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沓藏书

襄公二十八年

【经】

二十有八年,春,无冰。前年知其再失闰,顿置两闰以应天正。故此年正月建子,得以无冰为灾而书。○应,应对之应。

夏,卫石恶出奔晋。宁喜之党。书名,恶之。○恶之,乌路反。

邾子来朝。

秋,八月,大雩。

仲孙羯如晋。告将朝楚。○羯,居谒反。

冬,齐庆封来奔。崔杼之党,耆酒荒淫而出。书名,罪之。自鲁奔吴不书,以绝位不为卿。○耆,市志反。

十有一月,公如楚。为宋之盟故,朝楚。○为,于伪反。

十有二月,甲寅,天王崩。灵王也。乙未,楚子昭卒。康王也。十二月无乙未,日误。

[疏] 注「十二」至「日误」。

○正义曰:甲寅之后四十二日,始得乙未,则甲寅、乙未不得同月。《长历》推此年十二月戊戌朔,甲寅是十七日,其月无乙未也。经有十一月、十二月,月不容误,知日误也。

【传】

二十八年,春,无冰。梓慎曰:「今兹宋、郑其饥乎?梓慎,鲁大夫。今年郑游吉、宋向戌言之,明年饥甚,传乃详其事。○梓音子。

[疏] 注「梓慎」至「其事」。

○正义曰:此年传郑游吉云:「岁之不易。」宋向戌云:「饥寒之不恤。」是今年言之也。明年传云「郑饥,子皮饩国人粟。於是宋亦饥,子罕请於平公,出公粟以贷」。是详其事也。

岁在星纪,而淫於玄枵,岁,岁星也。星纪在丑,斗牛之次。玄枵在子,虚危之次。十八年,晋董叔曰:天道多在西北。是岁,岁星在亥。至此年十一岁,故在星纪。明言,乃当在玄枵。今巳在玄枵,淫行失次。○枵,许骄反。

[疏] 注「岁岁」至「失次」。

○正义曰:《左传》及《国语》所云「岁在」者,皆谓岁星所在,故云「岁,岁星也」。五星者,五行之精也。历书称木精曰岁星,火精曰荧惑,土精曰镇星,金精曰大白,水精曰辰星。此五者皆右行於天。二十八宿,则著天不动,故谓二十八宿为经,五星为纬。言若织之经纬然也。天有十二次,地有十二辰,丑、子、亥、北方之辰也,次之与辰上下相值,故云「星纪在丑」,「玄枵在子」。《释天》云:「星纪,斗牵牛也。玄枵,虚也。」孙炎曰:「星纪,日月五星之所终始也,故谓之星纪。虚在正北,北方色玄,故曰『玄枵』。枵之言耗,耗虚之意也。」《汉书·律历志》云:「星纪,初斗十二度,终於婺女七度。玄枵,初婺女八度,终於危十五度。」是星纪为斗牛之次,玄枵为虚危之次也。九年传称晋侯问公生岁,乃曰「十二年矣!是谓一终,一星终也。」言岁星大率十二年而一周天也。十八年,晋董叔曰:「天道多在西北。」是言其年岁星在亥也。岁星右行於天,至此年十一年耳,行未及周,故此年岁星常法当在星纪,明年乃当在玄枵,今年巳在玄枵,是其淫行失次也。《汉书·律历志》载刘歆《三统历》,歆以为岁星一百四十四年行天一百四十五次,一千七百二十八年为岁星岁数。言数满此年剩得行天一周也。三统之历以庚戌为上元,此年距上元积十四万二千六百八十六岁。置此岁数,以岁星岁数一千七百二十八除之,得积终八十二去之,岁馀九百九十,以一百四十五乘岁馀,得十四万三千五百五十。以一百四十四除之,得九百九十六为积。次不尽一百二十六为次馀。以十二除之、得八十三去之尽,是为此年更发初在星纪也。欲知入次度者,以次馀一百二十六乘一次三十度,以百四十四除之,得二十六度,馀是岁星本平行,此年之初巳入星纪之次,二十六度馀当在婺女四度,於法未入於玄枵也。传言「淫於玄枵」,未知巳在玄枵几度,此举其大率耳。而五星之次行有鷃有疾,有留伏:逆顺,於历法更自别有推步之术,此不可详也。

以有时菑,阴不堪阳。时菑,无冰也。盛阴用事,而温无冰,是阴不胜阳,地气发泄。○菑音灾,注同。泄,息列反,下同。

[疏] 注「时菑」至「发泄」。

○正义曰:传先言「无冰」,乃载梓慎之语,则梓慎之语为无冰而发,知时菑,谓春无冰也。言以有时菑者,以此岁星淫行之年,而有天时温暖之菑。四时之序,冬月当寒,故温则为菑害也。冬月盛阴用事,阴寒在地,当遏阳,使不出,时应寒。而温无冰,是阴阳相竞,阴气不能胜阳,故阳气出地,地气发泄,而使时温无冰也。岁星自淫行,天时自温暖,其温不由岁星。梓慎以其年有二事,而总言其占耳。服虔云:岁为阳,玄枵为阴,岁乘阴,进至玄枵,阴不胜阳,故温无冰。按下云「蛇乘龙」,乃谓玄枵乘岁星,非岁星乘玄枵也。若必以此无冰谓岁乘玄枵所致,则成元年「春无冰」者,岂谓岁星乘玄枵乎?成十六年,雨木冰者,复是玄枵乘岁星也。

蛇乘龙。蛇,玄武之宿,虚危之星。龙,岁星。岁星,木也。木为青龙,失次出虚危下,为蛇所乘。○宿音秀,下同。

[疏] 注「蛇玄」至「所乘」。

○正义曰:蟲兽在地而有象,在天二十八宿,分在四方,方有七宿,共成一象。东方为青龙之象,西方为白虎之象,皆南首北尾也。南方为朱鸟之象,北方为玄武之象,皆西首东尾也。《曲礼》说军陈象物云:「行,前朱鸟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是玄武在北方也。龟、蛇二蟲共为玄武,故蛇是玄武之宿,虚危之星也。七星共为玄武,但岁星淫行,在虚危之分,故特指虚危言之耳。传言「蛇乘龙」,龙即岁星也。岁星木精,木位在东方,东方之宿为青龙之象,故岁星亦以龙为名焉。龙行疾而失次,出於虚危宿下,龙在下而蛇在上,是龙为蛇所乘也。岁星,天之贵神福德之星,今被乘势屈,是不能祐其本国之象,故知宋、郑饥也。

龙,宋、郑之星也,岁星本位在东方。东方房心为宋,角亢为郑,故以龙为宋、郑之星。○亢音刚,又若浪反。

[疏] 注「岁星」至「之星」。

○正义曰:岁星属木,木位在东方,东方之次皆是龙分。天之分野,卯为大火,辰为寿星,大火房心为宋分,寿星角亢为郑分,故龙为宋、郑之星也。然则寅为析木之津,析木燕之分野,梓慎言不及燕,别当有以知之,非吾徒所能测也。

宋、郑必饥。玄枵,虚中也。玄枵三宿,虚星在其中。枵,耗名也。土虚而民耗,不饥何为?」岁为宋、郑之星,今失常,淫入虚耗之次。时复无冰,地气发泄,故曰土虚民耗。○耗,呼报反。复,扶又反。

[疏] 「枵耗」至「何为」。

○正义曰:枵声近耗,故枵是耗之名也。次有三宿,虚为其中,土虚不实,而人民耗损,不饥何为也?地气发泄,而使时温无冰,即是土虚之事也。於时鲁国无冰,是鲁亦地气发泄。下子服惠伯云:「饥寒之不恤。」是鲁亦饥矣。经不书饥,饥当差於宋、郑,故梓慎唯言宋、郑饥耳。

夏,齐侯、陈侯、蔡侯、北燕伯、杞伯、胡子、沈子、白狄朝于晋,宋之盟故也。陈侯、蔡侯、胡子、沈子,楚属也。宋盟曰晋、楚之从交相见,故朝晋。燕国,今蓟县。○燕,乌贤反。蓟音计。

[疏] 注「陈侯」至「蓟县」。

○正义曰:传言宋之盟,故虽文在诸国之下,止为楚属发传,故杜明之。陈、蔡、胡、沈为宋盟朝晋,其齐、燕、杞、狄先非楚属,其朝不为宋之盟也。《谱》云:「北燕,姬姓,召公奭之后也。周武王封之於燕,居渔阳蓟县。其国辟小,不通诸夏。自召公至简公款二十九世,始见经。简公子献公十二年,获麟之岁也。献公子孝公七年,《春秋》之传终矣。孝公立十五年卒。孝公以下六世,始大,称王,十二世,二百二十五年。秦灭之。

齐侯将行,庆封曰:「我不与盟,何为於晋?」以宋盟释齐、秦。○与音预,下同。陈文子曰:「先事后贿,礼也。事大国,当先从其政事,而后荐贿,以副巳心。○贿,呼罪反。小事大,未获事焉,从之如志,礼也。言当从大国请事,以顺其志。

[疏] 「小事」至「礼也」。

○正义曰:言小国之事大国也,当每事顺从。若未获大国所命之事,但如其志之所欲,即不待彼命,逆即从之,如其志意,礼也。礼者,自卑而尊人,故先承意志,是事大之礼也。

虽不与盟,敢叛晋乎?重丘之盟,未可忘也。子其劝行!」重丘盟在二十五年。○重,直龙反。

卫人讨甯氏之党,故石恶出奔晋。卫人立其从子圃以守石氏之祀,礼也。石恶之先石碏,有大功於卫国。恶之罪不及不祀,故曰礼。○从子,才用反。圃,布古反。碏,七略反。

邾悼公来朝,时事也。传言来朝非宋盟,宋盟唯施於朝晋、楚。

秋,八月,大雩,旱也。

蔡侯归自晋,入于郑。郑伯享之,不敬。子产曰:「蔡侯其不免乎?不免祸。日其过此也,往日至晋时。○日,人实反。过,古禾、古卧二反。君使子展〈辶王〉劳於东门之外,而傲。〈辶王〉,往也。○〈辶王〉,于况反,后同。劳,力报反。吾曰:『犹将更之。』今还,受享而惰,乃其心也。君小国,事大国,而惰傲以为已心,将得死乎?若不免,必由其子。其为君也,淫而不父。通大子班之妻。○傲,五报反,下同。惰,徒卧反。君小国,事大国古本无「小」字。

[疏] 「君小国事大国」。

○正义曰:晋、宋古本及王肃注,其文皆如此。君国谓为国君,言其为君之难也。今定本作「小国」。

侨闻之,如是者,恒有子祸。」为三十年蔡世子班弑其君传。

孟孝伯如晋,告将为宋之盟故如楚也。鲁,晋属。故告晋而行。○将为,于伪反。蔡侯之如晋也,郑伯使游吉如楚。及汉,楚人还之,曰:「宋之盟,君实亲辱。君,谓郑伯。○还音环。今吾子来,寡君谓吾子姑还!吾将使驲奔问诸晋而以告。」问郑君应来朝否。○驲,人实反。子大叔曰:「宋之盟,君命将利小国,而亦使安定其社稷,镇抚其民人,以礼承天之休,休,福禄也。○休,许虬反,注同。此君之宪令,而小国之望也。宪,法也。寡君是故使吉奉其皮币,聘用乘皮束帛。○乘,绳证反。以岁之不易,聘於下执事。言岁有饥荒之难,故郑伯不得自朝楚。○易,以豉反。难,乃旦反。今执事有命曰:「女何与政令之有?必使而君弃而封守,跋涉山川,蒙犯霜露,以逞君心。小国将君是望,敢不唯命是听?无乃非盟载之言,以阙君德,而执事有不利焉,小国是惧。不然,其何劳之敢惮?」

[疏] 「今执」至「敢惮」。

○正义曰:执事,谓楚也。楚人诘大叔,唯有止还之语耳。令游吉还使郑伯来,故游吉原其意为此辞作甚之言耳。「而执事有不利焉」,违盟,言「阙君德」,是於楚为不利也。「小国是惧」,惧楚不利耳,不敢自惮劳也。

子大叔归,复命,告子展曰:「楚子将死矣!不脩其政德,而贪昧於诸侯,以逞其原,欲久得乎?《周易》有之,在复震下坤上,复。○女音汝。何与,音预。跋涉,白木反,草行为跋,水行为涉。惮,徒旦反。之颐,震下艮上,颐。复上六变得颐。○颐,以之反。曰:『迷复,凶。』复上六爻辞也。复,反也。极阴反阳之卦,上处极位,迷而复反,失道巳远,远而无应,故凶。○应,应对之应。

[疏] 注「复上」至「故凶」。

○正义曰:卦从下起,从下而画,阴爻至上六为纯坤,又将从下变之,故复为极阴反阳之卦也。上处极位,位极更无所往,故为迷也。既迷而后反本,从下积而至迷,是为失道巳远。上应在三,三亦阴爻,远而无应,故凶也。复,《易》注云:「复,反也,还也。」阴气侵阳,阳失其位,至此始还,反起於初,故谓之复。阳,君象,君失国而还反,道德更兴也。颐,养也。《易》注云:「颐者,口车辅之名。」震动於下,艮止於上,口车动而上因辅爵物以养人,故谓颐为养也。

其楚子之谓乎?欲复其原,谓欲得郑朝,以复其原。

[疏] 注「谓欲」至「其原」。

○正义曰:楚子本意原郑伯来朝,全不顾道理,唯欲复其本原。

而弃其本,不脩德。复归无所,是谓迷复。失道巳远,又无所归。能无凶乎?君其往也!送葬而归,以快楚心。言楚子必死,君往当送其葬。楚不几十年,未能恤诸侯也。几,近也。言失道远者,复之亦难。○几,居依反,又音祈。

[疏] 注「几近」至「亦难」。

○正义曰:「几,近」,《释诂》文也。十者,数之小成。言「失道远者,复之亦难」,故举成数以言之。《周易》复卦上六爻云:「迷复,凶,有灾眚。用行师,终有大败,以其国君凶,至于十年不克征。」是《易》有十年之语,故游吉期之以十年。服虔云:此行也,楚康王卒。至昭四年楚灵王合诸侯于申,距今八年,故曰「不几十年」。是谓十年不克征也。

吾乃休吾民矣。」休,息也。言楚不能复为害。○复,扶又反,下复顾同。裨灶曰:「今兹周王及楚子皆将死。裨灶,郑大夫。○裨,避支反。岁弃其次,而旅於明年之次,以害鸟帑。周、楚恶之。」旅,客处也。岁星弃星纪之次,客在玄枵。岁星所在,其国有福,失次於此,祸冲在南。南为朱鸟,鸟尾曰帑。鹑火、鹑尾,周、楚之分,故周王、楚子受其咎。俱论岁星过次,梓慎则曰宋、郑饥,裨灶则曰周、楚王死。传故备举,以示卜占惟人所在。○帑音奴。恶,如字,一音乌路反。冲,尺容反。分,扶问反。

[疏] 注「旅客」至「所在」。

○正义曰:《易》有旅卦。传言羁旅,旅,皆是客,故为客处也。岁星常行之度,此年当在星纪。星纪是其所居之次也。今岁星弃其所居星纪之次,乃客处在於明年所居之次。言其未应往,而往向彼玄枵之次,为客寄也。昭三十二年传云「越得岁而吴伐之,必受其凶」。是岁星所在,其国有福。当福之冲,其国有祸。今失次於北,故祸冲在南,子午之位南北相冲,淫於玄枵,冲当鹑火,南方为朱鸟之宿。帑者,细弱之名。於人则妻子为帑,於鸟则鸟尾曰帑,妻子为人之后,鸟尾亦鸟之后,故俱以帑为言也。天之分野,鹑火周分,鹑尾楚分,岁星之冲当此周、楚之分,故周、王楚子受其咎也。岁星客在玄枵,惟冲鹑火,而鹑尾亦有咎者,盖以岁星渐西,冲则渐东,尾之於鸟犹是一身,故冲其身而及其尾,此则裨灶能知,亦非吾徒所测也。此与上文俱论岁星过次,所占不同,其事俱验,而丘明两载之,是传故备举,以示卜占效验,惟人所在,言其知之在於人,各自有意见也。

九月,郑游吉如晋,告将朝于楚,以从宋之盟。子产相郑伯以如楚,舍不为坛。至敌国郊,除地封土为坛,以受郊劳。○相郑,息亮反,下同。坛,徒丹反。劳,力报反。

[疏] 注「至敌」至「郊劳」。

○正义曰:《聘礼》:「宾至于近郊,君使卿用束帛劳。」无设坛之法。下云「先君適四国,未尝不为坛」,盖以朝礼君亲行,事重,故有之也。礼有坛、墠者,先儒以为除地曰墠,封土曰坛。此并言除地、封土者,《尚书·金縢》云「三坛同墠」,是作坛在除地之内,故除地、封土并言之。服虔本作「墠」,解云「除地为墠」。王肃本作「坛」,而解云「除地坦」。坦者,则读为墠也。按下云「作坛以昭其功、以昭其祸」。若是除地,草秽寻生,不足以昭示后人。杜言坛是也。下言「草舍」者,不为坛则不除地,故为草舍耳。

外仆言曰:「昔先大夫相先君,適四国,未尝不为坛。外仆,掌次舍者,自是至今,亦皆循之。今子草舍,无乃不可乎?」子产曰:「大適小,则为坛。小適大,苟舍而已,焉用坛?侨闻之,大適小有五美:宥其罪戾,赦其过失,救其菑患,赏其德刑,刑,法也。○焉用,於虔反,下焉用作坛、焉辟之、又焉用盟皆同.宥音又.菑音灾.

[疏] 「亦皆循之」。

○正义曰:因循不废也。

教其不及。小国不困,怀服如归。是故作坛以昭其功,宣告后人,无怠於德。怠,解也。○解,佳卖反。小適大有五恶:说其罪戾,自解说也。请其不足,行其政事,奉行大国之政。共其职贡,从其时命。从朝会之命。○共音恭。不然,则重其币帛,以贺其福而吊其凶,皆小国之祸也。焉用作坛以昭其祸?所以告子孙,无昭祸焉可也。」无昭祸以告子孙。

齐庆封好田而耆酒,与庆舍政。舍,庆封子。庆封当国,不自为政以付舍。○好,呼报反。耆,市志反。则以其内实迁于卢蒲嫳氏,易内而饮酒。内实,宝物、妻妾也。移而居嫳家。数日,国迁朝焉。就於卢蒲氏朝见封。○数,所主反。见,贤遍反。

[疏] 「国迁朝焉」。

○正义曰:庆封虽与舍政,使舍知政事耳,封犹有当国之重,故国之卿大夫皆迁就嫳家朝焉。

使诸亡人得贼者,以告而反之。亡人,辟崔氏难出奔者。○难,乃旦反。

[疏] 「使诸」至「反之」。

○正义曰:崔氏之乱,但是庄公之党,崔氏以之为贼,当时辟难并悉出奔,崔氏既亡,庆封召令还国,故言使诸逃亡之人得贼名而出者,以巳情告而悉反之。

故反卢蒲癸。癸臣子之,子之,庆舍。有宠,妻之。子之以其女妻癸。○妻,七计反,注及下注皆同。庆舍之士谓卢蒲癸曰:「男女辨姓,子不辟宗,何也?」辨,别也。别姓而后可相取。庆氏、卢蒲氏皆姜姓。○别,彼列反,下同。相取,七住反,本亦作娶。曰:「宗不余辟,言舍欲妻巳。

[疏] 「宗不余辟」。

○正义曰:男女辨姓,则妻亦辟宗。癸谓庆舍为宗,言彼宗不於处相辟也。

余独焉辟之?赋诗断章,余取所求焉,恶识宗?」言巳苟欲有求於庆氏,不能复顾礼,譬如赋诗者,取其一章而已。○断音短。恶音乌,安也,注同。癸言王何而反之。二人皆嬖。二子皆庄公党。二十五年,崔氏弑庄公,癸、何出奔,今还来宠於庆氏,欲为庄公报雠。○嬖,必计反,下同。欲为,于伪反。使执寝戈而先后之。寝戈,亲近兵杖。○先,悉荐反。后,户豆反。近,附近之近。杖,直亮反。

公膳,日双鸡。卿大夫之膳食。○膳,市战反,谓公家供卿大夫之常膳。

[疏] 「公膳日双鸡」。

○正义曰:按《礼记·玉藻》云:「天子日食少牢,朔月大牢。诸侯日食特牲,朔月少牢。其大夫则日食特豚,朔月特牲。」今膳日双鸡者,齐国临时之事,不如礼也。

饔人窃更之以鹜,御者知之,则去其肉而以其洎馈。御,进食者,饔人、御者欲使诸大夫怨庆氏,减其膳。盖卢蒲癸、王何之谋。○鹜,徐音木,鸭也。去,起吕反,藏也。洎,其器反,肉汁也;《说文》云:「洎,灌釜也。」《字林》已莅反。馈,其位反。

[疏] 「更之以鹜」。

○正义曰:《释鸟》云:「舒凫,鹜。」舍人曰:「凫,野名也;鹜,家名也。」李巡曰:「野曰凫,家曰鹜。」郭璞曰:「鸭也。」然则谓之舒者,舒,迟也。家养驯,不畏人,故飞行迟,以迟别野名耳,其为鸭一也。○「而以其洎馈」。 ○正义曰:《说文》云:「洎,灌釜也。」《周礼·士师职》云:「祀五帝则洎镬水。」郑玄云:「洎谓增其沃汁也。」然则洎者,添釜之名。添水以为肉汁,遂名。肉汁为洎,去肉而空以汁馈,欲其怨之深也。

子雅、子尾怒。二子,皆惠公孙。

[疏] 注「二子皆惠公孙」。

○正义曰:昭三年传云:「二惠竞爽,犹可。」又十年传曰:「齐惠栾、高氏皆耆酒。」是知皆惠公孙也。

庆封告卢蒲嫳。以二子怒告嫳。卢蒲嫳曰:「譬之如禽兽,吾寝处之矣。」言能杀而席其皮。使析归父告晏平仲。欲与共谋子雅、子尾。平仲曰:「婴之众不足用也,知无能谋也。言弗敢出,不敢泄谋。○知无,音智。有盟可也。」子家曰:「子之言云,子家,析归父。又焉用盟?」告兆郭子车。子车,齐大夫。子车曰:「人各有以事君,非佐之所能也。」佐,子车名。陈文子谓桓子,桓子文子之子无宇。曰:「祸将作矣!吾其何得?」对曰:「得庆氏之木百车於庄。」庆封时有此木,积於六轨之道。

[疏] 注「庆封」至「之道」。

○正义曰:《释宫》云:「六达谓之庄。」注《尔雅》者,皆以为六道旁出。杜以九达并九轨,故亦以庄为六轨也。

文子曰:「可慎守也巳!」善其不志於货财。

卢蒲癸、王何卜攻庆氏,示子之兆,龟兆。曰:「或卜攻雠,敢献其兆。」子之曰:「克,见血。」冬,十月,庆封田于莱,陈无宇从。丙辰,文子使召之。请曰:「无宇之母疾病,请归。」庆季卜之,季,庆封。○莱音来。从,才用反。示之兆,曰:「死。」奉龟而泣。无宇泣。○奉,芳勇反。乃使归。庆嗣闻之,嗣,庆封之族。○庆嗣,继嗣之嗣;本或作庆翩,误。曰:「祸将作矣!」谓子家:「速归!子家,庆封字。祸作必於尝,尝,秋祭。归犹可及也。」子家弗听,亦无悛志。悛,改寤也。○悛,七全反。寤,五故反。子息曰:「亡矣!幸而获在吴、越。」子息,庆嗣。陈无宇济水而戕舟发梁。戕,残坏也。不欲庆封得救难。○戕,在羊反。难,乃旦反,下外难同。卢蒲姜谓癸曰:「有事而不告我,必不捷矣。」姜,癸妻,庆舍女。癸告之。告欲杀庆舍。姜曰:「夫子愎,莫之止,将不出。我请止之。」夫子,谓庆舍。○愎,皮逼反。癸曰:「诺。」十一月,乙亥,尝于大公之庙,庆舍莅事。临祭事。○大音泰。卢蒲姜告之,且止之。弗听,曰:「谁敢者?」遂如公。至公所。麻婴为尸,为祭尸。庆奊为上献。上献,先献者。○奊,户结反。

[疏] 「庆奊为上献」。

○正义曰:祭祀之礼,主人先献。下文「庆舍死,公惧,而归」,则於时公亲在矣。又此祭,庆舍莅事,公与庆舍不为上献,而奊为上献者,庆舍使为之,不可以礼责也。奊即绳也,为下杀庆绳张本。

卢蒲癸、王何执寝戈,庆氏以其甲环公宫。庙在宫内。○环,如字,徐音患。陈氏、鲍氏之圉人为优。优俳。○优,於求反。俳,皮皆反。

[疏] 注「优俳」。

○正义曰:优者,戏名也。《晋语》有优施,《史记·滑稽传》有优孟、优旃,皆善为优戏,而以优著名。史游《急就篇》云:「倡、优、俳,笑。」是优、俳一物而二名也。今之散乐戏为可笑之语,而令人之笑是也。宋大尉袁淑取古之文章令人笑者,次而题之,名曰《俳谐集》。

庆氏之马善惊,士皆释甲束马束,绊之也。○绊音半。

[疏] 「庆氏之马善惊」。

○正义曰:善惊谓数惊,古人有此语。今人谓数惊为好惊,好亦善之意也。

而饮酒,且观优,至於鱼里。鱼里,里名。优在鱼里,就观之。

[疏] 注「鱼里」至「观之」正义曰:杜以优在鱼里,士往观之。刘炫以为国人从旁为优引行以至鱼里,以规杜氏。但传文不显,古事难知,刘辄以为规,一何烦碎!

栾、高、陈、鲍之徒介庆氏之甲。栾,子雅。高,子尾。陈,陈须无。鲍,鲍国。○介音界。子尾抽桷,击扉三,桷,椽也。扉,门阖也。以桷击扉为期。○桷音角。扉音非,门扇也。椽,直专反。阖,户榼反。卢蒲癸自后刺子之,王何以戈击之,解其左肩。犹援庙桷,动於甍,甍,屋栋。○刺,七亦反。援音爰。甍,亡耕反,《字林》亡成反。

[疏] 注「甍」至「栋」。

○正义曰:先儒相传为然也。张衡《西京赋》曰:「甍宇齐平。」言诸屋栋檐高下等也。《说文》云:「甍,栋梁也。」是又名为梁。此是屋上之长材,椽所以冯依者也,今俗谓之屋脊。

以俎、壶投,杀人而后死。言其多力。遂杀庆绳、麻婴。庆绳,庆奊。公惧,鲍国曰:「群臣为君故也。」言欲尊公室,非为乱。○为君,于伪反,下为之诵同。陈须无以公归,税服而如内宫。言公惧於外难。○税,吐活反,一音如字。

庆封归,遇告乱者。丁亥,伐西门,弗克。还伐北门,克之。入,伐内宫,陈、鲍在公所故。弗克。反,陈于岳,岳,里名。○陈,直觐反。岳,五角反。请战,弗许,遂来奔。献车於季武子,美泽可以鉴。光鉴形也。○鉴,古暂反。展庄叔见之,鲁大夫。曰:「车甚泽,人必瘁,宜其亡也。」叔孙穆子食庆封庆封,汜祭。礼,食有祭,示有所先也。汜祭,远散所祭,不共。○瘁,在醉反,本或作萃,同。食庆,音嗣。汜,芳剑反。

[疏] 注「礼食」至「不共」。

○正义曰:礼法,食必先祭,祭古之先,食以示有所先也。《公食大夫礼》云:「宾升席,坐,取韭菹以偏擩于醢上豆之间祭。」又言祭,「鉶羹於上鉶之间祭,饮酒於上豆之间」,是祭食之礼,各有其处。《论语》云:「汎爱众。」汎是宽博之语,故知「汎祭」为远散所祭,言其不共也。

穆子弗说,使工为之诵《茅鸱》。工,乐师。《茅鸱》,逸《诗》。刺不敬。○说音悦。茅,亡交反。鸱,尺之反。刺,七赐反。亦不知。既而齐人来让,让鲁受庆封。奔吴。吴句馀予之朱方,句馀,吴子夷末也。朱方,吴邑。○句,古侯反,下句渎同。

[疏] 注「句馀」至「吴邑」。

○正义曰:此时吴君是馀祭也。明年馀祭死,乃夷末代立。昭十五年,吴子夷末卒,是也。服虔以句馀为馀祭。杜以为夷末者,以庆封此年之末,始来奔鲁,齐人来让,方更奔吴,明年五月,而阍弑馀祭,计其间未得赐庆封以邑,故以句馀为夷末也。

聚其族焉而居之,富於其旧。子服惠伯谓叔孙曰:「天殆富淫人,庆封又富矣!」穆子曰:「善人富谓之赏,淫人富谓之殃。天其殃之也,其将聚而歼旃?」歼,尽也。旃,之也。为昭四年杀庆封传。○歼,子潜反。

癸巳,天王崩。未来赴,亦未书,礼也。嫌时巳闻丧当书,故发例。

崔氏之乱,丧群公子。故鉏在鲁,叔孙还在燕,贾在句渎之丘。在襄二十一年。○丧,息浪反。故鉏,仕居反,公子鉏也;本或作故公鉏者,非。渎音豆。及庆氏亡,皆召之,具其器用而反其邑焉。反,还也。与晏子邶殿,其鄙六十,邶殿,齐别都。以鸴殿边鄙六十邑与晏婴。○邶,蒲对反。殿多荐反,又如字,注及下同。

[疏] 注「六十邑」。

○正义曰:传直言六十,杜知六十邑者,下云「与北郭佐邑六十」,则此亦是六十邑也。

弗受。子尾曰:「富,人之所欲也,何独弗欲?」对曰:「庆氏之邑足欲,故亡。吾邑不足欲也,益之以邶殿,乃足欲。足欲,亡无日矣。在外不得宰吾一邑。不受邶殿,非恶富也,恐失富也。且夫富,如布帛之有幅焉。为之制度,使无迁也。迁,移也。○恶,乌路反。且夫,音扶。幅音福。

[疏] 「外不得宰」。

○正义曰:外犹以外。宰犹益也。以邶殿为外也。言吾先有邑,更不得益邶殿耳。

夫民,生厚而用利,於是乎正德以幅之,言厚利皆人之所欲,唯正德可以为之幅。

[疏] 「夫民」至「幅之」。

○正义曰:人皆欲生计重厚而多财用,利益心既无厌,於是乎用正德以幅之。言用正德以为边幅,使有度也。

使无黜嫚,黜,犹放也。○黜,敕律反。嫚,徐音慢。谓之幅利。利过则为败。吾不敢贪多,所谓幅也。」与北郭佐邑六十,受之。与子雅邑,辞多受少。与子尾邑,受而稍致之。致还公。公以为忠,故有宠。释卢蒲嫳于北竟。释,放也。竟音境。求崔杼之尸,将戮之,不得。叔孙穆子曰:「必得之。武王有乱臣十人,乱,治也。○治,直吏反。

[疏] 「武王有乱臣十人」。

○正义曰:《尚书·泰誓》文也。乱,治也。以武王自言我有治理政事者十人,郑玄《论语》注云:「十人谓文母、周公、大公、召公、毕公、荣公、大颠、闳夭、散宜生、南宫适。」

崔杼其有乎?不十人,不足以葬。」葬必须十人,崔氏不能令十人同心,故必得。○令,力呈反。

[疏] 「不十人不足以葬」。正义曰:案武王有乱臣十人,而得天下,崔子若有十人,唯得葬者,武王圣人,十人皆大德,故有天下。崔子是罪人,又有十人,是凡人,故唯可以葬也。所引武王十人者,唯取同心之义。

既,崔氏之臣曰:「与我其拱璧,崔氏大璧。○拱,居勇反,徐音恭。

[疏] 「与我其拱璧」。

○正义曰:其者,其崔杼也,故云崔氏大璧。拱,谓合两手也。此璧两手拱抱之,故为大璧。

吾献其柩。」於是得之。十二月,乙亥,朔,齐人迁庄公,殡于大寝。更殡之於路寝也。十二月戊戌朔,乙亥误。○柩,其救反。以其棺尸崔杼於市,崔氏弑庄公,又葬不如礼,故以庄公棺著崔杼尸边,以章其罪。○著,丁略反。国人犹知之,皆曰:「崔子也。」始求崔杼之尸不得,故传云:国人皆知之。

[疏] 注「始求」至「知之」。

○正义曰:「始求崔杼尸不得」,嫌以他尸代之。传言「国人犹知之,皆曰崔子」,言犹尚识其形,知是真崔子也。

为宋之盟故,公及宋公、陈侯、郑伯、许男如楚。公过郑,郑伯不在。巳在楚。○为,于伪反。过,古禾反。伯有迋劳於黄崖,不敬。荧阳宛陵县西有黄水,西南至新郑城西入洧。○劳,力报反。崖,本又作涯,鱼佳反。穆叔曰:「伯有无戾於郑,郑必有大咎。伯有不受戮,必还为郑国害。敬民之主也,而弃之,何以承守?言无以承先祖,守其家。郑人不讨,必受其辜。济泽之何,言薄土。○济,子礼反。行潦之蘋藻,言贱菜。○潦音老。蘋音频。藻音早。寘诸宗室,荐宗庙。○寘,之豉反。季兰尸之,敬也。言取蘋藻之菜於阿泽之中,使服兰之女而为之主,神犹享之,以其敬也。

[疏] 「济泽」至「敬也」。

○正义曰:此意取《采蘋》之诗也。《诗》云:「于以采蘋,南涧之滨。于以采藻,于彼行潦。于以奠之,宗室牖下。谁其尸之,有齐季女。」彼《诗》采蘋於涧,采藻於潦,此并言「行潦之蘋藻」,又别言「济泽之阿」者,以其亦是出菜之处,故先言之也。独言济者,以济在鲁国,故穆叔独举所见而言也。女将行嫁,就宗子之家,教之以四德。三月教成,设祭於宗子之庙。此诗述教成之祭寘诸宗室,谓荐於宗子之家庙也。《诗》言季女,而此言季兰,谓季女服兰草也。案宣三年传曰:「兰有国香,人服媚之如是。」女之服兰也。

敬可弃乎?」为三十年郑杀良霄传。及汉,楚康王卒。公欲反,叔仲昭伯曰:「我楚国之为,岂为一人?行也!」昭伯,叔仲带。○为,于伪反,下除「而为之备」一字并反。子服惠伯曰:「君子有远虑,小人从迩。迩,近也。饥寒之不恤,谁遑其后?遑,暇也。不如姑归也。」叔孙穆子曰:「叔仲子专之矣,言足专任。子服子,始学者也。」言未识远。荣成伯曰:「远图者,忠也。」成伯,荣驾鹅。○驾音加。鹅,五河反。公遂行。从昭伯谋。宋向戌曰:「我一人之为,非为楚也。饥寒之不恤,谁能恤楚?姑归而息民,待其立君而为之备。」宋公遂反。

[疏] 「向戌」至「楚也」。

○正义曰:鲁、宋俱是朝楚,向戌与叔仲昭伯言不同者,二者并为楚是大国,故朝其君,昭伯欲令公行,故以国大劝公,言大国可畏也。向戌欲令公还,故以君身规公,言君死宜反也。意异,故言异耳。

楚屈建卒。赵文子丧之如同盟,礼也。宋盟有衷甲之隙,不以此废好,故曰礼。○丧如字,又息浪反。隙,去逆反,本或作郤。好,呼报反。

王人来告丧。问崩日,以甲寅告,故书之,以徵过也。徵,审也。此缓告非有事宜,直臣子怠慢,故以此发例。○徵,张陵反,本或作惩,误。

[疏] 注「徵审」至「发例」。

○正义曰:昭三十年传云:「非公,且徵过。」杜云:「徵,明也。」则此徵之训亦为明,明审此缓告者,非有事,故宜缓,直是臣子怠慢耳。杜序以「故书」为新意,故於此发新例,以明诸无事故而缓来告者,皆是讥其怠慢也。

 {{ anno.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