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有一年,春,王正月。
夏,楚子、陈侯、郑伯盟于辰陵。楚复伐郑,故受盟也。辰陵,陈地。颍川长平县东南有辰亭。○复,扶又反,下复封陈同。
公孙归父会齐人伐莒。无传。
秋,晋侯会狄于欑函。晋侯往会之,故以狄为会主。欑函,狄地。○欑,才端反。函音咸。
○正义曰:凡诸诸聚会鲁不与者,皆历序诸国,云会于某地,上「盟于辰陵」即其事也。狄从诸夏,序列亦然。僖三十年「齐人狄人盟于邢」是也。此异於彼,而云「晋侯会狄」,是狄在彼地,晋往会之。故传说晋大夫欲召狄,郤成子劝其勤。是晋侯自往,故以狄为会主。成十五年「会吴于锺离」,襄十年「会吴于柤」,其意与此同。
冬,十月,楚人杀陈夏徵舒。不言楚子而称人,讨贼辞也。
○正义曰:讨贼辞者,言弑君之贼,人人皆欲杀之,作举国共杀之文,故不言楚子也。襄二十七年,「卫杀其大夫甯喜」,亦是讨贼,但卫人自杀其臣,故称大夫。徵舒非楚之臣,不得言杀其大夫。诸放、杀及执他国之臣,皆不言某国大夫者,以人臣卑贱,故没其爵号,而空书名氏。
丁亥,楚子入陈。楚子先杀徵舒而欲县陈,后得申叔时谏,乃复封陈,不有其地,故书入在杀徵舒之后。
○正义曰:案传楚子为陈讨夏氏乱,遂入陈杀夏徵舒,轘诸栗门。此经先书杀夏徵舒,后书入陈者,据先后事实为文。故杜注云:「楚子先杀徵舒而欲县陈,后得申叔时谏,乃复封陈,不有其地,故书入在杀徵舒之后。」是其事也。刘炫云:楚子入陈乃杀徵舒,经先书杀徵舒,后言入陈者,以楚子本意止欲讨贼,无心灭陈。及杀徵舒灭陈为县,后得申叔时谏,乃复封陈,於例不有其地,故云「入陈」。言楚人既杀徵舒,楚子乃复入陈,纳二子於陈。「入陈」之文为下纳张本。传云:「书曰:『入陈,纳公孙宁、仪行父于陈』,书有礼也。」人纳连文,是入为纳也。昭八年「楚师灭陈。执公子招,放于越。杀陈孔奂」。彼心欲灭陈,此则主为讨贼,无心灭陈而复封之,君子善其自悔,故退入陈,於下隐其县陈之过。若其不然,当云楚子入陈,杀夏徵舒。如此则楚子本为入陈,因入乃讨陈贼,则是恶楚子。故书入在杀徵舒之后。
纳公孙宁、仪行父于陈。二子,淫昏乱人也。君弑之后,能外讬楚以求报君之雠,内结强援於国,故楚庄得平步而讨陈,除弑君之贼。於时陈成公播荡於晋,定亡君之嗣,灵公成丧,贼讨国复,功足以补过,故君子善楚复之。○播,补贺反。荡如字。
○正义曰:二子与君淫昏,致使君死国乱,实罪人也。今楚子入陈而纳之,乃是纳罪人也。例应罪楚子,而传言「书曰『入陈,纳公孙宁、仪行父于陈』,书有礼也」。既善楚子有礼,则是恕彼之过,故杜迹其合恕之由,言贼讨国复,是二子之力,其功足以补过。故君子善楚复之。贾逵云:二子不系之陈,绝於陈也。恶其与君淫,故绝之。善楚有礼也。案子纠、捷菑皆不系国,自是例之常,贾说非也。《释例》云:「贾氏依放《穀梁》,云『称纳者,内难之辞』。纳公孙宁、仪行父于陈,言书有礼,不可言内难也。陈县而见复,上下交驩,二人虽有淫纵之阙,今道楚匡陈,贼讨君葬,威权方盛。传称其礼,理无所难,此先儒说之不安也。」杜言「於时陈成公播荡於晋」者,此传云「陈侯在晋」。襄二十五年传云「夏氏之乱,成公播荡」是也。
十一年,春,楚子伐郑,及栎。子良曰:「晋、楚不务德而兵争,与其来者可也。晋、楚无信,我焉得有信?」乃从楚。夏,楚盟于辰陵,陈、郑服也。传言楚与晋狎主盟。○栎,力狄反。争,争斗之争。焉,於虔反。夏楚盟,本或作楚子。
楚左尹子重侵宋,子重,公子婴齐,庄王弟。
王待诸郔。郔,楚地。○郔音延。
令尹蒍艾猎城沂,艾猎,孙叔敖也。沂,楚邑。○艾,五盖反。猎,力涉反。沂,鱼依反。
○正义曰:服虔亦云:艾猎蒍贾之子孙叔敖也。此年云「令尹蒍艾猎」,明年云「令尹孙叔敖」,明一人也。《世本》「艾猎为叔敖之兄」。《世本》多误,本不必然。
使封人虑事,封人,其时主筑城者,虑事,谋虑计功。○虑,如字,一音力於反,《广雅》云,无虑都邑也。
○正义曰:《周礼·封人》,「凡封国,封其四疆。造都邑之封域者,亦如之」。《大司马》:「大役,与虑事受其要,以待考而赏诛。」郑玄云:「虑事者,封人也。於有役,司马与之属赋丈尺与其用人数也」。是封人主造城邑、计度人数。此云「使封人」,故云「其时主筑城者」。虑事者,谋虑城筑之事,无则虑之,讫则计功也。史书多有无虑之语,皆谓揆度前事也。
以授司徒。司徒掌役。
量功命日,命作日数。
分财用,财用,筑作具。
平板榦,榦,桢也。○榦,古旦反,亦作幹。桢音贞。
○正义曰:《释诂》云:「桢、翰,榦也。」舍人曰:「桢,正也。筑墙所立两木也。翰所以当墙两边鄣土者也。」彼桢为榦,故谓榦为桢,谓墙之两头立木也。板在两旁,卧鄣土者,即彼文榦也。平板榦者,等其高下,使城齐也。
称畚筑,量轻重。畚,盛土器。○畚音本。盛音成。
程土物,为作程限。○为,于伪反,又如字。
○正义曰:畚者,盛土之器。筑者,筑土之杵。《司马》注,辇车所载二筑是也。称畚筑者,量其轻重,均负土与筑者之力也。程土物,谓锹畚轝之属,为作程限,备豫也。
议远迩,均劳逸。
略基趾,趾,城足;略,行也。○趾音止。行,下孟反。
具糇粮,糇,乾食也。○糇音侯。粮音良。乾食,如字,一音嗣;本或作乾饭。
度有司。谋监主。○度,待洛反。监,古衔反。
事三旬而成,十日为旬。
不愆于素。不过素所虑之期也。传言叔敖之能使民。○愆,起虔反。
晋郤成子求成于众狄。众狄疾赤狄之役,遂服于晋赤狄潞氏最强,故服役众狄。○潞音路。
秋,会于欑函,众狄服也。是行也,诸大夫欲召狄。郤成子曰:「吾闻之,非德,莫如勤,非勤,何以求人?能勤,有继。其从之也。勤则功继之。
《诗》曰:『文王既勤止。』《诗·颂》文王勤以创业。○创,初亮反。
文王犹勤,况寡德乎?」
冬,楚子为陈夏氏乱故,伐陈。十年,夏徵舒弑君。○为,于伪反。
谓陈人「无动!将讨於少西氏」。少西,徵舒之祖子夏之名。○少,诗照反。
○正义曰:《礼》以王父字为氏,徵舒以夏为氏,知子夏是字,少西是名。言少西氏者,氏犹家也,言将讨少西之家。
遂入陈,杀夏徵舒,轘诸栗门。轘,车裂也。栗门,陈城门。○轘音患。
因县陈。灭陈以为楚县。
陈侯在晋。灵公子成公午。
申叔时使於齐反,复命而退。王使让之,曰:「夏徵舒为不道,弑其君,寡人以诸侯讨而戮之,诸侯、县公皆庆寡人,楚县大夫皆僣称公。○使,所吏反。僣,子念反。
○正义曰:经无诸侯,而云以诸侯讨之,诸侯皆庆者,时有楚之属国从行也。十二年邲之战,经不书唐,而传云唐侯为左拒。昭十七年长岸之战,经不书随,而传言使随人守舟。明此时亦有诸侯,但为楚私属,不以告耳。
女独不庆寡人,何故?」对曰:「犹可辞乎?」王曰:「可哉!」曰:「夏徵舒弑其君,其罪大矣;讨而戮之,君之义也。抑人亦有言曰:『牵牛以蹊人之田,抑,辞也。蹊,径也。○女音汝。蹊音兮。径,古定反。
而夺之牛。』牵牛以蹊者,信有罪矣;而夺之牛,罚巳重矣。诸侯之从也,曰讨有罪也。今县陈,贪其富也。以讨召诸侯,而以贪归之,无乃不可乎?」王曰:「善哉!吾未之闻也。反之,可乎?」对曰:「吾侪小人所谓『取诸其怀而与之』也。」叔时谦言小人意浅,谓譬如取人物於其怀而还之,为愈於不还。○侪,士皆反,辈也。
乃复封陈。乡取一人焉以归,谓之夏州。州,乡属,示讨夏氏所获也。○复,扶又反。夏,户雅反。
○正义曰:谓之夏州者,讨夏氏乡,取一人以归楚,而成一州,故谓之夏州。
故书曰:「楚子入陈。纳公孙宁、仪行父于陈」,书有礼也。没其县陈本意,全以讨乱存国为文,善其复礼。
○正义曰:言入陈纳人为有礼也。直言入陈纳人,是没其县陈。本意言陈国见存,入而纳此人耳。是全以讨乱存国为文,所以善其得礼。
厉之役,郑伯逃归,盖在六年。
自是楚未得志焉。郑既受盟于辰陵,又徼事于晋。为明年楚围郑传。十年郑及楚平,既无其事。辰陵盟后,郑徼事晋,又无端迹。传皆特发以明经也。自厉之役,郑南北两属,故未得志。九年,楚子伐郑,不以黑壤兴伐,远称厉之役者,志恨在厉役。此皆传上下相包通之义也。○徼,古尧反。
○正义曰:十年郑及楚平,既无其事,谓经无之也。郑徼事晋,文无端迹,亦谓经所无也。传若不发此语,不知楚以何故,明年忽然围郑,为此特发此传,以明后年围郑之经也。自厉役以来,郑南北两属,不专心於楚,故楚未得志,而明年围之。七年晋为黑壤之会,郑伯在焉。厉役在黑壤之前。九年传言楚子为厉之役故伐郑,事在黑壤之后,而彼传不以黑壤兴伐,而远称厉之役者,楚子之志,所恨在於厉役逃归,不为黑壤会晋故也。上指厉,下指辰陵,中包黑壤,此皆传上下相包通之义也。