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沓藏书

卷二百八十四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八十四舆地考十六

西域

等。谨按西域之名,始见于汉史,自玉门阳闗而外,直抵葱岭,其在天山以北,为乌孙诸国地,天山以南为城郭三十六国地,班范二书,西域传所载,道里逺近,形势宛然,大约各君其国,自相雄长,终汉之世,时通时絶,虽有都䕶校尉之设,聊示羁縻而已。唐代西突,厥居天山之北,龟兹、焉耆诸国,居天山之南,当贞观、永徽盛时,分设北庭、安西都䕶,开置四镇,其地之列为州府者,往往各就其部落称之,而版籍不登于司徒,贡赋不入于天府,有驾驭之名,而实鲜开辟之实,此无他,地既荒逺,人复鸷悍,中外迥絶,控制为难,厯代以来,凡其名称之沿革,疆域之分并,且有未能深悉者矣。我

国家统一函夏,式廓丕基,薄海内外,罔不款服,维凖噶尔以元代强臣遗孽,窜处西陲,据有伊犁,役属回部,竟敢恃其险逺,自外生成我。

圣祖仁皇帝三征朔漠,克奏肤功,其馀众退保故巢,复成部落。

世宗宪皇帝嗣位以后,遣师致讨,未及扫穴犁庭,逮我皇上御极二十年中,亦未尝一加挞伐,聴其自生,自息于天地之间,岂复有㡬㣲利其土地人民而为佳兵,黩武之事,无何蠢尔?凖夷自寻祸乱,其部众款闗内,附相望于途。

天子命将出师,用声厥罪,长驱而入,径系其酋。乃甫与辑安,旋生逃叛。斯地斯民,水深火热洎乎!

王师继进,重定伊犁,回部二酋复敢负恩助逆,抗我师颜,用是上厪。

睿、谟再申。

天讨我。

皇上指授方略,无不曲中情形于万里之外,是以五年之内,两集大勲,天山南北悉归绥定,此以见。

天之仁爱斯民,必欲使之,入我版图,共沾声教,惟圣主奉。

天时若运筹决䇿,洞悉机宜,用以丕拓逺图,迪光先烈,由此休养生息,保艾奠安,亿万斯年,垂之无极矣,天山北路。

等谨按天山为葱、岭分支,即汉书西域传所谓北山也。汉之乌孙、匈奴,唐之突厥,皆随畜牧,逐水草,与龟兹、于阗诸国之土著者不同,并以天山为之限,今之西域新疆,北为凖部故地,南为回部故地,风气之分,其来久矣。夫自古行国居国,种类各殊,而其习俗之犷悍兵力之骁雄,则山北尤为强国,凡山南之城郭君长,率多服属之汉唐之世,逼近塞垣,乘胜角逐,虽结之以缯币,重之以和亲,犹难保其终不内犯也。明初自卫拉特建国雄长诸酋,宣徳以后,脱欢额森称号太师,往往诱胁诸部,窥伺塞下,葢邉徼之患,无代无之,威之以力,则客主既殊,制之以谋,则要领未悉,即有一二英武之主,奋发有为,亦不过攘之境外而止从,未有收其全部,入我版图者我。

皇上智勇天锡,超越百王,先机制胜,独操神断,故师行衽席,罙入其庭,拓地之遥,罕有伦比,自登天朝,舆籍以来,以伊犁为总统之区,以乌噜木齐为孔道之要,以雅尔为封守之固,而又南有回部诸城为之襟带,西北有哈萨克、布噜特诸部,为之屏翰,于是计里兴屯,因方筑堡,开荒裔之土田,皆成沃壤,起大䝉之亭障,不限提封,举从古狉獉睢盱之地,一变而为庐井桑麻,共归耕凿,从兹山河,表里乐业,安生永享太平之福,岂非斯土斯人之厚幸欤?

天山北路。汉时为乌孙国,其东境兼为蒲类诸国,北境兼为匈奴右部地。北魏时为悦般国,其东北境兼为髙车及蠕蠕国地。后周时,尽入于突厥。唐初,西突厥强盛,部落皆散处天山以北,其东境又兼为东突厥地。太宗既擒突厥、颉利诸部相继降附,遥置各州,设北庭大都䕶府以统之。后贺鲁来降,置瑶池都督府。永徽初,以贺鲁叛,废都督府,显庆以后擒灭贺鲁,复以诸部遥置各都督府,有金满、沙陀二州都督府,阴山大漠、元池三都督府,盐泊、双河、匐延、嗢鹿、洁山、鹰娑六都督府,并𨽻于北庭都䕶。天宝初,又置北庭节度使,治北庭都䕶府,后逢安史之乱,其地渐与中土阔絶,各府州亦相继沦废,唐末突厥为诸夷所侵,至五季时,渐以式微,宋代声教不及,史无可纪元。太祖肇迹北方,荡平西域,多以皇子诸王统军镇之,此为勒穆尔部,其东境兼为回鹘三城地,元亡而其强臣蒙克特穆尔据之,其部落曰卫拉特,在鞑靼之西吐鲁畨之北,后其众分而为三,其渠有马哈木者,尤雄于部内,数与鞑靼酋长阿鲁台相雠明。永乐时,阿鲁台既受封为和宁王,马哈木亦内附,封为顺宁王,其后拥兵将入犯,明帝亲征,破其众于呼兰和实衮,追至图拉河而还。马哈木复修贡职,其子脱欢嗣封顺宁王,于宣徳年间袭杀阿噜台,欲自称汗,而众不附,乃求元后托克托布哈立之,自为丞相,居漠北,凡䝉古诸部俱属焉。脱欢死,子额森嗣称太师,众益强,托克托布哈不能制。正统时,额森胁诸畨大举入冦明师,覆于土木。既而额森弑其主自立,以其次子为太师。东自乌梁海野人西至䝉古赤金哈宻,皆受约束,额森入贡于明,自称大元田盛大汗,明帝诏称为卫拉特汗,额森恃强盛益骄。景泰中,阿拉知院攻额森杀之,额森诸子始不复居漠北,而卫拉特之众亦以分散其承袭代次无可考。嘉靖以后,又数为土鲁畨哈宻所侵掠,势益寖衰至。

国初时,复自成部落曰凖噶尔,传至巴图鲁台吉,于顺治七年曾遣使入贡,其子僧格继之。僧格被弑,其弟噶尔丹继益强盛,自称博硕克图汗,因与喀尔喀相争,䦨入我邉塞。

圣祖仁皇帝亲整六师。自康熙二十八年至三十五年,三征朔漠,噶尔丹战败走死。其侄策妄阿拉布坦收。

其父僧格旧属及噶尔丹遗众,复自据汗位子噶尔丹策凌继之,至策妄多尔济。那木扎尔嗣立,其庶兄喇嘛达尔扎篡而夺之,寻又为达瓦齐所篡,于是部众内溃,款塞来归者,接踵于道。

皇上乃出师两路讨之,于乾隆二十年春抵其境,其所属之台吉、宰桑等相率迎降,凡三月,直抵伊犁,擒其酋达瓦齐伊犁。平越月,阿睦尔撒纳叛,大兵追讨之,阿睦尔撒纳奔哈萨克。二十二年,大兵分道并进。阿睦尔撒纳自哈萨克来还博罗塔拉等处,与大兵遇,复奔追及哈萨克,哈萨克降。阿睦尔撒纳遂奔俄罗斯而死,其馀党以次擒灭。凖噶尔全境悉定。其部旧称四卫拉特,曰绰罗斯部,曰都尔伯特部,曰和硕特部,曰土尔扈特部。后土尔扈特部西迁,复以辉特部为四卫拉特之一,而绰罗斯世为之长,其馀各部皆为众台吉。其地有二十四,鄂拓克九集赛二十一昻吉,鄂拓克为其汗之属户,每一鄂拓克或千戸至数千戸不等,各有宰桑司之。其供赋皆上之于汗集赛,所出赋则以供应喇嘛事务。其昻吉为各台吉之属戸,而仍统属于其汗。自平定以后,其地皆内属。

恭载。

御制平定:凖噶尔告成,太学碑文,辽矣山戎,薫粥、旃裘,毳幕之人,界以龙沙,畜其驒奚,虽无恒业,厥有分部,葢自元、黄剖判,万物芸生,东夷、西夷,各依其地,谬举淳维,未为理据,皇古莫纪,其见之书史者,自周宣、太原之伐秦,政亘海之筑,莫不畏其侵轶,猾夏是虞,自时厥后,一二奋发之君,慨然思挫其锋而纳之宥,然事不中机,材不副用,加以地逺无定处,故尝劳众费,财十损一,得搢绅之儒,守和亲介胄之士,言征伐征伐,则民力竭和,亲则国威,䘮于是有守在四夷,羁縻不絶,地不可耕,民不可臣之言兴矣,然此以论汉、唐、宋、明之中夏,而非谓我。

皇清之中夏也。

皇清荷。

天之龙兴,东海抚华,区有元之裔,久属版章,岁朝贡从,征狩,执役惟谨。凖噶尔厄鲁特者,本有元之臣,仆叛出据西海,终明世为邉患,至噶尔丹而稍强,吞噬邻蕃,䦨入北塞我。

皇祖三临朔漠,用大破其师,元恶伏冥诛胁,从逺遁迹,毋俾遗种于我喀尔喀厥侄策妄阿拉布坦,收其遗孽,仅保伊犁,故尝索俘取地,无敢不共逮夫部落,兹聚乃以计袭哈宻入西藏,凖夷之势,于是而复张两朝,命将问罪,虽屡获捷,而庚戍之役,逆子噶尔丹策凌能用其父旧人,乘我师怠掠畜于巴里坤,捣营于和卜多,于是而凖夷之势大张,然地既险逺,主客异焉,此劳往而无利,彼亦如之,故额尔徳尼招之败,彼亦以彼贪利而深入也。

皇考谓我武既扬,不可以既,允其请和,以息我众,予小子敬奉。

先志无越思焉。既而噶尔丹策凌死于策妄多尔济,那木扎尔暴残,喇嘛逹尔扎篡夺之,逹瓦齐又篡夺喇嘛达尔扎而酗酒,虐下尤甚焉。癸酉冬,都尔伯特台吉策凌等率数万人来归。越明年秋,辉特台吉阿睦尔撒纳、和硕特台吉班珠尔又率数万人来归。朕谓来者不可以不抚而抚之,莫若因其地其俗而善循之,且毋令滋方来之患于我喀尔喀也。于是议进两路之师,问彼罪魁安我新附,凡运饷筹䭾长行利战之事悉备,议之始熟,经于庚戌之艰者,咸惧蹈辙,惟大学士忠勇公傅,恒见与朕同,而新附诸台吉,则求之甚力。朕谓犁庭扫穴,即不敢必然,喀尔喀之地必不可以久居,若而人毋宁用其锋而观厥成,即不如志,亦非所悔也。故凡禡旗命将之典概,未举行,亦云偏师尝试为之耳。塞上用兵必以秋,而阿睦尔撒纳禡木特请以春月欲乘彼马,未肥则不能遁,朕谓其言良当,遂从之。北路以二月丙辰,西路以二月己巳各起行哈宻,瀚海向无雨,今春乃大雨,咸以为时雨之师入贼境,凡所过之鄂拓克,携羊酒糗糒迎恐。后五月乙亥至伊犁,亦如之。达瓦齐于格登山麓,结营以待兵。近万我两将军议,以兵取则伤,彼必众,彼众皆我众多伤,非所以体上慈也。丁亥,遣阿玉锡等二十五人夜斫营觇贼,向贼兵大溃,相蹂躙死者不可胜数,来降者七千馀,我二十五人无一人受伤者。达瓦齐以百馀骑窜。六月庚戌,回人阿竒木、霍集斯、伯克执达瓦齐来献军门。凖噶尔平,是役也,定议不过二人,筹事不过一年,兵行不过五月,无亡矢遗镞之费,大勲以集,遐壤以定,岂人力哉?

天也然。

天垂佑而授之事机,设不奉行之以致坐失者多矣,可与乐成不可与谋,始亦谓蚩蚩之众云尔,岂其卿大夫之谓?既克集事,则又曰茍知其易,将劝为之。夫明于事后者,必将昧于几先,朕用是寒心。且凖噶尔一小部落耳,一二有能为之长,而其树也固焉。一二暴失徳之长,而其亡也忽焉!朕用是知惧武成,而勒碑文庙,例也,礼臣以为请,故据实事书之。其辞曰:

茫茫伊犁,大干之西,匪今伊昔,化外羁縻,条支之东,大宛以南,随畜猎兽,蚁聚狼贪,乃世其恶,乃恃其逺,或激我攻,而乘我缓,其计在斯,其长可穷?止戈靖邉,化日薫风不侵,不距,不来其那,款闗,求市,亦不禁诃,始幕希珍,终居竒货,吏喜无事,迁就斯愞,渐不可长,我岂惧其?岂如宋明和市之为?既知其然,饬我邉吏,弗纵弗严,示之节制,不仁之守,再世斯斩,篡夺相仍,飘忽荏苒,夙沙革面,煎巩披惋,集泮飞鴞,食黮懐音,锡之爵位,荣以华裾,膝前面请,愿效前驱,兵分两路,雪甲霜锋,先导中坚,如鼂错攻,益以后劲,蒙古旧属,八旗子弟,其心允笃,二月卜吉,牙旗飘颻,我骑斯腾,无待折胶,泉涌于碛,芜茁于路,我众欢跃,谓有天助,非啻我众新附,亦云黄发未睹水草,富春乌噜木齐,波罗塔拉台吉宰桑,纷纷款纳,牵其肥羊及马潼酒,献其屠耆,合掌双手。予有前谕,所禁侵陵,以茶交易,大愉众情,众情既愉,来者日继,蠢达瓦齐,拥兵自卫,依山据淖,惟旦夕延,有近万人其心,十千勇,不目逃。抡二十五日,阿玉锡率往贼所,衔枚夜袭,直入其郛,挥矛拍马,大声疾呼,彼人既离,我志斯合,突将无前,纵横鞺鞳。案角鹿埵,陇种东笼,自相狼藉,孰敢撄锋?狐窜䑕逃,将往异域回部遮之凶渠,斯得露布!既至告!

庙受俘,凡此蒇功荷。

天之衢在古周,宣二年乙亥,淮夷是平,常武诗,载越我皇祖征噶尔,丹命将禡,旗亦乙亥,年既符岁,徳允协师,贞兵不血刃,漠无王庭,昔时准夷,弗恭弗穗。今随师行为师候尉昔时凖夷,日战夜征,今也偃卧知乐,人生曰匪凖夷,曰我臣仆,自今伊始,安尔游牧,尔牧尔耕尔长。孙子曰:无向非,岂有今是?

《两朝志》:竟亿载基成,侧席不遑,保泰持盈,御制《凖噶尔全部纪略》。

自古无不志外夷而实者,少舛者多,非以其方域所限言语不通耶?得什一于千百,加以鱼鲁亥豕,其堪信者鲜矣。兹者平定,凖部止封达瓦齐子一人居之,京都且城,伊犁驻将军、镇守事耕牧焉,念彼原一大部落,不可无纪,故就亲询实事书之,亦以便方略纂叙也。凖噶尔四:卫拉特者,绰罗斯部都尔伯特部、和硕特部、土尔扈特部,是其辉特一部,本附庸于都尔伯特后,土尔扈特窜归俄罗斯,故别辉特为一部,仍称四卫拉特,云卫拉特,明史称为瓦剌,其音颇近史所载脱欢太师,葢其始祖元亡,而其疆臣分为三:其渠曰马哈木者,即脱欢之父也。脱欢者,䝉古凖语同为釡,今凖人语釡为海苏,而䝉古语,则仍旧,葢凖人自避其祖讳,此亦一证也。自脱欢逮孛汗,其世次不可考,孛汗背正妻与他妇野合,而生子曰乌林台,巴靼太师,其母弃之泽中,孛汗收养之,遂统部落,又十一世而传至赛音诺颜哈喇忽喇,是为策妄阿拉布坦之曾祖子曰巴图鲁浑台吉,有子十一人,五曰僧格策妄之父,六曰噶尔丹博硕克图,其馀无事,无足称长。曰策臣。次曰巴图鲁策臣,与巴图鲁杀其弟僧格噶尔丹博硕克图始,自藏中回旧部反俗为汗,于康熙年间犯塞,战败走死。先是噶尔丹博硕克图既杀兄僧格之次子索诺木阿拉布坦僧格臣七人,与策妄阿拉布坦同逺逃。凖语所谓多伦努库尔者是多伦者,汉语为七努库尔者,汉语为友,葢其患难相共,所谓世臣并赦其子孙七死云。及噶尔丹为我兵败,策妄始还和博克萨里,收其父旧属及噶尔丹馀众,复成部落,并缚噶尔丹子献阙下,遂自据汗位子噶尔丹策凌噶尔丹策凌子策妄多尔济及那木扎尔,其庶兄喇嘛达尔扎,执而篡之。达瓦齐复因阿睦尔撒纳之计篡夺其位。达瓦齐者巴图鲁浑台吉之第七子布木之子大策零敦多卜之孙,于策妄为再从侄孙,其小䇿零敦多卜则,䇿妄之祖巴图鲁浑台吉之弟黙尔根,代青之曾孙,其去策妄世派葢已逺矣。先是康熙年间,噶尔丹博硕克图拘系和硕特车臣汗,收所属人众,并入凖噶尔鄂托克,其时有和硕特之拉藏汗者,居唐古特忒地,即顾实汗之裔也。子二人,一名丹衷,一名索尔扎丹,衷由唐古忒,仍回至厄鲁特,娶䇿妄阿拉布坦之女博托洛克为妻,后䇿妄阿拉布坦知其学习哈拉尔查达术即巫蛊事也,以两釡夹丹,衷身烙死,遂令大策零敦多卜领兵六千袭西藏,擒杀拉藏,并掳伊子索尔我。

圣祖仁皇帝敕谕䇿妄阿拉布坦不得绎骚唐古忒地,并发大兵进剿,于是大策零敦多卜携索尔扎逃回厄鲁特藏地,复平。迨雍正年间,策妄阿拉布坦死,子噶尔丹䇿凌欲与唐古忒和好,给索尔扎戸十资养,并以博托洛克与韦征和硕齐为妻,其在丹衷处所生子班珠尔,给戸五资,养彼时博。托洛克复有孕,未产适韦征,和硕齐后乃生一子,是曰阿睦尔撒纳。故阿睦尔撒纳虽为辉特台吉,实与班珠尔皆丹衷之子。噶尔丹策凌死,策妄多尔济那木扎尔,恐索尔扎之子纳哈查逃往唐古忒,将伊禁锢。至达瓦齐篡立,始将纳哈查释放。又和硕特罗卜藏车凌者,娶䇿妄阿拉布坦之女达什色布腾为妻。噶尔丹策凌时因罗卜藏车凌率领伊属万戸欲往土尔扈特,遂遣兵擒藏罗卜藏车凌囚之,以其妻给韦征。和硕齐二子交乌鲁特鄂拓克宰桑伍巴什安置,至青海居住之罗卜藏丹津于策妄阿拉布坦时逃至凖噶尔策妄阿拉布坦。死后,罗卜藏、车凌罗卜、藏丹津二人谋杀噶尔丹。策凌。嗣因罗卜藏丹津被拘,罗卜藏车凌恐亦被囚,遂逃往土尔扈特,故雍正年间我。

世宗宪皇帝索罗卜藏丹津,噶尔丹策凌称已缚送至中途闻进兵而止者非诈也,葢彼业经拘系之囚,故不靳固,而且欲以为竒货也。噶尔丹策凌于丑年死。策妄多尔济那木扎尔年㓜其姊鄂兰巴雅尔同母出也,每以善言相劝,禁其淫乱。策妄多尔济那木扎尔年既长,遂不受其禁制,并聴谗言,谓其姊欲效我罗斯,其立为扣肯汗。扣肯汗者,女人,掌国事也遂将鄂兰巴雅尔拘系,并杀戮多宰桑。其后屠狗盗妻之事无所不为,益无忌惮鄂兰巴雅尔之夫萨因、伯勒克,遂同噶尔丹策凌庶子喇嘛达尔扎攻执策妄多尔济那木扎尔喇嘛达尔扎遂篡汗,位有噶尔丹策凌㓜子策旺达什者,阿睦尔撒纳、班珠尔欲诱出策旺达什立为汗。后被喇嘛达尔扎知觉,遂杀策旺、达什、阿睦尔撒纳、班珠尔二人,怂恿达瓦齐云喇嘛达尔扎既将与尔同仇之达什达瓦小策凌敦多卜之子杀戮,恐祸将及尔。于是达瓦齐、阿睦尔撒纳、班珠尔三人同逃哈萨克,至申年达瓦齐。阿睦尔撒纳、班珠尔复回旧游牧处,阿睦尔撒纳遂杀其兄沙克都尔,据其众,复与伊犁喇嘛等合谋杀害喇嘛达尔扎立达瓦齐为汗,其次即阿睦尔撒纳用事二人仍属亲厚。有达什达瓦侄讷黙库济尔噶尔者,欲与达瓦齐分领。凖噶尔猝领兵一万至伊犁,与达瓦齐战达瓦齐,败至旧逰牧额米尔处,与阿睦尔撒纳。会因阿睦尔撒纳计,诱执纳黙库济尔噶尔,诛之。凖噶尔众仍立达瓦齐为汗,达瓦齐聴伊犁众,宰桑言与阿睦尔撒纳生隙,阿睦尔撒纳本垂涎汗位,既失望,遂与班珠尔纳哈查及都尔伯特纳黙库等㑹同哈萨克将额米尔一帯住牧者肆行掳掠,且耕种。额尔齐斯为自固计达瓦齐凡三遣兵剿阿睦尔撒纳,皆不克。其后自领兵三万至阿睦尔撒纳游牧之额尔齐斯蹙之阿睦尔撒纳势不敌,始投诚来归。此凖噶尔始终构乱所由也。至凖噶尔鄂拓克昻吉之名各异者,鄂拓克为其汗之部属,昻吉为各台吉之户下。旧鄂拓克凡十有二:乌鲁特有四,宰桑人五千户为一,鄂拓克、喀拉沁有一,宰桑人五千户为一。鄂拓克额尔克腾有一,宰桑人五千户为一,鄂拓克克里野特有二宰桑人六千户为一。鄂拓克卓托鲁克有一宰桑人三千户为一鄂拓克布库斯有一宰桑人三千户为一,鄂拓克、阿巴噶斯、哈丹各有一,宰桑共人四千户为一。鄂拓克鄂毕特有一,宰桑人三千户为一。鄂拓克罗岱有二宰桑人,三千户为一鄂拓克,多果鲁特有一宰桑人四千户为一,鄂拓克霍尔博斯有一宰桑人,三千户为一鄂拓克绰和尔有一宰桑人,三千戸为一鄂拓克,其后复立鄂拓克十有二:巴尔达木特有三,宰桑人四千户为一。鄂拓克库图齐纳尔有五宰、桑人四千户为一鄂拓克噶尔杂特有三,宰桑人四千户为一,鄂拓克、沙拉斯有二宰桑人三千户为一,鄂拓克吗唬斯有一宰桑人五千户为一,鄂拓克布库努特有一宰桑人,二千户图古特有一,宰桑人五百户为一,鄂拓克、乌拉特有一宰桑人三千户为一鄂拓克、阿尔达沁有一宰桑人,五百户为一鄂拓克,扎哈沁有三宰,桑人二千户,包沁有三宰桑人一千戸为一鄂拓克、竒尔吉斯,有四宰桑人,四千户为一鄂拓克,特楞古特有四宰桑人四千户。鄂尔楚克有一宰桑人五百戸。乌尔罕济兰有一宰桑人,八百户为一鄂拓克明阿特有二宰桑人三千户为一鄂拓克鄂拓克之外复有五集赛、阿克把集赛有二宰桑人,四千户。赉吗里木集赛、杜尔、把集赛推、素隆集、赛伊克、胡拉尔、集赛,各有一宰桑人各一千户。其后复立集赛四温都逊集赛善、披领、集赛各有一宰桑人各一千户。桑堆集、赛品、陈集赛各有一宰,桑人各三百戸。此九集赛办理喇嘛一切事务喇嘛有六千馀。凖噶尔共六十二宰,桑二十四,鄂拓克一切供赋,俱其汗公物,其外复取乌梁海及叶尔羌、喀什噶尔、阿克苏、和阗四城回人租入。其二。十一昻吉为各台吉所有而统属于凖噶尔之汗。昻吉者,凖语分支之谓也,绰罗斯部之达瓦齐一昻吉达什达瓦一昻吉多尔济丹巴一、昻吉噶尔藏多尔齐一昻吉讷黙库济尔噶尔一昻吉鄂齐尔伍巴什一,昻吉都尔伯特之策凌一昻吉达什一,昻吉伯什阿哈什、一昻吉和硕特之沙克多尔曼济一昻吉辉特之塔尔巴哈沁萨音伯勒克一昻吉和通额黙根一昻吉多罗特舍楞一昻吉敦多克一昻吉叶克明安巴雅尔一昻吉车凌班珠尔一昻吉巴图尔额黙根一昻吉察汗图克、阿睦尔撒纳一昻吉、传洛果特台吉诺海竒齐克、一昻吉、土尔扈特台吉巴图尔、伍巴什、一昻吉吞都布一昻吉,共二十一,向于西师诗,称二十一昻吉为其汗公属者,葢考之而未详,兹始详询,缕细如右。然各台吉虽分领其昻吉,凡出师执役,无不聴其汗之令,则初所译者亦未为大差也。统既其汗之二十四,鄂拓克九集赛及各台吉之二十一昻吉,得二十馀万户,六千馀万口,成一部落者百十馀年。语云:十人成之而不足,一人败之而有馀。吾于纪凖噶尔之事,益见其不爽。贾生所谓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虽夷狄之有君,岂能外是道哉?

乌噜木齐各路全境,东至乌兰乌苏接巴尔库勒。其东南逾山接辟展界,西至博罗塔拉,其西南接伊犁界,南至天山逾山接哈喇沙尔界,北至雅尔界,自乌噜木齐城至。

京师九千八百九十里。汉时为蒲类后国。其东北境兼为乌贪訾离国,少东为单桓国。又东为车师后王国地,西境兼为乌孙国地。北魏时,为高车、蠕蠕二国所据。后周时入于突厥。唐时为西突厥地,与东突厥相接。贞观时,既破髙昌、西突厥、泥伏、沙钵罗诸部内附,以其地为庭州,领金满、蒲类、轮台三县,后置北庭大都䕶府于此。又以沙陀突厥处月部地遥置为金满州都督府,以胡禄屋阙部与处宻部地遥置,为盐泊都督府,以摄舎提暾部地,遥置为双河都督府,并隶于北庭大都䕶府。今乌噜木齐本城及迤西之昌吉罗克伦地方为蒲类县,后改为后庭县。地自乌噜木齐城东境为金满县,兼为金满州都督府地。其南则为轮台县,接天山南路界。自乌噜木齐城西境玛纳斯左右地方为盐泊都督府地。又西至博罗塔拉左右地方,为双河都督府地。至贞元时俱废。宋时为髙昌国北庭。元时称回鹘五城。明时为卫拉特地。旧为凖噶尔各鄂拓克集赛及各台吉游牧处。乾隆二十年,大兵平凖噶尔,地皆内属。其乌噜木齐城本境山环水绕土脉膏腴,为西域要地。驻办事大臣恊办。大臣及提督等官管辖无定员,并设同知、通判等员,分理屯田各事务。乾隆二十八年。

赐城名曰迪化城。

乌噜木齐东路地。

古木地在乌噜木齐城东北,乾隆二十七年,建城一 ,赐名辑懐城,又附近乌噜木齐城外阿尔塔齐河之东西,有新旧二屯,共建堡六堡, 赐名。曰惠徕堡,曰屡丰堡,曰宣仁堡,曰懐义,曰乐全堡,曰寳昌堡。

特讷格尔在乌噜木齐城东北二百里,汉时为车师后王所分乌贪訾离国地。唐时为沙陀、突厥处月部,遥置为金满州都督府,并为金满县故地,有城一。乾隆二十八年, 赐名阜康城。其附近建堡三堡,曰赐名,曰遂成堡,曰丰润。 绥来堡

赛音塔拉在特讷格尔东六十里,汉时为单桓国地。唐时亦为金满县故地。库哩页图在赛音塔拉东六十里。自此而东,皆汉时车师后王国地,唐时亦为金满县故地。

纳里特在库哩页国东二十里

博什特勒克在纳里特东一百二十里。得勒呼苏台在博什特勒克南五十里。都尔伯勒津在博什特勒克东六十里。鄂布当托来在都尔伯勒津南四十里。托博绰克在鄂布当托来东一百里

穆垒在托博绰克东一百八十里

伊勒巴尔和硕在穆垒北五十里。阿克塔斯在伊勒巴尔和硕东五十里、乌里雅苏台在阿克塔斯西南四十里乌兰乌苏在乌哩雅苏台东二十里,旧为凖噶尔东境,接巴尔库勒西界乌噜木齐西路界。

昌吉在乌噜木齐城西八十里,乾隆二十七年,建城一 赐名宁邉城罗克伦在昌吉西二十里,自乌噜木齐城西至此,其附近地方,皆汉时蒲类后国地,唐时为蒲类县故地。

呼图必在罗克伦,西一百里。乾隆二十九年,建城一 ,赐名諴和城扬巴勒噶逊在呼图必西五十里

玛纳斯在扬巴勒噶逊西一百九十里,自扬巴勒噶逊至此,其附近地方皆汉时乌孙国东境,唐时为西突厥胡禄屋阙部,与处宻部杂居,遥置为盐泊都督府地。乾隆二十八年建堡一,赐名绥来堡。

巴克呼苏在玛纳斯西四十里

和尔郭斯在巴克呼苏西七十里

博罗特克图鲁库在和尔郭斯西二十里安济海在博罗特克图鲁库西南一百七十里奎屯在安济海西四十里

库尔喀喇乌苏在奎屯西四十里,乾隆二十八年建堡一, 赐名遂成堡布拉噶齐在库尔喀喇乌苏西八十里

郭尔图在布拉噶齐西五十里

托多克在郭尔图西六十里

噶顺在托多克西七十里

乌里雅苏台在噶顺西七十里。

鄂垒扎拉图在乌里雅苏台之西

在乌里雅苏台西三十里。乾隆二十八年建。堡一 赐名丰润堡托里在晶西五十里。

察罕拜甡在托里西五十里

博罗塔拉在托里西北一百八十里,其地东西三百馀里,南北百馀里,水甘土肥,形势尤胜,为乌鲁木齐西北要地。自布拉噶齐至此,皆汉时乌孙国地。唐时为西突厥,摄舎提暾部,遥置为双河都督府地。自此而西,南接伊犁界。

以上为乌噜木齐属地。

雅尔各路全境,东至额尔齐斯,其东北逾阿勒坦山,接喀尔喀界,西至斋尔,其西北通哈萨克界,南至哲克得里克逾沙碛接乌噜木齐,北境界北至塔尔巴哈台。其境外通俄罗斯界。自雅尔城至京师一万四百里。汉时为匈奴右地,三国时为鲜卑右部。北魏时为高车国,后为蠕蠕所并。后周时入于突厥。唐时为突厥三葛逻禄部地。一曰谋落部,二曰炽俟部,三曰踏实力部,当东西突厥之间。唐以谋落部遥置为阴山都督府,以炽俟部遥置为大漠都督府,以踏实力部遥置为元池都督府。后又析炽俟部增置金附州都督府,其三葛逻禄,又与处木昆部杂居,别置匐延都督府。其东境兼为突厥阿史那氏地,后贺鲁居之,唐遥置为瑶池都督府。寻以贺鲁叛亡,废瑶池都督府,复以沙陀、突厥、处月部地遥置沙陀、金、满二州都督府,以贺鲁故地属之。寻复置昆陵都督府,以统沙陀、金满二州,而于贺鲁故地别置蒙池都䕶府,与昆陵南北分领诸部,仍并隶于北庭大都䕶府。今雅尔本城及左右地方为葛逻禄三都督府。全境自雅尔城北境爱呼斯左右地方为匐延都督府地。自雅尔城东南境哲克得里克左右地方,为沙陀州都督府地。其南则为金满州,接乌噜木齐界。其东境,额尔齐斯左右地方。初为瑶池都督府,后为蒙池都䕶府地。贞元时俱废。宋以后无可考见,明时为卫拉特地。旧为凖噶尔各鄂拓克集赛及各台吉游牧处。乾隆二十年,大兵平凖噶尔,地皆内属。其雅尔城本境控制外藩,环卫山北,为西域要地。驻办事大臣及领队大臣等官管辖,无定员。乾隆三十年,建城一。

赐名肇丰城。

雅尔自南路至东路地。

纳林和博克在雅尔城东西

哲克得里克在纳林和博克东南八十里,又东南临近沙碛,汉时为匈奴右地南境,唐时为沙陀突厥处月部,遥置为沙陀州都督府地,是为雅尔之南境。逾山接乌噜木齐界格尔额尔格在纳林和博克东十五里

克特和博克在纳林和博克东南二十里烘郭尔鄂陇在克特和博克东十五里什巴尔图在克特和博克东北一百二十里。乌尔图在什巴尔图东北二十里

萨里在乌尔图东北六十里,自此而东,南入沙碛。自格尔额尔格至此,皆汉时匈奴右地。唐时为葛逻禄三都督府地。

青吉勒自萨里东南逾沙碛,至此接乌噜木齐之东北界。拜达克在青吉勒南六十里。

和通鄂博在青吉勒东一百里

乌页齐在和通鄂博东六十里

布敦齐在乌页齐东一百二十里。

额尔齐斯在青吉勒东北,逾山一百里,其地东西七百里,南北三百里,形势寛广,宜于畜牧为雅尔东境要地,其东接阿勒坦山界。自青吉勒至此,皆汉时匈奴右地。唐时为突厥之多逻斯川地,阿史那氏、歩真居之,后贺鲁代居,其地贺鲁内属,遥置为瑶池都督府,寻废,又置为濠池都䕶府地。其后回鹘、薛延陀诸部皆迭居于此。旧为凖噶尔都尔伯特部游收处。乾隆十九年,都尔伯特台吉策凌及䇿凌乌巴什、策凌孟克等率所属来降于喀尔喀境内之乌兰固木地方。雅尔自北路至东路地。

额黙尔在雅尔城东北

爱呼斯在额黙尔西北五十里,自额黙尔至此,皆汉时匈奴右地,唐时为西突厥处木昆部,遥置为匐延都督府地。

塔尔巴哈台在爱呼斯东北七十里地处邉裔,形势尤要。汉时为匈奴右地,唐时为葛逻禄三都督府,后又分炽俟部遥置为金附州都督府地,是为雅尔之北境

裕勒雅尔在塔尔巴哈台西南境

竒尔噶逊齐布哈达逊在塔尔巴哈台东南境、察罕呼济尔在竒尔噶逊齐布哈达逊东南境乌兰呼济尔在察罕呼济尔东北境,西距塔尔巴哈台一百里,自此而南入沙碛。雅尔西南路地。

纳木在雅尔城南。

穆呼勒岱鄂多特在纳木西四十里达尔达木图在穆呼勒岱鄂多特西二十里苏海图在达尔达木图西二十里

摩多图布古图在苏海图西南二十里,尼楚衮、布古图在摩多图布古图西五十里、伊竒尔在尼楚衮布古图西四十里

布尔噶苏台在伊竒尔西四十里

察拉垓在布尔噶苏台西三十里

绰尔在察拉垓西四十里

齐尔在绰尔东北五十里,自纳木至此,为汉时匈奴右地。西境亦唐时葛逻禄三都督府地。自此而南,接乌噜木齐西路界。

以上为雅尔属地。

伊犁各路全境,东至登努勒台,接乌噜木齐南界,西至塔拉斯通布噜特界,南至天山。逾山接回部诸城界,北逾巴尔噶什淖尔至沙碛,其西北通右部哈萨克,东北通左部哈萨克界。自伊犁城至京师一万有八百二十里。汉时为乌孙国地。北魏时为悦般国,寻为蠕蠕所并,后周时入于突厥。唐为西突厥地。其射匮可汗建庭处,即今之伊犁城。其后沙钵罗咥利失可汗与乙毗咄陆可汗又两分其地,以河为界,约诸部。自河以东受令于咥利失。自河以西,受令于咄陆,今自哈讨至图古哩克,为唐时咥利失所辖,西尽境。自奎屯至古尔班萨里,为唐时咄陆所辖,东尽境。自贺鲁破灭,地为别部突骑施乌质勒,所有建大牙于碎叶川,建小牙于伊犁。其后唐以突骑施索葛莫贺部遥置为嗢鹿州都督府,以突骑施阿利施部遥置为洁山都督府,又以突厥䑕尼施处半部遥置为鹰娑都督府。今伊犁本城及附近东境为嗢鹿州都督府地。伊犁西北境沿阿下流,自哈讨至古尔班萨里为洁山都督府地。伊犁东南境之裕勒都斯左右地方为鹰娑都督府地,贞元时俱废,宋时无可考见。元时为阿勒穆尔地。明时为卫拉特地,旧为凖噶尔各鄂拓克及各台吉游牧处。其伊犁城本境,山水形胜甲,于诸部为西域一大都㑹,旧为凖噶尔建庭之所。乾隆二十年,大兵进讨凖噶尔,其部众皆迎降,擒其酋达瓦齐。伊犁平。其后阿睦尔撒纳煽乱,于二十二年复讨平之。其地皆内属,设总统将军,总理天山南北全境,并驻参赞大臣、领队大臣等官,恊同管辖无定员,兼设同知等员,分理屯田各事务。

御定平定,凖噶尔勒铭伊犁碑文惟

天尽所覆,俾我皇清。罔不在宥惟清,奉昊天抚。薄海兆庶,悉主悉臣

太祖

太宗

世祖肇基宅中皇耆,其武圣祖。

世宗觐光扬烈,克臻郅隆,逮予藐躬,思日孜孜期,四海同风,咨汝准噶尔亦蒙古同类,何自外携,数世梗化,篡夺相仍,硕仇其下,厥逹瓦齐,甚毒于酲,众心疧疧,如苗斯蟊,如虺斯螫,众口嗷嗷,视尔嗷止。予焦劳止,期救不崇,朝止视尔疧,止予噫嘻止亟出,汝涂泥止,乃命新附,尔为先锋,熟悉其路,乃命劲旅,携数月粮,毋或掠掳,师行时雨,王旅嘽嘽,亦无潦阻,左旋右抽,王旅浑浑,既暇以休乌噜木齐。及五集,赛度之折折台吉,宰桑迎降,恐后奚事斧吭波罗,塔拉闼尔竒领,险如闗阖,倒戈反攻,达瓦齐走,早夕涂穷。回部遮获,彼䑕斯喙,地入无隙,露布飞至。受俘午门,爰贷其罪。自今以始,四部我臣,伊犁我宇曰:绰罗斯及都尔伯特、和硕特、辉特封四可汗,众建王公,游牧各安。宰桑公臣属我旗籍。谁汝苦辛尔恭尔、长尔孶尔㓜徐以教养尔驼尔牛尔羊尔马畜牧优游,分疆各守,毋相侵凌,以干大咎。齐御外域。曰布鲁特越哈、萨克酔饮饱食,敬兴黄教,福自天锡伊犁平矣,勒贞珉矣,于万斯年矣。

御制平定、凖噶尔后,勒铭伊犁碑文,天之所培者,人虽倾之,不可殛也。天之所覆者人,虽栽之不可殖也,嗟汝凖噶尔,何狙诈相延,以世而为贼也?强食弱众,凌寡,血人于牙,而蔑知悛易也,云兴黄教敬佛菩萨,其心乃如夜叉罗刹之以人为食也,故罪深恶极,自作之孽,难逭活也。先是分封四部,众建宰桑,四图什墨,廿一昻吉,葢欲继絶举废,以休以息也,而何煽乱不已,焦烂为期,终于沦亡,胥尽伊犁,袤延万里,寂如无人之域也,是非我佳兵不戢,以杀为徳也,有弗得已耳。西师之什,实纪其详悉也,以其反覆无常,迟益久而害益深,则其叛乱之速,未尝非因祸而致福也。是葢

天佑我皇清,究非人力也,伊犁既归,版章久安,善后之图要焉,已定者岂宜复失也!然屯种万里之外,又未可谓计之得也,其黙移潜运,惟

上苍鉴之予,惟奉时相机,今日之下,亦不敢料以逆也。是平定凖噶尔后,勒铭伊犁之碑所由作也。

伊犁东北路地。

海努克在伊犁城东,乾隆二十七年建堡一固尔扎在伊犁河北岸。乾隆二十七年建城一 赐名安逺城乌哈尔里克在伊犁河北岸,乾隆二十七年,建城一, 赐名绥逺城塔哩竒在伊犁河北岸,乾隆二十七年 建城一

阿里玛图在伊犁东北五十里

乌尔图固尔毕在阿哩玛图东北九十里。博罗布尔噶苏在乌尔图固尔毕东北六十里,自海努克至此,唐时皆为西突厥,突骑施部遥置,为嗢鹿州都督府地。其东北接为乌噜木齐西界。

伊犁东南路地。

都尔伯勒津在伊犁东一百二十里,崆吉斯在都尔伯勒津东南三百二十里,形势寛广,宜于耕牧,为伊犁东南最近要地。自都尔伯勒津至此,唐时亦为西突厥突骑施部,束境遥置,为嗢鹿州都督府地。

哈什在崆吉斯之北,形势与崆吉斯相连,属为伊犁。东最近要地珠勒都斯在崆吉斯东南二百里。其地东西六百里,南北二百里。山水围抱,形势尤胜,为伊犁东南要地。自珠勒都斯左右地方,唐时皆为突厥䑕尼施处半部遥置为鹰娑都督府地。哈布齐垓在珠勒都斯东一百八十里。

登努勒台在哈布齐垓之东北,近天山南麓,自此而东,接乌噜木齐界。其东南逾天山,通辟展界。

伊犁西北路地。

哈讨在伊犁河北岸

摩垓图在哈讨北一百里

哲克得在摩垓图北八十里

雅木里克在哲克得西北六十里

彻臣哈喇在雅木里克西北五十里

哈喇塔拉在彻臣哈喇之西

达朗呼都克在哈喇塔拉之西。

托博陇在达朗呼都克之西

库克车勒在托博陇之西

图古哩克在库克车勒之西,自哈讨至此,皆在伊犁河下流之北,巴尔噶什淖尔之南。唐时为西突厥咄利失可汗,分界处。后为突骑施部所有,唐遥置为洁山都督府。地自此而北,为巴尔噶什淖尔,其西北通哈萨克界。

奎屯自图古哩克折而南,当伊犁河南界

库尔图在奎屯东十里

古尔班阿里玛图在库尔图东二十里。,塔拉噶尔在古尔班阿里玛图东四十里。图尔根在塔拉噶尔东二十里。

古尔班察毕达尔在图尔根东三十里。古尔班沙集垓在古尔班察毕达尔东三十里。塔拉锡克在古尔班沙集垓南四十里。沙塔图在塔拉锡克南六十里

库尔木图在沙塔图西三十里

古尔班呼苏台、在库尔木图西三十里。古尔班萨里。古古尔班呼苏台西三十里,自奎屯至此,皆在伊犁河下流之南,图斯库勒之北,唐时为西突厥咄陆可汗分界处,后为突骑施部所有,唐遥置为洁山都督府地。自此而北,接图斯库勒界。

伊犁西路地。

库纳萨尔在伊犁西南一百六十里

乌兰哈勒噶在库纳萨尔西二百里济尔噶朗在乌兰哈勒噶南十里

图尔根察在济尔噶朗之西南

古尔班哲尔格斯在图尔根察之西阿尔什图在古尔班哲尔格斯之西

特布克在阿尔什图之西

页特库斯在特布克之西,自图尔根察至此为图斯库勒东南岸,招哈在页特库斯西四十里

古尔班伊勒噶齐在招哈西三十里。巴勒衮在古尔班伊勒噶齐西二十里。

塔玛噶在巴勒衮西二十里

托萨尔在塔玛噶西十五里

在托萨尔西十五里

阿克赛在通西二十里

烘郭尔鄂陇在阿克赛。西二十里自招哈至此,为图斯库勒南岸。什巴尔图和硕在济尔噶朗之西北,为图斯库勒东北岸哈喇诺海在什巴尔图和硕西五十里

推托墨克在哈喇诺海西一百里

察巴噶图在推托墨克西三十里

和约尔察罕乌苏在察巴噶图西三十里古尔班克敏在和约尔察罕乌苏西八十里,自哈喇诺海至此为图斯库勒北岸。和什噶尔在图斯库勒西岸

裕勒阿里克在图斯库勒西岸,自库纳萨尔至此,皆环图斯库勒四境,唐时为突厥之碎叶川,地突骑施乌质勒,移建大牙于此,其后别部苏禄复居其地

在图斯库勒西北二百里,自此沿吹河西北行五百馀里,统名曰吹萨勒济图在吹河南岸。

沙穆什在萨勒济图西二十里。

格格图布拉纳在沙穆什西三十里阿什图在格格图布拉,纳西北二十里

达布苏图在阿什图西南三十里

阿尔察图在达布苏图西三十里

伊兰巴什在阿尔察图西南五十里。

库努克萨尔在伊兰巴什西四十里索郭鲁克在库努克萨尔四十里

哈喇巴尔图在索郭鲁克西三十里、古尔班哈纳图在哈喇巴尔图西三十里、阿什布里、在古尔班哈纳图西五十里和尔衮在吹河下流地方,自萨勒济图至此,皆在图斯库勒之西北境,沿吹河南岸,唐时为突厥之千里。细叶川异姓,突厥居之,其西逾沙碛,通哈萨克界

英阿尔在图斯库勒南二百馀里

博得里克在英阿尔西南一百里。

额得墨克在博得里克西一百里,为塔拉斯河上流发源之处。唐时为突厥弩矢毕部地。塔拉斯在额得墨克之西,为塔拉斯河,下流左右之地,唐时为突厥之干泉,突厥统叶䕶可汗建庭于此。

乌噜穆玛拉尔在塔拉斯河上流西一百里特穆尔哈巴哈纳在乌鲁穆玛拉尔西一百里、萨尔巴哈什在特穆尔哈巴哈纳西南二百里,自英阿尔至此,皆在图斯库勒之西南境。其西北通哈萨克界,南逾山通布噜特界。

以上为伊犁属地。

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八十四

 {{ anno.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