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有一年春,筑台于郎。无传。刺奢,且非土功之时。○刺,七赐反。
夏四月,薛伯卒。无传。未同盟。
筑台于薛。无传。薛,鲁地。
六月,齐侯来献戎捷。传例曰:诸侯不相遗俘。捷,获也。献,奉上之辞。齐侯以献捷礼来,故书以示过。○捷,在妾反。遗,唯季反,传同。俘音孚。
○正义曰:捷,胜也。战胜而有获,献其获,故以捷为获也。《释例》曰:“归者,遗也。献者,自下奉上之称。遗者,敌体相与之辞。传曰:‘诸侯不相遗俘。’齐侯、楚人失辞称献,失礼遗俘,故因其来辞,见自卑也,以其大卑,故书以示过。”此经言献捷,传言遗俘,则是献捷,献囚俘也。襄八年邢丘之会,传称“郑伯献捷于会”,又曰“获司马燮,献于邢丘”,是献俘谓之捷也。襄二十五年郑公孙舍之帅师入陈,传称“司空致地,司徒致民”,是不以俘囚归也,亦云“子产献捷于晋”,然则无囚而献其功,空有器物亦称捷也。
秋,筑台于秦。无传,东平范县西北有秦亭。
冬,不雨。无传。不书旱,不为灾,例在僖三年。
三十一年夏六月,齐侯来献戎捷,非礼也。凡诸侯有四夷之功,则献于王,王以警于夷。以警惧夷狄。○警音景。惧,戒惧也。
中国则否。诸侯不相遗俘。虽夷狄俘,犹不以相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