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有八年,春,王正月,晋杀其大夫胥童。传在前年,经在今春,从告。
庚申,晋弑其君州蒲。不称臣,君无道。
齐杀其大夫国佐。国武子也。
公如晋。
夏,楚子、郑伯伐宋。宋鱼石复入于彭城。传例曰:以恶入也。彭城,宋邑,今彭城县。○复,扶又反。
公至自晋。
晋侯使士匄来聘。
秋,杞伯来朝。
八月,邾子来朝。
筑鹿囿。筑墙为鹿苑。○囿音又。
已丑,公薨于路寝。
冬,楚人、郑人侵宋。子重先遣轻军侵宋,故称人而不言伐。○轻,遣政反。
晋侯使士鲂来乞师。○鲂音房。
十有二月,仲孙蔑会晋侯、宋公、卫侯、邾子齐崔杼同盟于虚朾。虚朾,地阙。○虚,起居反。朾,他丁反。
丁未,葬我君成公。
十八年,春,王正月,庚申,晋栾书、中行偃使程滑弑厉公,程滑,晋大夫,
葬之于翼东门之外,以车一乘。言不以君礼葬。诸侯葬车七乘。○乘,绳证反,注同也。
○正义曰:《周礼·大行人》:「上公贰车九乘,侯伯七乘,子男五乘。」谓生时副贰之车也,其送葬亦当如之。今唯一乘,是不以君礼葬也。以晋是侯爵,故指言侯礼七乘耳。诸侯各依命数,不是皆七乘也。襄二十五年传齐人葬庄公,下车七乘,杜以特言七乘,明七非旧制,故彼注云:「齐旧依上公礼,九乘。」以齐尝为侯伯,因而用九,九非侯之正法,故此以正言之。
使荀罃、士鲂逆周子于京师而立之,悼公周也。
生十四年矣。大夫逆于清原。周子曰:「孤始原不及此,虽及此,岂非天乎?言有命也。
抑人之求君,使出命也,立而不从,将安用君?二三子用我今日,否亦今日。共而从君,神之所福也。」传言其少有才,所以能自固。○少,诗照反。
对曰:「群臣之愿也,敢不唯命是听。」庚午,盟而入,与诸大夫盟。
馆于伯子同氏。晋大夫家。馆,舍也。
辛巳,朝于武宫,武宫,曲沃始命君。
○正义曰:服虔本作辛未,《晋语》亦作辛巳。孔晁云:「以辛未盟入国,辛巳朝祖庙,取其新也。」案《晋语》称「庚午,大夫逆于清原」,传云:「庚午,盟而入」,逆日即盟,非辛未也。传与《晋语》皆言辛巳朝于武宫。服本自误耳,孔晁强欲合之,非也。
逐不臣者七人。夷羊五之属也。
周子有兄而无慧,不能辨菽麦,故不可立。菽,大豆也。豆、麦殊形易别,故以为痴者之候。不慧,盖世所谓白痴。○菽音叔。易,以豉反。别,彼列反。痴,敕疑反。
齐为庆氏之难故,前年国佐杀庆克。○为,于伪反。难,乃旦反。
甲申,晦,齐侯使士华免以戈杀国佐于内宫之朝。华免,齐大夫。内宫,夫人宫。
○正义曰:杜《世族谱》於齐国杂人之中有华免,而无士字。此注以华免为大夫,则士者为士官也。士官掌刑,故故使杀国佐也。於夫人之宫,有朝群妾之处,故云「内宫之朝」。盖齐侯召入与语而杀之。
师逃于夫人之宫。伏兵内宫,恐不胜。
书曰「齐杀其大夫国佐」,弃命、专杀以穀叛故也。国佐本疾淫乱,杀庆克,齐以是讨之。嫌其罪不及死,故传明言其三罪之。
使清人杀国胜。胜,国佐子,前年待命于清者。
国弱来奔。弱,胜之弟。
王湫奔莱。湫,国佐党。○湫,子小反;徐子鸟反。莱音来。
庆封为大夫,庆佐为司寇。封、佐皆庆克子。
既,齐侯反国弱,使嗣国氏,礼也。佐之罪不及不祀。
二月,乙酉朔,晋侯悼公即位于朝,朝庙五日而即位也。厉公杀绝,故悼公不以嗣子居丧。○杀音试。
○正义曰:辛巳距乙酉五日,先定所脩之政,待朔旦而后施之,故五日也。《晋语》云:「正月乙酉,公即位。」孔晁云:「二月即位,言正月者,记者误也。」厉公被杀而嗣绝,故悼公自外而入,即位之日,即命百官施布政教,与居丧即位其礼不同。《释例》曰:「厉公见杀,悼公自外绍立,本非君臣,无丧制也。」若然,《礼·丧服小记》云:「与诸侯为兄弟者服斩。」郑玄云:「谓卿大夫以下也,与尊者为亲,不敢以轻服服之。言诸侯者,明虽在异国,犹来为三年也。」计厉是文公之曾孙,悼文公之玄孙,有緦麻之亲,法当服斩。而云「无丧制」者,悼之父祖去晋適周,与本亲隔绝,无往来恩义,厉既见杀,悼即被迎,迎之以为晋君,即与厉公体敌。旦葬厉公以车一乘,国内尚不以为君,不可责悼公服斩也。纵使当为之斩,绝而别立,亦非嗣矣。
始命百官,始为政,
施舍、巳责,施恩惠,舍劳役,止逋责。○施舍,如字,一音始豉反。逋,布吴反。
逮鳏寡,惠及微。○鳏,石顽反。
振废滞,起旧德。
匡乏困,救灾患,匡亦救也。
禁淫慝,薄赋敛,宥罪戾,宥,宽也。○慝,他得反。敛,力验反。宥音又。戾,力计反。
节器用,节,省也。○省,所景反,下同。
时用民,使民以时。
欲无犯时。不纵私欲。○纵,本亦作从,子用反。
使魏相、士鲂、魏颉、赵武为卿;相,魏锜子。鲂,士会子。颉,魏颗子。武,赵朔子。此四人其父祖皆有劳於晋国。○相,息亮反。颉,咖结反。颗,苦果反。
○正义曰:《晋语》云:「使吕宣子佐下军,曰:『邲之役,吕锜佐知庄子於下军,获楚公子穀臣与连尹襄老,以免子弱;鄢陵之役,亲射楚王而败楚师,以定晋国,而无后,其子不可不崇也。』使彘共子将新军,曰:『武子季,文子之母弟也。武子宣法以定晋国,文子勤身以定诸侯。二子之德,其可忘乎?』故以彘季屏其宗。使令孤文子佐之,曰:『昔克潞之役,秦来图败晋功,魏颗以身退秦于辅氏,亲止杜回,其勋铭于景锺。至于今不育,其子不可不兴也。』」彼言吕宣子,魏相也。彘共子,士鲂也。令狐文子,魏颉也。又曰:「吕宣子卒,公以赵文子能恤大事,使佐新军。」赵武父祖功名显著,故不复序之。是四人父祖皆有劳於晋国。
荀家、荀会、栾黡、韩无忌为公族大夫,使训卿之子弟共俭孝弟。无忌,韩厥子。○孝弟,音悌,本亦作悌。
○正义曰:《晋语》云:「栾伯请公族大夫,公曰:『荀家惇惠,荀会文敏,黡也果敢,无忌镇靖。膏粱之性难正也,故使惇惠者教之,文敏者道之,果敢者谂之,慎靖者修之。使兹四人者为公族大夫也。』」公族大夫职掌教诲,故使训卿之子弟,令之共俭孝悌也。《晋语》云:「韩献子老,使公族穆子受事于朝。辞曰:『厉公之乱,无忌备公族,弗能死。』孔晁云:「备公族大夫,则韩无忌先为公族大夫,今言使为之者,悼公始命百官,更改新授之。」
使士渥浊为大傅,使脩范武子之法;渥浊,士贞子。武子为景公大傅。○渥,於角反。
○正义曰:《晋语》云:「君知士贞子之帅志博闻而宣惠於教也,使为大傅。知右行辛之能以数宣物定功也,使为司空。知栾纠之能御以和於政也,使为戎御。知荀宾之有功力而不暴也,使为戎右。」是四人者,皆公知其能而使之耳。范武子为大傅,孤也;士蒍为司空,卿也,皆前世能者,其法可遵,故使二大夫居其官而脩其法也。二人皆是大夫,非孤、卿也。
右行辛为司空,使脩士蒍之法;辛将右行,因以为氏。士蒍,献公司空也。○行,户郎反。蒍,于委反。将,子匠反,下「军将」同。
○正义曰:僖二十八年晋作三行,三十一年即罢之以为五军,其置三行,无多年岁。彼云「屠击将右行」,未知此人即屠击之子孙也,为是其祖,代屠击也。正以荀林父将中行,遂以中行为氏,故谓此人之先将右行,因以为氏耳。
弁纠御戎,校正属焉,弁纠,栾纠也。校正,主马官。○弁,皮彦反;本又作卞,同。纠,居黝反。校,户孝反,注同。
○正义曰:以《晋语》知是栾纠也。《周礼》大御御官之长,别有戎仆掌御戎车。春秋征伐之世,以御戎为重,此御戎当是御之尊者。校正当《周礼》校人,校人掌王马之政。襄九年传曰「命校正出马」,知是主马之官也。《周礼》校人不属大御,此盖诸侯兼官,或是悼公新法,此传所言诸官,皆不得与《周礼》同也。
使训诸御知义。戎士尚节义也。
○正义曰:此「训诸御」,谓「诸」,是御车之人。设令国有千乘,乘有一御,皆令此官教之。戎士尚节义,故训之使知义。如羊斟之徒,是不知义也。《周礼》校人主养马耳,不知御车。此言「校正属焉」,乃云训御,盖令校正助御戎训御。
荀宾为右,司士属焉,司士,车右之官。
○正义曰:《周礼》「司士掌群臣之版,以诏王治」,其职非车右之类,不得属车右也。《周礼》有司右,上士也,掌群右之政,凡国之勇力之士能用五兵者属焉。其下更有戎右,中大夫;齐右,下大夫;道右,上士。此三右或官尊於司右,而司右掌其政令。春秋之世,车右为尊,此司士盖《周礼》司右之类,为车右属官。服虔以为司士主右之官,谓司右也。
使训勇力之士时使。勇力,皆车右也。勇力多不顺命,故训之以共时之使。○共音恭,本亦作供,下文同。
○正义曰:所训勇力之士,皆谓为车右者也。设令国有千乘,乘有一右,总使此官训之。勇力之士,失於彊暴,如魏犨之徒,不顺上命,故训之使共时之使,不犯法也。
卿无共御,立军尉以摄之。省卿戎御,令军尉摄御而已。○省,所景反。令,力呈反。
○正义曰:卿,谓军之诸将也,若「梁馀子养御罕夷」,「解张御郤克」之类,往前恒有定员,掌共卿御,今始省其常员,唯立军尉之官,临有军事,使兼摄之,令军尉兼卿御也。
祁奚为中军尉,羊舌职佐之;魏绛为司马,魏犨子也。
张老为候奄。铎遏寇为上军尉,籍偃为之司马,偃,籍谈父,为上军司马。○铎,待洛反。遏,於葛反;徐音谒。
使训卒乘,亲以听命。相亲以听上命。○卒,子忽反。乘绳证反,下及注皆同。
程郑为乘马御,六驺属焉,使训群驺知礼。程郑,荀氏别族。乘马御,乘车之仆也。六驺,六闲之驺。《周礼》:诸侯有六闲马。乘车尚礼容,故训群驺使知礼。○驺,侧留反。
○正义曰:《晋语》云:「公知祁奚之果而不淫也,使为元尉。知羊舌职之聪敏肃给也,使佐之。知魏绛之勇而不乱也,使为元司马。知张老之知而不诈也,使为元候。知铎遏寇之共敬而信彊也,使为舆尉。知籍偃之惇帅旧职而共俭也,使为舆司马。知程郑为端而不淫,且好谏而不隐也,使为赞仆。」《晋语》皆称其才而用之,善公之知人也。言「元尉」、「元司马」、「元候」者,此皆中军之官,元,大也,中军尊,故称大也。「舆尉」、「舆司马」者,皆上军官也,舆,众也,官与诸军同,故称众也。从车者为卒,在车者为乘,使此中军与上军军尉、司马,各教其军之士卒,使相亲以听在上之命。
○正义曰:「荀氏别族」,《世本》有文。《周礼》:齐仆,下大夫,掌驭金路。以宾朝觐宗遇飨食,皆乘金路。杜言「乘马御,乘车之仆」,则当彼齐仆也。《晋语》谓之「赞仆」,当时之官名耳。《周礼》掌马之官,无名驺者。襄二十三年传称丰点为孟氏之御驺,则驺亦御之类。《月令》:「季秋,天子乃教田猎,命仆夫七驺咸驾,载旌旐。」则驺是主驾之官也。郑玄云:「七驺谓趣马,主为诸官驾说者也。」《周礼》:趣马,下士,掌驾说之颁。是驺为主驾之官,驾车以共御者。程郑为乘马御,御之贵者,故令掌驾之官亦属之。《校人职》云:良马三乘为皂,皂一趣马,趣马,下士。三皂为系,系一驭夫,驭夫,中士。六系为厩,厩一仆夫,仆夫,上士。天子十有二闲,邦国六闲。郑玄云:「每厩为一闲,闲有二百一十六匹。」如彼计之,每厩有趣马十八人,六闲之驺有一百八人,皆属程郑,而使总领之也。戎车贵彊力,乘车尚礼容,故训群驺使知礼,令教马进退,使合礼法也。《校人》:「乘马一师四圉,三乘为皂,皂一趣马。三皂为系,系一驭夫。六系为厩,厩一仆夫。六厩成校,校有左右。天子十二闲,马六种;邦国六闲,马四种;家四闲,马二种。」郑玄云:「每厩为一闲,二百二十六匹。《易》:「乾为马」,此应乾之策也。校有左右,则天子良马五种,各有四百三十二匹,合一千二百六十匹;驽马三之四百三十二匹,则千二百九十六匹,合三千四百五十六匹。《诗》云「騋牝三千」,举大数也。玉路驾种马,戎路驾戎马,金路驾齐马,象路驾道马,田路驾田马,驽马给宫中之役。邦国六闲四种,去种、戎,其齐、道、田各用一闲,驽马三之,则千二百九十六匹。大夫四闲二种,去齐、道,田马一闲,驽马三之,则八百六十四匹。四匹一师也,十二匹一趣马也,三十六匹一驭夫也,二百一十六匹一仆夫也。
凡六官之长,皆民誉也。大国三卿,晋时置六卿为军帅。故总举六官,则知群官无非其人。○长,丁丈反。帅,所类反。下「之帅」、「为帅」皆同也。
○正义曰:上已历言诸官,特为公所知者,更复总言所任皆得其人。於时晋立六卿,卿名下名有统领,群官非一,凡六官之在民上为长者,皆是有德有能之人,是民所褒誉者也。「使魏相」以下,至「程郑为乘马御」以上,凡有八条之官:魏相等为卿,一也;荀家等为公族大夫,二也;士渥浊为大傅,三也;右行辛为司空,四也;弁纠为御戎,五也;荀宾为右,六也;祁奚为中军尉,至籍偃为司马,七也;程郑为乘马御,八也。自公族大夫以下七条,各云使为某事,而卿下不云使者,以卿总摄群职,非偏主一事故也。公族、大傅、司空不云某官属焉者,以其当官自主,更无馀官来属。其祁奚为中军尉,及羊舌职、张老、魏绛、铎遏寇、籍偃虽是数官,总为一条,使训卒乘亲以听命。此唯有中军、上军,无下军之官者,尽时下军无阙,不别立其官故也。其「卿无共御,立军尉以摄之」一句,为下祁奚为中军尉胤绪也。大略所叙,皆尊官在前,卑官在后。 ○注「大国」至「其人」。 ○正义曰:大国三卿是正法,当时晋置六卿,为三军之将佐,皆是帅也。於是晋又更置新军,凡有四军八卿,但新军或置或废,故传不数之耳。」「六官之长」,非独卿身,乃谓其下凡为人之长者,皆有民之美誉,故总举六官,则知群官无非其人者也。
举不失职,官不易方,官守其业,无相逾易。
○正义曰:所举用者皆堪其官,不有失职者也。文任文官,武任武官,其用为官,各守其业,不逾易其方也。若文人为武,武人为文,则违方易务,不能守其业矣。
爵不逾德,量德授爵。
师不陵正,旅不逼师,正,军将命卿也。师,二千五百人之帅也。旅,五百人之帅也。言上下有礼,不相陵逼。
民无谤言,所以复霸也。此以上通言悼公所行,未必皆在即位之年。○复,扶又反,下及注「复入」皆同。上,时掌反。
○正义曰:霸者,把也,把持王政。郑玄云:天子衰,诸侯兴,故曰霸。夏有昆吾,商有豕韦、大彭,周有齐桓、晋文,此最彊者也,故书传通谓彼五人为五霸耳。但霸是彊国为之,天子既衰,诸侯无主,若有彊者,即营霸业,其数无定限也。而何休以霸不过五,不许悼公为霸,以乡曲之学,足以忿人。传称文、襄之霸,襄承文后,绍继其业,以后渐弱,至悼乃彊,故云复霸。
公如晋,朝嗣君也。
夏,六月,郑伯侵宋,及曹门外。曹门,宋城门也。
遂会楚子伐宋,取朝郏。楚子辛、郑皇辰侵城郜,取幽丘,同伐彭城,朝郏、城郜、幽丘,皆宋邑。○取朝,如字。郏,古洽反。郜,古报反。
纳宋鱼石、向为人、鳞朱、向带、鱼府焉,五子以十五年出奔楚。独书鱼石,为师告。
以三百乘戍之而还。书曰「复入」。恶其依阻大国,以兵威还,故书复入。○乘,绳证反。恶,乌路反。
凡去其国,国逆而立之,曰「入」;谓本无位,绍继而立。
复其位,曰「复归」;亦国逆。○复归,音服,一音夫又反。
诸侯纳之,曰「归」;谓诸侯以言语告请而纳之,有位无位皆曰归。
以恶曰「复入」。谓身为戎首,称兵入伐,害国殄民者也。此四条所以明外内之援,辨逆顺之辞,通君臣取国有家之大例。○以恶,本或作「以恶入曰复入。」
○正义曰:《释例》曰:「凡去其国者,通谓君臣及公子母弟也。国逆而立之,本无位,则称入;本无位,则称复归。齐小白入于齐,无位也;卫侯郑复归于卫,复其位也。诸侯纳之,有位无位皆曰归,卫孙林父、蔡季是也。身为戎首,则曰复入,晋栾盈是也。此所以明外内之援,辨逆顺之辞,故经正鱼石、卫衎,以表旧制;传称凡例,总而明之也。卫人逆公子晋于邢,宜称入,善其得众。公子友忠於社稷,国人所思焉,故闵公为落姑之盟以复之。夫卫公子晋,绝位而在邢,鲁之季子,势弱而出奔,咸得民望,享国有家,是以圣人贵之,殊其文也。庄六年五国诸侯犯逆王命,以纳卫朔,大其事,故字王人谓之子突。朔惧有违众之犯,而以国逆告。华元实国逆,欲挟晋以自助,故以外纳赴,《春秋》从而书之,以示二子之情也。韩、魏有耦国之彊,陈、蔡有复国之端,故晋赵鞅、楚公子比皆称归,从诸侯纳之例,言非晋、楚之所能制也。侯獳爱君以请,故曹伯有国逆之辞,许始复国,故许叔有国逆之文,此皆时史因周典以起时事之情也。传例称诸侯纳之曰归,今检经诸称纳者,皆有兴师见纳之事,不须例而自明,故但言纳而不复言归也。卫侯郑、曹伯负刍皆见执在周,晋、鲁请而复之,郑书归于卫,负刍称归自京师,所发事同,而文异者,例意本在於归,不以他文为义也。贾氏又以为诸归国称所自之国,所自之国有力也。案楚公子比去晋而不送,是无援於外,而经书自晋。陈侯吴、蔡侯庐,皆平王所封,可谓有力,而不言自楚,此既明证。又《春秋》称入,其例有二:施於师旅,则曰不地;在於归复,则曰国逆。又以立为例,逆而不立,则皆非例所及。郑之良宵,以寇而入,入即见杀,而复例之,例称凡去其国,明非夫子之制也。周敬王、王子猛不书出而书入,襄王书出而不书入,凡自周无出,故非《春秋》旧例也。诸在例外称入,直是自外入内,记事者常辞,义无所取。而贾氏虽夫人姜氏之入,皆以为例,如此甚多。又依放《穀梁》云,称纳者,内难之辞。因附会诸纳为义,至于纳北燕伯于阳,传称因其众穷不能通,乃云时阳守距难,故称纳,此又无证。经书楚人围陈,纳顿子于顿,则顿国之所欲也。北燕伯,传有因众之文,不可言内难也。又书纳公孙宁、仪行父于陈,陈县而见复,上下交驩,二人虽有淫纵之阙,今道楚匡陈,贼讨君葬,威权方盛,传称有礼,理无有难,此皆先说之不安也。」沈氏云:「国逆而立之曰入,唯谓国君。知不兼臣者,以臣而无位,本贱不书,故知臣无国逆之例也。其复入唯谓臣,知者,以君虽不君,臣不可不臣,君若入国,臣无违拒之法。且杜云身为戎首,称兵入伐,是戎首指臣为文,故知不得兼君也。杜所以云四条者,通君臣取国有家之大例,即是事通君臣者,此据大略而言,不复曲细为别也。」
宋人患之。西鉏吾曰:「何也?西鉏吾,宋大夫。○鉏,仕居反;徐在居反。吾音鱼。西鉏吾,人名也。
若楚人与吾同恶,以德於我,吾固事之也,不敢贰矣。恶,谓鱼石。
大国无厌,鄙我犹憾。言已事之,则以我为鄙邑,犹恨不足,此吾患也。○厌,於盐反。憾,户暗反。
不然,而收吾憎,使臡其政,谓不同恶鱼石,而用之使佐政。
以间吾衅,亦吾患也。今将崇诸侯之奸而披其地,崇,长也。谓楚今取彭城以封鱼石。披,犹分也。○间,如字,又间厕之间。衅,许靳反。披,普彼反,注同。长,丁丈反。
○正义曰:不然,谓不与吾同恶也。而收取吾之所憎,谓鱼石是也,使佐其楚国之政,以伺间吾之衅隙,而侵伐我。如此,则亦是吾之所患,若晋用楚材,皆为楚国之患焉是也。
以塞夷庚。夷庚,吴、晋往来之要道。楚封鱼石於彭城,欲以绝吴、晋之道。
○正义曰:夷,平也。《诗序》云:「由庚,万物得由其道」,是以庚为道也。此云「以塞夷庚」,下云「而惧吴、晋」,知谓塞吴、晋往来之要道也。吴、晋往来,路由彭城。楚取彭城,以封鱼石,欲以断绝吴、晋往来之道,使其不得往来,故吴、晋所以惧耳。若其不然,何其独云惧吴、晋也?夷庚止谓吴、晋往来之平道耳,非山川险难之名,故杜《土地名》不得指其所在。
逞奸而携服,毒诸侯而惧吴、晋,隔吴、晋之道,故惧。携,离也。
○正义曰:逞,快也,封鱼石为快奸人也。携,离也,诸侯见楚助贼,服从者其心皆离,是离其服从者之心。
吾庸多矣,非吾忧也。且事晋何为?晋必恤之。」言宋常事晋何为,顾有此患难?○难,乃旦反。
公至自晋。晋范宣子来聘,且拜朝也。拜谢公朝。
君子谓晋於是乎有礼。有卑让之礼也。
秋,杞桓公来朝,劳公,且问晋故。公以晋君语之,语其德政。○劳,力报反。语,鱼据反,注同。
杞伯於是骤朝于晋,而请为昏。为平公不彻乐张本。
○正义曰:《诗》云「载骤骎骎」,骤是疾行之名,从鲁即疾朝于晋也。
七月,宋老佐、华喜围彭城,老佐卒焉。言所以不克彭城。
八月,邾宣公来朝,即位而来见也。○见,贤遍反。
「筑鹿囿」,书,不时也。非土功时。
「己丑,公薨于路寝」,言道也。在路寝,得君薨之道。
○正义曰:《丧大记》云:「君夫人卒於路寝。」是在路寝,得君薨之道也。
冬,十一月,楚子重救彭城,伐宋。使偏师与郑人侵宋,子重为后镇。
宋华元如晋告急。韩献子为政,於是栾书卒,韩厥代将中军。
曰:「欲求得人,必先勤之。勤,恤其急。
成霸安彊,自宋始矣。」晋侯师于台谷以救宋。台谷,地阙。○台,敕才反,一音台。
○正义曰:谓文公成霸安彊,自宋为始,言今宋有患,不可不救也。
遇楚师于靡角之谷,楚师还。畏晋强也。靡角,宋地。
晋士鲂来乞师。将救宋也。
季文子问师数於臧武仲,武仲,宣叔之子。
对曰:「伐郑之役,知伯实来,下军之佐也。知伯,荀罃。
今彘季亦佐下军,彘季,士鲂。○彘,直例反。
如伐郑可也。伐郑在十七年。
事大国,无失班爵而加敬焉,礼也。」从之。从武仲言。
十二月,孟献子会于虚朾,谋救宋也。宋人辞诸侯而请师以围彭城。不敢烦诸侯,故但请其师。为襄元年围彭城传。
孟献子请于诸侯,而先归会葬。
「丁未,葬我君成公」,书,顺也。薨于路寝,五月而葬,国家安静,世適承嗣,故曰书顺也。○適,丁历反。
○正义曰:自此以前,庄、宣薨于路寝,桓、庄、僖、文、宣皆书葬矣。今於此「公薨」之下,「言道也」;於「葬」之下,言「书,顺也」。独发传者,隐、桓、闵皆为人所杀,僖公薨于小寝,文公薨于台下,皆其薨不得道也。庄、宣虽薨于路寝,庄则子般见杀,宣则归父出奔,家国不安,非是得道顺礼。唯成公耳,故传於此发之。《释例》曰:鲁君薨葬,多不顺制。唯成公薨于路寝,五月而葬,国家安静,世適承嗣,故传见庄之缓,举成「书顺」以包之,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