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沓藏书

昭公十八年

【经】

十有八年,春,王三月,曹伯须卒。未同盟而赴以名。

夏,五月,壬午,宋、卫、陈、郑灾。来告,故书。天火曰灾。

[疏] 注「来告」至「曰灾」

○正义曰:传称「皆来告火」,知是来告,故书也。《春秋》书他国之灾,皆是来告而书。《公羊传》曰:「宋、卫、陈、郑灾,何以书?记异也。何异尔?异其同日而俱灾。外异不书,此何以书?为天下记异也。」《穀梁》亦云:「其志以同日也。」杜因此传有「来告」之文,故显而异之。「天火曰灾」,宣十六年传例也。

六月,邾人入鄅。鄅国,今琅邪开阳县。○鄅音禹。许慎、郭璞皆音矩,国名。琅音郎,本或作郎。

秋,葬曹平公。

冬,许迁于白羽。自叶迁也。畏郑而乐迁,故以自迁为文。○叶,始涉反。

[疏] 注「自叶」至「为文」。

○正义曰:成十五年许迁于叶。自是以后,许常以叶为都。九年许迁于夷,是自叶迁于夷也。十三年传曰:「楚之灭蔡也,灵王迁许、胡、沈、道、房、申於荆焉。平王即位,既封陈、蔡,而皆复之,礼也。」注云:「荆,荆山也。」灭蔡在十一年,许又从夷迁於荆山。平王复之,复其本国,许又归於叶也。故知此年迁于白羽,是其自叶迁也。且传云「叶在楚方城外之蔽」,明其欲迁之时,许在叶也。案传王子胜言於楚子,使之迁许,则是楚人迁许,非许自迁。楚虽发意迁许,许亦畏郑乐迁,故以自迁为文。若许不乐迁,楚强迁之,当云「楚人迁许」,如「宋人迁宿」、「齐人迁阳」之类,不得云「许迁于白羽」。以其自迁为文,知许人自乐迁也。

【传】

十八年,春,王二月,乙卯,周毛得杀毛伯过毛伯过,周大夫。得,过之族。○过,古禾反。而代之。代居其位。

[疏] 注「代居其位」。

○正义曰:毛氏世有采地,为畿内之国。於时天子微弱,故自杀自代,不能禁之。

苌弘曰:「毛得必亡,是昆吾稔之日也,侈故之以。昆吾,夏伯也。稔,熟也。侈恶积熟,以乙卯日与桀同诛。○苌,直良反。稔,而审反。侈,昌氏反,又尸氏反。夏,户雅反。而毛得以济侈於王都,不亡何待!」为二十六年毛伯奔楚传。

[疏] 「是昆」至「何待」。

○正义曰:是乙卯者,昆吾之君恶熟之日也。由其侈,故以此日死也。而毛得以此日成其侈恶於王都,不亡何待! ○注「昆吾」至「同诛」。 ○正义曰:《郑语》云:黎为高辛氏火正,命之曰祝融。其后八姓,昆吾为夏伯。《楚世家》云:颛顼生称,称生卷章,卷章生黎。黎为高辛氏火正。共工氏作乱,帝使黎诛之而不尽。帝诛黎,使其弟吴回居火正,为祝融。回生陆终。终生子六人,坼剖而产焉。其长曰昆吾。虞翻曰:「昆吾为已姓,封昆吾。」《世本》云:「昆吾者,卫是也。」然则昆吾,国名。言昆吾夏伯者,以表昆吾国君,其上世尝为夏伯。其恶熟诛者,非此为伯之身,当是后世之孙。以《诗》云:「韦顾既伐,昆吾夏桀」,共桀同文,又传云「乙卯亡」,知以乙卯日与桀同时诛。

三月,曹平公卒。为下会葬见原伯起本。

夏,五月,火始昏见。火,心星。○见,贤遍反。丙子,风。梓慎曰:「是谓融风,火之始也。东北曰融风。融风,木也。木,火母,故曰火之始。

[疏] 注「东北」至「之始」。

○正义曰:东北曰融风,《易纬》作调风,俱是东北风。一风有二名。东北,木之始,故融风为木也。木是火之母,火得风而盛,故融为火之始。

七日,其火作乎?」从丙子至壬午七日。壬午,水火合之日,故知当火作。戊寅,风甚。壬午,大甚。

[疏] 「戊寅」至「大甚」。

○正义曰:甚者,益盛之言也。丙子初风,连日不息,至戊寅而风益甚,至壬午而风又大甚。初言融风,是东北风也。盖自丙子至壬午,风不回而稍益盛。传虽主言鲁国之风,彼四国亦当然也。

宋、卫、陈、郑皆火。梓慎登大庭氏之库以望之,大庭氏,古国名,在鲁城内。鲁於其处作库。高显,故登以望气,参近占以审前年之言。○大甚,本或作火甚。处,昌虑反,下祭处同。故登以望气,本或作以望氛气。

[疏] 注「大庭」至「之言」。

○正义曰:大庭氏,古天子之国名也。先儒旧说皆云,炎帝号神农氏,一曰大庭氏。服虔云:「在黄帝前。」郑玄《诗谱》云大庭在轩辕之前。亦以大庭为炎帝也。对文则藏马曰厩,藏车曰库。《曲礼》云:「在府言府,在库言库。」郑玄云:「府谓宝藏货贿之处,库谓车马兵甲之处。」又《大学》云:「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则库亦藏财货,非独车马甲兵也。古之大庭,尝都於鲁,其虚在鲁城内,鲁於其处作库,而其地高显,故梓慎登之以望气。梓慎往年言「其将火」,今更望气,参验近占,以审已前年之言信也。梓慎所望,望天气耳,非能望见火也,而何休难云:「宋、卫、陈、郑去鲁,皆数千里,为登高以见其火,岂实事哉?」刘炫云:案《左传》不言望火,何以言见其火?玄卿以为孔子登泰山,见吴门之白马,离娄睹千里之毫末,梓慎既非常人,何知不见数百里之烟火?孔子在陈,知桓僖灾者,岂复望见之乎?若见火知灾,则人皆知之矣,何所贵乎梓慎,《左氏传》而编记之哉?且四国去鲁,才数百里,而何休云数千里,虽意欲其远,亦虚妄之极。梓慎所望,自当有以知之,不知见何气知其灾也。服虔云:四国次有火气也。梓慎不言夜望,安知望次。陈独无次,何所望哉!今以为服解义或然也。

曰:「宋、卫、陈、郑也。」数日,皆来告火。言经所以书。○数,所主反。裨灶曰:「不用吾言,郑又将火。」前年裨灶欲用瓘斝禳火,子产不听。今复请用之。○禳,如羊反。复,扶又反,下同。郑人请用之。信灶言。子产不可。子大叔曰:「宝,以保民也。若有火,国几亡。可以救亡,子何爱焉?」子产曰:「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何以知之?灶焉知天道?是亦多言矣,岂不或信?」多言者或时有中。○几音祈,又音机,下同。灶焉,於虔反。中,丁仲反。遂不与,亦不复火。传言天道难明,虽裨灶犹不足以尽知之。郑之未灾也,里析告子产曰:「将有大祥,里析,郑大夫。祥,变异之气。○析,星历反。大祥,或作火祥,非也。

[疏] 「将有大祥」。

○正义曰:祥者,善恶之徵。《中庸》云:「国家将兴,必有祯祥。」祥则吉祥也。「国家将亡,必有妖孽」。孽则凶祥也。则祥是善事,而析里以民动国亡为大祥者,彼对文言耳。《书·序》云:「亳有祥,桑穀共生于朝。」《五行传》云:时有青眚、青祥、白眚、白祥之类。皆以恶徵为祥。是祥有善有恶,故杜云「祥,变异之气」。

民震动,国几亡。吾身泯焉,弗良及也。言将先灾死。○泯,面忍反。先,悉荐反。

[疏] 「弗良及也」。

○正义曰:良是语辞。史传多云「良所未悟」,「良有以也」,是古今共有此语也。而服虔云:「弗良及也,不能及也。良,能也。」能非良之训,妄言耳。

国迁,其可乎?」子产曰:「虽可,吾不足以定迁矣。」子产天灾不可逃,非迁所免,故讬以知不足。○知音智。及火,里析死矣,未葬,子产使舆三十人迁其柩。以其常与己言故。○舆音馀。柩,其又反。火作,子产辞晋公子、公孙于东门。晋人新来,未入,故辞不使前也。

[疏] 注「晋人」至「前也」。

○正义曰:下云:「出新客,禁旧客勿出於官」,此辞於东门,明是晋人新来,未入,故辞之,不使前也。此新来盖聘使也。晋人往因丽姬之难,诅无畜群公子,故文、襄之世,公子皆出在他国。自成公更立公族,国内始有公子,故使之来聘也。自晋適郑,当入西门,而辞之东门者,郑城西临洧水,其西无门,盖从东门入为便,故辞于东门。

使司寇出新客,新来聘者。禁旧客勿出於宫。为其知国情,不欲令去。○为,于伪反。令,力呈反。使子宽、子上巡群屏摄,至于大宫。二子,郑大夫。屏摄,祭祀之位。大宫,郑祖庙。巡行宗庙,不得使火及之。○行,下孟反,下文行火、下注履行同。

[疏] 注「二子」至「之位」。

○正义曰:子宽,游吉之子。《世族谱》子宽与游速浑罕为一人。驷带字子上,六年死矣。此别有子上,非驷带也。《世族谱·杂人》内有子上,无子宽,明子宽与浑罕为一人也。《楚语》说事神之礼云:「使名姓之后,能知牺牲之物,彝器之量,屏摄之位,坛场之所,而心率旧典者,为之宗。」知屏摄是祭祀之位也。郑众云:「摄,摄束茅以为屏蔽」,其事或当然。

使公孙登徙大龟。登,开卜大夫。使祝史徙主礻石於周庙,告於先君。礻石,庙主石函。周庙,厉王庙也。有大灾,故合群主於祖庙,易救护。○礻石音石。函音咸。易,以豉反。

[疏] 注「礻石庙」至「救护」

○正义曰:每庙木主,皆以石函盛之。当祭,则出之。事毕,则纳於函,藏於庙之北壁之内,所以辟火灾也。文二年传云:「郑祖厉王」,故知郑之周庙,是厉王庙也。既有火灾,皆须防守,故合群主,就於祖王庙,易救护也。卫次仲云:「右主八寸,左主七寸,广厚三寸,穿中央,达四方也。」范甯云:「天子主长尺二寸,诸侯主长一尺也。」《白虎通》云:「纳之西壁。」

使府人、库人各儆其事。儆,备火也。○儆音景。

[疏] 「使府人库人各儆其事」。

○正义曰:《曲礼》云:「在府言府,在库言库」,皆是藏财贿之处,故使其人各自儆守以防火也。《周官》有大府、内府、外府、天府、玉府、泉府,而无掌库之官,盖府库通言,库亦谓之府也。诸侯国异政殊,故府库并言也。

商城公儆司宫,商成公,郑大夫。司宫,巷伯寺人之宫。出旧宫人,寘诸火所不及。旧宫人,先公宫女。○寘,之豉反。司马、司寇列居火道,备非常也。行火所焮。焮,炙也。○焮,许靳反。城下之人,伍列登城。为部伍登城,备奸也。

[疏] 「行火」至「登城」。

○正义曰:此承司马、司寇之下,亦是二官使之,行火所炙,欲令人救之也。言城下之人,为部伍行列以登城,亦是司马、司寇之人备奸寇也。

明日,使野司寇各保其徵。野司寇,县士也。火之明日,四方乃闻灾,故戒保所徵役之人。

[疏] 注「野司」至「之人」。

○正义曰:传言野司寇,则司寇之官在野。《周礼》司寇属官有县士掌野知野司寇是县士也。郑玄县士注云:「地距王城二百里以外至三百里曰野,三百里以外至四百里曰县,四百里以外至五百里曰都。都、县、野之地,其邑非王子弟、公卿大夫之采地,则皆公邑也,谓之县,县士掌其狱焉。言掌野者,郊外曰野,大总言之也。狱居近野之县狱,在二百里上;县之狱,在三百里上;都之县狱,在四百里上。」如郑此言,采邑之民有狱,则采地之官长各自断之。若公邑之民有狱,则县士断之。县士,司寇属官,所掌在野,故此传谓之野司寇也。县士职曰:「各掌其县之民数,而听其狱讼。若邦有大役,聚众庶,则各掌其县之禁令。」则诸侯县士亦当然也。县士分在四方,不闻火。火之明日,四方乃闻有灾,故戒使各保其所应受所徵役之人,皆令具备,以待上命,虑有所须当徵之。

郊人助祝史除於国北,为祭处於国北者,就大阴禳火。

[疏] 「郊人」至「国北」。

○正义曰:《周礼》乡在郊内,遂在郊外,诸侯亦当然。郊人,当谓郊内乡之人也。祝史,掌祭祀之宫也。使此乡人助祝史除地,在城之北作坛场,为祭处也。就国北者,南为阳,北为阴,就大阴禳火也。

禳火于玄冥、回禄,玄冥,水神。回禄,火神。○冥,亡丁反。

[疏] 注「玄冥」至「火神」。

○正义曰:《月令》冬云「其神玄冥」,知玄冥水神也。《周语》云:「夏之亡也,回禄信於黔隧。」先儒注《左传》及《国语》者,皆云回禄火神,或当有所见也。二十九年传「脩及熙为玄冥」,则玄冥祭脩、熙,不知回禄祭何人。楚之先吴回为祝融,或云回禄即吴回也。祭水神,欲令水抑火。祭火神,欲令火自止。禳其馀灾,虑更火也。

祈于四鄘。鄘,城也。城积土,阴气所聚,故祈祭之,以禳火之馀灾。○鄘音容。书焚室而宽其征,与之材。征,赋税也。○税,始锐反。三日哭,国不市。示忧戚,不会市。使行人告於诸侯。宋、卫皆如是。陈不救火,许不吊灾,君子是以知陈、许之先亡也。不义,所以亡。

[疏] 「陈许之先亡也」。

○正义曰:哀十七年楚灭陈也。定六年「郑游速帅师灭许」。其后复立许悼公之孙成,是为元公。其子结元年,获麟之岁也。当战国首为楚所灭。

六月,鄅人藉稻。禹冢莝妘姓国也。其君自出藉稻,盖履行之。○妘音云。

[疏] 注「鄅妘」至「行之」。

○正义曰:鄅为妘姓,《世本》文也。周之六月,夏之四月,种稻之时,其君自出观行之。藉犹藉蹈,藉,践履之义,故为履行之。服虔云:「藉,耕种於藉田也。」

邾人袭鄅,鄅人将闭门。邾人羊罗摄其首焉。斩得闭门者头。

[疏] 「摄其首焉」。正义曰:摄训为持也。斩得闭门者首,而持其头。

遂入之,尽俘以归。鄅子曰:「余无归矣。」从帑於邾。邾庄公反鄅夫人,而舍其女。为明年宋伐邾起。○俘,芳夫反。帑音奴。

[疏] 「而舍其女」。

○正义曰:言止舍其女而留之。

秋,葬曹平公。往者见周原伯鲁焉,原伯鲁,周大夫。与之语,不说学。归以语闵子马。闵子马曰:「周其乱乎!夫必多有是说,而后及其大人。国乱俗坏,言者適多,渐以及大人。大人,在位者。○说学音悦。以语,鱼据反。大人患失而惑,又曰,可以无学,无学不害。患有学而失道者以惑其意。不害而不学,则苟而可。以为无害,遂不学,则皆怀苟且。於是乎下陵上替,能无乱乎?夫学,殖也,不学将落,原氏其亡乎!」殖,生长也。言学之进德,如农之殖苗,日新日益。○替,他计反。殖,特力反。长,丁丈反。

[疏] 「周其」至「亡乎」。

○正义曰:周室其将乱乎!夫其国内之人,必多有是不说学问之说也。国内多有此言,而后流传及其在位之大人。大人,谓公卿大夫也。大人患其国内有多学而失其道者,而疑惑於此言,谓此言有道理也。大人於是又为言曰,其实可以无学,无学不为害也。以为无害而遂不学,则苟且而可也。一国之人,皆怀苟且,不识上下之序,不知尊卑之义。於是在下者陵侮其上,在上者替废其位,上下失分,能无乱乎?夫学如殖草木也,令人日长日进,犹草木之生枝叶也。不学,则才知日退,将如草木之队落枝叶也,原氏其亡灭乎!

七月,郑子产为火故,大为社,为,治也。○为,火故,于伪反,下将为蒐同。祓禳於四方,振除火灾,礼也。振,弃也。○祓,芳佛反,徐音废。

[疏] 「大为」至「礼也」。

○正义曰:祭社有常,而云「大为社」者,此非常祭之月,而为火特祭。盖君臣肃共,礼物备具,大於常祭,故称大也。《周礼·女巫》:「掌祓除衅浴。」祓、禳,皆除凶之祭,遍於四方之神,如《尚书》「咸秩无文」,苟可祭者,悉皆祭之,所以振讯除去火灾,礼也。嫌多祭非礼,故礼之。

乃简兵大蒐,将为蒐除。治兵於庙,城内地迫,故除广之。子大叔之庙在道南,其寝在道北,其庭小。庭,蒐场也。○场,直长反。

[疏] 「子大」至「道北」。

○正义曰:郑简公之卒,将为葬除,亦欲毁游氏之庙,则游吉宅近大路,故数将彻毁也。其庙当在宅内,以其居处狭隘,故庙在道南,寝在道北也。寝即游吉所居宅也。

过期三日,处小不得一时毕。○处,昌虑反。

[疏] 「过期三日」。

○正义曰:此量其庭之大小而豫计之。以庭小之故,当过期三日,欲除道使阔,望及期得了,亦不知本期当几日也。

使除徒陈於道南庙北,曰:「子产过女而命速除,乃毁於而乡。而,女也。毁女所乡。○女音汝,注同。乡,许亮反,本又作向,注同。子产朝,朝君。过而怒之,怒不毁。除者南毁。子产及冲,使从者止之曰:「毁於北方。」言子产仁,不忍毁人庙。○冲,昌容反。从,才用反。火之作也,子产授兵登陴。子大叔曰:「晋无乃讨乎!」辞晋公子、公孙而授兵,似若叛晋。○陴,婢支反。子产曰:「吾闻之,小国忘守则危,况有灾乎!国之不可小,有备故也。」既,晋之边吏让郑曰:「郑国有灾,晋君大夫不敢宁居,卜筮走望,不爱牲玉。郑之有灾,寡君之忧也。今执事扌间然授兵登陴,扌间然,劲忿貌。○守,手又反,一音如字。扌间,遐板反。劲,吉政反。

[疏] 「卜筮」至「牲玉」。

○正义曰:言为郑卜筮,何故有灾,宜祷何神,奔走而望祭之。祭山川,故为望也。庄二十五年传云:「天灾有弊无牲」,而云「不爱牲玉」者,天之见异,非求人饮食。随时告请,则有币无牲。若祭求弭灾者,则当有牲。《云汉》之诗,美宣王为旱祷神,云:「靡爱斯牲,圭璧既卒」。亦是用牲玉也。 ○注「扌间然劲忿貌」。 ○正义曰:服虔云:「扌间然,猛貌也。」《方言》云:「扌间,猛也。晋、魏之间曰扌间。」杜言劲忿貌,亦是猛也。但述晋人责郑之意,故以劲忿解之。

将以谁罪?边人恐惧,不敢不告。」子产对曰:「若吾子之言,敝邑之灾,君之忧也。敝邑失政,天降之灾,又惧谗慝之间谋之,以启贪人,荐为敝邑不利,荐,重也。○恐,丘勇反。慝,他得反。间,间厕之间。荐,在遍反。重,直用反,下文同。

[疏] 「将以谁罪」。

○正义曰:将以谁为罪,而欲授兵?疑其畏晋袭之,欲御晋击之。

以重君之忧。幸而不亡,犹可说也。说,解也。不幸而亡,君虽忧之,亦无及也。郑有他竟,望走在晋。言郑虽与他国为竟,每瞻望晋归赴之。○竟音境。

[疏] 「望走在晋」。

○正义曰:其所瞻望奔走而归之者,唯在晋耳。

既事晋矣,其敢有二心?」传言子产有备。

[疏] 注「传言子产有备」。

○正义曰:国有火灾,惧被人袭,登陴迁守,是有备也。

楚左尹王子胜言於楚子曰:「许於郑,仇敌也,而居楚地,以不礼於郑。十三年,平王复迁邑,许自夷迁居叶,恃楚而不事郑。

[疏] 「而居楚地」。

○正义曰:当时许都於叶。《释例·土地名》叶在楚界。许本逼於郑,请迁近楚。楚以叶与之,故为居楚地。○「十三」至「居叶」。 ○正义曰:案十三年云:「楚师之灭蔡也,灵王迁许、胡、沈、道、房、申於荆」。则许从夷迁向荆也。平王复之,当从荆却向夷,自夷向叶。注不言自荆还叶者,盖以许迁於夷见经,故据以为言,其实自荆迁也。

晋、郑方睦,郑若伐许,而晋助之,楚丧地矣。君盍迁许?许不专於楚,自以旧国,不专心事楚。○丧,息浪反。盍,户腊反。

[疏] 注「自以」至「事楚」。

○正义曰:刘炫云:当时许之於楚,更无异望。非敢恃旧国不事楚,当以畏郑之故,外设备御,不得专心事楚耳。今杜必以为「旧国不专心事楚」者,以此传许谓郑人云「余旧国」。许畏於郑,尚以旧国不肯事郑,明以旧国亦不专心事楚。刘以为畏郑,不专心事楚,苟背传文而规杜氏,非也。

郑方有令政,许曰『余旧国也』,许先郑封。○先,悉荐反。郑曰『余俘邑也』,隐十一年,郑灭许而复存之,故曰我俘邑。○复,扶又反。叶在楚国,方城外之蔽也。为方城外之蔽障。○障,章亮反。土不可易,易,轻也。○易,以豉反。国不可小,谓郑。许不可俘,雠不可启。君其图之!」楚子说。○说音悦。冬,楚子使王子胜迁许於析,实白羽。於传时白羽改为析。○析,星历反。

 {{ anno.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