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十三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五十三选举考》

孝廉方正。

等,谨按马端临选举考于举士一门,首列科目,凡明经、进士、诸科备焉。次贤良方正,则汉以后凡天子特诏曰制举,又曰制科是也。次孝廉,则所称兴廉举孝是也。西京以前,贤良文学令其对策,而孝廉无策试者,贤良以言扬,而孝廉以行举。设科之初,意有分重,自不得并为一途。

圣代教泽涵濡,里俗龎厚,加以风励多方。自雍正元年至乾隆元年,旷典以时秩,举寰宇内外,蒸蒸式化。窃惟孝廉方正一科,采古贤良方正之号,合之孝廉,所期于应此,举者甚厚。爰専録之,而以力田诸科附焉。至博学鸿词,各科系奉。

特㫖举行与常行科目不同,应入制科,但皆属以文艺。奉试膺选,今已于举士条依次编载,不复另立専门。

顺治十五年,吏部议覆:「宪臣魏裔介条奏举用孝子授官,从未有例,但孝行闗系风纪,若有司呈报,果有真正孝子,许抚按具题礼部覆核,敕臣部考试,选授县正、佐贰等官,如有冒滥捏报,原举官㕘处」。从之。

康熙六十一年

命八旗详察孝行素著者以闻。雍正元年。

诏举孝廉方正。先是,康熙六十一年,诏各直省毎府、州、县、卫,各举孝廉方正,暂赐以六品顶带荣身,以备召用。至是奉。

谕㫖:「国家敦励风俗,首重贤良,前所颁恩诏内有举孝廉方正一条,距今数月,未有疏闻。岂通都大邑之中,海澨山陬之逺,遂无潜修砥操克称俊乂,可应诏㫖者与,诚恐有司怠于采访,虽有端方之品,无由上达,殊负朕殷殷延揽之至意。著各省督抚速遵前诏,确访举奏二年引」。

见浙江、直𨽻、福建、广西、孝廉、方正各二员,俱以知县用,五十五岁以上者,以知州用。

又奉:

谕㫖:「朕惟四民以士为首,农次之工,商其下也。汉有孝弟力田之科,而市井子孙不得仕宦重农抑末之意,庶为近古。今士子读书,砥行学成,世用国家,荣以爵禄,而农民勤劳作苦,手胼足胝,以供租税、养父母、育妻子,其敦龎淳朴之行,虽宠荣非其所慕,而奬赏要当有加。其令州县有司,择老农之勤劳俭朴,身无过举者,岁举一人,给以八品顶带,荣身以示鼓励。

三年,

谕果郡王允礼、顺承郡王锡保八旗汉军内有平居孝友守分读书之人考试既不获中式而又不能别就者,尔二人查明分别挑选。其上三旗包衣、旗鼓佐领下人,令内务府总管保奏,王等包衣旗鼓佐领下人,令各该王保举」。

五年,奉

谕㫖:朕即位以来,加意旁求,如现任官员及候补、候选科目诸人,每特令荐举,遴选,引见广开録用之途,冀收群策之力,又念各省学校,原以养育人材,令学臣保举贤能,以备任使,乃直省学臣所举人数不多,又或草率塞责,不能副得人之实。夫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古者取人之法,惟乡举里选合于三代之制,今直省府州县学贡生生员,多者数百人,少亦不下百馀人,其中岂无行谊醇笃好修自爱明达之士乎?著州县官㑹同该学教官、将贡生生员,内居家孝友,行止端方,才可办事而文亦可观者,秉公确查一学各举一人,于今年冬底申报该上司奏闻请㫖。朕因广揽人材,举此旷典,所以黜浮华而资实用,州县教职为一方师长,选贤荐能,乃其専责,倘敢虚应故事,滥举非人照溺职例革职,或徇情受贿,则当重治其罪。八旗之满洲蒙古亦照此例,将人品端方,通晓汉文者,著该佐领各举一人,庶使潜修笃行之士得以表见,而国家亦收得人之效矣。寻经吏部带领各省学政荐举生员引。

见以知县用者三员,馀以国子监助教、学正、学録补用。七年,奉。

谕㫖:朕广收人材,以资吏治,每年保举,引见觉豫省之人,较少大约,豫省士风器量,谨厚有馀,而才具明通不足。今欲加以策励,以备国家之用。著田文镜,通行所属,选其材猷可供任使者,不拘人数,资格秉公举出该督再加遴选奏闻,送部引见。又念中州之民,务本力田,勤于耕作,著该督于常例,岁举老农外,令所属各举一人,给以八品顶带,以示优奬。

乾隆元年,吏部议:「准凡府、州、县、卫保举孝廉方正,悉由地方绅矜耆庶,邻佑里党,合词具呈,该州县采访公评详稽事实,所举或系生员,㑹同该学教官查核,造具清册,加具印甘各结申详该督抚核实保题照」。

恩诏:「内开事例给以六品顶带荣身。如其中果有徳行、才识兼优、堪备任用者,准破格保荐。倘所举不实,除本人斥革追究外,其滥行出结各官照滥举匪人例,分别议处。

五十年,

谕福建巡抚雅徳奏:「侯官县职贡生许王臣,自曽祖许友承至伊孙曽,同居七世,丁衍百馀,洵为盛世庥征,请㫖旌表许王。臣家庭顺聚,雍穆可风,宜推旌淑之恩,益广型仁之化,兹特亲制诗章、御书匾额以赐,仍赏给縀疋,建坊旌表」。

武举

等谨按周礼,宾兴三曰,六艺,而较射之典,古人尤重之,容比于礼节,比于乐藉以观徳后世,武选即以是超家,又兼试以内场策论,必习韬钤、知书数者,乃膺其选,其于艺事略备,固亦举士之一端我。

世宗宪皇帝于雍正五年,御瀛台紫光阁,阅视武举外场,复命亲军、䕶军等步射。时八旗人士能开数石弓,以技勇称,最者总萃林立,各直省中式者见其挽强执鋭,惊

为神勇,此皆汉六郡良家羽林期门之选,及唐时翘闗负重之伦,特以技勇为满洲所素,具饫闻而习见,未曽设科目之名,是以无从纪述我。

朝举士,文武并重。

命学政取士胶庠,每乡试届期,则巡抚大臣校阅外场,然后扃闱试之,拔其尤者分列。

禁门入侍宿卫,可谓荣矣,大要武举一途,西北诸省擅长,而东南、闽广邉地次之,凡出膺节钺,任提镇者不乏人。

国家培养训习之效,亦于此徵盛云。顺治元年,定武举㑹试于辰戌、丑、未年,各直省武乡试于子午、帽酉年。凡京卫武学官生遇子午、帽酉乡试,年准一体赴试。

二年,准于十月举行各直省武闱乡试,定直省武举名数,俱照旧额。

又定各直省武生乡试例。京卫武生在兵部,乡试,直𨽻各府在保定府乡试,各省在本省布政司乡试。大同府在大同府乡试,西延、汉、凤及榆林镇在西安府乡试。平庆、临巩暨两河等处,在甘肃乡试。十六年,大同府武生归山西省,合试京卫及直𨽻各府奉天府武生,俱归顺天府乡试。

三年,定武㑹试事宜内三院官二员为主考官,科臣二员,部臣二员为同考官,御史二员为监试官,其受卷、弥封、誊録、对读闗防及巡视等官,俱于兵部各司官内差委。初九日试骑射,十二日试步射,十五日试策论。是时,外省以巡按为监,临官后归巡抚㑹同布、按各官监射、同知以下、知县以上、正途出身者四员为阅卷官。康熙八年,以学政为阅卷官,旋罢之,仍以本省总兵官一员㑹同巡抚、监射。

又定武进士衣顶,第一甲一名武进士,照题定例,赏甲胄、撒袋刀、弓矢、靴带等物,诸武进士衣顶照文进士,一体穿带,并给折钞银十两。

又定武进士出身授官例,一甲一名授㕘将,二名授逰击,三名授都司,二甲授守备,三甲授署守备,著为令。

八年,并合畿南畿北两武闱于真定府。兵部奏言:「直𨽻、巡按既已归并一差,则畿南、畿北两武闱亦应归并一闱,查真定府为畿南、畿北适中之地,且场屋寛敞,便于考试。请嗣后武闱于真定举行」。从之。

又归并上、下江武闱乡试。兵部奏言:「江南改直为省,其武闱不应分上下江,应照各省事例,统于省城乡试」。从之。

十二年,兵部奉:

谕㫖:「国家选举人才,共襄治理,文武允宜并重。今科中式,武举一百二十名,应照文进士一体殿试,朕亲行阅视,先视马步箭后视策文,永著为例。届期读卷官,用大学士、学士及吏、户、礼、刑、工五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堂官各一员,提调官用兵部尚书、侍郎二员,监试受卷、弥封、掌卷、巡绰、写榜。各官及光禄寺备宴,俱与文同。武举人各于

天安门就试,试毕,以卷送午门外,东直房读卷官公阅进呈俟。

御批:一甲三名毕,各赴内院公同填榜」。从之。又兵部奉。

谕㫖:「国家用人,文武并重,今科武进士俱照文进士、殿试大典一体举行。朕思文进士有考选庶吉士、作养教习之例,武进士亦应简选教习,随侍卫学习骑射。

定武进士授官品级兵部奉。

谕㫖:「今科武进士经朕亲试选取,于国柱等二十三名武艺可观,且系本朝初行殿试,宜加优异第一名,著授副将品级第二名,著授㕘将品级。第三名,著授逰击品级,第四名以至二十三名,俱照例授以应得品级。伊等在京习学骑射,赡养需资,俱著先行照品级,给俸禄顶带,俟满一年,尔部题请选授。

十五年,准部议,武进士:

殿试读卷𫝊胪,俱照文场例。十六年,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袁懋功奏言:「用人之途,文武并重直𨽻文场,合八府之士于顺天府而彚试之,乃武场在内者兵部主之,在外者巡抚主之,一事两分,与文场殊异。请于八府武生乡举之年,令各道臣试其弓马策论合式者册送按臣按臣彚送兵部,合试于京师。其试録亦如文场进呈御览,以重大典」。

上是其言,下所司详议,寻议直𨽻八府武生与京卫武生总属畿辅,人才允宜归并合试,其中额应酌量,共

取二百名:京卫一百名,外州县卫所一百名,用翰林官二员为主考,小京职四员为同考官,顺天府堂官为提调。御史二员为监,试其头场、二场监射马、步箭,考验技勇,仍照旧例臣部满汉右侍郎考试」。报可。

又奉:

谕㫖:「今年文闱已再行,㑹试至将,材为诘戎,饬备所需,亦宜预储,以备任使,著于明年,令天下武举,再行㑹试」十七年奉。

谕㫖武科取士,拔其韬略,谙通弓马娴熟者,以备将才,至于开弓、舞刀掇石,俱属虚文,无益以后,俱不必试。是年,兵部再举㑹试。

命内大臣及大学士监射,永著为例。兵部又以第二场步箭合式者不及取中之额,请酌减得。

㫖取一百名。

又兵部奉。

谕㫖武闱取士,原以遴拔将才,以资实用,向来考试马步箭,沿习旧例,用髙大之的较射,以致软弓小箭易于幸中,其用满式弓矢者,反不得合式,殊非收罗材勇之意。以后乡㑹考试马箭,用满洲例,射帽步箭,亦照满洲例,射寻常小的,尔部即通行,𫝊谕遵行」。至四月。

上亲试,㑹试中式武举马步射于

南苑

十八年,兵部议准吏科给事中何澄条奏武闱考试之法,请照旧例,以马步射箭数详注卷面,以便阅卷分别名次,不得専凭策论得。

㫖武闱,著先试策论,后试马步箭,又兵部奏请。

殿试天下武举得。

㫖武闱已考过步箭及策论,又经内试选定,著停止殿试。康熙三年,兵部议覆,礼科给事中廖丹疏言邉省。

投诚官员,应于各省分用,其武进士候推选者甚多,请暂停武闱㑹试,查㑹试大典,不便停止,应于本科武进士减去一百名,中额止取百名」。从之。又停止京卫武生武童部试,归并顺天学政考试。五年,举行云南省武乡试照文闱额数,取中二十七名。

又举行贵州省武乡试,照文闱额数,取中二十名。六年,河南道御史朱裴疏言:「国家开科取士,文武相等,查顺治十五年以后,厯科武举武进士未经选用者甚多。因部科效力及提督、札委之人,混淆杂进,躐等先用,而科目反不得与较迟速,非制科取士之本意也。请将外委效力等项与武进士武举等,较人数多寡,仿二八分缺之例,使科目人员量行先选。其外委各弁,虽有战功及捕盗绩,不可止凭该衙门,一概咨送选补」。下部议行。

八年六月,定四川省武乡试中额照文场例,取中四十二名。

二十二年,兵部遵。

㫖议:「准卫官缺出,向以掌房贴案人等补授,今应停止于汉军、汉人世职并武进士内,选择轮用」。

二十七年,定武进士挨次选补营卫守备。旧例,武进士、推选、守备分别名次,在前半者,候选营缺在后半者,候选卫缺。至是以营缺多而卫缺少,嗣后不拘营缺卫缺,将武进士挨次补用。

二十八年,兵部议,准御史钱三锡请定武闱条例,以马箭中三、步箭中二者为合式奉。

㫖:马箭、弓刀等项,俱已合式,惟因步箭中不及两箭,不准合式,似属屈抑,著再议。寻议步箭,虽未中式,其射法精善者,亦准考取,至比箭时,应令内大臣、都统、内阁大臣与臣部公同监试,庶善射者不致遗漏,得㫖嗣后武乡㑹,考试马箭,以中四箭为合式,步箭以中一箭为合式。

又发各省候选武举分属督、抚、提、镇标下效用,如果骑射娴熟,即以千把总题补。

三十二年,奉

谕㫖:武乡㑹试旧例,射的以八十步为则太逺,善射者不能多中人材,或致遗弃,嗣后改为五十步,以中二箭为合式」。

又停本年粤西武乡试,以巡抚王起元奏粤西武生甚少故也。

三十三年,奉

谕㫖:「朕阅今年武闱试録,江浙人中式者,多山西、河南两省各中一人如此,恐致遗失人材、武进士之文,不过熟记成语,抄写旧套而已,论文取中,必致不均,而人材亦多遗失,必以马步箭俱优,人材出众者为佳耳。

又奉:

谕㫖天下,武举㑹试者,或其人材可用,骑射亦优,而以不合式之,故遗而不録者有之,朕意殊为悯惜,令兵部宣示,有愿效力与再试者,具呈,候该部请㫖,再行考试,遴选交火器营,令其服习戎事,于㑹试时照常考校,既悉知其人,亦便于拔取,有超群者,即与録用。

三十六年,复试下第武举。

上御瀛台、紫光阁阅武举骑射,上发五矢,皆中。

谕曰:「今科落卷内,安知无骑射俱佳而被遗者乎?如其回籍则已。若有留此者,令兵部察明复试」。

四十年,开粤西武科乡试,从广西巡抚彭鹏请也。四十一年,兵部议准武闱考试立空白印册二本,第一场马箭,合式武生,于面上用印时,即令本生亲注姓名、籍贯年貌于印册第二场合式者亦如之。至第三场策论取中,即将印册字迹磨对,以杜冒替之弊。

四十八年,奉

谕㫖:考试武举,当扩其典,以备録用,即今在内部院司官笔帖式兼武职,而厯升堂官者不少,在外总督、总兵由行伍出身者甚多,何地无才?现今八旗监生为䕶军骁骑者,俱有入文场考试之例,直𨽻各省緑旗营兵、千把总,及年满千总,不但人才壮健、善马步箭,其中有通文艺,愿入场就试者,可分别令就武乡㑹试,即于其充伍为弁之地,就近乡试,不必令回原籍。如此则緑旗官兵内有才力者俱得入彀,而武举进士内,亦得实有才力之人矣。寻议直𨽻各省緑旗营兵,有通文艺,愿应武乡试者,于充伍地方该营将弁,申送巡抚,一体乡试,于原额内取中不中,仍令归伍。又各营千把总及年满千,总门卫所千总,有愿应武㑹试者,该督抚提镇给咨赴部,一体㑹试,于原额取中不中,仍归原职。兵丁千把总、乡㑹中式后,愿归职伍者听。又奉。

谕㫖汉军人等一体考试武举武进士。寻议定八旗汉军内务府无品笔帖式库使,由官学生补授之外郎。

闲散人等有愿考武生者,该旗移送顺天府,考取八十名乡试时所取武生并中书及部院衙门笔帖式、荫生监生及监生之披甲,䕶军领催、执事人员,愿应武乡试者,亦移送乡试,取中四十名,如不中,仍令当差㑹试,取中八名,照文场编合字号」。四十九年,兵部议覆陜西肃州总兵路振声疏请増陜西武举额数,应不准行。

上谕大学士等曰:「陜西人材壮健者甚多,又令兵丁一体,乡试武举额数若少,则有才者不免遗漏,以致壅滞,著将武举中额照原数増二十名」。

又太原总兵马见伯疏言:「武经七书,注解互异,请选定一部,颁行经部」。议驳。

上谕大学士等曰:「武经七书,朕俱阅过,其书甚杂,未必皆合于正。所言火攻水战,皆是虚文,若依其言行之,断无胜理,且有符咒占验风云等说,适足启小人邪心。昔平三逆,取台湾,定䝉古,朕料理军务甚多,亦曽亲身征讨,深知用兵之道,七书之言,岂可全用?孟子云:仁者无敌。又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今日若欲另纂一书,此时又非修武书之时。李光地奏曰:令习武者,读左𫝊即佳。

上曰:「左传浮夸,昔人曽议之,孟子有言:可使制挺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若知此意而用兵,方是总之。仁者无敌,此是王道与其用权谋诈伪无稽之言,不若行王道,则不战而敌兵自败矣。王道二字即是极妙,兵法从古,穷兵黩武,皆非美事善战者,皆时至事迫,不得已而后用兵也。昔吴三桂反时,江南徽州所属叛去,一县将军额,楚往征之,有人献策于贼,云满洲不能步战,若令人诱至稻田中,即可胜之矣。岂知满洲兵强勇争先,未及稻田,已将诱者尽杀之,此献策之人亦为我兵所杀。用武经七书之人,皆是此类。今于武经、七书内作何分别出题及论语、孟子一并出题之处。著九卿定议具奏。寻议武经七书,惟孙子、吴子及司马法议论近正。嗣后考试武生、武童论二篇,一题出论语、孟子,一题出孙子、吴子及司马法。旧例乡㑹试论一篇,策二篇。今改出论题二策题一」。从之。

五十二年

上御畅春院内西厂阅试武举骑射、技勇,选宋如栢等十五人,再试,以骑、步射,令善射、侍卫等射毕。

上亲射二次,每发,皆中大学士等奉谕㫖:近见直𨽻各省考取武进士额数,或一省偏多,或一省偏少,皆因不知其弓马武艺,止凭文章取中,以致骑射娴熟、谙习韬略之人,多有遗漏,嗣后考取武进士不必拘定额数,俟天下㑹试武举,齐集京师,令该部将各省赴试到部,武举照例考试弓马,将合式武举等实数查明,预行奏闻。朕计省之大小人之多寡,照考取文进士例,按省酌定,取中额数,则学习武艺、弓马优长者,不致遗漏矣。

五十六年,定武乡试日期,自十月初九日至十三日试骑射技勇,十四日入闱,从府尹俞化鹏请也。五十九年,兵部奏定将在部效力之武生及官员子弟,停其取用,専取武举。其武进士内有情愿效力者,亦准收録宗人府銮仪卫兵科,俱照兵部一体取用效力。三年后,考试武进士一等者,以营守备推。用二等者,以卫守备推。用武举一等者,亦以营守备推。用二等者,以守御所千总推用。

雍正元年,定满洲武乡㑹试中额,八旗满洲等照汉军例,考取武举二十名,武进士四名,编满字号,至十二年停止。

命赏㑹试中式武举银两为整理衣服赁取马匹之用。又兵部奉

上谕:「今科中式武进士,系元年所取状元授为一等侍卫,榜眼、探花授为二等侍卫,二甲十三名授为三等侍卫令戴孔雀翎。三甲记名三十六人,俱授蓝翎,馀照例拣选补用」。

二年奉。

谕㫖:「陜西地属雍、凉,人材壮健强勇者多,骑射娴熟,胜于他省。每科乡试,取中不过三十名,而入学额数亦与他省不相上下,额少人多,不无屈抑。自雍正四年乡试为始,西安、甘肃、武举各加中十名,其武童入学额数,若通省俱加,恐有冒滥,照文童改学例,令督抚㑹同学臣查明技勇最优之州县酌量,奏请加额」。

又立武闱好字号,取中外场,兵部议覆。吏部侍郎史贻直条奏武闱直省乡试,请照㑹试例,择其弓马娴熟技勇出群者,另立好字号,以便取拔,应如所请得。

㫖考试武举议定编好字号,在京武乡试,朕派信用大臣考试,嗣后各省武乡试,或以好字号取中,或以文章好取中之处,著于解部武乡试録内注明,以便㑹试时查对。至雍正四年,定乡㑹试外场弓马、技勇,好者另编好字,且分别双单好字,移送内帘,先于好字号卷内选取,如不足数,乃选取馀卷。

又兵部遵。

㫖议准每科武进士前半以营守,备用,后半以卫守备用。今卫守备之缺,既经裁减,嗣后将卫守备用之武。

进士内再分十五名,以营守备用,于双月营守备各班之末,另立一班推补守御所千总,裁减之外,存缺无几。旧例粮船回空,随帮千总以卫千总推用。此等人员总漕称为明季世职子孙,今既非世职,应停其顶补将拣选之武举候推守御所千总人员内顶补推用。

又定补授管门千总人员京师、外城七门,内九门每门额设千总二员。嗣后千总缺,出停止补授汉人将满洲、汉军武举并汉军捐千总者补授。又

赏给、㑹试下第武举回籍路费如文㑹试例。五年,定武进士授官例。一甲进士照元年例补授侍卫。二甲挑选十名,授三等侍卫,三甲挑选十名,授蓝翎侍卫,俱俟补授营缺时,照侍卫品级兼衔。其三,甲武进士候选守备者,兵部奏请。

钦㸃大臣㑹同兵部,拣选一等二等者以营守备,注册三等者以卫守备注册,得缺之日,俱兼以署守、备管。

事如有弓马生疏者,令其回籍学习,俟骑射可观,再行赴部考验」。

敕浙江武举,照旧㑹试时停止浙江文㑹,试兵部奏浙江武举㑹试应一,并停,止得。

㫖士习浇漓,不干武途,况浙省文有馀而武不足,武科著照旧㑹试。

又八旗都统奉。

谕㫖:厯来满洲技勇,罕与比伦,前令八旗查得亲军䕶军内能开硬弓者,现有一万八千馀人。昨在瀛台,令八旗人等校射众,武举等咸惊异,以为从来罕睹朕心,深为喜悦,著分别赏给银两,伊等艺勇超群,是其尽心学习所致,嗣后务更加勉励,不可以弓力相争,尚将此通谕八旗知之」。

又兵部奉

谕㫖:前科武进士,大半皆授为侍卫,馀亦依次俱得选用。今科进士,朕恐其多选侍卫,反不能尽心学习,所以拣选侍卫者甚少,但伊等未得一时録用,置之闲散,殊为可惜。今特广为加恩,将未选侍卫之满洲䝉古进士,授为蓝翎,交与领侍卫内大臣效力行走。汉军进士交与该旗,以骁骑校补用。其馀汉进士有人材可用者,分发各省赏食千总俸,令督、抚、提、镇试看。如果材力壮勇,效力勤谨者,以守备题补。

七年,奉

谕㫖:「向例武举在本省学习之后,遇有千把总缺出,未免鑚营幸进,且该管官之秉公拔补与否,亦无从考验。嗣后将随标差操学习之武举等,令该抚等看其材技,优娴晓习营伍者,照年满千总例,送部考验,分发别省,遇有千把缺出,即行补授,则人材既可造就,而拔补亦得公平,将此永著为例。

又兵部遵。

㫖议定满洲武举,补授内九门千总者,遇㑹试之年,仍准入场考试,平时令步军统领考验,限以三年材技。

优长者,补授巡捕营守备,中平者,补授本佐领下䕶军校,并本旗骁骑校等缺。平常者,留门当差,学习有成,再行保送。至满洲武进士,除选授侍卫外,其馀仍以京营守备与骁骑校、䕶军校等缺补授。又兵部奉。

谕㫖各省每科武、乡试,例用巡抚为主考官,朕思各省巡抚多有未曽习学骑射技勇者,何以定优劣,从今科为始,各省著就近省城之提督总兵一员,同考外场,秉公拔取。若驻札路逺,或因公他出,则令派委副将一员代之。

九年,大学士等奉。

谕㫖各省督抚,著于所属地方召募,拣选人材壮健技勇可观者百馀人,咨送兵部奏闻,候朕㨂派官员,训练教习,以备军旅之用。武生童生及乡勇、民壮等,俱可入选。每人本籍额外,给与守粮一分,以养赡其家口。本人进京之时,著督抚动支公用银两,赏给路费。

十年奉。

谕㫖:「向因落第武举,其中不无才力可用之人,是以令本省督、抚、提、镇,秉公考验,将年力精壮弓马可观者,留营给与额外马粮一分,令其差操学习,俾得熟练营伍,以备将来将弁之用。原令该管大臣慎重遴选,使人材有所造就也。今闻外省庸劣无能之人,颇有滥充者,著该部通行各省将技勇可用之武举,令其充补经制马粮,其不愿留营及骑射生疏材力不及者,令其回籍自行学习,不得留营虚占额粮之数。

又奉:

谕㫖:「凡分发各省试用之武进士原令其学习营务,必须弓马优娴熟谙营伍,方可题补。近见尔部于武进士题补守备时,不计科分之浅深、弓马之优劣,概以为合例以致督、抚、提、镇,因一时营员内不得合例之人,遽将科分尚浅,营伍未谙之武进士题补,转不如用久厯行伍之人,于营务有裨益也。嗣后武进士题补守备,若科分不及应选之期,即属不合例,可𫝊谕各省知之」。

又兵部奉。

谕㫖:「朕看满洲、武举等,于緑旗营不甚相宜,嗣后将如何补用及如何升转之处,详议具奏」。寻议八旗武举有人材出众者除。

特恩选用外,其馀俱请交各该处以应得之缺补用。但伊等品级不同,则升用亦宜分别嗣后应照汉人例。

请派大臣验看,分别等次,交与该旗,于䕶军骁骑等缺,挨次委署试用,入于应升人员内带领引见,补授平常者,驳回学习,以图上进,内有愿在旗当䕶军前锋效力之人,亦著挑取,令其当差行走挨次补。

用行走三年,谙练称职者,入于应升人员,内带领引。

见再此等人员系实授者,自有应得之俸,其委署给与钱粮米石所服顶带,悉照委署之例。现任内九门满。

千总应请改补,以昭画一。嗣后内九门千总缺出,请照外七门、千总例,将汉军武举及捐纳人员补用」。从之。

十一年奉。

谕㫖武场乡㑹两试,原期选俊储材,所以人材壮健、技勇兼优者,外场考试,另编好字号,并分别双单,令入内场,再考试文艺,比较取中,以杜冒滥幸进诸弊。本年武㑹试有顶替进场作弊者,当经查出交部治罪,又有人材技勇,皆属平常,而考试大臣滥列好字号入场取中者,现在查㕘黜革议处,俾各知儆戒。至于各省学臣考试,闻有弓马平庸文理粗通之人,混入内场,越号换卷,𫝊递代笔,贿嘱倩代,揆厥所由,总由府、州、县考试时,每以广收博取市寛大之名,无论骑射优劣,悉行録送,遂令技艺不堪汉仗猥𤨏之辈,混入内场种种作弊。嗣后府、州、县官考试武童,倘不悉心校阅,滥行録送者,著该学政题㕘议处。其学政校阅外场,尤当加意选择。若将平常懦弱之人,滥列好字号,入场取中,亦著督抚查㕘。乾隆元年奉。

谕㫖:今科武举殿试,照该部所拟日期举行,朕在三年服制之内,其考试弓马等项,著派王大臣在紫光阁阅看,将拟在前列者带至养心殿,候朕亲定掲晓之日,照今年文殿试之例,𫝊胪朕不升殿。

五年,准武进士随营差操,各省兵丁应乡试者,于中式武举之后,仍准食本身马粮,随营差操。若中式武进士除选取侍卫外,馀皆离营候选,开除名粮奉。

谕㫖:「伊等开粮之后,衣食匮乏,未免拮据,且恐离营日久,渐疏技艺,应酌量变通办理。嗣后兵丁中式武进士之后,有情愿回营效力者,准仍留本身马粮,随营差操。遇有署事之处,准一体酌量委署学习。

八年,疏通武举随帮效力人员定例,汉军、汉人武举,及各省世职,随帮于㑹试之年,赴部报名,足有百人之数,兵部奏请恭候。

钦㸃大臣㑹同兵部、堂官考试马步箭,分别等第,其马步箭俱优者列为一等,马箭尚优步箭平常步箭尚优,马箭平常者列为二等,马步箭俱平,常者列为三等,均注册,归入各班内选用。卫千总如弓马生疏者,列为四等,令其回籍学习,下次再行拣选。其弓马甚劣人,衰老不堪者,列为五等,黜退」。至是,奉

谕㫖:「武举内随帮效力年满人员,应以卫千总用者,其选用之法,按其从前拣选等第,分班铨选一等,人数无多,选期尚速,其二等者有数十人,三等者多至二百馀人,每年选用,不过三四人,甚为壅滞。朕思卫千总与营千总,虽属有间,但武职人员俱尚技勇,亦当及其强壮而用之。且此项武举,既系随帮年满,非闲散,武举可比,若迟至二三十年之久,方得録用,未免精力就衰,难为国家宣力,所当酌量疏通」。下部议行。二十一年,安徽巡抚髙晋奏:「武闱乡试头二两场,合式举子例于左右两颊用以印记,以杜顶替代倩之弊,法诚善也。第首场印面之后,计至三场㸃名之时,将及经旬之久,始则一面有印,继则两颊皆然,日则不能盥洗,夜则难以就枕,旬日之内,必致模糊。臣愚以为与其印面不若即以印面之印印记于各举子左右小臂面臂,虽更例实相符」。从之。

二十四年,御史戈涛奏:「武闱应试之人,必弓、刀、石三项技勇有一项在头号二号者,方准合式,令入内场,列于甬道西,号房。其双单好字号者,列于甬道东号房,以絶代倩之弊。再武场以武经为重,应裁汰四书论题,止存武经论及策问题一道」。下部议行。

二十五年,更定外场事宜,外场向例马箭连射,三回共九箭,中四者为合式,试技勇,合式后复射地球一回,又例载逺把以五十步为程,髙七尺、寛五尺,每人各射九箭,中二者为合式,试技勇,后复射近把,又应试弓力硬软,向听自便。至是,江苏巡抚陈宏谋奏请马箭止射二回,共六箭,再射地球,一回三回,共中三箭者为合式。其试技勇后再试地球之例,应行停止。又逺把酌改三十步,每人各射六箭,以中二者为合式,射把不得随意损益。其试技勇后再试近把之例,应并停止。至马弓以三力为率,步弓以五力为率,其不及者不准合式,有能加重者听」。下部议行。

二十七年,兵部议覆侍郎王际华奏:武科取中原以弓马技勇为主,至内场文艺,祗以㕘核去取,并非専重,是以考试外场定有双单好及合式字号,密印于监箭册籍之上。内场阅文,先就双好中尽数,取择始及单好,如中额不敷方及合式字号,其实双单好字号中挑选之数,视中额原自有馀。其文理平顺之卷尽数中式,以致合式字号,几成虚设。就中文理稍优之人,为他人代倩罔利,弊窦丛生。应如所请,竟行裁去合式字号,庶可以慎考核而肃场规」。从之。

三十三年,改定江南武乡试,令总督主考例,从两江总督髙晋请也。

设立武乡㑹,试内场,监试兵部议覆,江南道御史觉罗敦岱疏称:「武乡㑹试内场,应设立监试,専司其事,嗣后乡㑹,试臣部咨取满、汉御史职名开列,具题恭候。

钦㸃满、汉各一员,令其入场监试。其场外墙垣,俱照文场之例,派弁兵员役,昼夜巡查,以昭严密」。从之。

三十六年,停现任官员子弟入伍食粮应试兵部议覆,两江总督髙晋疏言:「现任官员子弟,既准其入伍食粮,复准其入场应试有占武举名额,嗣后籍𨽻他省官员随任子弟,概不准其就现任本省应试,并不准其入伍食粮有占,该省兵额至籍𨽻本省员弁子弟,俱令各归本县,不准于现在任所地方入伍应试」。从之。

又兵部议覆署云南巡抚诺穆亲条奏武闱内场主考等官改用笔色,请嗣后武闱乡㑹试内场阅卷房,考官定以紫笔,主考官定以赭黄。其印卷戳记及一切应用蓝色之处,俱照文闱之例,改用紫色,以归画一」。从之。

又兵部议:「工部尚书兼步军统领忠勇公福隆安奏,巡捕营马步兵丁由大、宛两县之人挑补后情愿考试者,令其与武童一体应试,果能取中再准乡试。其马兵准乡试之例,永行停止。至营员子弟拔补弁兵,令改调营汛不属父兄,考核管辖,均应如所请」。从之。

又顺天府尹裘曰修等奏:「武闱乡试,严饬各州县将应解乡厨乡皂、杂夫等役,造具年貎清册,面用印记,填给腰牌。再查外场监试御史向例十月十一日外场事竣,十三日始行入闱。应请嗣后令该御史等,于外场完竣后,即日先入内闱,将应进各项夫役,由该御史验明腰牌印记,搜检放入。其中倘有印记模糊及并无印记者,立时查究。至㑹试事同一例。所有厨皂等役,应请照乡试画一办理」。从之。

三十八年

谕马步兵均属行伍马兵考取武生,既准其仍留原粮,则步守兵丁原可毋庸歧视。至向例,武生不准入伍食粮,必须注销武生,方准充补,不过以武生名列胶庠,稍存优异,甚属无谓。况武生乡㑹试中式后,其所得官职,亦不过緑营弁员,则以武生在营学习当差尤属有益。嗣后如武生有情愿入伍食粮者,准其呈报学政,即令兼充,毋庸将武生注销。著为令」。

四十年,兵部议覆鸿胪寺卿江兰奏请㑹试武举于试,期前一日酌量各省人数多寡,分为四册,缮籖,封固于宣。

㫖后,分围考试,再于考试之后,将六部满、汉堂官开列奏请。

钦㸃二三员𫝊集中式武举,按照㑹试原册弓刀石筋重号数,令其逐一演试。如有前后参差者,即行㕘奏,将该武举照文㑹试磨勘之例罚停。

殿试仍将原挑之,监射大臣交部议处」。从之。又兵部议覆:江南道御史李廷钦条奏:监射大臣各围箭册,俱系自行登记,毋庸假手。官员应请概不准,随带至随带跟役概,不得过四名之外。其监射大臣及兵部、堂官,宣

㫖后即不准归私宅,亦不准在外围附近武举之处居住。武闱乡试亦照此办理」。从之。

又尚书公福隆安奏:「嗣后每遇武㑹试时,监射大臣较准弓力,即亲画押外场,事毕,将原弓存贮兵部俟。

殿试后再交本处领回,如此似觉更为详慎」。从之。四十五年。

谕向来武乡㑹试考试技勇内硬弓一项,原以十二力为头号,如果从容满引可以中式,即力量较优,亦不过多加二三力足以见长。近来士子每多热中竞胜,且得失之念太重,辄填注十七八力。及至较试时,类皆勉强从事,并竟有不能者殊属无谓嗣后考试武场硬弓,务以满足入彀为度。其注考册内有能过头号弓十二力以上者,亦不得出十五力。著为令。四十七年,兵部议覆:山东道御史杨九思奏,武乡㑹试内场出题之日,令监试御史偕同提调等官亲入号舍,照例挨查。倘有坐号不对,立即究治。至水火夫役于白昼差使完毕,即扄闭空房外,加封锁,不许擅行出入。其围墙以外,严饬巡绰员弁,多派兵丁,昼夜巡逻,以肃场规」。从之。

等谨按中枢政考,直省武乡试中额,顺天一百五十一名,内汉军四十名,奉天三名,江南六十三名,浙江五十名,江西四十四名,湖北二十五名,湖南二十四名,福建五十名,山东四十六名,山西四十名,西安五十名,甘肃五十名,四川四十名,广东四十名,河南四十七名,云南四十二名,贵州二十三名,广西三十名。

皇朝文献通考卷五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