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沓藏书

隐公九年

前714年

【经】

九年,春,天王使南季来聘。无传。南季,天子大夫也。南,氏;季,字也。

三月癸酉,大雨震电。庚辰,大雨雪。三月,今正月。○电,徒练反。雨雪,于付反,传同。

[疏] 「大雨震电」

○正义曰:《说文》云:「震,劈历震物者。」「电,阴阳激曜也。」《河图》云:「阴阳相薄为雷,阴激阳为电。」然则震是雷之劈历,电是雷光。僖十五年「震夷伯之庙」,是劈历破之。雷之甚者为震。故何休云:「震,雷也。」

[疏] 「大雨雪」

○正义曰:《说文》云:「雨,水从云下也。」然则雨者,天上下水之名。既见雨从天下,自上下者因即以雨言之。雨螽亦称为雨,故下雪称「雨雪」也。平原出水为大水,直书大水;「平地尺为大雪」,不直书大雪,而云「大雨雪」者,水则从天入地,出地乃为多,见其在地之多,言其出水之大,故不言大雨水。雪则自天而下,下即委之於地,见其自上而下,言其下雪之多,故言大雨雪。水则俯视,雪则仰观,故立文有异。其大雨雹亦与雪同。

挟卒。无传。挟,鲁大夫,未赐族。

夏,城郎。

秋,七月。冬,公会齐侯于防。防,鲁地,在琅邪县东南。○华,户化反。

【传】

九年,春,王三月,「癸酉,大雨霖以震」。书,始也。书癸酉,始始雨日。○霖音林,《尔雅》云:「久雨谓之淫,淫雨谓之霖。」「庚辰,大雨雪」,亦如之。书,时失也。夏之正月,微阳始出,未可震电;既震电,又不当大雨雪,故皆为时失。凡雨,自三日以往为霖。此解经书霖也。而经无霖字,经误。

[疏] 注「此解」至「经误」。

○正义曰:传发凡以解经,若经无「霖」字,则传无由发,故知经误。然则经当如传言「大雨霖以震」,不当云「大雨震电」。是经脱「霖以」二字,而妄加「电」也。

平地尺为大雪。

「夏,城郎」。书,不时也。

宋公不王。不共王职。○共音恭,本亦作供。郑伯为王左卿士,以王命讨之,伐宋。宋以入郛之役怨公,不告命。入郛在五年,公以七年伐邾,欲以说宋,而宋犹不和也。公怒,绝宋使。

秋,郑人以王命来告伐宋。遣使致王命也。伐宋未得志,故复往告之。

冬,公会齐侯于防,谋伐宋也。

北戎侵郑。郑伯御之,患戎师,曰:「彼徒我车,惧其侵轶我也。」徒,步兵也。轶,突也。○轶,直结反,又音逸。公子突曰:「使勇而无刚者尝寇而速去之。公子突,郑厉公也。尝,试也。勇则能往,无刚不耻退。君为三覆以待之。覆,伏兵也。戎轻而不整,贪而无亲,胜不相让,败不相救。先者见获,必务进;进而遇覆,必速奔;后者不救,则无继矣。乃可以逞。」逞,解也。○轻,遣政反。逞,敕领反。解音蟹,或佳买反。

[疏] 「先者」至「以逞」

○正义曰:尝寇速去,知戎必逐之。逐其去者,必有所获。获谓获郑人也。在先者见逐有所获,不复顾后,必务在速进。谓弃其后者,独自先进。进而遇覆,必速回奔走。后者不救,则是无继续矣。无继则易败,如是乃可以解患。服虔云:「先者见获,言必不往相救,各自务进,言其贪利也。」其言见获者,当谓戎被郑获也。郑人速去以诱之,安得获戎也?在先者已被郑获,重进者将复为虏,各自务进,欲何所贪,而云贪利也?此则不言可解,无故以解乱之。

从之。戎人之前遇覆者奔,祝聃逐之。祝聃,郑大夫。○聃,乃甘反,一音士甘反。衷戎师,前后击之,尽殪。为三部伏兵,祝聃帅勇而无刚者先犯戎而速奔,以遇二伏兵,至后伏兵起,戎还走,祝聃反逐之。戎前后及中三处受敌,故曰衷戎师。殪,死也。○衷,丁仲反,又音忠。殪,於计反。处,昌虑反。

[疏] 注「为三」至「死也」

○正义曰:「前后及中三处受敌」者,前谓第一伏逆其前也。后谓祝聃与后伏逐其后也,中谓第二伏击其中也。「衷戎师」者,谓戎师在三伏之中。「殪,死也」,《释诂》文。

戎师大奔。后驻军不复继也。○驻,丁住反。十一月甲寅,郑人大败戎师。此皆春秋时事,虽经无正文,所谓必广记而备言之,将令学者原始要终,寻其枝叶,究其所穷。他皆放此。○令,力呈反。要,於遥反。

[疏] 「十一月」至「戎师」

○正义曰:此即上传所说击戎之事。史官得其战状,乃裁约为之辞。经之所陈,皆是此类。既不书经,故准经为文以总之。

 {{ anno.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