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七十五《舆地考》七
江苏省
臣
等,谨按禹贡,以扬州次徐州之后,而职方氏,辨九州之地,首列扬州,殆以其幅员广逺,有迥越乎他州者欤?今之江苏、安徽、江西、浙江、福建五省,皆古扬州地,所谓北距淮而东南距海者,惟江苏省实兼之,其在古者厥土涂泥,厥田下下,自汉以后,财赋渐扩,今且为九州之上腴矣。其民风、土俗,在周以前,号曰「勾吴」。春秋而降,文物肇兴。今则郁郁、彬、彬复为海内称首,葢风气之转移,其来已久,而培养调爕,薫陶渐渍,因有所以益其盛而美其备者我。
朝厚泽深仁,覃敷遐迩,而三吴繁富之地,弥切民依自。
列圣相承,殷勤南顾,凡夫河渠之奠定,水利之疏通,靡不备举,至于特免浮粮,频除正赋。
温膏稠叠,江表之沾,被为尤多。是以民生日厚,民俗日淳,为寰宇之名区而。
国家之奥府,实有非他省所得而洁衡者,至于每省各一㑹城,而兹则江宁与苏州并为都㑹,良由土沃人殷,孳殖寖广,故政事条目,日以益繁,斟酌变通,因时立制,固经野之道则然矣。
江苏:明初为应天府,尝置江南行省,寻罢。永乐时,改建北京。正统时,定北京为京师,以建康为南京,仍设部、科、寺院,以各府州直𨽻南京,共领府十四州四。其应天、苏州、松江、常州、镇江、淮安、扬州七府,徐州一州为今下江地。又置南京五军都督府及中都留守司,领诸卫。其苏州松江之苏州、金山等二十一卫十一所,又别𨽻于北京之中军都督府。本朝定江南,改应天府为江宁府。罢南直𨽻改设江南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驻江宁府,设江宁巡抚驻苏州,领江宁、苏州、松江、常州、镇江五府,别设鳯庐巡抚,驻淮安,领淮安、扬州及鳯阳、庐州四府。徐州一州至安徽等五府三州则又以操江兼巡抚事领之。顺治四年,设江南江西河南总督,亦驻江宁府。五年,令专辖江南、江西。六年,以漕运总督兼巡抚事,辖淮、扬等四府一州。十六年,仍设鳯庐巡抚。十八年,移右布政使司驻苏州府,辖江苏、松、常、镇五府。其左布政使司仍寄治江宁,辖安徽宁池、太卢鳯、淮、扬九府,徐、滁、和、广徳四州。康熙元年,以操江军务归并总督,専设安徽巡抚。三年,分设两按察使司一,仍驻江宁,辖江苏等五府及淮扬等四府一州,其一移驻安庆,辖安徽等五府三州。五年,裁鳯庐巡抚,以淮、扬、徐二府一州归并江苏巡抚,以鳯、庐二州归并安徽巡抚,其布政、按察二司领地,各如巡抚之数。六年,停左、右布政之名,定为江苏、安徽两布政使司,各不相统。十三年,总督停辖江西。二十一年,仍辖江苏、安徽、江西三省。雍正二年,升苏州府之太仓州、扬州府之通州、淮安府之海、邳二州,并为直𨽻州。八年,移江苏按察使司亦驻苏州府。十一年,升徐州为府,仍改邳州为属州。乾隆二十五年,定江苏设两布政使司一,驻江宁,领江、淮、扬、徐四府,海、通二州,一驻苏州,领苏、松、常、镇四府。太仓一州,以安徽布政使司还治安庆,江苏省凡领府八,直𨽻州三,各卫所俱以次裁,并入州县。其存者俱专司漕运,不治民事。东西距九百五十里,南北距一千一百六十里。东至太仓州崇明县大海七百七十里,西至安徽和州界一百八十里,南至宁国府宣城县界二百五十里,北至山东沂州府郯城县界九百十里。东南至松江府金山县海岸九百三十里。西南至安徽太平府。当涂县治一百三十五里。东北至山东沂州府日照县界八百三十里。西北至河南归徳府虞城。县界,九百四十里在。
京师南二千四百里。
江宁府:为省治。东西距三百四十里。南北距三百八十里。东至镇江府丹阳县界。一百六十里。西至安徽和州界。一百八十里。南至安徽宁国府宣城县界。二百四十里。北至安徽泗州天长县界。一百四十里。南至镇江府溧阳县界一百九十里。西南至安徽太平府当涂县界一百三十五里,东北至扬州府仪,征县治一百三十五里,西北至安徽滁州界一百四十里。自府治至
京师二千四百四十五里。明初,建都于此,改为应天府。永乐二年以为行在。正统六年,定为南京,置府如故。共领县八。
本朝改为江宁府,初为江南省城,后分江苏省。此为江苏、安徽、江西三省总督治。雍正八年,以溧阳县往属镇江府。乾隆二十五年,分置江宁等处布政使司,领江宁、淮安、扬州、徐州四府,海、通二州,治江宁府,与苏州府并为省㑹之地。凡领县七。
上元县附郭治府东北境
江宁县附郭治府西南境。
句容县在府东九十里。
溧水县在府东南一百四十里。
髙淳县在府东南二百四十里。
江浦县在府西北四十里。
六合县在府北一百二十里。
淮安府:在江宁府北五百里。苏州府西北七百五十里。东西距四百四十里,南北距二百六十里。东至海州界二百三十里,西至安徽鳯阳府虹县界二百一十里,南至扬州府宝应县界八十里,北至海州沐阳县界一百八十里,东南至扬州府泰州治四百九十里。西南至安徽泗州治一百八十里,东北至海一百八十里,西北至徐州府宿迁县界一百九十里。自府治至
京师一千九百七十五里。明为淮安府,直𨽻南京,降安东州为县。共领州二,县九。
本朝初属江南省,后分属江苏省。雍正二年,升海州、邳州为直𨽻州,以赣榆、沐阳二县属海州,宿迁、睢宁二县属邳州。九年,増置阜宁县。凡领县六。山阳县附郭
。
阜宁县在府东北一百六十里。雍正九年,析山阳、盐城二县地置县。
盐城县在府东南二百四十里
清河县在府西少北三十里。宋以淮阴县地置清河县。旧治大清河口,元泰定时,移治于甘罗城,天厯元年复移小清河口,明宋又移甘罗城。 本朝初,复还黄河北岸。旧治,乾隆二十五年移于清江浦为今治。
安东县在府东北六十里。
桃源县在府西一百二十里
扬州府:在江宁府东北二百十里。苏州府西北四百四十五里。东西距四百七十里,南北距三百里。东至海岸,接通州如皋县界。三百六十里,西至江宁府六合县界一百十里,南至大江,接镇江府丹徒县界。四十里,北至淮安府山阳县界二百六十里。东南至通州泰兴县界八十里。西南渡江,至江宁府治二百十里,东北至海岸三百里,西北至安徽泗州盱眙县界二百五十一里。自府治至
京师二千三百七十五里。明初,改扬州路为淮海府,又改维扬府,寻为扬州府,直𨽻南京,降真州为仪征县,髙邮府为属州。共领州三,县七。
本朝初属江南省,后分属江苏省。康熙十一年省海门县。雍正二年,升通州为直𨽻州,以如皋县及泰兴县往属。九年,増置甘泉县。乾隆四十年,増置东台县。凡领州二、县六。
江都县附郭治府东境
甘泉县附郭治府西境。雍正九年析江都县地置县,与江都并为府治。
仪征县在府西南七十里,旧仪真县。雍正元年,改仪征县。
髙邮州在府北少东一百二十里。
兴化县在府东北一百六十五里。
宝应县在府北二百四十里。
泰州在府东一百二十里。
东台县在府东二百四十里。乾隆四十年,析泰州地置
。徐州府,在江宁府西北七百三十里。苏州府西北一千二百里。东西距三百五十里。南北距二百四十里。东至海州沐阳县界一百四十里。西至河南归徳府。虞城县界。二百十里。南至安徽鳯阳府、宿州界。一百二十里,北至山东兖州府滕县界一百二十里,东南至鳯阳府灵璧县治一百九十里,西南至归徳府永城县治二百二十里。东北至兖州府峄县治一百四十五里。西北至兖州府鱼台。县治二百里。自府治至
京师一千一百六十五里。明为徐州,属鳯阳府。后直𨽻南京。共领县四。其邳州别属淮安府。
本朝初属江南省,后分属江苏省。雍正二年,升邳州为直𨽻州。十一年,升徐州为府,増置铜山县,又以邳州及所领宿迁、睢宁二县来属。凡领州一、县七:铜山县附郭,雍正十一年,升州为府,以州地置县,为府治
萧县在府西五十里。
砀山县在府西北一百六十里。
丰县在府西一百五十里。
沛县在府西北一百二十里。
邳州在府东北一百五十里。旧治今州西南境。雍本朝初属淮安府,康熙二十八年移,今治正二年升为直𨽻州,十一年改属徐州府。
宿迁县在府东一百里。初属淮安府,雍正二年分属邳州,十一年改属徐州府。
睢宁县在府东南一百二十里,初属淮安府,雍正二年分属邳州,十一年改属徐州府臣
等谨按,古徐州南以淮水与扬分界,今自清口以下,黄河所行,即导淮㑹泗、沂入海之故道。故自徐州府外,若淮安府之桃源、安东二县,海州及所属赣榆、沐阳二县并在淮北,当为古徐州地。海州在江宁府东北八百二十里。苏州府北一千一百三十里。东西距二百七十里,南北距三百五里,东至大海一百二十里,西至山西沂州府郯城县界一百五十里。南至淮安府安东县界。一百五十里,北至沂州府日照县界一百五十五里,东南至海二百里,西南至徐州府宿迁县界一百六十里,东北至海一百里,西北至沂州府治二百四十里。本州境东西距一百七十五里,南北距一百九十里。东界髙公岛、大海,西界郯城县,南界安东县,北界赣榆县。自州至
京师一千七百里。明初,省州治朐山县入州,复为海州,属淮安府。
本朝初因之,雍正二年升为直𨽻州,以赣榆沐阳县来属。凡领县二:
赣榆县在州北八十里。初属淮安府,雍正二年分属通州。
沐阳县在州西南一百二十里。初属淮安府。雍正二年,分属海州。
通州。在江宁府东五百三十里。苏州府北二百里。东西距四百七十七里。南北距二百三十里,东至海一百九十二里。西至镇江府丹徒县界二百八十五里,南至苏州府昭文县界。一百四十里,北至扬州府泰州界九十里。东南至海一百四十里,西南至大江七里,东北至海一百十里,西北至泰州界一百七十里。本州境东西距一百三十八里。南北距七十八里。东界海,南界大江。西北界如皋县。自州治至。
京师三千六百九十五里。明初,省州置静海县入州,属扬州府。
本朝初因之,康熙十一年,以海门县省入州。雍正二年,升为直𨽻州,以泰兴如皋县来属。凡领县二,如皋县在州西四十五里。初属扬州府,雍正二年分属通州
。
泰兴县在州西二百四十里。初属扬州府。雍正二年分属通州。
苏州府东。西距二百二十里,南北距二百五十里,东至太仓州界一百二十里,西至常州府宜兴县界一百里。南至浙江嘉兴府嘉兴县界一百里,北至大江通州界。一百五十里。东南至松江府青浦县界。一百二十五里。西南至浙江湖州府长兴县界。一百三十里,东北至通州界一百五十五里。西北至常州府江阴县界一百六十里。自府治至京师二千七百二十里。明为苏州。府直𨽻南京。领州一、县七。
本朝初属江南省,后分江苏省,此为江苏巡抚及布政、按察两司治。雍正二年,升太仓州为直𨽻州,以嘉定、崇明二县往属,复増置元和、震泽、昭文、新阳四县。乾隆二十五年,改江苏布政司为苏州等处布政使司,领苏州、松江、常州、镇江四府,太仓一州,仍治苏州府,与江宁府并为省㑹之地,凡领县九:吴县附郭治府西南境
。
长洲县附郭治府东北境
元和县附郭治府东南境。雍正二年,析长洲县地置县,并为府治。
吴江县在府南少东四十五里。
震泽县在府南少东四十五里。雍正二年析吴江县地置县,与吴江县同城,治西南境。
常熟县在府北九十里
昭文县在府北九十里。雍正二年析常熟县地置县,与常熟县同城,治东北境。
昆山县在府东少北七十二里。
新阳县在府东少北七十二里。雍正二年,析昆山县地置县,与昆山县同城治西北境臣
等。谨按苏州等府新县之分,始于雍正二年。及雍正九年,诚以各府地广人稠,尤称繁剧,非旧设之县所能兼综也。如苏州府之元和、震泽、昭文、新阳四县,常州府之阳湖、金匮、荆溪三县,太仓州之镇洋县,扬州府之甘泉县,悉附治旧城,松江府之奉贤、金山、南汇三县,太仓州之宝山县,淮安府之阜城县,或以濒连大海,或以控近黄河,并与旧县分城而理,葢又量地制邑之道云。
松江府:在苏州府东南一百二十里。江宁府东南六百二十里。东西距一百六十里。南北距一百五十二里,东至大海一百里,西至苏州府吴江县界六十里,南至大海七十二里,北至苏州府昆山县界八十里,东南至大海一百十里,西南至浙江嘉兴府嘉善县界五十里,东北至太仓州嘉定县界。一百十里,西北至苏州府长洲县界一百里。自府治至
京师二千九百五十里。明为松江府,直𨽻南京,増置青浦县共。领县三:
本朝初属江南省。顺治十三年,増置娄县。康熙六年,分属江苏省。雍正二年,増置奉贤、金山、南汇、福泉四县。乾隆八年,仍省福泉县入青浦县。凡领县七、华亭县附郭治府府东境。
娄县附郭治府。西境汉娄县,在今苏州府昆山县境,刘宋以后省此为唐华亭县。 本朝顺治十三年析置县,与华亭并为府治。
奉贤县在府东九十里。雍正二年,析华亭县地置县。
金山县在府西少南三十年,雍正二年,析娄县地置县。旧治今县东南境,乾隆二十六年,移于朱泾镇为今治。
上海县在府东北九十里
南汇县在府东一百二十里。雍正二年,析上海县地置县
青浦县在府西北五十里。雍正二年,析置福泉县。乾隆八年,仍省入青浦。
常州府。在苏州府西北二百八十里。江宁府东南二百七十里。东西距一百九十里。南北距二百八十五里。东至苏州府常熟县界。一百四十里。西至镇江府丹阳县界五十里,南至浙江湖州府长兴县界二百里,北至大江北岸通州泰兴县界八十五里。东南至苏州府长洲县界。一百四十里,西南至安徽广徳州界。二百三十里。东北至通州如皋县界。一百七十里。西北至扬州府江都县界一百二十里。自府治至
京师二千五百三十五里。明为常州。府直𨽻南京,降江阴、宜兴为县,共领县二:
本朝初属江南省,后分属江苏省。雍正二年,増置阳湖、金匮、荆溪三县。凡领县八。
武进县附郭治府。西境
阳湖县附郭治府东境。雍正二年,析武进县地置县,与武进县并为府治。
无锡县在府东南九十里。
金匮县在府东南九十里。雍正二年,析无锡县地置县,与无锡县同城,治东境。
江阴县在府东七十里
宜兴县在府南一百二十里。
荆溪县在府南一百二十里,雍正二年,析宜兴县地置县,与宜兴县同城治西南境
靖江县在府东北一百五十里
。
镇江府,在苏州府西北三百七十里。江宁府东少北一百八十里。东西距二百二十里,南北距一百三十六里,东至常州府宜兴县界一百六十里,西至江宁府句容县界六十里,南至常州府武进县界一百八里,北至扬州府江都县界二十八里,东南至宜兴县界二百十里,西南至安徽广徳州建平县治三百七十里,东北至常州府靖江县界一百二十里。西北至扬州府仪征县界七十里。自府治至
京师二千三百三十五里。明初为江淮府,寻为镇江府,直𨽻南京。领县三:
本朝初属江南省,后分属江苏省。雍正八年以江宁府之溧阳来属。凡领县四。
丹徒县附郭
丹阳县在府东南七十里。
金坛县在府南一百六十里。
溧阳县在府西南二百四十里。
太仓州,在苏州府东少北一百二十里。江宁府东南五百六十里。东西距二百十里,南北距一百有六里,东至崇明县东大海二百里,西至苏州府新阳县界十里,南至松江府上海县界六十六里,北至苏州府昭文县界四十里,东南至上海县界一百二十里。西南至松江府青浦县界。六十里。东北至海七十里。西北至苏州府常熟县治一百里。本州境。东西距一百六里,南北距四十一里。东界海,西界新阳县,南界镇洋县,北界昭文县。自州治至京师二千八百四十里。明初置太仓卫。洪武十二年又置镇海卫。𢎞治十年始置太仓州,属苏州府。本朝初因之。雍正二年升为直𨽻州,以嘉定、崇明县来属,又増置镇洋、宝山县。凡领县四。
镇洋县雍正二年,析太仓州地置县,与太仓州同城,分治南境
嘉定县在州南三十六里
宝山县在州东南九十里。雍正二年,析嘉定县地置县。
崇明县在州北五十七里
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七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