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沓藏书

卷二百九十一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九十一舆地考二十三

牧厂。

等谨按:冀北之野,良马所自出。战国时,燕、赵擅骑射之利,故兵雄于北。而自元魏及辽,并以马之蕃耗觇国之强弱,金立群牧,使皆在昌、桓、抚三州,葢草肥土衍,自昔而然。我

太宗文皇帝既平察哈尔,谓此地宜畜牧,遂置各牧场于此长林,丰草讹寝,咸宜游牝别群,孔阜孔硕。凡马。

驼牛羊之孳息者,岁以千万计。考牧之盛,越于前古。其地在彰武台及独石口、张家口边外,𨽻于内务府、庆丰司、上驷院及太仆寺等衙门,故列于各郡县之后。

牧厂,东至科尔沁左翼前旗界,西至镶红旗察哈尔界,南至边墙,北与察哈尔正蓝、镶白、正白、镶黄、正黄、正红等旗,壤地相错。汉为辽东郡。上谷郡、代郡、雁门郡之北境。辽为东京、中京、西京道境内地。金为东京、北京、西京路境内地。元为上都及兴和等路地。其东为辽阳路之北境,其西为大同路之北境,明皆为边外地。

本朝置牧厂,其最东为杨柽木牧厂,西为御马厂,又西为太仆寺、左翼牧厂。又西为镶黄等四旗牧厂。又西南为正黄等四旗牧厂最西为太仆寺右翼牧厂,设总管、副总管等员管辖。

杨柽木牧厂,驻杨柽木河旁,杜尔笔山,在盛京锦州府广宁县北二百十里。东西距一百五十里,南北距二百五十里,东与北并,至科尔沁左翼前旗界,西至土黙特左翼,南至彰武台边门界。至京师一千二百五十里。汉,辽东郡地。辽,金。元为懿州地。明初,置广宁后屯卫。永乐八年徙卫治义州,遂废为边外地。

本朝置牧厂。

御马厂亦名上都牧厂,驻博罗城,在独石口东北一百四十五里。东西距一百三十里,南北距一百九十七里。东至多伦诺尔㕔界西,与北并至镶白旗察哈尔界南至独石口边界至。

京师六百七十五里。汉,上谷郡北境。唐为奚、契丹地。金置桓州,领清塞县,属西京路。在今厂地北境。元为开平府,建置宫室,号为上都,设留守司在今厂地东北境。明初置开平卫,并置凉亭等八驿。宣徳五年,徙卫治独石,遂废为边外地。

本朝置牧厂。

太仆寺左翼牧厂驻喀喇尼墩井,在张家口东北一百四十里。东西距一百三十里。南北距五十里。东至张家口边界。西至镶黄旗牧厂界。南至镶蓝旗牧厂界,北至镶黄旗察哈尔界至。

京师五百五十里。汉,上谷郡地。辽、金为望云县地。元为云州地。明为宣府边外地

本朝置牧厂。

镶黄等四旗牧厂,驻控果罗鄂博冈,在张家口北一百里。东西距一百四十里。南北距一百五十里。东至镶蓝旗牧厂界,西至正黄旗牧厂界,南至张家口边界,北至镶黄旗察哈尔界至。

京师四百一十里。汉,上谷郡地。金置抚州,治柔逺县,属西京路。元中统时,升为隆兴路,后改为兴和路。在今厂地西南境。武宗时,置中都。在今厂地西北境。明置兴和守御千戸所。永乐二十年,徙所治宣府,遂废为边外地。

本朝置牧厂。

正黄等四旗牧厂驻诺穆罕博罗山,在张家口西北二百里。东西距一百三十里,南北距二百五十里。东至镶黄旗牧厂界,西与北并至正黄旗察哈尔界,南至丰镇㕔边界至

京师六百十里。汉、代郡北境。金为抚州之集宁县及丰利县地。元为集宁路。明为天成卫边外地。

本朝置牧厂。

太仆寺右翼牧厂驻:齐齐尔罕河,在张家口西北三百十里。东西距一百五十里,南北距六十五里。东至正黄旗察哈尔界,西至镶红旗察哈尔界,南至丰镇㕔边界,北至正红旗察哈尔界至。

京师七百二十里。汉,雁门郡疆阴县地。辽为大同府长青县北境。金为大同府白登县北境。元为大同府北境。明为阳和卫边外地。

本朝置牧厂。

察哈尔

等谨按察哈尔部落,本元代后裔,终明之世,雄长北陲。我

朝肇基王,业各䝉古,相率归诚,惟察哈尔恃其强盛,未即款服,逮

太宗文皇帝统众亲征,林丹走死。其子额哲稽首来降,锡以王爵,列在藩封。至康熙年间,以布尔呢叛逆,复。

加戡定始,迁其众于宣、大边外惟以总管等官临治与各札萨克之袭有世爵者不同,第其散处边陲,习于游牧,则固与诸䝉古无异也。其地在独石口、张家口、杀虎口,外与各牧厂相接,𨽻于理藩院、典属司,故列于牧厂之后。

察哈尔八旗东至克什克腾界,西至归化城土黙特界,南至太仆寺等各牧厂,及山西大同府朔平府边界,北至苏尼特及四子部落界,袤延千馀里。汉为上谷郡。代郡、雁门郡之北境,直匈奴左王居及单于庭。后汉为乌桓、鲜卑地、乌桓校慰治马。元魏置御夷、懐荒、柔元、抚㝠、武川懐朔六镇,唐时突厥及奚居之。辽为归化、奉圣诸州北境及乙室部讹仆、括部、撒里葛等部所居。金为西京路之桓州、抚州等地。元为上都路,兴和路,大同路及宁昌、应昌、徳宁、全宁、净州、集宁等路地。明洪武时置开平等卫所,后俱弃为边外地。自明初元,裔阿裕实理达喇退居和宁,在今喀尔喀境,数传之后,去国号称为鞑靼,号曰汗。至明景泰中,元裔托克托布哈之子玛拉噶尔嗣立,始称小王子,其后皆以小王子为号。成化、𢎞治之间,小王子屡入据河套。嘉靖间,有小王子卜赤驻牧察哈尔之地,因以名部,亦曰插汉儿。时谙达方强,惧为所并,及徙帐于辽东边外,收福馀杂部,四传至林丹,自称胡土克图汗,渐强盛。万厯四十三年,屡犯辽东。崇祯元年,乘势犯宣大,邀岁赏,东西驰逐,侵暴诸部,其所属各台吉等,俱率众次第归于

本朝天聪八年。

太宗文皇帝统大军亲征察哈尔,林丹惧,欲走往,图伯特奔至打草滩而卒。明年,其子崆果尔、额哲率馀众。

来降,封为亲王,即其部编旗驻义州。顺治五年,额哲卒,其弟阿布鼐袭爵。传至布尔呢兄弟,于康熙十四年叛,讨诛之,移其部众驻牧宣化、大同边城外。后从征噶尔丹有功,増给军饷,复以来降之喀尔喀厄鲁特人,编为佐领𨽻焉。其八旗分为东、西二翼:东四旗曰镶黄旗,又东为正白旗,又东为镶白旗,最东为正蓝旗。西四旗曰正黄旗,又西为正红旗。又西为镶红旗,最西为镶蓝旗。凡各旗坝内官地及旗人与民人交涉事件。以四旗㕔及多伦诺尔㕔、独石口㕔、张家口㕔、丰镇㕔,宁逺㕔治之。本旗事务,设都统、副都统及总管等员管辖。镶黄旗。察哈尔驻苏们哈达,在张家口北三百四十里。东西距一百六十里。南北距一百九十里。东至正白旗察哈尔界,西至正黄旗察哈尔界。南至镶黄旗牧厂界,北至苏尼特界至。

京师七百五十里。汉上谷郡北境。金为抚州地。元为兴和路地。明为万全右卫边外地。

本朝镶黄旗察哈尔驻牧。

正黄旗察哈尔驻穆逊特格山,在张家口西北三百二十里。东西距一百十里。南北距二百八十里。东至镶黄旗察哈尔界,西至正红旗察哈尔界,南至太仆寺右翼牧厂界,北至苏尼特界至

京师七百三十里。汉,代郡且如县地。金抚州威宁县。元,兴和路威宁县地。明为天成卫东北边外地。本朝为正黄旗察哈尔驻牧。

正白旗察哈尔驻布尔噶台,在独石口西北二百九十里。东西距七十八里,南北距二百九十五里。东与北并至镶白旗察哈尔界西,与南并至镶黄旗察哈尔界至。

京师八百二十里。汉,上谷郡北境。辽、金皆为望云县地。元为云州北境。明为龙门卫边外地。

本朝为正白旗察哈尔驻牧。

镶白旗察哈尔驻布延阿海苏黙,在独石口北二百四十五里。东西距五十六里,南北距一百九十七里。东与北并至正蓝旗察哈尔界,西至正白旗察哈尔界,南至太仆寺牧厂界至。

京师七百七十里。汉,上谷郡北境。金为桓州地。元为上都路西境。明初为开平卫地,后废为边、外地。本朝为镶白旗,察哈尔驻牧。

正红旗察哈尔驻古尔班托罗海山,在张家口西北三百七十里。东西距五十五里,南北距二百八十里。东至正黄旗察哈尔界,西至镶红旗察哈尔界,南至太仆寺右翼牧厂界。北至四子部落界。至京师八百里。汉,雁门郡北境。辽为大同府天成、长青二县北境。金元皆为大同府北境。明为天成、阳和二卫边外地。

本朝为正红旗察哈尔驻牧镶红旗。察哈尔驻布林泉,在张家口西北四百二十里。东西距五十里,南北距二百九十里。东至正红旗察哈尔界,西至镶蓝旗察哈尔界,南至大同府边界,北至四子部落界至。

京师八百三十里。汉,雁门郡北境。辽,徳州东北境。金、元皆为大同府北境。明为大同边外地。

本朝为镶红旗察哈尔驻牧。

正蓝旗察哈尔驻札哈苏台泊,在独石口东北三百六十里。东西距二百六十五里,南北距九十五里。东至克什克腾界,西至镶白旗察哈尔界,南至上都牧厂界,北至阿巴噶界至。

京师八百九十里。汉,上谷郡北境。金为桓州地。元置开平府,加号上都。在今旗地东南境。明初为开平卫地,后废为边外地。

本朝为正蓝旗察哈尔驻牧镶蓝旗察哈尔驻阿巴汉喇喀山,在杀虎口东北九十里。东西距一百十五里,南北距一百六十里。东至镶红旗察哈尔界,西至归化城土黙特界,南至大同府边界,北至四子部落界至。

京师一千里。汉,雁门郡沃阳县地。辽、金、元皆为丰州东境。明,大同府西北边外地。

本朝为镶蓝旗察哈尔驻牧内札萨克䝉古。

等谨按:禹分天下为九州,其时外薄四海,咸建五长,此域外建置所由始也。顾禹贡纪,声教所及,而朔南但谓之暨,说者谓北距大汉则及境而止,不能越乎其外。至周礼职方氏所列蛮服、夷服、镇服藩服,特居九服之四。然当时所谓疆以戎索者,祗在汾晋之墟,至于朔漠以外,固非疆理所及矣,汉唐以来,匈奴、突厥之属杂处其间,辽金及元,始置都邑城郭,与内地不异,明代威徳弗逺,边警时闻我。

国家发祥,东土肇建,鸿图䝉古诸部落,先后款附,聨为戚畹,载在勲盟,各奉其土地人民,比于内臣,于是编戸设官,悉遵约束,带砺之锡,爰及子孙,其封爵㑹盟诸事,𨽻于理藩院、旗籍司及王㑹司视功之大小,以别承袭之等差,酌路之逺近,以定朝贡之疏数,典礼至优极渥,而各䝉古仰沾。

列朝徳泽,亦无不恪守疆圻,倾心向化,入奉朝元之㑹,出参从狩之班,屏藩万里,中外一家,实旷古所未有。

也。

内札萨克䝉古东至吉林黑龙江界,西至贺兰山厄鲁特界,南至察哈尔八旗及各牧厂界,北至喀尔喀界,袤延万馀里,古雍、冀、幽、并、营五州北境。春秋时,晋北有林胡、楼烦燕,北有东胡、山戎,各分散溪谷自为君长,战国以后为匈奴地。汉初,匈奴冒顿强盛,自立为单于,置左右贤王,左右谷蠡左、右大将,以左贤王居东方,直上谷郡以东接濊貊,右贤王居西方,直上谷郡以西接氐、羌,而单于庭直代郡云中郡。武帝时,遣将出陇西定襄,屡加征伐,始退居漠北。东汉时,匈奴分为南北二部,南单于始复居漠南。汉末,匈奴衰弱,东胡别种乌桓、鲜卑二部,杂居其地。元魏时入于蠕蠕,其东境兼为库莫奚地。北齐以后,突厥破蠕蠕,自称可汗,至隋时遂兼有漠南北之后。时库莫奚在东境,种类渐多,始去库莫,但称曰奚、唐。突厥强盛,分为东西两部,西突厥移帐于西域,其东突厥皆居漠南,逼近丰、胜诸州。贞观四年,遣李靖等击破颉利可汗,以其地置定襄、云中等都督府,即以其部长主之。二十一年,复击破车鼻可汗,置狼山等十都督府,苏农等三十二州,设单于、瀚海两都䕶府领之。是时东境之奚与契丹并内附于契丹地,置松漠都督府,领峭落等九州,于奚地置饶乐都督府,领弱水等六州,仍各以其部长主之。突厥既灭之后,其部众叛服不常,而薛延陀与回纥分有其地,薛延陀㝷为唐所灭,其地尽入于回纥。唐末回纥渐衰,西夏与契丹遂分有其地。契丹耶律氏起自临潢,并有东、西奚诸部之地,建国为辽,其后分置州县,此为上京、道中京道诸州县及西京通北境地。金为上京路、北京路、西京路诸州县地。元之先曰䝉古,居西北极边,奄有天下,遂成一统。此为大宁、上都、兴和、大同等路地。明初,元顺帝之子阿裕实理达喇,去归漠北,保有和宁,此为明大宁卫、开平卫及兴和守御所北境。永乐初,元裔去其国号称为鞑靼,其酋长阿噜台既立布尼雅实哩为汗,数拥众犯边,宣徳以后,各卫皆弃为边外地。时鞑靼遗种繁衍,渐驻牧于漠南,其东境又兼为乌梁海地。其后卫拉特脱欢袭杀阿噜台,有托克托布哈者,为脱欢所立,居漠北。脱欢辅之既诱朵颜诸卫窥塞,子额森嗣为太师正统时,诱诸畨大举入寇,至宣府,明师有土木之覆,既而额森弑托克托布哈自立,㝷为其属所杀。时鞑靼部长巴赉求托克托布哈子玛尔噶尔立之,号小王子,巴赉与其属茂里海皆雄视部中。天顺中,玛古、竒尔吉斯嗣为小王子,鞑靼部长,益各専权。成化初,巴赉与茂里海拥小王子入据河套,㑹巴赉弑小王子茂里海,杀巴赉,更立他王子㝷复弑之,有别部沙嘉阿尔斯兰与博勒呼亦入据河套,明发兵讨之,无功,而茂里海诸部亦稍衰败。时又有满鲁都入河套称汗,以沙嘉阿尔斯兰为太师,㝷与博勒呼入冦,为明所败,满鲁都不复居套,沙嘉阿尔斯兰遂杀博勒呼,并其众,益専恣为满鲁都所杀,满鲁都死,边患少息,成化末,入冦者复称小王子渐往来套中,与火筛相倚。𢎞治十三年,小王子复居河套,为边患,无宁岁。嘉靖十一年,小王子徙帐东方,而所分诸部落在西北边者,济农、谙达二部最强,时时入冦吉囊据有河套,而谙达驻威宁海子,于丰州筑城自卫,又有素囊等十二部为所役属。隆庆四年,谙达内附,诏封为顺义王,自是约束诸部,西塞稍宁,而东塞之小王子察哈尔时冦辽东,传至林丹汗,益强盛,䝉古诸部多为所役属。

本朝龙兴䝉古科尔沁部率先归附,及既灭察哈尔,诸部相继来附,有大征伐,并帅师以从,及定鼎以后,锡以爵禄,俾得世及,共二十五部,为五十一旗,与内八旗等。其朝觐贡道,则科尔沁、郭尔罗斯、杜尔伯特、札赉特四部,十旗由山海闗、札噜特、喀尔喀左翼、奈曼敖汉、土黙特、喀喇沁、翁牛特、阿噜科尔沁八部十三旗,由喜峰口、巴林、克什克腾、乌珠穆沁、浩齐特、阿巴哈纳尔左翼、阿巴噶左翼六部,九旗由独石口、阿巴哈纳尔右翼、阿巴噶右翼、苏尼特四子部落、喀尔喀右翼、茂明安六部,七旗,由张家口、乌喇特、鄂尔多斯、归化城、土黙特三部、十二旗,由杀虎口共分为三班。其㑹盟则科尔沁、郭尔罗斯、杜尔伯特、札赉特四部为一㑹,其盟所曰哲里穆、札噜特、喀尔喀左翼、奈曼敖汉、翁牛特、阿噜科尔沁、巴林克、什克腾八部为一㑹,其盟所曰召乌达、土黙特、喀喇沁二部为一㑹,其盟所曰卓索图、乌珠穆沁、浩齐特、阿巴哈、纳尔、阿巴噶、苏尼特五部为一㑹,其盟所曰锡林、郭尔、四子部落、喀尔喀右翼、茂明安、乌喇特四部为一㑹,其盟所曰乌兰察布、鄂尔多斯为一㑹,其盟所曰伊克召,每三年」。

命大臣赍敕以往,其各札萨克俱以时赴盟㑹之所,每会设盟长一人、副盟长一人,以简稽军实,巡阅边防,清理刑名,编审丁册,惟归化城土黙特㑹盟集于本城,不设盟长,听。

简命大臣莅视

等谨按外藩各部,每旗设掌旗札,萨克一人,不拘爵秩,或系世管或由。

简用以王贝勒、贝子、公台吉为之,自札萨克以外,皆为散秩。其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台吉等爵无定员,或以功晋封,或以事降袭。其世次具详封建考,兹不复载。

科尔沁东西距八百七十里,南北距二千一百里,东至札赉特界。西至札噜特界,南至奉天、锦州二府边界,北至索伦界至。

京师一千二百八十里。汉,辽东郡北境。后汉为扶馀鲜卑地。唐为契丹及靺鞨地。辽为上京,道之东境。东京道之北境。金分属上京路、北京路及咸平路。元为开元路北境。明初,以元后乌梁海置外卫,自黄泥洼逾铁岭至开元,曰福馀卫。此为福馀卫地,即以其酋长掌卫事。后叛服不常。洪熙间,其酋居嫩江,后自立国为科尔沁,亦称北嫩江,䝉古素属于察哈尔。

太祖髙皇帝甲午年,即遣使通好。天命初,其贝勒莽古斯、札尔固齐来朝,以壤地相接,结为婚姻,其后为察。

哈尔所侵

太祖髙皇帝命将赴援,察哈尔夜遁。十一年,其贝勒奥巴遂率其兄弟先诸䝉古举部来降。

赐以土谢图汗之号,每有征伐,并以师来㑹,优赐与他部独异,后编为六旗,其封爵无定员,今为亲王四人。

郡王四人,贝勒二人,贝子一人,镇国公二人,辅国公六人。

科尔沁左翼旗:驻伊克唐噶哩克坡,在喜峰口东北一千六十五里。东西距一百八十里,南北距五百五十里,东与北并至右翼旗界。西至札噜特左翼界,南至左翼后旗界。唐时为契丹地。辽置信州彰圣军,领武昌、定武二县,属东京道。金省定武县,以州属上京路。元废明为科尔沁所据,锡本朝崇徳元年,封莽古斯札尔固齐之孙曼珠 礼为多罗巴图鲁郡王。顺治十六年,进封为和硕达尔汉亲王,世袭,掌左翼旗。自本旗外统领前后二旗及郭尔罗斯二旗札萨克事。科尔沁左翼前旗,驻伊克岳里泊,在喜峰口东北八百七十里。东西距一百里,南北距一百二十里。东至左翼后旗界,西至喀尔喀左翼界,南至杨柽木牧厂界,北至左翼旗界。唐时为契丹地。辽置长春州,属上京道。金降为县,𨽻泰州,属北京路。元废,明为科尔沁所据。 。本朝崇徳元年,封札尔固齐之弟崆果尔为多罗炳图郡王,世袭。掌左翼前旗札萨克事。

科尔沁左翼后旗驻双和尔山,在喜峰口东北一千四十里。东西距二百里南北距一百五十里,东与北并至左翼旗界,西至左翼前旗界,南至锦州府边界。唐时为契丹地。辽置鳯州,属上京道。金废,明为科尔沁所据。罗本朝顺治六年,封札尔固齐之孙竒塔特为多 郡王,世袭。掌左翼后旗札萨克事。

科尔沁右翼旗驻巴颜和硕,在喜峰口东北一千二百里。东西距一百五十里,南北距四百五十里。东至右翼前旗界,西与南并至左翼旗界,北至索伦界。唐时为靺鞨地。辽为黄龙府之北境,属东京道。金属上京路。元废,明为科尔沁所据, 。本朝崇徳元年,封土谢图汗奥巴之子巴达礼为和硕土谢图亲王,世袭掌右翼旗。自本旗外统领前后二旗及杜尔伯特、札赉特二旗札萨克事。

科尔沁右翼前旗,驻锡喇布尔噶苏,在喜峰口东北一千三百五十里,东西距一百二十里,南北距三百八十里,东与北并至右翼后旗界,西至右翼旗界,南至郭尔罗斯界。唐时为靺鞨地。金置肇州,𨽻会寜府,属上京路。海陵时,改属济州,承安三年,升为武兴军,领始兴一县,元为辽王纳颜,分地明为科尔沁所据。萨本朝崇徳元年,封奥巴之弟布达齐为多罗札 克图郡王,世袭掌右翼前旗,札萨克事。

科尔沁右翼后旗,驻额黙勒图坡,在喜峰口东北一千四百五十里。东西距一百二十里,南北距三百七十里。东至札赉特界,西至右翼前旗界,南至郭尔罗斯界,北至索伦界。唐时为靺鞨地。辽置衍州,领宜丰一县,属东京道。金废,元为辽王纳颜分地,明为科尔沁所据。 本朝天命年间,奥巴之兄托迈来朝,赐号达尔汉。崇徳元年,封其子拉穆什希为镇国公,世袭,掌右翼后旗札萨克事。

郭尔罗斯,东西距四百五十里,南北距六百六十里。东至黑龙江将军地界,西与北并,至科尔沁界,南至奉天府及吉林边墙界至。

京师一千八百九十七里。唐时为契丹地。辽置泰州昌徳军,属上京道。金因之,大定间废。承安二年,移州于长春县,以故地为金安县,𨽻之。元为辽王纳颜,分地明为科尔沁所据,后分与其弟,是为郭尔罗斯。

本朝天聪七年,其台吉古木及布木巴随土谢图汗奥巴举部来降。后编为二旗,各置掌旗札萨克,仍统领于科尔沁左翼。其封爵无定员。今为镇国公一人,辅国公一人,一等台吉一人。

郭尔罗斯前旗驻古尔班察罕。在喜峰口东北一千四百八十七里。东西距二百三十里,南北距四百里,东至后旗界,西与北并至科尔沁界,南至奉天府边墙界 。本朝顺治五年,封古木之弟桑阿尔寨为辅国公。七年,以古木之子昻安嗣为辅国公,世袭。掌前旗札萨克事。郭尔罗斯后旗驻榛子岭,在喜峰口东北一千五百七十里。东西距二百二十里,南北距二百六十里。东与北并至杜尔伯特界,西至前旗界,南至白都讷界 。本朝顺治五年,封布木巴为镇国公,世袭掌后旗札萨克事。

杜尔伯特东西距一百七十里,南北距二百四十里,东至黑龙江将军地界,西至札赉特界,南至郭尔罗斯界,北至索伦界至。

京师二千五十里。唐时为契丹地。辽为长春州,北境属上京道。金为泰州,北境属北京路。元为辽王纳颜,分地明为科尔沁所据,后分与其弟,是为杜尔伯特。

本朝天聪七年,其台吉阿都齐随土谢图汗奥巴举部来降,后编为一旗,置掌旗札萨克,仍统领于科尔沁右翼,其封爵为贝子一人。

杜尔伯特旗驻托克托尔坡,在喜峰口东北一千六百四十里。 本朝顺治五年,封阿都齐之子色楞为固山贝子,世袭,掌本旗札萨克事。

札赉特。东西距六十里,南北距四百里。东至杜尔伯特界,西与南并至郭尔罗斯界,北至索伦界至京师二千一十里。唐时为契丹地。辽为长春州,北境,属上京道。金为泰州北境,属北京路。元为辽王纳颜分地,明为科尔沁所据,后分与其弟,是为札赉特。

本朝天聪七年,其台吉和硕齐随土谢图汗奥巴举部来降,后编为一旗,置掌旗札萨克,仍统领于科尔沁右翼。其封爵为贝勒一人。

札赉特旗驻图卜新察罕坡,在喜峰口东北一千六百里 。本朝顺治五年,封和硕齐之子色楞为固山贝子。传至特古斯,于雍正十年以军功晋封多罗贝勒,世袭,掌本旗札萨克事。札噜特东西距一百二十五里,南北距四百六十里。东至科尔沁界,西至阿噜科尔沁界,南至科尔沁及喀尔喀左翼界,北至乌珠穆沁界至。

京师一千五百十里。汉,辽东郡北境。唐属营州都督府。后入于奚。辽为上京道地。金属北京路。元为上都路东境。明初为乌梁海地,后为札噜特素,属于喀尔喀。

本朝初,其部长内齐汗遣使通好,结为婚姻。天命四年,其贝勒色本叛盟。

太祖髙皇帝命偏师擒之,明年,释令归国。天聪二年,内齐汗偕贝勒色本举部来降,后编为二旗。其封爵无。

定员今为贝勒二人,镇国公一人。

札噜特左翼旗:驻齐齐克里克托罗海山北,在喜峰口东北一千一百里。东西距五十五里,南北距四百六十里,东与南并至科尔界,西至右翼旗界,北至乌珠穆沁界 。本朝崇徳元年,封内齐汗为多罗贝勒,世袭,掌左翼旗札萨克事。

札噜特右翼旗驻兔儿山南,在喜封口东北一千二百里。东西距七十里,南北四百六十里。东至左翼旗界,西至阿噜科尔沁界,南至喀尔喀左翼界,北至乌珠穆沁界。 本朝顺治五年,封色本之子桑阿尔为多罗达尔汉贝勒,世袭,掌右翼旗札萨克事。

喀尔喀左翼旗右翼见后,东西距一百二十五里,南北距二百三十里。东至科尔沁界,西至奈曼界,南至土黙特界,北至札噜特及翁牛特界至。

京师一千二百十里。汉为鲜卑地。唐属营州都督府,后入于奚。辽为上京道地。金属北京路。元为大宁路北境。明为喀尔喀所据,素属于札萨克图汗,后与有隙。

本朝天命八年,其台吉古木布伊尔登举部来降后,编为一旗,其封爵为贝勒一人。

喀尔喀左翼旗驻察罕和硕墩,在喜峰口东北八百四十里 。本朝康熙三年,封古木布伊尔登为多罗贝勒,世袭,掌本旗札萨克事。

奈曼东西距九十五里,南北距二百二十里,东至喀尔喀左翼界,西至敖汉界,南至土黙特界,北至翁牛特界至。

京师一千一百十里。汉为鲜卑地。唐属营州都督府,后入于奚。辽、金为兴中府地。元为兴中,州北境,属大宁路。明为喀尔喀所据,后分与其弟,是为奈曼素,属于察哈尔。

本朝天聪元年,其台吉衮楚克举部来降,后编为一旗,其封爵为郡王一人。

奈曼旗驻章古台,在喜峰口东北七百里,汉本朝崇徳元年封。衮楚克为多罗达尔 郡王,世袭,掌本旗札萨克事。

敖汉东西距一百六十里,南北距二百八十里,东至奈曼界,西至喀喇沁界,南至土黙特界,北至翁牛特界至。

京师一千一十里。汉为鲜卑地。唐属营州都督府,后入于奚。辽、金为兴中府北境。元为辽王纳颜,分地明为喀尔喀所据,后分与其弟,是为敖汉。素属于察哈尔。

本朝天聪元年,其贝勒塞臣卓礼克图举部来降,后编为一旗,其封爵无定员,今为郡王二人,贝子一人,辅国公二人。

敖汉旗驻古尔班图勒噶山,在喜峰口东北六百里 。本朝崇徳元年,封塞臣卓礼克图之子班第为多罗郡王,世袭,掌本旗札萨克事。

土黙特东西距四百六十里,南北距三百十里,东至杨柽木牧厂界。西至喀喇沁右翼界,南至锦州府边墙界,北至喀尔喀左翼及敖汉界至。

京师一千里。本古孤竹国,汉置柳城县,属辽西郡,为西部都尉治。晋成康中,燕慕容皝改为龙城县,遂建都于此,号和龙宫。元魏为营州治。隋复治柳城县,为辽西郡治。唐为营州都督府治,后入于奚。辽太祖平奚,置兴中府,治兴中县,属中京道。金因之,属北京路。元降为州,属大宁路。明初,以元后乌梁海置外卫,自义州厯广宁至辽河,曰泰宁卫。此为泰宁卫地,即以其酋长掌卫事。后叛服不常,嘉靖以后,小王子之裔居此者号曰图们」,是为东土黙特。

本朝天聪三年,其台吉温布偕塔布囊善巴举部来降,后编为二旗,其封爵无定员,今为贝勒一人、贝子一人,又附喀尔喀贝勒一人。

土黙特左翼旗,驻旱龙潭山,在喜峰口东北八百二十里,东西距一百六十里,南北距一百三十里,东至杨柽木牧厂界,西至右翼旗界,南至义州白土厂边门界,北至喀尔喀左翼界康。本朝崇徳元年,封善巴为镇国公,赐号达尔汉。 熙元年,晋封其子卓礼克图为多罗达尔汉贝勒,世袭,掌左翼,旗札萨克事。

土黙特右翼旗,驻大华山,在喜峰口东北五百九十里。东西距二百九十里,南北距一百八十里。东至左翼旗界,西至喀喇沁右翼界,南至锦州府边墙界,北至敖汉界。 本朝顺治二年,封温布为镇国公。康熙二年,晋封为固山贝子,世袭。掌右翼旗札萨克事。

喀喇沁东西距五百里,南北距四百五十里。东至土黙特及敖汉界,西至热河界,南至永平府边墙界,北至翁牛特界至。

京师七百六十里,本春秋时山戎地。汉属辽西郡,后汉为鲜卑地。晋为慕容氏地。元魏时有库莫奚居此。唐初,奚内附,置饶乐都督府,𨽻营州,后分为东西奚㝷,并于契丹。辽统和二十五年,以故奚王牙帐建城,号中京大定府。金贞元元年,更为北京,置留守司,元初为北京路总管府。至元七年,改为大宁路,二十二年,改为武平路,后复大宁路,𨽻辽阳行省。明洪武中,置大宁都指挥使司,领大宁等二十馀卫,封皇子权于大宁为宁王,以镇之㝷,改为北平行都指挥使司,复以元后乌梁海置外卫,自全宁厯喜峰近宣府曰朵颜卫,即以其酋长掌卫事,其地在大宁之北。永乐初,改封宁王于江西,徙大宁都司于保定,以大宁地赐三卫酋长,此为朵颜卫所据,叛服不常,后为察哈尔所并,以其地予其塔布囊,是为喀喇沁。

本朝天聪二年,其部长苏布迪偕其兄弟色楞等举部来降,后编为二旗。康熙四十四年,又増设一旗,共为旗三,其封爵无定员。今为郡王一人、贝子二人,镇国公一人,辅国公二人。一等塔布囊一人。喀喇沁左翼旗驻牛心山,在喜峰口东北三百五十里,东西距二百三里,南北距一百七十里。东至土黙特界,西至热河界,南至永平府边墙界,北至右翼旗界 。本朝顺治五年,封色楞为镇国公,世袭。传至善穆巴克什,于康熙五十五年晋封为固山贝子,至僧衮札布于,雍正九年晋封为多罗贝勒至呼图灵阿,于乾隆七年仍袭贝子,掌左翼旗札萨克事

喀喇沁右翼旗驻锡伯河北,在喜峰口北三百九十里。东西距三百里,南北距二百八十里,东至敖汉界,西与南并至热河界,北至翁牛特界 。本朝崇徳元年,封苏布迪之子古鲁希布为贝子,赐号多罗杜棱,世袭。至顺治七年,晋封为贝勒。康熙三年,晋封其子班达尔什为多罗杜棱郡王,掌右翼旗札萨克事。

喀喇沁増设一旗康熙四十四年设。五十九年,封喀宁阿为一等塔布囊,世袭。掌本旗札萨克事。其游牧地即在左右翼二旗疆理内

翁牛特东西距三百里,南北距一百六十里。东至阿噜科尔沁界,西至热河界,南至喀喇沁及敖汉界,北至巴林及克什克腾界至。

京师七百六十里。隋以前为奚地。唐为饶乐都督府地。辽置饶州匡义军属上京道。金为北京路地。元为上都路地。明初为乌梁海地,后为翁牛特。本朝天聪七年,其济农索音偕贝勒栋等举部来降。后编为二旗,其封爵无定员。今为郡王一人,贝勒一人,贝子一人,镇国公一人。

翁牛特左翼旗驻札拉峰西,在古北口东北六百八十里。东西距三百里,南北距九十里,东至阿噜科尔沁界,西至右翼旗及克什克腾界,南至敖汉界,北至巴林界 。本朝崇徳元年,封其部长东为多罗达尔,汉戴青贝勒,世袭掌左翼,旗札萨克事。

翁牛特右翼旗驻英锡尔哈察特呼朗,在古北口东北五百二十里。东西距二百四十里,南北距一百六十里。东至左翼旗界,西至热河界,南至喀喇沁右翼旗界,北至克什克腾界。本朝崇徳元年,封索音为多罗杜棱郡王,世袭,掌右翼旗札萨克事。

阿噜科尔沁东西距一百三十里,南北距四百二十里。东至札噜特界,西至巴林及翁牛特界,南至喀尔喀左翼界,北至乌珠穆沁界至。

京师一千三百四十里。汉辽东郡边外。唐为松漠都督府地。辽为上京临潢府地。金属北京路。元为辽王纳颜分地。明初为乌梁海地,后为阿噜科尔沁,为察哈尔所侵。

本朝天聪六年,其部长达赖率其子穆章举部来降,后编为一旗,其封爵为贝勒一人。

阿噜科尔沁旗驻浑图山东,在古北口东北一千一百里。 。本朝初设,有二旗。崇徳元年,并为一旗。顺治五年,封穆章为固山贝子。后晋封为多罗贝勒,世袭。掌本旗札萨克事。巴林东西距二百五十一里,南北距二百三十三里。东至阿噜科尔沁界,西至克什克腾界,南至翁牛特界,北至乌珠穆沁界。左右翼二旗所辖,疆理同至。

京师九百六十里。辽,上京临潢府地。金属北京路。元尝迁广宁,治此。明初为乌梁海北境地,后为顺义王谙达第五子所据,是为巴林素属于察哈尔。本朝天命十一年

太祖髙皇帝亲统大军征之,收其畜产。天聪二年,复为察哈尔所破,其贝勒色特尔偕台吉曼珠锡礼举部。

来降后,编为二旗,其封爵无定员。今为郡王一人,贝子二人,辅国公一人。

巴林左翼旗驻阿齐图托罗海,在古北口东北七百八十里 。本朝顺治五年,封曼珠锡礼为固山贝子,世袭。掌左翼旗札萨克事。

巴林右翼旗驻托博山,在古北口东北七百二十里 。本朝顺治五年,封色特尔之子色布腾为辅国公,七年,晋封为多罗郡王,世袭,掌右翼旗札萨克事。

克什克腾,东西距三百三十四里,南北距三百五十七里,东至翁牛特及巴林界,西至正蓝旗察哈尔界及浩齐特界,南至翁牛特界,北至乌珠穆沁界至。

京师八百十里。辽上京道地。金属北京路。元为上都路及应昌路地,明为䝉古所据,是为克什克腾素属于察哈尔。

本朝天聪八年,既平察哈尔,其部长苏密尔戴青举部来降,后编为一旗,其封爵为台吉一人。

克什克腾旗驻济拉巴斯峰,在古北口东北五百七十里。 。本朝顺治三年,封苏密尔戴青为一等台吉,世袭,掌本旗札萨克事。

乌珠穆沁,东西距三百六十里,南北距四百二十五里。东至索伦界,西至浩齐特界,南至巴林界,北至瀚海,接喀尔喀界至。

京师一千一百六十三里。辽,上京道北境。金属北京路。元属上都路,明为䝉古所据,是为乌珠穆沁,素属于察哈尔。后以林丹汗暴虐,往依喀尔喀。本朝天聪八年,既平察哈尔,其贝勒多尔济偕色楞等举部来降。后编为二旗,其封爵无定员。今为亲王一人,贝勒一人、镇国公一人,辅国公一人,乌珠穆沁左翼旗驻奎苏托罗海,在古北口东西一千一百六十里。东西距二百五十六里,南北距二百十五里。东至索伦界。西与南并至右翼旗界,北至瀚海,接喀尔喀界。 本朝顺治三年,封色楞为多罗额尔徳尼贝勒,世袭,掌左翼旗札萨克事。

乌珠穆沁右翼旗,驻巴克苏尔噶台山,在古北口东北九百二十三里。东西距三百六十里,南北距二百十里。东与北并至左翼旗界,西至浩齐特界,南至巴林界 。本朝崇徳六年,封多尔济为和硕车臣亲王,世袭,掌右翼旗札萨克事。

浩齐特东西距一百七十里,南北距三百七十五里。东与北并至乌珠穆沁界,西至阿巴噶界,南至克什克腾界至。

京师一千一百八十五里。辽,上京道西境。金属北京路。元属上都路。明为䝉古所据,是为浩齐,特素属于察哈尔。后以林丹汗暴虐,往依喀尔喀。

本朝天聪八年,既平察哈尔,其贝勒博罗特偕台吉噶尔玛䇿旺举部来降。后编为二旗,其封爵为郡王二人。

浩齐特左翼旗。驻乌黙克依泉,在独石口东北六百八十五里。东西距九十五里,南北距三百十里,东与北并至乌珠穆沁界,西至右翼旗界,南至克什克腾界。 。本朝顺治三年封博罗特为多罗贝勒。七年,晋封为多罗额尔特尼郡王,世袭。掌左翼旗札萨克事。

浩齐特右翼旗,驻都古哩克呼都克井,在独石口东北六百九十里。东西距七十五里,南北距三百七十五里,东与北并至左翼旗界,西与南并,至阿巴噶界。 本朝顺治十年,封噶尔玛策旺为多罗郡王,世袭,掌右翼旗札萨克事。

阿巴哈纳尔东西距一百八十里,南北距四百三十六里,东至浩齐特界,西至阿巴噶右翼界,南至正蓝旗察哈尔界,北至瀚海,接喀尔界至。

京师一千五十里。汉,上谷郡北境。晋为拓跋氏地。隋及唐初,为突厥地。辽为上京道西境。金为北京路西北境。元属上都路。明为䝉古所据,是为阿巴哈纳尔素,属于喀尔喀。

本朝崇徳年间,台吉、色楞偕托音锡拉布举部来降,后编为二旗,其封爵为贝勒一人、贝子一人。

阿巴哈纳尔左翼旗驻乌尔呼托罗海山,在独石口东北五百八十二里。东西距一百十里,南北距三百十八里。东与北并至浩齐特界,西至右翼旗界南,至阿巴噶界。 本朝康熙四年,封托音锡拉布为固山贝子,世袭,掌左翼旗札萨克事。

阿巴哈纳尔右翼旗驻永安山,在张家口东北六百四十里。东西距六十里,南北距三百十里。东至左翼旗界,西至阿巴噶界,南至正蓝旗察哈尔界,北至瀚海,接喀尔喀界。 本朝康熙六年,封色楞为多罗贝勒,世袭,掌右翼旗札萨克事。

阿巴噶。东西距二百里,南北距三百十里,东至阿巴哈纳尔界,西至苏尼特界,南至正蓝旗察哈尔界,北至瀚海,接喀尔喀界至。

京师一千里。汉,上谷郡北境,晋为拓跋氏地。隋及唐初,为突厥地。辽为上京,道西境。金属北京路。元属上都路。明为䝉古所据,是为阿巴噶。素属于察哈。尔后以林丹汗暴虐,往依喀尔喀。

本朝天聪八年,既平察哈尔,其济农都思噶尔偕贝勒多尔济举部来降,后编为二旗,其封爵无定员,今为郡王二人,贝子一人,辅国公一人。

阿巴噶左翼旗驻巴颜鄂陇,在独石口北五百五十里。东西距一百二十里,南北距一百八十二里。东至浩齐特界,西与北并至阿巴哈纳尔界,南至正蓝旗察哈尔界。 本朝顺治八年,封都思噶尔为多罗郡王,世袭。掌左翼旗札萨克事。

阿巴噶右翼旗驻科布尔泉,在张家口东北五百九十里。东西距八十里,南北距三百十里。东至阿巴哈纳尔界,西至苏尼特界,南至正蓝旗察哈尔界,北至瀚海,接喀尔喀界。 。本朝崇徳六年,封多尔济为多罗卓礼克图郡王,世袭掌右翼旗札萨克事。

苏尼特东西距四百六里,南北距五百八十里。东至阿巴噶右翼界,西至四子部落界,南至察哈尔、镶白、正白二旗,界北至瀚海,接喀尔喀界。至京师九百六十里。汉,上谷及代郡北境。后汉,乌桓、鲜卑居之。晋为拓跋氏地。隋及唐,初为突厥地。辽置抚州㝷废。金复置,属西京路。元为兴和路地。明为䝉古所据,是为苏尼特素属于察哈尔。

本朝天聪八年,既平察哈尔,其济农叟色偕贝勒腾吉斯举部来降。后编为二旗,其封爵无定员。今为郡王二人,贝勒一人,辅国公一人。

苏尼特左翼旗驻鄂拉图察卜台墩,在张家口北五百七十里。东西距一百六十里,南北距三百里。东至阿巴噶右翼界,西至右翼旗界,南至正白旗察哈尔界,北至瀚海,接喀尔喀界罗。本朝崇徳六年,封腾吉斯为多 郡王,世袭,掌左翼旗札萨克事。

苏尼特右翼旗驻萨敏锡勒山,在张家口北五百五十里,东西距二百四十六里,南北距二百八十里。东至左翼旗界,西至四子部落界,南至镶黄旗察哈尔界,北至瀚海,接喀尔喀界棱。本朝崇徳七年,封叟色为多罗杜 郡王,世袭掌右翼旗札萨克事。

四子部落。东西距二百三十五里,南北距二百四十里,东与北并至苏尼特界,西至归化城土黙特及喀尔喀右翼界,南至镶红旗察哈尔界。至京师九百六十里。汉,雁门及定襄郡北境。晋为拓跋氏地。唐为振武军地。辽为丰州地,属西京道。金属西京路。元属大同路。明为喀尔喀所据,后分与诸子,号曰堆音珠色,是为四子部落。

本朝天聪七年,其贝勒温布举部来降,后编为一旗,其封爵为郡王,一人。

四子部落旗驻乌兰额尔吉坡,在张家口西北五百五十里 。本朝顺治六年封温布为多罗达尔汉郡王,世袭。掌本旗札萨克事

喀尔喀右翼东西距一百二十里,南北距一百三十里,东至四子部落界,西至茂明安界,南至归化城土黙特界,北至瀚海,接喀尔喀界至。

京师一千一百三十里。汉,定襄、云中二郡北境。唐为振武军地。辽为丰州地,属西京道。金属西京路。元属大同路。明为喀尔喀所据,素属于土谢图汗后与有隙。

本朝天命八年,其台吉本达尔举部来降,后编为一旗,其封爵无定员,今为贝勒一人、贝子二人、镇国公一人。

喀尔喀右翼旗驻塔鲁浑河,在张家口西北七百十里。 。本朝顺治十年,封本达尔为和硕达尔汉亲王。康熙九年,其子诺尔降封郡王。四十七年,其孙占达古密降封多罗达尔汉贝勒,世袭,掌本旗札萨克事。

茂明安东西距一百里,南北距一百九十里。东至喀尔喀右翼界,西至乌喇特界,南至归化城土黙特界,北至瀚海,接喀尔喀界至。

京师一千二百四十里。汉五原郡地。唐为振武军地。辽为东胜州,地属西京道。金属西京路。元属大同路。明为䝉古所据,是为茂明安。

本朝天聪八年,其部长扬古海等举部来降,后编为一旗,其封爵无定员,今为贝勒一人、一等台吉一人。

茂明安旗驻彻尔图泉,在张家口西北八百里。吉本朝顺治初年,封扬古海为一等台,世袭掌本旗札萨克事。

乌喇特,在杀虎口西北五百六十里。东西距二百十五里,南北距三百里,东至茂明安及归化城土黙特界,西与南并至鄂尔多斯界,北至喀尔喀界。前中、后三旗所辖,疆理同至。

京师一千五百二十里。秦,九原郡地,后废。汉元朔二年复置,更名五原郡。汉末郡废。唐景龙二年,张仁愿于河外筑三受降城,此为中受降城地。辽为云内州地,属西京道。金属西京路。元属大同路。明为䝉古所据,是为乌喇特。

本朝天聪七年,其台吉温布达尔汉偕图巴鄂宝等举部来降。后编为三旗,其封爵为镇国公二人,辅国公一人。

乌喇特前旗驻哈达玛尔,一名铁柱谷,世本朝顺治五年,封图巴为镇国公, 袭掌前旗、札萨克事。

乌喇特中旗亦驻哈达玛尔世。本朝顺治五年,封鄂宝为镇国公, 袭掌中旗札萨克事

乌喇特后旗亦驻哈达玛尔国。本朝顺治五年,封巴克巴海为辅 公,世袭掌后旗札萨克事

鄂尔多斯,在归化城西河套内,东至归化城土黙特界,西至喀尔喀界,南至长城界,北至乌喇特界,东西北三面,皆距黄河。自山西偏头闗至甘肃、宁夏边外,袤延二千里,有竒至。

京师一千一百里。汉初为匈奴地。武帝元朔二年,于此开置朔方郡,又兼为西河郡、上郡之南境。后汉末,废朔方郡。晋永嘉后,逓为前、后赵前、后秦地。义熙中,赫连勃勃据此,置统万城。后魏为统万镇地,后为夏州北境。隋于其地东置胜州,西置丰州。大业初,改胜州为榆林郡,丰州为五原郡,后废。唐贞观中,复置胜、丰二州。天宝元年,改胜州为榆林郡,丰州为九原郡,乾元元年俱复故名。其南境又置宥州,俱属闗内道。唐末拓跋思恭镇此,后为西夏,五代至宋、金,皆为夏所有。元初灭夏,立西夏、中兴等路,后废其地,东属东胜、云内二州,西属延安、宁夏等路。明初筑东胜等城,并立屯戍。天顺间,䝉古酋长巴赉与茂里海等始拥小王子入据河套,小王子被弑,西北诸部鄂尔绰克等与茂里海互相仇杀,其馀众别立小王子之支子为岱颜汗,不复居套,仍服属于小王子。其后别部沙嘉阿尔斯兰与博勒呼亦入居之。成化四年,沙嘉阿尔斯兰杀鄂尔绰克,并其众而结元裔,满鲁都居河套称汗,九年,为明兵所败,满鲁都乃渡河北去,㑹沙嘉阿尔斯兰,杀博勒呼㝷,亦为满鲁都所杀,套地稍宁。成化末,北部复入河套,未几,火筛据之。嘉靖中,岱颜汗之子赛音那兰有子七人,长曰济农,次曰谙达,最强盛。济农自套西击破火筛居此,自称车臣可汗。子七人,分有河套之地,是为鄂尔多斯,后仍属于察哈尔。

本朝既平察哈尔,其济农琳沁,于天聪九年来归,仍赐济农之号,今招集诸部落。顺治六年,编为六旗。封琳沁为多罗郡王,固鲁之子色楞为固山贝子,布达岱之子额琳沁为固山贝子。七年,封善丹为多罗贝勒,沙克札为固山贝子,又封札木素为镇国公。后其裔亦晋封为固山贝子,今封为多罗贝勒,各掌分地。雍正九年,又増设一旗,共为旗七,其封爵无定员。今为郡王一人、贝勒二人,贝子三人,辅国公一人,一等台吉一人。

鄂尔多斯左翼中旗,驻套内正南近东之鄂什喜峰,在札拉谷西一百六十五里,东西距一百十五里,南北距三百二十里。东至左翼前旗界,西至右翼前旗界,南至边城界,北至右翼后旗界。汉,朔方郡南境。隋、唐为胜州地。明嘉靖间为鄂尔多斯所据。 本朝顺治六年,封济农琳沁为多罗郡王,世袭,掌左翼中旗札萨克事。

鄂尔多斯左翼前旗,驻套内东南之扎拉谷,在和坦和硕西一百四十五里,东西距二百四十五里,南北距二百十里,东至归化城土黙特界,西至左翼中旗界,南至边城界,北至左翼后旗界,汉西河郡之富昌、大城等县地,隋、唐为胜州地。明初为榆林左卫地,后为鄂尔多斯所据。贝本朝初,其台吉随琳沁来降,后封为 子,世袭。掌左翼前旗札萨克事。

鄂尔多斯左翼后旗,驻套内东北之巴尔噶逊湖,在黄河帽带津西一百四十里,东西距二百八十五里,南北距一百五十里,东至归化城土黙特界,西至左翼中旗界,南至左翼前旗界,北至乌喇特界。汉朔方郡地。隋、唐为胜州郡治所。明嘉靖间,为鄂尔多斯所据。 本朝初,其台吉随琳沁来降,后封为贝勒,世袭掌左翼后旗札萨克事。

鄂尔多斯右翼中旗驻套内,正西近南之什喇布拉克图池,在鄂勒济呼泊西南二百六十里。东西距三百二十里,南北距四百八十里,东与北并至右翼后旗界,西至喀尔喀界,南至右翼前旗界。汉,朔方郡南境。隋、唐为丰州地。元和中,移置宥州于此。明嘉靖间为鄂尔多斯所据贝。本朝初,其台吉随琳沁来降,后封为 勒,世袭。掌右翼中旗札萨克事。

鄂尔多斯右翼前旗,驻套内。巴哈池在鄂什喜峰西九十里,东西距一百八十里,南北距二百七十里,东至左翼中旗界,西至右翼中旗界,南至边地界,北至右翼后旗界,汉上郡之髙望、奢延等县地。隋、唐为丰州地。明初为榆林右卫地,后为鄂尔多斯所据。 本朝初,其台吉随琳沁来降,后封为贝子,世袭,掌右翼前旗札萨克事。

鄂尔多斯右翼后旗,驻套内西北之鄂勒济呼泊,在巴尔噶逊泊西一百七十里,东西距一百八十里,南北距一百六十里。东至左翼后旗界,西至右翼中旗界,南至左翼中旗界,北至乌喇特界。汉,朔方郡地。隋、唐为丰州治所,明嘉靖间为鄂尔多斯所据。 本朝初,其台吉随琳沁来降,后封为贝子,世袭,掌右翼后旗札萨克事。

鄂尔多斯増设一旗雍正九年,设封定札拉锡为一等台吉,世袭,掌本旗札萨克事。其游牧地即在六旗疆理内

归化城土黙特,东西距四百三里,南北距三百七十里,东至四子部落界,西至鄂尔多斯左翼前旗界,南至山西边城界,北至喀尔喀右翼及茂明安界。左右翼二旗所辖,疆理同至。

京师一千一百六十里。汉,定襄、云中二郡地。后汉属云中郡,后魏初建都于此,号盛乐城,后置云州,领盛乐、云中等郡。隋复置定襄郡。唐置单于大都䕶府。后唐时入辽,置丰州,天徳军属西京道,金因之,元属大同路。明宣徳初,筑玉林、云川等城,设兵戍守,后为䝉古所据。嘉靖间,小王子之族谙达驻牧丰州滩,筑城架屋以居,谓之拜甡,是为西土黙特。屡分道入冦,开拓疆土,东至喀喇沁界,西至鄂尔多斯,南至宣大,有众四十万。隆庆四年内附,诏封为顺义王,名其城曰归化。其弟侄支庶等各自为部者凡六十五人,各授都督、指挥、千百戸等官有差,每年贡马开市。万厯九年,谙达子黄台吉袭王。十三年,黄台吉子格根袭王。三十二年,格根诸子互相争袭部,无定主。三十四年,格根之孙博硕克图始受封如故事。其后部落自相仇杀,复为察哈尔所侵。及其子温布嗣立,国遂衰破。

本朝天聪八年。

太宗文皇帝亲征察哈尔,驻跸归化城,土黙特部落悉降,大军既灭察哈尔。

命贝勒岳脱驻守归化城,㑹其属。茂海潜与喀尔喀通,伪称温木布为锡图根汗。事觉,诛茂海,执温布以还。

崇徳元年,其酋古禄格等来朝。

命偕温布还后,编为二旗,即以古禄格为左翼都统,杭髙为右翼都统,并世袭。后以土黙特中无可任都统。

之人定由京。

简用往管旗务,惟给土黙特人等世袭职衔,随都统办事。乾隆二十六年,裁归化城都统一人,二十八年复裁一人,以土黙特旗归驻札,绥逺城之建威将军兼辖,仍设副都统二人,一驻绥逺城,一驻归化城协,同将管管理。

归化城土黙特左翼旗驻归化城外,设副都统等员管辖,𨽻于绥逺城将军、归化城、土黙特,右翼旗。驻归化城外,设副都统等员管辖,𨽻于绥逺城将军臣等谨按:西土黙特部向以都统等员管理,与各䝉古,设有王公等札萨克者不同,自雍正元年置归化城同知,其后増至七㕔,凡旗民交渉之事,皆得而治之,至本旗事务,均由建威将军统辖,第其部落,旧列二十五部之内,故附著于此。

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九十一

 {{ anno.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