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春,王正月,大雨雹。(当雪而雹,故以为灾而书之。○雨,于付反。传文「雨雹」同。雹,蒲学反。)
夏,楚子、蔡侯、陈侯、郑伯、许男、徐子、滕子、顿子、胡子、沈子、小邾子、宋世子佐、淮夷会于申。楚灵王始会诸侯。○沈音审。
楚人执徐子。称人以执,以不道於其民告。
秋,七月,楚子、蔡侯、陈侯、许男、顿子、胡子、沈子、淮夷伐吴。因申会以伐吴。不言诸侯者,郑、徐、滕、小邾、宋不在故也。胡国,汝阴县西北有胡城。
○正义曰:《释例·班序谱》称:「齐桓既没,宋、楚争盟。起僖十八年,尽二十七年,陈与蔡凡三会,在蔡上。楚合诸侯,蔡与陈凡六会,其五在陈上。」庄十六年注云:「陈国小,每盟会皆在卫下。齐桓始霸,楚亦始彊。陈侯介於二大国之间,而为三恪之客,故齐桓因而进之,遂班在卫上,终於《春秋》。」然则陈实小於蔡、卫,桓公进陈班耳。楚以大小为序,不进陈班,故蔡多在陈上。 ○注「因申」至「胡城」。 ○正义曰:传称「楚子以诸侯伐吴」,则因会而遂行。《春秋》一事而再见者,皆前目而后凡。计此当云「诸侯遂伐吴」。不言诸侯者,以属晋之国郑、徐、滕、小邾、宋,皆不在行,不得总言「诸侯」,故别序之也。传称「宋华费遂、郑大夫从」,则宋、郑在行,亦不序者,楚既慰遣,彼自义从。楚人成已意,遣不以告也。
执齐庆封,杀之。楚子欲行霸,为齐讨庆封,故称「齐」。○为,于伪反。
遂灭赖。
九月,取鄫。鄫,莒邑。传例曰:「克邑不用师徒曰取」。○鄫,才陵反。
冬,十有二月,乙卯,叔孙豹卒。
四年,春,王正月,许男如楚,楚子止之,欲与俱田。
遂止郑伯,复田江南,许男与焉。前年楚子已与郑伯田江南,故言「复」。○复,扶又反,注同。与焉,音预。
使椒举如晋求诸侯,二君待之。二君,郑、许。
椒举致命曰:「寡君使举曰:『日君有惠,赐盟于宋,宋盟在襄二十七年。
曰,晋、楚之从,交相见也。以岁之不易,不易,言有难。○易,以豉反,注同。难,乃旦反,下文注同。
寡人原结驩於二三君。』欲得诸侯,谋事补阙。○驩,唤端反。
使举请间。君若苟无四方之虞,虞,度也。○请间,徐音闲,一音如字。度,待洛反。
则原假宠以请於诸侯。」欲借君之威宠以致诸侯。
晋侯欲勿许。司马侯曰:「不可。楚王方侈,天或者欲逞其心,以厚其毒而降之罚,未可知也。其使能终,亦未可知也。晋、楚唯天所相,相,助也。○侈,昌氏反,又尺氏反。逞,敕景反。相,息亮反,注同。
不可与争。君其许之,而脩德以待其归。若归於德,吾犹将事之,况诸侯乎?若適淫虐,楚将弃之,弃,不以为君。
吾又谁与争?」曰:「晋有三不殆,其何敌之有?」殆,危也。○殆,直改反。
国险而多马,齐、楚多难。多篡弑之难。○篡,初患反。弑,申志反。
有是三者,何乡而不济?」对曰:「恃险与马,而虞邻国之难,是三殆也。四岳、东岳岱、西岳华、南岳衡、北岳恒。○乡,许亮反,本又作「乡」。岳音岳。岱音代,在兖州。华如字,又胡化反,在雍州。衡如字,在荆州。恒如字,或作「常」,在冀州。案:作「恒」者,是也。北岳本名「恒山」,汉为文帝讳,改作「常」耳。
○正义曰:《释山》云:「河南华、河东岱、河北恒、江南衡。」李巡曰:「华,西岳华山也。岱,东岳泰山也。恒,北岳恒山也。衡,南岳衡山也。」《释例·土地名》云:「东岳泰山,奉高县泰山也。南岳,长沙湘南县衡山也。西岳,弘农华阴县西南华山也。北岳,中山曲阳县西北恒山也。」郭璞注:「恒山名常山,辟汉文帝讳耳。」《尔雅》於《释山》发首言此四山,明其即是四岳,故注者皆以岳解之。且诸书史传谶纬,皆以岱、衡、华、恒为四岳,四岳必是此四山也。《释山》又云:「泰山为东岳,华山为西岳,霍山为南岳,恒山为北岳。」岱、泰、衡、霍,二文不同者,此二岳者,皆一山而二名也。《白虎通》云:「岳者何?岳之为言桷也。桷,功德也。」应劭《风俗通》云:「岳,桷也。桷,考功德黜陟也。」然则四方,方有一山,天子巡狩至其下,桷考诸侯功德,而黜陟之,故谓之岳也。《风俗通》又云:「泰山,山之尊者,一曰岱宗。岱,始也。宗,长也。万物之始,阴阳交代,故为五岳长。王者受命,恒封禅之。衡山,一名霍山,言万物霍然大也。华,变也。万物成变,由於西方也。恒,常也。万物伏北方有常也。」是解衡之与霍,泰之与岱,皆一山有二名也。张揖云:「天柱谓之霍山。」《汉书·地理志》云:「天柱在庐江灊县。」《风俗通》亦云:「霍山庙在庐江灊县。」如彼所云,则霍山在江北,而得与江南衡山为一者,本江南衡山,一名霍山,汉武帝移岳神於天柱,又名天柱为霍山,故汉、魏以来,衡、霍别耳。郭璞注《尔雅》云:「霍山,今庐江灊县,灊水出焉。别名天柱山。汉武帝以衡山辽旷,故移其神於此。今其上俗人皆呼之为南岳。南岳本自以两山为名,非从近来也。」而学者多以霍山不得为南岳。又云「从汉武帝来始有名」,即如此言,为武帝在《尔雅》之前乎?斯不然也。是解衡、霍二名之山也。书传多云「五岳」,此传云「四岳」者,中岳嵩高,即大室是也。下别言之,故此云「四岳」也。
三涂、在河南陆浑县南。○三涂,山名,大行、轘辕、崤渑也。」浑,户昏反,又户困反。
○正义曰:服虔云:「三涂,大行、轘辕、崤渑也。」谓三涂为三处道也。杜云:「在河南陆浑县南」,则以三涂为一。《释例·土地名》云:「三涂,河南陆浑县南山名。或曰三涂,伊阙、大谷、轘辕三道也。传曰:『晋将伐陆浑,而先有事於洛与三涂,先祭山川也。』谓三道,皆非也。」是杜据彼十七年传文,知三涂是山,非三道也。
阳城、在阳城县东北。
○正义曰:阳城,山名也。《土地名》云:「河南阳城县东北,山淆水所出也。」
大室、在河南阳城县西北。○大室,音泰,下文「大室」同。大室,即中岳嵩高山也,在豫州。
○正义曰:大室,即嵩高也。《释山》云:「嵩高为中岳。」郭璞云:「大室山也,别名外方,今在河南阳城县西北。」《土地名》云:「大室,河南阳城县西嵩高山,中岳也。」《地理志》云:「武帝置嵩高县,以奉大室之山,是为中岳。」又有少室,在大室之西也。
荆山、在新城沶乡县南。○沶音市,又音尔。《汉书音义》音稚,或一音隶,则当水旁,作示恐非。本或作「渫」,字误也。
中南,在始平武功县南。
九州之险也,是不一姓。虽是天下至险,无德则灭亡。
冀之北土,燕、代。○燕,乌贤反。
马之所生,无兴国焉。恃险与马,不可以为固也,从古以然。是以先王务脩德音,以亨神人,亨,通也。○亨,许庚反,注同。
○正义曰:《易·文言》云:「亨者,嘉之会也。」嘉会礼通谓之亨,是亨为通也。言治民事神,使人神通说,故云「以亨神人」也。
不闻其务险与马也。邻国之难,不可虞也。或多难以固其国,启其疆土;或无难以丧其国,失其守宇。於国则四垂为宇。○疆,居良反。丧,息浪反,下同。
○正义曰:《易》称「上栋下宇」,宇谓屋檐也。於屋则檐边为宇也,於国则四垂为宇也,四垂,谓四竟边垂。
若何虞难?齐有仲孙之难,而获桓公,至今赖之。仲孙,公孙无知。事在庄九年。
晋有里、㔻之难,而获文公,是以为盟主。里克、㔻郑,事在僖九年。○㔻,普悲反。
卫、邢无难,敌亦丧之。闵二年,狄灭卫。僖二十五年,卫灭邢。○邢音刑。
故人之难,不可虞也。恃此三者,而不脩政德,亡於不暇,又何能济?君其许之。纣作淫虐,文王惠和,殷是以陨,周是以兴,夫岂争诸侯?」乃许楚使。使叔向对曰:「寡君有社稷之事,是以不获春秋时见。言不得自往,谦辞。○纣,直救反。陨,于敏反。楚使,所吏反。向,许丈反。见,贤遍反,下注「朝见」、「昏见」同。
诸侯,君实有之,何辱命焉?」椒举遂请昏,盖楚子遣举时,兼使求昏。
晋侯许之。楚子问於子产曰:「晋其许我诸侯乎?」对曰:「许君。晋君少安,不在诸侯。安於小,小不能远图。○少安,如字。
其大夫多求,贪也。
莫匡其君。在宋之盟,又曰如一。晋、楚同也。
○正义曰:《释言》云:「匡,正也。」《孝经》云:「君子之事上也,将顺其美,匡救其恶。」
若不许君,将焉用之?」焉用宋盟。○焉,於虔反,注同。
王曰:「诸侯其来乎?」对曰:「必来。从宋之盟,承君之欢,不畏大国,大国,晋也。
何故不来?不来者,其鲁、卫、曹、邾乎!曹畏宋,邾畏鲁,鲁、卫逼於齐而亲於晋,唯是不来。其馀,君之所及也,谁敢不至?」言楚威力所能及。○逼,彼力反。
○正义曰:言其馀诸侯,君之威力所能及,谁敢不来至楚者也。
王曰:「然则吾所求者,无不可乎?」对曰:「求逞於人,不可。逞,快也。求人以快意,人必违之。
与人同欲,尽济。」为下会申传。
大雨雹。季武子问於申丰曰:「雹可御乎?」御,止也。申丰,鲁大夫。
对曰:「圣人在上,无雹,虽有不为灾。古者,日在北陆而藏冰,陆,道也。谓夏十二月,日在虚危,冰坚而藏之。
○正义曰:无雹,谓无害物之雹。虽有依时小雹,不与物为灾也。刘炫云:「既云『无雹』,复云『虽有不为灾』者,言有相形之势也。『圣人在上,无雹』,言必无。」『虽有不为灾』,复见无雹之意,犹《论语》『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
○正义曰:《释天》云:「北陆,虚也。西陆,昴也。」孙炎云:「陆,中也。北方之宿,虚为中也;西方之宿,昴为中也。」彼以陆为中,杜以陆为道者,陆之为中、为道,皆无正训,各以意言耳。杜以「西陆朝觌」,谓「奎星朝见」。昴为西方中宿,则昴未得见。宿是日行之道。《尔雅》言「平曰陆」,高平是道路之处,故以陆为道也。日在北陆,为夏之十二月也。十二月,日在玄枵之次,小寒节,大寒中。《汉书·律历志》载刘歆《三统历》云:「玄枵之初,日在婺女八度为小寒节;在危初度为大寒中;终於危十五度。」是夏之十二月,日在虚危也。於是之时,寒极冰厚,故取而藏之也。《周礼·凌人》:「正岁十有二月,令斩冰。」《诗》云:「二之日凿冰冲冲。」《月令》:「季冬冰盛水腹,命取冰。」郑玄云:「腹,厚也。」以此知日在北陆,谓夏之十二月也。
西陆朝觌而出之。谓夏三月,日在昴毕,蛰蟲出而用冰。春分之中,奎星朝见东方。
○正义曰:觌,见也。西道之宿,有星朝见者,於是而出之,谓奎星晨见而出冰也。
○正义曰:杜以西陆为三月,日在大梁之次,清明节,穀雨中。《三统历》云:「大梁之初,日在胃七度,为清明节;在昴八度,为穀雨中;终於毕十一度。」是夏之三月,日在昴毕。於是之时,蛰蟲已出,有温暑臭秽,宜当用冰,故以时出之也。历法:星去日半次,则得朝见。《三统历》:「春分日在娄四度,宿分奎有十六度,乃次娄。」则春分之日,奎之初度,去日己二十度矣,故春分之中,得早朝见东方也。西方凡有七宿,传言「西陆朝觌」,於传之文,未知何宿觌也。服虔以为「二月日在娄四度。春分之中,奎始朝见东方,以是时出冰。《月令》『仲春,天子乃献羔启冰』是也」。服虔又以此言「出之」,即是仲春启冰,故为此说。案:下句再言其藏、其出,覆此藏、出之文,言「其出之也,朝之禄位,宾食丧祭,於是乎用之」,即是班冰之事,非初启也。安得以「出之」为启冰也?如郑玄答其弟子孙皓问云:「西陆朝觌,谓四月立夏之时。《周礼》夏班冰是也。」与杜说异,理亦通也。刘炫云:「春分奎星已见,杜以夏三月仍云『奎始朝见』,非其义也。杜、郑及服三说,郑为近之。」今知非者,杜以「西陆朝觌」,实是春分二月,故杜此注云:「春分之中,奎星朝见东方。」及下「献羔启之」,注云「谓二月春分,献羔祭韭」是也。皆据初出其冰,公始用之时也。所以杜又注云「谓夏之三月,日在昴毕,蛰蟲出而用冰」者,以此传云「西陆朝觌而出之」,下传覆之云「其出之也,朝之禄位宾食丧祭於是乎用之」。既云「朝之禄位冰食丧祭」,则是普赐群臣,故杜云「谓夏三月」。又下注云「言不独其公」,是据普班之时也。故下传又云「火出而毕赋」是也。然冰之初出,在西陆始朝觌之时。冰之普出,在西陆朝觌之后。总而言之,亦得称「西陆朝觌而出之」也。刘炫不细观杜意,以为杜既言「春分朝见」,又言「谓夏三月」以规杜失,非也。
其藏冰也,深山穷谷,固阴冱寒於,是乎取之。冱,闭也。必取魁阴之冰,所以道远其气,使不为灾。
○正义曰:此传再言其藏其出者,上言取之用之之事,下言藏之出之之礼也。山则远而难穷,故言「深山」也。谷则近而易尽,故言「穷谷」也。固,牢也。冱,闭也。牢阴闭寒,言其不得见日寒甚之处,於是乎取之。 ○注「冱闭」至「为灾」。 ○正义曰:《周礼》「鳖人掌互物」。郑司农云:「互物,谓龟鳖有甲䓣胡。」是冱为闭也。深山穷谷之冰,至夏犹未释。阳气起於下,隔於冰,伏积而不能出,愤发或散而为雹。藏冰必取此山谷之内积阴之冰,所以道达其气,使不为灾也。藏冰凌室,所藏不多,积阴之冰,不可取尽。不取川池之冰,以示道达其气耳,未必阳气皆待此而达也。
其出之也,朝之禄位,宾食丧祭,於是乎用之。言不独共公。
○正义曰:此谓公家用之也。朝廷之臣,食禄在位,大夫以上,皆当赐之冰也。其公家有宾客享食,公家有丧有祭,於是乎用之,言其不独共公身所用也。《周礼·凌人》云:「春始治鉴,凡内外饔之膳羞鉴焉,凡酒浆之酒醴亦如之。祭祀共冰鉴,宾客共冰,大丧共夷槃冰。」是公家所用冰也。
其藏之也,黑牡秬黍,以享司寒。黑牡,黑牲也。秬,黑黍也。司寒,玄冥,北方之神。故物皆用黑。有事於冰,故祭其神。○牡,茂后反。秬音巨。冥,亡丁反。
○正义曰:此祭玄冥之神,非大神,且非正祭,计应不用大牲。杜言「黑牡、黑牲」,当是「黑牡」,羊也。「秬,黑黍」,《释草》文也。启冰唯献羔、祭韭。藏冰则祭用牲黍者,启唯告而已,藏则设享祭之礼,祭礼大而告礼小故也。《月令》於冬云「其神玄冥」,故知司寒是玄冥也。北方之神,故物皆用黑,从其方色也。有事於冰,故祭其寒神。
其出之也,桃弧棘矢,以除其灾。桃弓棘箭,所以禳除凶邪,将御至尊故。○弧音胡。禳,如羊反。邪,似嗟反。
○正义曰:《说文》云:「弧,木弓也。」谓空用木,无骨饰也。服虔云:「桃,所以逃凶也。棘矢者,棘赤有箴,取其名也。盖出冰之时,置此弓矢於凌室之户,所以禳除凶邪。将御至尊,故慎其事,为此礼也。」此传言「其出之也」,虽覆上文「出之」之文其实此「出之」,谓二月初出之时,公将用之,故设弓矢也。刘炫云:「此言『出之』,覆上『西陆朝觌』,知是火出时事。二月已启,此方用弓矢者,二月启冰始荐宗庙,此公将用之,故设弓矢也。」
其出入也时,食肉之禄,冰皆与焉。食肉之禄,谓在朝廷治其职事就官食者。○与音预。
○正义曰:在官治事,官皆给食。大夫以上,食乃有肉。故鲁人谓曹刿曰「肉食者谋之」,又说子雅、子尾之食云「公膳日双鸡」。是大夫得食肉也。传言「食肉之禄」,禄即此肉是也。若依礼,常所合食。案:《玉藻》云:「天子日食少牢,诸侯日食特牲,大夫特豕,士特豚。」则士亦食肉。但彼是在家之礼,非公朝常食也。杜言「谓在朝廷治其职事就官食者」,以明在官之食有冰耳。下云「自命夫命妇,无不受冰」,谓赐之冰,受以归,在家用之也。
大夫命妇,丧浴用冰。命妇,大夫妻。○浴音欲。
○正义曰:《丧服传》曰:「大夫吊於命妇,锡衰。命妇吊於大夫,亦锡衰。」此传与彼命妇之文,皆与大夫相对,故杜知是大夫妻也。《丧大记》云:「君设大盘,造冰焉;大夫设夷盘,造冰焉;士并瓦盘,无冰。」郑玄云:「礼,自仲春之后,尸、既袭、既小敛,先内冰盘中,乃设於其上,不施席而迁尸焉。秋凉而止。」《士丧礼》,君赐冰亦用夷盘,是当丧之时,特赐之冰,浴讫乃设,故云「丧浴用冰」。
祭寒而藏之,享司寒。○祭寒而藏之,本或作「祭司寒」者,非。
献羔而启之,谓二月春分献羔、祭韭,开冰室。○韭音九。
○正义曰:上巳云「其藏冰也,黑牡秬黍,以享司寒」,今复云「祭寒而藏之」,与上一事而重其文者,欲明献羔而启之,还是献之於寒神,故更使「藏之」、「启之」文相对也。 ○注」谓二」至「冰室「。 ○正义曰:《诗》云:「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四之日,即夏之二月也。告神而始开冰室,始荐宗庙;荐神之后,公遂用之,俱在春分之月。
公始用之。公先用,优尊。
火出而毕赋。火星昏见东方,谓三月、四月中。
○正义曰:十七年传云:「火出於夏为三月,於商为四月,於周为五月。」此云「火出而毕赋」,谓以火出而后赋之,以火出为始也。《周礼》云「夏颁冰」,为正岁之夏,即四月是也,故杜兼言四月。
自命夫命妇,至於老疾,无不受冰。老,致仕在家者。
山人取之,县人传之,山人,虞官。县人,遂属。○传,直专反。
○正义曰:《周礼》「山虞掌山林之政令」,知山人虞官也。《周礼》「五县为遂」,是县为遂之属也。
舆人纳之,隶人藏之。舆、隶,皆贱官。○舆音馀。
夫冰以风壮,冰因风寒而坚。○壮,侧亮反。
而以风出。顺春风而散用。
其藏之也周,周,密也。
其用之也徧,及老疾。○徧音遍。
则冬无愆阳,愆,过也。谓冬温。○愆,起虔反。
夏无伏阴,伏阴,谓夏寒。
春无凄风,凄,寒也。○凄,七西反。
秋无苦雨,霖雨为人所患苦。○霖音林。
○正义曰:《诗》云「以祈甘雨」,此云「苦雨」。雨水一也,味无甘苦之异,养物为甘害物为苦耳。《月令》云:「孟夏行秋令,则苦雨数来,五穀不滋。」是霖雨为人所患,谓之「苦」也。郑玄云:「申之气乘之,苦雨、白露之类,时物得而伤也。」
雷出不震,震,霆也。○霆音亭,又音挺,又亭佞反。
○正义曰:《说文》云:「震,劈历震物者。」《释天》云:「疾雷为霆霓。」郭璞云:「雷之急激者谓劈历。」则霆是震之别名。「雷出不震」,言有雷而不为霹雳也。下云「雷不发而震」,言无雷而有霹雳也。
无菑霜雹,疠疾不降,疠,恶气也。○菑音灾,下同。疠音例。
○正义曰:霜雹即是菑。言无此菑害之霜雹也。寒暑失时,则民多疠疾。疠疾,天气为之,故云「降」也。
民不夭札。短折为夭,夭死为札。○札,侧八反,一音截,《字林》作壮列反。
○正义曰:《洪范》「六极:一曰凶短折」。孔安国曰:「短未六十,折未三十。」是短折为少夭之名也。《周礼·膳夫》「大札则不举」。郑玄云:「夭札,疫疠也。」谓遭疫疠而夭死也。疠疾,谓民病。夭札,谓人死。故云「夭死为札」。
今藏川池之冰,弃而不用。既不藏深山穷谷之冰,又火出不毕赋,有馀则弃之。
风不越而杀,雷不发而震。越,散也。言阴阳失序,雷风为害。○杀,如字,又色界反,徐色例反。
○正义曰:风不以理舒散,而暴疾杀物;雷不徐缓动发,而震击为害。
雹之为菑,谁能御之?《七月》之卒章,藏冰之道也。」《七月》,《诗·豳风》。卒章曰:「二之日凿冰冲冲」,谓十二月凿而取之。「三之日纳于凌阴」,凌阴,冰室也。「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谓二月春风,蚤开冰室,以荐宗庙。○豳,彼贫反。凿,在洛反。冲冲,直忠反。凌,陵证反,一音陵。蚤音早。
○正义曰:《凌人》:「十二月,令斩冰。」《月令》十二月令取冰,当是即以其月纳於凌室也。《诗》言「三之日纳于凌阴」,即是正月矣。不以凿冰之月即纳之者,郑玄云:「豳土晚寒,可以正月纳冰。」言由晚寒故也。上言将欲颁赋,「公始用之」,知蚤开冰室,唯荐宗庙。何休《膏肓》难此云:「《春秋》书『雹』,以为政之所致,非由冰也。若今朝廷藏冰,亦不於深山穷谷,何故或无雹?天下郡县皆不藏冰,何故或不雹?若言有之於古者,必有验於今。此其不合於义,失天下相与之意。」郑玄箴之曰:「雨雹,政失之所致,是固然也。国之失政,君子知其大者,其次知其小者。藏冰之礼,凌人掌之,《月令》载之,豳诗歌之,此独非政与?故其小者耳。夫深山穷谷,固阴冱寒,极阴之处,冰冻所聚,不取其冰,则气畜不泄,结滞而为伏阴。凡雨水,阳也。雪雹,阴也。雨水而伏阴薄之,则凝而为雹。雨雪而愆阳薄之,则合而为霰。申丰见时失藏冰之礼而有雹,推之阴阳,知此伏阴所致,亦圣人之寓言也。详载其言者,以著藏冰之礼,不可废耳。」炫谓郑言是也。申丰寄言於此,以谏失政,其雹不是尽由冰也。
夏,诸侯如楚,鲁、卫、曹、邾不会。曹、邾辞以难,公辞以时祭,卫侯辞以疾。如子产言。○难,乃旦反。
郑伯先待于申。自楚先至会地。
六月,丙午,楚子合诸侯于申。椒举言於楚子曰:「臣闻诸侯无归礼,以为归。今君始得诸侯,其慎礼矣。霸之济否,在此会也。夏启有钧台之享,启,禹子也。河南阳翟县南有钧台陂,盖启享诸侯於此。○夏启,户雅反,注仿此。钧音均。陂,彼宜反。
商汤有景亳之命。河南巩县西南有汤亭,或言亳即偃师。○亳,步各反。巩,九勇反。
周武有孟津之誓,将伐纣也。○孟,本又作「盟」,音孟。
成有岐阳之蒐,周成王归自奄,大蒐於岐山之阳。岐山在扶风美阳县西北。○岐,其宜反。蒐,所求反。
康有酆宫之朝,酆,在始平鄠县东,有灵台,康王於是朝诸侯。○酆,芳弓反。
穆有涂山之会,周穆王会诸侯於涂山。涂山在寿春东北。
○正义曰:此六王之事,唯周武王孟津之誓,《尚书》有其事,武王伐殷,作《泰誓》三篇是也。其馀五者,皆书传无文,不能知其本末。 ○注「周成」至「西北」。 ○正义曰:《书·序》云:「成王归自奄,在宗周,诰庶邦,作《多方》。」其经云:「告尔四国多方。」则於时诸侯大集,故谓「岐阳之蒐」,在此时也。
齐桓有召陵之师,在僖四年。○召,上照反。
晋文有践土之盟。在僖二十八年。
君其何用?宋向戌、郑公孙侨在,诸侯之良也,君其选焉。」选择所用。○向,舒亮反。戌音恤。侨,其骄反。
王曰:「吾用齐桓。」用会召陵之礼。
○正义曰:用会召陵之礼,出自王意也。服虔云:「召陵之役,齐桓退舍以礼。楚灵王今感其意,是以用之。」
王使问礼於左师与子产。左师曰:「小国习之,大国用之,敢不荐闻。」言所闻,谦示所未行。
献公合诸侯之礼六。其礼六仪也。宋爵公,故献公礼。
子产曰:「小国共职,敢不荐守。」献伯、子、男会公之礼六。郑,伯爵,故献伯、子、男会公之礼。其礼同,所从言之异。○共音恭。守,手又反。
○正义曰:杜知「其礼同,所从言之异」者,以左师献公合诸侯之礼六,子产献伯子男会公之礼六,若其各异,凡十二礼。下椒举云「礼吾所未见者六焉」,故知其礼同也。於公言之,云「合诸侯之礼」,於伯子男言之,云「会公之礼」,是所从言之异。
君子谓「合左师善守先代,子产善相小国」。王使椒举侍於后,以规过。规正二子之过。○相,息亮反。
卒事,不规。王问其故,对曰:「礼,吾未见者有六焉,又何以规?」左师、子产所献六礼,楚皆未尝行。
宋大子佐后至,王田於武城,久而弗见。椒举请辞焉。请王辞谢之。
王使往曰:「属有宗祧之事於武城,言为宗庙田猎。○属,章玉反,適也。祧,他彫反。为,于伪反。
○正义曰:《土地名》:「楚之武城在南阳宛县北也。鲁之武城在泰山南武城县也,有澹台子羽冢。」
寡君将堕币焉,敢谢后见。」恨其后至,故言将因诸侯会,布币乃相见。经并书「宋太子佐」,知此言在会前。○堕,许规反,布也,服云输也。见如字,又贤遍反。
○正义曰:杜唯云「将因诸侯会,布币乃相见」,不解堕之义。案:隐六年《公羊传》:「郑人来输平。输平者何?输平,犹堕成也。」然则堕是输之义也。朝聘之礼,客必致币於主。据主则为受,据客则为输。襄三十一年传,子产论币云:「其输之,则君之府实也。非荐陈之,不敢输也。」是谓布币为输币也。言将待输币之时,乃相见。见既在后,故遣我来,敢谢后见也。服虔云,堕,输也。言将输受宋之币於宗庙。案:《礼》之享币,皆令宰受,不以荐宗庙,虽训为输,义不当也。
徐子,吴出也,以为贰焉,故执诸申。言楚子以疑罪执诸侯。
楚子示诸侯侈。自奢侈。
椒举曰:「夫六王二公之事,六王:启、汤、武、成、康、穆也。二公:齐桓、晋文。
皆所以示诸侯也,诸侯所由用命也。夏桀为仍之会,有缗叛之;仍、缗,皆国名。○仍,而承反。缗,亡巾反。
商纣为黎之蒐,东夷叛之;黎,东夷国名。○力兮反。
周幽为大室之盟,戎狄叛之。大室,中岳。
皆所以示诸侯汏也,诸侯所由弃命也。今君以汏,无乃不济乎?」王弗听。子产见左师曰:「吾不患楚矣。汏而愎谏,愎,很也。汏音泰。愎,皮逼反。很,胡恳反。
不过十年。」左师曰:「然。不十年侈,其恶不远,远恶而后弃。恶及元方,则人弃之。
善亦如之,德远而后兴。」为十三年楚弑其君传。
秋,七月,楚子以诸侯伐吴。宋大子、郑伯先归。经所以更叙诸侯也。时晋之属国皆归,独言二国者,郑伯久于楚,宋大子不得时见,故慰遣之。○见,贤遍反,又如字。
宋华费遂、郑大夫从。从伐吴,以答见慰。○费,扶味反。从,才用反,注同。
使屈申围朱方,朱方,吴邑,齐庆封所封也。屈申,屈荡之子。○屈,居忽反。
八月,甲申,克之。执齐庆封而尽灭其族。庆封以襄二十八年奔吴。八月无甲申,日误。
○正义曰:《长历》推此年七月已未朔,二十六日得甲申。八月己丑朔,其月无甲申。而传上有七月,下有九月,月不容误,故知日误。
将戮庆封。椒举曰:「臣闻无瑕者可以戮人。庆封惟逆命是以在此,逆命是以在此谓性不恭顺。
其肯从于戮乎?言不肯默而从戮。
播于诸侯,焉用之?」播,扬也。○播,坡佐反。徐云:字或作「幡」,敷袁反。焉,於虔反。
王弗听,负之斧钺,以徇於诸侯。使言曰:「无或如齐庆封,弑其君,弱其孤,以盟以其大夫。」齐崔杼弑君,庆封其党也,故以弑君罪责之。○钺音越。徇,似俊反。杼,直吕反。
○正义曰:崔杼弑庄公,立其弟景公。孤,谓景公也。以其幼小,轻弱之。
庆封曰:「无或如楚共王之庶子围,弑其君兄之子麇而代之,以盟诸侯。」王使速杀之。遂以诸侯灭赖。赖子面缚衔璧,士袒舆榇从之,造於中军。中军,王所将。○共音恭。麇,九伦反。袒音但。舆榇,所觐反,棺也。造,七报反。将,子匠反,下「将帅」同。
○正义曰:灵王即位以来,经传不见与诸侯盟事。盖楚子自与属楚诸侯私盟,不告鲁,而庆封知之。
王问诸椒举。对曰:「成王克许,在僖六年。
许僖公如是,王亲释其缚,受其璧,焚其榇。」王从之从举言。○缚,如字,旧扶卧反。
迁赖於鄢。鄢,楚邑。○鄢,於晚反,又於建反。
楚子欲迁许於赖,使斗韦龟与公子弃疾城之而还。为许城也。韦龟,子文之玄孙。○为,于伪反。
申无宇曰:「楚祸之首,将在此矣。召诸侯而来,伐国而克,城竟莫校,谓筑城於外竟,诸侯无与争。○竟音境,注同。争,争斗之争。
王心不违,民其居乎?言将有事,不得安也。
民之不处,其谁堪之?不堪王命,乃祸乱也。」
九月,取鄫,言易也。莒乱,著丘公立而不抚鄫,鄫叛而来,故曰取。凡克邑不用师徒曰取。著丘公,去疾也。不书奔者,溃散而来,将帅微也。重发例者,以通叛而自来。○易,以鼓反。著,直居反,徐直据反。去,起吕反。溃,户对反。帅,所类反。重,直用反。
郑子产作丘赋。丘,十六井,当出马一匹,牛三头。今子产别赋其田,如鲁之田赋。田赋在哀十一年。
○正义曰:「丘,之十六井,当出马一匹,牛三头。」《司马法》之文也。服虔以为「子产作丘赋者,赋此一丘之田,使之出一马三牛,复古法耳。丘赋之法,不行久矣。今子产复脩古法,民以为贪,故谤之」。案:春秋之世,兵革数兴,郑在晋、楚之间,尤当其剧,正当重於古,不应废古法也。若往前不脩此法,岂得全无赋乎?故杜以为今子产於牛马之外,别赋其田,如鲁之田赋。田赋在哀十一年。彼注云:「丘赋之法,因其田财,通出马一匹,牛三头。」今欲别其田及家财,各为一赋,故言「田赋」。然则,此与彼同赋敛家资,使出牛马,又别赋其田,使之出粟,若今输租,更出马一匹、牛三头。是一二出两丘之税。案:《周礼》有「夫征、家行」。夫征,谓出税;家征,谓出车徒、给徭役。此牛马之属,则《周礼》之家征也。其夫征,十一而税,是与家征别也。
国人谤之,谤,毁也。
曰:「其父死於路,谓子国为尉氏所杀。
己为虿尾。谓子产重赋,毒害百姓。○虿,敕迈反。
以令於国,国将若之何?」子宽以告。子宽,郑大夫。
子产曰:「何害?苟利社稷,死生以之。以,用也。
且吾闻为善者不改其度,故能有济也。民不可逞,度不可改。度,法也。
《诗》曰:『礼义不愆,何恤於人言?』逸《诗》。子产自以为权制济国,於礼义无愆。
吾不迁矣。」迁,移也。
浑罕曰:「国氏其先亡乎!浑罕,子宽。○浑,矢温反。罕,徐许但反。
君子作法於凉,其敝犹贪。凉,薄也。○音良,徐音亮。
作法於贪,敝将若之何?言不可久行。
姬在列者,在列国也。
蔡及曹、滕,其先亡乎!逼而无礼。蔡逼楚,曹、滕逼宋。
郑先卫亡,逼而无法。逼晋、楚。
○正义曰:浑罕意讥子产,将言郑之先亡,故遂博言诸国亡之先后。杜据《世本》、《史记》作《世族谱》,说诸国灭亡之年。此下十一年楚灭蔡,十三年蔡复封。《春秋》后二世十八年而楚灭蔡也,哀八年宋灭曹也。滕以《春秋》后六世而齐灭之。郑在《春秋》后五世九十一年,韩灭郑。卫在《春秋》后十一世二百五十八年,而秦灭卫也。据蔡之前亡,则浑罕之言,终亦验矣。
政不率法,而制於心。民各有心,何上之有?」子产权时救急,浑罕讥之正道。
冬,吴伐楚,入棘、栎、麻,棘、栎、麻,皆楚东鄙邑。谯国酂县东北有棘亭,汝阴新蔡县东北有栎亭。○栎,力狄反,徐又失灼反。酂,才汗反。
○正义曰:吴来伐楚,入此三邑,知此三邑皆楚之东鄙,故疑新蔡县东北有栎亭者,是此栎亭也,郑有栎邑者,则河南阳翟县也。
以报朱方之役。朱方役在此年秋。
楚沈尹射奔命於夏汭,夏汭,汉水曲入江,今夏口也。吴兵在东北,楚盛兵在东南,以绝其后。○尹射,食夜反,又食亦反,一音夜。夏,户雅反。夏汭,如锐反。
咸尹宜咎城锺离,宜咎本陈大夫,襄二十四年奔楚。○葴,之林反。咎,其九反。
薳启疆城巢,然丹城州来。然丹,郑穆公孙,襄十九年奔楚。○薳,于委反。彊,其良反,又居良反。
东国水,不可以城,彭生罢赖之师。彭生,楚大夫。罢斗韦龟城赖之师。○罢,皮买反,徐甫绮反。
初,穆子去叔孙氏,及庚宗,成十六年辟侨如之难奔齐。庚宗,鲁地。○难,乃旦反。
遇妇人,使私为食而宿焉。问其行,告之故,哭而送之。妇人闻而哭之。
適齐,娶於国氏,国氏,齐正卿,姜姓。○娶,七住反。
生孟丙、仲壬。梦天压已,弗胜。穆子梦也。○压,於甲反,又於辄反。胜音升,下同。
顾而见人,黑而上偻,上偻,肩亻区。○偻,力主反。亻区,纡甫反。
深目而豭喙,口象猪。○豭音加。喙,许秽反。
号之曰:「牛!助余!」乃胜之。旦而皆召其徒,无之。徒,从者。○号,胡到反,一音户刀反,下同。从,才用反。
且曰:「志之。」志,识也。○识,申志反,一音式。
及宣伯奔齐,馈之。宣伯,侨如,穆子之兄。成十六年奔齐,穆子馈宣伯。○馈,求位反,饷也。
宣伯曰:「鲁以先子之故,先子,宣伯先人。
将存吾宗,必召女。召女何如?」对曰:「原之久矣。」言兄始为乱,己则有今日之愿,盖忿言。○女音汝,下同。
鲁人召之,不告而归。既立,在齐生孟丙、仲壬。鲁召之,立为卿,襄二年始见经。○见,贤遍反,下「接见」同。
所宿庚宗之妇人,献以雉。献穆子。
问其姓,问有子否。○「问其姓」,女生曰姓。姓谓子也。
对曰:「余子长矣。能奉雉而从我矣。」襄二年,竖牛五六岁。○长,丁丈反,下同。奉,芳勇反。
○正义曰:穆子还鲁,传无归岁。襄二年始见於经,疑是其年新还也。成十六年传云:「子叔声伯使叔孙豹请逆于晋师。」於时豹犹在鲁,疑其因使而遂奔齐。盖自郑过鲁而去,故得宿於庚宗。成十六年出奔,襄二年始还,凡经五年,故竖牛五六岁,能奉雉也。计竖牛至襄二年,四岁也。杜言「五六岁」者,竖牛见穆子,未必即以还年见之。
召而见之,则所梦也。未问其名,号之曰「牛」,曰:「唯。」皆召其徒,使视之,遂使为竖。竖,小臣也。传言从梦未必吉。○唯,维癸反,徐以水反。唯,应辞,犹〈口尔〉也。竖,上注反。
○正义曰:《曲礼》云:「父召无诺,先生召无诺,唯而起。」郑玄云:「应辞,唯恭於诺。」
有宠,长使为政。为家政。
公孙明知叔孙於齐,公孙明,齐大夫子明也。与叔孙相亲知。
归,未逆国姜,子明取之。国姜,孟仲母。○取,七住反,又如字。
故怒其子,长而后使逆之。子,孟丙、仲壬。
○正义曰:怒者,怒其妻也。忿其母,遂及其子。其子在齐成长而后逆之归鲁,非谓逆其妻也。
田於丘莸,丘莸,地名。○莸音由。
遂遇疾焉。竖牛欲乱其室而有之,强与孟盟,不可。欲使从己,孟不肯。○强,其文反,下同。
○正义曰:孟虽適妻之子,叔孙未立为嗣。竖牛欲乱其室,望已有之,未应即欲为適,使孟事已。强与盟者,欲其与已同心,使已得专恣耳。
叔孙为孟锺,曰:「尔未际,际,接也。孟朱与诸大夫相接见。○为,于伪反,又如字。
○正义曰:《释诂》云:「际、接,捷也。」郭璞曰:「捷,谓相接续也。」大夫将立適子,必须接见同寮。季武子立纥,饮大夫酒,是其事也。孟丙未与大夫交接,故为之作锺,因落钟令与相见。
飨大夫以落之。」以豭猪血衅锺曰落。○衅,许觐反。
○正义曰:《说文》云:「衅,血祭也。」《杂记》衅庙之礼云:「雍人举羊升屋自中,中屋南面,刲羊血流于前。」是衅祭之法,以血浇落之,知落之即是衅也。《杂记》又曰:「凡宗庙之器,其名者,成则衅之以豭豚。」是知以豭猪之血也。记称宗庙之器成乃衅以豭豚,此叔孙为孟作锺,非是宗庙之器,亦衅之者,《周礼·小子》职曰:「衅邦器,及军器」。郑玄云:「邦器谓礼乐之器,及祭器之属。」此锺是礼乐之器,故衅也。
既具,飨礼具。
使竖牛请日。请飨日。
○正义曰:孟不自请,使竖牛者,《内则》云:「由命士以上,父子皆异宫。」郑玄云:「异宫者,崇敬也。」以其异宫,故使竖牛。
入弗谒,谒,白也。
出命之日。诈命日。
及宾至,闻锺声。牛曰:「孟有北妇人之客。」北妇人,国姜也。客谓公孙明。
怒,将往,牛止之。宾出,使拘而杀诸外。杀孟丙。○拘音俱。
牛又强与仲盟,不可。仲与公御莱书观於公,莱书,公御士名。仲与之私游观於公宫。○莱书,音来,人姓名。观,古乱反,注同,又如字。
公与之环,赐玉环。
使牛入示之。示叔孙。
入不示,出命佩之。牛谓叔孙:「见仲而何?」而何,如何。○见,贤遍反,下及注「杜泄见」同。
叔孙曰:「何为?」怪牛言。
曰:「不见,既自见矣,言仲已自往见公。
公与之环而佩之矣。」遂逐之,奔齐。疾急,命召仲。牛许而不召。杜泄见,告之饥渴,授之戈。杜泄,叔孙氏宰也。牛不食叔孙,叔孙怒,欲使杜泄杀之。○泄,息列反。食音嗣。
对曰:「求之而至,又何去焉?」言求食可得,无为去竖牛。盖杜泄力不能去,设辞以免。○去,起吕反,注及下同。
竖牛曰:「夫子疾病,不欲见人。」使寘馈于个而退。寘,置也。个,东西厢。○寘,之豉反,本或作「奠」。个,古贺反,谓厢屋。厢本作「箱」,息羊反。
○正义曰:而、如同是语辞,故注云「而何,如何」。牛谓叔孙曰:「以仲见君何?问何故以仲见君也。叔孙怪其语,故曰:何为?牛曰:不将仲见君乎?若不将见,则既自见君矣。言不待父命,所以怒叔孙也。大夫立子为適,必自见之於君。宣十四年申舟见犀而行,定六年乐祁见溷而行,是其事也。或曰:竖牛谓叔孙曰:今将仲见君,其事如何?叔孙以已见病,故怪之曰何为。以不同。 ○注「寘置」至「西厢」。 ○正义曰:礼,置器物於地,皆谓之寘,是寘为置也。《月令》「天子居左个、右个」,是个为东西厢也。
牛弗进,则置虚命彻。写器令空,示若叔孙巳食,命去之。○令,力呈反。
十二月,癸丑,叔孙不食。乙卯卒。三日绝粮。
牛立昭子而相之。昭子,豹之庶子,叔孙婼也。○相,息亮反。婼,敕略反。
公使杜泄葬叔孙。竖牛赂叔仲昭子与南遗,昭子,叔仲带也。南遗,季氏家臣。○赂音路。
使恶杜泄於季孙而去之。憎泄不与己同志。○恶,乌路反。
杜泄将以路葬,且尽卿礼。路,王所赐叔孙车。
南遗谓季孙曰:「叔孙未乘路,葬焉用之?且冢卿无路,介卿以葬,不亦左乎?」冢卿,谓季孙。介,次也。左,不便。○葬焉,於虔反,下「将焉用」同。介音界。左,如字,注同,旧音佐。便,婢面反。
季孙曰:「然。」使杜泄舍路。舍,置也。○舍,式夜反,注同,或音舍。
不可。曰:「夫子受命於朝,而聘于王,在襄二十四年,夫子,谓叔孙。
王思旧勋而赐之路,感其有礼,以念其先人。
复命而致之君,豹不敢自乘。
君不敢逆王命,而复赐之,使三官书之。吾子为司徒,实书名。谓季孙也。书名,定位号。○复,扶又反。
夫子为司马,与工正书服。谓叔孙也。服,车服之器,工正所书。
孟孙为司空,以书勋。勋,功也。
○正义曰:杜泄是叔孙家臣,故称己君为夫子。工正是司马之属官也。季、孟亦有属官,共书其事。但季、孟身在,不假言属。以叔孙已亡,取属官为徵,故兼言之。所以司徒书名者,《周礼》:「大司徒掌十二教,十有一曰以贤制爵;十有二日以庸制禄。」故司徒书名,定位号也。「司马兴工正书服」者,《周礼·夏官·司马》其属有司士,掌群臣之政,亦以德爵,以功诏禄。工正虽不属司马,掌作车服,故与司马书服也。案:《周礼》,司勋属夏官。今司空书勋者,春秋之时,又是诸侯之法,不可尽与礼同。
今死而弗以,是弃君命也。书在公府而弗以,是废三官也。若命服,生弗敢服,死又不以,将焉用之?」乃使以葬。季孙谋去中军,竖牛曰:「夫子固欲去之。」诬叔孙以媚季孙。○媚,眉冀反。
○正义曰:季孙因叔孙之弱,欲四分公室,己取其二,故谋去中军。竖牛云:夫子固欲去之。是诬叔孙以媚季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