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春,王三月,辛亥,朔,日有食之。无传。
夏,归粟于蔡。蔡为楚所围,饥乏,故鲁归之粟。
○正义曰:《公羊传》曰:「孰归之?诸侯归之。曷为不言诸侯归之?离至不可得而序,故言我也。」《穀梁传》亦然。贾逵取彼为说云:「不书所会后也。」杜以传文唯言「周亟矜无资」,自解鲁归粟之意,不言诸侯归之。诸侯或亦归之,要此经所书,其意不及诸侯,故显而异之,言「鲁归之粟」。
於越入吴。於,发声也。
○正义曰:《公羊传》云:「『於越』者何?『越』者何?『於越』者,未能以其名通也。『越』者,能以其名通也。」其意言「越」与「於越」立文不同,事有褒贬。《左氏》无此义。越是南夷,夷言有此发声,史官或正其名,或从其俗,「越」与「於越」,史异辞,无义例。
六月,丙申,季孙意如卒。
秋,七月,壬子,叔孙不敢卒。无传。
冬,晋士鞅帅师围鲜虞。
五年,春,王人杀子朝于楚。因楚乱也。终闵马父之言。
夏,归粟於蔡,以周亟,矜无资。亟,急也。○亟,纪力反,注同。
越入吴,吴在楚也。
六月,季平子行东野。东野,季氏邑。○行,下孟反,下「桓子行」同。
还,未至,丙申,卒于房。阳虎将以〈王兴〉璠敛,〈王兴〉璠,美玉,君所佩。○玙,本又作与,音馀。璠音烦,又方烦反。敛,力验反。
○正义曰:案《说文》云:「玙璠,鲁之宝玉。」玙璠是一玉名。《说文》又云:「瑜,美玉」,与玙璠异也。昭公出奔之后,平子摄行君事,入宗庙,佩此玉。阳虎以平子尝佩此玉,故将以敛之。仲梁怀不与,明此玉是君所佩也。君之所佩,故为美玉也。《玉藻》云:「公侯佩山玄玉。」此当时所佩,未必是山玄也。《玉藻》又云:「古之君子必佩玉,右徵角,左宫羽。」郑玄云:「徵角在右,事也,民也,可以劳。宫羽在左,君也,物也,宜逸。」
仲梁怀弗与,怀亦季氏家臣。
曰:「改步改玉。」昭公之出,季孙行君事,佩玙璠祭宗庙。今定公立,复臣位,改君步,则亦当去玙璠。○去,起吕反。
○正义曰:步谓行也。《玉藻》云:「君与尸行接武,大夫继武,士中武。」郑玄云:「尊者尚徐,接武,蹈半迹;继武,迹相及也;中武,间容迹。」是君臣步不同也。《玉藻》又云:「公侯佩山玄玉,大夫佩水苍玉。」是君臣玉不同也。昭公之出,季氏行君事,为君行,佩君玉。及定公立,季氏复臣位,故步玉皆改矣。
阳虎欲逐之,告公山不狃。不狃曰:「彼为君也,子何怨焉?」不狃,季氏臣费宰子洩也。为君,不欲使僣。○狃,女九反。为,于伪反,注同。洩,息列反。僣,子念反。
○正义曰:家臣谓季氏为君,故注云「不欲使僣」。
既葬,桓子行东野,桓子,意如子季孙斯。
及费。子洩为费宰,逆劳於郊,桓子敬之。劳仲梁怀,仲梁怀弗敬。怀时从桓子行,轻慢子洩。○劳,力报反,下同。从,才用反,下「从父昆弟」、「皆从王」并同。
子洩怒,谓阳虎:「子行之乎?」行,逐怀也。为下阳虎囚桓子起。
申包胥以秦师至。秦子蒲、子虎帅车五百乘以救楚。五百乘,三万七千五百人。○乘,绳登反,注同。
子蒲曰:「吾未知吴道。」道,犹法术。
使楚人先与吴人战,而自稷会之,大败夫概王于沂。稷、沂皆楚地。○沂,鱼依反。
吴人获薳射於柏举,薳射,楚大夫。○射,食亦反,又食夜反。
其子帅奔徒奔徒,楚散卒。○卒,子忽反。
以从子西,败吴师于军祥。楚地。
秋,七月,子期、子蒲灭唐。从吴伐楚故。
九月,夫概王归,自立也,以与王战,而败,自立为吴王,号夫概。
奔楚,为堂谿氏。传终言之。○谿,芳兮反,下同。
吴师败楚师于雍澨。秦师又败吴师。吴师居麇,麇,地名。○麇,九伦反,下同。
子期将焚之,子西曰:「父兄亲暴骨焉,不能收,又焚之,不可。」前年楚人与吴战,多死麇中,言不可并焚。○暴,步卜反。
子期曰:「国亡矣,死者若有知也,可以歆旧祀,言焚吴复楚,则祭祀不废。○歆,许金反。
岂惮焚之?」焚之而又战,吴师败。又战于公壻之谿,楚地名。
吴师大败,吴子乃归。囚闉舆罢。闉舆罢请先,遂逃归。舆罢,楚大夫。请先至吴而逃归。言吴唯得楚一大夫,复失之,所以不克。○闉音因。舆音馀;又作与,羊汝反。罢音皮。复,扶又反。
叶公诸梁之弟后臧从其母於吴,不待而归。诸梁,司马沈尹戍之子叶公子高也。吴入楚,获后臧之母。楚定,臧弃母而归。○叶,舒涉反。从,如字,又才用反。
叶公终不正视。不义之。
乙亥,阳虎囚季桓子及公父文伯,文伯,季桓子从父昆弟也。阳虎欲为乱,恐二子不从,故囚之。○公父,音甫。
而逐仲梁怀。冬,十月,丁亥,杀公何藐。藐,季氏族。○藐,亡角反,一音弥小反。
己丑,盟桓子于稷门之内。鲁南城门。
庚寅,大诅。逐公父歜及秦遄,皆奔齐。歜即文伯也。秦遄,平子姑婿也。传言季氏之乱。○诅,庄虑反。歜,昌欲反。遄,巿专反。
楚子入于郢。吴师已归。
初,斗辛闻吴人之争宫也,曰:「吾闻之:『不让,则不和;不和,不可以远征。』吴争於楚,必有乱;有乱,则必归,焉能定楚?」王之奔随也,将涉於成臼。江夏竟陵县有臼水,出聊屈山,西南入汉。○焉,於虔反。臼,其九反。屈,其勿反,又君勿反。
蓝尹亹涉其帑,亹,楚大夫。○蓝,力甘反。亹,亡匪反。帑音奴。
不与王舟。及宁,王欲杀之。宁,安定也。
子西曰:「子常唯思旧怨以败,君何效焉。」王曰:「善。使复其所,吾以志前恶。」恶,过也。
王赏斗辛、王孙由于、王孙圉、锺建、斗巢、申包胥、王孙贾、宋木、斗怀。九子皆从王有大功者。
子西曰:「请舍怀也。」以初谋弑王也。○舍音舍,又音赦。弑,申志反。
王曰:「大德灭小怨,道也。」终从其兄,免王大难,是大德。○难,乃旦反。
申包胥曰:「吾为君也,非为身也。君既定矣,又何求?且吾尢子旗,其又为诸?」子旗,蔓成然也。以有德於平王,求欲无厌,平王杀之。在昭十四年。○为君,于伪反,下「为身」同。厌,於盐反。
遂逃赏。王将嫁季羋,季羋辞曰:「所以为女子,远丈夫也。锺建负我矣。」以妻锺建,以为乐尹。司乐大夫。○远,于万反。妻,七计反。
王之在随也,子西为王舆服以保路,国于脾洩。脾洩,楚邑也。失王,恐国人溃散,故伪为王车服,立国脾洩,以保安道路人。○脾,婢支反。洩,息列反。
○正义曰:王之在随也,国内无王,子西以民无所依,恐其溃散,故伪为王之车服,以安道路之人,国于脾洩之地。於时子西盖假称王矣。
闻王所在,而后从王。王使由于城麇,於麇筑城。
复命,子西问高厚焉,弗知。子西曰:「不能,如辞。言自知不能,当辞勿行。
○正义曰:子西问由于所筑麇城高厚几何,由于不知。董遇云:问城高厚丈尺也。本或有小大者,涉下文而误耳。
○正义曰:敢为不敢,如为不如,古人之语然也。僖二十二年传云:「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经传之文,此类多矣。
城不知高厚小大,何知?」对曰:「固辞不能,子使余也。人各有能有不能。王遇盗於云中,余受其戈,其所犹在。」袒而视之背,曰:「此余所能也。脾洩之事,余亦弗能也。」传言昭王所以复国,有贤臣也。○袒音但。
○正义曰:王肃断「小大何知」为句,注云:「如是小大,何所知也?」张奂《古今人论》云:「子西问城之高厚小大,而弗知也。子西怒曰:『不能则如辞。能之而不知,又何知乎?』」张奂引传为文,「小大」上属。杜虽无注,盖与张同。
晋士鞅围鲜虞,报观虎之役也。三年鲜虞获晋观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