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沓藏书

襄公七年

【经】

七年,春,郯子来朝。

夏,四月,三卜郊,不从,乃免牲。称牲,既卜日也。卜郊,又非礼也。○郯音谈。

[疏] 「夏四月」至「免牲」。

○正义曰:《周礼·大宰职》云:「祀五帝,前期十日,帅执事而卜日。」然则将祭十日之前,预卜之,盖一旬一卜也。例称启蛰而郊,建寅之月也。此四月三卜,盖三月二卜,四月又一卜也。春分之前,犹是启蛰节内,於法仍可以郊。据传献子之言,三卜在春分之后,则初卜即巳大晚,故三卜而涉於春分也。人心欲其吉,不吉是不从,不从则不郊,故免牲而不杀也。 ○注「称牲」至「礼也」。 ○正义曰:僖三十一年,「夏,四月,四卜郊,不从,乃免牲」,传曰:「礼,不卜常祀,而卜其牲、日。牛卜日曰牲。牲成而卜郊,上怠慢。」此经与彼正同,唯四卜、三卜为异耳。彼言其非,则此亦非也。牛巳称牲,是既卜日矣。牲既成矣,而又卜郊,与僖同讥,故云「又非礼也」。

小邾子来朝。

城费。南遗假事难而城之。○费音秘。难,乃旦反。

[疏] 注「南遗」至「城之」。

○正义曰:此传唯说南遗请城之由,不言时与不时,则知南遗假讬言有事难而请城之。

秋,季孙宿如卫。

八月,螽。无传。为灾故书。

冬,十月,卫侯使孙林父来聘。壬戌,及孙林父盟。楚公子贞帅师围陈。

十有二月,公会晋侯、宋公、陈侯、卫侯、曹伯、莒子、邾子于鄬。谋救陈,陈侯逃归,不成救,故不书救也。鄬,郑地。○鄬,于轨反,《字林》凡吹反.

[疏] 注「谋救」至「郑地」。

○正义曰:楚既围陈,而陈侯亦列於会者,当是围之不密,故陈侯得出会求救也。陈侯逃归,陈遂属楚。诸侯不与楚战,各自罢归,不成为救,故不书救也。

郑伯髡顽如会,未见诸侯,丙戌,卒于鄵。实为子驷所弑,以疟疾赴,故不书弑。称名为书卒,同盟故也。如会,会於鄬也。未见诸侯,未至会所而死。鄵,郑地。不欲再称郑伯,故约文上其名於会上。○鄵,七报反,又采南反,《字林》千消反。弑音试,下同。为书,于伪反。上其,时掌反。

[疏] 注「实为」至「会上」。

○正义曰:鲁之隐、闵,实被弑而书「薨」,讳而不言弑,则亦不以被弑赴诸侯。此郑伯实为子驷所弑,而以疟疾赴於诸侯,亦如隐、闵之类,讳而不言弑。故鲁史不得书弑也。《穀梁传》曰:「礼,诸侯不生名,此其生名何也?卒之名也。卒之名则何?为加之如会之上,见以如会卒也。」是言书名为书卒而称之也。三年盟于鸡泽,五年盟于戚,鲁、郑俱在同盟,故赴以名。法当书名,故进名於上。其名本为下卒,非是生名之也。如会者,会诸侯於鄬,欲往赴其会也。《公羊传》曰:「未见诸侯,其言如会何?致其意也。原其意本欲往会,故书之也。」未见诸侯,言其未至会所而死,非至会而不见也。书「卒于鄵」者,赴以所卒之地,故书之。

陈侯逃归。畏楚,逃晋而归。

【传】

七年,春,郯子来朝,始朝公也。

夏,四月,三卜郊,不从,乃免牲。孟献子曰:「吾乃今而后知有卜筮。夫郊祀后稷,以祈农事也。郊祀后稷以配天。后稷,周始祖,能播殖者。

[疏] 注「郊祀」至「殖者」。

○正义曰:言后稷,周之始祖,能播殖者,辨知后稷是何人,不为能播殖。故祀以祈农事,自谓郊天以祈农耳。案《孝经》云:「孝莫大於严父,严父莫大於配天,则周公其人也。昔者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於明堂,以配上帝。」止云配天而祀之,不言祈农也。《郊特牲》说郊天之义曰:「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此所以配上帝也。郊之祭也,大报本反始也。」宣三年《公羊传》曰:「郊则曷为必祭稷?王者必以其祖配。王者则曷为必以其祖配?自内出者无匹不行,自外至者无主不止。」何休云:「天道闇昧,故推人道以接之。不以文王配者,重本尊始之义也。」据此诸文,则郊祭天者,为物本於天,故祭天以报本。神必须配,故推祖以配天,止报生成之恩,非求未来之福。此传专言郊祀社稷主为祈农事者,斯有旨矣。祭祀者,为报巳往,非求将来之福也。但祭为明神所享,神以将来致福。将来而获多福,乃由祭以得之。《礼器》称君子曰「祭祀不祈」,祭者意虽不祈,其实福以祭降。以祭获福,即祈之义也。宗庙之祭,缘生事死,尽其孝顺之心,非求耕稼之利。少牢馈食者,大夫之祭礼也。其祭之末,尸嘏主人,使女受福于天,宜稼于田。彼岂为田而祭哉!神以宜田福之耳。郊天之义亦由是也。神以人为主,人以穀为命。人以精意事天,天以宜稼祐人,以此谓之祈农,本意非祈农也。《诗·噫嘻序》曰:「春夏祈穀于上帝。」《礼》孟春之月《月令》曰:「是月也,天子乃以元日祈穀于上帝。」即是郊天之祭也。其下即云:「乃择元辰,天子亲载耒耜,躬耕帝籍。」是郊而后耕也。献子此言,正与《礼》合。《孝经》止言尊严其父祖,述孝子之志本意,不说郊天之祭,无由得有祈穀之言。何休《膏育》,执彼难此,追而想之,亦可以叹息也。

是故启蛰而郊,郊而后耕。今既耕而卜郊,宜其不从也。启蛰,夏正建寅之月。耕谓春分。○蛰,直立反。夏,户雅反。

[疏] 注「启蛰」至「春分」。

○正义曰:《释例》曰:「历法,正月节立春,启蛰为中气。二月节雨水,春分为中气。」是启蛰为夏正建寅之月中气也。《月令》祈穀之后,即择日而耕。初耕亦在正月。传言「既耕而卜郊,宜其不从」,是此卜之时,巳涉春分之节。时过不复可郊,故言「耕谓春分」,指释献子言耕,是春分之节,不谓春分始可耕也。《释例》又曰:「僖公、襄公夏四月卜郊,但讥其非所宜卜,不讥其四月不可郊也。孟献子曰『启蛰而郊,郊而后耕』,耕谓春分也,言得启蛰,即当卜郊,不得过春分也。」是言此卜在春分之后,故献子讥之。据传,献子此言郊天之礼,必用周之三月。而《杂记》云:「孟献子曰:『正月日至,可以有事於上帝。七月日至,可以有事於祖。』七月而禘,献子为之也。」此与《礼记》俱称献子,二文不同,必有一谬。《礼记》后人所录,《左传》当得其真。若七月而禘,献子为之,则当献子之时,应有七月禘者。烝、尝过则书,禘过亦宜书。何以献子之时,不书七月禘也?足知《礼记》之言,非献子矣。

南遗为费宰。费,季氏邑。叔仲昭伯为隧正,隧正,主役徒。昭伯,叔仲惠伯之孙。○隧音遂。

[疏] 注「隧正」至「役徒」。

○正义曰:九年注云:「隧正,官名,五县为隧。」则隧正当《周礼》之遂人也,掌诸遂之政令,徒役出诸遂之民,故为主役徒者。

欲善季氏,而求媚於南遗。谓遗:「请城费,使遗请城。吾多与而役。」故季氏城费。传言禄去公室,季氏所以强。

小邾穆公来朝,亦始朝公也。亦郯子也。

秋,季武子如卫,报子叔之聘,且辞缓报,「非贰也」。子叔聘在元年。言国家多难,故不时报。○难,乃旦反。

冬,十月,晋韩献子告老。公族穆子有废疾,穆子,韩厥长子,成十八年为公族大夫。○长,丁丈反,下「师长」同。将立之。代厥为卿。辞曰:「《诗》曰:『岂不夙夜,谓行多露。』《诗》言虽欲早夜而行,惧多露之濡己。义取非礼不可妄行。

[疏] 「诗曰」至「多露」。

○正义曰:《诗·国风·召南·行露》之首章也。言人行者,岂不欲早夜而行乎?谓早夜而行,则多露濡己。义取非礼不可以妄行。穆子引之,言非其才,不可以妄居官位。

又曰:『弗躬弗亲,庶民弗信。』《诗·小雅》。言讥在位者,不躬亲政事,则庶民不奉信其命。言已有疾,不能躬亲政事。

[疏] 「弗躬」至「弗信」。

○正义曰:此《诗·小雅·节南山》之篇。《诗》注云:「言王之政不躬而亲之,则恩泽不信於众民矣。」

无忌不才,让其可乎?请立起也。无忌,穆子名。起,无忌弟宣子也。与田苏游,而曰好仁。田苏,晋贤人。苏言起好仁。○好,呼报反,注及下同。《诗》曰:『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靖,安也。介,助也。景,大也。《诗·小雅》。言君子当思不出其位,求正直之人,与之并立。如是,则神明顺之,致大福也。○共音恭,下注同。介音界,下及注同。

[疏] 注「介,助也。景,大也」。

○正义曰:定本介、景皆为大也。

恤民为德,靖共其位,所以恤民。

[疏] 注「靖共」至「恤民」。

○正义曰:天生烝民,立君以牧之。君不独治,为臣以佐之。君之与臣,皆为恤民而设之也。能安靖共敬,在其职位,是其所以忧民也。

正直为正,正已心。正曲为直,正人曲。参和为仁。德、正、直三者备,乃为仁。○参,七南反,或音三。如是,则神听之,介福降之,立之,不亦可乎?」言起有此三德,故可立。

[疏] 「诗曰」至「可乎」。

○正义曰:《诗·小雅·小明》之篇,言人能安靖共敬,以居尔之职位,爱好正直之人,与之共处於朝,则神明听顺之,当助女以大福也。既引《诗》文,又述其意,能忧念下民,是为德也;正直己心是为正也;能以己正正人之曲,是为直也。此德也、正也、直也三者和备,是为仁也。人能如是,则神明听顺之,大福降与之。田苏是知人者也。田苏言起好仁,起必备有此行,立之不亦可乎?

庚戌,使宣子朝,遂老。韩厥致仕。晋侯谓韩无忌仁,使掌公族大夫。为之师长。

[疏] 注「为之师长」。

○正义曰:无忌先为公族大夫,今言「使掌」,是与诸公族大夫为师长也。

卫孙文子来聘,且拜武子之言,缓报非贰之言。而寻孙桓子之盟,盟在成三年。公登亦登。礼,登阶,臣后君一等。○后,胡豆反,下文「不后寡君」同。

[疏] 注「礼登」至「一等」。

○正义曰:《聘礼》:「公迎宾于大门内,及庙门,公揖入,立于中庭,纳宾。宾入,三揖,至于阶,三让,公升二等。」郑玄云:「先宾升二等,亦欲君行一,臣行二。」言君先升二等,然后臣始升一等。是礼,登阶,臣当后君一等。

叔孙穆子相,趋进曰:「诸侯之会,寡君未尝后卫君。敌体并登。○相,息亮反,下「驷相」同。「尝后」如字,徐胡豆反。今吾子不后寡君,寡君未知所过。吾子其少安!」安,徐也。孙子无辞,亦无悛容。悛,改也。○悛,七全反。穆叔曰:「孙子必亡!为臣而君,过而不悛,亡之本也。《诗》曰:『退食自公,委蛇委蛇。』委蛇,顺貌。《诗·召南》。言人臣自公门入私门,无不顺礼。○委,於危反。蛇,以支反,下同。召,上照反。谓从者也。从,顺也。衡而委蛇,必折。」衡,横也。横不顺道,必毁折。为十四年林父逐君起本。

[疏] 「诗曰」至「必折」。

○正义曰:《诗·国风·召南·羔羊》之篇。言大夫贤者,退朝而食,从公门入私门,委蛇委蛇然。委蛇,顺从之貌,《诗》之此意,谓顺者也。今孙子为臣,而君自处,是横不顺道。以横道而为委蛇,其人必将毁折,不得终其职位。

楚子囊围陈,会于鄬以救之。晋会诸侯。

郑僖公之为大子也,於成之十六年,鲁成公。

[疏] 注「鲁成公」。

○正义曰:杜必言鲁成公者,欲明非郑成公也。知非者,以郑成公成七年即位,至襄二年卒,唯十四年,无十六年故也。

与子罕適晋,不礼焉。又与子丰適楚,亦不礼焉。子丰,穆公子。及其元年,朝于晋,郑僖元年,鲁襄三年。子丰欲愬诸晋而废之。子罕止之。及将会于鄬,子驷相,又不礼焉。侍者谏,不听。又谏,杀之。及鄵,子驷使贼夜弑僖公,而以疟疾赴于诸侯。传言经所以不书弑。简公生五年,奉而立之。僖公子。

陈人患楚,楚围陈故。庆虎、庆寅谓楚人曰:「吾使公子黄往,而执之。」二庆,陈执政大夫。公子黄,哀公弟。

[疏] 「使公子黄往」。

○正义曰:於时楚师围陈,使公子黄往入楚军也。

楚人从之。为执黄。○为,而伪反。二庆使告陈侯于会,鄬之会。曰:「楚人执公子黄矣!君若不来,群臣不忍社稷宗庙,惧有二图。」背君属楚。○背音佩。陈侯逃归。鄬会,所以不书救。

 {{ anno.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