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四十九《选举考》三
举士。
雍正元年奉。
谕㫖直省主考官俱系。
皇考选用之人,必能自好,是以特简为主,考官务,秉公考,取学问优长之士,果能不徇私情,声名无忝,则不但无,负朕之选用亦不负。
皇考爱养之恩矣,回京之日,朕自加升擢,如有徇私之处,经朕访闻定行,从重治罪,决不寛贷」。
又选新进士为内外官学教习吏部等衙门议定新进士除选,取庶吉士外,拣选学问好者,令为内外官学教习。年满遇月官扣缺补用,馀令回籍候选。至是年六月,又定三年期满照科分名次,以中书补用。
又总理事务王大臣奉
谕㫖八旗满洲等,除照常考试汉字、秀才举人进士外,在满洲等翻译武艺,亦俱属𦂳要,应将满洲另翻满文,考试秀才举人进士、武秀才举人进士之处,尔等㑹同该部作何考试额数多少等处,定议具奏。寻议:「满洲䝉古能翻译者,三年之内,考取秀才二次、举人一次、进士一次。每遇考取秀才之年,吏部、行文、翰林院、各部院衙门,将满洲、翰林、侍读、郎中等官,内由清、汉字出身精通翻译者,咨送吏部开列具题。
钦㸃学政一员。其考试之童生,八旗都统、备造旗分佐领三代履歴年,貎清册,咨送礼部,转送兵部考试马。
步箭册送学政于贡院内考试,将四书直解限三百字,内为题翻满文一篇。其翻译精通者,听考官选取。考试之后,将卷册交送礼部该员,仍回本衙门办事。其乡试、㑹试另立一场,于子午、帽酉年二月乡试,辰戌丑未年八月。㑹试乡试,礼部照例咨取满洲由清汉出身之大臣官员职名,并汉大臣官员职名,开列具题。
钦㸃,满、汉正副主考官各二员,满同考官四员,礼部满洲侍郎一员为监临官,㑹同顺天府提调官管理乡。
场内外之事,其应考之人,不拘满、汉字贡监生员,其现任笔帖式能翻译者,俱照例考试马步箭、咨送入场头场,将四书解义、易经解义、书经解义、性理精义、孝经衍义、大学衍义、古文渊鉴、资治纲目》等书,限二百字,内出题三篇二场,汉主考官或判论,或表䇿、自作二篇为题。三场,于入场后,取现到通本一道为题,其所用通本乡试,命顺天府官赴通政司,亲领封固,亲身送至贡院门首,交提调官转送内帘,监试主考官公,同开阅㑹试亦照此例,由礼部官赍送。其现在文举人能翻译者,亦准与翻译㑹试。
殿试题目或于古文及律诗、词赋等文,内由内阁奏请恭候。
钦命其乡试于雍正二年十一月举行㑹,试于雍正三年二月举行。
殿试于三月举行。
奉
谕㫖国家抡才大典,首重试官主考凭房,考阅荐之文,定其去取,则一榜衡鉴之当否,系于分校,诸臣之贤不肖,亦匪轻矣。近科以来。
皇考慎重辟门吁俊之典,于顺天乡试,及㑹试房考官,虑其人邪正不一,特命每房各用二人,同阅试卷,使之互相觉察,彼此钳制用意,良为周宻,但法久弊生一房尔,考官岂皆遇秉公持正之人,设有一狡黠者叅杂,其间即为贤者之累,况两人或皆不肖,则朋比作奸,为弊更甚。嗣后仍著照原定科场条例,各房止用一人校阅其责,既専其功罪,亦难推诿,务俾鎻闱清肃,悉拔真才以仰继。
皇考旁求俊乂之志,尔部即遵谕行。又奉。
谕㫖此番乡试落卷,著大学士王顼龄、刑部尚书励廷仪、署吏部侍郎、内阁学士史贻直、户部侍郎张伯行李周望、兵部侍郎阿克敦、副都御史李绂,同南书房、翰林检阅,如人不足,于翰林院编检内拣选十员,同阅再此番系雍正元年特恩加科士子,有因回避不曽应试者,殊属可悯,即令派出大臣,拟题奏请,候朕㸃出,于内阁考试,寻经考试,取中回避,卷四名落卷二名。
又奉:
谕㫖孝经一书,与五经并重,盖孝为百行之首,我圣祖仁皇帝钦定孝经衍义,以阐发至徳要道诚化民成俗之本也。乡㑹试二场,向以孝经为论题,后改用太极图说、通书、西铭正䝉夫宋儒之书,虽足羽翼经𫝊,岂若圣言之广大悉备?今自雍正元年㑹试为始,二场论题宜仍用孝经,庶士子咸知诵习,而民间亦敦本励行,即移孝作忠之道,胥由乎此。
又奉:
谕㫖:各省乡试房考,凡州县官由科甲出身者,止许入闱一次。夫考官以秉公精鉴识拔人才为主,何论曽否入闱。嗣后凡遇乡科,各省督抚临场调齐科甲出身之员,不论己未分房、监,临试以时艺一篇,其文理优长者为内帘房,考荒疏者供外场,执事则分校得人,而佳文尽拔矣。
分湖北、湖南两闱乡试,先是湖南士子赴湖北乡试,必经由洞庭湖,六七月间,风浪不测,间有覆溺之患,或至士子畏避险逺,裹足不前特奉。
谕㫖于湖南地方建立试院,每科另简考官,俾士子就近入场,永无阻隔之虞,明年二月为乡试之期。湖南巡抚若能于二月之前预备场屋,则于明春即分湖北、湖南两闱考试。至于湖广通省取中,原有定额,今既分两闱,其取中之数,应如何分别之处,著湖北、湖南督抚定议。寻议定楚省分闱湖北中式五十名,副榜十名,湖南中式四十九名,副榜九名,武举各二十五名。又礼部奏言:「请定今科取中进士名数,得㫖今科进士照朕所定一百八十名之数取中,仍降㫖与总裁官朱轼、张廷玉,此外不拘省分,不限额数,如有佳卷选出,另行具奏。
増广东省乡试举人中额六名,武举中额四名,从署广东巡抚年希尧请也。
总理事务王大臣等奉
谕㫖:「今年殿试天气已寒诸贡士,若照旧例,在丹墀对䇿,恐砚池冰结,难于书写,著在太和殿内两傍对䇿。再𫝊谕总管太监多置火炉,使殿内和暖,诸贡士得尽心作文写卷」。
又奉:
谕㫖:「向来庶吉士学习清书散馆之后,每至荒废,殊为可惜。嗣后清书散馆之翰林,不可令其荒废。今年新科进士选拔庶常朕意学习清书者,少派数人,令其尽心学习,务期通晓散馆,后亦不可荒废。或在翰林,或在部曹,即令与满员一同翻译,如此,方实有禆益新科进士于引见之前,朕欲先行考试,知其学问,再行引见选拔,庶人才不致遗漏目。今天气寒冷,一应仍照殿试,预备考试题目,朕将诗文四六,各体出题,视其所能,或一篇或二三篇,或各体俱作,悉听其便。
又礼部议覆御史田嘉榖条奏:各省学政科考生员,旧例用四书题文二篇,请増用经题文一篇,以崇经学。如遇三冬日,短减去四书文一篇,应如所请。从之。
又吏部䟽奏,举人拣选知县,每逾三十年不克,及时试用,除现在已经截取赴部,听其照例铨选外,其馀无论己未拣选之员,除本科外,应行令直省督抚每于乡试事竣,㑹同主考官秉公验看,凡年力精壮克胜吏治者,给文赴部铨选。其年老及才具平常者,虽已经截取,俱准于本籍具呈,改就教职归班铨选」。从之。
又奉:
谕㫖:「昨引见新科进士名单内有用㸃记名者三十员,以知县即用尖圈记名者十七员,年力尚壮,𫝊问伊等,有愿在各馆效力及在内官学教习者,令各自陈明,若行走勤谨、学问好者,朕仍拔为翰林」。
二年,
上亲诣太学释奠,加増国子监乡试中额十八名,五经加中四名,直𨽻各省,分别加増五经中额。
又吏部议奏:「内阁汉中书员缺,専用景山教习之进士补授,每致办事乏人。嗣后请照旧例,以愿就中书之进士、举人铨补内阁,酌量考取,择其字画端楷者,分班选用」。从之。
又奉:
谕㫖:「逺省州县员缺,旧例部选月官领凭赴任,每至需,迟累月甚,而悬缺日久,署印屡易其官,以致贻误地方,不少朕意,将拣选举人,选期尚逺者挑选,命往各省,听候缺出,委用署事,至应选时,仍来京候选,庶逺省署事,不致乏人,于吏治有益」。下部定议,寻议㑹试后,下第举人,吏部拣选引。
见发往云、贵、川、广五省,委署试用。如果才守兼优,著有实效,该督、抚保题于本省补用,平常者咨部请。
㫖有情愿㑹试者听」。从之。
又礼部奉
谕㫖乡㑹,试为抡才大典、内外帘官子弟,理应回避,但跋涉数千里,志切观光,既至京师,不得与试,深为可悯,朕于上科,特降谕㫖,另行考校,然此只可暂行,不便著为定例。今科凡官员入闱者,其子弟著一体应试,将试卷另行进呈,朕派大臣校阅遴选」。
又奉:
谕㫖:闱中誊録试卷,弊端甚多,其有贿嘱者,则书写精工,否则潦草舛错,致误佳文。著知贡举及监试御史严行申饬。其誊写不工者,必重加责惩,令其重写,并令对读官员,严饬各生悉心校对,勿使字画错误。倘有外帘官失于查察日后发觉,将该管官一并严加议处。
又
命㑹试举人,分别道里逺近,赏给归途路费。云南、广东、广西、贵州、四川五省每人银十两。福建、浙江、江南江。
西、湖广、陜西六省,每人银七两直,𨽻山东、山西、河南四省,每人银五两。
又
命㑹试及顺天乡试元魁三场试卷,缮録进呈又奉。
谕㫖:「考试翻译举人,不必分作三场,只须一次考试,一日一夜,量其所能章奏一道。或四书或五经酌量出一题,其优劣便已可见。此考试并无汉文,不必派汉大臣再考试举子,俱系八旗内人,其翻译好者众所共知,即字迹亦最易识,认伊等试卷,应行誊録,著于六部各衙门善书之笔帖式内,酌量足用选取,令其誊写选中之卷,进呈时再定额数,仍写备卷呈览。其分校及巡察等员,亦俱照文乡试例派用。寻议定翻译举人作一次考试,或用章奏一道,或于四书五经内酌出一题,选取各部院衙门笔帖式等,令其誊録其堪中式之卷,挑选奏进时,再行定额,仍选备卷数本呈。
览考试官员,于满大臣内,派正考官一员、副考官一员。部院官员内派同考官四员。其馀应行事宜,俱照文。
乡试例,本年甲辰科,翻译乡试,取中满洲翻译举人九名。
又礼部工部国子监奉
谕㫖:进士题名之典,始于唐时进士榜后,于慈恩寺塔下题名立碑,自宋明以至我朝,皆建碑于太学,按其甲第先后,勒载姓名,籍贯于上,所以重科名也。今太学圣庙,㦸门外所立,本朝厯科题名碑,自顺治丙戌科起,至康熙戊戌科而止,稽之㑹典,诸进士释菜后,礼部题请工部给建碑银一百两,交与国子监立石题名。康熙三年,辅政大臣裁省,自后每科诸进士各自捐赀立石,我国家振兴文教,凡乡㑹试动用帑金数万,朕即位之始,即开恩科,诚以科目一途,实关用人取士之要,题名之典,岂宜缺焉?著工部动用正项钱粮,令国子监将、雍正癸帽甲辰两科题名碑,速行建立,康熙辛丑科亦宜补建。嗣后每科仍照旧例题请,庶士子观览此碑,知读书登榜之荣,益励其潜修上达之志,尔该衙门即遵谕行。
又増福建省乡试中额四名,从福建巡抚黄国材请也。
三年,奉。
谕㫖:「前各省正、副主考,朕皆视其人谨慎者,派往并未试其文艺,间有不能衡文者,此皆由中式之后,荒踈年久故耳。著将应差委之翰林,由进士出身,各部院官员查奏,朕试以文艺差委」。旋遵。
㫖将翰林院及进士出身官员人数,查明具奏,召集于太和殿,试以四书、题文二篇。
亲定甲乙,封贮内阁,以备乡试差遣。次年,将考试取定人员,书名牙籖盛以金筒,每届按省分差之,期设黄。
案于
午门外
命大学士同礼部官掣籖唱名,恭请钦定正、副主考。七年仍行。
御试分别记名暨十三年乡试、主考皆如之。又礼部议覆,左通政陈良弼条奏:「八旗、汉军笔帖式、贡监生员官,学生亦有学习翻译者,请照满洲、蒙古例一体考试,应如所请。嗣后三年之内,考取秀才二次、举人一次、进士一次。其取中额数,视人数多寡临期请。
㫖钦定。从之。
又吏部等衙门议覆原任川陜总督年羮尧䟽言:陜西宁夏等卫所新经改设郡县,请分设宁夏、西宁、凉州、甘州四府,一年一贡灵州,三年两贡,宁夏、宁朔二县各两年一贡,中卫县三年两贡。西宁、武威、平罗、碾伯、古浪、高台、永昌、镇番、山丹、平番、张掖等县,各两年一贡,照宁夏例行,应如所请。从之。又领侍卫大臣奉
谕㫖:「尔等俱系勲旧,大臣之子孙,孰不当为国家效用?但今择人任用大臣等之子孙,内能胜任者,不可骤得。今大臣之子及散秩大臣、侍卫等之子,内尔诸臣有知其善者,即行举奏,纵不深知访问,于章京䕶军校等,如得其人,亦行举奏,以备朕之试用」。
又吏部议覆:吏部左侍郎查郎阿奏言直𨽻州、州同州判,虽系佐贰,现管逃盗等案不便,以捐纳贡监补授管辖属县,请举人铨补州同,恩拔副榜贡生铨补州判应如所请。从之。
四年,奉:
谕㫖:「国家设学校以储养人才,乡㑹廷试,拔其尤者而用之,即古选士造士之遗意也。但士子作文,有一日之长短,纵使主司公明搜罗,岂能无遗?况去取惟凭文艺,其人品之髙下、才能之优绌,无由得知,每有出群拔萃之才,屡试不售,即或晚得一第,而年力衰迈,不堪为国家任使。朕思各省学政,奉命课士,黜劣举优,系其専责,嗣后学政三年,任满将生员中实在人品,端方有猷,有为有守之人,大省举四五人、小省二人,送部引见,朕亲加考试,酌量擢用,现在报满各学政,即遵照荐举,其到任未久,如有所知,亦即举出。夫一省而举数,士不可谓无人,学政、巡厯各府三年之久,日与士子相亲,考文察行,不得谓不知,但能虚公衡鉴,所举必得其人,且风声所树,凡读书士子,必皆鼓舞振兴,力学敦行,求为有用之儒,于士习人才大有禆益,其各实心奉行,毋得茍且塞责,如有徇私冒滥等弊,必严加治罪。
又以翻译乡试,添増汉军照文乡试例,满洲䝉古编、满字号、汉军编合字号。
又定江西乡试内帘书经房考旧用二员,经抚臣裴繂度奏,卷多房少,请酌添书经房同考官一员。从之。
又吏部议奏:「国子监汉字、助教员缺,将举人副榜按科分,每旗咨取十人,并将由举人、副榜出身之俸,满笔帖式,每旗咨取五人,清文助教员缺,于清文俸深笔帖式,每旗咨取十人,考取注册,不限旗分,各按名次补用,论俸升转」。从之。
又奉:
谕㫖士子:读书,制行之道,首在明经,其以五经取中、副榜者,必有志经学之士,著将今年各省五经取中副榜之人,俱准作举人一体㑹试,再今科。各省所中副榜内,有两次中副榜者,亦准作举人一体㑹试,此系特典,后不为例。
又定考验就教贡生例:各省恩拔副贡生内已就教职者,各省学臣于岁科两考事竣,㑹同巡抚,与挨贡一体验看,造册、送部,铨选年老者,以原品休致。
五年,吏部奉。
谕㫖:㑹试举人,著尔部拣选引见,并问九卿,将所知者。举出再举人,内有伊等同乡素日推服之人,亦著举人公举,或数人共举一人,或十数人,共举一人,俱将姓名注明务须有猷有为有守之人,方可推荐,不得冒滥。又奉。
谕㫖:「士子读书应试,须専心讲习,方可望其成就。八旗举人生员,内在䕶军执事人行走者,朕念其用度艰难,恐致分心,是以于雍正元年特加殊恩,令其退回,仍赍给钱粮养赡,俾得専心读书,勉励上进,庶国家可收得人之益,今已三年有馀,其中或有年力衰迈及不肖之人,徒领钱粮,无志上进,虚糜国帑者,亦未可知,若不加考课,分别勤惰,无以鼓励人才,著于㑹试,后将八旗满洲●古举人生员、汉军举人,查明人数,请题考试,分别等第,验其优劣」。
又奉:
谕㫖:「朕以今年闰月,节气稍迟,二月天寒,故将㑹试日期,改至三月,但目今天气尚觉寒冷,若再改期,又恐举子盘费无多,艰于旅食,今照旧于初八日入场著晓,谕各举子,俱许携带手炉,以温笔砚皮衣及厚绵衣服,俱许穿进,但不得乘机怀挟,以滋弊,端场内茶饭著供给官,加意预备,朕另派大臣照看料理,令早晩给与姜汤,并按名,给发木炭,以资其用」。
又奉:
谕㫖:「今科选拔庶常应如何简选考试,务得人材,以济实用,著㑹议具奏」。寻议进士选拔庶常,原属储才大典,必得其学问素优、才品兼著之士,方可选列清华。查雍正元年癸帽科。
殿试后,集诸进士于
保和殿。
御试并令九卿各举所知,雍正二年甲辰科照前举行,今科进士亦应详加考试,仍令内阁、九卿确行保举。
其考试拟用论诏奏、议、诗四题,或作一二篇,或诸体全构,听其各展所长届期。
钦㸃大臣阅卷进,呈其进士内有彼此熟悉素为众所推服者,亦令公同举出伏候。
亲加选定」。从之。
又奉:
谕㫖外省乡试房考旧例,皆用现任知县入闱。朕思知县身为民牧,地方政务甚繁,入闱动经数月,诸事或至迟误。朕意欲将外省房考之例斟酌更定,或于邻省中举人进士之在家候选者,临期调取数十人,交与监临之督抚,秉公掣籖,令其入闱分校,著九卿详议具奏。寻议顺天乡试,仍照旧例,其外省乡试,饬令所属地方官,将在籍之进士举人文行素优者,送督抚衙门验看,以备邻省调取。大省十八房,取用三十名,中省十四房,取用二十五名。小省十二房或十一房,取用二十名。十房取用十八名。邻省咨文到日,遣官伴送,人给路费银三十两。临期,掣籖得内帘者,入闱分校,馀令回籍至外帘之收掌等五所官,仍于本省府州县佐贰等官内委用」。从之。
分设八旗官学。顺天学政孙嘉淦条奏,请整饬八旗官学,以育人材。嗣后挑选官学生,务择聪明俊秀子弟考课分习清、汉书,每旗给官房一所为学舍,以贡生五人为教习。派定所教人数,优其廪给,専其训导。又不时稽查勤惰,期满分别议叙。从之。改定奉天廪生出贡例。礼部议覆:奉天府丞须洲䟽言,奉天府学民籍廪生,一年一贡,似觉太速,请二年一贡,满字号廪生,五年一贡,似觉太迟请三年一贡再。
盛京幅𢄙广阔,满、汉生员,散处千里之内,总属府学,教官管辖,耳目难周。请令查明居址,拨归相近,县学督课,俱应如所请」。从之。
又礼部奉。
谕㫖:直省拔贡,旧例,十二年题请举行一次,后因各省学政不能秉公选,取国子监未便照例,请行于雍正元年时特行一次。朕思各州县每年岁贡,较其食廪浅深,挨次出贡,内多年力衰迈之人,欲得人材,必须选拔。著各省学政,于科考时照例府学拔取二名县学拔取一名宁缺,毋滥务取学问优通品行端方才猷可用之才,令其来京,朕将亲加考验,令入国子监肄业。如有学问荒陋、人品不端、才具庸劣者,将学政严加议处。嗣后六年选拔一次,国子监届期题请候㫖。
六年,刑部尚书励廷仪条奏,请除监生考职倩代顶冒之弊得。
㫖:各省监生,每于考职之时,或惮于跋涉,或不谙文理,托在京之亲戚朋友,代为应考,而本人安坐原籍,滥窃职衔。此等陋习,相沿已久,是以数年来朕特遣大臣専司考职之事,及后访察知考试之臣,亦只能校阅文艺,不能除假冒之弊,故上年考试后,朕令将一千一百馀人通行引见,彼时伊等自知顶冒情亏,不敢报名引见者九百馀人,俱经降㫖革退,其引见之二百馀人,朕以为皆系正身,又见其中有人材可用者,因拣七十馀人,交部即用,或令外省督抚试用,且有加恩用至知县、知州等官者。近闻此即用人员,内竟尚有顶冒之人,似此敢于欺罔,可谓愍不畏死者矣。今朕开恩,准其自行出首,若代考得官之人,遵㫖出首,朕酌量寛减其罪,其托人代考者,情罪较轻,若遵㫖出首,但革去监生,不治其罪,倘仍前隠匿不首,一经察出,将与者受者,即行正法,其从前厯来考职监生,有代考得官者,亦照此例行。又
敕浙江士子照旧乡㑹考试。先是,雍正四年,停止浙江乡㑹考试,至是奉。
谕㫖:浙江士习浇薄,朕为世道人心计,不得不严加整理。今二年以来,李卫、王国栋先后奏称:两浙士子,感朕训诲之恩,省愆悔过,将旧日浇凌奔竞之习,痛自改除,可称士风丕变前年朕原降㫖:浙人秉性聪慧,既知读书,必明大义,非如强悍执滞之难于感化者,一经指示,则醒悟亦必最㨗,不出二三载,可以望其自新,今果然矣,明年即届乡试之期,浙省士子准其照旧乡㑹考试,以示朕训,俗牖民乐闻迁善之至意」。
又
敕各省保举贡生生员,以教职用者,俸满应升之时,不得别行升转。
又礼部奉
谕㫖各省,考取拔贡,原欲遴选儒生,以宏教育向来之例,俱于现考。一、二等生员内选拔文行兼优者,但恐作文有一日之短长,而文理平通不列优等者,其人或品行端方、才识练达,足备国家之用,亦未可定。嗣后著各省学政不必拘一、二等之生员,俱准收考酌量试以时务䇿论。其人果有识见才干,再访其平日品行端方。即正考未列优等,亦准选拔,则文行兼收,可以昭国家广揽人材之典。
七年,宗人府奏宗学教习期满之举人,贡生,请予议,叙得。
㫖:「宗学教习于期满之时,自应加恩议叙,除举人系应选知县之员照原议铨选外,其贡生等善于训课,未必娴于吏治,若一概用为知县,不但于吏治无益,而本人不能办事,致干叅处,亦非所以成全之也。凡各处教习之贡生等,著于期满之时,该管衙门带领引见,或用为知县,或用为教官,候朕颁发谕㫖,因材器使将此通著为例。
又奉:
谕㫖:考官,専司衡文之任,必须学问明通者,始能鉴别不爽。雍正三年,曽将在京科目出身,应充正副考官之员,通行考试,分别等次,记名,于雍正四年掣籖,命往各省使典试事,今已越三年从前考取人员,其中升迁外任及告假回籍者甚多,即有在京者。其所学或以日久渐荒,而前此之未曽入选者。今用四年之功,文艺未必无所进益,且陆续新到之员亦复不少,著照雍正三年之例通行考试,俟朕分别记名,以备持衡之任。有不愿就试者,亦听其意。
又礼部议:「覆云贵广西总督鄂尔泰䟽言:贵州一省原辖十一府、四十州县,每科乡试额,取文举人三十六名,五经二名,武举二十名,近于四川、湖南两省内将十三州县改𨽻贵州赴试人数较多,请増贵州乡试解额,加中文举人六名,共四十二名,武举三名,共二十三名,庶不致人多额少。黔省既经议加,则四川、湖南应行议减,请将四川解额文举人减四名,武举人减二名。湖南解额文举人减二名,武举人减一名,应如所请」。从之。
又奉:
谕:「八旗、贡监生员,已经考取小京官笔帖式者,准其与举子等同与乡试。
又奉
谕㫖:各省拔贡闻已陆续来京,伊等既不能应本省之乡试,则当准其应试北闱,俾得与观光大典。凡拔贡之有贡单者,俱著该堂官咨送顺天府令。其应试再修书,各馆内从前有外省生员在馆效力者,若情愿入场考试,著取,具同乡官印结送顺天府,亦准入场。
又定汉军义学肄业子弟,如有文理精通、考翻译者,不拘闲散,俱准赴吏部考取笔帖式。其文理粗通、弓箭可造者,听。其在本旗挑补领催兵丁。三年之内,教习勤谨者,将教习人员,分别议叙。
又遴选广东连州生员。
钦赐举人四名。时署广东巡抚傅泰䟽言:「广州府理猺同知朱振基于前任连州知州任内、奉祀逆贼吕留。
良牌位据连州生员陈锡等合词呈首。
上以连州生员陈锡等深明大义,不为邪说所惑,据实出首,令将今年该州应试完场之举子交与该省学。
政、秉公遴选学问优长者,赏作举人,一体㑹试,如今科所取副榜,内有连州生监,亦准作举人。又奉:
谕㫖:大学士、尚书、侍郎、都御史、副都御史各大员有子在京闱及本省乡试未经中式年二十以上者,著。各举文理通顺可以取中者一人,开送内阁。寻开列大学士蒋廷锡子蒋溥、吏部尚书嵇曾筠子嵇璜、都御史唐执玉子唐少游,吏部左侍郎史贻直子史弈簪、户部右侍郎王廷扬子王鏐、礼部左侍郎钱以垲子钱鋈、礼部左侍郎鄂尔竒子鄂伦、兵部左侍郎杨汝榖子杨绥,刑部左侍郎缪沅子缪橒,工部右侍郎张大有子张鸿运,侍郎署理仓场事务涂天相子涂士炳、副都御史王宠子王谢升等具奏。得㫖,俱赐举人。户部侍郎刘声芳子刘俊邦因病未应乡试,亦准作举人,一体㑹试。
又准八旗叅领处酌派笔帖式行走,凡八旗文移稿案,向由管档领催缮写,伊等多系兵丁出身,于满、汉文理不能通晓,不无草率舛错之处。经给事中奚徳慎条奏:嗣后八旗监生生员官、学生内有通晓满、汉文,愿在叅领处效力行走者,令该都统等按旗拣选。满洲每叅领下酌派二员。䝉古、汉军每叅领下酌派一员,授为贴写笔帖式办理一切档案事件。五年期满,该旗咨送吏部考试,翻译取中,后以部院衙门笔帖式补用,应如所请。从之。八年,分派新进士于六部额外主事学习行走。是年,新进士除选拔庶吉士外曹绳柱系现任中书,以六部主事用,其马丙等五十八名均奉。
谕㫖在六部额外主事上学习行走,该部按各部司,分多寡掣籖,分派具奏,三年之后,如能称职,该部、堂官。
题补如不能称职,该部奏闻。其内若果有才猷出众,明练政治之员,于一年之后,该堂官将情,由声明保奏带领引。
见,请
㫖此各部行走之员,俱照额外主事之例,给与俸禄。又奉
谕㫖:今科外用进士著就伊等本籍地方掣籖派往,交与各该督抚分派藩、臬衙门,令其学习伊等中式之后,原须候选数年始能得官。今著学习三年,委署试用一年,约计四年之后题补实授,与伊等候选之期相仿,而又得学习吏治,较之闲居,岂不大有禆益?此三年内若该地方需用人员,仍著奏请另行拣选,命往不必于新科进士内迁就委用。倘新进士中果有才具出众,平日熟练吏治,不待学习者,著该督、抚格外委署题补。即于本内声明,若才具庸常,难以练习吏治。情愿改教者,不拘三年之期,准其具题改补。其学习之员,每年公费若干,该督抚于公用银两内酌量给与著行文,各督抚知之」。又吏部奉
谕㫖:「向来各处盐政,弊端甚多,难以清理,是以定议于候选知县内拣选。命往彼时因人员不敷,遂将监生捐职之人亦入于拣选之内,闻有央同乡官出结而私相馈送者,此风断不可长,嗣后不必用捐衔之人,著将在部学习及留京之拔贡生,令各堂官择其为人谨慎、有身家可以办事者,保送吏部,以备拣选」。
又各省选拔生员到京,派大臣秉公考试,分别等次,内有湖北应山县生员杨可镜一卷,文理荒踈,经部议照例革去选拔奉。
谕㫖杨可镜乃明臣杨涟之元孙。昔顺治四年,杨涟之子杨之易为江南松江府同知,遭提督吴胜兆之叛,捐躯殉难,凛然忠节,此即杨可镜之曽祖也。朕思杨涟父子两世忠义,其后嗣子孙若稍能自立,品行无亏,虽文艺不工,亦当格外造就杨可镜准作选拔,赴国子监肄业,仍著礼部带领引见。
又礼部议覆四川巡抚宪徳䟽言:茂州羌民久列版图,载粮入册,与齐民无异,请照例与汉民一体应试科举出贡卷面,不必分别汉、羌额数,凭文去取,以广乐育鼓励之意。应如所请」。从之。
九年奉。
谕㫖:「看来䝉古旗下人能䝉古话,及能以蒙古字翻译者甚少,如是相沿日久,䝉古文字并䝉古话,必渐至废弃。宜令蒙古旗下人,亦照考试满洲翻译生员、举人进士之例,考取䝉古翻译生员、举人、进士,在理藩院补用,如有读习汉书情,愿考试文生员举人进士者,令照常考试,著在别部院补用。如此则䝉古旗下人俱各奋发勤学蒙古文字,并䝉古话,不至废弃,而理藩院亦收得人之效,著大学士㑹同理藩院议奏遵」。
㫖议准八旗䝉古人等,能翻译满洲䝉古文字者,照考试满洲翻译之例,三年之内,考取秀才二。次举人一。
次进士一次乡㑹试,与满洲翻译合为一闱,满洲应试举子在东文场考试。蒙古应试举子在西文场考试,满洲、䝉古合为一榜,一同张挂,考取秀才,派䝉古学院一员,乡㑹试各添派蒙古主考官一员,䝉古同考官二员,俱由该衙门咨取。各部院蒙古大臣官员职名,开列具题。
钦㸃考取秀才题目,于清字日讲四书内,照汉文限三百字为题,翻译䝉古文一篇,乡㑹试题目于清字日。
讲四书内照汉文限三百字为首,题再用清字,奏䟽一道,为次题翻译䝉古文二篇。誊録试卷,于各衙门善书蒙古字之笔帖式内咨取派用。其监临、提调、监试等官,于满洲翻译科具题。
钦㸃毋庸,另派其取中秀才举人进士额数,令考官挑取中式之卷,并选备卷数本一,并进呈请。
㫖钦定考取秀才,于本年十月举行乡㑹试,于考试满洲翻译,一同举行。雍正十年壬子科,翻译乡试取中。
满洲翻译举人十六名。䝉古翻译举人二名,定满洲教习选用例,礼部奉。
谕㫖:满洲教习俱系旗人,并无别项差使,在馆充数三载即得一官,尔等当不时稽查,分别优劣。如果教导有方,即当奏闻。其不能称职者,亦应题叅。今值酌定成例之初,凡教习期满,作何补用之处,著㑹同大学士等妥议具奏」。寻议:「满洲教习三年期满,其行走勤谨教导有成者,列为一等。系举人以小京官即用贡生生员,以笔帖式,即用已补笔帖式之贡生生员照举人例,用列为中等者,再留教习。三年,如教导,有成带领引。
见照例咨送选用,不能称职者,礼部不时查叅」。从之。又吏部奏:「笔帖式例,于翻译人员内按旗补用,但各旗出缺多寡不同,请嗣后照各部主事例,不论旗分补用得。
㫖借缺还缺,易滋弊端,惟是笔帖式一员,系各旗出身之路,若本旗一时无应补之人,即将别旗人员顶补,恐行之日久,渐至人少。嗣后该旗笔帖式缺出,如不得应补之人,带领二十员,候㫖补授。
十一年奉。
谕㫖:「云南、贵州、广东、广西、四川、福建六省举人,赴京㑹试,邮程遥逺,非近省可比朕意,欲于落卷中择其文尚可观而人材可用者,添取数人,候㫖録用,以昭朕格外加恩之意。著𫝊谕:主考官于六省试卷遵㫖取中外,其次等可取之卷,不拘数目,秉公选出,俟发榜后,朕另派大臣,㑹同主考官验㸔人材,更加遴选再六,省下第举子内除,愿与下科㑹,试者不必报名外,若有情愿小就,以图即行録用者,著在礼部报名,一并交与派出之大臣主考官拣选奏闻请㫖。
又吏部遵
㫖议奏定例,满洲举人选用小京官,汉军举人选用知县,从前汉军举人,有冒入满洲额内中式者,以致内
用外用任意趋避,嗣后请令各该旗于考试时将应考人员详加分别开明,咨送顺天府。如仍有混行冒考中式者,查出将咨送之该旗都统、佐领等官,交部议处,举人革退」。从之。
十二年,奉
谕㫖:乡试之年,宣化府属另立旦字号,与奉天府属夹字号,额数相同,各取中三名。今宣郡人材较前渐盛,又添蔚州一属,应举人数加多查夹字号,前已广额二名,则旦字号应加増中式之数」。下礼部议,定宣、化、旦字号加増中额,一名与夹字号各中四名。
十三年奉。
谕㫖县令,为亲民之官,关系民生休戚,最为切近。凡选用知县者,类多举人进士出身之人,其中才具可观,克称厥职者固多,而年老迂踈不谙吏治者,亦复不少。朕念其攻苦寒窻,幸登科目,不忍遽令放废,于是定以改教之例,每见候选各员,有年老才庸,不称县令之任,而苦不自量,仍欲勉强谒选,其意盖以县令为荣,希图侥幸。且以到任之后不能办事,仍可改补教职无碍于功名,故为茍且姑试之计,殊不思以不能胜任之人冒昧铨选。及到任之后,试看一年半载,再请改教,其间辗转更换时日已多,事务废弛之患,有必不能免者。嗣后科目出身之员,若系简选命往者,到任后不胜县令之任,准该督抚以教职题请改补。如系月选之员,或年力衰迈,或才识庸愚,即当于未选之先,或临选之际呈请改教。若不自量度,仍欲铨选知县该员到任后,著该督抚留心察看。或以才力不及,或以溺职分别题叅,不得奏请改教,以遂其自便之私。如果有为人谨慎、学问优通者,著该督抚将应否改补教职之处,具本声明送部引见请㫖。
礼部议覆福建巡抚卢焯䟽言:「台湾乡试士子,向系另编字号额中举人一名。今台湾五学人文日盛,请于闽省解额外将台湾字号,再加中一名,以示鼓励,应如所请」。从之。
是年九月。
皇上登极
诏増郷㑹中额㑹试额数,俟礼部临期奏请,广额外乡试,大省加三十名,次省加二十名,小省加十名,奉天、宣化各加中一名。广东商籍亦于民籍外另额取中二名。
皇朝文献通考》卷四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