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春,陈侯之弟招杀陈世子偃师。以首恶从杀例,故称弟,又称世子。○招,常遥反。
○正义曰:招与公子过共杀偃师,而立公子留。及楚杀徵师,留出奔郑,招乃归罪於过,而使陈人杀之。及楚师来讨,又推过为首,得免重责,不死,而放之於越,是以招为从罪也。若其从招之诈,如楚之意,则宜书过杀偃师。由是仲尼知其实状,以招为首。传言:「书曰『陈侯之弟招,杀陈世子偃师』,罪在招也。」是仲尼新意,以招为首恶也。从杀例者,从两下相杀之例也。《释例》曰:「大臣相杀,死者无罪,则两称名氏,以示杀者之罪,王札子杀召伯、毛伯,是也。若死者有罪,则不称杀者名氏,晋杀其大夫阳处父,是也。」然则世子虽是副主,犹是人臣,从此人臣相杀之例,故称「弟」,以见杀者之罪也。又称「世子」,以见世子亦人臣也。郑段去「弟」陈招不去「弟」者,《释例》云:「陈招杀兄之子」,「然不推刃於其兄,故以首恶称弟称名,从两下相杀也」。是言招罪轻於害兄,故存弟也。
夏,四月,辛丑,陈侯溺卒。襄二十七年「大夫盟于宋」。○溺,乃历反。
○正义曰:溺以襄五年即位,尔来陈常从楚,唯有襄二十七年大夫与鲁同盟于宋。刘炫云:「往年卫侯恶卒,杜云『元年大夫盟于虢』。此不数虢。」以杜为上下自相反。今知不然者,以盟于宋,经有明文,故指之。虢盟文不见经,故不数也。其卫侯恶更无盟处,唯有虢盟,故数之。刘不寻杜意,而规其过,非也。
叔弓如晋。
楚人执陈行人干徵师,杀之。称行人,明非行人罪。○干,古丹反。
陈公子留出奔郑。留为招所立,未成君而出奔。
秋,蒐于红。革车千乘,不言大者,经文阙也。红,鲁地。沛国萧县西有红亭。远疑。○蒐,所求反。红,户东反。乘,绳证反。沛音贝。
○正义曰:传称「革车千乘」,是大蒐也。十二年「大蒐于比蒲」,三十二年「大蒐于昌间」,定十三年、十四年「大蒐于比蒲」,皆云「大蒐」。此不云「大」,知经阙文也。《释例》云:「红之蒐,传言『革车千乘』,所以示大蒐也。而经不书『大』,诸事同而文异。传不曲言经义者,直是时史之阙略,仲尼略而从之。《春秋》不可错综经文,此之类也。刘、贾、颖云:『蒐于红』不言『大』者,言公大失权在三家也。十一年『蒐于比蒲』,经书『大蒐』,复云书大者,言大众尽在三家。随文造意,以非例为例,不复知其自违也。」
陈人杀其大夫公子过。与招共杀偃师,书名,罪之。○过,古禾反。
大雩。无传。不旱而秋雩,过也。
冬,十月,壬午,楚师灭陈。不称将帅,不以告。壬午,月十八日。○将,子匠反。
执陈公子招,放之于越。无传。复称公子,兄已卒。○复,扶又反。
杀陈孔奂。无传。招之党,楚杀之。○奂,呼乱反。
○正义曰:孔奂之为招党,传无其文。正以杀称名氏,是有罪之文,知其是招党也。文七年「宋人杀其大夫」,传曰:「不称名,众也,且言非其罪也。」无罪不称名,知称名为有罪矣。若使孔奂无罪,仲尼必当变文。但此非常例,先无定制,不知其将何所称也。执招杀奂,皆是楚人为之,承上「楚师灭陈」之下,是楚可知,不复每文书楚。杜以注文隔,故言「楚杀」以明之。不言「杀陈大夫」者,杀他国之臣,例不书爵。宣十一年「楚人杀陈夏徵舒」,是其类也。此执招杀奂,皆「灭陈」乃为之,故依次而书,书在「灭陈」之下。
葬陈哀公。嬖人袁克葬之。鲁注会,故书。○嬖,必计反。
○正义曰:贾、服以「葬哀公」之文,在「杀孔奂」之下,以为楚葬哀公,故杜辩之「袁克葬之」。案传「克欲杀马毁玉,楚人将欲杀克」,不得为楚葬之。若是楚葬,宜云「楚人葬陈哀公」,当如「齐侯葬纪伯姬」,不得直言「葬」也。且诸言葬某公者,皆是鲁往会葬之文,大夫不得书名,言其所为之事而已,故云「鲁往会,故书」也。案传袁克之葬,乃是私窃葬之。而鲁得会者,诸侯之卒,告卒不告葬。但葬有常期,知卒即往会之,未必得以礼从赴也。
八年,春,石言于晋魏榆。魏榆,晋地。○魏榆,服云:「魏,邑也。榆,州里名。」
○正义曰:服虔云:「魏,邑。榆,州里名。」襄二十三年叔孙豹「次于雍榆」。雍榆,地名,知魏榆亦地名也。
晋侯问於师旷曰:「石何故言?」对曰:「石不能言,或冯焉。谓有精神冯依石而言。○冯,皮冰反,注同。
不然,民听滥也。滥,失也。○滥,力暂反,下注同。
○正义曰:或民听滥失实,无言而妄称有言也。
抑臣又闻之抑,疑辞。
曰:『作事不时,怨讟动于民,则有非言之物而言。』今宫室崇侈,民力彫尽,彫,伤也。○讟,徒木反。侈,昌氏反,又尺氏反。
怨讟并作,莫保其性。性,命也,民不敢自保其性命。
石言,不亦宜乎!」於是晋侯方筑虒祈之宫。虒祁,地名,在绛西四十里,临汾水。○虒音斯,本又作<IMG src="pic/C115.bmp">,同。祁,巨之反,又音臣之反。汾,扶云反。
叔向曰:「子野之言,君子哉!子野,师旷字。
君子之言,信而有徵,故怨远於其身。怨咎远其身也。○远,于万反,注同。咎,其九反,下文同。
小人之言,僣而无徵,故怨咎及之。《诗》曰:『哀哉不能言,匪舌是出,唯躬是瘁。《诗·小雅》也。不能言,谓不知言理。以僣言见退者,其言非不从舌出,以僣而无信,自取瘁病,故哀之。○僣,子念反,注同,不信也。出,如字,又尺遂反。瘁,在醉反。
哿矣能言,巧言如流,俾躬处休。』其是之谓乎!哿嘉也。巧言如流谓非正言而顺叙,以听言见答者。言其可嘉,以信而有徵,自取安逸。师旷此言,缘问流转,终归于谏,故以比巧言如流也。当叔向时,《诗》义如此,故与今说《诗》者小异。○哿,古可反,《毛诗传》云可也。俾,必耳反,本又作卑。休,许虬反,美也。
○正义曰:《小雅·雨无正》之篇也。可哀愍哉,彼不能言之人。其所言者,非不从舌是出,但其言僣而无徵,惟於巳身是病。以不能言而自病其身,是可哀也。可嘉美矣,彼能言者,巧为言语如水之转流,然其言「信而有徵」,自使其身处休美之地。以言能而自处其美地,故可嘉也。此能言处休者,其是子野之谓乎。 ○注「哿嘉」至「小异」。 ○正义曰:《诗毛传》云:「哿,可也。」哿无正训,以其字从加从可,故各以意训耳。此诗上文云:「听言则答,谮言则退」,然后次此「哀哉」,故杜以「哀哉不能言」覆上「僣言见退」,谓言而不见信,被黜退者也。「哿矣能言」覆上「听言则答」,谓言可听用见应答者也。以其言可嘉善,「信而有徵」,故「自取安逸」,处休美也。师旷因公之问,其言流转,终归于谏。其言实巧,故以比「巧言如流」也。据今毛郑解《诗》「哀哉不能言」者,贤人不能言也,不能以其正道曲从君心,故身见困病。「哿矣能言」,乃指时世。所谓「能言」者,巧言从俗,如转流矣。阿谀顺旨,不依正法,得使身居休美。与此所引意异。故言「当叔向时,《诗》义如此,与今说《诗》者小异」。隐元年注云:「诗人之作,各以情言。君子论之,不以文害意。故《春秋传》引《诗》,不皆与今说《诗》者同,他皆放此。」然则引《诗》断章取义,得异於本,而云「叔向时《诗》义如此」者,但叔向此言在孔子删《诗》之前,与删《诗》之后,其义或异,故云「叔向时《诗》义如此」。隐元年论《诗》者君子之言,君子即丘明也。其言则删《诗》之后,乃与《诗》说不同,故云引《诗》断章。此杜大略而言。其实未脩之前,有引《诗》亦有断章者。
是宫也成,诸侯必叛,君必有咎,夫子知之矣。」为十年晋侯彪卒传。
陈哀公元妃郑姬生悼大子偃师,元妃,嫡夫人也。
二妃生公子留,下妃生公子胜。二妃嬖,留有宠,属诸徒招与公子过。招及过皆哀公弟也。
哀公有废疾。○废,甫肺反。
三月,甲申,公子招、公子过杀悼大子偃师,而立公子留。
夏,四月,辛亥,哀公缢。忧恚自杀。经书辛丑,从赴。○谥,一豉反。恚,一睡反。
○正义曰:经云辛丑,传言辛亥,经、传异者,多是传实经虚,故言从赴。《长历》四月戊戌朔,四日辛丑,十四日辛亥。一月之内,有此二日,故不云日误。
干徵师赴于楚,干徵师,陈大夫。
且糕有立君。公子胜愬之于楚,以招、过杀偃师告愬也。
楚人执而杀之。杀于徵师。
公子留奔郑。书曰:「陈侯之弟招杀陈世子偃师」,罪在招也。「楚人执陈行人干徵师杀之」,罪不在行人也。疑为招赴楚,当同罪,故重发之。○为,于伪反,下「为子良立宰」、「为之立宰」同。重,直用反。
○正义曰:襄十一年「楚人执郑行人良霄」,传称「书曰行人,言使人也」。此复发传,故言「重发之」也。《释例》曰:「行人有六,而发传有三者,因良霄以显其称行人,因干徵师以示其非罪,因鲁叔孙婼以同外内大夫,则馀三人皆随例而为义也。」
叔弓如晋,贺虒祁也。贺宫成。
游吉相郑伯以如晋,亦贺虒祁也。史赵见子大叔曰:「甚哉,其相蒙也!蒙,欺也。○相,息亮反,下「而相吾室」同。
可吊也,而又贺之?」子大叔曰:「若何吊也?其非唯我贺,将天下实贺。」言诸侯畏晋,非独郑。○若何吊也,本或作若何吊也。
秋,大蒐于红,自根牟至于商、卫,革车千乘。大蒐,数军实,简车马也。根牟,鲁东界。琅邪阳都县有牟乡。商,宋地。鲁西竟接宋、卫也。言千乘,明大蒐,且见鲁众之大数也。○乘,绳证反,注同。数,色主反。竟音境。见,贤遍反。
七月,甲戌,齐子尾卒,子旗欲治其室。子旗,栾施也。欲并治子尾之家政。
丁丑,杀梁婴。梁婴,子尾家宰。
八月,庚戌,逐子成、子工、子车,三子,齐大夫,子尾之属。子成,顷公子固也。子工,成之弟铸也。子车,顷公之孙捷也。○顷音倾,下文并同。铸,之树反。捷,在接反。
皆来奔,不书,非卿。
而立子良氏之宰。子良,子尾之子高彊也。子旗为子良立宰。
其臣曰:「孺子长矣,孺子谓子良。○孺,而树反,本亦作孺。长,丁丈反。
而相吾室,欲兼我也。」兼,并也。
授甲,将攻之。陈桓子善於子尾,亦授甲,将助之。或告子旗,子旗不信,则数人告。将往,又数人告於道,遂如陈氏。桓子将出矣,闻之而还,闻子旗至。○数,色主反,下同。
○正义曰:将往子良之家也,又数人告,不复敢向子良之家,遂如陈氏。服虔云:「将往者,欲往到陈氏问助子良攻我意」,谬甚也。
游服而逆之,去戎备,著常游戏之服。○去,起吕反。著,张略反。
请命。问桓子所至。
对曰:「闻彊氏授甲将攻子,子闻诸?」曰:「弗闻。」「子盍亦授甲?无宇请从。」无宇,桓子名。○盍,胡腊反,下同。从,才用反。
子旗曰:「子胡然?彼孺子也,吾诲之,犹惧其不济,吾又宠秩之。谓为之立宰。
其若先人何?子盍谓之?谓之使无攻我。
《周书》曰:『惠不惠,茂不茂。』《周书·康诰》也。言当施惠於不惠者,劝勉於不勉者,茂,勉也。
康叔所以服弘大也。」服,行也。
桓子稽颡曰:「顷、灵福子,顷公、灵公,乐氏所事之君。○稽音启。颡,素党反。
○正义曰:周公戒康叔,当施惠於不肯施惠者,劝勉其不能勉力者。今子良不能勉力为善,欲令桓子劝勉之,故引此书也。「茂,勉也」,《释诂》文。○「顷」。 ○正义曰:谥法:「祗动追惧曰顷。」
吾犹有望。」望子旗惠及己。
遂和之如初。和栾、高二家。
陈公子招归罪於公子过而杀之。言招所以不死而得放。
九月,楚公子弃疾帅师奉孙吴围陈,孙吴,悼大子偃师之子惠公。
宋戴恶会之。戴恶,宋大夫。
冬,十一月,壬午,灭陈。壬午,十月十八日。传言十一月,误。
○正义曰:杜以《长历》校之,十月乙丑朔,十八日得壬午也。十一月无壬午。经书十月,历与经合,知传言十一月者,误也。
舆嬖袁克,杀马毁玉以葬。舆,众也。袁克,嬖人之贵者,欲以非礼厚葬哀公。
○正义曰:就众嬖之内,特举袁克之名,知克是嬖人之贵者也。葬无杀马毁玉之法,知欲以非礼厚葬哀公也。服虔云:「一曰:马,陈侯所乘马。玉,陈侯所佩玉。故杀马毁玉,不欲使楚得之。」事亦有似。知不然者,楚既灭陈,则为已有,克不能私藏马玉欲残毁之,故不从。
楚人将杀之,请寘之。置马、玉。○寘,之豉反。
既又请私,私尽君臣恩。
私於幄,加绖於颡而逃。幄,帐也。逃,不欲为楚臣。○幄,於角反。绖,直结反。
使穿封戌为陈公,戌,楚大夫。灭陈为县,使戌为县公。○穿音川。戍音恤。
曰:「城麇之役,不谄。成麇役在襄二十六年。戍与灵王争皇颉。○麇,九伦反,注同。谄,敕检反。颉,户结反。
侍饮酒於王。王曰:「城麇之役,女知寡人之及此,女其辟寡人乎?」及此,谓为王。○女音汝,下同。
对曰:「若知君之及此,臣必致死礼,以息楚国。」息,宁静也。
晋侯问於史赵曰:「陈其遂亡乎?」对曰:「未也。」公曰:「何故?」对曰:「陈,颛顼之族也。陈祖舜,舜出颛顼。○颛音专。顼,许玉反。
岁在鹑火,是以卒灭,陈将如之。颛顼氏以岁在鹑火而灭,火盛而水灭。○鹑,巿春反。
○正义曰:致死礼者,欲为郏敖致死杀灵王也。穿封戌既臣事灵王,而为此悖言,追恨不杀君者,以明在君为君之义,见巳忠直。若如今日有人欲谋灵王,巳必致死杀之,此对是谄,非悖也。 ○注「颛顼」至「水灭」。 ○正义曰:颛顼崩年,岁星在鹑火之次,於时犹有书专言之,故史赵得而知也。岁星,天之贵神,所在必昌。鹑火得岁而火益盛,火盛而水灭。颛顼水德,故以此年终也。陈是颛顼之族,故知灭将如之,亦当岁在鹑火,陈乃灭也。史赵别有以知,假此而为言耳。不可一准此言,以验国之兴灭。
今在析木之津,犹将复由。箕、斗之间有天汉,故谓之析木之津。由,用也。○析,星历反。复,扶又反,一音服。
○正义曰:析木之津,於十二次为位在寅也。《释天》云:「析木之津,箕斗之间汉津也。」孙炎曰:「析别水木以箕、斗之间,是天汉之津也。」刘炫谓是天汉,即天河也。天河在箕、斗二星之间,箕在东方木位,斗在北方水位。分析水、木,以箕星为隔。隔河须津梁以渡,故谓此次为析木之津也。不言析水而言析木者,此次自南而尽北,故依此次而名析木也。襄三十年传称「岁星在娵訾之口,其明年乃及降娄」。岁星岁行一次,降娄距此九年,故此年岁在析木之津也。「由,用」,《释诂》文。言将用是而更兴。
且陈氏得政于齐,而后陈卒亡。物莫能两盛。
自幕至于瞽瞍,无违命。幕,舜之先。瞽瞍,舜父。从幕至瞽瞍间,无违天命废绝者。○幕音莫。瞽音古。瞍,素口反。
○正义曰:《鲁语》云:「幕,能师颛顼者也,有虞氏报焉。」孔晁云:幕能修道,功不及祖,德不及宗,故每於岁之大烝而祭焉,谓之报。言虞舜祭幕,明幕是舜先,不知去舜远近也。《帝系》云:「颛顼生穷蝉,穷蝉生敬康,敬康生句芒,句芒生蟜牛,蟜牛生瞽瞍。」亦不知幕於蟜牛以前是谁名字之异也。「从幕至瞽叟,无违天命废绝」,言其不绝世,继嗣相传,以至舜也。观传此文,瞽叟以前,似有国土。而《尚书·序》云:「虞舜侧微」,孔安国云:「为庶人,故微贱。」经云「有鳏在下,曰虞舜」,明是下贱矣。盖至瞽叟,始失国耳。此久远之事,不可知也。
舜重之以明德,寘德於遂,遂,舜后,盖殷之兴,存舜之后而封遂,言舜德乃至於遂。○重,直用反。
○正义曰:三年传云:「箕伯、直柄、虞遂、伯戏」,则遂在直柄之后,故云盖殷兴,存舜之后而封之也。言舜有明圣之德,其德流及於遂,故言「寘德於遂」。寘,置也,置此德於遂身,令使遂有德也。
遂世守之。及胡公不淫,故周赐之姓,使祀虞帝。胡公满,遂之后也,事周武王,赐姓曰妫,封诸陈,绍舜后。○妫,九危反。
○正义曰:胡公封陈之由,襄二十五年传巳具之矣。《世本》:「舜姓姚氏。」哀元年传称:夏后少康奔虞,虞思妻之以二姚。虞思,犹姓姚也。至胡公,周乃赐姓为妫耳。因昔虞舜居妫水,故周赐以妫为姓也。《陈世家》言「舜居妫汭,其后因姓妫氏」,谓胡公之前巳姓妫矣,是马迁之妄也。
臣闻盛德必百世祀,虞之世数未也。继守将在齐,其兆既存矣。」言陈氏兴盛於齐,形兆巳见。○见,贤遍反。
○正义曰:陈氏世世益贤,而位渐高,有恩德而得民意,其有国之徵兆既存在矣,言可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