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沓藏书

成公九年

【经】

九年,春,王正月,杞伯来逆叔姬之丧以归。

公会晋侯、齐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莒子、杞伯,同盟于蒲。蒲,卫地,在长垣县西南。公至自会。无传。

二月,伯姬归於宋。宋不使卿逆,非礼。

夏,季孙行父如宋致女。女嫁三月,又使大夫随加聘问,谓之致女。所以致成妇礼,笃昏姻之好。○好,呼报反。

[疏] 注「女嫁」至「之好」。

○正义曰:桓三年九月,夫人姜氏至自齐,冬,齐侯使其弟年来聘,传曰:「齐仲年来聘,致夫人也。」此二月伯姬归于宋,夏,季孙行父如宋致女,二者其间并近三月。《礼》:妇入三月庙见。知致女必以三月,盖庙见之后,妇礼既成,使大夫聘问,谓之致女。其成妇之礼,存谦敬,序殷勤,所以笃昏姻之好也。仲年、行父俱是致女,而彼言「聘」者,在鲁而出,则曰「致女」,在他国而来,则但言「聘」,外内之异文也。以彼言「聘」,而实是致女,故二注皆言「使大夫随加聘问」,为此也。

晋人来媵。媵伯姬也。

秋,七月,丙子,齐侯无野卒。无传。五同盟。丙子,六月一日。书七月,从赴。

[疏] 注「五同盟」。

○正义曰:无野以宣十年即位,此二年及国佐盟于袁娄,又盟于蜀,五年于蟲牢,七年于马陵,此年于蒲,皆鲁、齐俱在,是五同盟也。

晋人执郑伯。郑伯既受盟于蒲,又受楚赂会於邓,故晋执之。称人者,晋以无道於民告诸侯。例在十五年。晋栾书帅师伐郑。

冬,十有一月,葬齐顷公。无传。○顷音倾。

楚公子婴齐帅师伐莒。庚申,莒溃。民逃其上曰溃。楚人入郓。郓,莒别邑也。楚偏师入郓,故称人。

秦人、白狄伐晋。

郑人围许。城中城。鲁邑也。在东海厚丘县西南。此闰月城,在十一月之后,十二月之前,故传曰「书时」。

[疏] 注「鲁邑」至「书时」。

○正义曰:《长历》推此年闰十一月,传「城中城」文在「十二月」上,而云「书时」也,即是闰月城之。闰月半后即是十二月节,故水昏巳正而城之,是得时也。

【传】

九年,春,杞桓公来逆叔姬之丧,请之也。叔姬巳绝於杞,鲁复强请杞,使还取葬。○复,扶又反,下同。强,其丈反。杞叔姬卒,为杞故也。还为杞妇,故卒称杞。○为,于伪反,下注「为鲁」、下文「为归汶阳」同。逆叔姬,为我也。既弃而复逆其丧,明为鲁故。○「逆叔姬」绝句。「为我也」本或无「为」字。

为归汶阳之田故,诸侯贰於晋。归田在前年。晋人惧,会於蒲,以寻马陵之盟。马陵在七年。季文子谓范文子曰:「德则不竞,寻盟何为?」竞,强也。范文子曰:「勤以抚之,宽以待之,坚疆以御之,明神以要之,柔服而伐贰,德之次也。」是行也,将始会吴,吴人不至。为十五年会锺离传。○御,鱼吕反。要,一遥反。

二月,伯姬归于宋。为致女复命起。

楚人以重赂求郑,郑伯会楚公子成于邓。为晋人执郑伯传。

夏,季文子如宋致女,复命,公享之。赋《韩奕》之五章。《韩奕》,《诗·大雅》篇名。其五章言蹶父嫁女於韩侯,为女相所居,莫如韩乐。文子喻鲁侯有蹶父之德,宋公如韩侯,宋土如韩乐。○蹶,九卫反。为,于伪反。相,息亮反。乐音洛,下同。穆姜出于房,再拜,曰:「大夫勤辱,不忘先君以及嗣君,施及未亡人,穆姜,伯姬母,闻文子言宋乐,喜而出谢其行劳。妇人夫死,自称未亡人。○施,以豉反。先君犹有望也。言先君亦望文子之若此。敢拜大夫之重勤。」又赋《绿衣》之卒章而入。《绿衣》,《诗·邶风》也。取其「我思古人,实获我心」,喻文子言得已意。○重,直勇反,又直用反。绿,如字;本又作褖,吐乱反,注同。邶音邶,又作昔阝。

晋人来媵,礼也。同姓故。

秋,郑伯如晋。晋人讨其贰於楚也,执诸铜鞮。铜鞮,晋别县,在上党。○鞮,丁兮反。栾书伐郑,郑人使伯蠲行成,晋人杀之,非礼也。兵交,使在其间可也。明杀行人例。○蠲,古玄反,又音圭。使在,所吏反。楚子重侵陈以救郑。陈与晋故。晋侯观于军府,见锺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南冠,楚冠。絷,拘执。○絷,中立反。拘,九于反。

[疏] 注「南冠楚冠」。

○正义曰:应劭《汉官仪》云:「法冠一曰柱后冠。《左传》『南冠而絷』,则楚冠也。秦灭楚,以其冠赐近臣,御史服之,即今解豸冠也。古有解豸兽,触不直者,故执宪以其角形为冠,令触人也。」

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使税之,郑献锺仪在七年。税,解也。○税,吐活反;徐始锐反,注同。召而吊之。再拜稽首。问其族,对曰:「泠人也。」泠人,乐官。○泠,力丁反,依字作伶。

[疏] 注「泠人乐官」。

○正义曰:《诗·简兮序》云:「卫之贤者仕於泠官。」郑玄云:「泠官,乐官也。泠氏世掌乐官而善焉,故后世多号乐官为泠官。」《吕氏春秋》称黄帝使泠伦自大夏之西,昆仑之阴,取竹,断两节而吹之,以为黄锺之宫。昭三十一年传,景王铸无射,泠州鸠其之。是泠氏世掌乐官也。《周语》云:「景王铸锺成,泠人告和」,《鲁语》云:「泠箫咏歌及《鹿鸣》之三」,此称「泠人」,《诗》称「泠官」,是泠为乐官之名也。

公曰:「能乐乎?」对曰:「先父之职官也,敢有二事?」言不敢学他事。使与之琴,操南音。南音,楚声。○操,七刀反,下同。公曰:「君王何如?」对曰:「非小人之所得知也。」固问之,对曰:「其为大子也,师、保奉之,以朝于婴齐而夕于侧也。婴齐,令尹子重。侧,司马子反。言其尊卿敬老。不知其他。」公语范文子。文子曰:「楚囚,君子也。言称先职,不背本也;乐操土风,不忘旧也;称大子,抑无私也;舍其近事,而远称少小,以示性所自然,明至诚。○语,鱼据反。背音佩,下同。舍音舍。少,诗照反。

[疏] 注「舍其」至「至诚」。

○正义曰:楚王既为君矣,不言为君时事,而远称大子者,若言为君时事,嫌为君隐恶,或疑已在君位,矫情为善。舍其当时近事,远称大子少小者,未为君时不须隐蔽,以示王性自然。言其从小如此,以明己之至诚,无所私也。《礼》,君前臣名字,则贵於名,此道二卿之名,不言字,是尊晋君也。

名其二卿,尊君也。尊晋君也。不背本,仁也;不忘旧,信也;无私,忠也;尊君,敏也。敏,达也。仁以接事,信以守之,忠以成之,敏以行之,事虽大,必济。言有此四德,必能成大事。君盍归之,使合晋、楚之成?」公从之,重为之礼,使归求成。为下十二月晋、楚结成张本。○盍,户腊反。

冬,十一月,楚子重自陈伐莒,围渠丘。渠丘城恶,众溃,奔莒。戊申,楚入渠丘。月六日。莒人囚楚公子平。楚人曰:「勿杀,吾归而俘。」莒人杀之。楚师围莒。莒城亦恶,庚申,莒溃。月十八日。楚遂入郓,莒无备故也。终巫臣之言。君子曰:「恃陋而不备,罪之大者也;备豫不虞,善之大者也。莒恃其陋,其不脩城郭,浃辰之间,而楚克其三都,无备也夫!浃辰,十二日也。○浃,子协反;徐又音子答反。夫音扶。

[疏] 注「浃辰,十二日也」。

○正义曰:浃,为周匝也。从甲至癸,为十日;从子至亥,为十二辰。周礼县治象浃日而敛之,谓周甲癸十日。此言「浃辰」,谓周子亥十二辰,故为十二日也。

《诗》曰:『虽有丝、麻,无弃菅、蒯;虽有姬、姜,无弃蕉萃。凡百君子,莫不代匮。』言备之不可以巳也。」逸《诗》也。姬、姜,大国之女。蕉萃,陋贱之人。○菅,古颜反。蒯,苦怪反。蕉,在遥反。萃,在醉反。匮,其位反。

[疏] 「无弃菅蒯」。

○正义曰:《释草》云:「白华,野菅。」郭璞曰:「菅,茅属。」陆玑《毛诗疏》曰:「菅似茅,滑泽无毛,肋宜为索,沤及曝尢善。」蒯与菅连,亦菅之类。《丧服》疏:屦者,传曰「藨、蒯之菲也,可以为屦」。明肋如菅,并可代丝、麻之乏,故云「无弃」也。

秦人、白狄伐晋,诸侯贰故也。

郑人围许,示晋不急君也。此秋晋执郑伯。是则公孙申谋之,曰:「我出师以围许,示不畏晋。为将改立君者,而纾晋使。纾,缓也。勿亟遣使请晋,示欲更立君。○为将,并如字;或于为反,非也;本或作「伪将」。纾音舒。使,所吏反,注及下同。亟,纪力反,急也;或欺异反,数也。晋必归君。」为明年晋侯归郑伯张本。

「城中城」,书,时也。

十二月,楚子使公子辰如晋,报锺仪之使,请脩好结成。锺仪奉晋命归,故楚报之。○好,呼报反。

 {{ anno.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