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有一年,春,王三月,葬蔡平公。
夏,晋侯使士鞅来聘。晋顷公即位,通嗣君。○顷音倾。
宋华亥、向宁、华定自陈入于宋南里以叛。自外至,故曰入。披其邑,故曰叛。南里,宋城内里名。○披,普彼反。
○正义曰:贾逵云:书入,华貙兄弟作乱召而逆之。是贾以此入从国逆之例也。《释例》曰:「《春秋》称『入』,其例有二:施於师旅,则曰弗地;在於复归,则曰国逆。国逆又以立为例,逆而不立,则非例所及。诸在例外称入。直自外入内,记事常辞,义无所取,而贾氏皆以为例,如此甚多。」是杜意以贾氏逆之为非,故云「自外至故曰入」以显异之也。五年传叔孙昭子数竖牛之罪云:「又披其邑,将以赦罪」,彼注云:「披,析也」。此分析君邑以自属己,故曰叛也。传称「华氏居卢门,以南里叛宋,城旧墉及桑林之门守之」。知此南里是宋城之内里名。
秋,七月壬午朔,日有食之。
八月乙亥,叔辄卒。叔弓之子伯张。
冬,蔡侯朱出奔楚。朱为大子则失位,遂微弱,为国人所逐,故以自出为文。
公如晋,至河乃复。晋人辞公,故还。
二十一年,春,天王将铸无射,周景王也。无射,钟名,律中无射。○铸,之树反。射,音亦,注同。中,丁仲反。
○正义曰:《周语》云,「景王二十一年,将铸大钱。二十三年,将铸无射。单穆公曰:『不可。作重币以绝民资,又铸大钟,以鲜其继。三年之中,而有离民之器二焉,国其危哉!』王弗听。问之伶州鸠,州鸠对,王又弗听,卒铸大钟」。二十四年,钟成。二十五年,王崩。孔晁於二十四年注云,昭二十一年如彼文,则此年铸钟成之年,而传云「将铸无射者」,此为州鸠之言张本。州鸠以未成之时为此言,故此年发传而言将也。州鸠此下之言,与《周语》州鸠之言全不同者,彼是对王之问,此是自言其事,异时别言,故不同也。《周语》及此皆论钟事,故云无射,钟名,其声於律应无射之管,故以律名名钟。襄十九年,季武子作林钟,亦是钟声应林钟之律也。此无射之钟,在王城铸之,敬王居洛阳盖移就之也。秦灭周,其钟徙於长安,历汉、魏、晋,常在长安。及刘裕灭姚泓,又移於江东,历宋、齐、梁、陈,时钟犹在。东魏使魏收聘梁,收作《聘游赋》云:「珍是淫器,无射高县」,是也。及开皇九年平陈,又迁於西京,置大常寺,时人悉共见之。至十五年敕毁之。
泠州鸠曰:「王其以心疾死乎!伶,乐官。州鸠其名也。○伶,力丁反,字或作泠,非也。
夫乐,天子之职也。职,所主也。
夫音,乐之舆也;乐因音而行。
而钟,音之器也。音由器以发。
天子省风以作乐,省风俗作乐以移之。
○正义曰:《汉书·地理志》曰:「凡民函五常之性,而有刚柔缓急,音声不同,系水土之风气,故谓之风;好恶取舍,动静无常,随君上之情Q欲Y,故谓之俗。」是解风俗之名,但风俗盛衰,随时隆替,国之将灭,风散俗烦。天子新受命者,省此风俗之敝,乃作乐以移之。《孝经》曰:「移风易俗,莫善於乐。」孔安国云:「风,化也。俗,常也。移大平之化,易衰敝之常也。」《地理志》以风为本,俗为末。「言圣王在上,统理人伦,必移其本,而易其末,此混同天下,一之乎中和,然后王教成」。是说作乐移风之事也。
器以钟之,钟,聚也。以器聚音。
舆以行之。乐须音而行。
○正义曰:为上言「钟,音之器也。」故此云「器以钟之」,言器以钟聚其音。又上言「音,乐之舆也」,故此云「舆以行之」。承上语不伦者,亦犹《易·系辞》云:「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随文便而言耳。
小者不窕,窕,细不满。○窕,他彫反。
大者不槬,槬,横大不入。○槬,户化反。
○正义曰:言小不至窕,则窕是细之意也。大不至槬,则槬是大之义也。《说文》云:「窕,深肆极也」。由细,故能极於深,是窕为细。不满,谓不能充满心也。槬声近横,故为横大。心所不容,故不入心也。下「窕则不咸」,咸如字,本或作感,户暗反。
则和於物,物和则嘉成。嘉乐成也。
故和声入於耳而藏於心,心亿则乐。亿,安也。○亿,於力反。乐音洛。
窕则不咸,不充满入心。○咸,如字;本或作感,户暗反。
槬则不容,心不堪容。
心是以感,感实生疾。今钟槬矣,王心弗堪,其能久乎!为明年天王崩传。
三月,葬蔡平公。蔡大子朱失位,位在卑。不在適子位,以长幼齿。○適,丁历反。长,丁丈反。
○正义曰:《丧大记》记国君初死之礼云:「既正尸,子坐于东方,卿大夫、父兄、子姓立于东方,有司、庶士哭于堂下北面。」郑玄云:「正尸者,谓迁尸牖下南首也。子姓,谓众子孙也。姓之言生也,其男子立於主人后。」彼言子坐东方,谓大子,即郑所谓主人也。彼初死之时,即别適庶,况其至葬君道成矣。大子失其位,明其不在適子位也。位在卑,是以长幼为齿,盖处其庶兄之下。
大夫送葬者,归见昭子。昭子问蔡故,以告。昭子叹曰:「蔡其亡乎!若不亡,是君也必不终。《诗》曰:『不解于位,民之攸塈。』《诗·大雅》。塈,息也。○解,佳卖反。塈,许器反。
今蔡侯始即位,而適卑,身将从之。」为蔡侯朱出奔传。
夏,晋士鞅来聘,叔孙为政。叔孙昭子以三命为国政。
季孙欲恶诸晋,憎叔孙在已上位,欲使得罪於晋。○恶,乌路反。
使有司以齐鲍国归费之礼为士鞅。鲍国归费,在十四年。牢礼各如其命数。鲁人失礼,故为鲍国七牢。○费,音祕。故为,于伪反。
○正义曰:十四年传曰:「司徒老祁、虑癸来归费,齐侯使鲍文子致之。」是鲍国归费之事也。杜以《周礼·掌客》云:「上公饔饩九牢,侯伯七牢,子男五牢」,以诸侯牢礼各以其命数,卿大夫来者亦当牢礼如其命数。计鲍国齐卿,不过三命,於法当三牢,而鲁人失礼为鲍国七牢也。下云「加四为十一」知本七也。刘炫云:「案《聘礼》,使卿主国待之,饔饩五牢,则臣之牢礼不依命数。鲍国礼当五牢加二牢耳。今知非者,杜以《掌客》诸侯牢礼各依命数,以卿大夫无文,故杜据诸侯言之,不谓卿大夫以下亦依命数,而刘以郑注《掌客》,爵卿五牢,爵大夫三牢,爵士大牢而规杜,非也。
士鞅怒,
○正义曰:七牢於礼厚矣,而鞅怒者,但陈设为鞅,鞅必不怒,其时鲁人报云鲍国之礼,鞅遂怒其轻己。
曰:「鲍国之位下,其国小,而使鞅从其牢礼,是卑敝邑也,将复诸寡君。」鲁人恐,加四牢焉,为十一牢。言鲁不能以礼事大国,且为哀七年吴徵百牢起。○恐,丘勇反,下注同。
宋华费遂生华貙、开多僚、华登。貙为少司马,多僚为御士,公御士。○貙,敕俱反。少,诗照反。
与貙相恶,乃谮诸公曰:「貙将纳亡人。」亡人华亥等。○恶,如字,又乌路反。
亟言之。公曰:「司马以吾故,亡其良子。司马谓费遂,为大司马。良子,谓华登。○亟,欺冀反。
○正义曰:服虔云:亟,疾也。疾言之欲使信,则服虔读为亟也,或当为亟,亟数也,数言之。
死亡有命,吾不可以再亡之。」对曰:「君若爱司马,则如亡。言若爱大司马,则当亡走失国。
死如可逃,何远之有?」言亡可以逃死,勿虑其远,以恐动公。
公惧,使侍人召司马之侍人宜僚,饮之酒,而使告司马。告司马,使逐貙。○饮,於鸩反,下同。
司马叹曰:「必多僚也。吾有谗子,而弗能杀,吾又不死。抑君有命,可若何?」乃与公谋逐华貙,将使田孟诸而遣之。
○正义曰:抑,语助。若,如也。言吾有谗子,谓多僚也。虽知其谗,既不能杀多僚,华貙虽杜,为君有逐貙之命,可如何?言无如之何。遂谋逐之。
公饮之酒,厚酬之。酬酒币。
赐及从者。司马亦如之。亦如公赐。○从,才用反。
张匄尤之,张匄,华貙臣。尤,怪赐之厚。○匄,古害反,本亦作丐。
曰:「必有故。」使子皮承宜僚以剑而讯之。子皮,华貙。讯,问也。○讯音信。
宜僚尽以告。告欲因田以遣之。
张匄欲杀多僚,子皮曰:「司马老矣,登之谓甚,言登亡,伤司马心巳甚。
吾又重之,不如亡也。」五月丙申,子皮将见司马而行,则遇多僚御司马而朝。张匄不胜其怒,遂与子皮、臼任、郑翩杀多僚,任、翩亦貙家臣。○重,直用反。见,贤遍反。胜音升。任音壬。翩音篇。
劫司马以叛,而召亡人。壬寅,华、向入。乐大心、丰愆、华牼御诸横。梁国睢阳县南有横亭。○愆,起虔反,本或作衍。睢音虽。
华氏居卢门,以南里叛。卢门,宋东城南门。
六月庚午,宋城旧鄘及桑林之门而守之。旧鄘,故城也。桑林,城门名。○鄘音容,本或作墉。
○秋七月壬午朔,日有食之。公问於梓慎曰:「是何物也?祸福何为?」物,事也。
对曰:「二至二分,二至,冬至、夏至。二分,春分、秋分。
日有食之,不为灾。日月之行也,分,同道也;至相过也。二分日夜等,故言同道。二至长短极,故相过。
○正义曰:日月之行,交则相食,自然之理。但日为君象,月为臣象,阴既侵阳,如臣掩君,圣人因之设教,制为轻重。以夏之四月纯阳之月,时阳极盛,阴气未作,正当阳盛之时,不宜为弱阴所侵,以为大忌,此月日食灾最重也。馀非阳盛之月,为灾稍轻。至於分至之月,日食即不为灾。又解不为灾之意,以二分昼夜等,似其同一道,二至长短极,并行则相过,以为理必相侵,故言不为灾。刘炫云:此皆假其事,以为等差,其实灾之大小不如此也。且说云,「十月之交,朔月辛卯,日有食之,亦孔之丑」。先儒以为周之十月夏之八月,秋分之月也,而甚可丑恶。七年,四月甲辰朔日食,春分之月也,而云「鲁、卫恶之。卫大,鲁小」。安在乎二分之食不为灾?足明此是先贤寓言,非实事也。 ○注「二分」至「相过」。 ○正义曰:日之行天,一日一周,月之行天,二十九日有馀。巳得一周,日月异道,互相交错。月之一周必半在日道里,从外而入内也。半在日道,表从内而出外也,或六入七出,或七入六出,凡十三出入而与日一会,历家谓之交道。通而计之,一百七十三日有馀而有一交。交在望前,朔则日食,望则月食。交在望后,望则月食,后月朔则日食,此自然之常数也。交数满则相过,非二至乃相过也。传之所言以二分日夜等者,春分之时,朔则日在娄,望则月在角。秋分之时,朔则日在角,望则月在娄。娄角是天之中道,日月俱从中道,故昼夜等,似有体敌之理,月可敌日。冬至之时,朔则日在斗,望则月在井。夏至之时,朔则日在井,望则月在斗。斗、井南北,昼夜长短之极,似若月之极长,可以掩日然。故云「至相过」,谓绝相县殊也。此至唯冬至耳,言二至者,全句以成文,此皆假讬以为言也。以日者,天之大明,人君之象,不可亏损,故於正阳之月,未法为重,於分至之月,其害为轻,於馀月之食,其灾为水。假之以垂训,非实事也。
其他月则为灾,阳不克也,故常为水。」阴侵阳,是阳不胜阴。
○正义曰:其他月,非分至之月则为灾。日食是阴侵阳,是阳不胜也,故日食常为水灾。庄二十五年六月日食,秋大水。此二十四年五月日食,梓慎曰「将水」。昭子曰「旱也」。其年「八月,大雩,旱也」,则亦不是常为水也。又七年四月甲辰朔日食。春分之月而云「鲁卫恶之」。常水之言,既无其验,足知是贤圣假讬日食以为戒耳。
於是叔辄哭日食。意在於忧灾。
昭子曰:「子叔将死,非所哭也。」八月,叔辄卒。
冬十月,华登以吴师救华氏。登前年奔吴。
齐乌枝鸣戍宋。乌枝鸣,齐大夫。
厨人濮曰:濮,宋厨邑大夫。○厨,直诛反。濮音卜。
「军志有之:『先人有夺人之心,后人有待其衰。』盍及其劳且未定也伐诸!若入而固,则华氏众矣,悔无及也。」从之。丙寅,齐师、宋师败吴师于鸿口,梁国睢阳县东有鸿口亭。○先,悉荐反,后,户豆反。盍,户腊反。
获其二帅公子苦雂、偃州员。二帅,吴大夫。○帅,色类反,注同。雂,古含反。员音云,又音圆。
华登帅其馀,吴馀师。
以败宋师公欲出,出奔。
厨人濮曰:「吾小人,可藉死,可借使死难。○难,乃旦反。
而不能送亡,君请待之。」请君待复战,决胜负。○而不能送亡君,绝句。复,扶又反,下文复即之同。
○正义曰:服虔以君上属,孙毓以君下属。柱注不明,亦似上属。
乃徇曰:「杨徽者公徒也。」徽,识也。○徇,似俊反。徽,许归反;《说文》作众3。识,本又作帜,申志反,又音昌志反,一音式。
○正义曰:《礼记·大传》云:「圣人南面而治天下,必改正朔,殊徽号。」郑玄云:「徽号,旌旗之名也。」《周礼·大司马》云,「中夏教茇舍,辨号名之用。帅以门名,县鄙各以其名,家以号名,乡以州名,野以邑名,百官各象其事,以辨军之夜事」。郑玄云:「号名者,徽识所以相别也。乡遂之属谓之名,家之属谓之号,百官之属谓之事。在国以表朝位,在军又象其制而为之被之,以备死事。帅谓军将及师、帅旅帅至五长也。以门名者,所被徽识如其在门所树者。凡此言以也,象也,皆谓其制同耳。县鄙谓县正、鄙师至邻长也;家谓食采地者之臣也;乡以州名,亦谓州长至比长也;野谓公邑大夫;百官,以其职从王者。此六者皆书其官与名氏焉。夜事,戒夜守之事也。草止者,慎於夜,於是主别其部职。」如郑此言,则徽识制如旌旗,书其所任之官与姓名於上,被之於背,以备其死,知是谁之尸也。《士丧礼》云:「为铭各以其物,亡则以缁长半幅,赪末,长终幅,广二寸。书铭于末曰:『某氏某之柩。』」今之铭旌旗幡也。此生之徽识,如死之铭旌,其制之大小,盖亦如铭旌也。书其官名即今之军记。令其各自扬徽,欲知其助公多少。如《汉书》绛侯之令军人云:「为刘氏者左袒。」
众从之。公自杨门见之,见国人皆杨徽。睢阳正东门名扬门。
下而巡之,曰:「国亡君死,二三子之耻也,岂专孤之罪也?」齐乌枝鸣曰:「用少莫如齐致死,齐致死莫如去备。备,长兵也。○去,起吕反。
彼多兵矣,请皆用剑。」从之。华氏北,复即之。北败走。
厨人濮以裳裹首,而荷以走,曰:「得华登矣!」遂败华氏于新里。新里,华氏所取邑。○裹音果。荷,何可反,又音何。
翟偻新居于新里,既战,说甲于公而归。居华氏地而助公战。○偻音力主反。说,他活反,下注同。
华妵居于公里,亦如之。妵,华氏族,故助华氏,亦如偻新说甲归。传言古之为军,不呰小忿。○妵,他口反,下注同。呰,本又作訾,才斯反,又音紫。
十一月癸未,公子城以晋师至。城以前年奔晋,今还救宋。
曹翰胡曹大夫。○翰音寒,又户曰反。
会晋荀吴、中行穆子。○行,户郎反。
齐苑何忌、齐大夫。
卫公子朝前年出奔晋,今还卫。
救宋。丙戌,与华氏战于赭丘。赭丘,宋地。○赭音者,丘,又作亚,同。
郑翩原为鹳,其御原为鹅。郑翩,华氏党。鹳、鹅皆陈名。○鹳,古唤反。鹅,五多反。陈,直觐反。
子禄御公子城,庄堇为右。子禄,向宜。○庄堇,音谨,本或作庄堇父。
干焠御吕封人华豹,张匄为右。吕封人华豹,华氏党。○犨,尺由反。
○正义曰:吕邑封人,官名。豹,即下文华豹是也。本或豹上有华,王肃、董遇并云「吕封人华豹」。《释例·谱》:「一人再见,名字不同,皆两载之。宋杂人内有吕封人豹、华豹,为一人。知此本无华也,今定本有华。」
相遇,城还。华豹曰:「城也!城怒,而反之。怒其呼巳,反还战。
将注,豹则关矣。注,傅矢。关,引弓。
○注,之树反。关,乌环反,本又作弯,同,下同。傅音附。
dz@曰:「平公之灵,尚辅相余!」平公,公子城之父。○相,息亮反。
dz@豹射,出其间。出子城、子禄之间。○射,食亦反,又音食夜反,下及注皆同。
dz@将注,则又关矣。曰:「不狎,鄙。」狎,更也。○更音庚。
○正义曰:服虔云:狎,更也。子城谓华豹曰:不更射为鄙。一曰城言:「我不狎习,故鄙。」然则豹巳关矣,何虑不射?公子城何当属之云「不更射为鄙」?城方与豹相射,此非谦让之所,又何须自言「不习为鄙」?服之二说皆非。杜亦训狎为更,言更递也。城谓豹,女频射我,不使我得更递,是为鄙也。豹服此言,故抽矢而止。此豹亦不达军之战礼也。
抽矢,豹上不射。
城射之,殪。豹死。○殪,一计反。
张匄抽殳而下,殳长丈二,在车边。○殳音殊。长,直亮反,又如字。
射之,折股。扶伏而击之,折轸。折城车轸。○折,之设反,下及注同。扶、伏并如字;上又音蒲,下又蒲北反;本或作匍匐,同。
又射之,死。匄死。
干犨请一矢,求死。
城曰:「余言汝於君。」欲活之。○女音汝。
对曰:「不死伍乘,军之大刑也。同乘共伍当皆死。○乘,绳证反,注及下同。
干刑而从子,君焉用之?子速诸!」乃射之,殪。犨又死。○焉,於虔反。
大败华氏,围诸南里。华亥搏膺而呼,见华貙,曰:「吾为栾氏矣!」晋栾盈还入,作乱而死,事在襄二十三年。○搏音博。呼,好故反。
貙曰:「子无我迋,不幸而后亡。」迋,恐也。○迋,求枉反。恐,丘勇反。
使华登如楚乞师,华貙以车十五乘、徒七十人犯师而出,犯公师出送华登。
食於睢上,哭而送之,乃复入。入南里。○睢音虽。复,扶又反。
楚薳越帅师将逆华氏,大宰犯谏曰:「诸侯唯宋事其君,今又争国,释君而臣是助,无乃不可乎!」王曰:「而告我也后,既许之矣。」为明年华向出奔楚传。○薳,于委反。
○正义曰:言诸侯之内,唯宋之臣民善事其君,古以前未尝有叛逆者也。俗本或无其字,若无其字,则是唯宋事楚,检於时宋国不属楚也。○「王曰而告我也后」。 ○正义曰:谓大宰犯谏,在华登出师之后。
蔡侯朱出奔楚。费无极取旷於东国。东国,隐大子之子,平侯庐之弟,朱叔父也。
而谓蔡人曰:「朱不用命於楚,君王将立东国。若不先从王欲,楚必围蔡。」蔡人惧,出朱而立东国。朱愬于楚,楚子将讨蔡。无极曰:「平侯与楚有盟,故封。盟于邓,依陈、蔡人以国。○愬音素。
其子有二心,故废之。子谓朱也。
灵王杀隐大子,其子与君同恶,德君必甚。
○正义曰:荷恩谓之德,言荷君恩必甚也。
又使立之,不亦可乎!且废置在君,蔡无他矣。」言权在楚,则蔡无他心。
公如晋,及河。鼓叛晋,叛晋属鲜虞。
晋将伐鲜虞,故辞公。将有军事,无暇於待宾,且惧泄军谋。○泄,息列反,又以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