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沓藏书

昭公二十八年

【经】

二十有八年,春,王三月,葬曹悼公。无传。六月而葬,缓。公如晋,次于乾侯。乾侯,在魏郡斥丘县,晋竟内邑。○斥音尺,一音昌夜反。竟音境,传同。

夏四月丙戌,郑伯宁卒。无传。未同盟而赴以名。六月,葬郑定公。无传。三月而葬,速。

秋七月癸巳,滕子宁卒。无传。未同盟而赴以名。冬,葬滕悼公。无传。

【传】

二十八年,春,公如晋,将如乾侯。齐侯卑公,故適晋。子家子曰:「有求於人,而即其安,人孰矜之?其造於竟。」欲使次於竟以待命。○造,七报反。弗听,使请逆於晋。晋人曰:「天祸鲁国,君淹恤在外,君亦不使一个辱在寡人,一个,单使。○个,古贺反,注同。单使,所吏反。而即安於甥舅,其亦使逆君?」言自使齐逆君。使公复于竟,而后逆之。逆者乾侯也。言公不能用子家,所以见辱。○著,中略反,一音直略反。晋祁胜与邬臧通室。二子祁盈家臣也。通室,易妻。○祁,巨支反;《字林》云,太原县,上尸反。邬,旧音乌户反,又音偃。案,地名在周者,乌户反;隐十一年,王取邬留是也。在郑者音偃,成十六年战于鄢陵是也。在楚者於建反,又音偃;昭十三年,王氵公夏将入鄢是也。在晋者於庶反;《字林》乙袪反;郭璞《三仓解诂》音瘀,於庶反;阚骃音厌饫之饫,重言之。太原有邬县。唯周地者从乌,馀皆从焉。《字林》亦作鄢,音同。传云,分祁氏之田以为七县,司马弥牟为邬大夫,即太原县也。鄢臧宜以邑为氏。於爰反,旧音误。祁盈将执之,盈,祁午之子。访於司马叔游。叔游,司马叔侯之子。叔游曰:「《郑书》有之:『恶直丑正,实蕃有徒。』《郑书》,古书名也。言害正直者,实多徒众。○恶,如字,又乌路反。蕃音烦。

[疏] 「恶直」至「有徒」。

○正义曰:以直为恶,以正为丑,恶直事,丑正道,如此人者,实蕃多有徒众。言时世慕善者少,从恶者多。

无道立矣,子惧不免。言世乱谗胜。《诗》曰:『民之多辟,无自立辟。』《诗·大雅》。○多辟,本又作僻,匹亦反。立辟,婢亦反。

[疏] 「诗曰」至「立辟」。

○正义曰:《诗·大雅·板》之篇,刺厉王之诗。辟,邪也。辟,法也。民之多有邪辟者,於此之时,无自谓所立者为法。是言无道之世,法不可为。古辟、辟,字同音异耳。

姑已,若何?」姑,且也。已,止也。盈曰:「祁氏私有讨,国何有焉?」言讨家臣,无与国事。○无与音预。遂执之。祁胜赂荀跞,荀跞为之言於晋侯。晋侯执祈盈。以其传戮。为,于伪反。祁盈之臣曰:「钧将皆死,钧,同也。

[疏] 「钧将皆死」

○正义曰:钧,同也。杀胜与臧,盈亦死;不杀,盈亦死。同将皆死,不如杀之,使盈闻而快意。

慭使吾君闻胜与臧之死也以为快。」慭,发语之音。○慭,鱼觐反。乃杀之。夏六月,晋杀祁盈及杨食我。杨,叔向邑。食我,叔向子伯石也。○食音嗣。向,许丈反。食我,祁盈之党也,而助乱,故杀之,遂灭祁氏、羊舌氏。初,叔向欲娶於申公巫臣氏,夏姬女也。○娶,七主反。夏,户雅反,注同。其母欲娶其党。叔向曰:「吾母多而庶鲜,吾惩舅氏矣。」言父多妾媵,而庶子鲜少。嫌母氏性不旷。○鲜,息浅反,注皆同。惩,直升反。媵,绳证反,又时证反。

[疏] 「吾母多」。

○正义曰:言父多妾媵而谓之母多者,意言庶弟少。据庶弟而发言,故谓父妾为母耳。

其母曰:「子灵之妻杀三夫,子灵,巫臣。妻,夏姬也。三夫,陈御叔、楚襄老及巫臣也。时巫臣已死。

[疏] 「杀三夫」。

○正义曰:三夫,皆自命尽而死,其死不由夏姬。而云杀三夫者,妇之配夫,欲其偕老,其夫数死,是妻之薄相,故以为夏姬之咎。

一君、陈灵公。一子,夏徵舒。而亡一国、陈也。两卿矣,孔宁、仪行父。

[疏] 「一君」至「两卿」。

○正义曰:「一君、一子」,蒙上「杀」文;「两卿」,亦蒙「亡」文也。以两卿弃位出奔,身不死,故为亡也。此事皆宣十年、十一年传。

可无惩乎?吾闻之:『甚美必有甚恶。』是郑穆少妃姚子之子,子貉之妹也。子貉,郑灵公夷。○少,诗照反。貉,亡白反。

[疏] 「甚美必有甚恶」。

○正义曰:物忌大盛,善不可常。暑往寒来,昼明夜暗,孰能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常,况人乎!故甚美必有甚恶也。甚美,谓夏姬之身;甚恶,当在其后。言其种胤当恶,故禁其子取之。

子貉早死,无后,而天锺美於是,是,夏姬也。锺,聚也。子貉死在宣四年。

[疏] 「子貉」至「於是」。

○正义曰:此因郑灵早夭,而夏姬美,推之为此言耳,不是兄早死而妹必美也。犹今俗语云「衰家女未必慧,慧家女未必衰」。

将必以是大有败也。

[疏] 「将必」至「败也」。

○正义曰:夏姬淫或,丧国灭家。叔向之母犹谓未是大败,故言将必以是大有败也。十四年传称「施邢侯」者,或是夏姬之男,此杀杨食我,又是夏姬之外孙,其种类盖尽矣。

昔有仍氏生女,黰黑,有仍,古诸侯也。美发为黰。○黰,之忍反;《说文》作<IMG src="pic/Z026.bMp">,又作鬒,云:稠发也。

[疏] 「生女黰黑」。

○正义曰:黰即鬒也。《诗》云:「鬒发如云。」《毛传》云:「鬒,黑发也。如云,言美长也。」《说文》云:「鬒,稠发也。」然则鬒者,发多长而黑,美之貌也。此传黰下有黑,则黰文不兼於黑,故贾、杜皆云「美发为黰」。

而甚美,光可以鉴,发肤光色,可以照人。○鉴,古暂反,镜也。

[疏] 注「发肤」至「照人」。

○正义曰:传於「黰黑」、「甚美」之下乃云「光可以鉴」,知发与肌肤二者,光色皆可以照人。

名曰玄妻。以发黑故。乐正后夔取之,夔,舜典乐之君长。○夔,求龟反。取,如字,又古住反。

[疏] 注「夔舜」至「君长」。

○正义曰:《尚书·舜典》云:帝曰:「夔,命汝典乐,教胄子。」是夔为舜之典乐官也。正,长也。后,君也。故云「典乐之君长」。王朝公卿,故以后言之,犹谓为后稷。

生伯封,实有豕心,贪惏无餍,忿众0无期,谓之封豕。众0,戾也。封,大也。○长,丁丈反。惏,力耽反;《方言》云,楚人谓贪为惏。餍,亦作厌,於盐反;服作类,立对反;服作类。

[疏] 「生伯」至「封豕」。

○正义曰:豕心,言其心似猪,贪而无耻也。《方言》云:「晋魏河内之北,谓惏为残,楚谓之贪。」则惏亦贪也。贾逵云:惏,耆食也。其人贪耆财利饮食,无知餍足,忿怒狼戾,无有期度,时人谓之大猪。 ○注「众0,戾也。封,大也」。 ○正义曰:以众0忿共文,则众0亦似忿,故以为戾,言狼戾也。定四年传封豕与长蛇相对,知封为大也。服虔云:忿怒其类,以餍其私,无期度也。

有穷后羿灭之,夔是以不祀。羿,篡夏后者。○羿音艺。篡,初患反。且三代之亡、共子之废,皆是物也,夏以末喜,殷以妲己,周以褒姒,三代所由亡也。共子,晋申生,以骊姬废。○共音恭;本亦作恭。妹喜本或作嬉,音同;《国语》云,桀伐有施,有施氏以妹喜女焉;韦昭注《汉书》云,嬉,姓也。妲己,丁达反,下音纪;《国语》云:有苏氏之女也;韦昭云:己,姓也。褒姒,音似;龙漦所生,褒人所养者也。《毛诗》云:姒,姓也;郑笺云:姒,字也。骊姬,本又作丽,同,力知反。献公伐孋戎所得,而以为夫人。《穀梁传》云:灭虢所得。《庄子》云:艾封人之子。

[疏] 注「夏以」至「姬废」

○正义曰:《晋语》云:「史苏曰:『昔夏桀伐有施氏,有施氏以妹嬉女焉,妹嬉有宠,於是与伊尹比而亡夏。殷辛伐有苏氏,有苏以妲已女焉,妲已有宠,於是与胶鬲比而亡殷。周幽王伐有褒,有褒人以褒姒女焉,褒姒有宠,生伯服,於是与虢石甫比,逐大子宜咎而立伯服。大子奔申,申人、鄫人召西戎以伐周,周於是乎亡。』」是三代所由亡之事也。共子之事,具见於传。

女何以为哉?夫有尢物,足以移人。苟非德义,则必有祸。」尢,异也。○女音汝。

[疏] 「苟非」至「有祸」。

○正义曰:苟,诚也。诚不以德义自持,则必有祸。

叔向惧,不敢取。平公强使取之,生伯石。伯石始生,子容之母走谒诸姑,子容母,叔向嫂,伯华妻也。姑,叔向母。○敢取,七住反,又如字。强,其丈反。嫂,素早反,兄妻也,依字宜如此。曰:「长叔姒生男。」兄弟之妻相谓姒。○长,丁丈反。

[疏] 注「兄弟」至「谓姒」。

○正义曰:相谓者,幼者谓长为姒也。子容是伯华之子,其兄弟伯华最长,叔向次之,其馀诸弟皆小於叔向也,故谓叔向为长叔。叔向之妻,其年长於子容母,故称长叔姒也。《释亲》云:「女子同出,谓先生为姒,后生为娣。」孙炎曰「同出,俱嫁事一夫也。《公羊传》曰:『娣者何?弟也。』此其义也。」是言共事一夫者,长为姒,幼为娣,自以身之长幼生娣姒之名,其娣姒之名,不由夫之长幼也。《释亲》又云:「长妇谓稚妇为娣妇,娣妇谓长妇为姒妇。」自以身之长稚相谓也。《丧服》小功章云:「娣姒妇报。传曰:『娣姒妇者,弟长也。』」传言弟长者,双训娣姒,言娣是弟,姒是长也。郑玄云:「娣姒者,兄弟之妻相名也。长妇谓稚妇为娣妇,娣妇谓长妇为姒妇。」亦取《尔雅》之文以解弟长之义,是以身之长幼明矣。

姑视之。及堂,闻其声而还,曰:「是豺狼之声也,狼子野心。非是,莫丧羊舌氏矣。」遂弗视。

秋,晋韩宣子卒,魏献子为政,献子,魏舒。○〈豸寸〉,本又作豺,同,仕皆反。丧,息浪反。分祁氏之田以为七县,七县,邬、祁、平陵、梗阳、涂水、马首、盂也。○梗,古杏反。盂,音于,下文同。分羊舌氏之田以为三县。铜鞮、平阳、杨氏。○鞮,丁兮反。司马弥牟为邬大夫,太原邬县。贾辛为祁大夫,太原祁县。司马乌为平陵大夫,魏戊为梗阳大夫,戊魏舒庶子。梗阳,在太原晋阳县南。○戊音茂。知徐吾为涂水大夫,徐吾,知盈孙。涂水,太原榆次县。○知音智。次,资利反,又如字。韩固为马首大夫,固韩起孙。孟丙为盂大夫,太原盂县。乐霄为铜鞮大夫,上党铜鞮县。○霄音消。赵朝为平阳大夫,朝,赵胜曾孙。平阳,平阳县。○朝如字。僚安为杨氏大夫。平阳杨氏县。

[疏] 「分祁」至「氏大夫」。

○正义曰:此祁氏与羊舌氏之田,旧是私家采邑,二族既灭,其田归公,分为十县。为公邑,故选置大夫也。传文先祁后羊舌,故依下文选置大夫之次,上七县为祁氏之田,下三县为羊舌氏之田。且五年传谓伯石为杨石,明杨氏是羊舌之田也。《家语》与《史记》皆谓羊舌赤为铜鞮伯华,是铜鞮亦羊舌邑也。平阳之次在铜鞮杨氏之间,知亦羊舌邑也。

谓贾辛、司马乌为有力於王室,二十二年,辛、乌帅师纳敬王。○僚,力彫反。

[疏] 注「二十」至「敬王」。

○正义曰:二十二年传曰:「晋籍谈、荀跞、贾辛、司马督帅师军于阴,于侯氏,于谿泉,次于社。」贾辛军谿泉,司马督次于社。督即乌也。此众军并为伐子朝,欲纳敬王。

故举之;谓知徐吾、赵朝、韩固、魏戊,馀子之不失职、能守业者也;卿之庶子为馀子。

[疏] 注「卿之」至「馀子」。

○正义曰:宣二年传云:官卿之適「以为公族。又官其馀子,亦为馀子;其庶子为公行」。注云「馀子,適子之母弟也;庶子,妾子也。彼適庶分为三等,故馀子与庶子为异,此无所对,故总谓庶子为馀子也。此四人之内,当有妻生、妾生者也。知徐吾、韩固是卿之孙也,赵朝卿之曾孙也。而并称馀子者,言其父祖是馀子,就馀子子孙之内,选其贤者而用之,此四人不失常职,能守其父祖之业者也。

其四人者,皆受县而后见於魏子,以贤举也。四人,司马弥牟、孟丙、乐霄、僚安也。受县而后见,言采众而举,不以私也。○见,贤遍反,注及下,见魏子并同。魏子谓成鱄:鱄,晋大夫。○鱄音剸,又市转反,又音附。「吾与戊也县,人其以我为党乎?」对曰:「何也!戊之为人也,远不忘君,远,疏远也。近不逼同;不逼同位。○逼,彼力反。居利思义,不苟得。在约思纯,无滥心。有守心而无淫行,虽与之县,不亦可乎!

[疏] 「对曰」至「可乎」。

○正义曰:远不忘君,言职虽疏远而心在公室,常忠敬也。近不逼同,言亲近有宠,不逼迫同位,常谦共也。居利思义,临财不苟得,思义可取,乃取之也。在约思纯,处贫匮而思纯,固无叨滥之心也。有守善之心,而无淫邪之行,虽则亲子而与之县,不亦可乎!

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光,大也。○行,下孟反。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夫举无他,唯善所在,亲疏一也。

[疏] 「昔武」至「亲也」。

○正义曰:由武王克商得封建诸国,归功於武王耳。此十五国或有在后封者,非武王之时尽得封也。《尚书·康诰》之篇,周公营洛之年,始封康叔于卫。《洛诰》之篇,周公致政之年,始封伯禽于鲁。明知武王之时,兄弟未尽封也。僖二十四年传称「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藩屏周」。亦以周公为制礼之主,故归功於周公耳,非尽周公封也。九年传曰「文、武、成、康之封建母弟」,则康王之世尚有封国,宣王方始封郑,非独武王、周公封诸国也。僖二十四年传数「文之昭也」有十六国。此言武王兄弟之国十五人者,人异故说异耳,非武王封十五,周公始加一也。以鲁、卫验之,知周公所加非唯一耳。

《诗》曰:『唯此文王,帝度其心。莫其德音,其德克明。克明克类,克长克君。王此大国,克顺克比。比于文王,其德靡悔。既受帝祉,施于孙子。』《诗·大雅》。美文王能王大国,受天福,施及子孙。○唯此文王,《诗》作唯此王季。度,待洛反,下及注同。莫,亡白反,又如字;《尔雅》云,貊,莫,安,定也。下及注同。长,丁丈反,下及注同。王此,于况反,注能王同。祉音耻。施,以豉反,注同。

[疏] 「诗曰」至「孙子」。

○正义曰:《诗·大雅·皇矣》之篇,美文王之德也。「唯此文王」之身为天帝所佑,天帝开度其心,令其有揆度之惠,所度前事莫不皆得其中也。又使之莫然安静,其德教之善音,施之於人则皆应和之也。又能有监昭在下之明,又能有勤施无私之善,又能教诲不倦,有为人师长之德,又能赏善刑恶,有为人君上之度。既有人君之德,故为人君王此周之大邦也。其施教令,能使国人遍服而顺之;既为国人顺服,又能择人之善者,比方其善,乃从而用之。以此文王之德比于上世,有能经纬天地文德之王如尧舜之辈。其此诗人称比较于文王之九德,其德皆是无为人所悔吝者,言文王之德堪比,或以为比于前世文德之王,义亦通也。以此之故,既受天之祉福,施及于后世之子孙,得使长王天下也。此章文次如此者,德皆天之所授,故先言帝度其心,明以下皆蒙帝文也。德由心起,故先言心能度物也。心既能度,然后能施为政教,故次莫其德音,言变政教清静也。为君所以施政,故先言政教清静,乃论身内之德。故次能明,能善。其明与善,还是德音之事,施之於人有照临之明,勤心之善耳。心能施而无私,乃可为人君长,故次克长克君。长即师也。《学记》曰:「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故先长后君也。既言堪为人君,即说为君之事,故言王此大邦也。既为大邦之君,能使国人顺服,故次克顺也。民既顺服,又须择善用之,故次克比也。比于文王,其德无所可恨,故言受天之福,泽流后世,以结之。此传言「唯此文王」,《毛诗》作「维此王季」。经涉乱罹,师有异读,后人因而两存,不敢追改。今王肃注《毛诗》及《韩诗》亦作「唯此文王」。郑注《毛诗》作「维此王季」。故解比于文王,言王季之德可以比于文王也。刘炫云:此作「唯此文王」,不可以文王之德,还自比文王,故知比于文王,可以比于上代文德之王也。

心能制义曰度,帝度其心。

[疏] 「心能制义曰度」

○正义曰:心能制断时事,使合於义,是为善揆度也。言预度未来之事皆得中也。

德正应和曰莫,莫然清静。○应,应对之应,下如字,又胡卧反。

[疏] 「德正应和曰莫」。

○正义曰:《毛诗》莫作貊。《乐记》引此诗亦作莫。《释诂》云「貉、嗼、安,定也」。郭璞云「皆静定」。《毛传》云「貊,静也。」其德既正,为政清静,故有所施,为民皆应和,《易·系辞》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即此义也。莫是清静之意,故杜云「莫然清静」。

照临四方曰明,勤施无私曰类,施而无私,物得其所,无失类也。○施,式豉反,注及下同。

[疏] 注「施而无私」至「类也」。

○正义曰:勤行施惠,情无偏私,物皆得所,是无失类也。郑玄云「类,善也。」无失类者,不失善之类也。

教诲不倦曰长,教诲长人之道。赏庆刑威曰君,作威作福,君之职也。

[疏] 「赏庆刑威曰君」。

○正义曰:人君执赏罚之柄,以赏庆人,以刑威物,是为君之道。

慈和徧服曰顺,唯顺,故天下徧服。○徧音遍,注同。

[疏] 「慈和徧服曰顺」。

○正义曰:人君执慈心以惠下,用和善以接物,则天下徧服而顺从之,故为顺也。《易·系辞》云:「天之所助者,顺。」故杜云「唯顺,故天下徧服」。

择善而从之曰比,比方善事,使相从也。经纬天地曰文。经纬相错,故织成文。

[疏] 「经纬天地曰文」。

○正义曰:《易》称:圣人「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言德能顺天,随天所为,如经纬相错,织成文章,故为文也。

九德不愆,作事无悔,九德,上九日也。皆无愆过,则动无悔吝。○吝,力仞反。故袭天禄,子孙赖之。袭,受也。主之举也,近文德矣,所及其远哉!」举魏戊等,勤施无私也。其四人者,择善而从,故曰近文德,所及远也。○近,附近之近。

[疏] 注「近文德所及远」。

○正义曰:成鱄引此诗者,唯欲取克类、克此二事,同於文王,故云「近文德矣」。文王以有此德,故得施于子孙。魏子既近文德,亦将所及远也。

贾辛将適其县,见於魏子。魏子曰:「辛来!昔叔向適郑,鬷蔑恶,恶,貌丑。○鬷,音子工反。欲观叔向,从使之收器者,从,随也。随使人应敛俎豆者。

[疏] 「从使之收器者」。

○正义曰:下云「叔向将饮酒」,将欲举爵而饮;比则饮犹未毕,使者拟收器耳,未即收也。

而往,立於堂下,一言而善。叔向将饮酒,闻之,曰:『必鬷明也!』素闻其贤,故闻其言而知之。

[疏] 「一言而善」。

○正义曰:旧说云「一言」者,谓设由上,彻由下。

下,执其手以上,曰:『昔贾大夫恶,贾国之大夫。恶亦丑也。○上,时掌反,下并注同。取妻而美,三年不言不笑,御以如皋,为妻御之皋泽。○娶,七住反。为,于伪反。

[疏] 「御以如皋」。

○正义曰:《诗》云:「鹤鸣于九皋。」是皋为泽也。如,往也。为妻御车以往泽也。

射雉,获之,其妻始笑而言。贾大夫曰:「才之不可以已。我不能射,女遂不言不笑夫!」今子少不飏,颜貌不扬显。○射雉,食亦反。女音汝,下同。夫音扶。飏音扬。子若无言,吾几失子矣。言不可以已也如是!』遂如故知。今女有力於王室,吾是以举女。因贾辛有功而后举之,言人不可无能。○几音祈。

[疏] 「遂如故知」。

○正义曰:遂如故旧相知。

行乎!敬之哉!毋堕乃力!」堕,损也。○毋音无。堕,许规切。仲尼闻魏子之举也,以为义,曰:「近不失亲,谓举魏戊。远不失举,以贤举。可谓义矣。」又闻其命贾辛也,以为忠,先赏王室之功,故为忠。「《诗》曰『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忠也。《诗·大雅》。永,长也。言能长配天命,致多福者,唯忠。

[疏] 「诗曰」至「忠也」。

○正义曰:《诗·大雅·文王》之篇也。言王者长自言,我之所为配上天之命而行之,是自家众多之福使归巳。此诗之意,言忠则然也。言魏子能忠,必有多福归之。

魏子之举也义,其命也忠,其长有后於晋国乎!」

冬,梗阳人有狱,魏戊不能断,以狱上。上魏子。○断,丁乱反。其大宗赂以女乐,讼者之大宗。魏子将受之。魏戊谓阎没、女宽二人,魏子之属大夫。○阎,以占反。曰:「主以不贿闻於诸侯,若受梗阳人,贿莫甚焉。吾子必谏!」皆许诺。退朝,待於庭。魏子朝君退,而待於魏子之庭。○闻,如字,又音问。馈入,召之。召二大夫食。○馈,求位反。比置,三叹。既食,使坐。更命之令坐。○比,必利反。令,力呈反。魏子曰:「吾闻诸伯叔,谚曰:『唯食忘忧。』吾子置食之间三叹,何也?」同辞而对曰:「或赐二小人酒,不夕食。或,他人也。言饥甚。馈之始至,恐其不足,是以叹。中置,自咎曰:『岂将军食之而有不足?』是以再叹。魏子,中军帅,故谓之将军。○咎,其九反。食之音嗣。帅,所类反;本又作率,同。

[疏] 注「魏子」至「将军」。

○正义曰:晋使卿为军将,谓之将中军,将上军。此以魏子将中军,故呼为将军。及六国以来,遂以将军为官名,盖其元起於此。

及馈之毕,原以小人之腹为君子之心,属厌而已。」属,足也。言小人之腹饱,犹知厌足。君子之心亦宜然。○属,之玉反,注同。厌,於盐反,又於艳反,注同。献子辞梗阳人。传言魏氏所以兴也。

 {{ anno.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