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沓藏书

卷二百二十二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二十二《经籍考》十二

载记 史评 史钞 政书 职官臣等谨按,古者偏方割据僭号,纪年各设史官,以纪事迹,后人论定,因以霸伪目之。马端临兼用阮孝绪《七録》、《隋经籍志》之名,辑为一类。然其书实皆后人追记,非其旧作。伪霸之号,似是实非。此四库全书,据《东观汉记》、《晋书》等改题载记,义至善也。今遵此例,编辑如左。

《南唐拾遗记》一卷

毛先舒撰。先舒见《经》类。

先舒自述曰:是书略采宋江南遗事,诸不见正史者,附于马、陆二书、郑文宝近事》、陈彭年别録》、陈霆《唐馀记传》之后。

《十六国年表》一卷

张愉曽撰。愉曽字庭硕,徽州人。张潮跋曰:「崔鸿《十六国春秋》,不识何以不列《年表》?今得此书,可以补其缺略」。

《十国春秋》一百十四卷

吴任臣撰。任臣字志伊,仁和人。康熙己未召试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

《十六国年表》二十二卷

孔尚质撰。尚质字元长,武陵人。右载记。

等谨按麟经笔削游、夏,不能赞一辞,自《史记作而班固复异议焉。此史评所以日繁也。孔子删帝魁以后书为百篇,实史钞之权舆。厥后钞节少而论说多。晁公武《读书志》尝论之,不知二者原相表里,故端临通考》并存而不废。惟于一门之中,杂见而无区别,于义未善。兹故遵《四库全书》之例,各以类从,庶编次不致紊杂云。

御批《通鉴纲目》五十九卷,《通鉴纲目前编》十八卷,《外纪》一卷、《举要》三卷,《通鉴纲目续编》二十七卷

康熙四十七年,吏部尚书宋荦奉敕校刋。

圣祖仁皇帝御制序曰:朕惟自古帝王,言动必记,而史事以兴。顾周礼外史所掌,卷帙寖繁,即纪传亦异。千百年来,微言大义,昭揭天壤,必以尼山笔削为断,所从来尚矣。粤自龙门而降,累朝国乘体制略,同涑水司马氏易,分类为合编,葢犹左氏法也。紫阳朱子特起而振举之,纲以提要,目以备详,岁时列于上,而天统明章,程繋于下而人纪立,増损精切,予夺谨严,庶㡬春秋大居正之宗指欤?虽其间事理櫽括,稍有脱误,大都门人一时采辑之过,实非晦、庵本意也。自时厥后,有前编有外纪,有大纪、续编,以及考证集览、发明质实之类。诸家论著不一而足,要皆商确折衷,互相参订。明儒陈仁锡裒集而剞劂之,不可谓非先哲之功臣也。朕㡬务之暇,留神披阅,博稽详考,纎悉靡遗,取义必抉其精,征辞必搜其奥,析疑正陋,厘异阐幽,务期法戒,昭彰质文,融贯前后所著论断,凡百有馀首。兹允诸臣,请并以付梓,颁布宇内,俾士子流传,诵习开卷,了然不特天人理欲之㣲,古今治忽之故,一一胪如指掌,即子朱子祖述、宣尼维持世教之苦衷,并可潜孚黙契于数千载之下。是则朕敦崇古学,作新烝民之至意也。爰叙述以冠篇端,用昭示于无穷焉。

等谨按朱子因司马光《资治通鉴》作纲目》,纲仿《麟经》,目仿《左氏》,其门人依所手定之,凡例而成。后有伊起莘之《发明》、刘友益之书法》、王幼学之《集览》、徐昭文之《考证》、陈济之《集览正误》,冯智舒之《质实》、汪克寛之《考异》,皆自为一书。眀黄仲昭取诸家之书,散入各条之下,特取其便于披览。

国朝张自勲始作《纲目,续麟、芮长恤》,作《纲目指遗》,则又各执私见以相争我。

圣祖仁皇帝睿断精详,即取陈仁锡刋夲,亲加评定,因群言之淆乱,悉举而厘正之。又金履祥病刘恕《通鉴外纪》嗜博而好奇,乃搜采经传,起帝尧迄。

周威烈王作《通鉴前编》,又括全书纲领,撰为《举要》,复冠之以《外纪》一编。陈仁锡改题《通鉴纲目前编》与《纲目》合刋,以补朱子所未及。至商辂等《通鉴纲目续编》,因朱子《凡例》纪宋、元两代之事,明人亦有发明《广义》,附于条下。今于《前编》则仍其旧本。御笔特加品题,其续编虽议论肤浅,考订粗疏,亦因陈仁锡既缀刋《纲目》之末,均得上邀。

乙览并示

别裁不特《纲目》全书顿易旧观,而于得失之互见,瑕瑜之错出者,订正秩然。丝毫不爽,尤足以开千古读史。

者之心目云:

《御制评鉴阐要》十二卷

乾隆三十六年,大学士刘统勲等奉敕编録。

等。谨按前馆臣恭纂通鉴辑览时,分卷属稿,排日进。

呈。

皇上亲加评隲,随条发论,法戒昭然。其有敕馆臣撰拟,黏签同进者,皆䝉」。

睿裁改定,涂乙増损,十存二三。全书既成,凡数千条,皆刋刻简端,兹复甄辑。此书凡分卷十二计恭録。

御批七百九十八,则罔不。

训示精详,折衷至当,如贾充、禇渊等之书死,狄仁杰之书,周正南北称㓂之文,订辽、金、元人名、官名、地名之误,而纪年系统闗于保邦凝命之原者,尤再三申诫。将是非不爽于毫厘,即曲说无由而置喙,俾读者既博观于辑览,又得阐要而约守之,洵足以

垂教万世而无穷矣。

《汉史亿》二卷。

孙廷铨撰。廷铨见《传记类》。廷铨《自序曰:「荀悦《汉纪》详约得中次序,有意披读所到,偶有触輙书数语,用备遗忘。与于东阿《读史漫録》意义暗合者,什一亦不去也。

《论世八编》十二卷

华庆,逺编,庆逺无锡人。

庆逺《自序》曰:是书略似竟陵锺氏史懐,或正史,或野史,或集或说,不専一史,久之盈册,题曰《寒窗叹》,后改名为《论世八编》。

《歴代甲子考》一卷

黄宗羲撰。宗羲见经类

等谨按此编,本宗羲与朱朝瑛之书,因曹溶收入《学海类编》,改题今名。所论《史记》甲子,与尚书不合,谓当从班史反覆详辨,多所引证。

《鉴语经世编》二十七卷

魏裔介撰。裔介见《经类。

《读史吟评》一卷 《史评辨正》四卷黄鹏扬撰。鹏扬字逺公,晋江人。顺治丁酉举人,官知县。

《读史矕疑》十卷

张彦士撰。彦士字龙弼,定陶人。顺治初,岁贡生。官黄县训导。

《史折》三卷《续》一卷

贺裳撰。裳字黄公,丹阳人。康熙初诸生。《澄景堂史测》十四卷。

施鸿撰。鸿字则威,邵武人。康熙中岁贡生。官奉天府经厯。

鸿自述》曰:岁在甲辰,署篆罗源,未携书籍,借得温公《通鉴》,自晋至隋数十册,日夜读之,因而有所论议,辑为是编。

《垂芳世型》十三卷

金维宁撰。维宁字徳藩,华亭人,康熙丙午举人。《资治通鉴述》无卷数

陈诜撰。诜见《经类》。

《通鉴大感应録》二卷

秦镜撰。镜字非台,翼城人。镜自序曰,「《资治通鉴》乃古今来《一大感应篇》,録其彰明较著者,俾览之者有所观感焉。

《读史辨惑》无卷数

王建衡撰。建衡号月萝,威县人。岁贡生,候选教谕史《论初集》。无卷数

朱直撰。直字少文,江苏人。《诗史》十二卷

葛震撰。震字星岩,句容人。班《范肪截》四卷。 《五代史肪截》四卷,张笃庆撰。笃庆字厯友,号厚斋,又号昆仑外史」,淄川人,康熙丙寅㧞贡生。

増定史韵》四卷附《读史小论》一卷。仲宏道撰。宏道字开一,嘉兴人。十七史论》九卷,年表一卷。夏敦仁撰。敦仁字调元,武进人。《芝坛文案》五卷。

张鹏翼撰。鹏翼字警庵,连城人。《史通训故补》二十卷。

黄叔琳撰。叔琳见《经类》。

《凡例》曰:唐刘知㡬作《史通》以前代书史叙其体法,因习废置,掇其得反,述作曲直,分内、外篇,著为评议旧鲜训释。惟江西郭延年所注盛行,而援引蹖驳,每多纰缪。河南王惟俭更注之,名曰「训」,故依据正史,选择精严,逺胜郭书,然失之太简,未免遗漏。叔琳旁搜博采,广所未备。其或注意与本书不相比附,或阙而不注,或注而不全,或相沿错误,并经改正。

《史通通释》二十卷

浦起龙撰。起龙字二田,无锡人。雍正庚戍进士,官苏州府教授。

起龙《自述曰:趣乖者,法宜训。正疵积者,道在刋讹训正之科。其别六:曰释,曰按,曰证释,曰证按,曰夹按、曰杂。按刋讹之科。其别四曰字之失,曰句之失,曰节之淆,曰简之错编。始于乾隆乙丑,至戊辰书成梓行。

《史学正藏》五卷

宋士宗撰。士宗字司秩,星子人。雍正丙午举人,读史评论》六卷。

费宏灏撰宏灏号愚轩,湖州人。《十七朝史论》一得一卷。

郭伦撰。伦见杂史类。

《石溪史话》八卷

刘风起撰。风起字兰村,睢宁人。《唐鉴偶评》四卷

周池撰。池字商濓,湖口人。等谨按是书虽名《唐鉴》,然于有唐一代实未完备。第上起髙宗之上元元年,下迄武宗之㑹昌四年。葢池尝读《通鉴纲目》,评其得失,而未及成书者也。

右史评。

《左传经世》十卷

魏禧撰。禧字冰叔,宁都人。等。谨按是书不主解经论文,惟以推识成败、考鉴得失为事,故以经世名编。其间略取杜林之注,又复杂采诸说,缀以评语。

《读史蒙拾》一卷

王士禄编。士禄字子底,号西樵,新城人。顺治壬辰进士,官至吏部考功司员外郎。

《史纬》三百三十卷。

陈允锡编。允锡字亹斋,晋江人。顺治己未,以荐举授平湖县知县。

《两晋南北集珍》六卷

陈维崧撰。维崧字其年,宜兴人。康熙己未召试博学宏词,授翰林院检讨。

《左传分国纂要》十六卷

卢元昌撰。元昌字文子,华亭人。康熙中诸生。《南史识小録》八卷,《北史识小録》八卷

沈名荪、朱昆田同编。名荪字涧芳,钱塘人。昆田字文盎,秀水人。

《两汉䝉拾》五卷

杭世骏撰。世骏见经类》。

等谨按世骏掇取两《汉》文疑义,诠释昭晰,迥异餖飣庶㡬抉摘㣲奥,得史家识小之遗。

右史钞。

等谨按马端《临通考列故事》一门于职官之上,然故事之义,后鉴前师,与时损益,似属之前代为宜。夫史家著録,自有体裁。《隋志》载《汉武故事》滥及稗官。《唐志》载魏文贞故事,横牵家传,则于国政朝章之所系,其义类尤为乖误。我

国家右文垂献,酌古宜今,凡准制度于六官,贻规模于亿载。所谓文武之政,布在方策,煌煌乎诚今日之。

盛,典也。故事之名,毋庸沿习。考钱溥《秘阁日録》有《政书》一类,四库全书,据以标目,谨依此例,以符《周官》立政之遗义焉。

《钦定大清㑹典》一百卷

《钦定大清㑹典则例》一百八十卷乾隆二十九年,和硕履亲王允祹、大学士傅恒等奉。

敕撰

皇上御制序曰「自

庙朝廷放之千百国徼荒服属之伦而莫之偝创业。守文绳之亿万叶,矩剃训,行之久而勿之渝,非㑹典奚由哉顾惟自。

圣作

明述政府,粲陈其间,有因者即不能无损,与益而要之,悉损益以善厥因。则方策所丽,乃一成不易之书,非阅世递辑之书也。国家膺

大寳命。

列圣肇兴,礼乐明备。

皇祖圣祖仁皇帝康熙二十三年,始敕厘定㑹典,则以时当大业甫成,实永肩我太祖。

太宗

世祖三朝之统绪,不可以无述,而述固兼作矣。皇考世宗宪皇帝雍正五年。

申谕阁臣敬奉。

成编考衷条系,则以累洽重熙,更兼皇祖景祚延洪,化成久道,不可以无述而述。且未遑言作矣,暨朕寅绍。

丕基祇祇,翼翼壹惟法

祖宗之法心

祖宗之心,发册披图,罔或偭隃尺寸。㑹西陲大功,告蒇幸纉承。

祖宗欲竟之。

志事而凡《职方》《官》制郡县、营戍、屯堡、觐飨、贡赋、钱币,诸大政于六曹庶司之掌,无所不𨽻且我。

皇考励精图治,十三年之间,立纲陈纪,复不可无纪,以垂永世。爰咨馆局次第具草,乙夜手披是正,而谂之曰:「向者发凡排纂,率用原议旧仪,连篇并载,是典与例无辨也。夫例可通,典不可变。今将縁典而傅例,后或摭例以淆,典其可乎?于是区㑹典则,例各为之部而辅以行,诸臣皆谓若网在纲,咸正无缺,而朕弗敢専也。盖此日所辑之㑹典犹是我。

皇祖

皇考所辑之㑹典,而俯焉从事于兹者,岂直义取述而不作云尔哉!良以抱不得不述之深衷,更推明不容轻述之㣲指,稽典者,当了然知宰世驭物所由,来无自疑,每朝迭修为故事耳,若夫治法心法,表里兼赅,精之而贯彻,天人扩之而范围今古如往牒所称,惟睢麟足以行官礼者,是又数典之原,嘉㑹之本也,朕其敢不懋?诸敢不与子孙臣民交朂诸。

等谨按。

国朝㑹典,康熙三十三年初修,雍正五年续修。至是凡三经厘定,典章条目,灿然大备矣。昔《周礼》一经,称为周公致治之书,故传之万世,尊为法守。至歴代所传,如《唐六典》、《元典章、明㑹典》,虽法制递有増损,而所谓以官统事、以事𨽻官者不易焉。夫编纂之工拙,系乎政令之废修我。

国家

列祖相承

圣徳神功,昭垂瀛海。

规画既皆尽善我。

皇上励精图治,执两用中,化裁皆衷乎道,増删悉合乎宜,则是书之体裁精宻,若网在纲足,以方驾《周礼》者,皆实政有以制之,固不徒以意为増损也。至则例原本散附各条之下,犹沿旧体。今则各为编録,俾大纲细目,互相经纬,条理益明。即如《周礼》六官所职,一代之典制在焉,而度数、节文则往往见于他说。盖当时故府所记,谅不一书,皆与六典相辅而行。今则以㑹典为不变之大经而则例繁多,可以随时损益之正,与三代之古义同符是书也,即以仰窥。

皇心之运量无穷,文武张弛胥,于是乎在,又岂徒备掌故而已哉!

钦定续通典一百五十卷。乾隆三十二年奉。

敕撰。

等谨按:是书所续,自唐肃宗至徳元年讫明崇祯末年,篇目一仍杜氏之旧,然其间稍有不同者。杜氏以兵制附刑后,今则兵刑各为一篇,亦仿周礼「夏官秋官之例,至于略者详之,繁者节之,则以唐代年祀稍逺旧典,尠征五代及辽史书太略,故旁搜图籍,以备㕘稽,明则见闻最近。宋、金、元亦多有遗漏,则精别是非,以昭传信,凡皆禀。

裁成之妙酌,繁简之中条,分件系觉。九百七十八年内之典制谟猷,了如指掌,洵乎提要钩元,非杜氏所能及矣。

《钦定皇朝通典》一百卷

乾隆三十二年奉。

敕撰。

等谨按:是书以八门𨽻事,其中条例,酌为变通,如钱币之附食货,马政之附军礼,兵制之附刑法,于理相通者,则仍其旧。至于古今异制,不可强同,如食货典之𣙜酤算缗,礼典之封禅,皆当时弊政,圣代尽为删除,岂宜更存虚目。又地理一门旧典,以统括歴代,其中分并靡常,沿革互异,故以九州提纲。今则六合同风,昄章孔厚。区区九州旧界,岂足尽职?方之所掌,故均以

《大清一统志》为断至于

列圣鸿猷

皇上令典史不胜书,宜乎卷目之繁,溢于旧典也」。《钦定《皇朝通志》二百卷

乾隆三十二年奉。

敕撰

等谨按郑樵《通志》列二十略,是书分目相同,而纪、传、年谱则略而不作葢。

《实録》

国史尊藏金匮,与考求前代,删述旧文,义例固不侔也。至二十略中视原本汰其冗杂者凡三,补其踈漏者凡二,删并。其琐屑者凡三广,益其未闻者凡三。博证详搜,独昭羙备。又是编名虽《通志》,然纪传既从其阙,实与《通志》、《通考》为类,故从《四库全书》之例,恭列于《政书》中焉。

钦定吏部则例六十六卷乾隆三十七年,大学士公傅恒等奉敕纂。

等谨按各部,则例,毎十年奏请,纂修一次,吏部则例自乾隆三十二年修竣,后尚未刋刻,复加増纂,辑成是编。凡品级考六卷,铨选则例十三卷,处分则例四十七卷,书成刋布。

《元朝典故编年考》十卷

孙承泽撰。承泽见经类。

右政书类通制。

《幸鲁盛典》四十卷

康熙二十三年,袭封衍圣公孔毓圻等恭述圣祖仁皇帝御制序曰:「朕惟自古帝王,声教翔洽,风俗茂羙,莫不由于崇儒,重道典学,右文用能发诗书之润泽,宣道徳之阃奥,推厥渊源,皆本洙泗,以故追崇之典,厯代相沿,或躬诣阙里,修谒奠之仪,洁志肃容,尽诚备物,其间礼数,随世损益,至于希风服教,百代式型,异世同揆,莫之或二,猗欤盛矣!朕临御以来,垂三十载,溯危㣲之统绪,念生安之圣哲,恒虑凉薄,未克祇承,用是夙夜单心,孜孜不倦,惟我至圣,先师孔子,配天地,参阴阳,模范百王,师表万祀,朕毎研搜至道,涵泳六经,觉宪章祖述,删定赞修之功,日星揭而江河流,私心向往,窃有愿学之志焉!乃者东巡逾泰,岱涉泗沂,遂诣阙里,亲行释奠,得瞻庙貌,仰圣容,以为徳盛功隆,钦崇宜极,凡厥典礼,有加前代,又亲制文辞,手写以勒之贞石,务用导扬至教,风示来兹,夫缅怀曩哲,继躅前贤,犹思睹其物采,接其居处,况先师遗风馀烈,久而弥新,重以朕之寤寐羮墙,僾乎如见,及过杏坛相圃之间,山川俨然,桧楷如故,仿髴金石,弦诵之声,闻于千载,而上流连往复,不能自已也。衍圣公孔毓圻上疏陈谢,且以礼仪隆重,非直一家荣遇,请修幸鲁盛典一书,朕既可其奏,久之书成,复请叙言,以冠其端,朕万㡬馀晷,敦勉弗遑,实欲黙契先师,尊闻行知,于以阜物諴民,风同道一,庶㡬跻世运于唐虞,登治术于三古是书也,岂徒使天下后世,知朕于先师钦慕无已如此,且愈以见圣人之道,覆帱群伦,苞毓万象,即凡车服礼器之遗,皆足令人感发而兴起也,故赐之序。

等谨按:康熙二十三年,圣驾东谒。

阙里展祀。

庙庭留

寳伞,以明䖍镌丰碑而志盛,并各制宸章,勒石于周公、孟子之庙,録圣贤后裔,给以世官,俾奉祠祀。

帑金优发,庙貎聿新,毓圻以圣天子,尊师隆轨,超迈古今,宜勒为成书,以垂永久」。得㫖俞允,书成奏进,复䝉。

训示改定刋行,凡事迹二十卷,《艺文》二十卷,自有书契以来未有。

褒崇圣教加礼

先师,若斯之隆者已。

《万寿盛典》一百二十卷

康熙五十二年,户部侍郎王原祁等奉敕㳟辑。

等谨按是编,凡六目,曰宸藻,曰:

圣德曰《典礼》曰:

恩赉曰庆,祝曰歌颂,备述率土嵩呼之盛,实极古今未有之隆」。又冠以宋骏业等绘图二卷,摹写极工纎悉。

具备垂诸册,府共仰见。

圣祖仁皇帝久道化成,敷天欢洽,盖由深仁厚泽,浃髓沦肌。故一时拚舞,讴吟之盛,直轶乎衢,歌华祝之休焉。

《钦定大清通礼》五十卷

乾隆元年奉。

敕撰

皇上御制序曰:伊古承天之道,治人之情,莫善乎礼,顾其为用,往往详于朝庙,略于乡闾,及考仪礼十七篇,所纪独多,士礼自后苍有推而达之之说,儒者奉为本经,其等差节度,互见于周官、戴记,然时有抵牾。朱子尝建议请修通解,而未既厥业,信乎完书之难而行典礼,观㑹通章,志贞教经,世者所宜重也,经礼三百,曲礼三千,㑹典盖经礼之遗矩,而通礼亦曲礼之滥觞。朕临御之初,敕儒臣搜订前闻,折衷令甲,准时㑹之宜,衡质文之纪,厘为全帙,用诏方来,越岁己卯,排纂裁就,宁讵谓副在有司,执以莅事而已哉?盖尝深维大顺大同之化,初不越纳身轨物与天下共之焉耳。三代以下,汉称近古,观叔孙通之朝仪,公玉带之明堂,不过椎轮粗具,后此如唐开元礼、宋太常因革礼、元通礼、明集礼,取足征一朝掌故。迨承用日久,俗尚駸寻,精意逺而敝攰随之,既茍简慢易而无以称其情,甚且改,错偭规敢于侈汰而冒其上,故礼之通也,于是乎始难。六经之士,虽欲阐教正俗,然居下不获,若考亭家礼涑水书仪,党塾间以为兔园陈䇿,其事不闗功令,故礼之通也,于是乎尤难是编也,约而赅,详而不缛,圭臬群经,羽翼㑹典,使家诵而戸习之,于以达之人伦日用之间,兴孝弟而正风俗,则朕淑世牖民之意,或在斯乎?或在斯乎因礼官之请,爰为序以谂其端。

等谨按通礼与㑹典相为表里,奉诏编纂同㑹典次第进呈卷首㳟纪朝。

庙大典几,通行仪制,各依类分附其中贵贱之等差,节目之先后,器物之名数,陈设之方位,纎悉毕具考订。

綦详书成。

赐名曰《通礼》,洋洋乎酌于今古之宜,达之上下而准鸿纲细目,具有规程盖我。

皇上以圣人之德居。

天子之位,宜乎酌中立制,逺迈《周官仪礼之经也。已钦定国朝宫史》三十六卷」。

乾隆七年奉。

敕撰二十四年増修。

等,谨按是编首

训谕次典礼,次宫殿,次经费,次官制,次书籍,凡六门。我皇上服膺。

祖训纲纪,修明犹复。

巽命重申,辑成是帙,所以垂鸿规,于亿祀绍。

家法于万年者,抑何深切而著明也欤?钦定满洲祭神、祭天典礼》六卷

乾隆十二年奉。

敕撰

等谨按我。

国家肇造以来,祀典攸垂,聿昭诚悫,惟是口耳相传,不无小异我。

皇上钦崇寅畏,昭事惟䖍,特命王公大臣详明考订,定著成编。首祭仪二篇,次彚记故事一篇,次仪注、祝词、赞词四十一篇,殿以器用、数目图式各一篇,皆由。

圣明厘正,典则精详。乾隆四十二年,复命依文音释,与通礼相辅而行。盖崇徳报功之典,至是而灿然大备矣。

《钦定皇朝礼器图式》十八卷乾隆二十四年奉。

敕撰

皇上御制序曰:五礼,五器之文,始著《虞书》,若玑衡,若作绘絺绣,若笙镛柷敔,粲乎具列。迨成周考工记,乃详载广围尺度,与夫方色、钧、锊、圜、匡、缜疏、侈弇之差。说者谓器之有图实权舆。是汉儒言礼图者,首推郑康,成自阮谌、梁正、夏侯伏明軰均莫之逮。宋聂崇义彚辑《礼图,而陆佃《礼象》、陈祥道《礼书》,复踵而穿穴之。其书㡬汗,牛充栋然。尝念前之作者本精意以制器则器传,后之述者执器而不求,精意则器敝要其归,不出臆说传㑹二者而已我朝

列圣相承,法物修明。折衷大备,惟是敬天尊。

祖颁朝诘,戎之典,弗懈益,䖍苐所司,展事具仪,间沿前代旧式,方名象数,时有未协,爰诹礼官自

郊坛祭器及卤簿仪仗辇辂以次厘正,至冠服以彰物,采乐器以备声容,宜准彝章,允符定则而观。象台仪器自

皇祖亲定阅数纪,于今度次,不免岁差,又武备器,什有旧㑹,典未经胪载者,皆是范是程进,御审定于以崇饬祀飨、朝㑹军旅诸大政,顾弗荟萃成帙,虑无以垂光策府,于是按器谱图,系说左方,区为八部,用付剞劂,俾永其传,夫笾豆簠簋所以事。

神,明也。前代以碗盘充数朕,则依古改之。至于衣冠,乃一代昭度,夏收殷●,本不相袭,朕则依我朝之旧而不敢改焉。恐后之人执朕此举,而议及衣冠,则朕为得罪。

祖宗之人矣,此大不可。且北魏、辽、金以及有元,凡改汉衣冠者,无不一再世而亡,后之子孙能以朕志为志者,必不惑于流言,于以绵国祚承。

「天佑于万,斯年勿替,引之可不慎乎?可不戒乎!是为序。等。谨按:是书分祭器、仪器、冠服、乐器、卤簿、武备六门,左系论说,右方为图。凡形模品质,度数采章,无不一一胪陈,罔失累黍。盖据器为图,不比阮谌、聂崇义等之揣摩,仿佛于以奉。

清庙而荐馨香,垂成宪而昭法守。圣世鸿规,宜乎立隆万古也。《南巡盛典一百二十卷。

乾隆三十一年,大学士管两江总督高晋等㳟述皇上御制序曰:「南巡、盛典之作,非朕志也。两江总督高晋辑书既成,始以入告,念已成事,不可止。苐南巡所经非独江南也,若他省踵为之,不益繁且赘乎?」遂下军机大臣议,则请令浙江、山东直隶督抚録其事系南巡者,裒付高晋,都为一书。斯体备而文省乃俞之。越岁而荟纂蒇事,复邮进以序请。朕惟南巡之典,亦遹率我。

皇祖成宪祇奉。

慈宁宣祺导豫,而民隠遐阻,以勤以安,不自暇逸。乃肇自冀、兖,达于淮海之域,溯乾隆辛未以曁乙酉,盖四莅焉于凡,风土之物宜,吏治之善否、民生之利病,既诹覧而规措之,而所在耆庶妇孺胪欢祝。

厘前于后喁,趼顶相望,繄兹林总亲爱之诚,毎见益挚然敬惟。

圣母春秋高,而江浙经涂数千里,顿置烦数,非所以适颐养也,爰于四巡回跸时,面敕东南诸大吏,勿更以南巡,吁亦既众喻之矣,辑书者顾因是有言曰:曩者銮辂时至,庆惠迭行,沦浃肌髓,兹臣民顒跂恳款,既弗克申,则鸿典茂仪,非是莫纪,恺泽良政,非是莫著,硕画深逺,非是莫循,大文炳铄,非是莫备。予曰:不然,朕法祖省方承」。

志尊养惟其实,不惟其文。若夫庆赐所颁,治要所举,咨度所周,罔不布在。诏令洽于人心,而观风察声以时赓识,大者揭诸石,馀亦锓诗,文各集中,尚不欲与文士竞短长,奚以是敷●扢㩁为哉?惟是翕河遵海,系于泽国民宁者綦钜。朕亲履相度,定清口水志以卫下河,培海塘坦篓以验沙涨,与夫徐州之堤,㣲湖之闸,及诸河防兴作,皆蕲于洒澹,康乂综而编孴之,俾有司知所稽式,亦固其宜,且使诸有土大小吏,憬然于巡守本意,各慎厥职,阜厥民,不啻朕之入疆考询,毋忘毋怠,而朕㡬暇披覧及之,亦不啻苍赤之瞻就,依恋时在目前,则是书又未尝不可作,然朕之志实在彼,而不在此序,而付之剞劂则从。

皇祖序幸鲁,盛典例也。

等谨按乾隆辛未至乙酉六御时巡。

四,临江浙,首厪海塘,防筑湖河疏蓄之方。次慰东南都㑹臣民延跂之望率。

祖攸行,裒时之对维时。

省耕问俗,行庆施仁,即罄竹恭书,岂能殚述?晋等略陈梗槪,已勒鸿编荷䝉。

赐制序文,俾付剞劂,迄今庚子。甲辰,复经两幸行见《新编续纂益増。

盛典之光也已。

钦定礼部则例一百九十四卷乾隆四十九年,礼部尚书徳保等奉敕纂。

等谨按礼部则例,自乾隆二十九年纂修后,嗣经钦奉。

谕㫖及内外臣工条奏议准,得㫖,允行者积至六百馀条,徳保等奏请续纂辑成是编奏。

御刋布。

钦定《学政全书》八十卷

乾隆三十九年,理藩院尚书、署礼部尚书素尔纳等奉

敕纂

等谨按原书,自乾隆五年奉诏纂辑,续増至二十年。嗣因条例尚简,未经博分门类,详细厘析,于现行事例,多有参差,乃重辑是编,奏御刋布。

《学典》三十卷

孙承泽撰。承泽见《经类》。

《文庙从祀先贤先儒考》一卷郎廷极撰。廷极,镶黄旗汉军人,官至江西总督。《頖宫礼乐全书》十六卷

张安茂撰。安茂字蓼匪,松江人。顺治丁亥进士,官至浙江提学佥事。

琉球入。

《太学始末》一卷

《国朝谥法考》一卷

王士祯撰。士祯见《传记类歴代建元考》二卷

锺渊映撰。渊映字广汉,秀水人北郊配位议》一卷 《辨定嘉靖大礼议》二卷 《制科杂録》一卷

毛竒龄撰。竒龄见《经类。

等谨按康熙二十四年太常寺卿徐元珙奏,现行祀典。

北郊既改北向而」。

三祖配位,仍首东次西请㫖,酌改竒龄时官检讨,因撰此书,以斤汉元始仪,惑于《曲礼》之文详明反覆申明,以东为上之义。其辨定嘉。

靖《大礼议》一编,力诋杨廷和之说,又不拾张璁、桂萼之绪馀。辨论颇为典确。

《庙制图考》一卷

万斯同撰。斯同字季野,鄞县人《彚征録》一卷。

不著撰人名氏。

《国学礼乐録》二十四卷

李周望、谢履忠同撰。周望字渭湄,蔚州人,康熙丁丑进士。履忠字方山,昆明人。康熙癸未进士。等谨按是编辑孔子世系先贤、先儒列传及歴代祀典、礼乐图谱,并石鼓潘迪《音训》,而终之以祭酒、司业、题名。所列颇多疏谬,徵引亦未免稍略。纪元彚考三十五卷。

黄琳撰。琳见《经类》。

《圣门礼乐统》二十四卷

张行言撰。行言字躬先,江浦人。《学宫备考》十卷。

彭其位撰。其位字素君,呉县人。《四译馆考》十卷。 《太常纪要》十五卷江蘩撰。蘩见《奏议类》:

《纪元要略》二卷,《补遗》一卷陈景云撰,景云见编年类》,景云自述曰:年号始自汉武,故纂始于汉,并及高、惠、文、景者,欲备一代始末也。三国,南北朝国各有史,宋、辽、金、元亦四史并传,故所纂各系以国,不统于一。而于本国改元,下仍分注歴国年号,以便参考。至歴代兴废,大略与享年之修短亦附载焉。歴代帝王年号二十卷。

刘宗魏撰。宗魏字友韩,号柚航,赣州人。乾隆戊辰进士,官至监察御史。

右政书类仪制

钦颁赋役全书》不分卷

世祖章皇帝御制序曰:「朕惟古帝王临御天下,必以国计民生为首务,故禹贡则壤定赋,《周官》体国经野,法至备也。当明之初,取民有制,休养生息,至万歴年间,海内殷富,家给人足,及乎天启、崇祯之世,因兵増饷,加派繁兴,贪吏縁以为奸,民不堪命,国祚随之,良足深鉴。朕荷上天付托之重,为生民主,一夫不获,亦疚朕怀!凡服御膳羞,深自约损,然而

祖宗百神军旅燕飨、犒锡之繁,以及百官庶役,饩廪之给,罔不取之民间,诚恐有司额外加派豪蠧,侵渔中饱,民生先困,国计何资?兹特命戸部右侍郎王𢎞祚,将各直省每年额定征收,起存总撒实数,编撰成帙,详稽往牍,参酌时宜,凡在参差遗漏,悉行驳正,钱粮则例,俱照万歴年间,其天启、崇祯时加増,尽行蠲免地丁,则开原额若干,除荒若干原额,以万厯刋书,为凖除荒,以覆奏御㫖为慿,地丁清核,次开实徵,又次开起存起运者,部寺仓口种种分析,存留者,款项细数,事事条明,至若九厘银,旧书未载者,今已増入宗禄银,昔为存留者,今为起运、漕白二粮,确依旧额,运丁行月,必令均平,胖袄盔甲,昔解本色,今俱改折,南粮本折,昔留南用,今抵军需官员经费,定有新规,㑹议裁冗,改归正项,本色绢布颜料银珠铜锡茶蜡等项,已改折者,照督抚题价值开列解本色者,照刋书价值造入,每年督抚确察时值,题明填入,易知单内照数办解,更有昔未解而今宜増者,有昔太冗而今宜栽者,俱细加清核,条贯井,然后有续増地畞钱粮,督抚按彚题造册报部,以慿稽核纲举目,张勒成一编,名曰赋役全书,颁布天下,庶使小民遵兹令式,便于输将官吏,奉此章程,罔敢苛敛,为一代之良法,垂万世之成规。虽然,此其大略也。若夫催科之中,寓以抚字,广招徕之法,杜欺隠之奸,则守令之责也,正已率属承流宣化,核出纳之数,慎挪移之防,则布政司之职也,举廉惩贪,兴利除害,课殿最于荒垦,昭激扬于完欠,恪遵成法,以无负朕足国裕民之意,则督抚之责有特重焉,其敬承之毋忽。

等谨按是编始于顺治十一年至十四年书成刋布,嗣后陆续纂,増篇目日富。

《御定康济録》四卷

乾隆四年,吏科给事中倪国琏㳟进等。谨按是编四门:一前代救援之典,二先事之政,三临事之政,四事后之政。末以摘要备观赈粥,须知捕蝗必览社仓条约,附焉仰见。

皇上轸念民依,无时或释,刍荛可采,真不遗乎一善也」。钦定户部则例一百二十六卷。

乾隆四十一年,大学士于敏中等奉敕纂。

等谨按戸部向无则例,创始乾隆二十六年至四十一年告成奏。

御刋布嗣是,五年一修,如刑部律例馆之例。《淮鹾本论二卷

胡文学撰文学见《奏议类厯代茶𣙜志》一卷。

蔡方炳撰。方炳字九寰,号息闗,昆山人。苏松《厯代财赋考》一卷。

不著撰人名氏。

等谨按是编厯纪明代苏松财赋之重后,恭録世祖章皇帝。

圣祖仁皇帝歴年,蠲欠减额诸圣谕,并及巡抚韩世琦等奏疏,仰见我朝自

列圣以来,莫不子爱元元,所以推恩沛泽者,至再至三。彼东南士女,孰不歌咏升平,而效康衢击壤之风哉!

《捕蝗考》一卷

陈芳生撰。芳生字漱六,仁和人《荒政丛书》十卷。

俞森撰。森号存斋,钱塘人。由贡生官至湖广布政司参议。

《歴代山泽征税纪》一卷

彭宁求撰。宁求字文洽,长洲人。康熙壬戌进士,官至左春坊左中允。

《左司笔纪》二十卷。

吴璟撰。璟字西斋,太仓人。康熙戊辰进士,官给事中。

暻自识曰:时官户部者称广东、山西二司为左右二大司。暻适官广东司,而所摭拾多一曹遗事,故以《左司笔纪名书。

泉刀汇纂无卷数

邱峻撰。峻字晴岩,仁和人钱録》十二卷。

张端木撰。端木字昆乔,上海人。乾隆壬戌进士,官诸暨县知县。

右政书类邦计。

《钦定八旗《通志》初集二百五十卷。雍正五年,大学士鄂尔㤗、张廷玉等奉敕撰。

皇上御制序曰:「粤稽古唐、虞封山浚川,命官敷教,诸大政具载典谟,而禹贡、周官尤详于方域官制,圣人列之于经,所以著一代之宪章,垂奕世以法守,经邦立政,敦典善俗,必于兹取,则焉我国家受

天景命

太祖高皇帝龙兴东土,创造鸿基,肇建八旗,以统满洲䝉古汉军之众,规模宏逺,立极万世。

太宗文皇帝继绪膺图,遐迩率服,输诚归附者,云集景从,咸𨽻旗籍,以固根本。

世祖章皇帝统一寰宇,定鼎京师,详定规制,体统严明,建置周宻,重以

皇祖

皇考徳泽涵濡休养训迪明礼制,兴学校广,储蓄典章,日益明备,葢自开创以来,百有馀年。

列圣相承,经画尽善,而且呴之以天地之恩,笃之以家人父子之亲,隆之以肺腑腹心之寄,英藩硕辅,宿将名臣,佐命宣猷,铭鼎钟而耀竹帛者,后先相望,下逮卒徒韦布亦共识尊君亲上之大义,节孝忠烈,有不待勉强而出于至性者,虽邠岐丰镐之遗风,丰沛南阳之故旧,曷以加兹,顾其事散见于?

《实録》、《㑹典》诸书,未有専纪。雍正五年,皇考命儒臣纂辑八旗志书,昭示永久,乃采摭彚集,撰为八志,曰旗分,曰土田,曰营建,曰兵制,曰职官,曰学校,曰典礼,曰艺文。次以八表,曰封爵,曰世职,曰八旗大臣,曰宗人府,曰内阁大臣,曰部院大臣,曰直省大臣,曰选举。次以列传,曰宗室王公,曰名臣,曰勲臣,曰忠烈,曰循吏,曰儒林,曰孝义,曰烈女越。乾隆四年书成,凡二百五十三卷,于是而。

列祖创垂之绪,损益之宜,与夫人物殊尤之迹,胪举条分,灿然具备,与国史相为表里。然是书之作,非徒以广纪载,备图籍,已也。监成宪,则思所以遵守而修明之,览风俗则思所以董劝而振作之,笃宗盟则思推一本以睦之念,勲旧则思培后裔以酬之。生聚蕃衍,何以阜之?人材蔚起,何以牖之本?计是图审所先务斯则。

皇考命纂,是书之大本。继序者,当敬承而罔斁也。八旗人士,尚念国恩之优厚,先业之彪炳,流风善俗之忠,直而敦龎服官者竭股肱,从戎者效臂指,淳质之风,引而弗替。克笃前人成烈,以长养其子孙。国家无疆之休,其永有赖夫!

钦定中枢政考三十一卷,《八旗则例》十二卷。乾隆三十七年,工部尚书兼管兵部尚书公福隆安等奉。

敕纂

等谨按是书凡八旗中枢政考十五卷,分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门緑营中枢政考十六卷分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门八旗则例,十二卷分忠孝、廉节四门。自乾隆二十九年修竣后,至是复加増纂,书成刋布。

《钦定五军道里表》不分卷

乾隆四十四年,兵部尚书公福隆安等奉敕纂。

等谨按是书原名军卫道里表,乾隆八年纂辑告成,嗣经大学士尹继善奏请重修,并以从前五等人犯系发卫所充军,是以定为军卫道里表,今军犯俱交州县收管卫所,専司挽运漕粮,并不收管军犯」。因改名五军道里表。至是,复加増修,书成刋布。

《歴代马政志》一卷

蔡方炳撰方炳见《邦计类歴代武举考》一卷

谭吉璁撰。吉璁字丹石,嘉兴人。官至登州府知府,右政书类军政。

《大清律例》四十七卷

乾隆五年,大学士三泰徐本等奉敕撰。

皇上御制序曰:象刑有典,肇见虞书。其用之之道,则曰钦,曰恤、曰明、曰允。一篇之中,三致意焉。武王诰康叔以用其义,刑义杀而吕刑则曰:士制百姓于刑之中,以教祇徳」。古先哲王所谓设法饬刑布之象,魏县之门闾,自朝廷达于邦国,共知遵守者,惟是适于义协于中弼,成教化以洽其好生之徳,非徒示之禁令,使知所畏惧而已我。

列祖受。

天明命抚绥万邦,颁行大清律例,仁育义正,各得其宜。圣祖仁皇帝至仁如天,化成久道,徳洋恩溥,涵浃群生。皇考世宗宪皇帝际,重熙累洽之运,振起而作新之亲,定大清律集解,刋示中外,甄陶训廸刑期无刑,法外之仁垂为。

明训有曰「寛严之用,必因乎其时。洋洋圣谟,洵用法之权衡,制刑之准则也,朕寅绍丕基,恭承

徳意深念因时之义,期以建中于民,简命大臣,取律文及递年奏定成例,详悉参定,重加编辑,揆诸大臣,准诸人情,一本于至公,而归于至当,折中损益为四百三十六门,千有馀条,凡四十七卷,条分缕析,伦叙秩然,颁布宇内,用昭画一之守。于戱!五刑五用,以彰天讨而严天威,予一人恭。

天成命监

成宪以布于下,民敢有弗钦。虽然,有定者。律令无穷者情伪也。《易》曰:「君子以明慎,用刑而不留狱。《书》曰:「式敬尔,由狱以长。我王国忠信之长,慈惠之师,尚其慎,厥用,敬厥由体,钦恤明允之意,率乂于民,棐彝「克协于中,以弼予祈」。

天永命允,升于大猷。从事于斯者,胥懋敬哉!」是为序等谨按。顺治初,刑部尚书吴达海奉。

诏详考明律,㕘以:

国制勒为成书。康熙九年,大学士管刑部尚书事对喀纳等奉。

诏校正雍正元年大学士朱轼、尚书查郎阿等奉诏续成我。

皇上御极之初,即允尚书傅鼐之请,命廷臣考正成编,纂入定例,凡一千馀条,恭録世祖章皇帝御制原序。

圣祖仁皇帝上谕

世宗宪皇帝御制序文。

谕㫖并我」。

皇上御序,冠于简端,嗣是数载一修,各以新定之例,分附于后,而于谳牍。

奏陈,复量情酌理。

矜慎再三,虞廷钦恤之风,洵无加于此矣。《钦定督捕则例》二卷。

乾隆八年,大学士徐本等奉敕纂。

等谨按旗逃名例,古所未有。顺治初创为则例,康熙十五年。

命大学士索额图校定,至是重加厘正,续纂成编。《钦定三流道里表》不分卷

乾隆四十九年,大学士公阿桂等奉敕纂。

等谨按是书,自乾隆八年纂辑告成,二十年复经修订,嗣因我

皇上徳盛化神,幅员广辟,增设郡邑,既为旧表所未备,即各直省府㕔州县亦有裁并增设。因请。

㫖重辑书成刋布。

右政书类法令

《钦定工部工程做法》七十四卷雍正十二年,和硕果亲王允礼等奉敕纂。

等谨按工部营造规条,多闗经制是编,详细编纂,开卷了然,信可以遵行而永守也。

《钦定工部则例》五十卷

乾隆十四年,大学士史贻直等奉敕纂。

等,谨按是编因。

乘舆仪仗、金银器皿、应需雕刻漆金鋄镀并布帛彩绣缝缉等,及一切器物所用工料,向未详定条规,乃奏请编纂成书,以昭画一。

钦定工部续增则例》九十五卷乾隆二十四年,大学士史贻直等奉敕纂。

等谨按工部旧则例,日久未修,惟据事案办理工料银数,未免先后参差」。贻直等请。

㫖续纂辑成是编。

钦定物料价值则例二百二十卷乾隆三十三年,大学士陈宏谋等奉敕纂。

等谨按乾隆元年经工部题定一切物料,按照时价厘定章程,编为四卷。至是因各处款项不齐,价值互异,乃奏请辑为则例,详明纂核,勒成是编武英殿聚珍板程式一卷。

乾隆四十一年,户部侍郎金简恭撰等。谨按沈括《梦溪笔谈》,载庆厯中布衣毕升用胶泥刻字,此活板之权舆也。厥后王桢之《易木板》,陆深之记铅字,法》虽屡变,究未精详,乾隆三十八年。

诏修四库全书复。

命择其善本,校正剞劂,嘉惠艺林。简因梨枣功繁,奏请以活字排印得。

㫖俞允。

赐名聚珍。行之三载,力省功多。简因述其程式,绘图《系说》,以为此书。

《浮梁陶正志》一卷

吴允嘉撰。允嘉见传记类右政书类考工》。

《御制人臣儆心録》一卷

顺治十二年,

世祖章皇帝御撰。

世祖章皇帝御制序曰:「朕惟人臣立身制行,本诸一心,心正则为忠,为直,众美集焉,不正则为奸为慝,群恶归焉。是故心者,万事之本,美恶之所由出也。顾事有殊,涂心惟一,致一于国,则忘其家,一于君,则忘其身,如此者,不特名显,身荣邦家,亦允赖之矣。若夫奸邪之流,树党营私,怙权乱政,卒至声名俱丧,为国厉阶,盖缘居恒无正心之功,一当势利,遂昏迷瞀乱,狂肆骄矜,上昧王章,下乖臣谊,或作威而聨羽翼,或比匪而效奔趋,如谭泰、石汉,以累世旧臣,久叨恩遇,不思图报,逞臆横行,跋扈自恣,目无纲纪。陈名夏则一介竖儒,骤蒙显拔,倚任深重,赐赉优隆,而乃背徳植交,蔑法㒺上,此皆自作罪孽,以致陨厥身家。朕厯稽往古,宵人误国,代代有之,观诸近事,复炯鉴昭然,足为永戒,恐后之为臣者,或仍蹈覆辙,负主恩而渝素志,至于身罹刑宪,悔悼无由,故推原情状而论列之録成一编,以为人臣儆心之训云。

等谨按是书,取自汉迄宋,奸臣恶迹。

训诫周详彚为一册,普示班聫,俾知炯鉴,仰见世祖章皇帝防㣲杜渐,所以立千秋臣道之闲,示百尔保身之则者,固甚深切而著明也。

钦定训饬州县规条》一卷世宗宪皇帝御制序曰:牧令为亲民之官,一人之贤否,闗系万姓之休戚,故自古以来,慎重其选,而朕之广揽旁求,训勉告诫,兾其奏循良之绩,以惠我烝黎者,亦备极苦心矣!惟是地方事务,皆发端于州县,头绪纷繁,情伪百出,而膺斯任者,类皆初登,仕籍之人,未练习于平时,而欲措施于一旦,无怪乎旁徨瞻顾,心志茫然,即采访咨询而告之者,未必其尽言无隠,此古人所以有学制美锦之叹也。向以大学士朱轼、左都御史沈近思,外任多年,周知地方利弊,雍正二年,曾令二臣商著规,则以为州县之南车乃书未就绪而沈近思物故。迩年以来,朱轼复时多病,此事遂至迟延,去年始降㫖委诸总督田文镜、李卫,令二臣各抒所见,缮録诸条以进,朕亲加批览,见其条理详明,言辞剀切,民情吏习,罔不兼该,大纲细目,莫不备举。诚新进之津梁,庶官之模范也,在二臣各就其所阅厯者而言,繁简同异之间,不必一致,而慎守官方,勤恤民隠,兴利除害,易俗移风,其大指则一而已矣。爰就本文,付之剞劂,颁赐州县官各一帙,俾置之几案间,朝夕观览,省察提撕,治效未臻,必思所以勉之。弊端未革,必思所以去之。本之以实心,行之以实力,毋始勤而终怠,毋静言而庸违。如此则不但国家得司牧之贤,草野有父母之颂。而尔等身膺显擢,叨被荣光,福贻子孙,名标史册,岂不美欤!

《钦定词林典故》八卷

乾隆九年,大学士兼翰林院掌院学士鄂尔泰、张廷玉等恭纂。

皇上御制序曰:词林典故:书成,大学士张廷玉等以序请,朕惟六经之士,岂易言哉?而况跻玉堂而列芸署者,尽六经之彦也,木天故事,厯代沿革,具见于斯,则又何言?惟是国家重馆阁之选,极优遇之荣,讵止蜚其英声,将以华国而已哉?如濓溪所谓文以载道者,舍是无他,求夫布衣韦带之士,由立言以期不朽,足矣。若夫国家右文重道,将以淑世熙绩,继往圣之絶学,开万世之太平,胥是赖焉,名之盛者实难副,任之大者责弥重,誉之来者,毁亦随其,尚思春华秋实之喻,而凛虗车麟楦之讥哉?

《钦定国子监志》六十二卷乾隆四十三年,户部尚书梁国治等奉敕撰。

等谨按:

本朝国子监及

文庙缔构,实始于元。时国子祭酒陆宗楷等尝辑《太学志》一书,所述沿革,兼及唐、宋以前,殊失限断。仰承

训示重为校正,断自元初,辑成此帙,首《圣谕》次。

诣学,次庙制,次祀位,次礼,次乐,次监制,次官师,次生徒,次经费,次《金石,次经籍,次《艺文》,而附以《纪事缀闻》二卷,详征故实始末厘。然读是编者知。

国家重道崇儒,典隆制备。四海之内,学校如林庠,序盈门者有自来也。

《钦定厯代职官表》七十二卷乾隆四十五年奉。

敕编

等谨按是编,详述厯朝官制、源流排次,分目悉遵。

今制每一曹司为一表,表后详叙建置,首列国朝,略如《唐六典》之例。次及歴代,凡今有而昔无昔有,而今无与名同而实异、实同而名异者,并节引诸书,详为考证。上下数千年分职率属之制,展卷了然,且以见。

圣朝董政之模逺,迈唐、虞之稽古矣。《政学録》五卷

郑瑞撰。瑞字司直,枣强人。顺治己亥进士,官至江南巡抚。

《歴代铨选志》一卷

袁定逺撰定逺里,贯未详,歴代《宰辅彚考》八卷。

万斯同撰。斯同见《仪制类铨政论略》一卷。

蔡方炳撰。方炳见《政书类文武金镜律例指南》十六卷,凌铭麟撰。铭麟字天石,杭州人。等谨按,是书専为初仕者而设,故于官阶仪注莅任事宜,莫不条律分明,而于律例大㫖尤重加发明焉。

《为政第一编》八卷。

孙鋐撰。鋐字可庵,钱塘人。《百僚金鉴》十二卷

牛天宿撰。天宿字觐薇,章邱人。官琼州府知府。《南唐旧闻》十六卷。

黄叔璥撰。叔璥见《传记类等。谨按王士祯《分甘馀话》云:「今都察院可称南台,不可称西台叔璥。是编乃记御史典故之书,故取此义,以《南台》为名。

右职官。

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二十二

 {{ anno.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