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四十三王礼考十九
玺寳符印。
臣
等,谨按马端《临王礼考有圭璧符节玺印一门,考古者圭璧之用不一,周礼典瑞玉人所载详矣,而天球陈诸东序,夏璜分于列侯,则又珍之,以为世守之法物焉。马氏云:圭璧,葢即符节、玺印之类。三代以来,天子所佩曰玺,臣下所佩曰印,唐时改称玺曰寳,而圭璧之制无闻我。
朝诞膺
天命设
御寳于
交泰殿初立尚寳司,其后以内监典守,当用,则内阁请而用之,伏读乾隆十一年。
御定寳谱藏之。
交泰殿者二十有五,藏之盛京者十。
御制序文谓:「君人者,在徳不在寳,人君日新厥徳,居安,虑危凝受。
皇天大寳命,则徳足,重寳而寳以愈重,大哉皇言,斯所以缉熙,敬胜而享万年,有道之长也,至于崇上。
慈宁徽号则有。
册寳
中宫正位
妃。
嫔受封则有。
册寳印之别,其制度分寸,具有常式,载在礼官若夫百司之印,以昭法守而防诈伪。其别曰印、曰闗防、曰条记、曰图记。其铸造则礼部铸印局专司之。文有漫漶者,则请于
朝而改铸之,内外衙门印,俱兼用满、汉文,其行于藩部者,则用䝉古、托忒、回子、唐古忒各种字副。
国书以行乾隆戊辰。
皇上厘定国书,篆法厥体三十有二,乃改镌御寳及王公百官印。
御寳用玉箸篆。诸王则芝英篆,文臣则有尚方大篆、小篆。钟鼎篆垂露篆,武臣则有桞叶、篆、殳、篆、悬、针篆,皆以位之崇卑为等,视汉、唐以来官印文专用一体书者等,威益以辨矣。兹据
《大清会典》及礼部挡敬谨编次,首载御寳次。
皇太后
皇后册寳次
皇贵妃。
贵妃册寳
妃册印。
嫔册,次亲王、世子、郡王寳印,次诸藩国印,次公侯伯印,次京朝直省文武诸司印,信闗防,次符制,其丹符出验四方者,尤为郑重,非寻常符制可比,俱详其规度以彰。
昭代之法,守标目称。
玺寳符印而不言圭璧者,从今制也。
天聪九年,征察哈尔国,获玉玺,相传此玺藏于元朝大内,至顺帝,为明所败,携玺至沙漠,后遂遗失。越二百馀年,有牧羊于山冈下者,见一羊三日不啮草,但以蹄跑地牧者发之,此玺乃见,旣而归于元。后裔博硕克图汗,后博硕克图为察哈尔林丹汗所侵,国破玺,复归于林丹汗。林丹汗亦元裔也,至是和硕墨尔根戴青贝勒多尔衮征察哈尔得之,视其文,乃汉篆制诰之寳」四字,璠「璵」为质,交龙为纽,光气绚烂,洵至寳也」。多尔衮等喜甚,曰:「皇上洪福非常!」
天赐至寳,此一綂万年之瑞也」。于是文馆㕘领鲍承先奏言:
「皇上圣徳,如天仁政,旁达苞符,协应大寳呈祥,天赐玉玺,乃非常之吉兆,当敕工部制造寳函,诹择吉日,躬率诸臣郊迎,由南门入宫以膺」。
天眷而昭符瑞,仍以得玺之由书,于敕谕缄用,此寳颁行满、汉䝉古,俾逺近闻知咸识」。
天命之攸归也。
上是之。
又
上出御营迎劳凯旋,诸贝勒受所得玉玺。是时凯旋,诸贝勒设案袭,以毡奉所得玉玺置于上,令正黄旗都綂纳穆太、镶白旗都綂、吏部承政图尔格举案前进,诸贝勒率众遥跪以献。
御幄前设黄案,陈香烛。
上受玉玺,亲捧之,率众复拜天行礼。复位传。
谕左右曰:「此玺乃厯代帝王所用之寳,天以畀朕,洵非偶然也」。
顺治二年,钱塘县县丞黄自昌子禧光进玉玺一,文曰「绍兴之寳」。
十年,设尚寳监。
十二年,设尚寳司,每遇用御寳,内院会同尚寳监及尚寳司官员,公同验用。十三年,裁尚寳司。
十八年,裁尚寳监,令内监守掌,凡请用御寳内院先期知会及期,学士率典籍诸官赴乾清门接出,与内监公同验用。
康熙四年十二月,溧阳县献玉玺一。江南江西总督郎廷佐疏报溧阳县民顾起龙等获玉玺篆文:「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十六字,遣官赍进,命收贮内库,赏顾起龙等银各五十两。雍正二年十月,提督江南总兵官髙其位进䨇龙纽玉玺,一时黄浦渔人得之海濵渔网中。
乾隆三年,江南河道总督髙斌进玉玺一,时河员浚寳应河,得之。
十一年,
御定交泰殿寳谱。
大清受命之寳,以章皇序,白玉,方四寸四分,厚一寸,盘龙纽,髙二寸,皇帝奉命之寳,以章奉若。
碧玉,方四寸四分,厚一寸一分。盘龙纽,髙三寸五分。
大清嗣天子寳以章继,绳金,方二寸四分,厚八分。交龙纽,髙一寸七分。「皇帝之寳,以布诏赦。
青玉,方三寸九分,厚一寸。交龙纽,髙二寸一分。皇帝之寳,以肃法驾。
栴檀香木,方四寸八分,厚一寸八分。盘龙纽,髙三寸五分。
天子之寳」,以祀百神。
白玉,方二寸四分,厚八分。交龙纽,髙一寸三分。「皇帝尊亲之寳」以荐徽号。
白玉,方二寸一分,厚七分。盘龙纽,髙一寸三分。皇帝亲亲之寳,以展宗盟。
白玉,方二寸二分,厚一寸二分。交龙纽,髙一寸二分。
皇帝行寳,以颁赐赉。
碧玉,方四寸八分,厚一寸九分。蹲龙纽,髙二寸五分。
皇帝信寳,以征戎伍。
白玉,方三寸三分,厚六分。交龙纽,髙一寸六分。天子行寳」,以册外蛮。
碧玉,方四寸八分,厚一寸九分。蹲龙纽,髙二寸三分。
天子信寳,以命殊方。
青玉,方三寸八分,厚一寸三分。交龙纽,髙一寸七分。
敬天勒民」之寳」以饬觐吏,白玉,方三寸一分,厚一寸五分。交龙纽,髙一寸七分。
制诰之寳,以谕臣僚。
青玉,方四寸,厚二寸,交龙纽,髙二寸七分。敕命之寳,以钤诰敕。
碧玉,方三寸五分,厚一寸三分。交龙纽,髙一寸八分。
垂训之寳,以扬国宪。
碧玉,方四寸,厚一寸五分,交龙纽,髙二寸,命徳之寳,以奨忠良。
青玉,方四寸,厚一寸四分。交龙纽,髙二寸一分。钦文之玺,以重文教。
墨玉,方三寸六分,厚一寸五分。交龙纽,髙一寸六分。
表章、经史之寳,以崇古训,碧玉,方四寸七分,厚二寸一分,交龙纽,髙二寸二分。
巡狩天下之寳」,以从省方,青玉,方四寸七分,厚二寸,交龙纽,髙二寸五分,讨罪安民之寳,以张征伐。
青玉,方四寸八分,厚二寸。交龙纽,髙二寸五分。制驭六师之寳,以整戎行。
墨玉,方五寸三分,厚一寸四分。交龙纽,髙二寸二分。
「敕正万邦之寳,以诰外国。青玉,方三寸八分,厚一寸五分。盘龙纽,髙二寸三分。
「敕:正万民之寳,以诰四方,青玉方四寸一分,厚一寸五分,交龙纽,髙二寸,广运之寳,以谨封识。
墨玉,方六寸,厚二寸一分。交龙,髙二寸以上。
御寳二十有五贮。
交泰殿
御寳盝,髙九寸,方八寸五分,金质鈒香草花文。外椟髙尺有三寸,方尺有二寸,木质朱漆,绘龙文。架髙二尺一寸,方尺有八寸,楠木为之,朱漆金饰,雕刻龙文。寳色池连葢髙三寸四分,方六寸四分,纯素金质袱垫,均用黄縀为之。
御制交泰殿寳谱序曰:「国初受天命,采古制为玺,掌以内阁承收,以宫殿监正。袭以重盝,承以髹几,设交泰殿中,以次左右列。当用,则内阁请而用之。其质有玉、有金、有栴檀香木。玉之品有白、有青、有碧,纽有交龙,有盘龙,有蹲龙。其文自
太宗文皇帝以前专用国书,旣乃兼用古篆,其大小自方六寸至二寸一分不一。尝考大清会典,载御寳二十有九,今交泰殿所贮三十有九,会典又云:宫内收贮者六,内库收贮者二十有三,今则皆贮交泰殿,数与地皆失实,至谓皇帝奉天之寳即传国玺,两郊大祀及圣节宫中告天,青词用之,此语尤诞谬,大祀遵古礼,用祝版署名而不用寳,圣节宫中未尝有告,天事,或道籙祝厘,时一行之,亦不过偶存其教耳,未尝命文臣为青词,亦未尝用寳,且此玺孰非世世传守,而专以一寳为传国玺,亦不经,葢縁修㑹典,诸臣无宿学卓识,复未曾请。
㫖取裁,祗沿明时内监所书册档,承讹袭谬,遂至于此,甚矣纪载之难也!且㑹典所不载者,复有受命于天,旣寿永昌一玺,不知何时附藏殿内,反置之正中,按其词,虽类古所传秦玺,而篆法拙俗,非李斯虫鸟之旧明甚,独玉质莹洁如截肪,方得黍尺四寸四分,厚得方之三,以为良玉不易得则信矣,若论寳无问非秦玺,即真秦玺亦何足贵?乾隆三年,髙斌督河时,奏进属员浚寳应河所得玉玺古泽可爱文,与辍耕録》载蔡仲平本颇合,朕谓此好事者仿刻所为,贮之别殿,视为玩好旧器而已。夫秦玺煨烬,古人论之详矣,即使尚存,政斯之物,何得与本朝传寳同贮,于义未当。又雍正年,故大学士髙其位进,未刻碧玉寳,一文,未刻则未成为寳,而与诸寳同贮,亦未当。朕尝论之,君人者,在徳不在寳寳,虽重一器耳,明等威征信,守与车旗章服何异?徳之不足,则山河之险,土㝢之冨,拱手而让之,他人未有徒恃此区区尺璧足以自固者,诚能勤修令徳,系属人心,则言传号涣,万里奔走,珍非和璧,制不龙螭,篆不斯籀,孰敢不敬?信奉承尊为神明,故寳器非寳寳,于有徳古有得。前代符寳,君臣动色矜耀,侈为瑞贶者我。
太宗文皇帝时,获蒙古所传元帝国寳容而纳之,初不藉以为受命之符,由今思之。
文皇帝之臣服函夏垂綂万世,在徳耶?在寳耶?不待智者而知之矣,善夫唐梁肃之言曰:鼎之轻重,玺之去来,视徳之髙下,位之安危,然则人君承。
祖宗赋畀思以永膺斯寳,引而勿替,其非什袭固守之谓,谓夫日新厥徳居,安虑危凝受。
皇天大寳命,则徳足重寳而寳以愈重,玺玉自古无定数。今交泰殿所贮,厯年旣久,纪载失真,且有重复者,爰加考正排次,定为二十有五,以符天数,并著成谱而序,其大指如此。
御定盛京尊藏寳谱。
大清受命之寳。
碧玉,方四寸八分,厚一寸九分。蹲龙纽,髙二寸四分。
皇帝之寳。
青玉,方四寸八分,厚一寸九分。交龙纽,髙二寸七分。
皇帝之寳。
碧玉,方五寸,厚一寸八分。盘龙纽,髙三寸。皇帝之寳
栴檀香木方三寸八分,厚六分,素纽髙五分奉天之寳」。
金方三寸七分,厚九分,交龙纽,髙二寸,天子之寳。
金,方三寸七分,厚九分。交龙纽,髙二寸。奉天法祖,亲贤爱民。
碧玉,方四寸九分,厚一寸五分。交龙纽,髙二寸。丹符出,验四方。
青玉,方四寸七分,厚二寸。交龙纽,髙二寸二分。「敕命之寳」。
青玉,方三寸七分,厚一寸八分。交龙纽,髙二寸五分。
广运之寳。
金,方二寸四分,厚八分。交龙纽,髙一寸五分以上。
御寳十尊藏。
盛京
御制盛京尊藏寳谱序曰:乾隆十一年春,阅交泰殿所贮诸寳,旣详定位,置为文记之,其应别贮者,分别收贮,至其文或复见,及国初行用者,为数凡十,虽不同于见用之寳,而未可与古玩并列,因念盛京为国家发祥地。
祖宗神爽,实所式凭,朕旣重缮列祖实録,尊藏鳯凰楼上,觐扬光烈,传示无疆,想当。
开天之始,凝受。
帝命寳符焕发,六服承式,璠、璵、孚尹,手泽存焉。记不云乎:陈其宗器、𢎞、璧、琬琰,陈之西序,崇世守也,爰奉此十寳,赍送盛京,鐍而藏之,而著其縁起如此。
十三年,改镌。
御寳始用清篆文,左为清篆,右为汉篆御题交泰殿寳谱序后曰:寳谱成于乾隆十一年丙寅,越三年戊辰,始指授儒臣为清文各篆体书,因思向之国寳官印,汉文用篆书,而清文则用本字者,以国书篆体未备也。今旣定为篆法,当施之寳印,以昭画一。按谱内青玉皇帝之寳,本清字篆文传自。
太宗文皇帝时,自是而上四寳均。
先代相承,传为世守者,不敢轻易,其檀香皇帝之寳以下二十有一,则朝仪纶綍所常用,宜从新制,因敕所司一律改镌,与汉篆文相配,并纪之《寳谱序后」云。又内翻书房奏言,谨将内阁颁发。
诰敕内
制诰之寳」四字遵照。
钦定玉箸篆体,拟篆清文恭呈。御定后,交该衙门选择吉期,于大内祇领,应镌二十一。
御寳敬,谨改镌。
皇太后
皇后金寳。
各宫妃金寳金印,均用玉箸篆,俟册封皇后举行庆典,加上。
徽号时,交该衙门如式,敬谨镌刻」。从之。皇上御用各寳敬。
天勤民
白玉方二寸九分,四周。镌御制诗并序。
臣
等谨按是寳为。
圣祖仁皇帝钤用
御书玺
世宗宪皇帝收藏。
圣祖御寳时,特留是寳于外,以备钤用,皇上敬遵」。
成典亦常钤用。
御书伏读。
御制四言诗仰见。
列圣心传绍述
奕叶重光,奉敬
「天勤民」四字为家法,兢兢业业,葢不啻盘盂几杖之铭,洵乎!
圣谟洋洋,亿万斯年。昭垂无极也,已畏天爱人。
青田石阴文方二寸六分,髙三寸二分,上嵌白玉,刻阳纹人物。
乾隆,尊亲之寳。
银晶,方二寸六分,厚二寸六分,䨇螭纽,髙三寸。乾隆亲贤之寳。
青玉,方二寸二分,厚八分。狮纽,髙一寸五分。信天主人。
白玉,方三寸二分,厚一寸三分。交龙纽,髙一寸三分。
古稀天子之寳。
青玉,方三寸四分。四周镌御制古稀说。
古稀天子之寳。
青玉,方二寸二分,厚一寸,蟠螭纽,髙一寸,犹日孜孜。
青玉方二寸二分,厚一寸,蟠螭纽,髙一寸二分臣
等谨按以上二寳共为一分。伏读。
御制古稀说。
皇上虚懐若谷,兢惕弥深,惟古稀之,天子备膺。
五福五代之庥,九如之祝颂不忘。规一日,万㡬益勤。劼毖万世,臣民仰见。
古稀天子
犹日孜孜二寳。
圣人庄敬日强,不自暇逸之征,于兹益验,敬天明理。
青玉,方四寸,厚一寸五分。交龙纽,髙一寸五分。乾清宫寳
青白玉,方三寸七分,厚一寸三分。交龙纽,髙一寸二分。
重华宫寳。
青玉,方四寸二分,厚一寸五分。交龙纽,髙一寸五分。
宁寿宫寳。
青玉,方四寸,厚一寸二分。交龙纽,髙一寸六分。淳化轩寳。
青白玉,方三寸七分。交龙纽,髙一寸五分,四面诗文。
圆明园寳。
青白玉,方三寸九分。交龙纽,髙一寸二分。四面诗文。
万寿山清漪园。
青白玉方四寸,蛟龙纽,髙一寸五分,万寿山、昆明湖。
碧玉,方三寸九分。交龙纽,髙一寸七分。静宜园。
青玉,方三寸,厚一寸二分。交龙纽,髙二寸五分。静明园寳
青白玉,方三寸三分,龙纽髙二寸六分。避暑山庄。
青玉,方三寸三分,龙纽髙二寸六分。静寄山庄。
青玉,方三寸五分。交龙纽,髙一寸二分,四面镌记乐寿堂。
白玉,方二寸,厚三分。蹲龙,纽髙一寸。养性殿寳。
青白玉,方三寸六分,厚一寸一分。交龙纽,髙一寸五分。
学诗堂
青白玉,方四寸,厚一寸五分。交龙纽,髙一寸六分。纪恩堂
青白玉,方三寸二分。交龙纽,髙一寸一分,四面诗文。
抑斋
青玉,方三寸三分,厚一寸三分。交龙纽,髙一寸四分。
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寳。青玉,方四寸一分,交龙纽,髙一寸四分,文渊阁寳。
青白玉方四寸,龙纽髙一寸,文源阁寳。
青白玉,方三寸二分,交龙纽,髙一寸,文津阁寳。
青白玉,方三寸,龙纽,髙一寸五分,文溯阁寳。
青白玉,方四寸,交龙纽,髙一寸五分臣
等。谨按,乾隆十三年奉。
㫖:「檀香皇帝之寳以下二十有一,朝仪纶綍所常用,宜从新制,一律改镌内外,颁行益昭美备我」。
国家凝禧集福,懋启苞符,嘉玉精璆,应期献瑞,续镌御寳备列。
内廷伏读五十年重定耕耤典礼,上谕:「我国家受。
命延洪纯嘏敷锡世世子孙,若能皆似朕之敬勤不倦,自必景祚绵长,享国久逺,朕所用古稀天子之寳,特于乾清宫存贮一分,若我子孙内有享永祚而登上寿者,亦得钤用此寳,煌煌钜典。
创制显庸,超越前古,实与御制《交泰殿寳谱》序,徳足重寳」而寳以愈重之㫖,并昭然掲日月而行,谨依次胪载,共三十寳,其分贮各宫殿,多尊备登寳薮,兹不具列云。
皇帝行幸赍寳仪凡
车驾行幸内阁中书一人采服乘马,负御寳在华,葢前行如不设,骑驾卤簿则常服,在豹尾班后随行。
洗寳仪,每岁封印日洗。
御寳内阁先期奏。
闻至期,学士、典籍各一人赴乾清门接出洗毕,交内监收进太皇太后金册玉寳,金寳金册十页,金寳交龙纽。平台方四寸四分,厚一寸二分。玉寳交龙纽,方四寸四分,纽髙二寸六分,台髙一寸八分,俱用玉箸篆。
皇太后金册金寳。
册十页,髙七寸一分,广三寸二分,毎页用三等。赤金重十有八两,聨以枢纽,面鈒升降龙文。内椟髙九寸,长一尺,广六寸五分。外椟髙尺有三寸,长尺有三寸五分,广一尺,架髙二尺一寸,方一尺八寸,均楠木朱髹,金饰绘龙鳯文。袱垫均用黄縀金寳交龙纽。平台方四寸四分,厚一寸二分。清篆,左汉篆,右篆用玉箸。文寳盝,髙七寸八分,方八寸。寳色池髙二寸,方四寸八分,均以六成。金制盝重百有七,两池重六十两,外椟绘龙鳯文,馀与皇帝同。
皇后金册、金寳。制与。
皇太后同,惟金寳用蹲龙纽。皇贵妃金册金寳。
册十页,每页用八成金,重十有五,两椟以杉木,架以椵木,朱髹金饰,绘鸾鳯,文馀与。
皇后同。
金寳蹲,龙纽,平台,方四寸,厚一寸二分,寳盝金制寳色。池银制金饰,椟以杉木,架以椵木,朱髹,金饰绘鸾鳯文。袱垫用柘,黄色。
贵妃金册金寳。
册十页,每页用七成金,重十有五,两册寳椟,绘云鳯文,馀制与。
皇贵妃同。
妃金册金印。
册十页,每页用七成金,重十有四两八钱,馀与贵妃同。
金印,龟纽,平台,方三寸六分,厚一寸。印盝印色池,制如。
贵妃。
嫔金册
册四页,每页用六成金,重十有四两六钱,有竒袱垫用红縀。
和硕亲王。
金寳,龟纽平台,方三寸六分,厚一寸,芝英篆。亲王世子。
金寳,龟纽,平台,方三寸五分,厚一寸,芝英篆,多罗郡王。
饰金银印,麒麟纽,平台,方三寸四分,厚一寸。芝英篆。
朝鲜国王。
金印,龟纽,平台方三寸五分,厚一寸。芝英篆。琉球国王。 安南国王。 暹罗国王。
俱饰金银印,驼纽,方三寸五分,厚一寸。尚方大篆,公、侯、伯。
俱银印,虎纽,方三寸三分,厚九分。公、三台,侯、伯二台,桞叶篆。
衍圣公
银印,直纽,三台,方三寸三分,厚一寸。尚方大篆,宗人府。
银印,直纽,三台,方三寸三分,厚一寸。尚方大篆,经略大臣。 大将军。 将军 领侍卫内大臣银印,虎纽,二台,方三寸三分,厚九分。桞叶篆办理军机事务处。
银印,直纽,二台,方三寸二分,厚八分。尚方大篆六部。
银印直纽,初为二台,方三寸二分,厚八分。乾隆二年,更为三台,方三寸三分,厚九分。尚方大篆臣
等。谨按部院以下百司印信,大小厚薄,形制攸殊,而部院分司及
钦差大臣官员间有用闗防者,虽方长之式不同,而所以昭信守防诈伪则一也,自乾隆十三年。
钦定清篆,改镌印文,所用篆体,皆以品秩为序,不分印信闗防。文职首尚方大篆,次小篆,次钟鼎篆,次垂露篆,武职首桞叶篆,次殳篆,次悬针篆,尊卑有差,秩然不紊。兹所编次,一遵此例,而以京朝官为先,外官次之。京朝官则先文职,次武职,外官则先驻防将军、副都綂办事大臣等,次文职,次武职、喇嘛僧道等,则附见于后焉。
都察院。
银印直纽,初为二台,方三寸二分,厚八分。乾隆二年,更为三台,方三寸三分,厚九分。尚方大篆。理藩院
银印直纽,初为二台,方三寸二分,厚八分。乾隆二年,更为三台,方三寸三分,厚九分。尚方大篆兼满、汉䝉古三种字,惟䝉古字不用篆。
盛京五部。
银印,直纽,二台,方三寸三分,厚八分。尚方大篆戸部。总理三库事务。
银印,直纽,二台,方三寸三分,厚八分。尚方大篆,翰林院。
初定铜印,方二寸四分,厚五分。乾隆十四年,更定银印二台,方三寸二分,厚八分。尚方大篆。
内务府。
初定铜印,方二寸七分,厚八分。乾隆十四年,更定银印二台,方三寸二分,厚八分。尚方大篆。
盛京内务府。
银印,直纽,二台,方三寸二分,厚八分。尚方大篆,景陵。
泰陵内务府总管。
东陵
泰陵承办事务。 督理京省钱法铜闗防,长三寸,阔一寸九分,尚方大篆銮仪卫。
银印,直纽,二台,方三寸二分,厚八分。尚方大篆,通政使司。 大理寺。 顺天府: 奉天府银印,直纽,方二寸九分,厚六分五厘。清,汉文小篆。太常寺
初定铜印,直纽,方二寸七分,厚九分。雍正元年,改银印,方二寸九分,厚六分五厘。清、汉文小篆。
詹事府。
初定银印,直纽,方二寸九分,厚六分五厘。后改铜印,方二寸七分,厚九分,均清、汉文小篆。
光禄寺。 太仆寺。 武备院。 上驷院。 奉宸院铜印,直纽,方二寸六分,厚六分五厘。均清、汉文小篆。
内翻书房。
铜闗防长三寸,阔一寸九分。清、汉文小篆。鸿胪寺。 国子监。
铜印,直纽,方二寸五分,厚六分。钟鼎篆。左右春坊。 司经局。 钦天监。 太医院铜印,直纽,方二寸四分,厚五分。钟鼎、篆各道监察御史。
铜印,直纽有孔,方一寸五分,厚三分。钟鼎篆。宗人府,左右司。 六部理藩院各司。 太仆寺左、右司。 銮仪卫左右司
铜印,直纽,方二寸四分,厚五分。钟鼎篆。内务府各司。 銮仪卫驯象等所铜印直。 方二寸二分,厚四分五厘。钟鼎篆。提督㑹同四译馆。 崇文门税务 各部分司各部监督 左右翼管税: 户部银库缎疋库颜料库。 户部办理八旗俸饷。 户部办理八旗,现审。 工部管理街道。 各仓监督。 顺天、奉天府丞提督学政。 台湾巡察官员: 各处督理钞闗抽分。
铜闗防长三寸,阔一寸九分,钟鼎篆,巡视五城御史。 管理古北口驿务。 管理独石口驿务。
铜闗防,长二寸八分,阔一寸九分,钟鼎篆。盛京、户部工部各库 织染局。 估计所铜闗防长二寸九分,阔一寸九分,钟鼎篆六科。 时宪书。
铜印,直纽,方二寸一分,厚四分四厘。均清、汉文钟鼎篆。
吏部兵部稽俸㕔。 大理寺左右寺。 光禄寺四署 五城兵马司。 乐部和声署。
铜印,直纽,方二寸二分,厚四分五厘。垂露篆中书科。
铜印,直纽,方二寸一分,厚四分四厘。垂露篆。内阁、典籍㕔。
铜闗防长三寸,阔一寸九分,垂露篆臣
等。谨按。
国初,设内三院,俱三台银印,方三寸二分,厚八分。康熙十五年,改为内阁,以原印缴部,改铸内阁、典籍闗防。
宗人府银库。 翰林院典簿。 礼部铸印局。 刑部赃罚库。 理藩院银库。 工部料估所。 各部院督催所。 工部制造库。
铜闗防长三寸,阔一寸九分,垂露篆稽察。
盛京五部将军衙门。 稽察黒龙江等处。 稽察宁古塔等处。 巡察归化城等处。 巡察游牧等处顺天府治中。 奉天府。治中。
铜闗防,长二寸九分,阔一寸九分,垂露篆管理,杀虎口驿站。 管理金周俄佛罗等站总管大凌河牧场
铜闗防,长二寸八分,阔一寸九分。四品官任者,钟鼎篆,五品官任者垂露篆。
宗人府经厯司。
铜印,直钮,方二寸四分,厚五分,垂露篆。都察院经厯司
铜印,直纽,方二寸二分,厚四分五厘。垂露篆:通政使司经厯司。 銮仪卫经歴司。 太常寺典簿。 光禄寺典簿 詹事府主簿 太仆寺主簿各部院寺司务㕔
铜印,直纽,方二寸一分,厚四分四厘。垂露篆。国子监、绳愆㕔、博士㕔、典簿㕔。 鸿胪寺主簿钦天监主簿 各坛庙祠祭署
铜印,直纽,方二寸,厚四分二厘,垂露篆。刑部司狱司。 光禄寺银库。 太医院药库。 国子监典籍㕔。 寳泉局。 寳源局。 神乐观。 犠牲所
铜印,直纽,方一寸九分,厚四分二厘。垂露篆,礼部铸印局大使。
铜条记,长二寸六分,阔一寸九分,垂露篆都綂。 䕶军綂领。 前锋綂领。 火器营綂领银印虎纽,二台,方三寸三分,厚九分。桞叶篆向导。总领
银质,虎纽,二台,方三寸二分,厚八分。桞叶篆。提督九门歩军綂领。
圆明园总管八旗,内府三旗官兵银印,虎纽,二台,方三寸三分,厚九分。桞叶篆。总理云梯健锐营。 八旗传事。
银闗防,直纽,长三寸二分,阔二寸。桞叶篆,总理西海畨子官。
铜闗防,长三寸二分,阔二寸,桞叶篆,总管。
御饭房茶房。 内府䕶军綂领。 㕘领 协领: 云梯健鋭营翼长。 各处总管:
铜闗防,长三寸,阔一寸九分,殳篆,八旗佐领。 宗室觉罗族长。 觉罗子女。 内管领:
咸安宫官学。 景山官学养心殿造办处
铜图记:方一寸七分,厚四分五厘。悬针篆㸔守通州三仓首领。
铜闗防,长三寸,阔一寸九分,悬针篆。旗手卫左右司。
铜印,直钮,方二寸二分,厚四分五厘。悬针篆,镇守将军。
银印,虎纽,二台,方三寸三分,厚九分。桞叶篆。副都綂。
银印,虎纽,二台,方三寸二分,厚八分。桞叶篆。察哈尔都綂。
银印,虎纽,二台,方三寸三分,厚九分。用满洲、蒙古二种字,满文桞叶篆。
察哈尔左、右翼副都綂。
银印,虎纽,二台,方三寸二分,厚九分。用满洲、蒙古二种字,满文桞叶篆。
扎萨克。 盟长
银印,虎纽,方三寸三分,厚九分。用满洲䝉古二种字。
总綂伊犁等处将军。
银印,虎纽,二台,方三寸三分,厚九分。兼满。汉托忒回子四种字,满、汉文俱桞叶篆。
办理伊犁、乌噜木齐等处事务大臣银印,虎纽,二台,方三寸三分,厚九分。兼满、汉、托忒三种字,满、汉文俱桞叶篆。
伊犁分驻雅尔城总理㕘赞大臣银印,虎纽,二台,方三寸三分,厚九分,兼满、汉、回子三种字,满、汉文俱桞叶篆。
办理叶尔𦍑等处大臣。
银质虎纽,二台,方三寸三分,厚九分。均满、汉、回子三体字,清、汉文桞叶篆。
办理哈宻粮饷事务大臣银印,虎纽二台,方三寸三分,厚九分。桞叶篆、管理、巴里坤等处官兵市集事务大臣银印,虎纽,二台,方三寸三分,厚九分。桞叶篆管理。厄鲁特二十一处内大臣。
铜印,方三寸三分,厚九分。桞叶篆兼满、汉托忒三种字。
驻防哈宻綂领:
铜闗防,长三寸,阔一寸九分,桞叶篆。八旗游牧总管。 察哈尔总管: 城守尉铜印,方二寸六分,厚六分五厘。殳篆办理伊犁粮饷马驼事务。 驻扎伊犁管理乌噜木齐等处各总管 恵宁城协领。
铜质,长三寸,阔一寸九分,均清文、托忒回子三体,字清文殳篆。
办理叶尔𦍑印房事务。 喀什噶尔粮饷处回务处。 库车印房回务处。
铜质,长三寸,阔一寸九分,均清汉回子三体字,清汉文垂露篆。
塔尔巴哈台总管: 四营营长铜质,长三寸,阔一寸九分,均清文托忒二体字。清文殳篆。
管理哈喇沙尔印房事务铜质,长三寸,阔一寸九分。清汉、托忒、回子四体字,清、汉文垂露篆。
办理叶尔𦍑军台卡伦事务铜质,长三寸,阔一寸九分,清汉回子三体字,清、汉文殳篆。
办理叶尔𦍑粮饷事务。
铜质,长二寸八分,阔一尺九分,清汉、回子三体字,清、汉文垂露篆。
办理和阗粮饷局事务。
铜质,长二寸八分,阔一寸九分,清汉回子三体字,清、汉文悬针篆。
管理塔尔巴哈台吐尔番等处城守营事务。 管理吐尔番喀喇沙尔等处屯田事务。 管理库、车城、守、营、军、台、牧、厂事务 管理精河、库尔喀拉乌苏等处屯田事务。
铜质,长二寸八分,阔一寸九分。均清汉文悬针篆、管理伊犁恵宁城等处官员兵丁,各领队大臣管理乌噜木齐厄鲁特部落领队大臣。
铜图记,方二寸七分,厚六分五厘。均清文托忒回子三体字,殳篆。
管理乌噜木齐满洲官兵、领队大臣铜图记,方二寸七分,厚六分五厘。清文、托武二体字殳篆。
管理古城领队大臣。
铜图记方二寸七分,厚六分五厘,清、汉、托、武三体字,清、汉文殳篆。
办理哈喇沙尔大臣。
铜图记,方二寸七分,厚六分五厘。清汉、托忒、回子四体字,清、汉文殳篆。
驻扎阿克苏领队大臣。
铜图记,方二寸七分,厚六分五厘,清汉、回子三体,文清、汉文殳篆。
塔尔巴哈台领队大臣。
铜图记,方二寸七分,厚六分。清文、托忒二体字,殳篆。
管理库尔喀拉乌苏等三屯事务铜图记,方二寸六分,厚六分五厘。清、汉、托忒三体字,清汉文殳篆。
盛京八旗 吉林 黒龙江。 驻防伊犁八旗: 恵宁城。 巴里坤。 古城 吐尔番等处各佐领铜图记,方一寸七分,厚四分五厘。均清文悬针篆恵寕城。 靖逺城。 孤尔扎各管仓务官。 驻札伊犁。 沙必纳尔各佐领。 叶尔𦍑 喀什噶尔阿克苏 和阗。 乌什等处大城阿竒木伯克铜图记,方一寸七分,厚四分。均清文托忒、回子三体字,清文悬针篆。
塔尔巴哈台佐领:
铜图记,方一寸七分,厚四分。清文、托忒二体字,清文悬针篆。
叶尔𦍑。 喀什噶尔 阿克苏 和阗。 乌什等处中城,小城阿竒木伯克。
铜图记方一寸六分,厚四分,均清文、托忒、回子三体字,清文悬针篆。
办理和阗印房事务。 管理库车粮饷事务铜图记,长二寸四分,阔一寸六分,均清汉、回子三体字,清、汉文垂露篆。
管理精河粮务。 管理哈喇沙尔粮饷事务铜图记,长二寸四分,阔一寸六分,均清、汉文垂露篆。
管理
御园
铜条记,长二寸六分,阔一寸六分五厘。清、汉文钟鼎篆。
盛京户部六品管庄。
铜条记,长二寸四分,阔一寸三分,清、汉文垂露篆黒龙江。 齐齐哈尔 墨尔根城。 胡兰城等处各七品管屯庄
铜条记,长二寸四分,阔一寸二分。均清、汉文悬针篆。
守边门官。
铜条记,长二寸四分,阔一寸三分。清汉文任文职者垂露篆,任武职者悬针篆。
办理英阿、萨尔、和阗、乌什、库车哈喇、沙尔、辟展等处事务。
铜图记,方二寸二分,厚四分五厘,兼满汉、回子三种字,满、汉文俱殳篆。
驻防左、右翼长、协领、㕘领铜条记,长二寸六分,阔一寸六分五厘。殳篆。兴京等城守尉。
铜闗防,长三寸,阔一寸九分,殳篆、锦州等城守、尉。
铜闗防,长二寸九分,阔一寸九分。殳篆,阿尔楚哈仓监督。 牛羊群左右翼副总管。 上都达布逊马驼总管 牛荘城守尉
铜闗防,长二寸八分,阔一寸九分。殳篆防、守、尉。
铜闗防,长二寸八分,阔一寸九分。三品者殳篆,四品者悬针篆。
驻防佐领
铜条记,长二寸六分,阔一寸六分五厘,悬针篆。直省总督仓场总督、河道、漕运总督并同
。 巡抚
初用铜闗防,长三寸二分,阔二寸。雍正元年,改银闗防尚方大篆直𨽻总督、陜甘总督、四川总督,镌兼巡抚字様江西巡抚、河南巡抚、山东巡抚,镌兼提督镌字様,山西巡抚镌兼提督盐政」字様
。
钦差大臣
铜闗防如督抚式,三品以上用之。各省承宣布政使司。
银印,直纽,二台,方三寸一分,厚八分。清、汉文小篆。各省提刑按察使司。
铜印,直纽,方二寸七分,厚九分。清、汉文小篆。镌管驿传字様。
各省盐运使司。
铜印,直纽,方二寸六分,厚六分五厘。清、汉文钟鼎篆。
各省提督学政。
铜闗防,长二寸九分,阔一寸九分,清汉文小篆。巡察台湾,兼管学政。 管理织造。
铜闗防,长二寸九分,阔一寸九分。钟鼎篆。各省守巡道。
铜闗防长三寸阔一寸九分,钟鼎篆钦差官员。
铜闗防,如道员式。四品以下用之各府。
铜印,直纽,方二寸五分,厚六分,垂露篆。各府同知、通判。 两淮卫所监掣官铜闗防长二寸八分,阔一寸九分,垂露篆吐尔番同知,镌「回子」字「様」,绥「化」同。知镌「托忒」字様。
各州
铜印,直纽,方二寸三分,厚五分。垂露篆。京县。
铜印,直纽,方二寸二分,厚四分五厘。垂露篆各县:
铜印,直纽,方二寸一分,厚四分四厘。垂露篆盐课提举司。
铜印,方二寸四分,厚五分。垂露篆。布政使司、经厯司。 理问所铜印,方二寸二分,厚四分五厘。垂露篆按察使司经厯司 京府经厯司。 盐运使司经厯司。
铜印,方二寸一分,厚四分四厘。垂露篆,布政使司照磨所。 京府儒学。 各府经厯司铜印,方二寸,厚四分二厘,垂露篆。
京府照磨所。 司狱司。 按察使司照磨所。 司狱司。 各府照磨所。 司狱司。 各府儒学 卫儒学。 布政司库大使。 府库大使。 巡检司。都税司。 税课司。 茶马司。
铜印,方一寸九分,厚四分,垂露篆。各州县儒学。
铜条记:长二寸六分,阔一寸六分五厘。垂露篆库大使。 县丞。 主簿。 吏目 盐课所。 批验所。 各驿丞。 递运所 各局。 各仓 各闸铜条记,长二寸四分,阔一寸三分,垂露篆。提督总兵官。
银印,虎纽,三台,方三寸三分,厚九分。桞叶篆。镇守挂印总兵官。
银印,虎纽,二台,方三寸三分,厚九分。桞叶篆镇守总兵官。
铜闗防,长三寸二分,阔二寸桞,叶篆。副将。 㕘将。 逰击》
铜闗防,长三寸,阔一寸九分。殳篆:宣慰司:
铜印,方二寸七分,厚九分。殳篆都司佥书。
铜闗防,长三寸,阔一寸九分,悬针篆。营都司。 卫所千总。
铜闗防,长二寸八分,阔一寸九分,悬针篆守备。
铜条记,长二寸六分,阔一寸六分五厘。悬针篆,外卫守备。
铜印,方二寸六分,厚六分五厘。悬针篆、宣抚司。
铜印,方二寸五分,厚六分五厘。悬针篆。宣抚司副使。 安抚司。 天津府左、右所领运千总。
铜印,方二寸四分,厚五分五厘。悬针篆、长官司。 指挥佥事。
铜印,方二寸二分,厚四分五厘。悬针篆:京卫外卫经厯司。 宣慰司经厯司铜印,方二寸一分,厚四分四厘,垂露篆土千户。
铜印,方二寸三分,厚四分五厘。悬针篆、土百户。
铜印,方二寸,厚四分二厘。悬针篆、管理。
京城喇嘛班第 管理。
盛京喇嘛班第
铜印,方二寸二分,厚四分五厘。满文用转宿篆喇嘛图克图。其印,或银质,或金质。 扎萨克大喇嘛,其印铜质俱俟。
特赐均云纽。其文或用清文䝉古唐古,忒字不篆,或清、汉文转宿篆候。
㫖遵铸。
禅师印,云纽。清、汉文转宿篆,与喇嘛印大小,俱无定式奉。
㫖铸,给随时酌定。
正乙真人
铜印,方二寸四分,厚五分,垂露篆臣
等。谨按旧例,大真人银印二台,方三寸一分,厚八分,后改给铜印。
僧録司。 道録司
铜印,方二寸二分,厚四分五厘。垂露篆。顺治元年,置礼部铸印局,掌造印信满文、左汉文右字様,由内院撰发。
又定每岁封印开印,先期礼部札钦天监择吉具题行知内外各衙门。
六年,铸。
行在六部、都察院、銮仪卫印各衙门官员扈从,令携以行。
十六年铸。
行在通政司、大理寺、翰林院、太常寺、太仆寺、光禄寺、鸿胪寺、钦天监、太医院各印。
康熙二十九年,
谕凡差遣审事官员,不必铸给印信,事完日,其本章即缮明启奏,日期,用地方督抚印信,如事闗,督抚即用藩臬印信事闗,督抚藩臬则用提镇印信。
雍正元年。
谕印信乃一应事件凭据,不惟藩臬印信,即州县印信,亦属𦂳要,著礼部俟有数印,一同交与钦天监选择吉日铸给。礼部议准:凡铸印信闗防,令钦天监择吉日专委礼部官监造,务期镌刻精工字画端楷,铸成礼部堂官验明将监造官姓名书于册,如有银色不足、铜质不精及字画模糊者,将监造官㕘处,并令加倍赔补。
三年,定各处巡盐御史止给一印,令新旧官交代职掌旧例巡盐各差有二印,新任𢃄一印,前往旧任带一印,回缴以备中途,有事具奏用印。至是,议盐差专为盐务,而设必到任受事方用印信,若新旧官各有一印,恐滋弊端。嗣后止给一印,令新旧官交代。从之。
六年,
谕向来铸造金银寳印,所用金银,皆有一定成色,应遵照该部定例办理。不可草率,令金银成色不足,嗣后凡有铸印之事,即微官印信,皆先期令钦天监选择吉日,然后铸造铸就之后,送内阁著内阁学士,阅㸔再行颁发,并将铸印及颁发日期,存案备察。
乾隆七年,议准凡内外官缴送旧印,令于印文正中镌一缴字,送部销毁。
十三年,初制清篆,改铸百官印信,清篆,左汉篆,右印文,以品秩为序。文职一二品:尚方大篆内三品,外布政使司、按察使司提督学政、盐运使司,清、汉文小篆内。四、五品外,三、四品钟鼎篆,内六品外,五品以下垂露篆。武职一二品桞叶篆,三、四品殳篆四,五品以下悬针篆。
臣
等,谨按明史、礼志,诸司印信,俱用九叠篆文,惟监察御史八叠篆,征西等将军桞叶篆。
国初仍明旧制,至是。
《钦定国书》,篆体施于符印,印文以品秩为序,文武有别,大小有章,制度葢尽善矣。
十四年,礼部奏理藩院堂印蒙古字,应否仍照本文镌刻得。
㫖:理藩院印文之䝉古字,不必篆书。外藩扎萨克盟长喇嘛,并䝉古西藏,一应满洲、蒙古、唐古忒文,亦不必篆书。其在京扎萨克大喇嘛印,满文俱篆书,䝉古文不必篆书。
更铸经略、大将军印。又
谕曰:「近用新定清文篆书、铸造各衙门印信,所司检阅库中所藏经略大将军、将军诸印,凡百馀颗,皆前此因事颁给,经用缴还,未经销毁者。《会典》复有命将出师请㫖,将库中印信颁给之文,遂至滥觞。朕思虎符鹊纽,用之军旅,所以昭信,无取繁多。库中所藏,其中振扬威武,建立肤功者具载。
歴朝实録班班可考,今择其克㨗奏凯,底定迅速者,经略印一,大将军、将军印各七,分匣収贮,稽其事迹始末,刻诸文笥,足以传示奕祀,即仍其清汉旧文,而配以今制清文篆书,如数重造,遇有应用,具奏请㫖颁给,一并藏之皇史宬,其馀悉交该部销毁。此后若遇请自皇史宬而用者蒇事,仍归之皇史宬。若偶因一事,特行颁给印信者,事完交部销毁。将此载入会典。
臣
等谨按:
御定印谱经略印一,文曰:「钦命总理一切军务储糈,经略大臣,闗防奉命,抚逺宁逺、安东、征南、平西、平北大将军印各一,镇海、扬威、靖逆、靖东、征南、定西、定北将军印各一。
御制印谱序曰:「国家膺图御宇。
神圣代兴,赫濯挞伐,光启鸿业,时则有推毂命将之典。及功成奏凯,还上元戎佩印,载在册府,藏之史宬。葢法物留贻,不啻如曩籍所称玉节牙璋、尚方齐斧者,比乾隆十三年厘考国书篆字成,因详加酌定交泰殿所遵奉。
世传御寳仍依本文,不敢更易,其常行诰敕所钤用以及部院司寺已下外,而督、抚、提、镇已下,咸改铸篆文,以崇典章、昭法守,而大将军、经略及诸将军之印,或存旧,或兼篆一,依交泰殿诸寳之例,各以时代为次。兹西陲武功将竣,爰谱图系,说如左书,曰其克诘尔戎兵,以陟禹之迹,方行天下,至于海表,罔有不服。信夫兵可百年不用,不可一日不备,披斯谱也,必将曰是印也,是我朝某年殄某㓂定某地所用也。又将曰:是印也。铸自某年,某官,旣奉以集事,传至某年,某官复奉以䇿勲者也,想见一时受。
庙算元老,壮猷丰纽,重台焜耀耳目,继自今觐扬光烈,思所以宏此逺谟,弼我亿万世丕丕,基将于是乎在,以视铭绩鼎钟,图形台阁者,不尤深切著明也欤?然则观于寳谱,而一人守器之重可知,观于印谱,而群才翊运之殷又可知。诗曰:王之荩臣,无念尔祖。记曰:君子听鼓鼙,则思将帅之臣,一再披阅,其何能置?大风猛士之懐哉?装潢蒇事,并令守者什袭尊藏。为部凡四:一,皇史宬,一大内。一内阁,一盛京也。
十六年,议准,凡印信闗防,铸成四角,各留一柱,本官领印截去柱磨平印边,以启用日期报部存案。兵部邮符,顺治初年题准勘合火牌内填注奉差官役姓名,并所给夫马、车船廪给口粮数目,如填注遗漏,罚俸六个月,应用朱笔。用墨笔者罚俸三月。
雍正四年奉。
㫖:「歩军綂领衙门及正阳、西直二门,各给阴文,合符一扇,传谕歩军綂领,如遇夜,有奉㫖差遣及𦂳急军务,应即时启门,正阳西直二门,俟大内,转出阳文,合符至门,该城门领将该门之阴文合符,照验明白,即行启门,仍报知綂领。其馀各门,遇阳文合符至门,该城门领,即报綂领,亲赍阴文,合符至门,与阳文合符,照验启门,于次日具奏,平时启闭,仍遵例行」。
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四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