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沓藏书

庄公二十三年

公元前671年

【经】

二十有三年春,公至自齐。无传。

祭叔来聘。无传。《穀梁》以祭叔为祭公来聘鲁。天子内臣不得外交,故不言使,不与其得使聘。○祭,侧界反。为,于伪反。

[疏] 二十三年注「穀梁」至「使聘」。

○正义曰:诸言聘者,皆言某侯使某来聘,此不言使,左氏无传,故取《穀梁》为说。《穀梁传》云:「其不言使,何也?天子之内臣也,不正其外交,故不与使也。」然则言内臣不得外交,必是畿内之国,畿内之国,非为祭耳。传不言为祭公来聘,杜言为祭公来聘者,但祭叔连祭为文,必是祭人。虞叔子虞公之弟,此祭叔或是祭公之弟,故以为为祭公来聘。天子内臣不得外交诸侯,故不言使,不与其得使聘也。鲁受其聘,行其礼,故书「聘」耳。二十五年陈女叔来聘,嘉之,故不名,此无可嘉,亦称叔者,杜意叔为名为字,无以可知,故不明言。

夏,公如齐观社。齐因祭社蒐军实,故公往观之。

[疏] 注「齐因」至「观之」。

○正义曰:《鲁语》说此事云「夫齐弃大公之法而观民於社」,孔晁云「聚民於社,观戎器也」。襄二十四年传称楚子使薳启疆如齐,齐社蒐军实,使客观之。知此亦然,故公往观之。《释例》曰:「凡公出朝聘、奔丧、会葬,皆但书‘如’,不言其事,此《春秋》之常。」然则丧葬常事,故不书;观社,非常,故特书。

公至自齐。无传。

荆人来聘。无传。不书荆子使某来聘,君臣同辞者,盖楚之始通,未成其礼。

[疏] 注「不书」至「其礼」。

○正义曰:《释例》曰:「楚之君臣最多混错,此乃楚之初兴,未闲周之典礼,告命之辞,自生同异。楚武王熊达始居江汉之间,然犹未能自同列国,故称「荆败蔡师」、「荆人来聘」,从其所居之称而总其君臣。」是言楚之始通,未成其礼之意。言君臣同辞者,此云「荆人来聘」,是臣来也。僖二十一年「楚人使宜巾来献捷」,言「使」,则是君也。而经亦书「楚人」,是君臣同辞。

公及齐侯遇于谷。无传。○穀音谷。

萧叔朝公。无传。萧,附庸国。叔,名。就穀朝公,故不言来。凡在外朝,则礼不得具,嘉礼不野合。

[疏] 注「萧附」至「野合」。

○正义曰:无爵而称朝,知是附庸国也。邾仪父贵之,乃书字,此无所贵,知叔为名也。《公羊传》曰:「其言朝公何?公在外也。」文连「遇于穀」,是就穀朝公,穀是齐地,故不言「来」也。定十四年「大蒐于比蒲,邾子来会公」,比蒲,鲁地,故言「来」也。《穀梁传》曰:「朝於庙,正也;於外,非正也。」是言在外行朝,则礼不得具。定十年传称嘉乐不野合,知嘉礼亦不野合。嘉礼谓善礼,非五礼之嘉也,朝於五礼属宾。

秋,丹桓宫楹。桓公庙也。楹,柱也。○楹音盈。

冬十有一月,曹伯射姑卒。无传。未同盟而赴以名。○射,示亦反,又音亦。

十有二月甲寅,公会齐侯盟于扈。无传。扈,郑地,在荥阳卷县西北。○扈音户。卷音权;《字林》,丘权反;韦昭,丘云反;《说文》,丘粉反。

【传】

二十三年夏,公如齐观社,非礼也。曹刿谏曰:「不可。夫礼,所以整民也。故会以训上下之则,制财用之节;朝以正班爵之义,帅长幼之序;征伐以讨其不然。不然,不用命。○长,丁丈反。

[疏] 「夫礼」至「不然」。

○正义曰:夫礼者,所以整理天下之民,民谓甿,庶贵贱者皆是也。诸侯会聚,所谋皆是尊王室,脩臣礼,故会以训上下之则。以诸侯事天子,训在下事其君也。於会必号令诸国,出贡赋多少,即是制财用之节度也。礼使小国朝大国,是朝以正班爵之等义也。爵同则小国在下,是帅长幼之次序也。诸侯之序以爵不以年,此言长幼,谓国大小也。沈氏云:「爵同者,据年之长幼,故云‘帅长幼之序’。」不朝不会,则征讨之,故言「征伐以讨其不然」。

诸侯有王,从王事。王有巡守,省四方。以大习之。大习,会朝之礼。非是,君不举矣。君举必书,书而不法,后嗣何观?」

晋桓、庄之族逼,桓叔、庄伯之子孙强盛,偪迫公室。○偪,彼力反。献公患之。士蒍曰:「去富子,则群公子可谋也已。」士蒍,晋大夫。富子,二族之富强者。○蒍,于萎反。去,起吕反,下同。公曰:「尔试其事。」士蒍与群公子谋,谮富子而去之。以罪状诬之,同族恶其富强,故士蒍得因而间之。用其所亲为谮则似信,离其骨肉则党弱,群公子终所以见灭。○恶,乌路反。间,间厕之间。

秋,丹桓宫之楹。

 {{ anno.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