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沓藏书

哀公十四年

【经】

十有四年,春,西狩获麟。麟者,仁兽,圣王之嘉瑞也。时无明王,出而遇获。仲尼伤周道之不兴,感嘉瑞之无应,故因《鲁春秋》而脩中兴之教,绝笔於获麟之一句,所感而作,固所以为终也。冬猎曰狩,盖虞人脩常职,故不书狩者。大野在鲁西,故言「西狩」。得用曰获。○狩,手又反。麟,吕辛反,又力珍反,瑞兽也。解见《诗音》。瑞,常恚反。应,应对之应。中,丁仲反。

[疏] 注「麟者」至「曰获」

○正义曰:《公羊传》曰:「麟者,仁兽也。」何休云:「一角而戴肉,设武备而不为害,所以为仁也。」郑玄《诗笺》云:「麟角之末有肉,示有武而不用。」《释兽》云:「麐,麕身,牛尾,一角。」李巡曰:「麟,瑞应兽名。」孙炎曰:「灵兽也。」京房《易传》曰:「麟,麕身牛尾,狼额马蹄,有五采,腹下黄,高丈二。」《广雅》云:「麒麟,狼头肉角,含仁怀义,音中钟吕,行步中规,折旋中矩,游必择土,翔必有处,不履生蟲,不折生草,不群不旅,不入陷阱,不入罗网,文章斌斌。」《说文》云:「麒,仁兽。从鹿,其声。麟,大牝鹿也。从鹿,粦声。」《公羊传》曰:「麟,有王者则至,无王者则不至」。《孝经·援神契》云:「德至鸟兽,则麒麟臻。」是言麟为圣王之嘉瑞也。此时无明王,麟出无所应也。出而遇获,失其所以归也。夫以灵瑞之物,轗轲若是,圣人见此,能无感乎?所以感者,以圣人之生非其时,道无所施,言无所用,与麟相类,故为感也。仲尼见此获麟,於是伤周道之不兴,感嘉瑞之无应,故因《鲁春秋》文加褒贬而脩中兴之教。若能用此道,则周室中兴,故谓《春秋》为中兴之教也。《春秋》编年之书,不待年终,而绝笔於获麟之一句者,本以所感而作,故所以用此为终也。《释天》云:「冬猎为狩。」周之春,夏之冬,故称狩也。桓四年「公狩于郎」,庄四年「公及齐人狩于禚」,禚郎二者,公亲行,皆书公狩。此狩不书公卿者,盖是虞人贱官,自修常职,公卿不行,故不书狩者名氏。此狩常事,本不合书,书之,为获麟故也。传称「狩于大野」,大野之泽在鲁国之西,故言「西狩」。「得用曰获」,定九年传例也。杜以获麟之义,唯此而已。先儒穿凿,妄生异端。《公羊传》曰:「有以告者,曰:『有麕而角者。』孔子曰:『孰为来哉?孰为来哉?』反袂拭面,涕沾袍,曰:『吾道穷矣。』说《公羊》者云:麟是汉将受命之瑞,周亡天下之异,夫子知其将有六国争彊,秦项交战,然后刘氏乃立。夫子深闵民之离害,故为之陨泣。麟者,太平之符,圣人之类。又云:麟得而死,此亦天告夫子将没之徵也。案:此时去汉二百七十有馀年矣。汉氏起於匹夫,先无王迹,前期三百许岁,天已豫见徵兆,其为灵命,何大远乎?言既不经,事无所据,苟佞时世,妄为虚诞,故杜氏序云:「至於反袂拭面,称吾道穷,亦无取焉。」盖贱其虚诬,鄙其妖妄,故无所取之也。说《左氏》者云:麟生於火,而游於土,中央轩辕,大角之兽。孔子作《春秋》。《春秋》者,礼也,脩火德以致其子,故麟来而为孔子瑞也。奉德侯陈钦说麟,西方毛蟲金精也。孔子作《春秋》,有立言,西方兑为口,故麟来。许慎称刘向、尹更始等皆以为吉凶不并,瑞灾不兼。今麟为周异,不得复为汉瑞,知麟应孔子而至。郑玄以为脩母致子不如立言之说密也。贾逵、服虔、颍容等皆以为孔子自卫反鲁,考正礼乐,脩《春秋》,约以周礼,三年文成致麟,麟感而至,取龙为水物,故以为脩母致子之应。若然,龙为水物,以其育於水耳,麟生於火,岂其产於火乎?孔子之作《春秋》,门徒尽知之矣。丘明亲承圣旨,目见获麟,丘明何以不言?弟子何以不说?子思、孟轲去圣尤近,荀卿著书,尊崇孔德,麟若应孔子而来,著书无容不述,何乃经传群籍了尔不言?以其既妖且妄,故杜悉无所取。

小邾射以句绎来奔。射,小邾大夫。句绎,地名。《春秋》止於获麟,故射不在三叛人之数。自此以下至十六年,皆《鲁史记》之文,弟子欲存孔子卒,故并录以续孔子所脩之经。○射音亦。句,古侯反。绎音亦。

[疏] 注「射小」至「之经」

○正义曰:此文与「邾庶其、黑肱、莒牟夷」文同,知射是小邾大夫,以句绎之地来奔鲁也。其事既同,其罪亦等。传称庶其等为三叛人,不通数此为四叛人者,以《春秋》之经止於获麟。获麟以上褒贬是仲尼之意,此虽文与彼同,而事非孔意,故不数也。若然,鲁史书此旧与彼同,则窃地显名,史先然矣。而昭三十一年传盛论书三叛人名,惩不义也,其善志也。杜言书曰故书,皆是仲尼新意。案此类彼,则彼是旧文。言新意者,仲尼所脩有因有革。因者虽是仲尼因旧,旧合仲尼之心,因而不改,即是新意。所以彼传归功脩者,谓之「善志」,为传所以脩之既定,乃成为善也。故《释例·终篇》杜自问而释之云:「丘明之为传,所以释仲尼《春秋》,仲尼《春秋》皆因旧史策书,义之所在,则时加增损,或仍旧史之无,或改旧史之有,虽因旧文,固是仲尼之书也。丘明所发,固是仲尼之意也。」是其说也。《公羊》、《穀梁》之经皆至获麟而尽。《左氏》之经更有此下事者,自此以下至十六年,皆是鲁史记事之正文也。仲尼所脩,脩此记也。此上仲尼脩记,此下是其本文。弟子欲存孔子卒,故因经之末并录鲁之旧史,以续孔子所脩之经,记仲尼卒之月日,示后人使知之耳。贾逵亦云,此下弟子所记,但不言是鲁之旧史耳。

夏,四月,齐陈恒执其君,寘于舒州。○寘,之豉反。

[疏] 「陈恒执其君」

○正义曰:成十七年晋栾书执晋厉公,亦先执后弑,与此事同。彼不书者,或此告彼不告,且此非孔子所脩,不可以为例也。

庚戌,叔还卒。无传。

五月,庚申,朔,日有食之。无传。陈宗竖出奔楚。无传。○竖,上主反。

宋向魋入于曹以叛。曹,宋邑。○向,舒丈反。魋,徒回反。

莒子狂卒。无传。○狂,其廷反。

六月,宋向魋自曹出奔卫。宋向巢来奔。

齐人弑其君壬于舒州。

[疏] 「齐人弑其君壬」

○正义曰:宣四年传例曰:「凡弑君称君,君无道也;称臣,臣之罪也。」发凡言例,是周公旧典。此鲁史不书陈恒之名,盖依凡例以齐君无道故。

秋,晋赵鞅帅师伐卫。无传。○鞅,於丈反。

八月,辛丑,仲孙何忌卒。

冬,陈宗竖自楚复入于陈,陈人杀之。无传。○复,扶又反。陈辕买出奔楚。无传。

有星孛。无传。不言所在,史失之。○孛,步内反。

饥。无传。

【传】

十四年,春,西狩於大野,叔孙氏之车子鉏商获麟,大野,在高平钜野县东北大泽是也。车子,微者,鉏商,名。○鉏,仕居反。

[疏] 注「大野」至「商名」

○正义曰:巨训大也。由其旁有大泽,故县以钜野为名。其泽在曲阜之西,故称西狩。不书地者,得常不书也。贾逵云:周在西,明夫子道系周。服虔云:「言西者,有意於西,明夫子有立言,立言之位在西方,故著於西也。」按:此泽实在鲁西,旧史因书西耳。仲尼不改旧史,何以得示己意?若其本实东狩,仲尼不得辄改为西,以己意之所示,妄改鲁之狩处,虽则下愚,知其不可。岂有斯人而为斯事?以此立说,何妄之甚!杜以「车子」连文为将车之子,故为微者。鉏商是其名也。《家语》说此事云:「叔孙氏之车士曰子鉏商。」王肃云:车士,将车者也。子,姓。鉏商,名。今传无「士」字。服虔云:「车,车士,微者也。子,姓;鉏商,名。」以子为姓,与杜异。

以为不祥,以赐虞人。时所未尝见,故怪之。虞人,掌山泽之官。

[疏] 「以为」至「虞人」

○正义曰:《家语》云:「子鉏商采薪於大野,获麟焉,折其前左足,载而归。叔孙以为不祥,弃之於郭外。使人告於孔子,孔子曰:『麟也。』然后取之。」王肃云:传曰狩,此曰采薪,时实狩猎,鉏商非狩者,采薪而获麟也。传曰「以赐虞人」,此云「弃之於郭外」,弃之於郭外,所以赐虞人也。然肃意欲成彼《家语》,令与经、传符同,故强为之辞,冀合其说,要其文正乖,不可合也。今传言狩而获麟,非采薪者也。鉏商不是狩者,麟非狩之所获,何以书为狩乎?以赐虞人,虞人当受之矣。弃之郭外,非赐人之辞,不得弃之以为赐人也。《公羊传》曰:「西狩获麟,何以书?记异也。何异尔?非中国之兽也。然则孰狩之?薪采者也。薪采者,则微者也。曷为以狩言之?大之也。曷为大之?为获麟大之也。」则《公羊》之意,当时实无狩者,为大麟而称狩也。《家语》虽出孔家,乃是后世所录,取《公羊》之说节之以成文耳,不可与《左氏》合也。

仲尼观之,曰:「麟也。」然后取之。言鲁史所以得书获麟。

[疏] 注「言鲁」至「获麟」

○正义曰:若举国不识,则无由得书。传说「仲尼观之」,言鲁史所以得书获麟由仲尼辨之故也。服虔云:仲尼名之曰麟,明麟为仲尼至也。然则麟非常见,鲁人所疑,仲尼圣者,所言必信,故鲁从而取之。此则愚民之信圣也。服虔以仲尼名之,即云「为仲尼至」,然则防风之骨、肃慎之矢、季氏之坟羊、楚王之萍实,皆问仲尼而后知,岂为仲尼至也?

小邾射以句绎来奔,曰:「使季路要我,吾无盟矣。」子路信诚,故欲得与相要誓,而不须盟。孔子弟子既续书鲁策以系於经,丘明亦随而传之,终於哀公以卒前事。其异事则皆略而不传,故此经无传者多。○要,於妙反,又一遥反,注同。使子路,子路辞。季康子使冉有谓之曰:「千乘之国,不信其盟,而信子之言,子何辱焉?」对曰:「鲁有事于小邾,不敢问故,死其城下可也。彼不臣而济其言,是义之也。由弗能。」济,成也。○乘,绳证反,年内同。

[疏] 「使子」至「弗能」

○正义曰:季孙之意,以小邾射不信千乘之国,而信子路之言,是其重子路过於一国,子路当以为荣,不宜耻与言约。子路之意,鲁伐小邾,非己能禁,将令己言不信,不可与射约也。又射是窃地叛臣,臣之罪恶者也,而子路与之相要,便是以射为义,耻与不义交好,故辞而不能也。

齐简公之在鲁也,阚止有宠焉。简公,悼公阳生子壬也。阚止,子我也。事在六年。○阚,苦暂反。及即位,使为政。陈成子惮之,骤顾诸朝。成子,陈常。心不安,故数顾之。○惮,大旦反。骤,仕救反。数,所角反。诸御鞅言於公鞅,齐大夫。曰:「陈、阚不可并也,君其择焉。」择用一人。弗听。子我夕,夕视事。陈逆杀人,逢之,陈逆,子行,陈氏宗也。子我逢之。遂执以入。执逆至朝。陈氏方睦,欲谋齐国,故宗族和。使疾而遗之潘沐,备酒肉焉,使诈病,因内潘沐,并得内酒肉。潘,米汁,可以沐头。○遗,唯季反。潘,芳袁反,注皆同。沐音木。汁,之十反。飨守囚者,醉而杀之而逃。子我盟诸陈於陈宗。失陈逆,惧其反为患,故盟之。

[疏] 「盟诸陈於陈宗」

○正义曰:陈宗,陈氏宗主,谓陈成子也。尽集陈氏宗族,就成子家盟也。

初,陈豹欲为子我臣,豹,亦陈氏族。使公孙言已,言已,介达之。○介,音界,媒介也,亦因也。巳有丧而止。既而言之,既,终丧也。曰:「有陈豹者,长而上偻,肩背偻。○长,如字,又丁丈反。偻,力主反。望视,目望阳。事君子必得志。得君子意。欲为子臣,吾惮其为人也,恐多诈。故缓以告。」子我曰:「何害?是其在我也。」使为臣。他日,与之言政,说,遂有宠。谓之曰:「我尽逐陈氏,而立女,若何?」对曰:「我远於陈氏矣。言已疏远。○说音悦。女音汝。远如字,又子万反。且其违者,不过数人,违,不从也。○数,所注反。何尽逐焉?」遂告陈氏。子行曰:「彼得君,弗先,必祸子。」子行舍於公宫。子行逃,而隐於陈氏。今又隐於公宫。夏,五月,壬申,成子兄弟四乘如公。成子之兄弟,昭子庄、简子齿、宣子夷、穆子安、廪丘子意兹、芒子盈、惠子得,凡八人,二人共一乘。○廪,力甚反。芒音亡。

[疏] 注「成子」至「一乘」

○正义曰:案《世本》僖子生昭子庄、简子齿、宣子其夷、穆子安、廪丘子凿兹、芒子盈、惠子得。

子我在幄,幄,帐也。听政之处。○幄,於角反。处,昌虑反。出逆之。遂入,闭门。成子入,反闭门,不纳子我。侍人御之,子我侍人。○御,本亦作「御」,鱼吕反。子行杀侍人。素在内,故得杀人。公与妇人饮酒于檀台,成子迁诸寝。徙公使居正寝。○檀,大丹反。公执戈,将击之。疑其欲作乱。大史子馀曰:「非不利也,将除害也。」言将为公除害。○大音泰。将为,于伪反,下文「逆为余请」、下注「为公」同。成子出舍于库,以公怒故。闻公犹怒,将出,曰:「何所无君?」子行抽剑曰:「需,事之贼也。言需疑则害事。○需音须。谁非陈宗?言陈氏宗族众多。

[疏] 「谁非陈宗」

○正义曰:子行称国内之人谁非陈宗,言陈氏宗族众多,力足成事,何为畏子我欲出奔?

所不杀子者,有如陈宗!」言子若欲出,我必杀子,明如陈宗。

[疏] 「所不」至「陈宗」

○正义曰:子行虑其必出,故以杀子惧之。陈宗,谓陈之先人。此称「有如陈宗」,由定六年孟懿子谓范献子曰「所不以阳虎为中军司马者,有如先君」。彼注云「称先君以徵其言」。此亦然也。服虔云:陈宗,先祖鬼神也。

乃止。子我归,属徒攻闱与大门,闱,宫中小门。大门,公门也。○属,之欲反。闱音韦。

[疏] 注「闱宫」至「门也」

○正义曰:《释宫》云:「宫中之门谓之闱。」孙炎曰:「宫中相通小门也。」成子在公宫内,知大门公门也。讨闱在宫内,必是得入大门乃得至闱。今言攻闱与大门皆不胜者,公宫非止一门,盖从别门而入,兵得至闱,故与大门并攻也。

皆不胜,乃出。陈氏追之,失道於弇中,適丰丘。弇中,狭路。丰丘,陈氏邑。○弇,於检反,又音淹。狭音洽。丰丘人执之以告,杀诸郭关。齐关名。成子将杀大陆子方,子方,子我臣。陈逆请而免之,以公命取车於道。子方取道中行人车。及耏,众知而东之。知其矫命,夺车遂使东。○而彡音而。矫,本又作「桥」,居表反。出雍门,齐城门也。○雍,於用反。陈豹与之车,弗受,曰:「逆为余请,豹与余车,余有私焉。事子我而有私於其雠,何以见鲁、卫之士?」传言陈氏务施。○施,式豉反。东郭贾奔卫。贾,即子方。庚辰,陈恒执公于舒州。公曰:「吾早从鞅之言,不及此。」悔不诛陈氏。

宋桓魋以宠,害於公。恃宠骄盈。公使夫人骤请享焉,而将讨之。夫人,景公母也。数请享饮,欲因请讨之。○数,所角反。未及,魋先谋公,请以鞍易薄。鞍,向魋邑。薄,公邑。欲因易邑,为公享宴而作乱。○鞍音安。公曰:「不可。薄,宗邑也。」宗庙所在。乃益鞍七邑,而请享公焉。伪喜於受赐。以日中为期,家备尽往。甲兵之备。公知之,告皇野曰:「余长魋也。少长育之。皇野,司马子仲。○长,丁丈反,注同。少,诗照反。今将祸余,请即救。」司马子仲曰:「有臣不顺,神之所恶也,而况人乎?敢不承命。不得左师不可,左师,向魋兄向巢也。○恶,乌路反。请以君命召之。」左师每食击锺。闻锺声,公曰:「夫子将食。」既食,又奏。奏乐。公曰:「可矣。」以乘车往,曰:「迹人来告主迹禽兽者。○迹,子亦反。

[疏] 注「主迹禽兽者」

○正义曰:《周礼·地官》「迹人掌邦田之地政。凡田猎者受令焉」。郑玄云:「迹之言迹知禽兽之处也。」

曰:『逢泽有介麇焉。』《地理志》言逢泽在荧阳开封县东北,远,疑非。介,大也。○介音界。麇,九伦反,獐也;本又作「麋」,亡悲反。

[疏] 注「地理」至「大也」

○正义曰:《汉书·地理志》云:「开封县,逢泽在东北,或曰宋之逢泽也。」臣瓒案:「《汲郡古文》梁惠王废逢忌之薮以赐民,今浚仪县有逢忌陂是也。」《土地名》:「宋都雎阳」,计去开封四百馀里,非轻行可到,故杜以「远,疑非」也。盖於宋都之旁别有近地名逢泽也。介,大也,《释诂》文。案:《方言》「畜无耦曰介」。杜云「大」者,逢泽大处,不应唯有一麇,若迹人止告一麇,不应公唤左师俱猎,故以介为大。刘炫以为一麇而规杜氏,非也。

公曰:『虽魋未来,得左师,吾与之田,若何?』皇野称公命。君惮告子。难以游戏烦大臣。○难,乃旦反,下文及注同。野曰:『尝私焉。』尝,试也。君欲速,故以乘车逆子。」与之乘,至,公告之故,拜不能起。司马曰:「君与之言。」使公与要誓。公曰:「所难子者,上有天,下有先君。」言虽诛魋,要不负言,使祸难及子。对曰:「魋之不共,宋之祸也。敢不唯命是听。」司马请瑞焉,瑞,符节,以发兵。

[疏] 注「瑞符节以发兵」

○正义曰:《周礼·典瑞》云:「牙璋以起军旅,以治兵守。」郑众云:「牙璋琢以为牙,牙齿兵象,故以牙璋发兵,若今特以铜虎符发兵也。」彼用牙璋,天子之法,诸侯於其封内亦自以瑞发兵,其物无文以言之。

以命其徒攻桓氏。桓氏,向魋。其父兄故臣曰:「不可。」司马故臣与桓魋无怨者。其新臣曰:「从吾君之命。」遂攻之。子颀骋而告桓司马。子颀,桓魋弟。桓司马即魋也。○颀音祈。骋,敕领反。司马欲入,入攻君。子车止之,车亦魋弟。曰:「不能事君,而又伐国,民不与也,祇取死焉。」向魋遂入于曹以叛。哀八年,宋灭曹以为邑。○祇音支。六月,使左师巢伐之,欲质大夫以入焉。巢不能克魋,恐公怒,欲得国内大夫为质,还入国。○质音致,注及下同。不能。亦入于曹取质。不能得大夫,故入曹,劫曹人子弟而质之,欲以自固。魋曰:「不可。既不能事君,又得罪于民,将若之何?」乃舍之。舍曹子弟。○舍音赦,又音舍,注同。民遂叛之。向魋奔卫。向巢来奔,宋公使止之,曰:「寡人与子有言矣,不可以绝向氏之祀。」辞曰:「臣之罪大,尽灭桓氏可也。若以先臣之故,而使有后,君之惠也。若臣则不可以入矣。」司马牛致其邑与珪焉,而適齐。牛,桓魋弟也。珪,守邑符信。向魋出于卫地,公文氏攻之,公文氏,卫大夫。求夏后氏之璜焉。与之他玉,而奔齐,陈成子使为次卿。司马牛又致其邑焉,而適吴。示不与魋同。○夏,户雅反。璜音黄。吴人恶之而反。赵简子召之,陈成子亦召之,卒於鲁郭门之外,坑氏葬诸丘舆。坑氏,鲁人也。泰山南城县西北有舆城。录其卒葬所在,愍贤者失所。○恶,乌路反。坑,苦庚反,或音冈。舆音余。

甲午,齐陈恒弑其君壬于舒州。壬,简公也。孔丘三日齐,而请伐齐三。公曰:「鲁为齐弱久矣,子之伐之,将若之何?」对曰:「陈恒弑其君,民之不与者半。以鲁之众,加齐之半,可克也。」公曰:「子告季孙。」孔子辞。辞不告。○三日齐,侧皆反;本又作「斋」。伐齐三,如字,又息皆反。退而告人,曰:「吾以从大夫之后也,故不敢不言。」尝为大夫而去,故言后。

[疏] 「孔丘」至「告人」

○正义曰:《论语》录此事与此小异。彼云「沐浴而朝」,此云「齐而请」。彼云「公曰告夫三子」,此云「公曰子告季孙」。礼齐必沐浴,三子,季孙为长。各记其一,故不同耳。彼於「退而告人」之下又云「之三子告」。此无文者,传是史官所录,记其与君言耳。退后别告三子,唯弟子知之。史官不见其告,故传无文也。

初,孟孺子洩将圉马於成。洩,孟懿子之子孟武伯也。圉,畜养也。成,孟氏邑。○洩,息列反。圉,鱼吕反。成宰公孙宿不受,曰:「孟孙为成之病,不圉马焉。」病,谓民贫困。○为,于伪反。孺子怒,袭成。从者不得入,乃反。成有司使,孺子鞭之。恨恚,故鞭成有司之使人。○从者,才用反。使,所吏反,注同。恚,一瑞反。秋,八月,辛丑,孟懿子卒。成人奔丧,弗内。袒免哭于衢。听共,弗许。请听命共使。○内,如字,又音纳。袒音怛。免音问。衢,其俱反。共音恭,注同。惧,不归。不敢归成,为明年成叛传。

 {{ anno.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