。山西等省有乐戸一项,其先世因明建文末不附,燕兵被害,编为乐籍,世世不得自拔为良民。至是令各属禁革,俾改业为良。又浙江绍兴府之惰民,与乐籍无异,亦令削除其籍,俾改业与编氓同列。至五年,以江南徽州府有伴当,宁国府有世仆,本地呼为细民,其籍业与乐戸惰民同甚,有两姓丁戸村庄相等,而此姓为彼姓,执役有如奴𨽻,究其仆役,起自何时,则茫然无考,非实有上下之分。特谕开除为良民。八年,以苏州府之常熟、昭文二县丐戸与浙江惰民无异,准其削除丐籍。
又令提镇以下官,不许在见任地方,置立产业,即休致事故,解退之后,亦不许在彼处入籍居住。二年,总计直省人丁二千五百二十八万四千八百一十八口。
顺天府人。丁十五万八千一百三十三。直𨽻布政司,人丁三百二十四万八千七百一十。奉天人丁四万二千二百一十。
江南、江苏布政司人丁二百六十七万三千二十有八。
安徽布政司人丁一百三十五万七千五百七十三。
山西布政司人丁一百七十六万八千六百五十七。
山东布政司人丁二百二十七万八千三百有五。河南布政司人丁二百有四万九千四百十七。陜西西安布政司人丁二百十六万四千六百五十六。
巩昌布政司人丁三十万二千七百六十三。浙江布政司人,丁二百七十五万八千七百十三。江西布政司人丁二百十七万二千五百八十七。湖北布政司人丁四十五万三千有七。
湖南布政司人,丁三十四万一千三百。四川布政司人丁四十万九千三百五十一。福建布政司人丁一百四十二万九千二百有三。广东布政司人丁一百三十万七千八百六十六。广西布政司人丁二十万二千七百十一。
云南布政司人,丁十四万五千二百四十。贵州布政司人丁二万一千三百八十八。四年,免云南太和等处土军丁银,太和、邓川等州县土军九百五名,原非承种军田之丁,前明防守土冦,设此名色,既纳民粮,又纳军赋,每丁输银一两,较民丁尤重。至是,将土军丁银九百五两,永行豁免。
又定棚民寮民照保甲之例。江西、浙江、福建三省各山县内,向有民人搭棚居住,种麻种箐开炉,煽铁造纸做菇为业,谓之棚民,令照保甲之例,每年按戸编查,责成地主并甲长出结,呈送州县官据册稽察。倘居住分散,不论棚数多寡,自为一甲,互相稽察。内有已置产业并愿入籍者,俱编入土著,一体当差。至一邑。中有四五百戸以上者,该管官即于棚居乡壮内选立保甲长,専司巡察,其棚民有愿回籍者,听。又广东省穷民有入山搭寮,取香木舂粉、砍柴、烧炭为叶者,谓之寮民,亦令照保甲之法。每寮给牌一,令互相保结。寮内遇有迁徙増减,令将牌赴县添除,择老成谨慎者为寮长,听其钤束。如有藏匿奸宄,容隠不报者,事觉连坐。凡业主召佃搭寮,必将寮丁报官,或系官山,必赴官报明杳验,方准搭寮,违者罪之。
五年,川陜总督奏:「外省人民挈家入川者甚多,皆称系上年湖广、广东、江西、广西等省逃荒之人,请设法安揷,以为生计。
谕曰:「去岁湖广、广东并非甚歉之岁,江西、广西并未题成灾,何逺赴四川者如此之众,此皆本省大小官吏,平日全无抚绥,以致百姓失所,身为司牧,而于地方民瘼漫不经心,尚何以腼颜任职乎?但此等逺来多人,良奸莫辨其中,若有游手无赖之徒,不行稽查,必转为良民之扰。且地方官吏坐视百姓逺徙异乡,而不知轸念,不可不加惩戒,其令四川州县,将入川人戸逐一稽查姓名籍贯,果系无力穷民,即留川令。其开垦所用牛种口粮,目前将公项给发,即著落本籍州县官照数补还,如此则游惰之民不致冒混,而地方官亦知所儆戒,共以爱养百姓为务,可杜流移之患于将来矣。九卿等会议湖广、江西、广东、广西四省之人,挈家逺赴四川,听其散往各府州县佃种佣工为糊口之计,各府州县稽其姓名籍贯,如实系穷民造册,申报该督抚咨查原籍,令将本戸居址姓名造册回覆。倘有以实在本籍人戸推诿欺隠希圗卸责者,该督抚即行指㕘。民人有愿回籍者,量予盘费口粮,给以印票。其愿在川、开垦者,量人力多寡,分给荒地五、六十亩,或三四十亩给以牛种口粮。其所用各项银,著落本籍各府州县官赔补。
七年,
谕粤东有蛋戸,以船为家,捕鱼为业,生齿繁多,粤民视为卑贱之流,不容登岸居住,蛋戸亦不敢与平民抗衡,局蹐舟中,终身不获安居之乐。蛋戸本属良民,且输纳渔课,与民相同,安得因地方积习,强为区别,著有司通行晓谕,凡无力之蛋戸,听其住船自便。如有力能建房搭棚者,准其于近水村庄居住,与齐民一同,编列甲戸,以便稽察,不得欺凌驱逐。
又以广西宁明、东兰二州改土为流,免其编审。至九年,准停止广西、归顺州编审。十一年,滇省缅宁地方改土为流,停其编审。
乾隆元年奉。
谕福建台湾丁银一项,每丁徵银四钱七分,再加火耗则至五钱有零矣。查内地每丁徵银一钱至二钱三钱不等,而台湾则加倍有馀,民间未免竭蹷著照内地之例,酌中减,则每丁徵银二钱,从乾隆元年为始,永著为例。
又奉:
谕朕闻甘省以粮载丁,从前办理未善,致多偏枯。见有民戸丁银摊入屯戸者九千二百二十五两,屯戸输纳惟艰。今应酌筹变通之法,著将此多摊九千馀两暂为豁除。俟下届编审之时,将平庆、临、巩四府及秦、阶二州所属各州县新编人丁,应完丁银,均摊入民地粮内渐次补额,即分作二三次编审逐渐补足,亦可务令徐、徐增补,以纾民力。俟补足之后,即行停止,永不加赋。又闻康熙五十七年,伏羌、通渭、秦安、会宁等县及岷州卫有地震伤亡缺额之七千六百八十丁,该银一千四百八十六两零人口,既无丁银,自应蠲免,乃亦摊入田亩之内,尤属错谬,著查明豁除,毋贻民累。
又奉:
谕湖北丁随粮派一案,前蒙皇考叠沛恩膏,多方调剂减免,以除闾阎之累。其江夏等十九州县摊纳之重丁,原议俟有升科丁银可以渐次摊抵,则输纳可得其平。今朕闻得原垦之荒颇多不实,则摊抵之期一时难必念此。十九州县独受重丁之苦,朕心深为轸恤。今将江夏等十九州县未经摊减之丁银八千三百零八两,自乾隆二年为始,全行豁免。
二年,奉。
谕福建龙岩州属之宁洋县、福宁府属之寿宁县,每丁徵至四钱二三分不等,民力未免艰难,著照通省,中则每丁徵收二钱,其馀尽行寛免。福建丁银于雍正二年摊入地粮,惟此二县地粮少,丁额重向未摊入,至是乃减其额。又乾隆元年,查出福建通省缺额田地五万四千馀亩,将粮银豁除,其匀入丁银九百六十一两。至是令一并免徵。是年,又以延平府之南平县丁口众多,不能通匀,应照例每田粮一两,匀徵银二钱,其浮多之数三千馀两,悉行豁免。又漳州府之平和县、汀州府之清流县、延平府之永安县,每田粮一两,徵丁银四五钱不等,令督抚定议减免。
又
谕滇省军丁一项从前未曾摊入地亩,原议俟查有欺隠军屯田地陆续抵补,每丁自二钱八分至六钱二分不等,共应纳银一万五千三百八十两,除抵去银三千馀两外,尚有应徵丁银一万二千二百七十馀两。厯年惟按册载老丁名字徵收,或已无寸土而追比无休,或已絶后嗣而波及同伍,深可悯恤。著自乾隆三年为始,概予豁免。
三年,
谕:「朕闻云南丽江府原系土府,于雍正二年改设流官,比时清查田亩。戸口有土官庄奴、院奴等类,共二千三百四十四名。伊等并无田粮,皆愿自纳丁银,以比于齐民,每名编为一丁,每年纳银六分六厘。迨滇省民丁改为随粮派纳,而此项夷丁不得与有粮之戸一例摊派,至今照旧徵收。其中不无贫乏之家,艰于输纳者,著该督抚查明,概予豁免。
又
谕云南鹤庆府驿站丁银悉行豁免。云南之鹤庆府城及所辖之观音山,前明时分设驿站,后因驿站裁革,以驿马分给驿丁,将观音山编为三十马头,每马人丁十七丁,每丁岁徵银五钱四分,在城驿站编为二十马头,每马人丁五十六丁,每丁岁徵银二钱五分,相沿至今穷丁无力输,将致官役代为赔补,至是除之。
五年,戸部言:「每岁造报民数,若俱照编审之法,未免烦扰。直省各州县设立保甲门牌,土著流寓,原有册籍可稽,若除去流寓将土著造报,即可得其实数。应令各督抚于每年十一月将戸口数与榖数,一并造报,番疆苗界不入编审者,不在此例」。从之。
又令奉天府寄寓人民愿入籍者听,不愿者,限十年内回籍。至十五年,议准奉天流民归籍之期,已满十年,其不愿入籍而未经回籍者,令查出速行遣回,并令奉天沿海地方官多拨兵役稽察,不许内地人民私自出口。山海闗、喜峰口及九边门,亦令一体严禁。
十年,定山西地丁摊徵分徵之例。戸部议准山西丁粮分办贫民,偏累尚多,而丁随地徵有势所难行者。今将太原等十八县丁银全摊入地亩,每粮一石,徵丁银一分八厘至二钱二分二厘,每赋银一两,徵丁银一钱四分七厘九毫至三钱三分八厘零不等。交城等十五州县丁银一半摊入地亩,宁乡等二县丁银照下则徵收馀银摊入地亩。浑源等二州县丁银摊入三分之一,河曲县丁银摊入十分之一。吉州以无业苦丁摊入地亩,其馀阳曲等二十州县,或贸易民多,或民贫地瘠,或田多沙鹻,或多徵本色,仍宜地丁分办,就中别有屯丁徭银之处,仍摊入屯地徵收。
十一年,
谕:「向来江西省编审,丁男之外又有妇女,盖縁从前有盐钞一项,分给小戸,计口纳钞。既有妇女应徵之项,则不得不稽其存亡增减,是以入于编审之内。今盐钞久经摊入地粮,则妇女已无可徵之项,何必存此编审虚名,徒滋扰累。嗣后编审妇女,著停止。
十二年,定福建台湾府丁银匀入官庄田园内徵收,其番民祇就丁纳银如旧所种田,概不徵赋。十四年,总计直省人丁共一万七千七百四十九万五千三十有九口。
直𨽻人丁一千三百九十三万三千二百五十八。奉天人丁四十万六千五百十一。
江南、江苏人丁二千有九十七万二千四百三十七。
安徽人丁二千一百五十六万七千九百二十九。山西人丁九百五十万九千二百六十六。
山东人丁二千四百有一万一千八百二十九。河南人丁一千二百八十四万七千七百有九,陜西西安人丁六百七十三万四千一百五十八。甘肃人丁五百七十万九千五百二十六。
浙江人丁一千一百八十七万七千四百三十六。江西人丁八百四十二万八千二百有五。
湖广、湖北人丁七百五十二万七千四百八十六,湖南人丁八百六十七万二千四百三十三,四川人丁二百五十万六千七百八十,福建人丁七百六十二万有四百二十九,广东人丁六百四十六万有六百三十八,广西人丁三百六十八万七千七百二十五,云南人丁一百九十四万六千一百七十三,贵州人丁三百有七万五千一百十一。十八年,总计直省人丁共一万有二百七十五万口。
直𨽻人丁九百三十七万四千二百十七,奉天人丁二十二万一千七百四十二,江南、江苏人丁一千二百六十一万八千九百八十七。
安徽人丁一千二百四十三万五千三百六十一,山西人丁五百十六万二千三百五十一。
山东人丁一千二百七十六万九千八百七十二。河南人丁七百十一万四千三百四十六。
陜西西安人丁三百八十五万一千有四十三,甘肃人丁二百十三万三千二百二十二,浙江人丁八百六十六万二千八百有八,江西人丁五百有五万五千二百五十一,湖广、湖北人丁四百五十六万八千八百六十,湖南人丁四百三十三万六千三百三十二,四川人丁一百三十六万八千四百九十六,福建人丁四百七十一万三百三十九,广东人丁三百九十六万九千二百四十八,广西人丁一百九十七万五千六百十九,云南人丁一百万三千有五十八。
贵州人丁一百四十一万八千八百四十八。二十二年,更定保甲之法:一、顺天府五城所属村庄,暨直省各州县乡村,每戸岁给门牌十戸为牌竒零,散处通融编列
,立牌长十牌为甲立甲长。三年,更代十甲为保立保长一年,更代士民公举诚实识字,及有身家之人,报官㸃充地方官,不得派办别差。凡甲内有盗窃邪教、赌博、赌具、●逃、奸拐、私铸、私销、私盐、踩麴、贩卖硝磺,并私立名色敛财聚会等事,及面生可疑、形迹诡秘之徒,责令専司查报戸口,迁移登耗,责令随时报明,于门牌内改换填给。一、绅衿之家与齐民一体编列。 一,旗、民杂处村庄,一体编列将旗,分戸名并所𨽻领催屯目注明。旗人。民人有犯,许互相举首,地方官会同理事同知办理。至各省驻防营内商民贸易居住,及官兵雇用人役,均另编牌册,仍报明理事㕔查核。 一,边外蒙古地方种地民人,设立牌头总甲及十家长等,如有偷窃为匪,及隠匿内地逃人者,责令查报。 一,凡客民在内地开张贸易,或置有产业者,与土著一例顺编其往来商贾,踪迹无定,责令客长查察。 一、盐场井灶,另编排甲,所雇工人,随灶戸填注,责令场员督查。 一矿厂丁戸,责令厂员督率厂商课长,及峒长、炉头等编查。各处煤窑,责令雇主将佣工人等册报地方查核。 一、各省山居棚民,按戸编册,责成地主并保甲结报。广东省寮民,每寮给牌,互相保结。其招佃搭寮者,责令业主呈报。 一、沿海等省商渔船只,取具澳甲族邻保结,报官准造完日,由官验明,给照商船,将船主、舵工、水手年貌籍贯,并填照内出洋时,取具各船互结,至汛口照验放行渔船止填船主年貌籍贯,至泛口查明舵工、水手名数,官为填注。倘有租船出洋,为匪将船主、澳甲分别治罪。如船主实有事故,别令亲族押驾者赴官呈明,填入照内准行。未呈明者,即以顶冒论。其内洋采捕小艇,责令澳甲稽查至内河一切船只,于船尾设立粉牌,责令埠头查察。其渔船网戸水次搭棚趁食之民,均归就近保甲管束。 一,苗疆寄籍内地,久经编入民甲者,照民人一例编查。其馀各处苗猺,责令千百戸及头人、峒长等稽查约束。 一、云南省有夷人与民人错处者,一体编入保甲,其依山傍水,自成村落及悬崕宻箐内搭寮居处者,责令管事头目造册稽查。 一、外省入川民人,同土著一例编查,如系依亲佃种者,即附于田主戸内。倘有不安本分及来厯不明者,报官递回原籍。 一,甘肃省畨子土民,责成土司查察系地方官管辖者,令该管头目编查,地方官给牌另册造报。其四川省改土归流各畨寨,责令乡约甲长等教化畨民,稽查奸匪,均听抚夷掌堡管束。 一、寺观僧道,责令僧纲、道纪按季册报。如有游方僧道、形迹可疑,及为匪不法者,禀官查逐。其各省回民,令礼拜寺掌教稽查。 一,外来流丐保正督率丐头稽查,少壮者,询明籍贯递回原籍安插,其馀归入栖流等所管束。是年,总计直省人丁共一万九千三十四万八千三百二十八口。
直𨽻人丁一千四百三十七万七千一百六十八,奉天人丁四十二万八千五十六。
江苏省人丁二千二百六十三万八千七百六十六。
安徽省人丁二千二百四十三万一千九百八十二。
江西省人丁九百一十万八千六百一十五。浙江省人丁一千四百六十二万五千六百七十七。
福建省人丁七百九十七万七千六百八十六,湖北省人丁七百九十五万七千三百有四。谨按湖北省于乾隆二十四年编审,此系每年例奏丁数,其编审数目另载二十四年,总数下,二十七年同此。
湖南省人丁八百七十六万二千七百二十六。山东省人丁二千四百七十四万五千五百四十九。
河南省人丁一千六百有三万四千四百一十二。山西省人丁九百六十五万四千二百三十四。陜西省人丁七百有八万一千八百四十六,甘肃省人丁五百九十四万一千六百九十九,四川省人丁二百六十八万二千八百九十三,广东省人丁六百六十九万九千五百一十七,广西省人丁三百八十五万一百三十六,云南省人丁二百有一万四千四百八十三,贵州省人丁三百三十三万五千五百七十九。二十四年,总计直省人丁一万九千四百七十九万一千八百五十九口。是年,湖北省编审人丁八百二万四千九百七十八
。二十六年,定归化城等处禁止私垦例。凡归化城大青山十五峪三百馀戸垦地民人,令归化城都统派员会同地方官按年巡查,倘于现有民人外,再多容留一人,违禁私垦地亩,将容留及私垦之人,递回原籍治罪。
又定番界苗疆禁例。 一、台湾流寓民人,自去年停止搬眷之后,不准内地民人私行偷渡。 一、台湾民人不得与番人结亲,违者离异。其从前已娶生子者,不许往来番社。 一、民人无故擅入苗地,及苗人无故擅入民地,均照例治罪,其民人有往苗地贸易者,取具行戸邻右保结报官给照,令塘汛验放,逾期不出,严查究拟。
二十七年,定宁古塔等处禁止流民例。凡宁古塔地方开档家奴,及官庄年满除入民籍人等,系世守居住不能迁移者,令照旧种地纳粮。其本年查出之宁古塔种地流民安插吉林乌拉、伯都讷等处,将丈出馀地拨给耕种入籍纳粮。吉林乌拉、伯都讷种地流民,编入里甲,入册交粮。嗣后倘复有流民潜入境地者,将看守边门官员严㕘议处。是年编审总计直省人丁二万有四十七万三千二百七十五口。
直隶人丁一千六百一十三万二千四百五十四。奉天人丁六十七万四千七百三十五。
江苏省人丁二千三百二十八万四千三百九十七。
安徽省人丁二千二百八十四万八千四百十一。江西省人丁一千一百有六万九千六十一。浙江省人丁一千五百六十一万二千三百五十六。
福建省人丁八百有六万五千二百八十八,湖北省人丁八百十三万七千九百四十七,湖南省人丁八百八十五万四千六百有八。山东省人丁二千五百二十九万二千六百八十三。
河南省人丁一千六百三十九万八千六百有七,山西省人丁一千二十三万九千九百有七,陜西省人丁七百二十九万七千四百一十五,甘肃省人丁七百四十七万九百二十九,四川省人丁二百八十万二千九百九十九,广东省人丁六百八十一万八千九百三十一,广西省人丁三百九十七万二千六百五十三,云南省人丁二百有八万八千七百四十六,贵州省人丁三百四十一万一千一百四十八。二十八年,定稽查江西、安徽、浙江等省棚民之例。凡各省棚民除有家室者,准其𨽻籍编入保甲外,其馀单身赁垦之人,令于原籍州县领给印票,并有认识亲族保领,方准租种安插,倘有转相顶替及来厯不明之人,责成保人互相纠察,举报究治。至现在单身棚民已经种地者,责成有家棚民取具切实保状。如无人保结者,即令押回原籍。二十九年,总计直省人丁二万五百五十九万一千一十七口是年,湖北省编审人丁八百二十三万一千八百一十六
。
三十二年,军机大臣议:「准发送乌噜木齐人犯,原犯死罪减等发遣者,作为五年。原犯军流改发及种地当差者,作为三年,准入民籍,将伊等安插昌吉、河东旧堡,指给地亩耕种纳粮等因。从之。是年,总计直省人丁二万有九百八十三万九千五百四十六口。
直隶人丁一千六百六十九万有五百七十三。奉天人丁七十一万三千四百八十五。
江苏省人丁二千三百七十七万九千八百十二。安徽省人丁二千三百三十五万五千一百四十一。
江西省人丁一千一百五十四万有三百六十九,浙江省人丁一千六百五十二万三千七百三十六。
福建省人丁八百有九万四千二百九十四,湖北省人丁八百三十九万九千六百五十二。湖南省人丁八百九十九万七千有二十二。山东省人丁二千五百六十三万四千五百六十六。
河南省人丁一千六百五十六万二千八百八十九。
山西省人丁一千有四十六万八千三百四十八。陜西省人丁七百三十四万八千五百六十五。甘肃省人丁一千一百五十三万七千五百三十九。
四川省人丁二百九十五万八千二百七十一,广东省人丁六百九十三万八千八百五十五,广西省人丁四百七十万六千一百七十六,云南省人丁二百十四万八千五百九十七,贵州省人丁三百四十四万一千六百五十六。三十三年,御史张光宪奏请设立大姓族长,谕曰:「民间戸族繁甚,其中不逞之徒,每因自恃人众,滋生事端。向来聚众械斗,各案大半,起于大姓,乃其明验。惟在地方官实力弹压,有犯必惩,以靖嚣凌之习,政体不过如是。若于各戸専立族长,名目无论,同宗桀骜子弟,未必遽能受其约束。甚者所主非人,必至藉端把持,倚强锄弱,重为乡曲之累,正所谓杜弊转以滋弊也。张光宪所请不可行。
臣
等谨按雍正四年有选立族正之例,本因苗疆村堡聚族满百人以上保甲或不能徧查,乃选族中人品刚方者立为族正,以稽察匪类。葢因地制宜,非通行之制也。若大姓皆立族长,反滋弊端,睿虑精详,是在守土者遵奉力行,自可化嚣凌之习云尔。
又湖北巡抚程焘奏言:清理郧阳山地,并咨陜西、河南二省,转饬界连郧阳各州县,查明所豁山地界趾,设立保甲,稽查奸匪」。部议从之。
三十四年,戸部议:「准吉林将军传良奏,阿勒楚喀拉林地方查出流民二百四十二戸,俱自雍正四年至乾隆二十二年,陆续存住在二十七年,定议之前,请限一年尽行驱逐。至伯都讷地方,每戸拨给空甸一具,令其入籍垦种,二年后纳粮」。从之。臣
等:谨按戸部则例载吉林、宁古、塔、伯都讷、阿勒楚喀、拉林等地方,不准无籍流民前往私垦,责成边门官严行查禁。除各该处于例前安插各戸外乾隆二十七年以前
后经查有流民,将看守邉门官严㕘议处。今查出流民在二十七年之前,故准令入籍垦种,一例安插,俾无失所云。
三十六年,礼部会同戸部议:「准陜西学政刘墫奏:山陜等省乐戸丐戸,请定禁例案内酌议削籍之乐戸丐戸,原系改业为良,报官存案,如果祓濯旧污,阅时久逺,为里党所共知者,自不便阻其向上之路,应请以报官改业之人为始,下逮四世本族亲支,皆系清白自守,方准报捐应试,该管州县,取具亲党邻里甘结,听其自便不许无赖之徒,藉端攻讦,若系本身脱籍,或系一二世及亲伯叔姑姊尚习猥业者。一概不许滥厕士类,侥幸出身,至广东之蛋戸,浙江之九姓渔戸,及各省凡有似此者,悉令该地方照此办理。但此等甫经改业之戸,惟不准遽行报捐应试,至于耕读工,商业已为良应,悉从其便。如有势豪土棍,藉端欺压讹诈者,该地方官仍严行查禁惩治,以儆刁风。以安良善等因疏入,从之。
臣
等谨按山陜等省乐戸,其先世因明建文末不附燕兵被害,编为乐籍,世世不得自拔为良。民相沿日久,至雍正元年荷䝉。
世宗宪皇帝沛寛大之诏,除籍为良。八年,又以苏州府之常熟、昭文二县丐戸,与浙江惰民无异,亦准其削。
除丐籍葢俱已仰沐。
鸿恩予以自新之路矣,至是因学臣之请,复䝉谕㫖,准于四世以后,令其报捐应试,且推及广东之蛋戸、浙江之九姓渔戸等,一例办理,凡此微贱编氓,抑何幸䝉?
圣朝之寛典也哉!
是年,总计直省人丁二万一千四百六十万有三百五十六口。
直𨽻人,丁一千六百七十七万有二百八十三。奉天人丁七十五万有八百九十六。
江苏省人丁二千四百二十七万七千七百五十五。
安徽省人丁二千三百六十八万三千五百。江西省人丁一千一百七十四万五千一百九十六。
浙江省人丁一千七百有九万二千三百二十三。福建省人丁八百十七万有六百三十。
湖北省人丁八百五十三万二千一百八十七。湖南省人丁九百有八万二千四十六。
山东省人丁二千五百九十九万九千五百九十九。
河南省人丁一千六百六十七万八千五百有六。山西省人丁一千有六十二万六千四百四十八。陜西省人丁七百四十二万五千四百四十五。甘肃省人丁一千三百二十一万五千八百九十一。
四川省人丁三百有六万八千一百九十九。广东省人丁七百有二万一千三百有四,广西省人丁四百七十九万四千四百九十三。云南省人丁二百二十万七千六百五十,贵州省人丁三百四十五万八千有五。三十七年,戸部议:「四川总督桂林奏,川省各府㕔州县土司戸口人丁额数,按册开各数目,分别核算,实在新旧人丁并流寓戸口均属相符。令该督照例归入地亩项,下按额造地丁,奏销册内题报查核」。疏入奉。
㫖允行。
四十年,
谕:「朕前谕令将发遣之,曾为职官及举贡生监出身者,免其为奴于戍所,另编入旗戸,当差系指寻常为奴遣犯而言其真正反叛及强盗免死减等人犯原㫖,即在开除不办之例。若吕留良子孙系大逆重犯,縁坐即属反叛,岂可援轻罪?有职人员概免为奴出戸,致令逆恶馀孽得仍窜籍,良民实不足以示惩创,而申法纪著交刑部存记。嗣后如遇办理,此等大逆縁坐之案,不特举贡生监,不应减免,即职官甚大者既为逆犯,子孙罪在不赦,不当复为区别。所有吕懿兼、吕敷先二犯及其家属俱发往黑龙江,给与披甲之人为奴。
臣
等谨按:逆犯縁坐,罪在不宥,我皇上慎理庶狱,轻重一视其人之自取,所谓雨露雷霆,㒺非奉若!
天道以昭平允,如吕留良子孙作为另户,是与寻常为奴,遣犯无异,洵未足以申。
国宪而垂烱戒。
圣谕煌煌,允为明罚,敕法之极轨矣。又
谕直省滋生戸口,向惟册报戸部,朕临御之初,即饬各督抚,岁计一省戸口食榖实数于仲冬,具摺以闻,并缮册由部臣彚核以进,盖仿周礼司民掌登民数拜献于王」之意,即藉以验海宇,富庶丰盈,景象法至善也。顾行之日久,有司视为具文,大吏亦忽不加察榖数,尚有仓储可核,而民数则量为加増所报之摺,及册竟有不及实数什之二三者,其何以体朕周知天下民生本计之心乎?我国家。
累洽重熙,百三十馀年于兹,休养滋息,盛于往牒,且我皇祖恩㫖,以生齿日繁,人民永不加赋,其利甚溥,闾阎安享,升平乐利,阜宁岁计,倍有增益,讵可不确核以登纪,盛世殷繁之盛乎?现今直省通查保甲,所在戸口人数,俱稽考成编,无难按籍而计,嗣后各督抚务饬所属,具实在民数,上之督抚督抚彚摺上之于朝,朕以时披览,既可悉亿兆阜成之概,而直省编查保甲之尽心与否,即于此可察焉,其敬体而力,行之毋忽。又
谕:「据陈辉祖所称从前厯办民数册,如应城一县,每岁只报滋生八口应山、枣阳,只报二十馀口及五六七口,且岁岁滋生数目,一律雷同等语,实属荒唐,可笑各省岁报名数,因以验盛世闾阎繁庶之徵,自当按年确核,岂有一县之大,每岁仅报滋生数口之理,可见地方有司,向竟视为具文,而厯任督抚,亦任其随意填造,不复加查,似此率略相沿,成何事体?现据陈辉祖另摺奏,请将本年民数限于明岁缮进,以期核实。湖广通省如此,各直省大略相同,前曾降㫖令督抚将实在民数通核上陈,但恐各督抚等泥于岁底奏报之期,尚不免草率从事,仍属有名无实,所有本年各省应进民册,均著展至明年年底缮进,俾得从容确核,以期得实。嗣后每年奏报人民,各该督抚务率属员实力奉行,勿再如前约略开造,倘仍因循疏漏,查出定当,予以处分。
臣
等谨按编查保甲,葢本《周礼比闾什伍遗法,用以周知天下生民之数我。
国家
列圣相承,奉行勿替,乃相沿既久,有司视为具文,致直省滋生,戸口报摺及册,俱无足凭,且有如湖北应城。
等县每岁只报滋生数口,而岁岁数目一律雷,同之,甚者兹奉。
谕㫖展限,核实彚奏,自当实力奉行,庶几闾阎蕃庶之徵悉登于
天府矣。
四十一年,总计直省人丁共二万六千八百二十三万八千一百八十一。
直𨽻人丁二千有五十六万七千一百七十五。奉天人丁七十六万四千四百四十。
吉林人丁七万四千六百三十一。江苏省人丁二千八百八十万有七千六百二十八。
安徽省人丁二千七百五十六万六千九百二十九。
江西省人丁一千六百八十四万八千九百有五。浙江省人丁一千九百三十六万四千六百二十,福建省人丁一千一百二十一万九千八百八十七。
湖北省人丁一千四百八十一万五千一百二十八。
湖南省人丁一千四百九十八万九千七百七十七。
山东省人丁二千一百四十九万七千四百三十。河南省人丁一千九百八十五万八千有五十三。山西省人丁一千二百五十万有三千四百十五。陜西省人丁八百十九万三千有五十九。
甘肃省人丁一千五百有六万八千四百七十二,四川省人丁七百七十八万九千七百九十一,广东省人丁一千四百八十二万有七百三十二,广西省人丁五百三十八万一千九百八十四,云南省人丁三百十万二千九百四十八,贵州省人丁五百万有三千一百七十七。四十二年,云贵总督李侍尧条奏:「滇省永昌之路江、顺宁之缅、宁二处,皆属通达各边总汇,应特派员弁専司稽察,遇有江楚客民,即驱令北回。其向来居住近边之人,或耕或贩,查明现在共若千戸男妇共若干口,仿照内地保甲之例,编造寄籍册档,登造年貌,互相保结,并严禁与附近□夷结亲。如有进闗回籍等事,俱用互结报明,官给印票,闗口验明放行。回滇时,仍验票放出。若无印票,概不准以探亲觅友藉词出外,各员弁混放偷漏,查明㕘处至沿边各处,如永昌、腾越、顺宁、缅宁、南甸、龙陵一带,所有本籍民人保甲,亦应严为稽核,毋许混匿。江楚客民,有则从严惩治。疏入得。
㫖允行。
四十五年,总计直省人丁二万七千七百五十五万四千四百三十一口。
直𨽻人丁二千一百五十二万九千八百六十四。奉天人丁七十八万一千有九十三。
吉林人丁一十三万五千八百二十七。江苏省,人丁二千九百四十九万五千五百有三。安徽省人丁二千八百有八万五千三百六十六,江西省人丁一千八百有四万九千二百六十八,浙江省人丁二千有四十九万四千一百五十二,福建省人丁一千一百九十八万有十二。
湖北省人丁一千六百有二万一千有六十九。湖南省人丁一千五百四十二万三千八百四十二。
山东省人丁二千一百七十六万三千有八十五。河南省人丁二千有二十七万五千二百六十三。山西省人丁一千二百八十六万四千七百九十二。
陜西省人丁八百二十三万七千八百八十七。甘肃省人丁一千五百十三万六千八百八十二。巴里坤、乌噜木齐等处人丁八万八千四百四十四。
四川省人丁七百九十四万七千七百六十二。广东省人丁一千五百二十一万一千九百六十。广西省,人丁五百七十四万九千九百九十七。云南省人丁三百二十万有一千二百有六。贵州省人丁五百有八万一千一百五十七。四十。八年,总计直省人丁共二万八千四百有三万三千七百八十五。
直𨽻人丁二千二百二十六万三千三百六十九,奉天人丁七十九万七千四百九十。
吉林人丁十四万二千二百二十。江苏省人丁三千有三十六万有九百十一。安徽省人丁二千八百四十五万六千二百十七。江西省人丁一千八百五十一万一千六百二十二。
浙江省人丁二千一百有三万五千有八十二,福建省人丁一千二百三十九万九千四百五十六。
湖北省人丁一千七百十五万五千有十八。湖南省人丁一千五百六十七万六千四百八十八。
山东省人丁二千二百有一万二千六百六十一。河南省人丁二千有五十五万二千五百九十二。山西省人丁一千三百有三万六千五百五十六。陜西省人丁八百二十五万九千有八十一,甘肃省人丁一千五百十五万九千一百有一,四川省人丁八百十四万二千四百八十七。广东省人丁一千五百六十三万四千五百二十,广西省人丁六百有三万四千有三。
云南省人丁三百二十九万四千一百四十七,贵州省人丁五百十一万有七百六十四臣
等。谨按古今戸口之数,三代以前,杳逺莫考。通典》载夏后、成康之盛,口数仅千三百馀万,要亦后儒以意揣之,未足深信。三代以下,有天下长久者,莫如汉、唐、宋、明,拓地最广者莫如元。今以史志人戸之数考之,西汉则千二百二十三万三千有六十二后,汉则千六百有七万九百有六,唐则九百六万九千一百五十四,宋则二千一万九千五十元则千三百四十三万三百二十二,明则千二百九十七万二千九百七十四。皆举当时极盛之数,然犹逺不逮我。
朝之繁庶,其故何也?葢自太祖
太宗龙兴东土,即以不嗜杀人为本。世祖承明季,冦乱之后,人归。
真主遂定鼎京师,命将四出,数年之间,海内一统,穷乡僻裔,咸登戸版,曾未有兵戈蹂躏之苦嗣是。
圣祖
世宗暨我
皇上圣圣相承,休养生息,若保赤子,抚之者至厚,教之者至周百馀年来,丁男不知兵革之患,亭障从无烽燧之警,而且年丰人乐,无有夭札疵疠,转徙颠踣,以至凋耗者。祖孙父子,生育繁衍,迄于云仍,永为太平之民。是以乾隆元年以来,直省生齿之版登于天府者,较汉、唐、宋、元明之极盛,且增数倍之多,而八旗之壮丁、外藩之臣庶,新辟之版章,尚不在此数焉而我。
皇上宵旰忧勤,轸恤民隠,所以富而教之者,益详且备,自今以始,丁中黄小之数,岁有增益,至于不可纪极,猗欤盛哉!
皇朝文献通考》卷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