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沓藏书

卷二百八十二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八十二舆地考》十四

陜西省:

等谨按:古雍州与冀接壤,而禹贡叙之于九州之末,说者以为其地势最高,故治水之功以是终焉。自豳、岐、丰、镐递作周畿,所称奥区神皋者,于是乎在。公羊传始有陜东、陜西之称。后汉书郡国志以陜陌为二伯所分,即今河南之陜州是也。两晋之时,陜东西各随建都之地称之,西晋都洛阳,则闗中曰陜西,东晋都建康则称荆州曰陜西。自唐乾元时置陜西节度使,指陜州以西而言,宋初,始置陜西路,于是潼关以西全秦之地,通谓之陜西矣。夫陜省据形势之险,秦汉迄唐之故都皆在焉,其东距崤、函,西连陇坻,南控汉津而北,则黄河回绕,右自延安府之定边县西北出塞,左自榆林府之府谷县东北入塞,其间迤为河套,环帯边城,实为四塞之国。明代以套地为元裔所居,时多边警,虽屡议恢复,而卒鲜成功自入。

本朝以来,鄂尔多斯诸部𨽻我版宇,拱卫塞垣,是以三辅提封巩、固此实。

国家抚裔宁边,懐柔无外之盛略,岂徒以百二山河表地形之胜而已哉?明陜西等处承宣布政使司治西安府,领府八,直𨽻州一,其西安、鳯翔、汉中、延安四府,兴安一州,为今陜西省地,又置陜西都指挥使司,领西安等卫及鳯翔等守卫千戸所本朝初因之,设陜西巡抚及布政使司、按察使司,皆驻西安府,设陜西总督,驻固原州,兼辖四川,又别设延绥巡抚,驻榆林卫。顺治十四年,令总督罢辖四川,専为陜西总督。康熙元年,裁延绥巡抚。二年,移右布政使司分治甘肃,其左布政使司仍治西安,领西安、鳯翔、汉中延安四府、兴安一州。四年,令总督兼辖山西,为山陜甘总督,驻西安府。六年,改左布政为西安布政使司,后改为陜西布政使司。十四年,令总督罢辖山西,改为陜甘总督。十九年,改为川陜甘总督,兼辖四川。二十二年,移总督驻汉中府,后仍还驻西安。雍正三年,升西安府之同、华、耀、商、乾、邠六州,延安府之鄜绥,徳、葭三州,俱为直𨽻州。九年,令总督専辖陜、甘,又改榆林卫为府。十三年,令总督仍兼辖四川,又升直𨽻同州为府,降直𨽻华州,属同州府,降直𨽻耀州,还属西安府。乾隆元年,降直𨽻葭州,属榆林府。十四年,令总督,仍専辖陜、甘。二十四年,令兼辖陜西、四川二省于甘肃,専设总督,寻仍定为陜甘总督。二十九年,定总督移驻甘肃兰州府,兼辖陜西。四十八年,升直𨽻兴安州,为兴安府。凡领府七,直𨽻州五,各卫所俱以次裁并入州县。东西距九百三十五里。南北距二千四百二十六里。东至河南陜州阌乡县界三百五里,西至甘肃秦州清水县界。六百三十里,南至四川达州太平县界一千三十里,北至榆林府边墙一千三百九十六里。东南至河南南阳府。浙川县界。六百二十里。西南至四川保宁府广元县界。一千三百八十五里。东北至山西保徳州河曲县界。一千八百六十里。西北至甘肃庆阳府真宁县界。三百二十里在。

京师西南二千六百五十里。西安府为省治东。西距三百五里,南北距七百十里,东至同州府华州界一百六十里,西至乾州武功县界一百四十五里,南至兴安州石泉县界四百三十里,北至鄜州宜君县界。二百八十里,东南至商州界二百里,西南至汉中府洋县界。三百六十里,东北至同州府蒲城县界二百十里,西北至乾州永寿县界二百里。自府治至

京师二千六百五十里。明为西安府,共领。州六,县三十一:

本朝初因之。雍正三年,升同、华、耀、商、乾、邠六州,并为直𨽻州,以朝邑等十七县分属六州。十三年,又以耀州及同官县还,凡领州一、县十五。

长安县附郭治府西境。

咸寜县附郭,治府东境

咸阳县在府西少北五十里。

兴平县在府西一百里。

临潼县在府少北六十里。

高陵县在府东北七十里。

鄠县在府西南七十里。

蓝田县在府东南九十里。

泾阳县在府西北七十里。

三原县在府北九十里。

盩厔县在府西南一百六十里。

渭南县在府东少北一百四十里。

富平县在府东北一百二十里。

醴泉县在府西北一百二十里。

耀州在府东一百三十里。属西安府。雍正三年升为直𨽻州。十三年还属府。同官县在府北一百八十里。初属西安府。雍正三年分属耀州。十三年还属府。同州府在省治东北二百四十里。东西距一百七十八里,南北距三百五十五里。东至山西蒲州府永济县黄河界五十八里,西至西安府富平县界一百二十里,南至商州雒南县界一百七十五里,北至鄜州雒川县界一百八十里,东南至雒南县界一百二十里,西南至西安府渭南县界五十里,东北至山西綘州河津县黄河界。二百六十里,西北至雒川县界一百九十里。自府治至

京师二千一百三十里。明,同州,属西安府。本朝初因之。雍正三年,升为直𨽻州,以朝邑、合阳、澄城、韩城四县来属。十三年,复升为府。増置大荔县,以华州及华阴、蒲城、潼闗三县并耀州之白水县来属。乾隆十二年裁潼关县,以同知分治为潼闗㕔。共领州一,县八、㕔一:

大荔县附郭金以前为冯翊县地。元省入州县。本朝雍正十三年升州为府,以州地置, 为府治。

朝邑县在府东三十里。初属西安府。雍正正三年,分属同州。十三年,属府。合阳县在府东北一百十里。初属西安府。雍正三年,分属同州。十三年,属府。澄城县在府北一百里。初属西安府。雍正三年,分属同州。十三年,属府。韩城县。在府东北二百二十里。初属西安府。雍正三年,分属同州。十三年,属府。白水县在府西北一百三十里。初属西安府。雍正三年,分属耀州。十三年,改属同州府。华县在府南一百八十里,初属西安府。雍正三年升为直𨽻州,十三年改属同州府。华阴县。在府南一百六十里,初属西安府。雍正三年分属华州,十三年改属同州府。蒲城县,在府西八十里,初属西安府,雍正三年分属蒲州,十三年改属同州府。潼闗㕔。在府东南九十里。明洪武九年置潼闗卫。 本朝初属西安府,雍正四年改置潼闗县,属华州。十三年,改属同州府。乾隆十二年裁潼闗县,移同知驻此分理民事。

等谨按:古雍、梁二州,皆以华山分界,华阴为雍,华阳为梁,华东则为豫,故周礼职方氏又以华山为豫镇也。自太华以西,其北则为华州、西安府、鳯翔府境,其南则为商州兴安州,汉中府境,其间大山长谷逺者或数百里,终南山,东连二华竦峙,长安之南有子午谷,直达汉中冈,峦绵亘歴,盩厔至武功,郿县为太乙山,骆谷、斜谷之口皆当其地,又西过寳鸡,迄于陇首,其山之高而长大者曰秦岭。西京记云:长安正南山名秦岭,东起商、洛,西尽硏、陇,东西八百里是也。闗中指此为南山汉中,指此为北山,斯实雍、梁之大限矣。

鳯翔府:在省治少西北三百六十里。东西距四百二十里,南北距二百四十里,东至乾州武功县界一百五十里,西至甘肃秦州清水县界二百七十里,南至汉中府鳯县界一百七十里,北至甘肃平凉府灵台县界七十里,东南至西安府盩厔县界一百六十五里。西南至鳯县界一百八十里,东北至乾州永寿县界一百六十五里,西北至平凉府华亭县界二百十里。自府治至

京师三千里。明为鳯翔府,本朝因之。领州一,县七:

鳯翔县附郭

岐山县在府东五十里。

寳鸡县在府西南九十里。

扶风县在府东一百十里。

郿县在府东南一百十里。

麟游县在府东北一百二十里。

汧阳县在府西少北七十里。

陇州在府西少北一百五十里。

汉中府在省治西南一千七十里。东西距八百十里,南北距六百五十里,东至兴安州石泉县界三百十里,西至甘肃阶州界五百里,南至保寜府南江县界一百四十里,北至鳯翔府寳鸡县界五百十里,东南至兴安州紫阳县界三百二十里,西南至四川保寜府广元县界。三百四十里,东北至西安府盩厔县界。三百六十里,西北至甘肃秦州两当县界四百八十里。自府治至

京师三千五百里。明为汉中府。本朝因之。乾隆十五年増置留坝㕔。凡领州一,县八,㕔一。

南郑县附郭

褒城县在府西北四十里。

城固县在府东少北七十里。

洋县在府东一百二十里。

西乡县在府东南二百四十里。

鳯县在府西北三百八十里。

寜羌州在府西南二百八十里。

沔县在府西一百十里。

略阳县在府西北二百九十里。

留坝㕔。在府西南一百九十里,本鳯县留坝驿地。 。本朝乾隆十五年,移通判驻此分理民事,以附近松林、武闗二驿地俱属之。

延安府:在省治北七百四十里。东西距四百八十里,南北距三百九十里。东至山西汾州府永寜州黄河界三百里,西至甘肃庆阳府合水县界一百八十里,南至鄜州界一百三十里,北至绥徳州界二百六十里,东南至同州府韩城县界三百五十五里,西南至鄜州界一百四十里,东北至绥徳州清涧县界一百九十五里,西北至甘肃寜夏府、灵州界六百四十里。自府治至

京师二千二百里。明为延安府,共领。州三,县十六。本朝初因之。雍正三年,升鄜、绥、徳、葭三州为直𨽻州,以雒州等八县分属六州。乾隆元年,以榆林府之靖边、定边二县来属。八年,増置安边㕔。凡领县十,㕔一。

肤施县附郭

安塞县在府北少西四十里。

甘泉县在府南少西九十里。

安定县在府北少东一百八十里。

保安县在府西北二百二十里。

宜川县在府东南二百六十里。

延川县在府东少北一百九十里。

延长县在府东一百五十里。

靖边县在府西北三百里,明成化十一年置靖边营,属延绥镇 。本朝初为靖邉所,雍正二年,设同知于此。九年,改置靖边县,属榆林府。乾隆元年,改属延安府。

定边县在府西北三百五十里。明正统二年置定边营,属延绥镇 。本朝初为定边协镇。雍正九年改置定边县,属榆林府。乾隆无年,改属延安府。

安边㕔在府西北二百五十里。明正统二年置安边营。成化十一年于南境六十里改置新安边营。嘉靖时,新旧二营并设兵驻守。乾本朝初以新安边营并入旧安边营为安边堡, 隆八年移同知驻,此分理民事。

榆林府在省治北一千三百五十里。东西距五百二十二里。南北距二百二十三里。东至山西汾州府临县黄河界。二百六十七里,西至延安府靖边县界二百五十五里,南至绥徳州米脂县界一百六十五里。北至邉墙外鄂尔多斯界五十八里,东南至临县界二百九十二里。西南至延安府安塞县界三百七十五里。东北至山西保徳州黄河界五百十五里,西北至边墙八十里。自府治至京师一千九百七十里。明成化七年,置榆林卫为延绥镇治。

本朝雍正八年,改置榆林府,増置榆林、怀逺、靖邉三县。九年,増置定边县。乾隆元年,以葭州及神木、府谷二县来属,以靖边、定边二县往属延安府。领州一,县四:

榆林县附郭。明成化七年,置榆林卫榆。本朝雍正二年,省卫入绥德州。八年置 林县为府治。

怀逺县。在府西一百六十里,明天顺中,置怀逺堡。 本朝雍正九年,改置怀逺县。葭州,在府东南一百七十里。初属延安府。雍正三年,升为直𨽻州。乾隆元年改属榆林府。神木县在府西北二百四十里。初属延安府,雍正三年分属葭州。乾隆元年改属榆林府。府谷县在府西北二百里。初属延安府。雍正三年分属葭州。乾隆元年改属榆林府。兴安府在省治南六百八十里。东西距七百六十里,南北距六百二十里,东至湖北郧阳府郧县界四百十五里。西至汉中府西乡县界三百四十五里。南至四川䕫州府大宁县界。三百五十里,北至商州镇安县界二百七十里,东南至郧阳府竹鸡县界二百四十里,西南至四川达州太平县界。四百四十里,东北至郧阳府郧西县界。四百二十里,西北至西安府长安县界三百九十里。本府境。东西距一百八十里,南北距三百三十里。东界洵阳县。西界汉阴县,南界平利县,北界镇安县。自府治至。

京师四千四百四十里。明初属汉中府。万厯十一年,改为兴安州。二十三年,升为直𨽻州。

本朝初因之。乾隆四十八年,升为府。领县六:安康县附郭。旧属兴安州,乾隆四十八年,升州为府,置县,为府治。

平利县在府南少东九十里。旧属兴安州。乾隆四十八年属府。洵阳县。在府东一百二十里。旧属兴安州。乾隆四十八年属府。白河县在府东四百里。旧属兴安州。乾隆四十八年属府。紫阳县在府西南二百二十里。旧属兴安州。乾隆四十八年属府。石泉县在府西北二百七十里。旧属兴安州。乾隆四十八年属府。商州在省治东南三百里。东西距四百六十里,南北距四百三十里,东至河南陜州卢氏县界。三百三十里,西至西安府蓝田县界一百三十里,南至湖北郧阳府郧西县界。二百四十里,北至同州府华阴县界。一百九十里。东南至河南南阳府浙川县界三百二十里,西南至兴安州汉阴县界。四百三十里,东北至陜州阌乡县界二百二十里,西北至西安府渭南县界二百里。本州境东西距三百里,南北距一百六十里。东界商南县,西界蓝田县。南界山阳县,北界雒南县。自府治至。

京师二千八百里。明洪武七年,降州为商县,属华州。成化十二年,复升为州,属西安府。

本朝初因之。雍正三年,升为直𨽻州,领县四:镇安县在州西南三百四十里。初属西安府,雍正三年,分属商州

雒南县在州北少东九十里。初属西安府,雍正三年,分属商州。山阳县在州南少东一百二十里。初属西安府,雍正三年,分属商州。商南县在州东少南二百五十里。初属西安府。雍正三年,分属商州。乾州,在省治西北一百六十里。东西距九十五里,南北距二百二十里。东至西安府醴泉县界三十五里,西至鳯翔府扶风县界六十里,南至西安府盩厔县界九十五里,北至邠州界一百二十五里,东南至盩厔县界九十里,西南至鳯翔府郿县界七十五里,东北至邠州界一百六十里,西北至邠州界一百四十里。本州境东西距九十五里,南北距八十五里。东界醴泉县。西界扶风县,南界武功县,北界永寿县。自州治至。

京师二千八百里。明属西安府。本朝初因之。雍正三年,升为直𨽻州。领县二,武功县在州西南六十五里。初属西安府。雍正三年,分属乾州

永寿县在府北九十里,初属西安府,雍正三年分属乾州。邠州在省治西北三百二十里,东西距二百九十里,南北距九十五里,东至西安府耀州界一百八十里,西至甘肃泾州界一百十里,南至乾州永寿县界三十五里,北至甘肃庆阳府寜州界六十里,东南至西安府泾阳县界一百七十里,西南至鳯翔府麟游县界七十五里,东北至鄜州宜君县界一百五十里,西北至寜州界一百二十里。本州境东西距一百二十五里,南北距九十五里。东界淳化县,西界长安县,南界永寿县,北界寜州。自州治至

京师三千里。明省新平县入州,属西安府。本朝初因之。雍正三年,升为直𨽻州。领县三:三水县在州东北六十五里。初属西安府,雍正三年,分属邠州

淳化县在州东少南一百四十里。初属西安府,雍正三年,分属邠州。长武县在州西北八十里,初属西安府。雍正三年,分属邠州。鄜州,在省治北五百五十里。东西距三百五十里。南北距三百八十五里,东至同州府韩城县界一百八十里,西至甘肃庆阳府合水县界一百七十里。南至西安府同官县界三百四十里,北至延安府甘泉县界四十五里,东南至同州府白水县界一百八十里,西南至庆阳府真寜县界三百二十里,东北至延安府宜川县界九十里,西北至甘泉县九十里。本州境东西距二百里,南北距一百二十五里。东界洛川县,西界合水县,南界中部县,北界甘泉县。自州治至

京师二千五百里。明属延安府。本朝初因之。雍正三年,升为直𨽻州。领县三:雒川县在州东南六十里。初属延安府。雍正三年,分属鄜州

中部县在州南少西一百四十里。初属延安府。雍正三年,分属鄜州宜君县在州南二百十里。初属延安安府,雍正三年,分属鄜州。绥徳州,在省治东北一千一百里。东西距二百七十里,南北距二百四十五里。东至山西永寜州黄河界。一百三十里,西至延安府安定县界一百四十里,南至延安府延川县界一百六十里,北至榆林府榆林县界八十五里,东南至延川县界二百十里,西南至安定县界八十里,东北至榆林府葭州界一百三十里,西北至榆林府怀逺县界二百八十里。本州境东西距一百五十里,南北距四十五里。东界永寜州,西与北并界。米脂县南界清涧县自州治至。

京师一千八百里。明属延安府。本朝初因之。雍正三年,升为直𨽻州,领县二。乾隆元年,复以吴堡县来属。凡领县三:

米脂县在州北八十里,初属延安府,雍正三年分属绥徳州。清涧县在州西南一百四十里。初属延安府,雍正三年,分属绥徳州。呉堡县在州东三十里,初属延安府,雍正三年,分属葭州,乾隆元年,改属绥徳州。

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八十二

 {{ anno.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