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春,王三月,及齐平。平前八年再侵齐之怨。
夏,公会齐侯于夹谷。平故。○夹,古洽反,又古协反;二传作「颊谷」,古木反。
公至自夹谷。无传。
晋赵鞅帅师围卫。
齐人来归郓、讙、龟阴田。三邑皆汶阳田也。泰山博县北有龟山,阴田在其北也。会夹谷,孔子相,齐人服义而归鲁田。○郓音运。讙,火官反。汶音问。相,息亮反。
○正义曰:传言孔丘使兹无还揖对齐,要令反汶阳之田,乃与之盟,齐人为是归此三邑,知三邑皆汶阳田也。《土地名》:汶水出泰山莱芜县西南,经济北至东平须昌县入济。则汶水发源东北而西南流也。水北曰「阳」,此三邑皆在汶水北,近齐,齐因阳虎出奔,取为己有,今服义而归鲁也。僖元年,公赐季友汶阳之田。季氏世脩其德,不应失其采邑,则此汶阳之田当为季氏采地。今复有此三邑者,汶水之北皆名汶阳,其地多矣,盖季氏私邑之外别有此田也。龟,山名也。
叔孙州仇、仲孙何忌帅师围郈。郈,叔孙氏邑。○郈音后,《字林》下沟反。
秋,叔孙州仇、仲孙何忌帅师围郈。
宋乐大心出奔曹。传在前年春,书名,罪其称疾不適晋。
宋公子地出奔陈。贪弄马以距君命,书名,罪之也。○弄,鲁贡反。
冬,齐侯、卫侯、郑游速会于安甫。无传。安甫,地阙。
叔孙州仇如齐。
宋公之弟辰暨仲佗、石彄出奔陈。暨,与也。宋公宠向魋,不听辰请。辰忿而将大臣出奔,虚请自忿,称弟,示首恶也。仲佗、石彄皆为国卿,不能匡君静难,而为辰所牵帅出奔,称名,亦罪之也。○暨,其器反。佗,徒何反。彄,苦侯反。魋,大回反。难,乃旦反。
○正义曰:「暨,与也」,《释诂》文。凡大夫出奔,书名,皆是罪恶,故杜迹其为罪之状,解其书名之由。地既出奔,辰为之请,请而不许,是虚其请也。公唯不许而已,未尝责其妄请,不被迫遂,自忿出奔,是辰之罪也。《释例》曰:「宋辰率群卿以背宗国,披大邑以成叛逆,故以首恶称弟。」是言称弟示首恶也。杜知是首恶者,以其特云「宋公之弟辰暨仲佗、石彄」,是辰牵率仲佗、石彄,故云「首恶」也。若不为首恶,当如昭二十二年「宋华亥、向宁、华定出奔楚」,不须「暨」字以间之。
十年,春,及齐平。
夏,公会齐侯于祝其,实夹谷。夹谷即祝其也。
孔丘相,相,会仪也。○相,息亮反,注同。
犁弥言於齐侯曰:「孔丘知礼而无勇,若使莱人以兵劫鲁侯,必得志焉。」莱人,齐所灭莱夷也。○劫,居业反。
○正义曰:襄六年,齐侯灭莱。莱,东莱黄县是也。地在东边,去京师大远。孔丘谓之「裔夷之俘」,言是远夷囚俘,知是灭莱所获,此人是其遗种也。齐不自使齐人,而令莱人劫鲁侯者,若使齐人执兵,则鲁亦陈兵当之,无由得劫公矣。使此莱夷,望鲁人不觉,出其不意,得伺间执之。
齐侯从之。孔丘以公退,曰:「士兵之!以兵击莱人。
两君合好,而裔夷之俘以兵乱之,裔,远也。○好,呼报反,下同。裔,以制反。俘,芳夫反。
非齐君所以命诸侯也。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於神为不祥,盟将告神,犯之为不善。○夏,户雅反。逼,彼力反。
○正义曰:夏,大也。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一也。莱是东夷,其地又远,「裔不谋夏」,言诸夏近而莱地远;「夷不乱华」,言莱是夷而鲁是华。二句其旨大同,各令文相对耳。
於德为愆义,於人为失礼,君必不然。」齐侯闻之,遽辟之。辟去莱兵也。○愆,去连反。遽,其据反。辟,婢亦反,又音避,注同。去,起吕反。
将盟,齐人加於载书曰:「齐师出竟,而不以甲车三百乘从我者,有如此盟!」如此盟诅之祸。○竟音境。乘,绳证反。诅,侧据反。
孔丘使兹无还揖对,无还,鲁大夫。○还音旋。
曰:「而不反我汶阳之田,吾以共命者,亦如之。」须齐归汶阳田,乃当共齐命。於是孔子以公退,贱者终其事。要盟不絜,故略不书。○共音恭,注同。要,一遥反。
○正义曰:齐、鲁既平,当两相从意。齐人既令鲁以三百乘从,鲁不可即拒,故须齐归汶阳之田,乃当共齐三百乘之命。则得汶阳之田,是当三百乘也。贾逵云:「不书『盟』,讳以三百乘从齐师。」其意以宣七年盟于黑壤,而不书经,传言「晋侯之立也,公不朝,又不使大夫聘,晋人止公于会」,公不与盟,不书「盟」,讳之也,缘彼有讳,谓此亦讳。案此会孔丘相,反汶阳之田以共齐命,孔丘意也。得其三邑,而以三百乘从之,为相当矣,於鲁不为负,何以讳其盟?即以三邑田少,不足以当三百乘,孔丘不应唯令反此而已。今令反此共命,必其足以相当,何以讳其从齐也?若三百乘从齐必是可讳,孔丘为相,义不能拒,则孔丘为有罪矣,何贵乎圣人也?故杜以为:「於是孔子以公退,贱者终其事。要盟不絜,故略不书。」《释例》曰:「夹谷之会,齐侯劫公,孔丘以义叱之,以兵威之。将盟,又使兹无还责侵田,拒齐之享。屈疆国,正典仪,此圣人之大司也。徒以二君虽会,而兵刃相要,二国微臣共终盟事,故贱而不书,非所讳也。旧说同於黑壤之辱,为负仲尼也。」
齐侯将享公,孔丘谓梁丘据曰:「齐、鲁之故,吾子何不闻焉?故,旧典。
事既成矣,会事成。
而又享之,是勤执事也。且牺、象不出门,嘉乐不野合。牺、象,酒器,牺尊、象尊也。嘉乐,锺、磬也。○牺,许宜反,又息河反,注同。
○正义曰:《周礼·司尊彝》云:「春祠、夏禴、裸用鸡彝鸟彝,其朝践用两献尊,其再献用两象尊。」郑众云:「献读为牺,牺尊饰以翡翠,象尊以象凤皇。」阮谌《三礼图》牺尊画牛以饰,象尊画象以饰,当尊腹上画牛、象之形。王肃以为牺尊、象尊为牛、象之形,背上负尊。魏大和中,青州掘得齐大夫子尾送女器,为牛形而背上负尊,古器或当然也。《周礼·大司乐》云:「《云门》之舞,冬日至,於地上之圜丘奏之。若乐六变,则天神皆降,可得而礼矣。《咸池》之舞,夏日至,於泽中之方丘奏之。若乐八变,则地祇皆出,可得而礼矣。」圜丘、方丘皆是野泽,二者并是大祭,必当备设尊俎。而云「嘉乐不野合,牺、象不出门」者,彼是礼之大者,自可依礼而行,尊得出门,乐得野合。此言「不出门」、「不野合」者,谓享燕正礼,当设於宫内,不得违礼而行,妄作於野耳,非谓祭祀之大礼也。诸侯相见之礼,享在庙,燕在寝,不得行於野。僖二十八年,晋侯朝王于践上,王享醴,命之宥;襄十年,宋公享晋侯於楚丘,请以《桑林》;十九年,公享晋六卿于蒲圃;二十七年,郑伯享赵孟于垂陇,如此之类,《春秋》多矣,或特赏殊功,或畏敬大国,皆权时之事,非正礼也。此时齐、鲁敌国,释怨和平,未有殊异之欢,无假非常之事。孔子知齐怀诈,虑其掩袭,讬正礼以拒之,故言「不野合」。
飨而既具,是弃礼也;若其不具,用秕稗也。秕,穀不成者。稗,草之似穀者。言享不具礼,秽薄若秕稗。○秕音鄙;《字林》音比,又必履反。稗,皮卖反。
用秕稗,君辱;弃礼,名恶。子盍图之?夫享,所以昭德也。不昭,不如其巳也。」乃不果享。孔子知齐侯怀诈,故以礼距之。○盍,户猎反,下同。
齐人来归郓、讙、龟阴之田。阳虎九年以此奔齐。经文倒者,次鲁事。
○正义曰:八年阳虎入于讙、阳关以叛,九年伐阳关,阳虎奔齐。其时虎以讙去,郓与龟阴亦从之,皆为齐所取,至今始归之。归田之经在赵鞅围卫之后,与传文倒者,传次鲁事,进此归田於上,令与盟事相接故也。
晋赵鞅围卫,报夷仪也。前年齐为卫伐晋夷仪,故伐卫以为报。○为卫,于伪反。
初,卫侯伐邯郸午於寒氏,邯郸,广平县也。午,晋邯郸大夫。寒氏即五氏也。前年卫人助齐伐五氏。○邯音寒。郸音丹。
城其西北而守之,宵替。午众宵散。○城其西北而守之,一本或作「城其西北隅」。替,子潜反。
○正义曰:筑城於其西北之地而守之也。本或「北」下有「隅」。昭二十五年传「陷西北隅以入」,又云「登西北隅以望」,涉彼而误耳。今定本有「隅」,误。
及晋围卫,午以徒七十人门於卫西门,杀人於门中,曰:「请报寒氏之役。」卫开门与午斗。
涉佗曰:「夫子则勇矣,然我往,必不敢启门。」亦以徒七十人,旦门焉,步左右,皆至而立,如植。至其门下,步行门左右,然后立待,如立木不动,以示整。○佗,徒何反。植,巿力反,一音值。
○正义曰:涉佗以徒七十人旦往门焉,涉佗先至,步行门之左右,然后其徒皆至而立,如植木然。
日中不启门,乃退。反役,晋人讨卫之叛故,曰:「由涉佗、成何。」捘卫侯手故。
於是执涉佗以求成於卫。卫人不许。晋人遂杀涉佗,成何奔燕。君子曰:「此之谓弃礼,必不钧。言必见杀,不得与人等。
《诗》曰:『人而无礼,胡不遄死?』涉佗亦遄矣哉!」《诗·鄘风》。遄,速也。○遄,巿专反。
初,叔孙成子欲立武叔,公若藐固谏曰:「不可。」藐,叔孙氏之族。○藐音邈,又亡小反。
成子立之而卒。公南使贼射之,不能杀。公南,叔孙家臣,武叔之党。○射,食亦反,下及注同。
公南为马正,使公若为郈宰。武叔既定,使郈马正侯犯杀公若,不能。其圉人曰:武叔之圉人。
「吾以剑过朝,公若必曰:『谁之剑也?』吾称子以告,必观之。吾伪固而授之末,则可杀也。」伪为固陋不知礼者,以剑锋末授之。○锋,芳逢反。
○正义曰:《少仪》说以器物授人之礼云:「刀卻刃授颖,削授拊。凡有剌刀者,以授人,则辟刃。」郑玄云:「颖,镮也。拊谓把。辟刃不以正乡人也。」是礼授刀剑,当以锋刃自乡而授其镮。今圉人伪为固陋不知礼者,以剑锋末授之,欲因推而杀之。
使如之。公若曰:「尔欲吴王我乎?」见剑向己,逆呵之。鱄诸杀吴王,亦用剑剌之。○向,许亮反;亦作向。呵,呼多反。剌,七亦反。
○正义曰:言使为如此之计,而欲杀之。
遂杀公若。侯犯以郈叛,犯以不能副武叔之命,故叛。叛而以围告庙,故书围。
○正义曰:昭十三年南蒯以费叛,注云:「不书,不告庙。」八年阳虎叛,注云:「叛不书,略家臣。」此侯犯以郈叛,不书者,亦为不告庙、略家臣也。不书叛而书「围」,兴动大众,以「围」告庙,故书「围」也。然则九年伐阳关讨阳虎亦应书,而不书者,盖师少,不告庙,故不书。
武叔懿子围郈,弗克。秋,二子及齐师复围郈,弗克。叔孙谓郈工师驷赤工师,掌工匠之官。○复,扶又反。
曰:「郈非唯叔孙氏之忧,社稷之患也,将若之何?」对曰:「臣之业,在《扬水》卒章之四言矣。」《扬水》,《诗·唐风》。卒章四言曰「我闻有命」。○在《扬水》卒章,本或作《扬之水》卒章。
○正义曰:《唐诗·扬之水》,剌晋昭公也。昭公分国以封沃,沃彊盛,昭公微弱,国人将叛而归沃焉。其三章云:「扬之水,白石粼粼。我闻有命,不敢以告人。」注云:「闻曲沃有善政命,不敢以告人。」郑《笺》云:「不敢以告人而去者,畏昭公谓已动民心。」
叔孙稽首。谢其受巳命。
驷赤谓侯犯曰:「居齐、鲁之际而无事,必不可矣。无所服事。
子盍求事於齐以临民?不然,将叛。」侯犯从之。齐使至,驷赤与郈人为之宣言於郈中,诈为齐使言也。○使,所吏反,注同。为之,于伪反,下注「为齐」同。
曰:「侯犯将以郈易于齐,齐人将迁郈民。」谓易其民人。
众凶惧。不欲迁。○凶音凶,一音凶勇反。
驷赤谓侯犯曰:「众言异矣。不与始同。
子不如易於齐,与其死也,犹是郈也,而得纾焉,何必此?言以郈民易取齐人,与郈无异,胜於守郈为叛人所杀。○纾音舒。
齐人欲以此逼鲁,必倍与子地。言非徒得民,又将得齐地。○逼,彼力反。倍,步罪反。
且盍多舍甲於子之门,以备不虞?」侯犯曰:「诺。」乃多舍甲焉。侯犯请易於齐,齐有司观郈。将至,驷赤使周走呼曰:「齐师至矣!」郈人大骇,介侯犯之门甲,以围侯犯。驷赤将射之,伪为侯犯射郈人。○呼,火故反。介音界。
侯犯止之,曰:「谋免我。」侯犯请行,许之。郈人许之。
驷赤先如宿,宿,东平无盐县,故宿国。
侯犯殿。每出一门,郈人闭之。闭其后门。○殿,丁见反。
及郭门,止之曰:「子以叔孙氏之甲出,有司若诛之,诛,责也。
群臣惧死。」驷赤曰:「叔孙氏之甲吾未敢有物,以出。」物,识也。赤还救侯犯也。○识,申志反,又如字。
犯谓驷赤曰:「子止而与之数。」数甲以相付。○数,色主反,注同。
驷赤止而纳鲁人。侯犯奔齐,齐人乃致郈。致其名簿也,为下武叔如齐传。○簿,步古反。
宋公子地嬖蘧富猎,地,宋景公弟,辰之兄也。○嬖,必计反。蘧,其居反。猎,力辄反。
十一分其室,而以其五与之。与富猎也。
公子地有白马四,公嬖向魋,魋欲之。向魋,司马桓魋也。
公取而朱其尾、鬛以与之。与魋也。○鬛,力辄反;《尔雅》舍人注云:「马鬃也。鬃,子工反。」
○正义曰:《尔雅》舍人注云:「鬛,〈髟怱}也。」
地怒,使其徒抶魋而夺之。魋惧,将走,公闭门而泣之,目尽肿。母弟辰曰:「子分室以与猎也,而独卑魋,亦有颇焉。子为君礼,礼,辟君也。○抶,敕乙反。肿,章勇反。颇,普多反。
不过出竟,君必止子。」公子地出奔陈,公弗止。辰为之请,弗听。辰曰:「是我迋吾兄也。迋,欺也。○竟音境。辰为,于伪反,下「犹为」同。迋,求往反,又古况反。
吾以国人出,君谁与处?」冬,母弟辰暨仲佗、石彄出奔陈。佗,仲几子。彄,褚师段子,皆宋卿。众之所望,故言国人。○褚,张吕反。
武叔聘于齐。谢致郈也。经书辰奔在聘后者,从告。
齐侯享之,曰:「子叔孙!若使郈在君之他竟,寡人何知焉?属与敝邑际,故敢助君忧之。」以致郈德叔孙。○属音烛。
对曰:「非寡君之望也。所以事君,封疆社稷是以,以,犹为也。○疆,居良反。
敢以家隶勤君之执事?夫不令之臣,天下之所恶也,君岂以为寡君赐?」言义在讨恶,非所以赐寡君。○恶,乌路反,十一年传、注皆同;一音如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