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十二《宗庙考》六
太庙
时享
臣
等谨按马端临宗庙考立祭祀时享门,其下旁注「荐新二字。所谓祭祀者,递详列代庙礼之名义,制度、仪器,而时享与荐新,亦即随文以错见。至唐及宋,始胪亲飨之数,且时享荐新,分録其仪注。此固皆庙之正祭也,而因事祗告者,则上附于郊社考之告祭,门兹恭校。
本朝典䇿仰见我。
列圣垂模
皇上敬勤绍绪,每岁时享,必亲举行,而礼制之隆,随时酌定,广大精微,条理具备,至矣哉!
太庙之礼,贻则于万年亿年者矣。谨依甲子详为编次,考古未有若斯之盛者。马考具在,可覆核也,若夫荐。
新则顺治十四年后,恭行于。
奉先殿一切定礼自归。
奉先殿仪备列焉。
顺治元年九月庚戌,定。
宗庙乐章六奏用「平」字,从大学士冯铨、谢升、洪承畴等之议也详见《乐考》
。
二年正月辛卯,定。
万寿节祭。
太庙仪,礼部言:「故明旧例,凡遇万寿节,亲诣奉先殿上香行礼。又遣官祭陵上香烛、供酒果,不读祝得。
㫖祭。
太庙如。
奉先殿礼仪读祝致祭。
福陵
昭陵
四祖庙,止上香烛,供酒果,不必读祝。京师建立。
太庙始以
盛京
太庙崇称为
四祖庙,寻以二月丁巳,礼部言:「凡遇清明等节,应令驻防盛京总管,分率城守章京往祭」。
福陵
昭陵东京、兴、京。
祖陵令城守官奠祭。
盛京
四祖庙,令守庙总管官献酒果」。从之。葢追尊四祖考皇帝。
四祖妣皇后,《奉安》
神主于
京师。
太庙实以五年十一月戊辰冬至,而是年七月庚戌朔,十二月戊申岁暮,三年七月乙巳朔,皆遣官诣。
盛京祭
四祖庙云。
癸丑,以
万寿节,遣官祭。
太庙
臣
等谨按,自是年定。
万寿节祭。
太庙仪即以是月遣官祭,嗣于三年正月丁丑至十七年正月乙酉,每岁以
万寿节。祭
「太庙皆遣官。
闰六月癸巳,定秋祭。
太庙。
盛京
四祖庙,以七月朔用牛羊。礼部言:本朝旧例秋祭。
太庙于七月十五日用牛羊,是日,福陵献酒果香烛。故明例于七月朔祭太庙,用牛羊。是日,各陵不献酒果香烛,以七月十五日祭。陵用牛羊。
是日,太庙不献酒果香,烛得。
㫖
太庙
盛京
四祖庙俱照故明例,以七月朔用牛羊致祭。是日陵上不必献酒果香烛,中元节仍用牛羊祭陵是日
太庙
盛京
四祖庙不必献酒果、香烛。丙午,増设满读祝官,礼部言请坛」。
庙读祝,停读汉文,止读满文,仍増设满、读祝官八员,一切典礼俱照。
本朝旧制行」。从之。
十月己亥定。
亲祭仪礼部言:
圜丘
方泽
社稷三坛,如遇。
亲祭应照,故明例,增用牛一,仍进胙肉福酒。其迎神、送神令鸣,赞官赞唱,遣官代祭,则止如祭。
太庙虽
亲祭亦不增用牛,不献福胙。不赞迎神、送神,以太庙神位前供献牛肉,颁赐诸王、贝勒」。从之。三年正月癸卯,定。
盛京
祖庙牲,凡岁除,清明及庆贺,祭如京师例,牲用生。
四年三月丁卯,定荐熟牛停止进胙肉,内院、礼部㑹同议奏我。
朝享
太庙例,主祭官举帛、举爵、捧献官陈设,仍以胙牛一进,上今祭。
太庙应荐,熟牛在庙门奏乐。至于进上胙肉,应停止。其帛爵,仍照例令捧献官陈设,至祭兴京。
五祖神主亦应如。
太庙仪。从之。
八年二月癸未,定。
亲祭
太庙进胙肉福酒如祀。
圜丘仪。
三月己丑,定乐舞,从礼部之请也。详见乐考》。
癸卯,定斋戒规。凡祀。
太庙斋戒三日
上亲诣,或遣官恭代,俱于太和殿设斋戒牌,铜人各衙门亦设斋戒牌,不理刑名,若有𦂳急事务,仍办理。
大内及宗室并斋,戒官家不祀神,如上躬飨。
太庙和硕,亲王以下陪祀官以上,俱于家斋戒,如遣官恭代则。
上斋戒和。硕亲王以下、辅国公以上,不必斋戒。陪祀官斋戒如前。
六月乙丑,定。
太庙祀典,岁暮祭大建于二十九日,小建于二十八日。其清明祭,各官不必陪祀,祭肉用生。
十三年三月乙酉,定斋戒规。礼部言:「前此清明节享。
太庙惟主祭大臣并执事官,各斋戒三日致祭。近查明朝清明节祀典,并不斋戒。嗣后应令主祭官分献官」。
礼部、太常寺执事官,先期斋戒一日,著为令。从之。六月甲辰,定祭。
太庙日
驾于黎明,出宫
十四年十一月乙巳。
命礼部修乐器。详见乐考。
臣
等。谨按顺治初年。
太庙祭祀之礼,岁以正月,孟春与万寿节,二三月清明节,四月朔,七月朔,十月朔,十二月岁暮凡七。自十六年七月定举行祫祭,其年十二月。
甲寅,以岁暮祫祭,遣官祗告。越日,乙卯。
世祖章皇帝亲诣行礼,实为
太庙祫祭之始,是十六年以前凡十二月,岁暮之祭,皆时享也,兹谨彚时享。
亲诣之年月,日纪于编。
世祖章皇帝在位十八年,时享太庙。
亲诣行礼二十八。
顺治二年七月庚戌朔,三年七月乙巳朔。
四年十二月丙寅岁暮。五年三月丁未,清明节。
七年七月壬子朔,八年十月乙巳朔。
九年七月庚午朔,九年十月己亥朔。
九年十二月丙寅,岁暮。十年正月甲戌孟春。
十年七月甲午朔,十年十月癸亥朔。
十年十二月庚寅岁暮,十一年正月丁酉,孟春。
十一年七月戊子朔,十一年十月丁巳朔。
十二年十月辛亥朔,十三年七月丁未朔。
十三年十月乙亥朔,岁暮,十三年十二月壬寅,十四年正月庚戌,孟春十四年四月癸酉朔。
十四年七月壬寅朔,十四年十月庚午朔。
十五年正月丙午,孟春十六年正月丁酉,孟春。
十六年七月庚申朔,春十七年正月甲子孟。
康熙十一年正月乙丑。
饬太常寺习礼乐。详见乐考。
十二年九月丙申,定祭时与斋戒处。先是,八月丁巳。
谕礼部。
坛
庙祭祀,国家大典,必仪文详备,允符礼制,乃可肃将诚敬,昭格神明。其致祭、时辰、斋戒处所,稽诸往代,各有定制。尔部详察典礼,酌议妥确以闻」。至是,议覆考。
太宗文皇帝时祭
庙用黎明再考,歴代致斋,俱于别殿。今请皇上于别殿斋戒」。从之互见《郊社考》
。
十二月甲寅,定执事官及乐舞生。先是,庚子,谕礼部太常寺:
坛
庙禋祀,理宜严肃,今观祭祀执事之人过多,殊为烦杂。应酌量裁减,务令肃清」。至是,议覆祭。
庙执事之人及乐舞生,今已遵㫖酌量裁减,再考。㑹典祭时,祗有监察御史侍立之例,其礼部汉堂官应按班行礼,停其侍立得」。
㫖是。
十八年五月,以改营。
奉先殿恭奉。
列祖
列后神牌暂安。
太庙遣官祗告。
太庙
二十年正月辛巳。
饬纠陪祭官。
谕都察院:「祭祀以奉上下神祇,理宜敬慎。近见陪祭各官,迹涉慢易,班行不整,笑语自如,殊失执事有恪之道尔。衙门职在察核,未见指名㕘奏,所司何事?其严饬之」。二月甲午,以
奉先殿工竣,遣官祗告。
太庙乙未恭奉。
列祖
列后神牌还御。
二十一年六月,定乐章详见《乐考》
。二十四年正月癸酉。
命司祝髙读。
御名是日孟春。
圣祖仁皇帝亲享。
太庙礼毕。
顾内阁学士席尔逹、太常寺卿葛思泰曰:「往见赞礼郎,宣读祝版至朕名,声辄不扬,父前子名,前经所载,朕对越之次,惟惧诚敬,稍有未至,无以昭格神灵,为子孙者,通名于祖父,岂可渉于慢易!嗣后俱应髙声朗读,无庸顾忌」。
辛巳,定执事官奉福胙趋走仪,更赞次献为亚献。是日
圣祖仁皇帝
祈谷于
上帝礼毕。
顾内阁学士席尔达、太常寺卿葛思泰曰:「前见太庙致祭时,执事官奉福胙,由两神位间趋走于尊祖敬。
宗之意未协,尔等曽稽旧例否?」席尔达等奏太常寺纪书礼部㑹典俱未载。
上曰:「对越」。
祖宗典礼甚钜,惟严肃不懈,始可荐馨。在庙奔走之人,亦当诚敬将事,共襄大礼,不应稍有䙝慢,且亚献礼俱唱为次献,亦与汉文不符。尔等㑹同内阁礼部察例奏闻」。寻太常寺等衙门议覆,执事各官应从外旁趋走,唱次献应,改为亚献得。
㫖是。
二十五年十二月癸亥,定陪祭官并饬严纠仪。先是,十一月丙申。
谕礼部朕敬」
天奉。
祖郊祀庙飨,必精白厥心。竭诚致慎,庶几有孚昭格。用洽明禋,朕于祭祀。
坛
庙每躬诣行礼,未尝不斋明祓濯,实图感通。凡从事于祀典者,皆宜表里精诚,䖍尽职掌。近见执事陪祭各官,间有因循怠忽,视为具文,不能尽志致悫,共效昭事之忱,殊为非礼。嗣后务俾各秉诚心,克恭祀事,凡行礼仪节,始终整肃,毋得慢易,用副朕敬。
天奉。
祖至意作,何再加通饬,永可遵行,著九卿、詹事、科道㑹同详加,确议具奏」。至是,议覆其陪祭。
太庙官员,俱不照加级,武官公以下㕘领阿达哈哈番。以上文官尚书以下,郎中以上满科道,汉六科掌印。
给事中、武官㕘将游击以上,令其陪祭。有髙声喧语失仪者,监察御史、礼部官员即指名题㕘,如坛例行。
上曰:「这所议妥,当著如议。凡祭祀时,特遣御史监礼纠劾。今观御史,不过左右顾盻,聊以充数,未尝纠㕘一人,且非特诸臣而已,即朕设有不敬处,亦当举奏也」。
三十八年十二月壬午定元旦。
圣节恭祭
四祖即于
太庙后殿照
奉先殿典礼遣官致祭详见《殿门奉先》
。五十三年正月己未。
命重修乐器和硕、諴亲王允祉等董其事。六十年三月。
圣祖仁皇帝,万寿圣节
命。
皇四子和硕雍亲王宪皇帝、世宗 庙讳
,祭太庙后殿。先是戊辰,太常寺奏万寿节,请遣官祭。
太庙后殿得。
㫖
天
地
太庙
社稷俱系大祭,理宜敬谨,必将知进退之节,威仪可观之大臣,遣往行礼方善。著大学士等,㑹同礼部,将诸皇子及王以下大臣等另行开列具奏」。庚午,大学士等谨将已封,诸皇子另开一摺,诸王、贝勒、公、内、大臣、都统等又开一摺具奏。
上朱笔圈,出交太常寺,遇祭祀时请㫖,寻太常寺以万寿节遣官祭。
太庙后殿请。
上命。
皇四子和硕雍亲王宪皇帝世宗 庙讳
行礼圣祖仁皇帝在位六十一年,时享太庙。
亲诣行礼八十二
康熙元年正月乙酉,三年十月己未朔
。
四年十月癸丑朔,五年四月辛亥朔。
六年正月乙酉朔,六年十月壬申。
七年正月丁未,七年四月己巳
。
七年七月戊戌朔,七年十月丙寅朔。
八年正月癸卯朔,八年七月壬辰。
八年十月辛酉朔,九年正月丁酉。
。
九年四月丁亥朔,九年七月乙卯朔。
九年十月乙酉朔,十年正月戊午。
十年四月壬午朔,十年七月庚戌朔。
十一年正月乙卯朔,十一年七月甲辰。
十二年正月丁丑朔,十二年四月庚子。
十二年七月戊辰朔,十二年十月丁酉朔
。
十三年正月癸酉朔,十三年四月乙未。
十四年正月乙丑朔,十四年四月己丑。
十四年七月丁亥朔,十四年十月乙卯朔。
十五年正月己丑朔,十五年四月癸丑。
十五年七月辛巳朔,十五年十月庚戌朔。
十六年四月丁未朔,十六年七月丙子朔。
十七年正月庚辰朔,十七年七月己亥。
十七年十月戊辰朔。十八年正月丙午。
十八年四月乙丑朔,十八年十月壬戌朔
。
十九年正月乙未朔,十九年四月庚申。
十九年七月戊子朔,十九年十月丙戌朔。
二十年正月己未朔,二十年十月庚辰
。
二十一年正月丙辰朔,二十一年七月丙午。
二十一年十月甲戌朔,二十二年四月癸酉朔。
二十三年四月丙申朔,二十四年正月癸酉。
二十四年四月庚寅朔,二十四年十月戊子朔。
二十五年正月乙丑朔,二十五年四月乙酉
。
二十五年十月壬子朔。二十六年四月戊申朔。
二十六年十月丙午朔,二十七年十月庚子朔。
二十八年四月丁卯朔,二十九年四月壬戌朔。
三十年正月壬辰朔,三十年十月壬午
三十三年四月戊辰朔,三十三年十月乙未朔。
三十四年四月壬辰朔,三十七年正月壬午。
三十七年四月乙巳朔,三十八年十月乙丑朔。
三十九年四月甲子朔,三十九年十月庚申朔。
四十年四月戊午朔,四十年十月甲寅朔。
四十三年四月庚午朔。四十三年十月戊辰朔
。
四十四年十月辛卯朔,四十九年十月壬戌朔。
臣
等谨按四时之享。
圣祖仁皇帝始专以正月孟春诹吉,四月朔,七月朔,十月朔,有事于
太庙与十二月歳暮大祫而五,此则迄今所恭行太庙之正祭」。
垂则于万年者矣。其每岁遇庆辰令节诸礼,皆于
奉先殿行。
雍正元年正月
饬严纠仪」。是月己丑。
命
庙祭派王二人,散秩大臣、御史各二员,部属、侍卫各四员。稽失仪及扈从人等任意行走,著为例。
八年正月
命孟春时享展期。是月初三日壬申,世宗宪皇帝谕初五日时享。
太庙但朕颊旁偶长小热,颗二三日即可平。复展期初十日至期。
上亲诣行礼。
十年正月癸亥,享。
太庙
上命:
皇四子上御皇 名
行礼
二月辛丑。
命斋戒日,陪祀官悬斋戒牌。时奉谕:「国家典礼,首重祭祀,每当斋戒日期,必检束身心,竭诚致敬,不稍放逸,始可以严昭事而格神明。朕遇斋戒之日,至诚至敬,不但殿廷供设铜人,即坐卧之次,亦书斋戒牌,存心警惕,须臾弗忘。至内外大小官员,虽设斋戒牌于官署,但恐言动起居之际,稍有䙝慢,即非致斋严肃之义。查明代祀典,凡陪祀及执事之人,有悬祀牌之例。今酌定斋牌之式,令陪祀人员佩著心胸之间,使触目警心,恪恭㒺懈,并得彼此观瞻,益加省惕,其于明禋大典,愈明䖍洁。著传谕各部院及八旗并直省文武官员,一体遵行。
十一年三月
命増定上香仪,是月壬寅,谕享祀。
太庙向无上香之仪,朕意应确议,増添至奠帛、献爵,时恭立拜位,无跪献之仪。大学士㑹同礼部酌古准今,敬谨定议,寻议覆唐以前典制,尚用三代𤋲萧之礼,至宋代始有上香之仪,并于每位前跪,三上香,其奠帛献爵亦如之,爵以三献,明洪武定制,无上香、奠帛之仪爵,两献亦不跪。至嘉靖改从宋制。
本朝㑹典,因明洪武所定而酌増之,有奠帛有三献爵而无上香之仪。臣等敬谨详议:大祀莫重于郊坛,而孝享莫尊于
配
天至
宗庙之礼宜与
社稷坛同,若同于
郊坛则逾于
社稷矣,查祭。
社稷坛时
皇上亲诣
大社
大稷前跪上香,则
太庙上香自应一例至奠帛献爵太庙。
社稷俱不亲献,是以。
皇上于拜位前恭立,所以亚于郊坛也。似应仍照旧仪,请嗣后享太庙于迎」。
神奏乐时,赞引官对引官恭𨗳皇上诣。
太祖髙皇帝神位前立,司香官奉香盒跪于左,赞引官奏跪。
上跪奏上香
上举炷香上炉内又三上瓣香兴太宗。
世祖
圣祖神位前亦如之。上香毕,奏旋位。上旋位立,乐止。其两庑分献官,于上香时亦各诣两庑,跪上香。祫祭及
太庙后殿。
奉先殿仪亦如之」。疏入。从之。九月甲午定。
太庙供奉
神牌暨献帛爵诸仪时,太常奏奉先殿。
神牌供奉居中。
太庙。
神牌供奉居里,伏思如生如存之义。居中以御,为得其正。且祀典理应画一嗣后。
太庙请如:
奉先殿制供奉居中又
奉先殿
神牌有泥金托座嗣后。
太庙应如式制造。又
奉先殿请。
神牌用内务府官献帛爵用侍卫太庙请。
神牌献爵用侍卫,献帛用太常寺官,似属参差。嗣后请神牌应俱用太常寺官,献帛爵俱用侍卫。又
奉先殿供笾豆案上,加红油爵版。
太庙笾豆供于黄案上,嗣后俱请供黄案。上得㫖是依议。
十二年正月壬午,享。
太庙
上命。
皇四子宝亲王上御皇 名
行礼。四月丙午朔,享。
太庙
上命。
皇四子宝亲王上御皇 名
行礼五月定供。
列祖忌辰牌。是月庚子。
谕
列祖忌辰,在京则礼部等衙门,在外则督、抚、提镇及各府州县悬牌出示,晓谕官弁兵民等一体凛遵斋戒朕思悬牌出示。
列祖庙号,直书于上,其悬示之地,未必悉能洁净,而往来杂沓,坐卧喧哗,均非敬谨恪恭之意,嗣后应如何使众共知,而又不至于䙝慢该部悉心定例奏闻」。寻议「恭逄、列祖忌辰,嗣后请制龙边粉油木牌,敬谨书写,仿斋戒牌例,设案安奉于礼部大门前,令司员看䕶。其九门。
各设于洁净寺院,提督令员看䕶,次日将牌缴礼部敬谨收贮。其直省大小文武衙门,照在京例书牌安设」。从之。
十月甲子。
饬禁止擅入。
太庙时奉。
谕
坛
庙俱当洁净严肃。
太庙
社稷更宜恭敬,故派太监专扫除之事。又派旗员轮班看守,若非祭日一应官员,不许擅入原系定例。近闻住宿之太监将伊等亲友,纵令出入看守之旗员,亦将朋友入廊院乘凉。此皆平日懈弛所致也。礼部、太常寺严查禁止。如违拿究割草之人,令太常寺酌将老实人选数名,敬谨除治,并交与内务府御史等不时详查。如容留闲散无用之人,推故入者,即指㕘严罪。如仍前懈弛,经朕闻知。定将礼部、太常寺堂官及御史等,交部议处」。十三年四月辛丑朔,享。
太庙
上命:
皇四子宝亲王上御皇 名
行礼世宗宪皇帝在位十三年,时享太庙。
亲诣行礼三十
雍正元年正月丙戌,元年十月丁未朔。
二年四月甲辰朔,二年七月壬寅朔。
二年十月辛未朔,三年正月丁未。
三年四月戊辰朔。三年七月丙申朔。
三年十月乙丑朔,四年正月丙午
。
四年四月癸亥朔,四年十月己未朔。
五年正月丁酉朔,五年四月丁亥
。
五年十月癸未朔,六年正月癸亥。
六年四月辛巳朔,六年十月戊寅朔。
七年正月乙卯朔,七年四月乙亥
。
七年十月壬寅朔,八年正月己卯。
八年四月己亥朔,九年正月甲戌。
十年十月乙卯朔,十一年正月丁亥
。
十一年四月壬子朔,十一年十月己酉朔。
十二年十月癸卯朔,十三年正月乙亥。
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